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1节 土壤的成分 同步练习_第1页
精品解析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1节 土壤的成分 同步练习_第2页
精品解析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1节 土壤的成分 同步练习_第3页
精品解析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1节 土壤的成分 同步练习_第4页
精品解析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1节 土壤的成分 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精品解析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1节 土壤的成分 同步练习登录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1节 土壤的成分 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在土壤生物中,不借助观察工具很难观察到的生物是()A植物 B动物 C微生物 D三种都是2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A有机物含量 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 D无机盐含量3在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土壤应充分干燥B土壤应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C实验中的铁丝网孔径要小D土壤干燥时应放在火上直接烧烤4“落叶归根”,植物的枯叶落入泥土,也成为土壤的一部分,它属于()A有机物 B无机盐C土壤生物 D矿物质5小宇到丽水遂昌金矿旅游,发现古人采金时,遇到坚硬的岩石常采用“火烧水浇法”,即先用大火将岩石烧红,然后突然浇上冷水,这样就能使岩石破裂,这是因为()A水的比热容较大 B岩石的密度较大C岩石遇水容易溶解 D岩石热胀冷缩不均匀6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通常是土壤中()A有机物的含量 B矿物质的含量C微生物的含量 D空气和水分的含量7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3、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B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C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D岩石只需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就能变成土壤8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以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A提高土壤中的水分 B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C给植物提供食物 D增加土壤中钾肥的含量9形成土壤的正确过程是()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岩石风化;高等植物生长;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土壤形成;低等植物着生A BC D二、填空题10土壤环境特点一般指的是土壤的温度、 、 、 、植物生长状况等环境因素。土壤温度可以 测量

4、,其他指标则可以 评价,如土壤的湿度可以用:“干旱” “比较干旱” “比较湿润” “湿润”来表述。11土壤中不仅分布着植物的根系,还生活着大量的土壤生物,包括土壤中的 、 和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包括 、 、 和 等。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其中固体部分主要由 和 组成,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 左右。12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 和死亡的 ,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 ,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 。土壤中溶于水的 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物质。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 是植物的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13从岩石到土壤,是一个长时期的,多种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极其复杂的

5、过程。它基本包括 和 在岩石颗粒间的积累两个过程。岩石风化的因素主要有自然 、 、各种 的共同作用。土壤中的有机物是靠 的遗体、排泄物积累在岩石颗粒间而逐步形成的。三、探究题14小杰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做了一个小实验,请你与他一同完成实验。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块和土壤,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浸没为止,往铁块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中的水,往土壤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中的水。请回答:(1)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 ,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水的量为 。(2)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 。(3)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大约为 。(4)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

6、占土壤的体积分数大约在15%35%之间。土壤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 。四、解答题15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土地资源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人类的命根子,而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保护好和合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防止水土流失等都是正在研究并且可行的方法。(1)除草可以除去和庄稼争夺生存条件的杂草以保证粮食产量。除草的方法有多种,“锄禾日当午”中的“锄禾”和喷洒除草剂都能除草,但是“锄禾”的方式更有利于庄稼的生长,因为“锄禾”不光能除草,还能 。(2)农民不光除草,有时还种草,例如在冬季农田闲置的时候,种上学名是“紫云英”、俗称“红花草籽

7、”的草,到来年春天犁田毁草,把紫云英翻压在土里,这样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因为 。(3)水土流失已经严重威胁我国的土地资源,请写出水土流失的两个危害: 、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请你为防治水土流失提出至少两个建议: ; (合理均可)。(5)保护土地资源不光是在保护农牧业,也是在保护很多动物的家园。在土壤里还生活着很多动物,如 和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解答】土壤中存在生物和非生物,其中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分析】土壤中存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由于微生物个体微信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

8、观察到。故答案为:C2【答案】B【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如图所示,据课本,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的测量,验证和测量方法步骤如下。1 长、宽、厚分别相同的红土和黑土各一块,另取一 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3只相同的大烧 杯中。2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 3只烧杯内注 水,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 快要浸没土壤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把土壤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3记录向两个烧杯注入的水量:盛有红土的烧杯注入的水有多少毫升;盛有黑土的烧杯注入的水有多少毫升;盛有铁块的烧杯注入的水有多少毫升。4当向盛有土壤的烧杯内加水时,会看到土壤块表面产生了许多气泡,这是因为土壤

9、颗粒之间有空隙。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加入 的水量不同的原因是 土壤中含有空气。5根据你的实验结果,计算土壤中的空气约占土壤体积的体积分数。【解答】题中所给的三幅图,1与2对比可探究红土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1与3对比可探究黑土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对照后可知上述实验,是为探究测量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故答案为B。3【答案】D【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要是为了定量实验的考虑,干燥土壤可以称干重,然后通过各种处理分离有机物从而计算含量。干燥的土壤加热计算质量,如果质量减少,有焦愁的味道,就是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解答】 A、用湿润的土壤不行,因此湿润的土壤中有水分,水分蒸发也能减

10、少质量,影响使用效果。A正确;B、选择含有丰富有机物的土壤,能让实验现象更明显。B正确;C、孔径大土壤颗粒可能从缝隙漏出,影响实验效果。C正确;D、土壤干燥时不能直接灼烧是因为会造成有机物燃烧。D错误。故答案为:D。4【答案】B【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叶落归根”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将叶片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然后被植物吸收利用。故答案为:B5【答案】D【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

11、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知道一般物体都受热膨胀,遇冷收缩。【解答】烧红后岩石体积变大,浇水后变冷使体积变小(牵扯到分子的热运动),因而裂开。故答案为:D6【答案】A【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根据土壤的概念进行判断。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这些有机 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储存在土壤中。腐殖质可以为 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所以土壤的肥力取决于土壤中有机物。【解答】土壤的肥力取决于土壤中有机物。故答案为A。7【答案】D【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从岩石到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作用。【解答】A.岩石要经过风化

12、作用形成石块、石砾和砂粒等细碎的矿物质颗粒。故A正确。B.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细碎的矿物质颗粒,还要 经历漫长的演变才能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其中 离不开多种生物的共同作用。各种生物的活动加 速了有机物在地表的积累,最终促使了土壤的形 成。故B正确 。C.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 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 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 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故C正确 。D.雨水积聚在岩石的缝隙里,如果气温降低到零 度以下,水就会结冰,使它的体积增大,从而促使岩 石的缝隙加宽,最终使岩石裂成小碎块。 岩石只需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只能从大块石头变成小块石头。必须经过生

13、物的作用。故答案D错误。故选答案D。8【答案】B【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做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在农业上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绿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埋入地里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从而被其他的植物利用。【解答】由分析可知,在农业上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绿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埋入地里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从而被其他的植物利用。故答案为:B9【答案】B【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土壤是在岩石、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在风化作用下,养分的释放与流失,在低等生物、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积累,在高等生物作

14、用下,营养富集(有机质重新合成腐殖质)。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人类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成为永续利用的可更新资源;不合理利用,可使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解答】最初的地球上并没有土壤,土壤的形成从岩石风化开始的,然后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所以A、C、D均错误,B正确。故选:B10【答案】疏松程度;湿度;光照;定量;定性【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定性评价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等方法,对事物进行评价。定量测量是采用数学的方法,对对象的特性用数值进行描述。【解答】土壤环境特点一般指的是土壤的温度、疏松程度、湿度、光照、植物

15、生长状况等环境因素。土壤温度可以温度计测出具体的数值,所以属于定量测量,而土壤的湿度用“干旱” “比较干旱” “比较湿润” “湿润”来表述,这属于定性评价。故答案为:疏松程度;湿度;光照;定量;定性11【答案】微生物;动物;植物;空气;水;无机盐;有机物;矿物质颗粒;腐殖质;95%【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结合土壤中各种物质的含有情况进行回答。【解答】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除此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动物和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包括空气、水、无机盐、有机物等,总体上可分为

16、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占95%左右。故答案为:微生物;动物;植物;空气;水;无机盐;有机物;矿物质颗粒;腐殖质;95%12【答案】排泄物;生物体;食物;养分;无机盐;空气【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土壤中除了土壤生物外,还有许多非生命物质,这些物质主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三类。【解答】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储存在土壤中。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土壤中溶于水的的无机盐,它们和植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土壤中的水分是植

17、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故答案为:排泄物;生物体;食物;养分;无机盐;空气13【答案】岩石从大到小;有机物;外力;冷热交替;生物;植物和动物【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结合土壤的形成过程回答。【解答】从岩石到土壤,是一个长时期的,多种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极其复杂的过程。它基本包括岩石从大到小和有机物在岩石颗粒间的积累两个过程。最 初,地球外层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并没有土壤。首先,岩石要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石块、石砾和砂粒等细碎的矿物质颗粒,风、流水等外力作用是常见的风化因 素,温度的变化也是风化的一种重要因素。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细碎的矿物质

18、颗粒,在多种生物的共同作用下,经历漫长的演变才能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土壤中的有 机物是靠植物和动物的遗体、排泄物积累在岩石颗粒间而逐步形成的。综上所述,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故答案为:岩石从大到小;有机物;外力;冷热交替;生物;植物和动物14【答案】(1)650毫升;750毫升(2)土壤有空隙(3)20%(4)给根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1)根据加的满量筒的数目和甲乙的水量即可求出。(2)土壤中存在空隙。(3)进入土壤空隙中水的体积就是土壤中空

19、气的体积,在此基础上解答。(4)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解答】(1)往装铁块的烧杯的加水量=3200毫升+50毫升=650毫升;往装土壤的烧杯的加水量=3200毫升+150毫升=750毫升。(2)土壤中存在空隙,加入的水会进入其中,所以往装土壤的烧杯的加水量要大于往装铁块的烧杯的加水量。(3)土壤中空气的体积=进入土壤空隙中水的体积=往装土壤的烧杯的加水量往装铁块的烧杯的加水量=750毫升650毫升=100毫升=100立方厘米,土壤的体积=长宽高=10厘米10厘米5厘米=500立方厘米,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土壤的体积=。(4)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

20、根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给根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故答案为:(1)650毫升;750毫升(2)土壤有空隙(3)20%(4) 给根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15【答案】(1)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气性(2)紫云英分解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3)土地沙莫化;耕地面积逐年减少(4)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均可)(5)蚯蚓;蚂蚁【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土壤。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土壤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已是需要人们高度重视的问题,它也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解答】(1)在“锄禾”既将杂草除去,同时还会将农田中的土壤进行松土,所以使土壤变得疏

21、松,增加土壤的透气性。(2)紫云英通过个作用积累了有机物,来年春天把紫云英翻压在土里,土壤中的分解者就会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从而达到增加土壤的有机质的目的。(3)水土流失会导致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土地沙莫化等一系列问题。(4)植物有很好的保持水土的作用,所以可以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措施来防治水土流失。(5)土壤中存在许多动物,常见的有蚯蚓、蚂蚁、变形虫、轮虫、线虫、蜘蛛、千足虫等等。故答案为:(1)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气性(2)紫云英分解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3)土地沙莫化;耕地面积逐年减少(4)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均可)(5)蚯蚓;蚂蚁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

22、动生成 1 / 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1节 土壤的成分 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在土壤生物中,不借助观察工具很难观察到的生物是()A植物 B动物 C微生物 D三种都是【答案】C【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解答】土壤中存在生物和非生物,其中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分析】土壤中存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由于微生物个体微信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故答案为:C2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

23、?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A有机物含量 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 D无机盐含量【答案】B【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如图所示,据课本,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的测量,验证和测量方法步骤如下。1 长、宽、厚分别相同的红土和黑土各一块,另取一 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3只相同的大烧 杯中。2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 3只烧杯内注 水,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 快要浸没土壤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把土壤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3记录向两个烧杯注入的水量:盛有红土的烧杯注入的水有多少毫升;盛有黑土的烧杯

24、注入的水有多少毫升;盛有铁块的烧杯注入的水有多少毫升。4当向盛有土壤的烧杯内加水时,会看到土壤块表面产生了许多气泡,这是因为土壤颗粒之间有空隙。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加入 的水量不同的原因是 土壤中含有空气。5根据你的实验结果,计算土壤中的空气约占土壤体积的体积分数。【解答】题中所给的三幅图,1与2对比可探究红土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1与3对比可探究黑土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对照后可知上述实验,是为探究测量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故答案为B。3在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土壤应充分干燥B土壤应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C实验中的铁丝网孔径要小D土壤干燥时应放在火上直接烧

25、烤【答案】D【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要是为了定量实验的考虑,干燥土壤可以称干重,然后通过各种处理分离有机物从而计算含量。干燥的土壤加热计算质量,如果质量减少,有焦愁的味道,就是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解答】 A、用湿润的土壤不行,因此湿润的土壤中有水分,水分蒸发也能减少质量,影响使用效果。A正确;B、选择含有丰富有机物的土壤,能让实验现象更明显。B正确;C、孔径大土壤颗粒可能从缝隙漏出,影响实验效果。C正确;D、土壤干燥时不能直接灼烧是因为会造成有机物燃烧。D错误。故答案为:D。4“落叶归根”,植物的枯叶落入泥土,也成为土壤的一部分,它属于()A有机物 B无机盐C土壤生物 D矿

26、物质【答案】B【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叶落归根”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将叶片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然后被植物吸收利用。故答案为:B5小宇到丽水遂昌金矿旅游,发现古人采金时,遇到坚硬的岩石常采用“火烧水浇法”,即先用大火将岩石烧红,然后突然浇上冷水,这样就能使岩石破裂,这是因为()A水的比热容较大 B岩石的密度较大C岩石遇水容易溶解 D岩石热胀冷缩不均匀【答案】D【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27、解析】【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知道一般物体都受热膨胀,遇冷收缩。【解答】烧红后岩石体积变大,浇水后变冷使体积变小(牵扯到分子的热运动),因而裂开。故答案为:D6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通常是土壤中()A有机物的含量 B矿物质的含量C微生物的含量 D空气和水分的含量【答案】A【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根据土壤的概念进行判断。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这些有机 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储存在土壤中。腐殖质可以为 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所以土壤的肥力取决于土壤中有机物。【解答】土壤的肥力取决于土壤中有机物。故答案为A。

28、7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B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C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D岩石只需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就能变成土壤【答案】D【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从岩石到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作用。【解答】A.岩石要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石块、石砾和砂粒等细碎的矿物质颗粒。故A正确。B.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细碎的矿物质颗粒,还要 经历漫长的演变才能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其中 离不开多种生物的共同作用。各种生物的活动加 速了有机物在地表的积累,最终促使了土壤的形 成。故B正确 。C.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 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

29、,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 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 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故C正确 。D.雨水积聚在岩石的缝隙里,如果气温降低到零 度以下,水就会结冰,使它的体积增大,从而促使岩 石的缝隙加宽,最终使岩石裂成小碎块。 岩石只需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只能从大块石头变成小块石头。必须经过生物的作用。故答案D错误。故选答案D。8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以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A提高土壤中的水分 B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C给植物提供食物 D增加土壤中钾肥的含量【答案】B【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做

30、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在农业上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绿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埋入地里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从而被其他的植物利用。【解答】由分析可知,在农业上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绿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埋入地里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从而被其他的植物利用。故答案为:B9形成土壤的正确过程是()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岩石风化;高等植物生长;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土壤形成;低等植物着生A BC D【答案】B【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土壤是在岩石、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在风化作用下,养分的释放与流失

31、,在低等生物、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积累,在高等生物作用下,营养富集(有机质重新合成腐殖质)。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人类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成为永续利用的可更新资源;不合理利用,可使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解答】最初的地球上并没有土壤,土壤的形成从岩石风化开始的,然后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所以A、C、D均错误,B正确。故选:B二、填空题10土壤环境特点一般指的是土壤的温度、 、 、 、植物生长状况等环境因素。土壤温度可以 测量,其他指标则可以 评价,如土壤的湿度可以用:“干旱” “比较干旱” “比较湿润” “湿润”来表述。【答案】疏松程度;湿

32、度;光照;定量;定性【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定性评价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等方法,对事物进行评价。定量测量是采用数学的方法,对对象的特性用数值进行描述。【解答】土壤环境特点一般指的是土壤的温度、疏松程度、湿度、光照、植物生长状况等环境因素。土壤温度可以温度计测出具体的数值,所以属于定量测量,而土壤的湿度用“干旱” “比较干旱” “比较湿润” “湿润”来表述,这属于定性评价。故答案为:疏松程度;湿度;光照;定量;定性11土壤中不仅分布着植物的根系,还生活着大量的土壤生物,包括土壤中的 、 和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包括 、 、 和 等。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其中固

33、体部分主要由 和 组成,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 左右。【答案】微生物;动物;植物;空气;水;无机盐;有机物;矿物质颗粒;腐殖质;95%【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结合土壤中各种物质的含有情况进行回答。【解答】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除此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动物和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包括空气、水、无机盐、有机物等,总体上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占95%左右。故答案为:微生物;动物;植物;空气;水;无机盐;

34、有机物;矿物质颗粒;腐殖质;95%12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 和死亡的 ,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 ,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 。土壤中溶于水的 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物质。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 是植物的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答案】排泄物;生物体;食物;养分;无机盐;空气【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土壤中除了土壤生物外,还有许多非生命物质,这些物质主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三类。【解答】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储存在土壤中。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

35、养分。土壤中溶于水的的无机盐,它们和植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故答案为:排泄物;生物体;食物;养分;无机盐;空气13从岩石到土壤,是一个长时期的,多种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极其复杂的过程。它基本包括 和 在岩石颗粒间的积累两个过程。岩石风化的因素主要有自然 、 、各种 的共同作用。土壤中的有机物是靠 的遗体、排泄物积累在岩石颗粒间而逐步形成的。【答案】岩石从大到小;有机物;外力;冷热交替;生物;植物和动物【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结合土壤的形成过程回答。【解答】从岩石到土壤,是一个长时期的,多种自然

36、因素共同作用的极其复杂的过程。它基本包括岩石从大到小和有机物在岩石颗粒间的积累两个过程。最 初,地球外层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并没有土壤。首先,岩石要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石块、石砾和砂粒等细碎的矿物质颗粒,风、流水等外力作用是常见的风化因 素,温度的变化也是风化的一种重要因素。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细碎的矿物质颗粒,在多种生物的共同作用下,经历漫长的演变才能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土壤中的有 机物是靠植物和动物的遗体、排泄物积累在岩石颗粒间而逐步形成的。综上所述,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故答案为:岩石从

37、大到小;有机物;外力;冷热交替;生物;植物和动物三、探究题14小杰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做了一个小实验,请你与他一同完成实验。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块和土壤,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浸没为止,往铁块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中的水,往土壤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中的水。请回答:(1)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 ,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水的量为 。(2)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 。(3)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大约为 。(4)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占土壤的体积分数大约在15%35%之间。土壤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 。【答案】(1)650毫升;750毫升(2)土壤有空隙(3)20%(4)给根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考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解析】【分析】(1)根据加的满量筒的数目和甲乙的水量即可求出。(2)土壤中存在空隙。(3)进入土壤空隙中水的体积就是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在此基础上解答。(4)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解答】(1)往装铁块的烧杯的加水量=3200毫升+50毫升=650毫升;往装土壤的烧杯的加水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