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一世物的多样性【教课目的】科学看法认识到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认识不一样的生物生活在不一样的环境。意识到同种生物也会有不一样的个体性状。理解生物不一样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意识到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计的重要资源。懂得保护动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他们懒以生计的环境。过程与方法观察生物之间课识其他不一样特色。可以依照不一样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研究某以地域的生物种类。利用图、表等方法整理记录检查资料。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推想。使用资料搜寻问题的答案。聆听别人报告,用适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感情、态度、价值观从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中获
2、取美的体验,感觉地球家园茵生物多样而漂亮。关注四周生物所生活的环境,拥有环保意识。认可人类是生物家族的一员,愿意与生物家族的其余成员和平共处。领悟到认真观察长会有许多新发现,发展研究生物的兴趣。【教课重点】知道动、植物之间的分类及方法。认识每个人的基真容颜特色及作用。【教课难点】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原由和意义。【教课内容】一、导入1.谈谈生活中常有的动、植物。二、出示思想导图1.按植物的特色,给植物进行分类。可以分成2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不开花植物有蕨类、藻类、苔藓类三种。2.依据动物的身体特色将动物分类:按有无脊柱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又可分为哺乳类、鸟类、苔藓类等,无脊椎动
3、物中有昆虫。3.分别谈谈这几种动物的主要特色。4.知道没有2个人是长的完整一模一样的。N种容颜特色可以把人分成2的N次方种人。5.本来是相互关系的。说活动、植物所拥有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是如何相关联的。6.动植物由于适应环境而被储存了下来。生物学家的发现:同种生物,越冷的地方,个体越大,身体愈圆,裸露在外的器官就越小。7.人类的选择对于物种的多样性也有侧重要的作用。8.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有很大的意义,对其余生物也有很大意义。三、课堂练习反响植物按有没有花可以分为开花的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在不开花植物中,蕨类是靠()生计的。A、光合作用B、汲取其余生物体或土壤里的养分C、自己制造养料D、以
4、上都是2.分类是生物研究常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分类结果错误的选项是()。A、猪、鲸、骆驼为哺乳动物B、金鱼、青蛙、老虎为脊椎动物C、蜘蛛、蚂蚁、蜜蜂为昆虫D、梨树、松树、狗尾巴草为开花植物3.以下不属于北极熊和北极狐的共同特色是()。A、毛是白的,耳朵小而圆B、身体看上去圆滔滔的C、耳朵大,四肢长D、四肢短小4.以下现象不可以说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A、枯叶蝶的、体形与一片枯叶特别相B、植物的叶片是绿色的,能进行光合作用C、神仙掌的叶变为了刺D、变色龙的体色能随环境的变化时变化5.在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是()。A、鱼类B、昆虫类C、鸟类D、哺乳类6.猴多生活在森林;鱼只好生活在水里等事
5、实说明()。A、猴的生计本事差B、鱼的生活空间小C、各种动物一定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D、动物生计和环境没关7.以下不属于昆虫的特色是()。A、身体分头胸腹B、用鳃呼吸C、6只足D、头上有触角以下()不是大雁翱翔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的目的。A、防守敌害B、减少空气阻力C、飞得更高D、节约力气9.我们四周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10.不一样的环境中生活着不一样的生物。()11.生物有不一样的性状特色,这些特色的不一样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12.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13.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一样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不会有所不一样。()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
6、上生物圈中全部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计环境。()四、作业设计完成思想导图。【板书设计】生物多样性植物: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动物: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昆虫、鸟类、鱼类、哺乳类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教课检讨】专题二生物与环境【教课目的】科学看法1.知道种子发芽需要必定的条件,要有水和适合的温度。2.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合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拥有必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3.知道动物生活也需要必定的环境条件。4.可以找出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品能量交换关系。5.理解生物在必定地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物群落。而自然界里某一地域生计的生物和
7、非生物形成一个均衡友善的整体,即生态系统。过程与方法1.可以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分析动植物的生计环境。经过分析谈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感情与价值观1.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认真、正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需性。2.认识到保护生态均衡的重要性。【教课重点】认识到保护生态均衡的重要性。【教课难点】应用分析推理等思想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由进行分析。【教课过程】一、导入1.回顾种子发芽的条件和生长的条件,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一样点。2.动物生计需要哪些条件。二、谁吃谁1.生物的生计除了需要必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相互之间也是相互依托、互相影响的。请学生自己的话举例说明食品链、食品网、生物群
8、落的含义。2.说一说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差别。三、拓展1.此刻让我们以草原为例来研究相关生态系统的均衡问题。草原上常有的生物有鹰、兔和草,那么,这三种生物之间的食品链是如何呢?(学生画出)正确描画食品链并标出生产者和花费者。要求说出有那些动物可以被多种动物吃,哪些生物又可以吃多种食品。2.假想一下:(1)假如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2)假如兔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3)假如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每个假想给学生充分的思虑时间,而后再发布建议。四、习题反响1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遇到光照,加适当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遮住,加极少的水。这个实验设计()A.是不科学的B.是科学的C.我不知道2
9、依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说法,我们可以写出食品链()A.螳螂蝉黄雀B.蝉螳螂黄雀C.树蝉螳螂黄雀3泡在水里的种子不易发芽是由于()A.缺乏阳光B.缺乏空气C.水温太低4.绿豆芽的根会朝着有水的方向生长。()5.动、植物的生计对环境的需求是相同的。()6.此刻环境好了,自然界里的小鸟太多了,我们捕获几个没关系。()7.以下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品网表示图,请据图回答:野兔鹰蛇狐狸是为是植物老鼠(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直接以植物为食的花费者。(2)该食品网有条食品链,最长的一条食品链。(3)假如大批捕猎猎狐狸,那么鹰的数目在必定的时期内的变化。五、作业设计完成思想导图【板书设计】生物与环境对比
10、实验改变条件不改变条件食品链生物群落:生物生态系统:生物和非生物【教课检讨】专题三物质变化【教课目的】科学看法1.认识到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停地发生变化的。2.意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3.知道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掌握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5.知道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6.认识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过观察、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获取结果。2.学习经过“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想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
11、证。3.经历简单的对比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育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4.可以按规范要求完成实验。5.对观察研究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分析并概括总结,逐渐形成科学看法。感情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2.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研究四周事物的兴趣平和奇心。【教课重点】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搜寻化学变化的实质:产生了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如何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搜寻足够多的凭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照。【教课过程】一、重点精讲知识梳理本单元的核心看法是物质的变化,学生需要认识到变化是有规律
12、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看法的关系图可以表示以下核心看法具体看法举例伴随的现象变化类型物物理变化水结冰、状态、形状、质特色:没水蒸发、易拉体积等改变是有产生新物质罐压扁、弯折变铁丝、混杂沙化和豆子的木炭燃发光发热、化合化学变化烧、铁生锈颜色改变、性质特色:产改变生了新物质高温煅烧颜色、形状、分解石灰石、高温性质等改变加热高锰酸钾小苏打和产生气体、复分解白醋混杂性质改变铁钉放入颜色改变、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积淀产生、性质改变将碘酒滴入含淀粉的物质中,形成一种包和物,表现蓝色。重点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停地发生变化的(有的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典例1:
13、生活中我们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世界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它们又发生了哪些变化?1.煮饭时米变为了饭;2.写字时纸上留下了笔迹;3.下雨后路上的积水慢慢地变为水蒸气消逝在空中;4.岩石风化变为沙子等。分析:联系实质生活,感觉物质生活,从而理解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看法,更深层的懂的物质在变化,世界在变,使得更有兴趣学好如何让物质变化。重点2: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像铁丝的弯折、蜡烛的燃烧、水的蒸发、木头变为桌子等等。)典例2:观察用力挤压笔挺的铁丝的变化,和在加热的过程中,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P29)笔挺铁丝会弯折;燃烧的蜡烛变得愈来愈短,发光发热并伴有气体生成。分析:让学生在体
14、验和观察中领悟到物质的变化形式是多样的,变化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为的。从而总结出两类状况:一类是指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一类是指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位置等但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重点3: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典例3:沙和豆子混杂前后现象的对比实验与白糖加热的现象。分析:依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杂前与后有没有发生变化,若变化了又有何变化?主要观察学生从多方面观察的能力,同时也稳定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一样于本来的物质的是物体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而这类有新物质生成的的变化称为
15、化学变化的两个看法。重点4: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典例4我们知道吃米饭能咀嚼到甜味,那么咀嚼馒头的外皮能否也可以感觉到甜味吗?为何?可以,馒头中也含有淀粉,淀粉在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分析:拓展生活中的对淀粉用途广泛,是学生能贯穿交融,能更深层次掌握发源于生活的知识,并运用于生活。重点5:物质的化学变化会变随各种现象。典例5:小苏打和醋混杂后会有什么现象?现象有:会冒出气泡分析:依占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知道:有气才会出现气泡,冒出气泡就说明小苏打和醋混杂后产生了气这类新物质,才实用燃着的火柴去检验的原由。二、科学实践做一做
16、:如何检测马铃薯中含有淀粉?分析:观察的是碘遇淀粉变蓝的知识点。三、学习检测1.化学变化常常伴随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积淀物等现象发生。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差别是_能否有新物质的生成_。3.把点燃的细竹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杂后的杯中,火焰会(B)A、连续燃烧B、立刻熄灭C、燃烧半分钟后熄灭4.以下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D)A、黄豆和沙混杂B、铁生锈C、水结冰了D、小苏打和白醋混杂5.以下描画错误的选项是(D)A、淀粉碰着碘酒会变为蓝色B、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C、物质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D、蜡烛燃烧只发生了化学变化,没有发生物理变化6.蜡烛燃烧是形态上发生了
17、改变慢慢变短了,这是一种物理变化。()7.物理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是不会产生新的物质。()8.你知道哪些化学变化的案例呢?举出几个例子。答:火柴燃烧、铁钉生锈、白糖加热等。9.二氧化碳气体有什么特色?答:无色无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四、实验操作研究小苏打和白醋混杂后的变化(8分)。(1)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2)把玻璃片盖上,用手摸玻璃杯,有什么感觉?(3)用燃烧的细木条伸人杯中,观察到什么现象?依据这个信息,你们可以做做出如何的判断?(4)分析已经获取的凭据,能判断出杯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吗?为何?答案:(1)冒出气泡,有气体产生。(2)凉的感觉。(3)细木条很快熄灭。这类气体不支
18、持燃烧。(或这类气体是二氧化碳。)(4)不可以。由于获取的实考凭据不够,不足以证明这类气体是二氧化碳。专题四运动和力【教课目的】科学看法知道小缆车的运动是遇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能说出物体在形状改变时产生的一个要恢还本来形状的力叫做弹力。知道用橡皮筋作动力使小车运动是遇到弹力的作用。能说出橡皮筋环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知道用气球驱动小车是由于反冲力的作用。能说出反冲力的方向与喷气方向相反。清楚改变物体的静止或运动状态,一定有力的作用。理解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丈量。力的单位是“牛”。掌握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圆滑程度、运动物体的重量、运动方式(转动还是滑动)
19、相关。知道摩擦力有时有益,有时有害,我们可以按需要增大或减小它。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指引下,能总结出重力、弹力、反冲力的相关知识与实验时的现象与得出的结论。小组合作,利用思想导图,总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全班展现谈论,完成对本单元知识的总结与增补。感情、态度、价值观学会总结概括知识的方法,提升对知识概括整理的能力。小组踊跃合作,培育合作意识。能对别人劳动成就进行客观谈论。【教课重点】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的看法,理解实验步骤。说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要素与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教课难点】思想导图的制作【教课准备】记号笔,白纸,课件【教课过程】一、发言导入本单元我们认识了与
20、物体运动相关的知识,也做了很多的实验,今日让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课件出示目录。本单元一共有8课,我们可以对它们分成四部分。前三课可以分为一部分,解说原由,第4课分为一部分,5-7课分为一部分,第8课分为一部分。二、总结使小车运动起来的动力使物体运动起来的力有3种,它们与物体的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连续回顾。教师出示课件,带领学生回顾知识与重点,主要环绕重力、弹力、反冲力的看法与实验实验时的注意事项。边总结,边在黑板上用思想导图的形式进行简单板书。三、小组合作,总结重点过渡:第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大家共同回顾了,接下去还有三部分内容,希望各小组发挥才干,团结合作,共同完成。给各小组发白纸与记
21、号笔,小构成员分工,共同完成思想导图。活动重点:组长明确各成员分工,每人都需参加活动。认真研读书籍,划出重点内容,在白纸上以思想导图形式进行大纲总结。交流谈论时请小声。四、班级分享、谈论过渡:各小组都完成了对知识的总结,我们来看当成果如何。对成就进行展现,请其余小构成员进行谈论与增补。五、总结对运动和力知识的总结到这里结束了。对知识概括总结的方式多种多样,思维导图不过此中的一种,每位同学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作业部署】完成第四单元练习卷。【板书设计】重力设计制作小车弹力动力运动和力反冲力摩擦力丈量力【教课检讨】专题五浮力【教课目的】科学看法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资料和液体的性质相关
22、。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调。物体在水中都遇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遇到的浮力也越大。当物体在水中遇到的浮力大于物体遇到的重力时就上调,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过程与方法学惯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物体沉浮的原由。学会用弹簧秤丈量物体在水中遇到的浮力。利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说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感情与价值观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研究四周事物的兴趣平和奇心。认识到科学和技术密切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教课重点】浮力大小的计算和影响
23、浮力大小的要素。【教课难点】浮力大小的计算和影响浮力大小的要素。【教课过程】一、知识点回顾(用实验和图示的方式进行回顾)1.物体的沉浮和质量、体积的关系(1)当物体重量不变时,体积越大越简单浮,体积越小越简单沉。(可用相同体积不一样质量的小球做演示实验回顾)(2)当物体体积不变时,质量越大越简单沉,质量越小越简单浮。(可用潜水艇原理进行解说。)活动:制作一个沉浮子进行证明(可以用笔帽橡皮泥做,也可以用吸管回形针做。)2.物体的沉浮与重力的关系F浮G,上调F浮=G,悬浮或飘荡(用图示的方法落实知识点,重点重申飘荡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3.浮力的丈量方法(1)上调物体所遇到的浮力浮力=重力+拉力(
24、2)下沉物体所收到的浮力浮力=重力-拉力(可用图示法进行原理解说。)4.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要素(1)、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和物体的排开水量相关。(可以用溢水杯落实排开水量的定义。并落实排开水量越大,物体遇到的浮力就越大,可以将不一样物体放入溢水杯,比较溢水杯中溢出水的多少,来判断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2)、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轻重相关。(落实液体的分层现象和比重计的原理。)(落实同一物体放在越浓的液体中所遇到的浮力越大。)(上课资料:水槽、溢水杯、烧杯、吸管、回形针、笔帽、橡皮泥、弹簧测力器、木块、钩码。)二、课堂例题分析:例题1.“科学研究者”小组的同学在做“物体的沉浮”实验,清河他们一
25、起完成以下活动。以以下列图所示,将大小、形状相同,重量不一样的圆球放入清水中,A球浮在水面上,B球悬浮在水中,C球沉在水底。1.()遇到的浮力等于重力。A、球A和BB、球A和CC、球B和C2、()三个球中,哪个球遇到的浮力最小?A、球AB、球BC、球C3、将B球放入食用油中,B球是什么状态?A、沉B、浮C、不沉也不浮例题2.小河水面上飘荡着一段木头。(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慢慢地,木头漂到了大海,木头受的浮力。2.这时,木头上飞来了一只鸟,木头遇到的浮力。3.最后,木头吸满水沉到了水底,木头遇到的浮力。例题3.一块木块和一块铁块用一根短线连在一起,使其刚好能逗留在水中,这时用一把剪刀将中间
26、的线剪断。1、木块和铁块的运动状态分别为?2、它们所遇到的浮力变化分别为?3、这时往水中撒点盐,它们的浮力变化分别为?(例题在知识点讲完后分析)三、课堂练习:1.()球遇到了水的浮力。A.球AB.球BC.球CD.A、B、C三球都遇到浮力2.()拿一种资料,用此中的10克做成实心球体,再拿50克做成实心正方体,把它们放入水中,可以发现A.球体沉,正方形沉B.球体沉,正方形浮C.都是沉或都是浮3.如图,一块木块飘荡在水上,那么它排开的水量来自于()。A.整个木块的体积B.浸在水下边的木块的体积C.露在水面以上木块的体积4、如图,一块木块飘荡在水上,将木块底部水平割掉一小片,剩下的木块将会()。A、
27、上调一点B、下沉一点C、不动以以下列图,研究小组用防水挂历纸做了一艘小船,并在船里放了小弹珠。而后一个一个地取出船里的小弹珠,小船遇到的浮力会()。A.慢慢变大B.慢慢变小C.保持不变6.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50克,吞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克,那么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A.下沉B.上调C.停在水中任何深度的地方7.要研究不一样资料构成的实心物体的体积对沉浮的影响,应选择()。A.B.C.D.8.轮船从江河开到大海里,它遇到的浮力有什么改变()。A.浮力增添B.浮力减小C.浮力不变两个体积相等的木球和铁球,用细线系住后放入水中时能悬浮在水中,以下列图,则木球和铁球遇到的浮力()。A.木球
28、较大B.铁球较大C.两球相同大D.没法判断10.把相同大小的木块和铁块分别吞没在水中,木块遇到的浮力比铁块()。A.大B.小C.相同大200克的泡沫塑料块和铁块同时放入水中,它们在水中遇到的浮力大小)。A.相同大B.泡沫塑料大C.铁块大D.没法判断12.以以下列图由四个不一样资料构成的物体,重量已注明,、物体体积相同,、物体体积相同,物体比物体体积小。把这四个物体放入水中,若有一物是浮的,它必定是()。如把这四个物体放入浓盐水中,有一物是沉的,它必定是()。A.3和1B.2和41和4D.2和3【板书设计】浮力方向:竖直向上飘荡悬浮【教课检讨】专题六声、热(实验课)【教课目的】科学看法热是一种能
29、量的形式,热可以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达,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达,直到二者温度相同。热可以经过多种方式进行传达,不一样物质传达热的本事是不一样的。大多的固体、液体平和体都拥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减小的性质。过程与方法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并经过观察、实验,搜寻凭据以解决问题。改进实验方法,以获取更多、更明显的观察现象。感情、态度、价值观发展研究热现象的兴趣。相信自己的感觉,但更愿接受客观事实。意识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类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可以经过必定的方法被人们所认识的。【教课重点】经过实验现象发现固体、液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课难
30、点】经过实验现象发现固体、液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课过程】一、认识声音认识声音:认识音叉声音的产生: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并举出相关案例。声音的变化:能充分区分声音的高低和强弱。充分掌握音量与振动幅度相关,音高与振动频率相关。越短越小越细就越高。尺子音高变化:能利用尺子再次研究,实地+视频演示。声音的流传:以视频再现的方式让学生熟知声音以波的形式流传,且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流传。听到声音:认识声音从外界进入人体体内的整个过程,并经过视频重现骨膜振动实验。二、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看法:在同种状态下,液体拥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水的热胀冷缩现象:实验1:将一袋冷水放入热
31、水中沉而后取出来后再放入冷水中浮(分析此中的原由)原由:质量能否发生了变化,体积能否发生了变化?实验2:用圆底烧瓶、空心玻璃管、红墨水再次实验,验证水拥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其余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实验3:验证牛奶、茶水、醋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结论:不一样的液体,热胀冷缩的能力各不相同。3、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温度计、瓶装饮料不可以装满等三、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1、证明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1:将气球套住口的锥形瓶分别放入冷水中和热水中,观察现象。放在热水中气球鼓出来了,放在冰水中气球瘪下去了。(学生分析此中的原由)实验2:将装有玻璃管的圆底烧瓶放入热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水中会冒气泡。将装
32、有玻璃管的圆底烧瓶放入冰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会把水吸进圆底烧瓶。(分析原由)实验3:将按扁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可以复原,这是什么原由?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4:(喷泉实验)将装有玻璃管的圆底烧瓶钟加入一半红墨水,而后将其放入热水中,猜猜会有什么现象。(分析原由)四、金属的热胀冷缩1、证明金属的热胀冷缩:实验1:铜球的热胀冷缩,将加热前与加热后的铜球分别穿过铁环,有什么现象。加热前能穿过、加热后不可以穿过,证明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2:铁、铜、铝热胀冷缩的能力。同时给这三种金属棒加热,观察现象不一样金属热胀冷缩的性质不一样。2、认识金属锑、铋的热缩冷胀性质。看法:其实不是全部金属都是热胀冷缩的,有极少量金属是热缩冷胀的,如锑、铋、镓等。这些金属可以用在印刷业上,让笔迹更加清楚。3、固体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铁轨间的缝隙、钢铁桥桥面与桥墩间的缝隙、剥鸡蛋原理、拉电线杆原理等五、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看法:物体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在高温状况下活动更加激烈,从而以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从而使物体体积变大。六、热传达现象看法: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实验1:在金属片上均匀涂上蜡烛油,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热的传达现象。备注:出示实验资料,让学生登台自主实验。【板书设计】热胀冷缩气体液体固体【教课检讨】专题七电、磁和能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在职财务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瓷器供货合同范本
- 电子汽车合同范本
- Ro26-4550-TFA-生命科学试剂-MCE
- Phenylpiperazine-hydrochloride-Piperazine-1-phenyl-dihydrochloride-生命科学试剂-MCE
- 自媒体股份合同范本
- Mcl-1-inhibitor-21-生命科学试剂-MCE
- Ephenidine-hydrochloride-生命科学试剂-MCE
- Cy7-alkyne-chloride-生命科学试剂-MCE
- 电子商务在农村市场的潜力挖掘
- 尿源性脓毒血症护理
- 日本留学中介签约合同
- 《地区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应用功能规范》
- 框架借款协议书(2篇)
- 铁路安全应急预案
- 物业防恐防暴演练课件
-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DB12-T 3034-2023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服务规范
- 销售人员岗位职责培训
-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施方案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检测试卷(1-4单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