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脾胃学说演示文稿第一页,共八十八页。(优选)脾胃学说第二页,共八十八页。一内经思想构架脾胃学说的理论基础 1.脾胃功能 2.脾胃病的病因病机 3.脾胃病的治疗 3第三页,共八十八页。第四页,共八十八页。(一)脾胃功能 1、脾胃主水谷精微之运化 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是对脾胃功能的高度概括; 素问五脏别论“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 明确地指出脾胃具有运化、转输水谷精微的功能。5第五页,共八十八页。(一)脾胃功能2 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 灵枢邪客: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 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
2、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藏六腑, 卫气者,出其悍气之僄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 营、卫、气、血、津液都有赖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6第六页,共八十八页。(一)脾胃功能 3 脾胃主肌肉而充养四肢百骸 素问痿论“脾主身之肌肉”; 素问热论“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 说明足阳明胃与足太阴脾一样,具有主司肌肉的功能。 素问太阴阳明论“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四旁者也,四肢皆禀气于胃”,却又“必因于脾,乃得禀也”。 肌肉丰腴、四肢健壮与脾胃健运密切相关。7第七页,共八十八页。(二)脾胃病的病因病机 1.饮食不节 饥饱无度 素问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
3、大饮,则气逆”素问生气通天论 五味失调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素问生气通天论)。8第八页,共八十八页。(二)脾胃病的病因病机2情志所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思伤脾”;灵枢本神“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乱,四支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七情五志实乃人之常情,但若五志过用,七情妄动,皆能为病。大怒伤肝,肝木横逆,又可犯脾侮土卒恐伤肾,肾水泛滥,常致水横困土五志失调,皆可影响脾胃运化,致成脾胃病变。第九页,共八十八页。(二)脾胃病的病因病机3外邪所伤 脾为阴土,喜燥恶湿
4、,以升为健; 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以降为安。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太阴之复,湿变乃举,体重中满,食饮不化,阴气上厥” 说明异常气候常是 脾胃病证的病因之一。第十页,共八十八页。 素问玉机真藏“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瘴,腹中热,烦心出黄。” 素问热论:(伤寒);“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 表明脾胃病证常可由其他经络、脏腑传变而来。第十一页,共八十八页。至于脾胃病证的发病机理,涉及到寒热虚实等各个方面 素问藏气法时:“脾病者,身重善饥肉痿,足不收,行善瘛,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飨泄食不化。” 腹满、飨泄、饮食不化为脾家虚实常见之
5、证。 第十二页,共八十八页。 素问调经论:“脾藏肉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 灵枢师传:“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胃中寒,则腹胀”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面热者,足阳明病”第十三页,共八十八页。(三)脾胃病的治疗刺灸治疗素问刺热篇 治脾热病以“刺足太阴阳明”第十四页,共八十八页。脾胃病治则治法素问藏气法时:“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满者,泻之于内”、 “其实者,散而泻之。”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土郁发之。”这些法则一直为后世所沿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完整的方药体系。第十五页,共八十八页。方剂:半
6、夏汤(秫米、半夏)胃逆不和 不得眠主方兰草汤(佩兰)脾瘅(口甘)第十六页,共八十八页。综上所述,无论脾胃的解剖、生理、病理,还是诊断、治疗与预防,黄帝内经的论述都颇具规模,为脾胃学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所谓的“脾胃”不仅仅是解剖学概念,更主要的是具有生理、病理功能的概念,是个多种功能的概念统一体。第十七页,共八十八页。脾胃病脾脾胃病病 脾胃纳运、升降、化生涵涵盖:胃肠病、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失常常延伸延伸与消化功能有关的器官疾病 肝胆疾病:肝炎、黄疸、胆囊炎、肝硬化囊炎、肝硬化消 消化疾病疾病 与消化功能有关的器官疾病第十八页,共八十八页。脾胃病 脾胃病 所含的病种有呕吐、反胃、吐
7、酸、嘈杂、痞满、胃脘痛、呃逆、噎膈、泄泻、腹痛、便秘等。随着时间及损伤的继续,相关的脏腑发生功能异常,疾病趋于复杂化第十九页,共八十八页。二、伤寒杂病论奠定脾胃病 辨证论治的基础第二十页,共八十八页。医圣张仲景医圣张仲景,名机,河南南阳市人。生于东汉年间,(约公元150年),死于公元215年。相传曾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 第二十一页,共八十八页。伤寒论对脾胃学说的贡献一、强调“实脾”的治未病作用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先当实脾”。 仲景继承内经,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论点,强调“实脾”在治未病中的作用,开东垣脾胃学说之先河。第二十二页,共八十八页。二、阐述脾胃病证的辨证纲要 1. 脾
8、胃病的六经辨证 阳明病:“胃家实”。 阳明经证身热,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 阳明腑证“不更衣,内实,大便难。” 太阴病:“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满。”第二十三页,共八十八页。二、脾胃病证的八法应用 1.汗法桂枝汤 麻黄汤 2.下法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麻子仁丸 3.吐法瓜蒂散 4.和法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小半夏汤 5.温法理中汤、四逆汤、大建中汤、苓桂术甘汤、黄 土汤、桃花汤 6.清法白虎汤、竹叶石膏汤、茵陈蒿汤 7.消法厚朴七物汤 8.补法薯预丸、小建中汤、麦门冬汤第二十四页,共八十八页。三、重视“人以胃气为本” 仲景方常以调和脾胃的药物为佐使:
9、 如:调和营卫的桂枝汤用生姜、大枣、甘草; 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用人参、甘草、姜、枣; 寒凉清热的白虎汤用粳米、甘草; 伤寒论112方中: 使用调和脾胃的甘草方剂为70首 使用顾护脾胃的大枣方剂为40首 使用和中安胃的生姜方剂39首,干姜方剂24首 第二十五页,共八十八页。立法处方,注重脾胃在六经病的辨证论治中,仲景从理、法到方、药 处处以脾胃为本, 养胃扶正以祛邪 祛邪而不伤脾胃思想贯穿其中,诸般治法均强调勿损脾胃。第二十六页,共八十八页。1 发汗解表, 必资化源 仲景立桂枝汤外调营卫,内和脾胃,从脾胃以达营卫。方中不仅以炙甘草、生姜、大枣补益脾胃,而且要求药后啜热稀粥,助胃气益津液,以滋酿汗
10、之源;麻黄汤虽峻汗,但配伍炙甘草,旨在汗不伤正。五苓散可通阳和表、化气行水,其立足点以健运脾阳为主第二十七页,共八十八页。2 清热攻下, 保存胃阴 阳明病热结,治当清下,但仲景在祛邪时,常兼顾胃气。白虎汤,方中以知母、石膏之大寒清其邪热, 以粳米、甘草益气以调和中气。仲景立承气之法,承顺胃气,荡涤燥结,一则恢复胃气和降,二则急下存阴。既可下其燥结,又无伤阴之虞,一投两效。第二十八页,共八十八页。3 扶助正气, 和解托邪 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胆胃失和,邪正交争,虚实相兼,治宜扶正达邪外解,方用小柴胡汤。“少阳主治,全赖胃气充满”。少阳气弱血尽,全赖中土滋养,参、草补中,则木气始得荣发,胃和则病愈
11、。柴胡、黄芩、半夏和解少阳人参、大枣、生姜、甘草补中和胃第二十九页,共八十八页。4 温扶阳气, 补土保元 三阴之病,阳气虚弱,治当温阳。仲景治疗三阴虚寒之证,温阳时总以补益中焦为宗旨。太阴病主方理中汤,温运脾阳,散寒除湿,属温补中土的第一方。温中补虚:四逆汤、小建中汤,伤寒论以脾胃为中心,执中州以灌四旁,用小建中汤健运中气,化生气血,则阴阳自和,脏腑得安而病愈。少阴病四逆汤为脾肾之阳同健的温补脾肾方,仲景以之治少阴病,寓复中阳而救肾阳之旨。第三十页,共八十八页。 5根据脾胃气机升降的规律,研究其病变本质,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云:“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张
12、仲景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之邪错杂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司之证 寒热并用、辛开苦降,以调理脾胃气机之升降,创经方“半夏泻心汤”。 为后世医家治疗胃肠疾病首选的最佳良方。31第三十一页,共八十八页。枢机不利伤寒论: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第三十二页,共八十八页。三 补土派的发展与贡献补土流派易水学派分支补土流派是以李东垣为代表人物,以补中、升阳、益气、益胃为主要治疗方法的学术流派。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宋金时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金元四大家之一,创立脾胃学说,被后世称为“补土派”鼻祖。33第三十三页,共八十八页。 重要贡献 发挥脏腑病机学
13、说中脾胃的重要性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 第三十四页,共八十八页。代表著作 1 内外伤辨惑论1247年 3卷 主要讨论内伤、外感2 脾胃论1249年 3卷 是其脾胃学说的代表作,全书列方60余首3 兰室秘藏1276年 3卷 分述内,外,妇,儿临床各科 有不少李杲的自制方4 罗天益还整理出版李杲医学发明、活法机要、东垣先生试效方。第三十五页,共八十八页。1.补中益气汤 出自李东垣脾胃论。 补气升阳,甘温除热 主治:气虚发热证, 但后世多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证及气虚下陷证。立方意旨:虚者补之,损者益之,陷者举之。参芪术草-甘温补益脾胃升麻、柴胡-升举下陷阳气当归-补血; 陈皮-行气 创制的名方36第
14、三十六页,共八十八页。黄 芪第三十七页,共八十八页。有关黄芪黄芪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药物之一。据对全国330位国家级名中医的问卷调查有139位名中医认为黄芪是临床最擅长应用的药物之一,列居第一位第三十八页,共八十八页。黄芪体质黄芪体质黄胖、大腹、汗出而肿,能食而无力面色黄暗,缺失光泽,也有见暗红者。体型多偏胖,肌肉松弛,皮肤缺乏弹性,比较湿润下肢多有浮肿,按之凹陷,局部皮肤干燥或发暗 食欲好,能大量进食,而且不胀不痛。不耐饥饿,饿则出汗心慌无力。虽大量进食依然疲乏无力、肌肉松软。第三十九页,共八十八页。第四十页,共八十八页。应用黄芪人的体征容易疲乏、多汗;容易头晕、气短,尤其是在运动时更感力
15、不从心易于浮肿,特别是足肿; 容易手足易麻木; 容易感染或溃疡。第四十一页,共八十八页。黄芪类方黄芪桂枝五物汤是治疗中老年人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及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的常用方。防己黄芪汤是古代治疗下肢肿的专方,适用于以下肢浮肿、肌肉松软无力为特征的慢性疾病。玉屏风散是古代的固表止汗方,适用于以疲劳、自汗、恶风为特征的疾病和表虚体质的调理。第四十二页,共八十八页。2.升阳益胃汤 出自内外伤辨惑论。 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主治:脾胃气虚,湿郁生热证。 升阳益胃参术芪,黃連半夏草陳皮,苓泻防風羌独活, 柴胡白芍姜枣随。【主治】脾胃虛,神疲乏力,体重节痛,口干舌燥,飲食无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数,食不消,面色不和
16、。第四十三页,共八十八页。【現代应用】胃肠型感冒、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慢性胃肠炎、寻麻疹。 羌活独活防风柴胡健脾补气燥湿六君子汤黄芪黄连补气固表清热利湿祛表邪升发清阳第四十四页,共八十八页。東垣为何风药?:一則风药可以化湿,风药入通于肝能补肝之用助肝疏泄,土必得木之疏泄方能升降而不壅滯,此風能胜湿之理。二則风药能助肝之升发,实乃补肝之药。六节藏象论曰:“十一藏取決於胆。”只有少阳胆气的升发則五藏六腑之气才能升发,故取风药以升发少阳之气。升清降浊,补中有泻,散中有收,使气足而阳升,正旺而邪去。第四十五页,共八十八页。3.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出自兰室秘藏卷下。 补中黄芪 人参 炙甘草 升阳柴胡
17、升麻 羌活 苍术 泻火黄芩 黄连 石膏治饮食伤胃,劳倦伤脾,火邪乘之而生大热。第四十六页,共八十八页。三方共同点: 用甘温益气药。 用升、柴升阳药。 第四十七页,共八十八页。脾胃论所载61方中,应用最多的药物即含 人参、黄芪、白术等甘温补益药。 第四十八页,共八十八页。 特殊贡献:升降是补土之精华以升降调脾胃以升降调脏腑第四十九页,共八十八页。三 李东垣发展脾胃学说创立补土学派1 脾胃为升降枢纽脾胃气机的升降,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升清气,是指将食物的精微升华,使其滋养全身;降浊气,是指糟粕废物的排出。但凡升降失司,均能引起疾病的发生。在治疗脾胃病时,要掌握调节气机升降这一关
18、键环节。50第五十页,共八十八页。若治疗脾病,需要重视升发脾阳; 治疗胃病,要注意降逆胃气。但在临床实践中,李东垣更重视升发脾胃之阳的重要性。他总结了一套以益胃健脾,升阳补气为主的治疗方法,首创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著名方剂来治疗脾胃疾病,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他善于温补脾胃,临床中惯用补中、升阳、益气之法,成为补土学派的鼻祖。第五十一页,共八十八页。 升发是主要的,基本的;潜降是次要的。特 升生长、升发脾气;降潜降阴火 别强调升发和生长方面 水谷之气上升 生机活跃脾气升发 元气充足 阴火下潜 脏腑正常 水谷之气下流 生机消沉 脾气不升 元气亏乏 阴火上升 脏腑失调第五十二页,共八十八页。
19、2、论述脾胃的功能 脾胃与元气的关系 脾胃为滋养元气之源“ 元气=先天之精+后天胃气 元气秉受于先天,确需后天脾胃之气的 不断滋养,一旦脾胃伤损则元气不能得 其养,元气衰则诸病所由生。第五十三页,共八十八页。胃中元气盛脾胃俱旺脾胃俱虚 不能食而瘦脾实邪气盛 胃伏火于气分善食而瘦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能食而壮少食而肥 肥而四肢不举形盛气虚脾胃之气的盛衰第五十四页,共八十八页。3、对内伤热中证的阐发(1)内伤热中证的定义 指因脾胃内伤所造成的, 虚性的或者本虚标实的火热邪气。 病机关键是: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第五十五页,共八十八页。(2)内伤热中证的病因 饮食不节“夫饮食不节则胃病” 饮食不
20、节胃病脾病 劳役过度 “形体劳役则脾病” 劳役过度脾病胃病 第五十六页,共八十八页。精神刺激“因 喜怒忧怨,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 火胜则承其土位,此所以病也。”七情刺激心火元气受损 火乘土位身体素弱者,更易发病第五十七页,共八十八页。(3)内伤热中证的症状 肢体沉重 脾胃气虚 四肢不收 怠惰嗜卧 气火失调 神疲气短 火热上行独燎其面 阴火亢盛 身热而烦蒸蒸燥热 三焦九窍积热 第五十八页,共八十八页。(4)内伤热中证的治疗 甘温除热法 升阳散火法第五十九页,共八十八页。甘温除热法: 劳者温之,损者益之 1.补中 阴火发生的前提-脾胃虚弱 药物-参 芪 草 2.升阳 升发脾胃阳气药
21、物-质地空疏 气味轻薄升麻 柴胡 防风 葛根 3.散火清凉泻火之剂药物-酸苦甘寒-生地 知母 芩 柏 第六十页,共八十八页。升阳散火法:火郁发之 升阳散火汤第六十一页,共八十八页。四 充实完善于明清 叶天士创立了胃阴学说 1.重视脾胃不同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 “脏宜藏,腑宜通,脏腑之体用各殊也。” 2.强调脾胃分治 治脾可宗东垣甘温升发, 治胃则宜甘凉通降。 62第六十二页,共八十八页。3.叶氏养胃阴法的实质 “所谓胃宜降则和者,非用辛开苦降,亦非苦寒下夺,以损胃气。 不过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胄阴,则津液来复,使之通降而已矣。” 4.适应证:“脾阳不亏,胃有燥火” 第六十三页,共八十八页。5.具
22、体治法 (1)甘凉濡润法:适宜于燥热或水火升腾,灼烁胃阴的病证。 药:沙参、麦冬、天冬、石斛、生地、玉竹、白芍、花粉、甘蔗汁、梨汁、扁豆、生甘草等。 (2)酸甘济阴法:适宜于肝阴虚耗,肝用太过,化热上扰,胃阴因之受伤的病证。 药:乌梅、五味子、木瓜、白芍、石斛、沙参、麦冬、扁豆、生地、生甘草等。 (3)清养胃阴法:适宜于暑温、湿温病后期,胃气不醒,胃阴不复证。药:石斛、北沙参、麦冬、香豉、半夏曲、广陈皮、白扁豆、薏苡仁、大麦仁、生谷芽、鲜荷叶等。第六十四页,共八十八页。四 充实完善于明清叶氏又提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之说,反映了叶氏重视调畅脾胃升降的治疗思想。脾胃理论并于后世不断的总结运
23、用中,益臻完善。65第六十五页,共八十八页。脾胃学说历史源流奠基奠基发展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益气升阳,潜降阴火;五脏病机皆涉脾胃昌盛完善第六十六页,共八十八页。 脾胃病学说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傷寒杂病論:初創脾胃病辨证体系脾胃論:開創脾胃病学派(重脾阳)臨証指南医案:增補胃阴论(重胃阴)第六十七页,共八十八页。近代、当代的代表人物 近代、当代脾胃学派医家积极应用脾胃学说在当代的应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施今墨擅长调理脾胃治疗糖尿病,认为糖尿病发病原因为脾虚运化精微无力,糖尿病的治疗,“健脾补气,实为关键”。临证对于糖尿病尿糖和血糖增高者,常通过健脾胃而达到治疗目的,常用黄芪与山药降尿糖。
24、 邓铁涛结合“五脏相关”学说,擅于运用脾胃学说论治西医多个系统的疾病以及疑难杂症,如重症肌无力、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第六十八页,共八十八页。李聪甫以脾胃为核心的五脏虚实辨治模式董建华善用“通降法”治疗脾胃病关幼波气血辨证与痰瘀论治;擅长调理脾胃以治肝胆病李乾构完善脾胃病辨治体系等等第六十九页,共八十八页。补土的新理念 调理脾胃 祛湿理脾 调肝扶脾 温肾暖脾 补火生土 .第七十页,共八十八页。补土的方法中药膳食针灸推拿情志音乐其他第七十一页,共八十八页。素问痿论:“治痿独取阳明。” 邓铁涛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 国家“七五”攻关项目重症肌无力辨证论治研究临床治疗处方: 北芪120、党参30、
25、白术15、云苓15、五爪龙60、千斤拔30、牛大力30、紫河车15、甘草3、陈皮3、当归12。第七十二页,共八十八页。第七十三页,共八十八页。第七十四页,共八十八页。第七十五页,共八十八页。 沈舒文教授运用脾胃升降理论的学术经验 76第七十六页,共八十八页。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主升清,升发清阳之气,输转水谷精微胃主降浊,通降胃肠气机,疏导糟粕外泄沈老师认为脾胃的升降功能既是脾胃的消化功能,又是胃肠的动力的表现形式。77第七十七页,共八十八页。脾胃气机的升降运动对饮食的消化、吸收、排泄发挥着动力作用。脾气升发,转输水谷化精微,“散精”上达于肺,化生气血津液,这个吸收输转过程的原始动力脾气胃主降浊,纳食消谷降浊阴,使肠道通降,食物残渣下降外排,这个纳降下行过程的原始动力是胃气78第七十八页,共八十八页。当脾胃升降失常,则水谷不归正化,谷反为滞,水反为湿,就会发生动力障碍性疾病痞满、腹胀、便秘等。升降脾胃气机是沈舒文治疗相关疾病诊疗特色。79第七十九页,共八十八页。 升脾降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之痞满升发脾气法治疗脑供血不足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住宅认购定金合同范本
- 仓储保管填写合同范本
- 2025年四川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技巧
- 一房三卖买卖合同范本
- 停息挂账律师委托合同范本
- 个人外汇贷款合同范本
- 助资合同范本
- 个人买房购房合同范本
- 公司税贷合同范本
- 个人店面整体装修合同范本
- 2025年贵州蔬菜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小学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口算题(共300题)
- 高职院校高水平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方案(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试题
- 清华抬头信纸
- 毫火针疗法PPT课件
-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
- 蝴蝶兰温室工厂化栽培管理技术
- 原发性肺癌手术临床路径(最全版)
- 最新工程招投标实训课程标准教案
- 企业职工流动登记表格模板(最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