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受体激动剂为2型糖尿病患者“解围”_第1页
GLP-1受体激动剂为2型糖尿病患者“解围”_第2页
GLP-1受体激动剂为2型糖尿病患者“解围”_第3页
GLP-1受体激动剂为2型糖尿病患者“解围”_第4页
GLP-1受体激动剂为2型糖尿病患者“解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博士生导师,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中心主任,大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荣誉主任委员、亚洲糖尿病学会副主席、卫生部慢病咨询委员会委员,糖尿病组副组长、中华糖尿病杂志名誉主编、 JDI: 执行主编、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内科杂志及国际内分泌杂志等编委参与或主持了多项国家、卫生部课题,在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和糖尿病预防的前瞻性研究中,取得了可借鉴和可推广的结果,为此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获2013年首届AASD糖尿病流行病奖、2012年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发表在NEJM、Circulation、European Heart Journal

2、、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Diabetes Care、BMJ 等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300多篇杨文英 教授GLP-1受体激动剂为2型糖尿病患者“解围”循迹 关注 启新纲要循迹:肥胖的认识历程,看内脏脂肪的严重危害关注:内脏脂肪和“中心性肥胖”启新:GLP-1 受体激动剂对T2DM合并肥胖患者的临床价值肥胖与T2DM犹如“孪生兄弟”JAMA. 2013;310(9):948-958随着BMI增加,中国DM的患病率相应增加患病率(%)糖尿病+肥胖:患者生活质量“雪上加霜”伴T2DM或肥胖者的HRQoL显著下降;而糖尿病合并肥胖者的HRQoL为两者之和Diab

3、etesMetab Syndr Obes.2009 Nov 3;2:179-84.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Q-5D量表) 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指数肥胖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指数BMI30无糖尿病BMI80%)内脏脂肪组织(男:20%,女:10%)胸腔内:心包周围脂肪组织腹盆腔内:腹膜内:大网膜、肠系膜腹膜外:腹膜前、腹膜后1. Physiol Rev 2013; 93: 3594042.Ye Y., et al. Int J Obes (Lond). 2009; 33(9):1058-1062Desprs J-P. Eur Heart J Suppl. 2006;8(suppl B):B4-12.脂

4、肪量: 19.8kg内脏脂肪: 155cm2脂肪量: 19.8kg内脏脂肪: 96cm2BMI和总脂肪含量相同的患者,内脏脂肪含量不一定相同CT扫描:2位研究对象的BMI和总脂肪含量相同,但脂肪分布大有不同皮下脂肪内脏脂肪正常BMI人群中仍有14%表现为内脏脂肪的严重堆积14.2%BMI25kg/m2的人群中,VA100cm2*的比例12%女性17%男性 n=690(男性305,女性385)*通过MRI检测,腹部内脏脂肪(VA) 100cm2诊断为腹型肥胖Wei-Ping JIA, et al.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3 Sep;1

5、6(3):206-211.内脏脂肪而并非皮下脂肪与胰岛素抵抗存在线性相关Clin Biochem. 2011 Mar;44(4):281-7随机选取印度受试者的回顾性分析:NGT(n=85),IGT(n=49)、T2DM(n=93)螺旋CT扫描总腹部脂肪、内脏及皮下脂肪,评估不同脂肪分布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P=0.040P=0.147内脏脂肪(cm2)皮下脂肪(cm2)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抵抗增加冠心病发生风险Katsumori K,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1995 ;29(3):195-201.冠心病发病率(%)P0.002胰岛素抵抗组(n

6、=57)非胰岛素抵抗组 (n=164)内脏脂肪增多同时导致多种炎症因子水平增高J Nutr Metab.2012;2012:175245炎症动脉粥状硬化血栓形成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高血压 白介素6 -干扰素 脂肪酶(补充物D) 脂联素 纤溶酶原(PAI-1) 乳酸盐 瘦素 抵抗素 脂肪酸 血管紧张素 胰岛素 脂蛋白脂肪酶MESA研究:炎症因子水平的增高会增加充血性心衰发生风险J Am Coll Cardiol.2008 May 6;51(18):1775-83CRP水平75th百分位数以上CRP水平75th百分位数以下IL-6水平75th百分位数以上IL-6水平75th百分位数以下

7、P0.001P=0.02累积充血性心衰风险随访时间(年)随访时间(年)累积充血性心衰风险IL-6,白介素6;CRP,C反应蛋白;CHF,充血性心衰IL-6和CHFCRP和CHF研究中73%的男性和69.7%的女性为超重或肥胖,肥胖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机制与炎症有关内脏脂肪增多通过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最终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 2008 September ; 37(3): 635近期危害远期危害高血压高血脂凝血/纤维蛋白胰岛素抵抗炎症T2DM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内脏脂肪增多内脏脂肪增多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随访时间(年)心血管事件

8、发生率(%)第1层第2层第3层内脏脂肪三分位数分层J Am Coll Cardiol 2013;62:9215高含量内脏脂肪中含量内脏脂肪低含量内脏脂肪内脏脂肪增多显著增加T2DM的心血管风险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2;97:1517-1525心血管风险发生率(%)男性(n=985):P0.0001女性(n=772): P0.01VAT:内脏脂肪含量Chan et al. Diabetes Care 1994;17:961; Colditz et al. Ann Intern Med 1995;122:481肥胖可增加T2DM的发生风险校正年龄后的相对风险度BMI

9、(kg/m2)100755025022 23 23-23.9 24-24.9 25-26.9 27-28.9 29-30.9 31-32.9 33-34.9 35+27.66.742.12.293.28.1内脏型肥胖是中国人糖尿病发病的显著危险因素男性女性RR95%CIPRR95%CIP年龄1.000.95-1.060.9481.020.97-1.070.424内脏型肥胖3.351.10-10.180.0334.571.73-12.070.002IGR10.773.45-33.600.0003.971.55-10.170.007高血压3.440.24-2.070.0302.050.80-5.2

10、50.136血脂异常0.70.24-2.070.5150.960.42-2.280.953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中危险因素与糖尿病发病之间的关系上海市区381例非糖尿病志愿者参与,平均随访7.8年,其中290例完成 (63例发展为糖尿病)结果显示,内脏脂肪90 cm2(内脏型肥胖),糖尿病发病风险显著增加校正年龄、IGR、高血压和血脂异常Ye Y., et al. Int J Obes (Lond). 2009; 33(9):1058-62.内脏脂肪过多增加糖尿病和心血管代谢风险胰岛素抵抗/炎症心血管代谢风险增加胰岛素分泌障碍T2DM高风险脂质过多内脏型肥胖肝脏脂肪心外/心包膜&心肌脂肪肌肉脂肪肾

11、窦脂肪胰腺脂肪Andr Tchernof, et al. Physiol Rev. 2013; 93: 359404.纲要循迹:肥胖的认识历程,看内脏脂肪的严重危害关注:内脏脂肪和“中心性肥胖”启新:GLP-1 受体激动剂对T2DM合并肥胖患者的临床价值如何评估内脏脂肪?内脏脂肪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精确测量和简易测量影像学(CT和MRI):腹腔内脏脂肪面积简易体脂参数:腰围和腰臀比腰围兼顾可靠性与可行性,是最常用的评估内脏脂肪的“替代”手段腰围和腹部内脏脂肪堆积的相关性优于腰臀比值,可作为判断中心性肥胖的标准是目前定量判断内脏脂肪分布的金标准;可作为判断内脏型肥胖的标准但在临床评估中受到一定限制

12、,如成本、实用性、图像采集时间和分析专业技术等1.Chin J Endocrinol Metab,September 2011, Vol. 27, No. 9:711-7172.祝之明.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1;27(9):707-710内脏型肥胖与评估标准CT和MRI测定值内脏型肥胖:指脂肪组织在内脏及其周围过度堆积造成的肥胖判定标准:中国 CT或MRI测得的 腹腔内脂肪面积(VA)80cm2 判定为内脏型肥胖测定方法:以腰椎L4-L5为扫描水平,以仪器配备软件计算VA1. Circ J. 2002 Nov;66(11):987-92.2. J Lipid Res. 2003 Dec

13、;44(12):2356-64.3. Atherosclerosis. 2008 Dec;201(2):378-84.4.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意见征询稿(2013版)中心性肥胖与评估标准腰围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多余的脂肪主要堆积于腹部和脏器周围者判定标准:中国代谢综合征中心性肥胖的标准: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腰围的测定方法:两脚分开30-40厘米,用软尺放在右侧腋中线胯骨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沿水平方向围绕腹部一周,读数准确至1毫米1.Circulation. 2009 Oct 20;120(16):1640-5. 2.Diabet Med. 2006 May;23

14、(5):469-80.3. Chin J Endocrinol Metab,September 2011, Vol. 27, No. 9:711-7114. Atherosclerosis. 2008 Dec;201(2):378-84;5.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意见征询稿(2013版)腰围与腹内脂肪组织相关,可有效反映内脏型肥胖程度腰围比腰臀比能更好地反映腹部内脏脂肪组织的蓄积情况Desprs JP, et al. BMJ. 2001;322(7288):716-20.内脏脂肪含量(cm2)3002502001501005000 60 80 100 120 140腰臀腰围(cm)腰臀中国人群

15、:腹腔内脂肪面积与腰围、BMI之间的对应关系VA切点(cm2)WC切点(cm)BMI切点(kg/m2)男性总体8087.524.2年龄508087.524.5年龄508088.325.6女性总体8084.324.7年龄507081.524.7年龄509086.325.2Atherosclerosis. 2008 Dec;201(2):378-84VA:腹腔内脂肪面积;BMI:体质指数;WC:腰围2013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首次推荐腰围作为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之一具备以下的三项或更多:1. 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腰围男性 90cm,女性 85cm2. 高血糖:空腹血糖 6.lmm

16、ol/L或糖负荷后 2h血糖 7.8mmol/L 及(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3. 高血压:BP 130/85 mm Hg及(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4. 空腹TG 1.7 mmol/L5. 空腹HDL-C l.04mmol/L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意见征询稿(2013版)CT评估结果显示:亚洲人的内脏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白种人和非洲人内脏/皮下脂肪面积非洲人白种人亚洲人P0.001, *与非洲人比较; #与白种人比较Andr Tchernof, et al. Physiol Rev. 2013; 93: 359404.内脏/皮下脂肪面积非洲人白种人亚洲人纳入已发表的与种族差异相关的内脏型肥胖

17、研究的亚组数据 (共340亚组,来自195个研究)*# *# * 男性,156个亚组,108个研究 女性,184个亚组,87个研究腰围测定结果显示:中国无论总体人群还是T2DM,中心性肥胖都非常严峻1.China National Diabetes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Study Group. PLoS ONE. 2013; 8(3): e57319; 2.Ford ES, et al. Int J Obes (Lond). 2011;35:736-43.中国判定标准数据来自20072008年, 20岁的中国人群数据 n=46024肥胖: BMI28kg/m2 中心

18、性肥胖: 腰围 男90cm, 女85cm肥胖中心性肥胖T2DM在降糖同时还需关注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人群比例(%)Dagenais GR.; et al. Am Heart J 2005;149:54-60.分层 1分层 2分层 3男性女性10398腰围分层 (cm)HOPE研究,n=8802随访4.5年,校正BMI,年龄,吸烟,性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HDL-胆固醇,总胆固醇等因素随着腰围的增加,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增高校正影响因素后的相对风险11.171.161.141.291.271.350.811.21.4心血管死亡心梗全因死亡11反之:伴随体重的降低,患者多方面获益体重降低

19、10%可以带来的益处%全因死亡糖尿病死亡风险肥胖相关肿瘤风险空腹血糖1. Williamson DF, et al. Am J Epidemiol 1995; 141: 1128-412. Lean MEJ, et al. Diabetic Med 1990; 7: 228-333. Anderson et al. J Am Coll Nutr 2003;22:33192013最新研究显示,生活方式干预减重,显著减少腰围、内脏脂肪含量和胰岛素抵抗指数Clin Chim Acta. 2013 Jun 5;421:109-15.P0.001P0.001P0.001反之:伴随腰围和内脏脂肪的减少,胰

20、岛素抵抗明显改善聚焦内脏脂肪:降低体重,减小腰围,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CVD事件和死亡风险大网膜脂肪组织肠系膜脂肪组织腹膜外脂肪组织皮下深层脂肪组织肤浅的皮下脂肪组织T2DM合并肥胖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聚焦内脏脂肪:降低体重,减小腰围,长久获益小结内脏脂肪与代谢疾病风险明显相关,内脏脂肪增多是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腰围兼顾可靠性与可行性,是评估内脏脂肪最常用的临床指标;随着腰围的增加,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增高中国人的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非常严峻; 中国T2DM降糖同时还需关注中心性肥胖T2DM合并肥胖患者应该聚焦内脏脂肪:降低体重,减小腰围,以

21、期降低心血管事件和各种死亡风险纲要循迹:肥胖的认识历程,看内脏脂肪的严重危害关注:内脏脂肪和“中心性肥胖”启新:GLP-1 受体激动剂对T2DM合并肥胖患者的临床价值如何实现T2DM的降低体重和减小腰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肥胖学组,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 2011 药物治疗中枢性减重药非中枢性减重药兼有减重作用的降糖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可有效减少身体脂肪生活干预饮食/运动知易行难手术治疗减重手术适用人群有限;远期潜在风险GLP-1受体激动剂降糖同时有效降低体重,减少内脏脂肪HbA1c体重内脏脂肪二甲双胍磺脲(SU)噻唑烷二酮(TZD)DPP-4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1.Silv

22、il E, JAMA. 2002;287: 360-722. AACE Comprehensive Diabetes Management Algorithm. Endocr Pract. 2013;19:327-36GLP-1降低体重的作用机制Holst. Physiol Rev. 2007;87:140939 胃排空 胃酸分泌 饱食感 饱食信号 能量摄入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利拉鲁肽有效降低大鼠体重及食物食入量Raun et al. Diabetes 2007;56:815利拉鲁肽减少总热量的摄入(p=0.009),而维格列汀没有改变利拉鲁肽选择性减少来自糖果摄入的热量糖果喂养肥胖大鼠治疗12

23、周的体重变化情况(g)利拉鲁肽,肥胖大鼠n=10维格列汀,肥胖大鼠n=9媒介物,肥胖大鼠n=14Marre et al. Diabetic Medicine 2009;26;26878 (LEAD-1); Nauck et al. Diabetes Care 2009;32;8490 (LEAD-2);Garber et al. Lancet 2009;373:47381 (LEAD-3); Zinman et al. Diabetes Care 2009;32:122430 (LEAD-4);Russell-Jones et al. Diabetologia 2009;52:204655 (

24、LEAD-5); Buse et al. Lancet 2009; 374:3947 (LEAD-6)LEAD 16:利拉鲁肽降低体重的结果一致体重的改变(kg)LEAD-1 联合SULEAD-2 联合METLEAD-4MET + TZD联合治疗LEAD-5MET + SU联合治疗LEAD-3单药治疗LEAD-6MET SU 联合治疗 利拉鲁肽 1.8 mg利拉鲁肽 1.2 mg格列美脲罗格列酮安慰剂艾塞那肽甘精胰岛素All subjects. *Significant vs. comparator利拉鲁肽的减重效应呈剂量依赖性*p0.05 vs. 安慰剂Data on file; Vilsb

25、ll et al. Diabetes Care 2007;30:160810 (change in body weight over time)Data are means体重自基线的改变(kg)时间(周)0.65mg/天1.25mg/天1.90mg/天安慰剂利拉鲁肽能够显著且持久的降低体重Nauck M.,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13;15(3): 204-12LEAD-2研究两年结果体重的变化 (kg) 利拉鲁肽 1.2mg利拉鲁肽 1.8mg格列美脲安慰剂各组均与二甲双胍联用Nauck et al. Diabetes Care 2009;32:849

26、0 (LEAD-2; change in body weight by baseline BMI)基线BMI越大,利拉鲁肽降低体重越多体重的改变(kg)利拉鲁肽 0.6mg安慰剂利拉鲁肽 1.2mg格列苯脲 4mg利拉鲁肽 1.8mg No overall interaction found between treatment effect and baseline BMIMean2SE体重降低的2/3是脂肪组织的减少(利拉鲁肽1.8mg)利拉鲁肽降低体重主要减少脂肪组织Jendle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09;11:116372.利拉鲁肽1.2mg利拉鲁

27、肽1.8mg安慰剂格列美脲LEAD-2研究-4-3-2-10123组织重量的变化 (kg)脂肪组织瘦组织动物实验:利拉鲁肽减少大鼠肠系膜(内脏)脂肪沉积Lykkegaard et al. Schizophr Res 2008;103:94103.奥氮平/利拉鲁肽奥氮平利拉鲁肽生理盐水肠系膜脂肪 (g)大鼠的肠系膜脂肪与人的内脏脂肪相关雌性SD大鼠(n=20)奥氮平,抗精神病药,具有体重增加等作用人体试验:利拉鲁肽主要减少内脏脂肪Jendle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09;11:116372. 数据为均数标准差; *p0.05 vs.格列美脲+二甲双胍; n=

28、160.利拉鲁肽 1.8 mg + 二甲双胍-4-3-2-10123体内脂肪变化 (kg)-1.6*-2.4*+1.1 kg-25-20-1550510-10内脏脂肪体内脂肪变化百分比(%)-17.1* -16.4* -4.8 -7.8* -8.5* +3.4 格列美脲 + 二甲双胍皮下脂肪利拉鲁肽1.2mg+二甲双胍体内脂肪变化DEXA (双能X-线吸收仪)扫描内脏脂肪 vs. 皮下脂肪CT扫描利拉鲁肽显著减小腰围Nauck et al. Diabetes Care. 2009;32:8490.LEAD-2研究0.0-0.5-1.0-1.5-2.043%-2.5-3.0-3.51.51.00

29、.5利拉鲁肽1.8 mg利拉鲁肽1.2 mg格列美脲安慰剂*p0.0001 与格列美脲相比腰围 (cm)平均值SD基线腰围越大,利拉鲁肽降低腰围(内脏脂肪)越多Zinman B, et al. Diabetes 2010; 59 (Suppl. 1) (Abstract 1894-P).利拉鲁肽降低腰围的作用与基线水平相关荟萃分析:纳入LEAD1-6,Lira-DPP-4i研究治疗26周的数据利拉鲁肽 1.8mg利拉鲁肽 1.2mg安慰剂 60-95.5cm 95.5-104cm 104-113.5cm 113.5-156.1cm Q1 Q2 Q3 Q4腰围变化(cm)基线腰围分层Inoue

30、et al. 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 2011, 10:10920例日本T2DM伴肥胖患者,平均BMI: 28.35.2kg/m2利拉鲁肽治疗206.4天治疗前后相比,体重指数、腰围和内脏脂肪面积显著降低亚洲人使用利拉鲁肽显著减少体重、内脏脂肪和腰围长期临床实际应用研究显示:利拉鲁肽显著持久降低体重、腰围Ponzani P. Minerva Endocrinol. 2013;38(1):103-122013AACE最新指南:关注肥胖/超重和GLP-1受体激动剂AACE Comprehensive Diabetes Management Algorithm. End

31、ocr Pract. 2013;19:327-36GLP-1RA GLP-1RA AACE: 美国临床内分泌专家协会推荐GLP-1受体激动剂作为仅次于二甲双胍的优先用药选择,及二甲双胍联合用药的首选阐明GLP-1受体激动剂疗效好、临床获益多、不良反应少将肥胖/超重治疗列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 一线治疗, 强调减轻体重也可以降低血糖糖尿病药物治疗应首选体重增加危险低的药物小结内脏型肥胖是T2DM和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土壤”,T2DM患者控糖同时需要有效管理内脏脂肪腰围兼顾可靠性与可行性,是评价内脏脂肪最常用的临床指标中国中心性肥胖的标准: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GLP-1受体激动剂应用于T

32、2DM患者,可有效降低体重,减少腰围,改善中心性肥胖2013AACE指南强调关注肥胖/超重,推荐GLP-1受体激动剂作为仅次于二甲双胍的优先用药选择肥胖是会呼吸的痛,它活在我身上所有角落, 吃肯德基会痛,吃麦当劳会痛,连喝水也痛; 肥胖是会呼吸的痛,它流在血液中来回滚动,后悔不减肥会痛,恨不节食会痛, 想瘦不能瘦最痛谢谢!CDS新版指南推荐:2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疗路径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2013版)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 运动损伤急救概念 针对在体育运动中造成的肌体伤害,为了伤病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伤害,减轻痛苦,预防并发症,并为伤员转运和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而进行的紧急临时性的处理。常见运动损

33、伤的急救运动损伤的分类运动损伤的原因运动损伤的急救原则软组织损伤的处理运动损伤的分类 1按损伤组织的种类 2按运动损伤的轻重程度 3按损伤组织是否有创口与外界相通程度 按损伤组织分类分为肌肉韧带的损伤及撕裂,挫伤,四肢骨折,颅骨骨折,脊柱骨折,关节脱位,脑震荡,内脏破裂,冻伤,积水等。 下页下页下页按运动损伤的轻重程度 伤后不损失工作能力的轻伤;伤后失去工作能力 24h 以上,需要在门诊治疗的中等伤;伤后需要长期住院治疗的重伤。 伤口是否和外界接触 可分为开放性损伤与闭合性损伤。此外,根据发病的缓急,还可以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根据病因,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等。 运动损伤的原因 可以分为基

34、本原因与间接原因两方面。 基本原因 包括以下7条。1 、思想因素 事实证明,运动损伤的发生,常与体育教师,教练员和体育锻炼参加者对预防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有关。 下页2 准备活动中的缺点 据国内调查统计资料表明,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首要原因。在准备活动上常存在的缺点有: 不做准备活动 或者准备活动不充分 准备活动的内容与体育课或训练课的内容 结合得不好,或者缺乏专项准备活动 。 准备活动的量过大下页基本原因3 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 由于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特点和各器官的系统功能活动的规律,以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也易引起机体组织损伤。 4. 运动量(尤其是局

35、部负担量)过大 安排运动量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体育锻炼者的生理特点,运动量超过了锻炼者可能承受的生理负担,尤其是局部负担量过大,这常是运动训练特别是专项训练中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下页5. 身体的功能状况不良 在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带伤或伤病初愈阶段,以及疲劳时,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相对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若参加剧烈的运动,将会因肌肉力量较弱,反应较迟钝,身体协调性较差等导致损伤。下页6. 场地设施运动环境的缺点 : 1、运动场地不平,有碎石或杂物;跑道硬滑,沙坑太硬或有小石,坑沿高出地面,踏板与地面不平齐。 2、器械年久失修维护不良,表面生锈,不光滑或有裂痕;器械安装不牢固或安放位置不妥当。

36、3、运动时的服装和鞋袜不符合体育卫生的要求等,这些都能成为受伤的原因。 下页7气象因素的影响 气温过高,易发生中暑和疲劳;气温过低,易发生冻伤或出现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下降而引起肌肉拉伤;潮湿高温的气候使人容易大量出汗,影响体内水盐代谢,可发生肌肉痉挛或虚脱;光线不良影响视力,使锻炼者在运动中反映迟钝。下页间接原因-诱因1. 各项运动的技术特点 由于各运动项目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人体各部位的负担量不同。 因此,各运动项目都有它的易伤部位。 篮球的膝关节,网球运动的肘关节,乒乓球运动的肩关节下页2. 人体解剖和运动生理特点 某些组织所处的特殊的解剖位置,在运动中承受力不够.1、如肩袖;在结构上较为

37、薄弱,抗拉或抗折能力相对较差,在一定外力作用下易发生损害.2、如骺软骨板;关节在一定的屈曲角度时,关节稳定性下降,易发生“不合槽”的活动。3、如膝关节半蹲位“发力”;或某些关节在运动时,关节面承受到几个不同方面的应力。4、如肱桡关节在运动过程中,关节面既有滑动又有旋转摩动;或运动中由于相互间力学关系的改变,而导致负担最大的组织发生损伤。运动损伤的急救 做好现场急救的目的: 保护伤病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伤害,减轻痛苦,预防并发症,并为伤员转运和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因此,无论何种急性损伤,及时而正确的急救都是很重要的。 下页 急救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急救原则是抓住主要矛盾,救命在先,防止休克。 下

38、页 一、出血的急救 成年人失血20%(约800ml)即休克; 失血40%(约1600ml)即会死亡。 主要矛盾是:失血止血 止血的方法 : 在运动损伤急救中,外出血的止血方法 常用绷带加压包扎。 包扎法、指压法和止血带法近心端加压包扎三种。 下页二、骨折的急救 骨折的急救 凡骨或骨小梁的连续性发生断裂,则统称为骨折。骨折是较严重的一种运动损伤,但发病率较低,约占整个运动损伤的 1.5 。 骨折的征象 疼痛 肿胀和皮下瘀血 、功能障碍 、畸形 、异常活动伴有骨擦音。 下页 骨折急救的主要矛盾:救命在先,防止休克 。 严重骨折,多发性骨折,或同时有其他并发症的伤员,易引起休克。 早期就地固定 :骨

39、折的及时固定,可避免骨折断端的移动,防止加重损伤;固定后肢体较为稳定和安静,以减轻疼痛,而且便于伤员的转运。因此未经制动固定的伤员,不可任意移动,在没有把握或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应禁止做任何试图复位的动作,以免发生休克和增加伤员的痛苦。 注意:开放性的骨折要先止血再包扎固定。下页三、 关节脱位的急救 凡相邻两骨之间失去正常的联接关系,即称为关节脱位。主要矛盾:疼痛或者由疼痛引起的并发症。 脱位征象 疼痛与压痛 ,肿胀、畸形 ,关节活动功能丧失 。下页下页关节脱位急救原则:抗休克 关节脱位,尤其是大关节脱位或合并其他损伤时,伤员常会发生休克。急救时要注意预防休克。急救处理:固定 用夹板或三角巾固

40、定伤肢后,应尽快将伤员送往医院,争取早期复位。因此,没有整复技术和经验的救护者,不可随意做试图复位的动作,以免加重伤情,影响功能恢复。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 股四头肌挫伤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擦伤 擦伤是皮肤受到外力摩擦所致,皮肤组织被磨破出血或有组织液溢出。创口较浅,面积较小的擦伤,可用生理盐水洗净创口,创口周围用 75 的酒精棉球消毒,局部擦以红汞或紫药水,无需包扎,让其暴露在空气中待干后即可。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局部皮肤或粘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损伤时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这种损伤在体育运动中最为多见。常见闭合性软组织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