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 概述1.1.1环境规划的概念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环境规划是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环境规划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环境权 环境权-公民、法人、国家享有良好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天赋人权 -环境享用权 采光权和通风权 民法通则 清洁空气权大气污染防治法 清洁水权水污染防治法 安宁权噪声控制 观赏权公园、风景的欣赏达到生理上、精神上满足 环境规划的目的是保障天赋人权 人赋
2、人权-环境经济权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 ,同时又是污染的来源、环境破坏的根源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环境规划基本任务是规范人赋人权(对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进行约束、调控)。1.2 环境规划的作用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是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五年计划 -国家发改委、各级计委制定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实施了十个“五年计划”,2006年开始第十一个五年计划。(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3、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目的 促进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变污染控制的末端治理为全过程控制;将污染控制和技术改造结合在一起;确保环保资金的落实1.3.2 环境规划与经济区划 经济区划是根据各地域的特点,为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优势经济,将临近的不同行政区划的几个区域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相似经济成分和共同发展目标的经济区。 我国最大的经济区划:沿海、中部、西部又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海西 环境规划是经济区划的补充和完善-通过区域环境规划促使经济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资源利用、工业布局、污染防治等)1.3.3 环境规划与国土规划国土规划是国土开发利用、治理、
4、保护的方案。(国土资源局)环境规划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点:国土规划一般是长期的,不少于15年-不会细化、具体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环境规划的可靠依据。 1.3.4 环境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为了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然后为此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进行的综合部署。 城市环境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a城市人口多,经济发达,污染严重,必须有环境规划; b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都需要环境规划; c基础设施建设要符合环保要求; d确定的城市性质、目标中一般都有环保内容。 2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和原则2
5、.1 基本特征1整体性 .2综合性 3区域性 .4动态性 .5信息密集.6政策性强2.2 环境规划的原则2.2.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2.2.2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2.2.3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原则2.2.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2.2.5系统原则 2.2.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2.2.7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3 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和类型 3.1 环境规划的任务3.1.1 总任务 : 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 根据环保要求,对经济和社会活动进行约束(2) 合理安排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
6、3.1.2 基本任务 (1)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 (2)工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主要任务 (3)合理布局污染工业形成“工业生产链”-重要任务(4)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利用率 (5)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6)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 环境保护技术政策 环境保护技术政策 -对环境保护的技术途经、方法和手段所做的具体规定。如:a三同时,b环评,c污染治理技术规范-为了规划区域环境保护的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3.1.3 当前我国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 (1)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除舆论、法律法规外,还需要依靠规划管理-协调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
7、系;-协调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要服从公众利益;(2)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 通过规划将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一并考虑-要求环境保护由点及面。通过规划,点源治理向面源和流域、区域治理转变;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转变;浓度控制向浓度和总量控制相结合转变;单纯治理向调整产业结构和合理布局转变; (3)实施总量控制计划-包括重大环境问题、工程、履行国际公约等 (4)建立完善环保四项制度-综合决策:环境和发展监管和共管:环保职能部门统一监管和各部门 齐抓共管环境投入:污染者付费公众参与:宣传发动群众,群众主动参与3.2 环境规划的类型3.2.1按规划期划分长远:10年以上中期:5-10年
8、(最常见是五年规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步、纳入。)短期:年度环境规划-五年规划的年底安排,可以对五年规划进行修正和补充。五年规划:是环境规划的核心长远规划:制定长远环境目标和战略措施,宏观,不具体年度环境规划:具体,不全面3.2.2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1)经济制约型环境保护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先污染后治理(2)协调型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而进行的规划,是当前的主流。(3)环境制约型经济发展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较少,也有,如日本。 3.2.3 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水、固废、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3.2.4 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国家、省、市、县、乡等。 上一层次的环境规划是下一层次
9、的依据和综合,下一层次规划是上一层次规划的条件和分解,因而下一层次的规划的实现是上一层次规划完成的基础。 3.2.5按性质划分 (1)生态规划-从生态保护出发,在综合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的基础上,制定的土地利用规划。 包括:生态建设规划-植树造林规划、沙漠治理规划等生态保护规划-城市、海洋、农村生态保护规划等(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以污染控制为主要目的,重点。包括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和部门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3)自然保护规划-为保护可更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和文物古迹、风景名胜而进行的规划。(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环保技术研究规划等4 环境规划的
10、发展和趋势4.1国外环境规划的发展 (1)美国以区域性的环境规划为主。(2)英国环境规划是经济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3)日本保护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4)俄罗斯协调型的环境规划。以资源利用为前提,根据资源-环境-经济统一的原则制定规划。4.2 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 4.2.1探索阶段(1973-1983)(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1)实现了对环境问题认识的转变(2)初步形成了环境管理思路(3)建立了国家、省两级环境管理机构和“老三项”环境管理制度(排污收费、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4)开展了以水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重点污染源调查,解决了局部问题。
11、 (5)定性为主4.2.2发展阶段(1984-1995)(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第四次全国环保会议)(1)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地位,作为基本国策(2)明确地方政府、企业、环保部门之间的环保责任(3)四级环保机构建立(4)环境法制建设加强,环境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5)实现了环境管理思想的转变(6)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4.2.3深化阶段(1996-2005)环境规划管理工作全面展开、深入开展。-全民环保意识提高,经济发展污染加重。4.2.4 转变约束阶段(2006至今)-08年组建环保部-节能(2020年4045)减排(COD、SO210%)写入“十一五”规划-“十一五”环保规划由国务院批复4.
12、3 我国环境规划的现状分析 我国环境规划以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的,但协调型的环境规划还不是主流,大部分环境规划还属于经济制约型。我国环保工作成效不大,环境和经济的分割是重要原因。因此环境规划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至关重要4.4 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趋势 (1)环境与经济协调规划继续受到重视并成为热点(2)技术路线从末端控制向全过程控制转变(3)污染控制方式更突出区域集中控制(4)总量控制继续得到青睐(5)城市生态规划越来越被人们重视(6)决策支持系统将成为研究重点(7)地球规划国际合作前景看好作业P33复习思考题第1题和第3题2 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 2.1 环境承载力2.1.
13、1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1)环境系统是自组织系统环境系统是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保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条件下,系统自发产生新的有序结构。也就是说环境系统具有维持自身稳定和发展的能力。(2)环境系统的功能:环境系统与外部介质相互作用的能力。功能一:环境系统维持自身稳定和发展的能力。功能二:环境系统和外部介质相互作用的能力-提供自然资源和容纳净化污染物P36图2-1(3)环境系统和环境规划关系环境系统是环境规划的对象之一;-环境规划目的是协调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环境规划关注的是环境系统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功能之一)2.1.2 环境容量(1)概念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
14、前提下,某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绝对环境容量 WQ=M(WS-B) WS(标准浓度) B(本底浓度) M环境介质的量环境年容量:绝对环境容量乘以污染物年净化率(重量)(2)环境容量应用中的问题环境系统不仅仅是个纳污容器环境系统对人类发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纳污、净污;提供资源、能源;给人以精神、美学上的享受)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环境规划,不能很好地解决未来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协调问题。-不能很好的达到规划目的。2.1.3 环境承载力(1)概念环境承载量:某时刻环境系统所承受的人类系统(对他)的作用量。环境承载力:某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极限值(阈值)。人类系统对环境的作用
15、:从环境系统中获取资源-生态破坏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污染环境(2)定量描述 EBS=F(T,S,B) -时间、空间、经济行为-三个自变量体现时间性、区域性和经济行为的关联性目前还没有准确函数用于计算(3)指标体系-用指标体系来间接表达,包括:资源供给指标:水、土地、生物等自然资源社会影响指标:经济实力、污染治理投资、公共设施、人口密度污染容纳指标:污染物排放量、绿化状况、污染物净化能力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要和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成正比关系-经处理后得到环境承载力的相对值。 (4)环境承载力理论: 环境承载量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是有限度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应超越环境承载力,否则将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应
16、通过规划不断提高环境承载力,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制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优方案。2.2 可持续发展理论2.2.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当代人”“后代人”-人类,群体,而非个人分三层次解释:宏观-人类和自然共同协调进化(人-天关系,天人合一)中观-满足当代后代、局部全球的共同需要(人-地关系)微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人-人关系)“不吃祖宗饭,不断子孙路”2.2.2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连续性-人类社会生活的连续,经济发展的连续(关键是不能超越环境承载力)稳定性-生活的稳定、环境的稳定;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平衡、自然资源利用);均
17、衡性-各地区均衡发展(当代人间的公平);独立性-个体发展的独立性(因地制宜,保持活力) 更新性-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2.2.3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a、保持人类生态系统的平衡;b、对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利用速度不超过其可更新速度;可持续发展最早是在林业、渔业等领域提出;c、对不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利用速度不超过其可更新替代物的开发速度; d、污染物的排放不超过环境容量;可持续发展主要关心的是环境和自然资源问题 需要通过环境规划实现2.2.4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途经 (1)清洁生产-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污染防治-选用清洁的原料、清洁的能源,采用清洁的生产工艺,生产出清洁的产品
18、。(2)生态技术-生态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规划保护城市-郊区复合生态系统。(3)利用政府职能-管理和规划强制手段:法律、法规、政策经济手段:奖励、罚款、税收2.2.5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规划的关系 a、可持续发展是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之一为何要规划,怎样进行规划,都可从可持续发展理论上得到解释。b、可持续发展是环境规划的目的(任务)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总目标;c、环境规划是可持续发展实施途径;2.3人地系统协调共生、持续发展理论2.3.1人地系统概念人地系统-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简称,是地球表层的“人”(人类及其经济社会活动)与“地”(地理环境)在特定地域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结构。-是
19、一个由自然、经济和社会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地理环境-下起岩石圈表层,上至对流层顶部(10-30km),是岩石圈、水圈、土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渗透、转化的交错地带-提供生存环境、生活生产的资源人地系统经历了:环境决定论-生产力水平不高人类中心论-人定胜天、九天揽月、五洋捉鳖人地协调共生论(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2.3.2 人地系统协调共生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理论(自组织理论的组成部分)-是指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在外界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的支持下,能通过自组织形成一种新的有序结构(耗散结构)。耗散结构是非平衡结构,是个活的结构,它的形成和维持需要外界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的支持。人地系统是耗
20、散结构,要稳定,要协调共生需要外界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的支持。熵变描述 P45熵-系统的无序性、混乱度熵变:ds=dsi+dse dsi-人地系统内部相互作用过程产生的熵。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dsi0 (可逆过程=0,不可逆0)dse-人地系统和外界的熵交换(可正、可负、可零)系统的熵增:协调障碍、功能紊乱、无序增加(人地系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矿产枯竭)系统熵减:系统有序、稳定(输出污染物、投入资金治污、投入资金生态建设、外部调入所需矿产资源、引入水资源等)负熵流:促进有序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ds0 熵增-混乱、无序-人地冲突ds=0 熵值不变-维持原有状态-警戒协调ds=? 熵变无
21、规律-方向不定-混沌怎样才能熵减,人地协调共生呢?熵变:ds=dsi+dse 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的充要条件是从外界获取负熵流.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也以人地关系协调共生为核心,力求将人类系统熵的产生降至最低,把地理环境系统为人类活动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负熵的能力提高到最高。根据熵变规律,创造协调共生人地系统。 -必须进行环境规划。2.3.3人地系统持续发展理论人地关系 人地系统中,人的一方面首先是要适应其生存环境,另外通过社会经济活动又影响着环境的结构、功能; 而“地”的一方面,首先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环境资源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另外,环境又制约着人类的生产、生活 人类活动的规模、强度和效
22、果人地系统发展的动力在这人地辩证关系中,人是主要方面,处于主导地位,人在生存、安全、交往、尊重、自我实现五大需求的驱动下,必然推动人地系统的演化。人地系统协调共生、持续发展,主要关注人的活动。要进行环境规划(约束规划人的行为)其中要关注科学技术的进步-双刃剑(环境问题)2.4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环境问题的实质都是生态问题;现在人们生活的环境明显不同于自然环境,它受了人类活动的太多的影响单纯的生态学理论不完全适用于这个人类生存的环境。因此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1981年提出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自然三大系统是一个整体,是个复合生态系统。2.4.1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自然系统是基础
23、(物质基础)经济系统是条件(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必要条件)社会系统是目标(稳定、优质的生活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三者紧密相关,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有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才能使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最优化。2.4.2 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1.生产:生物生产、经济再生产2.生活:为人提供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3.还原:(还原自净)自然资源(可再生)永续利用,污染物自净4.信息传递:(不仅指营养、化学、物理、行为信息),利用信息为人类服务,利用信息调控生态系统功能.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以城市生态系统为例(1)人工性;(2)脆弱性-依靠外界输入物质和能量;(3)可塑性聪明、理智的人
24、是绝对的主导;(4)高产性人工生态系统的特点;(5)地带性自然子系统的特点;(6)综合性三大系统联系紧密、互为因果、互相制约、互为补充2.4.4 复合生态系统的内部矛盾(1)要求自然环境相对稳定而实际剧变 (2)自然环境改变的快速性和恢复调节的缓慢性-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恢复调节本领还不够(3)资源有限而人类需求无限;(4)地球体积、物质有限而人口增长无限;-需要进行环境规划2.4.5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不要将现有环境当作纯粹自然环境来规划。规划要以生态为导向,注重生态保护。规划中要注重社会、经济因素,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而相应地调整。 复合生态系统演化动力来源于自然和社
25、会。自然力的源泉是太阳能。社会主要包括社会和经济两个子系统。社会子系统中包括文化、制度(法律法规、习俗);经济子系统涉及的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2.5 空间结构理论 研究人类活动空间分布及其组织优化的科学。2.5.1 城市空间结构 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特点及其演化规律;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分四个阶段:(1)城市膨胀阶段 (2)市区蔓生阶段 (3)城市向心体 (4)城市连绵带 城市膨胀阶段-城市发展的初期,市区围绕市中心向四周扩展团块状结构,结构紧密中小城市及人口小于100万的大城市 市区蔓生阶段新建的工业区、居民区、文教区功能齐备,城市中心对外围的吸引力减小.新区吞没了一、二代卫星城星形结构城市向心
26、体向心体系结构(而非整体)远郊第三代卫星城相对独立;市中心的吸引力更弱。 城市连绵带-多个大城市利用卫星城相互衔接、连绵成带例如美国东北部“都市区”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我国北京天津有意创建, 滨海新区的建立表明合作的开始;但目前二元结构明显也不是每个城市都有这四个发展阶段-区域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同的城市结构应有不同的规划方式,如:团块状的城市要将这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星状大城市结构不能作为单一体对待,应考虑多中心集团式布局。2.5.2 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经济效应企业的集聚效应共用基础设施,有利于技术、产品、信息交流巨大经济效益共用环保基础设施,统一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环境
27、效益功能区的邻近效应临近功能区之间彼此产生的影响例如:居民区、工业区之间 城市设施间的协调效应市政公用设施、生产经营设施、社会设施要合理布局,紧密协调,否则生产生活不方便,或重复建设浪费。环保工程也然土地利用的密度效应-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从中心至外围逐渐降低。土地利用集约化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使用功能,以增加土地使用价值。土地被精心策划、利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利用价值。级差地租:因土地位置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土地价值.时间的经济效应-对城市生活高效率、快节奏的要求。企业要交通方便,商业、娱乐场所更加。距离和交通上的考虑. 城市合理配置及对外联系效应城市之间,城市郊区或卫星城之间,存有联系,在产品和
28、信息方面有交流。通过环境规划,能使其间互通有无,生产合作,环保协作,使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2.5.3城市空间结构中的集聚规模经济 集聚规模经济指投入、产出(经济效益)随规模而变的一种经济现象.企业内部集聚规模经济;布局集聚规模经济同行业企业的集聚;城市化集聚规模经济-不同行业企业的集聚; 集聚分析企业:初期生产规模扩大,管理费用等固定开支摊薄,成本下降,效益增加。 规模过大-销售或资源问题等,产出下降,效益下降工业区:也有由分散到集聚,再由集聚到分散过程。集聚因素: 消费地集聚,原料供给地集聚,同行业利益集聚。分散因素:地价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企业、工业区和城市都存在
29、一个合理规模问题。2.6 循环经济理论与产业生态学把生产、生活的废弃物重新加以利用的经济生产方式2.6.1 基本概念与内涵 概念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作用减少资源消耗量可能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共赢小循环:企业内;中循环:产业(园);大循环:社会循环经济特征p5 产业生态学产业生态学是对各种产业活动及其产品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跨学科研究产业生态系统p59生产者:初级、高级消费者分解者产业生态学的特征p592.6.2 循环经济和产业生态学的原则 循环经济的原则:3R减量循环再利用 产业生态学的原则开放性:能量开放性;信息、技术开放性循环:物质循环使用本土性经济2.6.3 实现循环经济
30、的必要途径必要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突破绿色壁垒的需要缓解我国现存压力的需要p63实现途径p64经济文化法律技术循环经济和产业生态学的关系P65 图3 环境规划的内容3.1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3.1.1环境规划的目标环境规划的目标概念 是对规划对象在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应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社会上满意应能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制定后,规划应围绕目标进行规划实施过程中成了环境管理的方向、目标、依据。 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1)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具体(时、空)、客观、可计量(2)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
31、p69两方面目标都可以达到-协调型环境规划如环保受经济的制约,为确保经济的发展必须降低环境目标-经济制约型如确保环境目标,限制经济发展或调整工业布局、产业结构-环境制约型(3)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 可达性和可操作性(可时空分解、便于管理、监督、检查和实行)(4)保证目标的先进性 -不能太低。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 (1)按管理层次分宏观目标-总体要求详细目标-针对各环境要素、各功能区的具体规定。(2)按规划内容分 环境质量目标:反映大气、水、噪声、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的目标。 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允许排放量、污染物削减目标(3)按规划目的分 环境污染控制目标:污染源控制目标、环境污染控制目标 生态保护目
32、标:生态保护目标和建设目标 环境管理目标:(环境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环境管理).包括环境保护的组织、协调、监督、宣传、教育等目标(4)按规划时间分与环境规划一样:短期(年度):具体、定量、准确中期(5-10):定量+定性长期(10):宏观,多定性-中短期目标的制定依据(5)按空间范围划分 按空间范围划分为国家、省区、县市 也有跨行政区的对特定的森林、草原、流域、海域和山区的环境规划目标 -区域环境规划 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 (1)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 环境特征性质:环境质量现状环境容量决定污染排放目标 环境功能:根据环境功能决定环境质量目标(2)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
33、-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应当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 规划目标应高于人们生活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时效性 规划目标应高于生产对环境质量的要求(4)应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规划目标应符合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5)能作时空分解和定量化 尽量定量化,目标应能时空分解-方便管理、监督、检查和执行。 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常用的方式 定量确定-尽量定量化定性确定-难以定量化和无明确数量化的要求时-常用于中长期规划-方便表述半定量确定-介于定量定性之间,如:达标率,运转率 环境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制定目标后,还要对规划目标进行可达性分析并及时反馈,对目标进行修改完善。(1)环境保护投资分析: 分析环
34、境规划实施所需的资金保障,若资金有问题,应做调整。 注意运用社会资金(2)技术力量分析 环境管理技术-协调、监督、管理污染防治技术-采用成熟的污染治理技术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是否具有环境管理、污染治理技术人才(3)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调查核实现有削减能力分析潜在削减能力-加强管理、增加设施(4)其他分析 环保意识分析-环保意识高则规划容易实现; 法规的执行情况-是否有法不依3.1.2 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 概念p74环境规划研究所必需的数据指标总体 -直接反映环境、经济、社会现象,并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目标、措施、管理)的指标。环境调查环境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环境目标规划实施-不仅仅用于规划目标.
35、 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整体性-完整、全面-反映整个复合生态系统和环境规划全过程科学性-正确选择、制订规范性-为指标精确性和可比性-对各种指标进行分类和规范化处理。可行性-有用、能用选择性适应性-考虑实际(环境统计)条件和工作量,戒多 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1)环境质量指标 -是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了实行总量控制而采用的一系列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是为环境质量指标服务的。(3)环境规划措施和管理指标-为达到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和环境质量指标而设的支持性、保证性指标。(4)相关性指标-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搬来的和环境规划密切相关的指标。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
36、指标。-表3-1p783.2 环境评价和预测 3.2.1环境评价(自阅)p8182 环境调查和评价,是环境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之一,通过调查,监测、评价,了解规划区的环境质量现状特点.3.2.1 环境评价环境评价的目的:(1)了解区域环境特点和环境承载力; (2)找出环境中现存的问题; (3)确定主要的污染物和污染源3.2 环境评价和预测3.2.2环境预测p84 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对未来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质量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目的:掌握未来环境问题之所在,以便在规划中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预测的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主要依据,代表污染趋势)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基础)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年度发展目
37、标城镇发展规划(交通、绿化、集中供热、煤气化、建污水处理厂) 预测的基本原则(1)注重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2)关注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影响(正反);(3)抓住重点;(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预测的类型(1)警告型预测(趋势预测) -社会经济按现有趋势发展,环保管理、技术、投资维持现有水平,未来环境质量状况。-为得到环境质量下限值(2)目标导向预测(理想型)-按人们的主观愿望进行环境保护所能达到的环境质量水平。为得到规划期环境质量上限值(3)规划协调型预测(对策型) -根据规划,客观实际的预测 -环境规划实施后所能达到的环境质量水平. 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1)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引用其
38、他规划中的分析预测,目的在于据此知道社会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社会发展预测的重点是人口预测;经济发展预测的重点是能源消耗预测、国民生产总值预测、工业总产值预测。(2)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容量预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容量怎样变化,污染物排放有没有超过环境容量;资源预测主要是资源供需平衡预测和资源利用效果的预测(3)环境污染预测现有污染物的发展变化;新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量;污染造成的损失。(4)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规划措施) *污染治理效果预测*环保投资预期进行预测以便规划时进行合理化再安排(5)生态环境预测 -对规划区的森林、草原、物种,以及城市的水资源、绿化,农村的耕地、盐碱地、水土
39、流失等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以期发现生态破坏因素。 预测方法(1)定性预测技术:根据逻辑推理,主观判断,凭决策者直觉、经验预测.预测结果一般没有量化-不能满足现代环境管理要求,但也有优点,适合于对宏观、复杂的问题作预测-如专家调查预测(2)定量(或半定量)预测掌握环境污染、环境发展的规律,并设计出数学模型用于预测。得到具体的预测数据. 预测结果综合分析对具体指标定量预测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找出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主要原因,由此确定环境规划的对象、任务、指标通过环境规划来解决问题。综合分析内容包括:1.资源态势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2.环境污染发展趋势分析;3.环境风险分析-对重大环境问题和环境
40、意外事故的分析3.3 环境功能区划3.3.1 含义 P88 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自然环境结构)、环境状态(环境质量)和使用功能(干什么用)上的差异对规划区域进行合理划分。综合性功能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也划分功能区,环境功能区往往与其是重合的-综合性功能区不同的经济社会功能区有不同的环境问题;许多自然环境的差异已体现在社会经济功能区划之中;综合性功能区方便管理;3.3.2 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1.合理布局(环境功能区的合理布局、配合社会经济功能区的合理布局);2.具体确定环境目标;3.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3.3.3 环境功能区划分的依据 P65(1)保证功能与规划相匹
41、配环境功能和社会经济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相匹配-人口密集区(2)依据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依据地理、气候、生态等自然条件-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水源区-人口稀少区域(3)依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划分功能区新区、特殊产品开发基地(4)依据社会经济的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针对人口密集区,强调现状和发展趋势(工业区、居民区、文教区)(5)依据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 行政辖区本就依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特点划分的;便于管理;(6)依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功能区 从环保的角度出发: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污染控制区、重点污染治理区等3.3.4 环境功能区划的类型(自阅) p89注意:P90 综
42、合环境区划P90 部门环境功能区划:如,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不是大气环境的区划。3.4 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程3.4.1 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 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根据确定的环境目标和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污染防治和自然保护的措施和对策。(管理措施、技术措施、资金落实渠道和措施)规划工作的中心,工作重点。(1)设计的原则 善用信息,紧指目标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根本途经污染来之于资源的浪费,生态破坏来之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遵循国家或地区有关的政策法规 -否则不合法,难实施(2)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A 分析调查评价结果污染源调查,环境现状评价,环保实力调查等了解现有环境现状、问题、治理能力。B
43、 分析预测结果搞清规划期内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规划期内环境承载力的变化,所需的污染削减量,以及可能争取到的环保投资,可以采用的污染治理技术。搞清规划期内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C 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分目标以便知道现实(非现在)和目标间差距D 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明确环境保护方向、重点、主要任务和步骤。E 制定环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规划的主体内容,规划的实质内容。措施和对策污染综合防治措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生产布局调整措施;土地规划措施;城乡建设规划措施;环境管理措施;污染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结合;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老三项,新五项)相结合;人工治理和自然净化相结
44、合;末端治理和全过程控制相结合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开发利用应遵循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不要浪费资源和破坏生态自然资源的保护主要采用管理措施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根本。(技术措施:矿山开采技术提高矿井的开采寿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生产布局调整措施产业结构调整-有异议:污染转移,污染更严重。工业布局-合理划分功能区,合理布局 环境规划方案优化(1)环境规划方案优化的内涵规划方案应:a、能达到环境目标;b、经济上合理;c、技术上先进;优化:对多个不同的规划草案进行分析比较,选出几个满足上述三方面要求的比较好的方案。是规划大纲论证-环保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2)方案优化的步骤 P94A 分析评价现存
45、和潜在的环境问题;B 经济、环境、社会、生态效益分析;C 选出最佳总体方案;D 预测方案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E 概算投资总和、方向、重点、构成,评价投资效益。3.4.2 环境规划方案的决策 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的含义环境规划方案的决策是从经过优化的几个方案中选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的过程.假如优化方案没有一个获得通过,要根据决策部门的意见修改规划方案. 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系统环境规划的决策部门:当地政府或人大决策系统:大多还是专家提出意见,领导决策。各种决策模型软件支持系统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 规划方案的决策过程 P96输入:提供有关方案的资料数据-提供优化后方案处理模块:决策部门利用决策模
46、型或相关的专家群对规划进行评价-决策分析。反馈:通过评价对规划方案提出修改意见。调节:对处理模块进行调整,针对决策过程出现的问题,对评价、决策方法进行修正。输出:一是提出反馈意见用于修正;二是确定实施方案。 环境规划方案决策影响机制首先与下列因素相关:决策者的决策智商决策倾向决策方法 1)决策风险的影响由于未来不确定性,决策者本身知识结构的缺陷,或者决策者的疏忽,确定的实施方案不一定是最好的。实施以后可能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造成损失因此决策者会小心、保守。一些创新(利用新技术)的方案可能不会被采用(2)决策时效的影响决策有时效性,决策结果针对某一时段来说是合理的,长远来说却可能有缺陷。规划方
47、案也有适合的时间范围。决策者总是想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和最少投入实现环境规划目标-因此往往容易接受、选择“短平快”式的规划方案(政府官员任期)-可能选择临时性的规划方案。如:饮用水源污染 治理;从外引水(3)社会成本核算的影响 -实施某一环境规划,投入多少,效果怎样,进行比较。相同的成本,效果最好的方案肯定被优先选用;产生相同的效果,成本越低的方案肯定被优先选用但实际上并一定是正确的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4)决策机会的影响规划决策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对某一方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评价,决策者站在自己现在位置上考虑选择的方案不一定是最先进的,但应该是比较实在的应该在最佳的时空
48、条件下选择最佳的规划方案付诸实施。 规划方案决策系统的运行模式 单一的经验型规划决策机制-管理者凭经验决策综合的知识型规划决策机制-依靠专家群进行决策系统的智能型规划决策机制-运用软件支持系统辅助决策3.5 环境规划的实施3.5.1 实施的基本条件(1)纳入总体规划纳入总体规划意味着获得当地政府的批准(前提条件);只有纳入了总体规划才能真正做到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只有纳入总体规划,才能落实环保资金环境问题严重正是因为没有纳入(2)全面落实环保资金首先是纳入总体规划;其次是明确投资责任(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加强排污费的征收,切实用于治理;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环境保护;(3)编制年度环保
49、计划 -政策实施要靠细则,有了环境规划,实施时需制订详细具体的年度计划将规划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因为经济、社会发展方向、速度的改变,需要对环境规划进行修改的,也要在年度计划中体现。(4)实行环境保护目标管理领导的重视是实现环境规划目标、任务的关健目标管理是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行政领导签订责任书将环境规划的目标、任务体现在责任书中。3.5.2 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 采取协调和审议措施 从五年计划到年度计划本身需要协调、审议(1)规划部门内部的协调的调整 P100(2)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调整(投资、实施、政策制定等部门)(3)与周围临近地区的协调调整(4)与国家机关协
50、调调整(与上级统一) 组织管理方面的措施 (1)制定资源利用开发标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2)统计报表制度: 月报、季报、年报(环保投入、污染治理、综合利用、排放浓度、量) -监督;为下一年计划提供依据(3)依法控制环保法规落实到实处有利于环境规划的实施将环境规划目标转变为环境管理目标,成为地方环保规章制度的一部分。 科学研究方面的措施p101利用科技进步优化规划方法;采用生态工程方面的成果用于环境规划;推广应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3.5.3环境规划实施的功能p101(1)引导 -环境规划目标的引导。(2)调控-环境规划措施的调控(3)规范-环境规划理念对社会、经济和环保关系的规范(4)协
51、调 -环境规划内容的协调。3.6 环境规划的管理 对环境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协调和调整现实中环保行政管理目标、管理内容和环境规划目标是一致的。3.6.1 环境规划实施的动态追踪过程 p103监督、检查、考核 (1)环境规划内容具有动态性,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需要及时掌握,必要时进行规划的修正。 (2)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及时掌握处理,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3)对环境规划的主要干扰因素要进行追踪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使环境规划得到更新、完善和顺利实施。(4)还要根据追踪监控、掌握地方政府对规划实施的承受能力和控制能力。(承受能力环保资金的承受能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接受
52、能力)(5)追踪监控应尽量量化,用数字说话3.6.2 环境规划实施的动态控制管理 协调、调整 (1)环境规划空间控制集中控制机构和分布于不同区域的分支机构之间通过信息沟通实施管理,对规划全过程控制。 -管理机构之间(2)环境规划时间控制规划的管理者根据规划实施者定时的反馈信息进行控制管理-信息反馈时间和反馈回路的控制。反馈回路:闭路-有完整的反馈回路;半闭路-有反馈机制,但有外界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开路-没有反馈机制,管理者自行了解情况、控制(交通噪声)(3)时空耦合的全过程控制两个控制系统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协调一致对环境规划的实施进行动态控制管理 -若管理者是一个,还是比较容易沟通的。3.6
53、.3 环境规划的组织管理(1)建立与完善环境规划管理组织机构按行政区划进行环境规划,一般由当地环保局作为管理实施部门。跨地域的环境规划,要设立专门的环境管理委员会。(2)形成完善的环境规划管理手段(行政和协调管理) p105人大是对本地区环境规划决策和监督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各级人民政府是规划实施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和责任承担者。环保局是规划实施的具体办事机构。专门的环境委员会,是规划实施的协调机构。3.6.4 环境规划的制度管理利用环境管理制度为环境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提供法规支持。八项制度:老三项,新五项环境管理八项制度(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三同时”制度;(3)排污收费制度;(4)
54、环境目标责任制;(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6)限期治理制度;(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8)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八项制度是个有机整体:围绕一个中心环境规划目标,用一根主线串联在一起环境规划。作业P107 第1题和第 4题.4 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4.1 环境预测和社会经济预测方法4.1.1环境预测在环境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对环境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根据环境预测掌握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影响,找出主要的环境问题,以便确定环境目标,采取环保措施;也是环境规划决策的基础。 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社会发展预测-主要是人口预测,其他社会因素(环保意识
55、、污染承受能力)经济发展预测-主要是能源预测(能源消耗、能源利用率)环境质量和污染预测-关键预测内容其他预测-根据具体情况,预测重大工程的环境效益和影响;土地利用、自然保护和区域生态环境趋势预测。 环境预测遵循的基本原则1.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环境预测的基本依据。2.关注科技的进步-双刃剑3.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因素预测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1.2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人口预测p116Nt=Nt0ek(t-t0)Nt-t年人口数,Nt0-起始年人口数K-人口增长系数或人口自然增长率K(规划期年均出生人数规划期年均死亡人数)规划期平均人口数 1000还要关注:社会平均物质生产水平、战争状态、人口政策和
56、年龄结构。 国内生产总值预测 p117ZGDPt= ZGDP0(1+a)t-toa-GDP年增长速率%-来自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能耗预测(1)能耗指标 P117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总能耗/产品总产值单位产量综合能耗=总能耗/产品总产量能源利用率=有效利用能量/供给总能量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速度(2)能耗预测方法 P118人均能量消费量用于估算生活用能每人每年0.4吨标准煤-维持生存;每人年1.2-1.4吨标煤-满足基本生活每人每年大于1.6吨标准煤-现代生活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用于估算工业用能Et=E0(1+) t-t0-能耗增长速度,=e*-工业产值增长速度;e-能源消费弹性
57、系数,是能耗增长速度和工业产值增长速度的比值(0.4-1.1)4.2 大气污染预测方法大气污染预测包括:大气污染源源强的预测-排放量预测大气环境质量变化预测-污染物排放造成的大气环境影响4.2.1 大气污染源源强预测 源强预测的一般模型 源强(kg/h) Qi=KiWi(1-i)Wi燃料的消耗量; Ki某污染物的排放因子(排污系数)i净化设备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耗煤量预测(1)工业耗煤量预测(弹性系数法)年耗煤量 E=E0(1+)(t-t0)工业耗煤年平均增长率=CE*CE-工业耗煤量弹性系数(查资料)-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来自国民经济发展规划)(2)民用耗煤量预测取暖耗煤量 ES =
58、AS*S取暖面积S = 建筑面积的75-90%取暖耗煤AS=20-50kg/m 污染物排放量预测(1)SO2排放量p121GSO21.6WS =64/320.8WS(质量百分比)SO2=SO2 2SO2O22SO3可燃性硫占8090%,可燃硫的1%5%转化为SO3 -转化率按80%计算(2)烟尘排放量预测 G尘=W*A*B*(1-)W燃煤量; A煤灰分; B烟气中烟尘占灰分的质量分数二级除尘 =1-(1-1)(1-2)4.2.2 大气环境质量预测 箱式模型将污染物的扩散空间当作一个箱体适用于面源,城市生活区。污染浓度增加B-B0= Qt/(utLH) P122 H箱高,混合层高度。污染浓度预测
59、值B=Q/(uLH)+B0假设污染物在箱体迅速扩散,得到的是浓度平均值其余p122-126;环评中会详细讲4.5 环境规划的决策分析 P1114.5.1 环境规划决策过程(1)决策: -为了解决某一行动的选择问题而对拟采取行动所作出的决定(为解决某一问题作出决定)(2)环境规划决策:就是从几个经过优化的方案中选择一个作为实施方案(狭义的理解)。广义的说环境规划决策包括四个方面 P138(1)找出问题确定目标环境规划目标(2)拟定备选行动方案环境规划方案生成(3)比较和选择最佳行动方案狭义的决策(4)方案的实施-实施反馈这里介绍的是狭义概念的决策过程决策分析 数学上,决策问题可描述为: D=A,
60、Y,P,O,C P139D=A,Y,P,O,C P139 D-决策活动空间; A-备选方案集; Y-决策的环境条件; O-决策目标集; P-备选方案Ai在不同决策环境条件Yj下 对各目标Ok的贡献; C-决策准则(决策态度)乐观准则:在最好的结果中选择最好的悲观准则:在最坏的结果中选择最好的4.5.2 环境规划决策的特征(1)非结构化特征不属于结构化决策结构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条件清楚明白,问题判断逻辑性强,表现为重复性、例行决策非结构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条件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其中的因果关系不是很清楚,是一次性的、非例行的决策。板结构化决策环境规划决策属于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决策。-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路分析基础试题》课件
- 《微观经济学》考试试卷试题及参考答案
- 《专业英语(计算机英语)》复习题
- 八下期末考拔高测试卷(5)(原卷版)
- 《诚邀创业伙伴》课件
-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安徽)(解析卷)
- 父母课堂与教育理念分享计划
- 购物中心导购员服务总结
- 水产养殖行业销售工作总结
- 娱乐场馆卫生要素
- 四川省自贡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变曲率双向可调收缝式翻升模板施工工法
- 教你炒红炉火版00缠论大概
- 消防管道施工合同
- 大学生计算与信息化素养-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招聘3人(共500题含答案解析)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题含答案附详解
- 2023年国开大学期末考复习题-3987《Web开发基础》
- 《骆驼祥子》1-24章每章练习题及答案
- 《伊利乳业集团盈利能力研究》文献综述3000字
- 减盐防控高血压培训课件
- 2023年百一测评-房地产企业岗位招聘工程副总经理笔试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