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间 端午节由来(范文)_第1页
端午时间 端午节由来(范文)_第2页
端午时间 端午节由来(范文)_第3页
端午时间 端午节由来(范文)_第4页
端午时间 端午节由来(范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端午时间端午节由来(精选范文)2020年端午节的日期:2020年06月25日星期四(庚子年(鼠年)五月初五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午日节”等,中 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已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 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 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 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 丰厚的文化

2、内涵;在传承开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 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1-4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 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 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气,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 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 俗融合的产物。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 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

3、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 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由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祭龙礼俗的形 成与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干支历法以及苍龙七宿正处南中的天象有关。中国古 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 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据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 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

4、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上古时代人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根据日月星 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将黄道和赤道附近的区域分作28组星宿,俗称“二十八宿”, 按东南西北四方各分为七宿,即为“四象”;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 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即苍龙七宿。苍龙七宿的出没周期与一年四时周 期相一致,春季于东方抬头,夏季于南方腾升,秋季于西方退落,冬季隐没于北 方地平线下。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高悬于正南中天。1 31 36-37在传统文化中,方位和干支时间以及八卦是联系在一起的。先天八卦以乾坤 定南北,天南地北为序,上为天为乾,下为地为坤;正南为先天八卦的乾位,即为 “天”。仲夏午月午日,

5、苍龙七宿运行至正南中(乾)方位,是龙升天的日子。苍龙 群星一年四时的运行情况及事象规律,在易经乾卦的爻辞中有阐发,仲夏 端午苍龙运行至正南中天方位,对应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在易经中,以 八卦为基础又两两重合而构成六十四重卦;重卦乾由上下两个乾卦重合而成,它的 卦形由六根阳爻组成;爻是要从下往上数,而阳爻又以“九”代称,故从下数第五 爻称“九五”;九五之爻在上乾卦中居于中的位置,称“得中”,而且从总卦来看, 它处于奇数的位置,阳爻处于奇位称“得正”,故九五爻既“得中”又“得正”, 从其所处位置来看,就是大吉之位。九五爻“飞龙在天”是易经乾卦中最吉 利的爻。36-39古老节日是传承古老文化的载

6、体,古老节日的由来与古老文化密切相关。仲 夏午月午日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易经称其为“飞龙在天”,龙星处在“中 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龙”是上古先民的原始信 仰,先民在每年“飞龙在天”的仲夏端午以扒龙舟形式举行盛大图腾祭,酬谢龙 祖恩德,祈福纳祥、压邪攘灾。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 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端午文化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自 然观。端午节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 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19 31 37-41考证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一文中主张认为划龙舟的

7、端午节最早源自于战国之 前江浙地区的吴越民族。当时,龙已是吴越民族的图腾,而闻一多先生认为,就 是这个龙图腾,后来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图腾崇拜;就是在祭龙的仪式中,才逐渐有 了划龙舟的习惯。在古代典籍有关龙舟起源的记载中,最早是出现在东汉。据事 物原始中记载:“竞渡之事,起于勾践,今龙船是也。”汉代赵晔吴越春秋 也认为,龙舟的起源“起于勾践,盖悯子胥之忠作”。至今专家公认的中国最早的 “龙舟竞渡”的图形,发现于浙江宁波市堇口州区云龙镇甲村。据河姆渡遗址和田 螺山遗址的史前文化说明,早在5000年至7000年前,就有了独木舟和木桨;龙舟 最初原形是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开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

8、。春秋战 国时期,龙舟竞渡之习,盛行于吴国、越国、楚国。5-7后来端午龙舟竞渡再传到东南沿海地区,福建省福州端午龙舟竞渡的历史最 早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928年至935年),闽王王延钧倡导“龙舟竞渡” 42-43。 广州扒龙舟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汉时期,南汉后主刘龚(958971年在位)当 年在广州城西疏浚“玉液池”,每年农历端午节举行龙舟竞渡44。广西桂林的 龙舟活动,史载最早见于唐朝,民间约定为逢戊年大划龙舟,形成“十年一大划, 五年一小划,每年自由划”的习俗延续至今。45相关传说人物纪念说流传甚广的“历史人物纪念”观点,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神话小说续齐谐 记及宗楝的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

9、起源于纪念屈原。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 胥、纪念曹娥、纪念介子推等。在历史开展演变中,传统节日大多数被附会上某 些传说作为“起源”,但经实际考察,这些故事传说远远晚于节日诞生,是后世构 建出来的。因近代前对历史考证缺乏,导致各种牵强附会的起源说法甚多,也由 于某些历史人物碰巧与该日有关联,于是便产生了 “纪念说”,其中以纪念屈原说 影响最为广泛。近代的史学家不断指出纪念屈原这说法的错误,因为早在屈原年 代以前,端午节已经存在。综览汉魏文献资料可发现,汉王朝经历四百余年历史, 充满浪漫、激情,保持南楚故地乡土本色的楚文化,而被誉满天下的楚文化传人 屈原,在汉魏前时代的端午节活动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记载,

10、因而许多学者认为端 午节与屈原无关。在民间传说中,除了端午源于屈原说外,尚有纪念伍子胥、孝 女曹娥、介子推、廉吏陈临、越王勾践等等说法。46-48历史文学是舞文弄墨者把自己爱和恨的记录留给后人的纪念品。而重论理、 爱憎清楚的“汉魏文人”痛恨忘恩负义又称雄一时的霸主越王勾践、晋文公,把 悲悯之心投向直言敢谏的伍子胥与功不求报的介子推、东汉苍悟太守陈临,于是 在汉魏后便把节日与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有五月五日纪念伍子胥说法(曹娥 碑),也有纪念晋地介子推说法(琴操)。当历史长河流入东晋,经过战乱洗 礼的文人虞预在会稽典录中,又附以了五月五日纪念曹娥。善良的庶民们又 把同情之心献给孝女曹娥。后世附会历

11、史人物纪念说主要有四种:纪念屈原说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一约公元前278年), 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秫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名平, 字原,但实际上他姓“芈”,并不姓“屈”。49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 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 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 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 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 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

12、章。50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 救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开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 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51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 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此时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从唐人欧阳询转抄风 俗通(东汉末年应劭著)的佚文可见,也许东汉灵帝时端午民俗中已有屈原的影 子,但这也是屈原身后400多年的事了。虽许多端午习俗与屈原无关,但千百年 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 辞,以相传焉”,因此,

13、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 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纪念伍子胥说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是五月五日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 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 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 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 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 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伍子胥本 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 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 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50纪念孝女曹娥说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