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体现_第1页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体现_第2页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体现_第3页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体现_第4页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体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文化是人类发展的根基,而民族文化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就是这 种智慧与人类亦步亦趋,一直伴随着时代的痕迹,见证了发展的过程。2011年至2012年, 祥云县民宗局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围绕云南省委、 政府把我省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这一中心的重要举措, 积极探索民族文化建设发展新思路,在争取项目立项、管理实施、内涵外延、深挖潜力等方 面解放思想,突破陈规,以新的文化视角,深入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自觉主动地守护民族精 神家园,创新模式,创新型的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保护与发展建设项目,较好的完成 项目并最大化实现经济

2、、文化、社会共同发展进步,成效显著,在全州、全省、全国都具有 一定影响力,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单位对此进行过播报。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巡视员 王铁志,原省民委主任、现省政协副主席王承才,省民委文宣处处长鲁德忠,州民委主任张 其富等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认可,并认为祥云与时俱进而又不脱离实际、求真创新、不断 开拓的项目建设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保护与传承建设项目实施村基本情况大营社区村委会地处禾甸镇东面,辖25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3022人, 居住着彝、白、苗、傈僳5个世居少数民族,是祥云县典型的多民族聚居村,彝族人口占总 人口的55%。七

3、宣自然村隶属大营行政村,属于高寒山区,位于禾甸镇东部、大营社区村 委会东北角,距大营村委会3公里,离禾甸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国土面积4.97平方公里, 海拔2100米,年平均气温11C,年降水量81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大麦等农作物。 全村辖一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3户,有总人口 280人,彝族人口占100% ;有耕地287.92 亩,林地7169亩,其中人均耕地0.99亩,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彝族村寨和山地民族部落。二、项目建设以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着力点,创造性地探索项目实施的新路子为了 “做好、做活、做深、做亮”大营七宣彝族特色村寨文化保护与传承建设项目,祥 云县民宗局在项目申报

4、、规划、实施上做了较大的案前作业,在贯彻落实省、州民委及相关 部门要求的同时,从祥云县的经济、旅游、文化等多方面实际发展情况出发,认真研究思考、 大胆探索创新,全面、系统的开展一系列项目建设工作。(一)举文化之旗,走民族文化之路。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抓住了大营七宣彝族特色 哑巴文化的丰富内涵,整个项目的实施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哑巴文化为主线,拓展建设实施 的思路,既尊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传统生活习俗,又发挥了群众的主体作用。项目建设在规 划和实施中,加大了对七宣彝族文化的抢救、保护和挖掘,这一项目内容的建设是符合国家 政策的发展要求、适应历史进步的,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原本就是一项巨大

5、 的工程,而民族特色村寨的项目建设对工程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和效果。之前对七宣彝 族文化的保护,具体工作只是在对文化历史背景的挖掘、文字图片的搜集整理以及民间原生 态歌舞的发掘和打造,同样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保护工作存在着较多的困难,而此次,民 族特色村寨的项目建设就解决了这些困难,让七宣民族文化的抢救保护工作更为规范、具体。 与此同时建设项目,建设实施,建设创新的主旨就更为鲜明,目标就更加清晰。一个显著特 点就是把我县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保护、彰显上提高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以 民族文化“特色”创“特色”,使得整个项目建设实施达到创新性、纯朴性、多样性、观赏 性、适用性的统一。(二

6、)重富民之需,培育民族特色产业。大营七宣拥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拥有独具特色 的彝族哑巴文化,但要有更大更远的发展,必须走文化产业化,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带 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一是扶持培育民族特色产业,投入资金10万余元,把大 营七宣民间土陶手工艺制作纳入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名录,扶持专业户改进工艺、提高效益。 培育了七宣彝族民间面具手工艺制作、彝族民间刺绣,扩大核桃产业规模。二是七宣彝族特 色村寨建设项目的实施,大胆尝试摆脱政府、部门的实施主控,在落实贯彻正确项目建设指 导思想的基础上,丢掉“以点带面”的为验收而建设的演示作业,充分利用全民主动、积极 参与的能动性,全面推进七宣特色文

7、化村寨规划蓝图的实施步骤,真正达到了百姓参与,百 姓受益的功效。县民宗局以“民族团结、繁荣稳定”的宗旨使项目实施向和谐、稳步推进。 所扶持的土陶手工艺制作、彝族面具手工艺加工、彝族刺绣手工艺品特色文化产业以“引来 活水”为创新,打破了低效益、无影响的濒危状态,从外型设计、制作技术、推销路线等方 面做了权威的指导和引进,真正做到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三)建长效之制,注重后续管理。针对当前项目实施中普遍存在的重建设、轻管理的 现象,县民宗局从项目的规划、立项、实施起,始终高度重视项目的长效性、持续性,围绕 后续管理和提升投资效益,建立长效机制,力求避免建设中热火朝天、建成后无人问津的

8、现 象的发生。一是注重项目规划的科学性。邀请省、州文化、民族等方面专家,从不同角度, 对项目进行有评估论证,确保项目具有文化性、民族性,又贴合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力避 盲目性、随意性。二是注重项目的后续管理。结合村民自治,建立了新型的村规民约,实施 了门前“三包”等制度,确保项目建设村达到“村常净、水常清、路常新”。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保护与传承项目实施情况2012年,祥云县民宗局以挖掘、保护、传承彝族民间传统文化、改善民生、发展特色 产业为主要内容,以培育发展哑巴文化艺术传承以及彝族原生态民俗文化旅游业为主要目 标,争取云南省民委、财政厅建设项目资金1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99万元、群众

9、投工投 劳折资456.87万元,精心打造保护和发展禾甸镇大营七宣彝族特色村寨。项目于2011年11 月动工,2012年3月初结束。(一)特色民居保护改造工程。一是对现存的主体结构完整、具有代表性的多个古建筑 进行修复和维护,保护其建筑风格、建筑工艺的本土风貌,增强整个彝族村寨的建筑文化内 涵。主要是改造被汉化的建筑,如大门、空心砖房屋以及全村民居墙面的保护。完成民居墙 体粉刷1.5万平方米,特别修缮了两院四合院作为接待室专用,石棉瓦民居改造15户,改石 棉瓦顶为茅草屋顶,石灰墙和水泥墙改用泥粉。改造现代大门5户,改瓷砖为青砖,翘瓦顶风 火,铁门换成木质大门,完成墙体民族特色彩绘300幅。二是做

10、好特色文化传承。加强对全 村彝族民居的保护与传承,加强村民对特色民居保护意识,并将彝族民居建设纳入村规民约, 鼓励和引导村民自觉建设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新民居。完成建设木质寨子门一道,七宣彝族特 色村寨石雕1座,特色村寨项目标志牌1个。改建民族文化传习所1院,其中改建传习所大 门一道,改铁门为木质大门8.4平方米,用4根直径30厘米的木柱作门框架。对传习所损坏 瓦檐及屋顶、门窗进行修复,新建82平方米的哑巴文化谱系室1间。建设550平方米的哑 巴文化小广场1个、20平方米祖鼓房1间、墩木房2间面积40平方米,建设20平方米的 干碓房1间。对哑巴文化进行文字挖掘整理,出版大山哑神、揭密哑神书籍两本4

11、000 nn;册0(二)特色产业培育工程。大营七宣村经济发展主要以当地特色民族产业拓展经济开发 链,把大营民间土陶、手工艺、刺绣、面具手工等,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提升到工艺品加工 产业。其次,大力发展核桃、蚕桑等经济作物,向精准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创汇农 业和观光农业迈进,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当地土陶专业户5户,制作精美陶具2000具,培育彝族服装制作加工户2户,收集、加工彝族服装30套, 培育特色面具加工户5户,制作特色面具208件,栽培核桃1000株,梅树350株,竹子250 盆。(三)民俗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一是培养民族民间艺人。开展大营社区村委会七宣自然

12、村彝族文化哑巴节的有效传承,舞蹈、音乐、乐器、彩绘、主持等人才的有效培训以及道具 制作人才的培训。对现已成立的“哑巴队”,给予必要资金扶助,引导他们创作出更优秀的 彝族原生态舞蹈,从而使更多的人加入“哑巴队”壮大其队伍。二是挖掘整理民族文化。大 营七宣村的历史文化多为口头流传,民俗风情在生活中自然展示,没有系统的文字记录,久 而久之会误传甚至失传。坚持“以演促保、“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思路保护和 传承“哑巴节”,协调县文化部门通过搜集、整理哑巴节的音乐、舞蹈、器乐等原始元素, 在此基础上进行编创,从而将哑巴节的内涵以舞蹈艺术的形式在舞台上进行展现,着力打造 七宣彝族哑巴文化的传统“歌

13、”、“舞”、“乐”,使其成为祥云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精品,祥 云文化对外宣传的特色名片。(四)民俗文化广场建设工程。对大营七宣村“哑巴节”现有活动场地进行改造硬化, 采用青石板铺地,周边修建看台,利用水塘做相应的景观,主要把“哑巴节”活动场修建成 为一个彝族哑巴文化的天然展台,使民俗文化广场既能满足节日时的表演,又能满足平时居 民的使用,也能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大营七宣彝族“哑巴节”的文化内涵。(五)民生改善工程。实施进村道路、村中道路、龙王庙到村头路的路面硬化。进村道 路为混泥土路面,其余以当地自然石为材料,在保持历史原貌的前提下进行路面修建,进一 步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修建进村路

14、、进户路1827平方米,建设24平方米的 公厕1座,建设民族特色挡墙及民居石角400立方米,完成村间绿化美化1000平方米,完 成环村庄水体建设沟渠2600米,恢复修建小水车1个,水碓1个。(六)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程。做好特色村寨建设的详细规划、标识和民族文化挖 掘整理工作,完善村规民约,开展和谐村寨、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示范碑(坊)建设。完成 特色民族政策宣传展板12幅,哑巴文化宣传展板583幅,特色文化宣传墙体彩绘10幅。四、实施项目取得的成效通过民族特色村寨项目的实施,使大营七宣村彝族古民居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实现了村 寨居住环境的民族化、特色化、本土化,保护和弘扬了民族特色村寨文化,进

15、一步整治了村 内环境,培养了民间艺人,壮大本村文艺队伍,完善文艺队伍,文化传承人的活动场所,彝 族特色文化得到更有效的传承和发展;改善民生,惠及群众,使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 件得到明显改善,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劳动者素质有较大进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使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一是特色民居得 到保护。为该村编制了大营社区村委会七宣自然村彝族特色村寨建设指导手册。根据大 营社区村委会七宣自然村世居彝族的特点,编制了一套既具有民族传统风格和文化元素,又 适应现代生活的村落布局和民居保护建设通用图册。对具有代表性的彝族古建筑院落进行了 重点抢修和保护。

16、对现存的主体结构完整、具有代表性的彝族特色建筑进行抢修和维护,对 墙体作必要的彝族民居特色的粉刷和彩绘,对砖墙、石棉瓦顶、现代建筑形式的大门,对其 进行改造,增强了整个村彝族民居特色的文化底蕴,传承和保护了民族文化。二是特色产业 得到培育。调整产业化结构,大力发展核桃、蚕桑等经济作物。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土陶、 面具、刺绣等,增加少数民族群众的收入。三是民族文化传承得到发展。建造哑巴文化展品 陈列室,并购置相关物品,建设哑巴文化传习所,依据规划在村内建设部分具有民族特色的 代表性元素,修建了牛头柱、水碓房、墩木房、祖鼓房等。四是民生得到改善。对进村道路 2776米、村内道路1500米进行硬化,建

17、设旅游卫生公厕一所,对村内的主干道进行了绿化, 美化。五是民族团结得到进一步巩固。做了特色村寨建设的详细规划、标识和民族文化挖掘 整理工作,村规民约,开展和谐村寨、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得到有效推进,建立了示范碑(坊), 并在潜移默化地渗入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中,使得该村民族团结工作更加有声有色。五、实施项目取得的经验(一)领导高度重视,小项目纳入了大盘子。在项目实施中,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 视,多次深入禾甸大营七宣村进行调研,县长亲自带队到省、州民委汇报争取,把项目纳入 县、镇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重点推进项目,聘请旅游、建筑、规 划、文化艺术等方面专家,对项目的设计和规划实施进

18、行指导和把关,确保建设水平和质量, 原汁原味地展示优秀灿烂的彝族特色一一哑巴文化。同时,成立了由县、乡有关部门组成的 建设领导小组和由村委会、村组负责人和党员、群众代表参加的实施委员会,研究解决建设 中的困难和问题,协调上下左右关系,监管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全盘负责做好项目的设计、 招标、宣传发动、建设监督和验收等工作,对整个建设过程,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全 程监督,及时帮助指导各个环节的实施,确保工程质量,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做到把有限 资金用到最需要、最关键的地方上,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选准项目村组,小村子搞出了大特色。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建设在我县尚属首 次。

19、要创建成功,突出其特色,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亮点、新典型,首先必须要加 强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精心选点,制定规划,并严格按规划实施。否则,项目实施会打 乱,创建也会难出成效,也就谈不上成亮点,出典型。为确保项目建设取得成功,打开民族 特色村寨建设的突破口,经过对全县728个民族自然村进行了认真调研和筛选,全面分析比 较各村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经过反复思考和论证,最终确定申报七宣村彝族特色村寨建 设项目。选择该村为项目实施地,主要是基于七宣村特色鲜明、体系完整的彝族文化。该村 彝族文化“哑巴节”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一个独有的民族节日,或许其他地域也存在类似形式 的节日,但七宣彝族文化“哑巴

20、节”具有更大的考证价值,它能多方面、多类别、多元素、 多角度地体现民族文化。(三)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小钱办成了大事情。特色村寨建设内容涉及全村群众生产生 活的方方面面,没有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无法顺利实施。在项目实施中,始终坚持把群众工作 做在前面,和禾甸镇、大营村委一道,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广泛听 取群众的意愿、心声,大力宣传项目的目的和意义,消除群众疑虑,取得群众理解,避免了 因项目实施可能引发征地、房屋拆建引发的各种矛盾纠纷。特别是在修建村内道路、民俗文 化广场等占用到自己土地或经济作物时,主动让出,不讲任何条件,不计较个人得失。同时, 针对项目工程量大、资金不足的实际,

21、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发动群众 自觉主动参与各项项目的实施,组织群众以劳代资及村民自筹456.87万元,既解决了资金 不足的问题,又增强了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谱写了群策群力、共建共管的建设新模式,创 造了局部服从整体、小家以大家为先的典范,为今后我县特色村寨建设积累了经验。(四)多方整合项目,小投入撬动了大资金。县民宗局积极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加 大资金整合力度,使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资金充足,项目实施内容丰富,进一步确保了民 族特色村寨创建的高效、高质量完成。彝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是我县推进民族文化建设的一 项重大举措,也是做好新阶段民族工作的有益尝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多次

22、多方向省州相 关部门汇报,得到了省、州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整合扶贫、移民、新农村等各方面建设 资金99万元,农村通畅工程1700万元,为促进项目建设优质、高效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六、实施建设项目的创新点在实施祥云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中,创新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民族文化 “特色”创“特色”,使得整个项目建设实施达到创新性、纯朴性、多样性、观赏性、适用 性的统一。一是实施项目的方式创新。立足资源优势,注重“三个结合”形成项目互助。注 重彝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保护开发建设相结合,以古村落保护为重点,围绕特色民居保护改造、 特色产业培育、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创建开展特色

23、村寨建设; 注重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旅游建设相结合,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强县, 构建和谐祥云为重点;注重特色村寨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开展七宣自然村彝族民俗文 化旅游产业,把七宣建设成为彝族民俗文化村,有力推动大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实 施项目的内容创新。以开展彝族特色村寨建设,把具有彝族民间特色的古建筑艺术、工艺、 技艺等彝族建筑文化传承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中,实现村寨的民族化、特色化、本土化,加强 对彝族民间建筑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弘扬、推动民族建筑文化进校园,进家庭, 促进民族建筑文化的保护和弘扬,促进大营的发展,增加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三是实 施项目的目标创

24、新。以挖掘、保护、传承彝族民间传统文化、改善民生、发展重点产业为主 要内容,以培育发展哑巴文化艺术传承以及彝族原生态民俗文化旅游业为主要目标,来实施 好项目。四是实施项目的管理模式创新。以国家补助一定资金,村干部极力倡导,村民积极 投入参与,坚持“永恒地传承和发展大营七宣彝族特色文化,把大营七宣建设成为远近闻名 的彝族特色村寨”。项目运行机制坚持“行政推动,全民参与,共同受益”,以抓好政治保障、 经费保障、实施机制保障、人才保障、严格管理使用资金五个方面,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五 是实施项目的切入点创新。在实施项目建设中,以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切入点,坚持“以 演促保”、“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

25、保护”的思路保护和传承“哑巴节”,在搜集、整理哑 巴节的音乐、舞蹈、器乐等原始元素的基础上进行编创,将哑巴节的内涵以舞蹈艺术的形式 在舞台上进行展现,着力打造七宣彝族哑巴文化的传统“歌”、“舞”、“乐”,使其成为祥云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精品。七、创新型的实施项目产生的效益、影响力和可推广程度祥云县七宣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保护与发展建设项目得到了国家、省、州各级各部门 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项目的实施对当地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 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一)产生的效益1、生态效益。本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七宣村的生态环境,大营彝族哑巴文化村 的植被、河流、山体等原始生态

26、景观得到有效的保护,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也将获得改善, 乡村生态系统呈现良性循环,景观价值随之提升,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因素对生态系 统的破坏,有效的保护旅游区内的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城乡生态 的可持续发展。2、经济效益。项目建设通过分阶段实施后,祥云县城乡功能将大大提高,城市的经济 辐射能力也将增强。随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保护与发展项目的建设,民族精品文化乡村 旅游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随着游人及逗留时间的增加,乡村的经济效益将明显提高。3、社会效益。大营彝族哑巴节的挖掘、保护与传承,不仅具有良好的民族文化生态效 益、经济效益,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其社会效益主

27、要体现在一是为祥云县旅游发展 增添新的旅游景区,为祥云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为新农村建设探索新的路子,对于满足国 内外游客的文化娱乐和旅游需求,促进云南省、大理旅游业的发展,增强祥云县旅游产品在 国际和国内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二是通过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进一步促进 祥云县与外地的经济、技术、文化协作与交流,由人流带来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大大 提高地区的知名度。三是乡村旅游建设将带动当地食品加工业、建筑业、交通、商业等多种 行业的发展,促进当地资源、土特农副产品就地销售,促进当地经济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 有利于当地居民素质的提高。4、文化效益。文化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真正不

28、变的是它的优质基因。大营七 宣彝族村寨的历史文化是在交融中,影响中发展的。哑巴文化为什么能上百年的延续和发展, 是因为与各个民族交流的结果。文化大繁荣民族大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根本上抓住了 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科学发展优质基因,把彝族哑巴文化作为整个项目的核心保护,各种传统 民族文化能和谐相处,也就使得这种文化的保护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有了紧密的联系。创新性的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保护与传承建设项目,为保护民族 民间非物质文化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为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和研究开设了平台,较好的 保护与传承了民族民间原生态文化,对祥云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二)项目的影响力和可推广程度一是项目的实施,抢救和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