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 教学设计(一)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 第一课 走进大师,读书有法 第一课一、走进大师一、走进大师猜读图片,了解费孝通的学术成就与社会贡献梁思成(1901-1972)钱钟书(1910-1998)费孝通(1910-2005)季羡林(19112009)建筑学家 著作:清式营造则 例,建筑作品:人 民英雄纪念碑、“鉴 真和尚纪念堂”等 作家,文学研究家著作围城谈艺录 锥篇 :管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 著作: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 度等 语言学家 著作:东方文化研 究、印度简史、原始佛教的语言问 题、牛棚杂忆等 吴文藻(1901-1985)社 会 学 家 著 作 : 社 会 科 学
2、 与 社 会 政 治 中 国 少 数 民 族情 况 等 猜读图片,了解费孝通的学术成就与社会贡献建筑学家 作家,文学请列举费孝通的成就与贡献学术成就社会贡献文化贡献请列举费孝通的成就与贡献学术成就社会贡献二、阅读方法二、阅读方法1.介绍粗读的方法,检验粗读的成效1.介绍粗读的方法,检验粗读的成效2.整本书“五步阅读法”01.浏览目录,大致了解书的结构02.粗读,粗读每一章的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 03.细读,逐字逐句,借助批注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心得体悟 04.研读,对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复阅读和思考 05.重读,每次会有不同的感悟2.整本书“五步阅读法”01.浏览目录,大致了解书的结构乡土中国整
3、本书阅读的意义与价值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与价值课时规划课时规划三.阅读体会三.阅读体会1.交流体会“序言”“后记”的阅读体会借助序言,体会费孝通写作乡土中国的目的和学术体会。 讨论社会学这门学科基本情况和学科特点。 讨论费孝通夫妇瑶山调查悲惨经历的启示1.交流体会“序言”“后记”的阅读体会借助序言,体会费2.以“乡土本色”一篇为例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篇名 核心观点关键概念主要材料论证思路 乡土本色1.乡土社会的本色是土气,由此产生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熟悉的社会模式 2.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 3.我们的民族和泥土分不开,既有光荣,也受束缚。有机的团结( 礼俗社会);机械的团
4、结(法理社会)美 国 朋 友 的话 ; 史 禄 国先 生 的 话 ;电 影 里 的 风俗 ; 西 洋 商人的故事先概述中国社会乡土特色,再从不同角度列举事实论证中国人靠土地谋生,而后分析由此带来的聚村而居的社区特色,最后讨论熟人社会的规矩与信任。2.以“乡土本色”一篇为例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篇名 核心四、学习任务单及思维导图四、学习任务单及思维导图1.学习任务单的设计说明介绍关键概念 如何概括核心观点。 分析论证思路1.学习任务单的设计说明介绍关键概念 2.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做读书笔记?快速浏览、翻阅全书或者整篇文章,对其内容的组织得出一个初步的印象。 抓住全书的核心观点,区别全书各部分的主次关
5、系,弄清全书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将核心要素处理为中央图标,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将其他部分内容串联起来。 再总览一下全书或整篇文章,看看各章节标题、关键概念、核心观点是不是都已经列入思维导图,它们的相互关系是不是需要修订。2.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做读书笔记?快速浏览、翻阅全书或者整篇示例:乡土中国目录图示例:乡土中国目录图作业预习第一至三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单作业预习第一至三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单 第二课乡土本色与文字下乡乡土中国一至三章阅读活动设计 第二课乡土中国一至三章一.导入一.导入读进去(读懂):梳理各章内容(主旨、层意、概念) 理清各章关联 读出来(审视):不同观点,对话碰撞,形成独立判断
6、读进去(读懂):二.梳理文本二.梳理文本1.学生展示成果(略)1.学生展示成果(略)2.学习任务单(表一)示例2.学习任务单(表一)示例3.各章内容要点第一章,乡土社会的性质(不流动、聚村而居、村与村之间孤立隔膜、熟人社会)第二章,从空间格局角度,论述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 第三章,从时间格局角度,论述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3.各章内容要点第一章,乡土社会的性质(不流动、聚村而居、村4.梳理各章内在关联第一章是第二、三两章的基石,第一章讨论了乡土社会的性质特点,是第二、三章的理论基础;第二、三两章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分别从空间角度和时间角度论证了“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这一结论;
7、三章内容整体上构成总分关系。4.梳理各章内在关联第一章是第二、三两章的基石,第一章讨论了5.学习任务单(表一)示例5.学习任务单(表一)示例6.讨论乡土社会“生于斯、长于斯”安土重迁的特色及其深远影响。农耕文明,让百姓无法脱离土地而生存;聚村而居,生活和工作都有其便利性;在与土地、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产生的熟悉而亲密的感觉;日日与土地打交道,视野封闭,缺少闯荡的勇气与决心。“乡土本色”决定了乡土社会人们的交际圈是封闭狭窄的熟人社会,其社会结构也由此特色而造成。原因影响6.讨论乡土社会“生于斯、长于斯”安土重迁的特色及其深远影响三.思辨探究三.思辨探究陈心想观点陈心想认为,费孝通的观点过于片面简单
8、,乡土社会是需要文字的。文字在身份地位的确认、实用、增加生活趣味等处都很有用处,阻碍文字下乡的因素在于乡村的穷困和缺乏教授文字的人才。陈心想观点陈心想认为,费孝通的观点过于片面简单,乡土社会是郑也夫的观点陈心想说“费孝通是外来者,对乡村人了解不够”言重了;费孝通以一个小时空的特征概括无年代区分的乡土中国,忽视了历史,不合理;费孝通忽略历史事实的原因可能受其门派“功能学派的影响,只从功能角度考虑,而不看历史的演化;陈心想提出从“需求与供应”的角度讨论,有一定进步,但也仅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有偏颇。郑也夫部分反对陈心想的观点,而更深入地反对费孝通的观点。郑也夫的观点陈心想说“费孝通是外来者,对乡村人
9、了解不够”思考:关于乡土社会是否需要文字,请形成自己的判断(1)首先要明确三人的观点和理由,三位学者各有自己的角度。(2)评述可以从三人理由的漏洞出发也可以从自己的阅读或生活经验出发。不求达成一致看法,但求申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思考提示思考:关于乡土社会是否需要文字,请形成自己的判断(1)首先作业预习第四、五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单。作业预习第四、五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单。 第三课差序格局与私人道德乡土中国第四、五章阅读活动设计 第三课乡土中国第一.导入一.导入下面这些俗语反映了中国人怎样的心态?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思考: 对
10、这种现象,费孝通先生是进行道德批判还是进 行学理分析?下面这些俗语反映了中国人怎样的心态?二.梳理文本二.梳理文本1.学生展示成果(略)1.学生展示成果(略)2.梳理各章内容要点,分析两章内在关联第四章主要内容是以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为对照,分析中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 的特点:以“己”为中心向外推伸的差序格局,群己、人己界限可伸可缩;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实则是自我主义。 第五章主要内容是差序格局下的道德特点。仍然以西洋社会为对照,指出差序格局下,没有笼统性的道德观念,道德体系的出发点是“克己复礼”,最基本的是从亲属角度考虑的“孝悌”和从朋友角度考虑的“忠信”,并根据所施对象与自己的关系
11、而加以不同程度上的伸缩。与团体格局下的道德体系想比,个人之间,没有人人平等的兼爱精神;个人与团体之间,往往先私后公。 第五章谈道德是第四章社会结构的衍生,道德建立在社会结构的基础之上。2.梳理各章内容要点,分析两章内在关联第四章主要内容是以西洋3.学习任务单(表一)示例3.学习任务单(表一)示例4.学习任务单(表二)示例4.学习任务单(表二)示例5.关键概念阐释“差序格局”是乡土中国中重要概念, 请对此概念下一个定义。提示:(1)不能用原文的比喻代替概念阐释; (2)界定概念的外延适用范围, 概念的内涵本质属性; (3)分析与相近或相反概念的关系。 差序格局是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以自
12、己为中心,以亲属、地缘等关系为主轴的亲疏有别的人际关系格局。5.关键概念阐释“差序格局”是乡土中国中重要概念, 请对6.关注材料运用,理解论证方法作者怎样使“差序格局”这个抽象的学术概念 变得形象生动?选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来对它进行譬喻,借用相对概念进行比较。6.关注材料运用,理解论证方法作者怎样使“差序格局”这个抽象三.思辨探究三.思辨探究1.概括苏力文章观点苏力认为,以差序格局描述中国乡土社会格局,不成立,因为这是人类社会普遍特点;差序化不仅是人类生物本能所致,而且也是地缘的选择;并且历代思想家努力克服也无法消除;从历史角度考察,公共职业道德的出现弱化了差序化,这说明差序化应当不是中
13、西区别的标准而是古今区别的标准。1.概括苏力文章观点苏力认为,以差序格局描述中国乡土社会格局2.概括陈心想文章观点陈心想认为,差序格局概念对研究东西方社会关系有价值;该概念属“理想类型”概念,是为分析方便而提出,不必苛责。2.概括陈心想文章观点陈心想认为,差序格局概念对研究东西方社思考:对于“差序格局”这个概念,苏力与陈心想明显对立,你更认同哪位的观点?示例:更认同陈心想的观点。差序格局状况固然中西都存在,但是因为中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至本书写作时大部分农民没有走出乡土社会,而西方城市化、工业化较早,走出乡土的农民较多,转型较早,因而差序格局在中国更为普遍;并且为了探讨方便,因而没有细致区分中西的差异,是可以理解的。思考:对于“差序格局”这个概念,苏力与陈心想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湖南工商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一套
- 2025至2030年中国气模布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整版
- 2025年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汇编
- 2025至2030年中国格子尼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银行支行2024年工作总结(34篇)
- 2025年全自动变焦照相机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至2030年中国无纺布工艺品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新型储能在可再生能源中的应用
- 商业合作伙伴贸易安全补充协议-AEO全套程序表格-
- 精准高效的数字孪生光网络技术探讨和实践
- 无痛胃肠镜的护理查房
- 供应链工作计划
- 农村生活污水检测服务方案
- 110kV全封闭组合开关电器GIS扩建及改造项目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
- 幼儿园食谱播报
- 驾驶员心理健康与安全驾驶
- 随车起重机吊装施工方案
- 《市场营销》课程标准
- 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申请表(个人)
- 苏科版六年级下册《劳动》全一册全部公开课PPT课件(共9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