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然灾害知识要点总结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1.自然灾害的定义: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2.自然灾害形成条件: 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3.灾情大小取决于: 孕灾环境(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 )、致灾因子、受灾体。4.自然灾害的影响表现在: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就是人员伤亡(生理伤害和心理伤害、精神伤害)5.资源损失的灾情特点:滞后性和隐蔽性,广泛性和长远性。6.各种资源恢复情况:非可再生资源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可再
2、生资源受灾后虽然可以再生,但过程非常缓慢。7.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灾害强度大,危害就大;经济水平高,危害大;防灾抗灾能力弱,危害大;反之则小。8.全球主要的灾害类型包括: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干旱,寒潮,沙尘暴,暴雨),水文灾害(洪涝,风暴潮,海水入侵,海浪),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生物灾害(病害,虫害,鼠害) 。二、气象灾害(一)热带气旋1.分布: 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广东、台湾、海南、福建、浙江等是我国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地区) 、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沿海。多发生在西北太平洋。2.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有广阔的暖洋面,有充足的水汽;下热
3、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足够的地转偏向力。 (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小所以就无法形成热带气旋)3.发生时间: 多发生在夏秋季节(7-11 月)4.天气特征: 狂风、暴雨、风暴潮。5.台风登陆后势力减弱的原因:地面摩擦力加大;水汽来源减少;气温下降。6.台风眼风力弱, 天气晴朗的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旋转离心力抵消, 中心气流做下沉运动,水汽难以达到饱和,故天气晴朗。7.台风对沿海地区的影响不利影响: 威胁航海安全,造成海难;摧毁庄稼;破坏各种建筑设施;通电、交通等中断;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以及风暴潮灾害常会形成海水倒灌,造成海堤决口,形成洪涝灾害;可诱发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造成人员、财产损失。有利影
4、响: 带来丰沛的雨水,缓解高温酷暑和旱情。9.防御措施 :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制定救灾应急预案;海上渔船尽快回港避风;注意防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关联灾害;对房屋和易被吹倒的树木、雨棚等进行加固,将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内;加固堤防;营造沿海防护林;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1(二)干旱1.干旱特点: 渐变性,持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广。2.旱灾分布地区: 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发生旱灾频率较高的地区。3.发生原因: 1)自然原因: 气温高、降水少,蒸发强;砂质土壤(保水差)、植被覆盖少,水分流失快;异
5、常天气:厄尔尼诺或拉尼娜2)人为原因:工农业用水多;人口增多,生活用水增多;人类开垦耕地,破坏涵养水源的植被。4.危害: 河流断流、水库干涸;作物歉收,有的甚至绝收;林木干枯死亡;人畜饮水困难;工农业缺水。5.抗旱措施: 兴修水利(水库,跨流域调水);做好旱情的监测和预报;因地制宜地营造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选择耐旱作物;营造防护林;改善耕作制度;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大力发展节水型工业和农业;干旱地区多选择种植耐旱的林草,涵养水源;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人工降雨。6.我国旱灾多发中心:旱灾中心时间原因东北以夏旱为主气温升高,雨期推迟华北春旱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雨季尚未来临江淮地区7
6、8 月的“伏旱”梅雨过后,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华南以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雨带推移到北方,受高温天气影响西南四季旱受偏弱的西南季风、干热风和高温天气的影响7.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且多大风。正值小麦的生长期,需水量大,缺水严重。人为原因:人口多,城市密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8.我国干旱与洪涝的关系:时间上的交替,空间上的交错。(不稳定的季风气候)9.我国旱灾区主要分布在常年雨水较多、干旱程度较低的广大东部季风区。而西北干旱区年年干旱,属荒漠景观,几乎很少出现旱灾。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原因:我国东部深受季风的影响,季风到来的早晚、势
7、力的强弱、停留时间的长短等都直接影响着降水量的多少及其时间分配,加上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使得季风区的降水量不仅年内变化大而且年际变化大,不稳定的降水就是干旱频发的主要原因。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区,对降水的需求量和保证率要求很高,如果出现干旱,势必造成旱灾灾情。因此,我国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2(三)寒潮1.概念: 寒潮是冬半年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我国对寒潮的定义,由于冷空气入侵造成气温在 24 小时内骤降10以上,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在5以下的,就称作“寒潮”。2.寒潮的源地是: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3.时空分布特点:北半球中高纬度,深秋到初春(每年的9 月至次年 5 月,每年的春
8、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即3-4 月和 10-11 月,前者更强) 。4.寒潮灾害天气特点: 大风、降温、雨雪、霜冻等现象,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暴等恶劣天气,多发生在冬半年。好处是,冻死害虫;改善土壤墒情;可能净化大气。5.防御措施: 加强监测和预报,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海上船只提前返港;事先做好农作物、畜群的防寒准备。6.我国的空间分布: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7.寒潮的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8.危害表现: 北方大风、降温、霜冻
9、、暴风雪等;南方降温、冻害、雨雪等(四)我国其他的气象灾害1.沙尘暴1)分布: 东北、华北、西北2)发生时间: 冬春季节,春季最严重3)沙尘暴产生需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4)防治措施: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5)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 由于本区降水少,蒸发大,且多大风。干旱使土壤疏松干燥,风力对土壤的侵蚀越来越严重。在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下,人们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森林,使得森林覆盖率降低。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过度放牧、滥挖药材,使得森林草原急剧退化,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沙
10、尘暴多发。2.倒春寒( 1)概念: 是指初春(一般指 3 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 4 或 5 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2)分布地区: 东部季风区3)时间 :初春( 3-5 月)4)成因: 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盛5)特点: 春季出现强低温和风雪天气6)危害: 农作物冻害7)防治措施: 地膜覆盖;加强田间管理,对早稻进行科学排灌(采取“夜灌日排” “晴排雨灌”),调节秧田水热状况。3.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1)自然原因:水热条件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春旱严重;冬季风的通道; 接近沙源地;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2)人为原因:是主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灌溉用水增加
11、;人口、城市密集,人均3水资源匮乏;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水资源缺乏。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三、地质灾害(一)地震1.概念: 岩层突然破裂,内能强烈释放,引起地面震动。2 产生原因: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3.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部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4.世界主要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5.地震构造示意6.震级和烈度( 1)地震的震级表示地震所释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震级差一级能量差 30 倍)。2)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震级越大,烈度越大。烈度还与震源深浅、震中距
12、、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47.地震类型 :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陷落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 ,火山地震 ,诱发地震 (由于人类活动而引发地表变化的地震,如修建水库) ,人工地震 等。最常见的是构造地震,对我国影响最严重。8.危害: 建筑物发生破坏或倒塌,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灾害。9.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差;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震区交通不便
13、;诱发其他灾害等。10.防治措施:做好地震监测,加强对地震预报的研究;提高建筑物质量,加固房屋;(或: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建立地震应急救灾体系; (或: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宣传和演练,提高民众的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强国际合作等。11.我国的地震灾害( 1)特点: 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危害大。我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地震多发区(我国南北地震带位于 105oE 附近,它也是我国东西地质构造分界线)。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东重西轻,是因为东部地区由于人口、建筑物、城市密集,灾害损失大于西部地区。我
14、国地震震源浅,烈度较高。( 2)地震多发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华北区、台湾地区多地震)。又处在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边界(西南地区多地震),地壳活动强烈。世界火山地震带示意图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5(二)滑坡和泥石流滑坡泥石流概念斜坡上的岩体、 土体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饱含泥沙、 石块、巨大砾石的特殊洪流分布山地丘陵区,岩体比较破碎、 地势起伏较大、坡陡谷深、 岩石破碎、 植被覆盖差、 多植被覆盖较差、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暴雨的山区发 生自然原因: 地形地形复杂, 多高原、 山地, 地形起伏大; 地质构造活跃 (多原因地震),岩石破碎;气候暴雨集中。人为原因:对植被破坏严
15、重;不当的工程建设(灾情严重的原因除以上几点,还有:建筑物、人、财产等密集分布;建设者的防范意识和措施不到位)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 建筑物、 道路、 水利水电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 破坏森林、工程,造成人员伤亡农田、 道路,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防 治非工程性措施:增强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监测和预防。措施工程性措施:建设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的土体;建设护坡工程;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聚居人口迁出高风险区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降
16、水多,尤其是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导致植被破坏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人们的防范意识、措施不到位;建筑物、财产、城市越来越密集。(三)火山喷发1.概念: 岩浆沿地表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2.分布: 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和东非、大西洋洋底3.多发原因: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岩浆活动剧烈。4.危害: 火山灰和熔岩破坏田园、建筑,威胁生命财产安全,有可能诱发地震或引起气候异常。5.措施: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四
17、、水文灾害(一)洪涝1.洪涝包括洪水和涝渍两种类型类型洪水涝渍成因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 水位上涨而泛滥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形 成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汛期流量大、 水条件位高蒸发弱,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多 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发区 风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6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低湿洼地容易发生涝渍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影响工厂正常生产;影响交通;甚至会造成危害建筑物倒塌,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使人们的财产遭受巨大损失2.我国的洪水灾害1)分布总特征: 大部分地区受季
18、风气候影响,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洪水灾害。其分布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有融雪洪水,黄河和松花江的部分河段有冰凌洪水。2)我国洪水灾害有暴雨洪水、融雪性洪水、冰凌洪水三种类型。暴雨洪水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类型成因时空分布暴 雨台风、锋面等带来的暴时间:4 9 月,由南向北推洪水雨(降水多, 暴雨集中); 移。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空间: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水不畅;人类活动不合的中下游平原地区。理(围湖造田、毁林)融雪气温升高,积雪、冰川时间:4 5 月融雪洪水
19、, 7洪水融化形成洪水8 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空间: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冰凌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冰时间:初冬和初春。洪水冻,初春时上游河段先空间: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解冻,从而引起上游河纬度的河段, 黄河上游的宁水越过下游冰面,溢出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两岸,形成洪水河段及松花江部分河段3.洪涝灾害的成因与防御措施的分析思路( 1)河流洪涝灾害发生原因的分析防治措施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涝进行监测,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 (或滞洪、蓄洪区 ) 或兴修水利(水库、大坝,裁弯取直,疏浚河道) ;加强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灾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
20、应急撤离计划和灾害对策;实行防洪保险;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1)来水大。影响因素:气候 降水多,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候;水系 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2)排水不畅。影响因素:地形 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积;占用河道。3)调洪蓄洪能力差。影响因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2)洪涝治理措施的分析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是:上游 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 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分洪工程;下游 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但对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
21、对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3.人类的活动是否会加剧灾情?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地表状况发生改变,加剧了洪水灾害的发生,例如,植被覆盖度7降低 ,蓄水能力下降;上游水土流失,下游泥沙沉积,河流排洪能力下降;围湖造田,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水域面积缩小,高水位、高流量,易决堤成灾。洪水灾害的严重程度与区域的人口、经济有关,人口越密集,致灾的可能性越大;经济越发达,损失就可能越严重。(二)风暴潮1.我国东部沿海的风暴潮类型及分布类型发生季节发生地区台风风710 月东南沿海暴潮(8、9 月最为集中 )温带风春、秋季北部沿海(渤海暴潮和黄海沿岸地区)2.长江流域水
22、文灾害多发的原因危害破坏船只,破坏房屋、农田、海堤以及码头、港口等工程措施,并造成人员伤亡整治措施加强对风暴潮的预警和预报工作;完善防灾体系;加强对风暴潮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的防潮意识;加强防潮工程建设,加固海岸堤防;保护沿海红树林,提高其防潮能力五、我国的生物灾害(一)农作物病虫害1.特点: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南方重于北方。2.危害:不仅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还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3.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几种病虫害及其分布:1)小麦锈病(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是中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小麦病害。2)我国水稻病虫害有(稻瘟病、纹枯病
23、和白叶枯病),主要分布在秦淮以南的地区。3)棉铃虫的分布与灾情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棉花产区,黄河流域棉产区和新疆棉产区受害尤其严重。棉花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有棉铃虫、棉蚜虫和棉红蜘蛛。其中棉铃虫是中国棉花的重大致灾害虫,其灾害损失巨大,在三大棉区均有发生。(二)森林病虫害1.危害: 导致林木生长量减少,森林枯死,不仅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极大损失,而且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2.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性丰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自控能力降低。3.重要害虫松毛虫8松毛虫发生频率的地区差异:常发区:海拔400 米、平均气温25
24、以上的地区;偶发区:海拔 400-500 米、气温在10-25 的地区。森林病虫害的分布与地形、气温有关。油松毛虫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处,第二级阶梯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除新疆北部外)没有。落叶松毛虫分布在中温带(东北林区),赤松毛虫分布在暖温带(辽宁、山东),马尾松毛虫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我国秦岭淮河以南) 。(三)蝗灾与鼠害两种最广泛的生物灾害( 1)蝗灾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 其中,危害最严重、 成灾率最高的是飞蝗, 俗称 “蚂蚱”。对农、林和牧业的破坏具有毁灭性。东亚飞蝗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东沿海各省,对我国的危害最大。蝗灾与旱涝的关系: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在干旱少雨
25、年份。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我国灭蝗的方法:主要采用人工诱捕幼虫、捕杀成虫、挖防虫沟、农药灭虫、点火焚烧和投放天敌等方法。2.鼠害( 1)危害: 老鼠不仅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而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我国鼠害发生面积广、种类多、危害大,使农、林、牧业损失严重。( 2)我国鼠害的地域差异分布本区农业特点常见害鼠亚洲东部喜湿包括东北、 华北和西南区的本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开发褐家鼠、鼠类危害区大部、华东和华南的全部历史久远,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小家鼠等区亚洲中部喜湿包括我国西北区的大部、青本区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小家鼠、鼠类危害区藏高原大部, 以及东北和华黄鼠等北区的边缘地带六、防灾与减灾(一)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1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地理信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主要特点、功能技术除了能看到电视屏幕上的常规大气云图外,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产业管理考试的成果评估试题及答案
- 卫生管理质量控制考察试题及答案
- 医学基础知识实验课程的考题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文化产业管理证书考试技巧与试题及答案
- 书法中考试题及答案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应掌握的核心技能分析试题及答案
- 光电工程师证书准备的试题及答案
- DB41-T 2515-2023 油松飞播林抚育技术规程
- 文化产业管理证书考试全面复习试题及答案
- 母猪护理细节的影响因素探讨试题及答案
- 保险理赔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2025年
- DB62-T 4956-2024 玉米品种 隆丰256
- 青少年无人机课程:第一课-马上起飞
- 政府专项债业务培训
-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施工现场交通安全培训
-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 2023版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 做美食自媒体规划
- 《无人机组装、调试与维护》课程标准(高职)
-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应急专项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