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全册_第1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全册_第2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全册_第3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全册_第4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年级数学教案全册 三班级数学教案全册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并学会设计较复杂的对称图案。 2.参加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育健康的审美情趣。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欣赏美丽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欣赏这几幅图案,你能说一说看到这些图案的感受或知道图案代表的意义吗? 2.运用平移、旋转、对称的现象观察、探究美丽的复杂图案。 (1)每一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哪幅图案是对称的?(先独立思考后小组沟通、汇报。) 3.

2、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图案是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 先在小组内沟通评议课前收集的图案是不是具有以上特征,再全班汇报沟通。生活中有这么多美丽的复杂图案,它们都是怎样得到的? (二)解释应用 1.你想不想也来设计一幅美丽的复杂图案呢? (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教材第24页)。 学生在书上独立画图,老师巡视。展示学生的作品,请画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在画图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 (2)继续画下去(教材第24页)。 我们一起来欣赏,观察图案,它是由哪个简单图形运用什么现象,经过怎样的变化过程得到的。 (学生汇报。) 2.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利用

3、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我们能不能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设计出更美丽的图案呢? 三班级数学教案全册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下

4、面那些话是表示重量的? 2.实践体验。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秤。 问:你见过下面哪几种秤 2.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你知道哪个是重量单位吗? 观察图像,看看他们在说什么? 3.总结: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和克表示物体有多重! 称一称。 掂一掂。 估一估。 找一找。 猜一猜。 拎一拎。 说一说。 4.单位换算。 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1000克。如可以通过称2袋500克的盐,也可以称5袋200克的米等活动。 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学生说说再哪儿看见过这种符号。 三、拓展应用 1.

5、说一说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说出下面的物品各重多少克? 2.2kg=()g4000g=()kg 7kg=()g8000g=()kg 3.算一算 4.想一想: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四、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中有何收获? 三班级数学教案全册篇3 教学目标: 1、在游公园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口算。 2、经历操作、讨论、沟通,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迁移推理的.能力,优化算法。 3、激发学习爱好,感到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养成迁移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 每人一个十只装的针剂

6、药盒、小棒学具、答题卡、练习纸,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转盘各3个。 教学设计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几的口算,这部分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口算方法,能灵活口算。在设计时,通过教学环节逐层深化,让学生感受到“多中求异,同中求优”。如,玩“转转盘”游戏中体会到“凑十法”的便捷,紧接着“动动脑”中感受到依据题目的不同选择灵活的方法优化口算方法。口算教学比较枯燥,在设计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练习形式,激发口算的爱好,同时熟练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数学”,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充分运用情境图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体验相同的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会不同;在经历

7、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搜集信息资料的手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小红出了一题考考你们:9+5= 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过程。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气真好,小红和朋友一起去儿童公园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动态出示课本第103页买票的情境图,)。 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估量学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买票?由此引出式子8+5=?) 二、探究新知 (一)、例讲8、7、6加几(初步感知计算方法) 1、教学8+5。 (1)小组内讨论:怎样能够最快地知道得数。互相说一说,再把思路写在答题卡上。有困难的可借助针剂药盒。(老师参加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可以多样,重

8、点突出“凑十法”,指名回答。 8+5=13为什么把5分成2和3? 10 2 3 (3)小结: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师真为你们兴奋,同学们真了不起! 2、小比赛:转转盘(教学例2突出凑十法的优越性) 1、教学7加几和6加几,初感凑十法的好处 (1)你们看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花儿在向我们点头,鸟儿在向我们微笑,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你能从这幅图里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解决? 天空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草地上一边有6朵花,另一边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书列式:7+5 6+5 (2)现在请你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7+5和6+5。 (3

9、)请同学介绍口算方法。 7+5=12为什么把5分成3和2? 10 3 2 6+5=11为什么把5分成4和1? 10 4 1 (4)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还能算8、7、6加几。 (二)、教学8、7、6加几 1、小组合作玩转转盘。(8分钟) (2)写得又多又快的小组进行汇报得数(只要求说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计算方法), (3)说说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准。 3、动动脑(教学例3) (1)计算8+9可以用凑十法,你还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吗?由学生们自由回答。 8+2=10 10+7=17 9+1=10 10+7=17 9+8=17 8+9=17 重点介绍计算方法,当两

10、个加数一样时,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1题 2、说一说,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2题 3、坐火车 每人手中有一张车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对了车票上的三个算式才能上车。然后根据你车票上的得数对号上车(分别有15、14、13和12四列火车)。老师在8、7、6加几中各抽一题说说怎样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两根胡萝卜,小灰兔呢? 学生游戏,设“智慧星”,老师巡视指导。 五、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8加几、7加几和6加几”,计算时用了什么办法? (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11、三班级数学教案全册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与沟通,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育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量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 1毖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弊急柑炱健缱映印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沟通,了解单位与工具 1绷私庵柿康 课前,老师请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沟通? 学生沟通。 老师把学生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000克、2公斤、1千克、2斤、

12、1斤、10克、50克、4吨 老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讨论的内容。 2比鲜豆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教科书第1页图上的各种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二、动手操作,认识克 1苯淌鍪疽恍籽危1克),估一估它的质量 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 经过讨论,学生确定要用天平来称。 2苯樯芴炱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 3背蒲 老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盐的质量是1克。

13、用手掂一掂1克的盐,说一说感受。 4蹦阒道2分的硬币有多重吗?谁来估一估 学生用天平称出2分的硬币重1克。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 5毕胍幌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拿出学生能想到的一些轻的物品。 6碧致郏耗闳衔什么情况下使用克作单位 三、课堂活动 1狈肿榛疃:称学习用品 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写记录单。 2倍懒饕担看图,填一填(教科书第2页) 指导学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四、全课小结(略) 五、课后延伸 三班级数学教案全册篇5 教学内容: 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口算方法。 2

14、、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沟通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重点难点: 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482147246357729 2、口答 (1)70里有几个十?500里有几个百? (2)2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9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老师谈话收入课题。 1、出示第13页主题图,老师:问根据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运算? 2、出示例1。 (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观察:如用小棒来代替木箱,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

15、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沟通一下自己分的方法。 4、如果不分小棒,我们又怎样口算603呢?结合学生汇报, 5、老师板书:这样算63=2603=20 6、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804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三、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沟通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63=26003=200 3、试一试。 36066408 四、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沟通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

16、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这样算243=82403=80 五、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7页1.2 三班级数学教案全册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的数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两种读法读一个乘法算式。 3.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老师准备6捆小棒(每捆10根),以及例2的图;学生准备6捆小棒(每棒10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老师每题读一遍

17、,学生写得数,集体订正。) 6493539773 8575486829 2.指名回答问题。 (1)6个十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 12个十是多少? (2)8个百是多少? 10个百是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3.先读数,再回答问题。 (1)40读作什么?它是几个十? (2)800读作什么?它是几个百? (3)1200读作什么?它是几个百? 二、新课 1.教学例1。 先让学生摆小棒,每堆摆2捆(每捆10根),摆3堆。在学生摆的同时,老师也在黑板上摆出来。然后提问: “每堆有多少根小棒?”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加法和乘法) “用加法怎样计算?”(20+20+20=60)

18、 “用乘法怎样计算?”(203)“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每堆有20根小棒,一共有3堆,也就是3个20,列成乘法算式就是203。) “203得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想:每捆是10根,3个2捆是6捆,也就是3个20是60,所以203=60。 老师可以结合叙述,在算式下面对比写出想的过程,如: 接着请两个学生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然后教学乘法的另一种读法。 老师告诉学生乘法的读法除了已经学过的一种外,还有一种,即203还可以读作“3乘20”。 齐读两遍。 2.做第1页“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老师先出示题目让叙述用两种读法读出3个乘法算式。可以先让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做示范,然后把每个算

19、式齐读两遍。接着再让学生口算这3道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204,订正时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然后再分别做2004和20_3。做2004时,可提醒学生:你能不能根据刚才学的方法想出怎样算?如果学生有困难,还可以启发他们想:200是几个百?2个百乘以4是几个百?必要时在200下面注明“2个百”。使学生明确:2个百乘以4是8个百,也就是800,所以2004=800。最后让学生做20_3。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2题,让学生一栏一栏地做。在学生独立做的时候,老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并及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订正时,指名说一说左边两栏的计算过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老

20、师可有意让学生在读乘法算式时用新学的读法读。 3.教学例2。 老师分步出示例2的图。先出第一组图。问:“这幅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带着学生数出是300个。再出第二组图。问:“这组里面有多少个小正方体?”(300个)“现在有几个300了?”(2个300)类似地,出示第三、第四组图。最后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出乘法算式?”(3004)“这个算式还可以怎样读?”(4乘300)“你能根据前面的计算方法,想出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吗?”可以让学生讨论。 三班级数学教案全册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不同题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育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