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校园网络文化与学习型学校的构建_第1页
简论校园网络文化与学习型学校的构建_第2页
简论校园网络文化与学习型学校的构建_第3页
简论校园网络文化与学习型学校的构建_第4页
简论校园网络文化与学习型学校的构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简论校园网络文化与学习型学校的构建论文导读::出现了校园网络文化。为当前构建学习型学校提供了难得契机。这种从信息共享到思想共享的转换正契合了当前学习型学校构建的理念。 从美国阿帕网(ARPAnet)运行后,世界各地的网络建设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起来,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建成,给人类生活、工作、学习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在教育领域。随着我国高校的网络发展,出现了校园网络文化,为当前构建学习型学校提供了难得契机。本文就校园网络文化对学习型学校建设的正面效应作出探讨。 一、理论维度 以彼得圣吉、赫钦思为代表阐述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学校理论维度包括团队学习机制、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系统思维和塑

2、造共同愿景诸方面,可以从这五个方面探讨学习型学校建设与校园网络文化的契合。 (一)校园网络文化的共享理念与学习型学校的学习机制团队学习 学习型学校的网络文化是培育大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载体,其建设目的在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培育求知创新、团队合作的校园精神。现代学校的发展已经证明,个体专业发展理论已经让位于更加现代化的、着眼于学校范围内教师群体及大学生团队共同学习和实践的以合作共享的文化建设为中心的方法。学习型学校建设首先是学校组织文化的改造,而这种改造应该使学校文化不断走向合作共享。1(P22)网络文化就是一种高度共享性的文化,具有共享机制的鲜明特征。网络文化的共享机制是指网络资源共享和思想共

3、享。首先资源共享是基础,即网上用户都能全部或部分享受软件、硬件的信息资源,使网络中各地区的资源互通有无、分工协作,从而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能;充分运用互联网的共享机制,可以增加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充分利用联机优势、降低系统的数据处理费用。这就要求网络用户具有利他性的思维,更需要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其次是思想共享人文历史论文,没有共享精神,网络就没有存在的必要,2(P19)海量的网络信息带来了现代的价值取向,网络文化中的现代意识如全球化意识、现代化观念、互助意识、奉献精神、协作精神、平等和民主观念,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种从信息共享到思想共享的转换正契合了当前学习型学校构

4、建的理念,对大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单向度的生硬灌输和机械的接受,而是一种协商和对话过程,是团队学习理念形成的过程核心期刊目录。在资源共享特别是思想共享中,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激发,群体智商超越个体智商得到提高,能够取得1+12的效应。3(P27-28)这也正是学习型学校构建的重要目标。 (二)校园网络文化中的主体意识与学习型学校的发展目标自我超越 学习型学校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社会的同步发展,尤其关注人的自我超越。被西方誉为现代教育理论之父的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朗格朗(PaulLengrand)曾指出,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赫钦斯认为,教育要回归全面教育,使得人

5、们在教育与学习中走向精神上的深刻、和谐以及主体意识的高扬,人人都应当和必须通过持续的学习来实现自我超越,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自我超越理论是结合学习型学校建设的实际提出的。自我超越不仅是个人成长的修炼,而是以个人不断追求为起点,进一步发展为集体的进取意志,从而形成学习型学校的超越精神,因而需要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建构。学习如何扩展个人的能力,创造出我们想要的结果,并且塑造一种组织环境,鼓励所有的成员自我发展实现自己选择的目标和远景4(P8)。自我超越是学习型学校的精神基础,也是网络文化中教育的显性价值。大学生需要不断认识自己,认识网络世界所联通的大千世界的变化,不断赋予自己新的任务和使命,超越过去

6、、超越自己;能够自我超越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抱有坚定的信念,并自觉地把实现学习型学校建设视为一种追求,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思考、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校园网络文化关注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大学生的自我超越。实现自我超越表现在学习个性化和学习自主化两个方面。其一人文历史论文,学习个性化,在网络上大学生的学习没有统一进度、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案,每个大学生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海量信息中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和适宜的速度进行学习。其二,学习自主化,表现在大学生在实践上和内容上有充分的自主权。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化学习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必然会成为超越以往学习的

7、形式。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多惠斯曾说:不好的老师是转述真理,好的老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5P238在网络学习中,学生作为能动的存在物,具有自觉能动性,表现在能够认识自己的缺陷并加以反思,努力寻找自身的缺陷与不足。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6(P5),即是古代圣贤改善心智的良方。在反思中认清自己和学校的差距,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参与网络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在构建学习型学校中克服障碍和困难,实现个人和学校的共同超越;而且,大学生接受网络教育时,不是刻板地加以机械重复,而是根据自己的信息储存,充分发挥主体意识的能动性,进行想象、发挥和充实,对接受的教育内容进行再创造,经过积极的内心反省,对已有信息进行扬

8、弃,实现自有知识的质的飞跃。这是一种更优质的学习,也是学习型学校建设中网络文化所肩负的任务。 (三)校园网络文化的学习交往与学习型学校的思维模式心智与系统 21世纪是一个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必须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而持续地创新、变革,这正是学习型学校产生的背景。改革和创新建立在网络学习交往的基础之上,网络学习交往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创新和变革都离不开学习交往,而创新和变革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思维模式。在学习型学校中通过网络文化促使每个成员都能在自己的实践中持续学习交往,改变传统思维,进行持续创新人文历史论文,实现持续变革,在紧跟时代的步伐、推动学习型学校的科学发展进程

9、中,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7(P515)。学习交往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形式之一,也就是共同存在的主体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网络文化的发展给学习型学校建设带来崭新的学习交往理念核心期刊目录。网络文化使大学生的学习交往活动得到极大丰富,已经突破了自身局限、职业局限、地域局限、民族局限,在学习交往中不断完善自己,从而给学习型学校建设者建立了新的思维模式和教学理念。一是网络学习交往地位的平等性。在网络交流中,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人们无需考虑自己在现实中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宗教信仰、外观相貌等因素

10、,不必计较世俗间的偏见、压力与利益冲突,人们在网络交往中更能深层次地展现真实的自我,交流各方都处于平等地位,改变了人们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调动了他们积极参加学习型学校构建的活动,并以此不断提高自己。二是网络学习交往活动的双向性。传统教育方式是单向灌输,是说教式的;而网络教育中,实现了向科学灌输式和对话协商式并重的转变。丰富的网络信息,使大学生冲出了相对封闭的校园天地,进入一个宽广的五彩缤纷的新世界,使他们知道了许多前所未闻的新事物,使其主体性意识迅速觉醒并不断增强。他们不满足教育者的灌输他们不断与教育者实现网上网下的互动,2(P17)而开放心灵、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改变心智模式的最有效方

11、法。教育者要改善心智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思维,通过启发式、诱导式教学和相互商讨,与大学生展开积极对话,给大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帮助他们改变学习心智模式,去分析、辨别、系统思考,使大学生接受学习型学校的理念,形成突破旧模式藩篱的认识。三是网络学习交往角色的多元化。从学习型学校构建中的现代教育学理念看,教育者往往又是受教育者,而受教育者往往又是教育者人文历史论文,他们都是学习交往的主体,相互教育的多方施行者通过网络和谐互动、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因此,网络学习交往以网络文化为媒介,使教育和学习主体间相互沟通、交流和理解,有利于共同的潜能的发挥,改变学校教学活动的固化的旧范式,更新

12、心智模式,践行系统思维,为学习型学校的建设打好基础。 (四)校园网络文化的舆论导向与学习型学校的价值观整合共同愿景 人的成长与进步,需要有正确、远大的理想信念作引导;学习型学校的和谐与发展,也需要由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大学师生群体共同打造。赫钦斯认为,学习型学校中的教育,应当从单纯的职业教育和谋生教育的口号中解脱出来,实现向文化的全面教育转变。学习型文化要求人们乐于学习、崇尚学习;鼓励积极创新、追求卓越;提倡团体学习、发扬团队精神,善于系统思考、勤于总结反思。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是塑造人的精神,是在人们自觉不自觉的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升华,这正是学习型学校的内在优势。

13、学习型文化蕴含着学习型学校的共同愿景,学习型学校的建立不仅要有一套能保证学习的硬件设施、制度与机制保障,更重要的是建立起适应学习型学校的价值观体系,形成学习型文化。这也正是校园和谐网络文化的任务。 校园和谐网络文化塑造着学习型学校的共同愿景,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网络从集中到共享与开放,从集权到平等,在网上打破社会等级、经济差距,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平等意识、共享意识,在校园网络中,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道德观念形成学习型学校的共同愿景学习型文化。学习型文化可以通过网络文化的影响使绝大多数人高度认同,并升华为观念、思想、理想、境界,包括学习型学校成员共同认可的未来目标、使命感及核

14、心价值观的共同目标体系,对于学校师生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是学习型学校永远为之奋斗的理想图景。如果没有共同愿景,就不会有学习型学校5(P80)。而没有网络文化的充分交流、互动以及深度汇谈,共同愿景的形成会受到阻碍而变得迟缓或困难。随着校园和谐网络文化的构建人文历史论文,大学师生具有的个人愿景经过网络上的充分交流、融合,会逐渐形成学习型文化这个共同愿景,而且随着和谐网络文化的发展而变得更加生动、更加真实,更加具有驱动力。正如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认为的,在特别出色的集体中,个人任务与团体任务已经难以分开,当个人认同共同愿景时,已经与团体融为一体。故而校园网络文化可以形成共同创造的团队,可以整合价值

15、观,以强大的内驱力推动学习型学校的构建。 二、实践维度 学习型学校建设的实践维度主要是时空拓展和管理架构两方面与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相契合。 (一)校园网络文化的时空拓展与学习型学校的教育方式全员与终身 网络文化对教育的变革以及学习型学校构建的积极作用突出表现在突破了传统教育的界限,从而达到全时空的网络教育核心期刊目录。首先在空间上不再局限于学校,而是扩展到全社会。教育空间自三维世界另外开辟了新的第四维即虚拟教育空间,成为没有围墙的大学,2(P19)现代意义上的远程教育已经与以往的函授、广播电视教育有了根本不同8(P25),它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最新的信息高速公路为媒介,以现代通讯技术、计算

16、机技术为依托蓬勃发展起来,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多方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校园之间、师生之间的文化互动,使得教育资源优质高效传播、超越空间的限制运行。远程教育使身处异地的师生共同参考 文献标。 (二)校园网络文化的去中心化与学习型学校的管理架构扁平化结构 校园网络文化与传统教育文化的重要区别是其具有去中心化特征。去中心化是一个后现代文化思潮的概念,即文化传播和教育中心的消失。在传统文化媒介中,传播者和接受者是界限分明的,教育的主客体双方的地位并不对等。然而在现代网络文化的传播和教育观念中,去中心化改变了这一特征。从物理结构看,网络是分散而又彼此连接的网状结构中的一个个节点,每一个节点都能发布或接受信息

17、资源,改变了传统的金字塔层级特点,正是计算机的巨大作用使那些中层管理人员不再显得必要。如今可以通过计算机直接获取信息。10(P142)从教育功能看,每一个网络上传统对立的主客体都受到解构因而都是平等的,每个参与者都有可能成为主角,各网络节点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和相互改变;文化信息的传播没有中心,没有等级,没有特权,网络文化的性质是多元的。这种去中心化需要改变学校管理模式人文历史论文,升级为扁平化管理模式;由传统的金字塔型转变为分散的网络型,教育的控制功能进一步弱化,权力进一步下放,信息的沟通协调功能加强,使教育管理的系统与网络技术系统融合。这种模式在网络文化中,可以超越决策

18、中心及其指令11(P194);在网络互动和共享中,网络的自由度被最大化的凸现出来。学习型学校的管理理念恰恰契合了扁平式管理模式,它克服了传统学校等级分明、层级较多、信息交流不通畅、指令性信息衰减严重等缺点,是对传统学校科层级管理的全面挑战,5(P50)因此,这种以团队为核心的扁平式网络教育管理架构可以激发团体智慧,可以直接协商对话;变分工和等级制为协调与团体合作,能够使学习型学校有效运作,提高效能,使利用指数化增长的信息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强大的网络文化的信息处理能力面前成为可能,有利于学习型学校的顺利建设与发展。 诚然,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但只要我们扬长避短,有效利用,合理开发和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就能对学习型学校建设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