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年级下册兰兰过桥教案一年级下册兰兰过桥教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认7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与愿望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愿望。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朗读录音磁带。2、汽车在潜水桥上行驶的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识记生字一、激趣导入新课借助图画或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赏兰兰过桥的片断,激发兴趣,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兰兰过桥二、初读课文,引导思考1、师:我想:好多同学都过过桥,而兰兰过的桥跟我们过的可不一样。究竟哪点不一样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2
2、、学生小声读课文。要求:(1)画出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2)想一想,兰兰过了哪几座桥?3、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集体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学习生字、生词的情况4、回答兰兰过了哪几座桥?(潜水桥和塑料桥)三、师:好。让我们先来过一过潜水桥1、清大家先找到写潜水桥的段落,认真地读一读。想想这座桥与我们平常过的桥有什么不同。2、再读一读,让我们像兰兰那样过一过这座桥,体会体会走在这座桥上的感受。四、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师:谁能说说这座桥与我们平常过的桥有什么不同?(实际上是说潜水桥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归纳潜水桥的特点:1、架
3、在水面上。2、用玻璃砖造的。3、像一座长长的透明的房子。师:说说你走过这座桥的感受好吗?学生可以说课文中兰兰的感受(鱼在周围游,船在桥顶上驶来驶去),也可以说自己通过想象的感受。五、师:这座特别的潜水桥我们已经走过了。现在,我们把这座桥的生字学会好吗?学习生字出示生字:兰桥座特结实、说说你们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生字。让学生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这几个生字中哪个最不好写?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教师进行书写指导、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六、完成课后练习第题的一部分课堂订正。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识记生字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走过了潜水桥。这节课我们走一走兰兰过的另一
4、座桥,好不好?二、学习塑料桥这一部分的内容、提示学习方法。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有了过潜水桥的经验。大家回忆回忆,潜水桥是怎么过的?(1)找出这座桥的特点(与平常的桥不一样的地方)。(2)说说我们走在这座桥上的感受。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塑料桥的特点:轻巧,便于携带,塑料做成,空气做填充材料。(2)说说走在上面的感觉。又平又稳。学生说出自己想象出来的感觉也可以。4、走过了两座神奇的桥,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他们创造的愿望,对他们合理的新想法要热情鼓励。如果有时间,可让学生把自己的设计画下来,再相互交流。三、书写本课余下的生字出示
5、生字:顶野取提术1、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生字让学生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2、这几个生字中哪个最不好写?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教师进行书写指导提示:野左边的里字,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取左边的耳字,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四、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余下的部分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用顶、提、特、轻、奇口头组词语六、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比较句子,让学生说体会。(第二句比第一句具体、形象)浙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乌鸦喝水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乌、鸦”等9个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3、引导学生懂得遇到问题时要仔细
6、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和朗诵课文。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1、小朋友喜欢猜謎语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则謎语,看谁猜得准:身穿黑袍子,有时在天上,有时在树上,是个好孩子。(乌鸦)对,出示乌鸦图。同学们,你们见过乌鸦吗?你们了解有关乌鸦的一些故事吗?今天我们共同来认识一只聪明能干的小乌鸦。2、活动:出示乌鸦喝水图,引导学生用一句简短的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比一比谁说的最简洁,最准确。板书课题:乌鸦喝水本课我是随着课文的进展,随时进行生字的认读的。课题里的“乌”和“喝”两个生字在出示课题时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小学生会把乌鸦认作喜鹊,于是我特意准备了一只乌鸦标本,让学生
7、看清乌鸦的毛全身是黑的,连眼睛也看不出,所以“乌”字与“鸟”不同,“乌”字上半部里面没有一点。乌鸦口渴了想喝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旁;喝水要用口,所以“喝”字是口字旁。学生懂得“渴”和“喝”的字形区别,就能牢固地记住,不易混淆。(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1、看得出小朋友非常喜欢乌鸦的故事,那就请你们自己去读书吧。2、自己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3、自己划出要求认识的字,同座位互认。4、小朋友,瞧,这些生字宝宝都跑到大屏幕上来了。(看幻灯片)(1)自由读一读(2)谁愿意和它们交个朋友来把它们介绍给大家?(3)老师任意指看谁能读出。(4)齐读5、去掉拼
8、音敢不敢读?去掉拼音读。6、找学生说一说你和哪些字交上了好朋友的?你是怎样和它们做好 朋友的?把你的方法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生: “喝”和“渴”看偏旁想意思。喝水要用口,口字旁的是“喝”;口渴需要水,“渴”字是三点水旁。师:这是通过形近字比较认识生字,找一找生字中还有那些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字形相近?你能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生字吗?生: 乌鸟、为办、右石、瓶饼师:我们用形近字比较认识生字,谁还能用其他方法记生字?生:“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我们找东西,都要用手,所以“找”字是提手旁。生:“想办法,要动脑筋,要用力气,用力气就会出汗,所以办字旁边的两点千万不能丢。”生:用猜字谜的方法识记生字:瓦
9、片层层并一起(瓶);水车千斤重(渐)。7、巩固识字。(1)组词竞赛。法办法、法院、法律、方法、法规,多次重现“法”字,便于学生记忆。(2)游戏认字。“击鼓传花”鼓停花传到谁的手中,谁上台读生字,并组词。(3)观察事物辨字。如:老师做喝的动作、渴的表情,拿瓶子和石头,学生举起相应的生字卡。(三)写字指导。1、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的笔顺规则有哪些?(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中间后两边等)2、出示“我会写”的生字,认读、领读。3、指导观察田字格中生字,所在的位置。4、“法、找、许”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字?(左右结构)提示:写“找”字时,不要丢掉最后一笔“点”。比较“找”与“我”的字形。5、“可、石、办
10、”这三个字又应该怎样写呢?小组讨论、6、教师示范写生字。7、学生先描红,再临写。(四)、指导读课文。(五)、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回顾总结。板书设计:19、乌鸦喝水乌鸟、为办、右石、瓶饼、喝渴法 找 许 可 石 办一年级下册语文乌鸦喝水教学反思一、从图入手,整体感知。我首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按图的顺序提出问题 图上画的是谁?它想做什么?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 乌鸦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乌鸦怎样喝到了水?让学生初步了解“乌鸦找到水但喝不到想办法,放石子石子多,水升高喝到了水”这一故事梗概。接着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课又是如何描述图画内容的。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二、细读课文。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1、内容的基础上解词析句,让学生逐段细读课文,理解字词含意。围绕“乌鸦怎么找水喝?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进行教学。重点指导理解“到处”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做这里找找那里找找的动作,既让学生理解“到处找”就是找了很多地方,又体会到水很不容易找到。)适时比较“渴”字和“喝”字的异同。接着让学生思考乌鸦看见瓶子旁边的小石子,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乌鸦想出的这个办法可不可行?谁来做这个实验?(指名学生把事前准备好的小石子放入装有半瓶水的小口瓶中)刚才你们看到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渐渐升高)用体验法理解“渐渐”并造句。三、发展思维,训练表达。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启发他们深入思考,同时
12、进行说话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讨论以下问题: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应向乌鸦学习什么?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让小乌鸦喝到水呢?回顾本课,觉得有几点收获:一、较好地激发了儿童学习兴趣。我抓住儿童思维由直观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特点,利用生动有趣的课件,开篇就引导学生看图观察、训练用最简炼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点出课题“乌鸦喝水”。接着用“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问题,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其在好奇和欲说的心态中学习课文。通过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乌鸦喝不到水时焦急不安和喝到水时轻松愉快的不同心情,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同时不断变换朗读形式。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体会深刻。为了让学生尝试
13、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二、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既重视字词句篇的基础知识教学,又加强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训练、把观察、思考、理解、表达紧密地综合起来。重视对儿童说话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把说话训练与语文的各项基本功训练综合起来进行。既训练学生认真地听,边听边想;又训
14、练学生大胆地说,说的内容来自观察。观察生活说话,综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通过语言环境对形近字“渴”和“喝”进行辨析,用字义作为分化音、形相混的手段,把说的训练和读写训练紧密结合。学生在说话训练中运用了平时阅读中积累的词汇。在教学中适时把说和写联系起来,以利于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互相促进,统一发展。1.一年级语文四季优秀教案设计2.一年级语文家教案设计3.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4.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5.冀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复习备课教案第一篇:一年级下册语咏华山教案25咏华山教材分析: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对于“文包诗”这种文体孩子们还是第一
15、次遇见,“诗”是“文”的话题引子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文包诗”分“文”和“诗”两部分,编者旨在让学生借文悟诗,诗文联系,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古诗,理解诗意。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段。 教学具准备:投影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
16、1 板书课题:22。咏华山(齐读) 2 学习生字“华” 3 释题。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 指导看图。(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二 范读课文 1 范读课文。2 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 学习生字词1 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 开火车读生字。3 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 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要求: (1) 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 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 5 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 设
17、疑自探读课题,说说你有什么想问的? 二 解疑合探 1 学习第一段。(1) 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2) 指名读。 (3) 小结。齐读。 2 讲读第二、三段。(1) 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 a. 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b. 怕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 c. 指导朗读。(2) 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讶程度。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3) 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a. 齐读四、五句。b. 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c.
18、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4) 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5) 学习课文中的古诗。 a. 指名读古诗。b. 师点拨:前面两句话已经点明了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写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c. 指导朗读。(6) 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 a. 学习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读句子,理解“称赞”的意思。 b. 指导朗读。(7) 这小孩子真不简单,他是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自由读第三段。这个孩子是谁?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对他有所了解? (8)随老师齐读
19、课文。 三质疑再探学习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 应用拓展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练写生字。写笔顺。3 自由练习读,尝试背诵古诗。 4 指名背诵。 5 口头扩词。顶( )( )( )齐( )( )( )教学反思:第二篇:咏华山教案教学内容咏华山(第一课时)三维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华山的高。2了解咏齐情不自禁称赞等词语的意思。正确、规范地书写华、岁、齐、。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预习作业设计读通课文,圈出生字词学程设计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1、生背诵学过的古诗2、听老师来背咏华山3、出示课题,齐读咏华山二、理解课题1、看图,说说对华山的初步印象2、读好句子啊!
20、华山真高哇!3、知道课题中的咏就是歌咏、赞美的意思。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1)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沿着山路艰难宋代寇准七岁与齐山腰间情不自禁吟诵称赞华山山顶(2)再读音准,指名领读,领读者要提醒音准。(3)出示词组进行检查。(4)理解部分词语,当学生一下子无法理解,可以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让学生多读几遍,再理解。2、读好古诗3、了解文包诗4、分自然段读课文5、出示:寇准,领读,分男女生读四、引导发现,指导写字1、学习山字头,记住岁2、观察比较华、齐、岁看看在田字格中的写法3、给字找朋友4、描红临帖版块一1、小朋友,我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谁愿意来背两首的?2、小朋友们能背这么多古诗
21、,真是太了不起了,老师也忍不住想来吟诵一首,欢迎吗?(师背咏华山)3、你们想学这首诗吗?这首诗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出示课题)谁来读课题?板块二1、瞧,这就是华山。(出示图片)谁来说说你对华山的印象。2、是呀,课文中就有一句:(出示句子:)啊!华山真高哇!3.有个小孩也曾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由衷地赞美华山。这里的咏就是歌咏、赞美的意思。4.这个小孩是谁呢?他是怎么赞美华山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好吗?板块三1、首先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找到老师背的这首诗,把它多读几遍。来,打开书,翻到137页,开始吧。小结:当我们一下不知道词语的意思时,我们可以放
22、到文中、句子中去理解,这就叫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词语。2、小朋友读得真投入啊,谁能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我们一起来读!3、这首古诗是包含在课文中的,这就叫文包诗。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自然段,而是和前面的一段话连在一起,属于一个自然段(出示整段课文)谁能把这个自然段完整地读一读?4、这么难读的一个自然段你都能读的这么好,这是太了不起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5、谁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你读得真响亮,第三自然段谁来读?读的真流利啊,第四自然段呢?6、读得真认真,大家听仔细了吗,这首诗是谁写的?7、是啊,当时才7岁的寇准在登华山时,看到华山那么的高,情不自禁的吟了一首咏华山,受到了先生的
23、夸奖。板块四1出示生字:岁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学习新偏旁山字头,比较山字头和单独写的山。2观察三个生字卡片上的字,华、齐、岁,有什么发现?同样是上下结构,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3组词4描红临帖第三篇:咏华山教案咏华山执教教师:顾婷 执教年级:一年级(下)【教学目标】1、字词:(1)能写默本课生字新词,并能说出词语的意思:艰难、远远近近、山腰间、朵朵、吟诵、情不自禁、回首、举头。(2)学生能说出重叠的词语表示数量的多。(3)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学会两个新部首:山字头和禾木旁。2、句段:(1)能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华山高的句子。能对照课文说出古诗的意思。(2)学生能完成一定的句式练习。(修
24、改后重新表述)好像没有了。3、朗读:(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背诵课。4、课文内容或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能说出华山很高,雄伟壮丽。(咏华山)(2)学生能说出最后一段话中用上了一个“才”字,说明了什么。(赞寇准) 【任务分析】目标1:认读与默写属于文字符号的记忆;词语解释主要涉及具体概念学习。达到记忆、理解、运用水平。前者的学习条件是重复练习,后者的学习条件是联系上下文,从例子中学习。 目标2:本目标属于智慧技能的学习,学生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目标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兼具动作技能与智慧技能性质。达到记忆、理解、运用水平。其学习条件
25、是重复练习,理解课文内容。目标4:属于课文内容知识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达到理解水平。学习条件是:(1)需要对被学习对象有相关知识。(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1 / 9【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吗?都知道小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记得这座大山叫什么山吗?2、板书:华山师:“华”是一个多音字,这里读hu 跟我读“华山”(两遍)书空。3、(出示多媒体)“华山风景图”。简介:瞧!这就是华山,它在我国的陕西省,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从古到今,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前去游览。4、古时候,有一个小孩儿和他的先生曾经到过华山,这个小
26、孩儿叫寇准,(跟读两遍)他做过宋代的宰相。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寇准小时候和他的先生登华山时发生的一个故事。 过渡: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范读课文。2、指导自学:小朋友听得很认真,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比老师读得还要好。请大家先读读课后的生字,再读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尽量把句子读通顺。 3 、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听读。4、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咏 华山 沿着 山路 艰难 山顶 自己 情不自禁 吟诵 与 齐 称赞 寇准 (2)请学生当老师提醒读音要注意的地方。 如: 后鼻音 顶 称前鼻音难 禁 吟 翘舌音 称 平舌音颂 赞 自2 / 9 (3)学生分小
27、组读词语,互听互评。交流:读懂了哪些词语?还有哪些词语不懂? (初步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咏:赞扬、称赞、赞美 艰难:艰苦困难山顶、山腰的位置要能指出来情不自禁:忍不住,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称赞:夸奖、表扬(4)请四个同学分段读课文,指导评议:谁的字音读得准,句子读得通顺? (5)请小朋友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交流并板书:高。师:你从哪些句子读出华山的高来的? 预设:除了太阳显得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如果学生读诗歌,也对其肯定,但不要强调。5、齐读课文。三、学习生字,正确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分析、记忆字形。认识禾木旁。3学生在书上描红,说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
28、写笔画。书写生字,除了“华”“代”“岁”。4指导在习字册上认真书写。 5写后集体评议,表扬写得好的同学。3 / 9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古诗,学习新诗:课前2分钟背诵古诗。(挑选学生平时背诵的古诗)咏柳、敕勒歌、出塞、风、登鹳雀楼、春晓师:宋代的寇准跟随先生登上华山也吟诵了一首诗。今天继续学习第25课,齐读课题:咏华山2、 复习字词:师: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了课文,这些生字,还会读吗? (课件出示)华 间 与齐 称代 岁咏 沿 艰 难 顶 禁 吟 诵 赞 宋 寇师评:读音准确,声音响亮。我们学习他,一起读。3、 字放到词语和句子中,还能读准吗?我们开小火车读。(课件出示)华山 称赞 宋
29、代 七岁 沿着 艰难 山顶 吟诵 寇准 山腰间 情不自禁 更无山与齐师评:全读对了,大家一起读,注意词语和词语之间的停顿。 评:正确、整齐、响亮,好样的。4、课文中还有一组特殊的词语,请一位小朋友来读: (课件出示) 朵朵白云 连连点头 远远近近的山 师:你发现他们特殊在哪里?这些词语中有同一个字会重复出现, 一般可以表示数量很多。我们一起读读体会体会。二、学习美文(一)感受华山的高1、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和小寇准一起去爬华山,好吗?打开书本翻到137页,找到第2自然段。听清要求:自己读自己的,不齐读;读完了一遍,坐端正。小朋友,华山给你什么感觉? (高)2、 初步感受高:(基本读好这句话
30、)师:哪句话直接写出了华山的高? 出示:“啊!华山真高哇!”4 / 9 指名读。评:听出了,华山还真高呢,(课件点红“真”) 谁再来读。3、 数字说明高:(读好语气词和感叹号)师:老师告诉大家,华山有2200多米高,我们这座四层教学楼有20多米高,华山大概要100多座我们学校的这样的教学楼叠起来这么高。把这份惊讶送到句子里,请你来读。 评:你读得这么好,难怪这里用了两个感叹号。(课件点红“感叹号”) 我们一起读。4、 想象画面体会高:(抓住词语:艰难)师:华山这么高,小寇准和先生是怎样爬山的呢? 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师:你看,面对飘带一样的台阶,他们爬山容易吗?(不容易)哪一个词
31、告诉我们了呀?(艰难)师:老师觉得他们爬山的时候一定是满头大汗,衣服都湿透了。你觉得他们爬山的时候还会是什么样子的呢?预设:我们好像还听见(直喘粗气);他们的手(磨破了);脚(又酸又疼);累了(还要找块石头坐下歇一歇);师: 是啊,他们爬得多么艰难啊!谁来读这句话?评:爬华山的时候真是艰辛又困难;爬的真是太难了,让我们一齐读。5、图文结合感受高:师:华山很高,很难爬上,但爬上山顶,就能看到美丽的景色,那是怎样的呢?(两位同学回答后出示课件)5 / 9 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评:这景色真美,老师想把它们都画出来,可以画什么呢?画“山”。这
32、是一座近处的山,这样画够吗?原来“远远近近的山”是指很多远的山,很多近的山,一座连一座,数量多,范围广。 指名读“远远近近的山”。老师可以示范朗读。 评:有远也有近;数量真多啊;一起读。师:这些山原来也很高,可现在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这里的“自己”指的是谁呀?(寇准)师:寇准有这么高吗?(因为他站在了华山顶上,华山很高)师:是啊,除了蓝天,高高在上(点红:除了都),在蓝天下,华山是最高的。师:谁能用朗读,把华山的高读出来。评:对啊,只有天在上,再也没有其他山可以跟华山齐平了!我们一起读。 画“日”。画在哪里?为什么?(“显得那么近”)好像就在我们头顶上了。 你来读一读这句话。这句
33、话里还写到白云呢,我也想来画画白云。画“云”。应该画在山腰间。我们来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里?那么山腰在哪里?谁来指一指?师:是的,这是山腰,这是山顶,这就是山脚。老师就在山腰上画云。 画一朵,行么?有很多很多的白云,一个叠词朵朵,就把白云数量的多说清楚了。谁来读?请女生读。师:华山真高啊,都穿过云层啦。老师忍不住要与大家分享一个四字词语,出示词语:高耸入云(小黑板出示),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师:平时那么高高在上的云朵,现在只能给华山当腰带。指名朗读。评:山真高啊,真是高耸入云。你还把这景色读得美美的呢。6、站在山顶上,抬眼望云,只见蓝蓝的天,红红的太阳,低头望去,一切都在自己的脚下,都变得很小
34、了,山腰间一朵朵白云轻轻飘荡。多美的景色,我们边读边欣赏吧。 多美的白云,多高的华山,难怪小寇准要激动地赞叹:啊!华山真高哇!(齐读)6 / 9三、 吟诵好诗1、师: 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顾老师就带大家到高高的华山山顶去看看吧! 老师媒体播放华山图片组合,学生惊叹四起。2、师:大家刚才忍不住发出赞叹之声,这样的心情就是“情不自禁”。(小黑板出示)3、师:文中的小孩寇准他就情不自禁地吟诵了一首诗。谁想读?出示: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读正确:指名读。评:你把诗读得正确流利。 (2)读出停顿、节奏:师:谁再来读一读,能不能超过他。生读得好,师评:她读的时候还注意了停
35、顿,读出了诗的节奏,这样就更加优美动听了。(课件标出停顿符号)学生依旧没读好,师:老师告诉大家,读诗的的时候要注意诗句间的停顿,这样就能读出节奏,(出示分隔符号)。听老师读第一句。 谁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读一读?师评:你读得再慢一点就更好了。再请学生读。师:后面几句也是这样,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自己练练。 学生练习后个别读。师评:读得优美动听;真像位小诗人了。男生读。 (3)理解诗意,诗文对照。师:诗的意思你读明白了么?分两行来说说。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借助文中句子说)(第一句教师补充:再也没有其它山和华山一样高,这就叫“更无山与齐”。“齐”就是一样高的意思。)老师再来考考你:举头(
36、做动作)回首(做动作)看,“回首”就是“回头”,“首”就是“头”的意思,刚才“举头”和“回首”中藏着一对近义词呢!7 / 9 师:发现了么,文中这两句话,写的就是这些诗句的意思。我来读上面的句子,同学读下面的诗句,我们来配合读一读。(诗文对照读一读)。 (4)诗文比较。师:同学们看,这首诗写得和上面这段话是一个意思。老师数过了,上面这段话足有52个字,这首诗仅仅用了20个字,你更喜欢什么啊?(学生自由发言,说说理由) 师总结:这首诗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含义,都在说华山的高,而且读来有节奏,有韵律,朗朗上口,优美动听,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啊! (5)吟诵好诗。(出示整首诗)师:这样,用诗歌来赞美,
37、就叫做“咏”,吟咏、歌咏、咏叹的意思,本课的课题,也就是这首诗的诗题。我们把诗完整地读一读。谁来试试?老师为你配上音乐。(朗读最好的同学读。)评:你读得真美啊,读出了诗的节奏,还读出诗表达的感情,就叫“吟诵”。 我们学习他一起来吟诵。评:我听出了抑扬顿挫,真的是用心在吟诵呢!四、夸赞寇准1、师:先生听了小寇准吟诵的诗一个劲儿地夸奖,自己读读课文。谁能学先生的样儿夸一夸小寇准?指名读。评:你把“连连点头”读得好;看来先生真是非常满意。2、 先生的夸奖是有道理的你觉得这首诗好在哪里?而且因为(指名读)出示:这个小孩儿就是宋代的寇准,那年才七岁。师:为什么要突出“才”字?寇准从小聪明好学爱读书,长大
38、后成了有名的诗人,还做了宰相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了解一下。五、总结课文师:今天,我们跟着小寇准与先生,登上了华山;通过想象、画画,我们读懂了课文;最重要的,我们吟诵到了一首好诗咏华山;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六、 布置作业师:老师想到了还有一位小诗人,也是在七岁吟诗,出示:咏鹅。我们一起读一读。 他咏了一样事物是鹅。我想这背后一定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8 / 9 出示: 骆宾王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 同学们展开想象,骆宾王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才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的?我们一起来编编故事吧,下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故事会,讲讲咏鹅的故事。板书:简笔画9 / 9第四篇:咏华山
39、教案咏华山教案滨江小学韩莉 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5课,齐读课题。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小节,齐读第一小节。二、精读第二小节:(一)1、出示图片:这就是华山。华山高2100多米,人人都说:“自古华山一条路”这是一条怎样的山路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图片。2、他们是怎么登山的?3、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就叫做出示“艰难”谁来读一读?放进句子里能读好吗?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自读,指读。齐读(二)1、他们在华山顶上看到了什么?请你再读读第二小节,找一找有关的句子。2、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图
40、)(1) 指读, 他们看到了什么?齐读(2) 读了这两句,你认为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从哪儿能看出华山高呢? (3) A、“远远近近的山”看图,有的高,有的有的有的 所有的山都在“脚下”?说明什么?出示:“啊!华山真高哇!”(贴)指读,齐读。B、“太阳显得那么近”“那么近”是怎样的近?换词(非常近、特别近)为什么?再读“啊!华山真高哇!”C、白云飘在哪里?“山腰间”指在什么地方?师画山,指名上台指云的位置。说明什么?再读“啊!华山真高哇!”是“一朵云”吗?朵朵白云,随处可见,看图;一大片, 一大片,就像云的海洋。看到这样的情景,你心里会怎么想?这美丽的云海奇观只有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才能看到呀。你
41、们说华山高不高?再读“啊!华 1 山真高哇!”(4) 华山的高令人无不称奇,让我们再读这两句,表现出华山的高。3、历尽了艰难困苦,他们终于成功地登上了山顶。当看到眼前的美丽景色,他的心情怎么样?对,那小孩的心情开心极了(开心地读“啊!华山真高哇!”),激动极了(激动地读“啊!华山真高哇!”),幸福极了(幸福地读“啊!华山真高哇!”),是呀,他开心极了,激动极了,幸福极了,他控制不住,想要说点什么,做点什么这就叫做“情不自禁”,出示,指读。(三)1、小孩儿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了一首诗出示,图,齐读: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2、诗里写的,全是小孩儿登上华山以后看到的,美吗?再读
42、一读。出示第一句。3、出示第一句。谁再来读一读第一句?“与”何义?“齐”何义?它的意思是一样高,“更无山与齐”没有山和它一样高,那就是所有的山(降低手势)都在它的脚下。第二小节里,也有这句诗的意思,你能把那句话找出来吗?指读,我们一齐来读。“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是?4、出示第二句。谁再来读读第二句? “举头”师做动作,何义?“回首”做个动作,何义?那么“首”就是何义?小孩儿抬头,看见了什么?回头时又看见了什么?这句话的意思也在第二小节里,你能找到吗?指读,我们一齐来读。“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是?5、这首美丽的诗,你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边读边做动作。指名上台表演。这样有感
43、情地朗读就叫做出示“吟诵”。让我们一齐来吟诵这首诗吧:小孩儿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全首诗。5、登上华山之后,华山的高大、险峻和美丽给小孩儿和他的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重新回忆一下他们看到的景色。齐读第二小节。三、第三四小节:1、先生听了这首诗有什么反应呢?自读第三小节,表演给同座看。指名演。“连连点头”不停地点头。“称赞”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表扬、夸奖、称颂)2、先生不停地点头,他心里会怎么想呢?3、是呀,寇准那年才7岁,和我们在座的小朋友一样年纪。四、总结:在这个故事里华山的高大给年仅七岁的小寇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篇课文,感受华山的雄伟高大,记住聪明的小寇准吧。齐读课文。
44、五、拓展延伸,走向课外。课文学完了,你会背这首诗吗?齐背。真聪明,这首诗写的是哪座山?老师又带来了几首写山的古诗 ,你们读一读。1、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哪座山吗?2、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3、这些诗各写了山的什么特点呢?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查查资料,了解一下它们的意思。4、出示练习册第二、五题,练习说一说。自做第二、三、五题。附板书:22 咏华山啊!华山真高哇!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第五篇:咏华山教案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
45、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指读课题:咏华山)2、玩游戏,认读生字词小朋友们,想登上山顶欣赏美丽的风景吗?(1)第一座山【出示词语:沿着、艰难、山顶】你来读,“顶”是后鼻音,读准了,一起读 (2)第二座山【出示词语:吟诵、称赞、七岁】你来读,“称赞”这个词你读得很准,做一下小老师带大家读(3)第三座山【出示词语:宋代、寇准、山腰间】你来读,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三个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挑战这座大山【出示:沿着、艰难、山顶、吟诵、称赞、七岁、宋代、寇准、山腰间】小朋友们读得真准3、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知道古时候有个小孩儿叫做(寇准)他跟着先生一起去(登华山)二、精讲课文(一)第二自然段1、华山那么高,他们是怎么登上山顶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到这句话吗?请你读,其他小朋友仔细听,他找对了没有。(生读)你真会读书2、沿着山路(教师做动作)就是顺着山路,对了,你看,多读读,就懂了。你明白“艰难”的意思吗?【课件强调“艰难”】你说。你们看,(指图)山是那么高,那么险,山路是那样窄,那样陡,要登上去可真不容易啊!能读好“艰难”这个词吗?(学生个别读,点评:感受到不容易了吗? 学生体会,再读) 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京邮电大学《程序设计语言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上饶市2024年中考数学二模试题含答案
- 九江职业大学《商业推广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Premere视频编辑应用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黄淮学院《舞蹈编创(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物理】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章末练习-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物理
-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工程制图与CAD》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药物流行病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普通生物学(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建筑工程计里与计价》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录用通知书邮件
-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课件
- 小学三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练习题
- 【自考练习题】大连交通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 布袋除尘器分部分项验收记录表完整
- 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初级)学生用书-答案
- 公路工程质量鉴定办法
- 水果购销合同模板(精选5篇)
- 板框压滤机方案具体方案模板
- 钻探工程编录方法课件
- 物理奥赛:力学物体的平衡31-优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