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论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笔者在长期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经历积累的根底上,尝试从教学目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四个方面,讨论如何推动高中历史改革与创新,进步历史教学效率、推动历史教学开展。一、教学目的的改革与创新高中历史新课标从知识与才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历史教学的课程目的做出了详细阐述,认为应该通过历史教学,在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理解历史进程的根底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才能和理论才能,指导学生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问题、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在历史教学中浸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渴望和平、求真务实、团结友爱、钻研创新等高尚品
2、格和良好品质,实现学生知识、才能和情感的协调开展。因此,我们应该对高中历史教学目的进展改革与创新,无论整体教学设计,还是详细课程教学设计,都要实现知识与才能、过程与结果、分数与素质的和谐统一。例如,在君主专制整体的演进与强化这一课的教学目的中,既要表达知识目的,让学生掌握三省六部、行省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等历史知识,又要表达才能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才能,进步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和逻辑思维才能,还要表达情感目的,培养学生传承历史文化、维护民族统一的意识。通过教学目的的改革与创新,为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开拓新思路、提供新方法,使高中历史教学进入新境界。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为了
3、进步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高中历史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对教学内容进展改革与创新:一找准重点中外历史源远流长,历史知识浩如烟海,老师只有对于高中阶段的历史知识做到摸清、吃透,才能找准教学重点,做到精讲精练。例如,在高中历史必修I中,主要阐述人类历史的政治开展进程,可分解为九个大的主题,其中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作为第三个主题,核心内容包括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几个模块。在这一主题的讲练过程中,假如老师采用传统的填鸭教学和题海战术,那么无法使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这一阶段历史的开展脉络和整体规律,不仅降低了教学效率,也限制了学生思维才能的开展。相反,假如老师可以抓住这一主
4、题的重点内容进展讲解,那么可以使学生对这段历史形成明晰的思路和宏观的认识,到达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大大进步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备考效率。二发现规律历史是一门覆盖面极广、跨度极大、支系极多的学科,老师只有吃透教材,发现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络,探究历史学科体系内的潜在规律,才能帮助学生不断完善知识构造,构建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的时候,老师就应该深化挖掘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络,在分析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国情的同时,比照分析同期的英、法、美、日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找出这几个国家在同一时期政治经济开展中的区别与联络,通过横向比照,帮助学生开掘历史开展规律,完善历史知识体系。三结合实
5、际历史是联络过去与如今的一门学科,高中生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以史为鉴、博古通今。因此,老师应该将历史教学与生活理论结合起来,使历史教学做到与时俱进。例如,在学习战国和秦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历史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适当引入?芈月传?、?秦时明月?和?大秦帝国?等影视剧,以历史唯物主义目光评判剧中的某些情节和人物,将抽象乏味的知识讲解变为直观有趣的影视鉴赏,进步历史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活泼课堂气氛,构建高效课堂:一启发式教学方法高中历史新课标中强调,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考虑、分析、总结、反思等才能,使学
6、生用开展的、辩证的、全面的目光对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老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巧妙设疑、小组讨论、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路,引发学生考虑,培养学生的表达才能、思辨才能和合作才能,促进学生知识、才能和情感的全面开展。例如,在学习完近代中国经济构造变动的相关知识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在小组讨论之后集体绘制我国近代经济开展曲线图,并以列表和文字的方式对于本组绘制出来的曲线图加以解释和说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不仅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可谓一举多得。二兴趣式教学方法高中历史新课标要求老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在学习中
7、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因此,老师应该改变传统历史教学中沉闷、死板、单调的教学风格,通过演讲比赛、情景剧表演、小组辩论赛、历史知识竞猜等多种形式开展兴趣教学,到达寓教于乐、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完辛亥革命之后,假如老师机械的要求学生记忆辛亥革命的发生时间、背景和影响,难免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相反,假如老师采用兴趣教学,让学生以辛亥革命的成与败为题,组织辩论赛,那么可以很好的将教学内容融入到辩论过程当中,激发学生参与历史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紧张而愉悦的辩论气氛中不知不觉间掌握历史知识、锻炼逻辑思维、培养表达才能和合作才能。三综合式教学方法历史学科本身是一门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天文地理、
8、科技文明、思想形态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在高考中,历史也是与政治和地理以综合试卷的形式进展考察。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应该采取综合式教学方法,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综合,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知识讲解与生活理论的综合。一般来说,老师可以采用课后兴趣小组、社会理论调查、开放式综合任务等本文由论文联盟搜集整理多种方式,开展综合式教学,促进学生综合才能的全面开展。例如,在学习丝绸之路的时候,老师采用综合式教学方法,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小组任务,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明确古代丝绸之路途径的国家,形成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并在此根底上讨论,在当前的国际形势和经济环境之下,如何实现丝绸之路的复兴及经济的开展。将
9、经济、政治、地理、历史等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促使学生综合才能的全面提升。四个性化教学方法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根底知识、承受才能、兴趣浓度、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假如老师采用传统教学一刀切的方法,那么很难使全体同学都跟上教学进度,导致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落后的学生更落后。高中历史新课标中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因此,老师应该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通过分层教学、分组教学、个别辅导、学生互助等多种方法,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班级历史教学的整体进步。例如,在期末综合复习环节,老师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历史成绩、课堂表现、个人意愿等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A
10、、B、三层。针对A层成绩好、根底牢、学习才能强的学生,进展难度较大、程度较高的拔高训练;针对B层成绩中游、根底较弱、学习才能一般的学生,在夯实根底的前提下,帮助他们打破学习瓶颈,向优秀层次过渡;针对层成绩较差、根底薄弱、学习才能不强的学生,进展根底知识训练,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掌握学习方法、进步学习效率。四、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随着信息科技的开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化,要求老师不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丰富教学内容、进步教学效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擅长利用音频、视频、图片等网络资源和校园信息化教学平台,变传统的抽象教学为直观教学,枯燥教学为兴趣教学,单向教学为互动教学。例如,在学习近代世界科技的时候,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练习题及答案
- 2024年三坐标测量机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应急救援-综合(党群)管理岗
-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调研报告
- 2024年企业业绩对赌协议模板指南
- 沪教版初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及答案指导
- 2024年书法家作品授权协议
- 2024年房产及土地交易协议样式
- 2024年企业办公空间装潢协议样本
- 2024年度外籍专家劳动协议范本
- 上海市普陀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2024黔东南州事业单位第二批遴选人员调减遴选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采伐树木合同模板
- 培训师破冰游戏大全课件
- 2024版成人术中非计划低体温预防与护理培训课件
- 期中测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建设方案-2024
- 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消防救生照明线标准解析
- GB/T 44395-2024激光雷达测风数据可靠性评价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