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年级上册:教材分析(6)教案-(人教版)推荐下载_第1页
小学数学年级上册:教材分析(6)教案-(人教版)推荐下载_第2页
小学数学年级上册:教材分析(6)教案-(人教版)推荐下载_第3页
小学数学年级上册:教材分析(6)教案-(人教版)推荐下载_第4页
小学数学年级上册:教材分析(6)教案-(人教版)推荐下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年级上册:教材分析(6)教案-(人教版)推荐下载第一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6)教案-(人教版)推荐下载小学数学 精品 教案 试卷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一、教学内容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三角形的面积。 3梯形的面积。 4组合图形的面积。5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和原实验教材相比,变化主要是增加方格纸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算。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2让学生会用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让学生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

2、的面积。 4. 让学生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三、编排特点1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教材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安排顺序:2体现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各类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再通过合作学习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个过程。同时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教材在编排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增加了一个小组讨论活动:观察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这是推

3、导面积公式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这里适时给出了相应的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在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分别增加了转化过程的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和推导面积公式。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估测意识、策略。教材新增来一个解决问题的例题,教学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生活实际中,经常会接触到不规则图形,它们的面积无法直接用面积公式计算。那么如何估测它们的面积呢?教材安排了借助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树叶)面积的内容,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具体编排(一)主题图设计了一幅街区图。由小精灵提出观察的要求:“你发现了哪些图形?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引入面积计算的教学。(

4、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材分以下三个步骤安排。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1小学数学 精品 教案 试卷(1)从主题图中的两个花坛(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出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2)先用数方格的方法试一试。在方格纸上呈现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数,说明不满1格的按半格计算。完成填表后,发现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为转化作准备。(3)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突出转化思想,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教材用直观图展示了这一过程,通过观察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最后结合平行四边形的图示,用字母表示面积计算公式。例

5、1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教学中注意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三)三角形的面积1. 继续用转化的方法探究。有了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经验,这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继续渗透转化思想,帮助学生理解把未知转化为已知,就能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就是把三角形转化为已经知道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转化的方法可以割补,也可以拼摆。教材通过拼摆两个同样的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方法,这种方法推导过程简单,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便于推导公式。2. 推导过程学生独立完成。转化以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写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特别要强调除以2的理解。最后用字母表示出面积计算公式。3例2同样是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6、四)梯形的面积1转化的方式有多种:一种是分割的方法,把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或将梯形剪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一种是拼摆的方法,用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些转化方法都是可以的,但其中用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比较容易推导和理解,另外两种因为涉及代数式的运算,学生的推导有困难。因此教学时可以以拼摆方法为研究重点,让学生叙述推导的过程,得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其他方法可视学生接受能力,进行介绍。2例3是梯形面积公式的应用。3“你知道吗?”介绍古代割补的转化方法,教学中可以适当拓展,丰富学生转化的方法。(五)组合图形的面积教材提供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物品,使学生认识组合

7、图形是由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然后要求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组合图形。例4教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由于一个组合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分解方法,也就有不同的面积计算方法,教材展示了两种方法。当然,学生可能还会有其他不同的方法,通过交流要让学生体会怎样分解能使计算更简便。(六)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例5编排了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编排意图主要是: 1.培养估算意识。教材安排了借助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树叶)的面积,这是估算思想在图形与几何中的应用。 2.培养估算策略。不规则图形不像规则图形,可以找到面积计算公式,我们只能估算出它的面积。而估算策略最重要的是要根据要估计的事物找到一个适合的测量标准,然后利用这

8、个测量标准去估计。比如,前面我们学习的长度的估计,估计学校到家的路程,可以借助步长、单位时间走的距离或者自己熟悉的一个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2小学数学 精品 教案 试卷长度等,来进行估计。这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算,同样也要找到一个度量的标准,根据树叶的大小,我们选择了每个小方格面积为1cm2的方格纸,当然学生也可以利用其他熟悉的测量标准来估计,比如用一个已知面积的图形(物品)来估计。教学中,可以直接出示树叶,让学生思考怎样来估计它的面积,通过交流体会选择测量标准的重要性。3.体会估算方法多样。借助方格纸估计树叶的面积,首先可以确定它的面积范围。如教材所示,分别数出满格和不是满格的格子数,就能确定面

9、积的区间。接下来,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计,比如取面积区间的中间值;或者借助前面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经验,把不是满格的看作半格,估计出面积;或者把超过半格的当一格,不到半格的忽略不计(也就是四舍五入)的方法;等等,只要合理都可以。还可以引导学生:如果想估的更准确一些,可以将方格纸的每个小方格等分成更小的正方形,就能探索更接近实际面积的估计值。也就是说,选择的测量标准面积越小,得到的估计越精确。此外,还可以将不规则图形近似看作为规则图形来估计面积,利用方格纸的刻度,找出计算规则图形面积的条件进行估算。教材也呈现了这样的方法,将树叶转化为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来估计面积。(七) 整理和复习 1.突

10、出转化。复习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重点是突出转化的思想。 2.建立联系。让学生发现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内在联系:当梯形的上、下底相等时就成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梯形的上底为0时就成来三角形面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公式。五、教学建议1经历探究过程,渗透转化思想。各类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将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再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个过程。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2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如计算梯形的面积,不一定要把上底、下底、高都找到才能计算。练习中就有根据上底、下底之和来计算面积的

11、,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公式计算的能力,加深对公式的理解。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3第二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2)教案-(人教版)推荐下载小学数学 精品 教案 试卷第二单元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一、教学内容这一单元,实验教材安排在二年级下册,因“有余数的除法”前移,此单元后移至本册。1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2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3.用估算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2. 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3.

1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三、编排特点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贴近学生生活是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本单元遵循这一原则,为计算教学设计了参观“世博会”的情境,提出买车票的张数、比较各种车票的价格、“海宝”的销售量等实际问题;为估算教学设计了“看巨幕电影能不能坐下”等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增强了时代感。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独立思考,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本单元仍然注意体现这一理念,如教学口算两位数加两

13、位数时,呈现两位学生不同的口算方法,还通过小精灵的提问“还可以怎样算”,提示可能还有其他算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学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也出现口算的方法。其目的是鼓励学生开阔思路,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习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3.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突出估算的策略估算是近似地猜测事物数量的行为, 估算能力是指个体懂得在什么情况下无法或不必做出精确的数字处理或数字运算,而应用相关数学知识和策略给出近似答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不仅要让学生体会估算的意义,还要让学生掌握估算的策略和方法。本单元教材,在注意结合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的基础上,

14、重点突出估算的策略和方法。一是教学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估算的策略。通过例4及下面的问题,给出了两种估计的策略:往大估或往小估,通过得出的中间数与准确数和座位数之间的关系,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例如,例4通过往小估,得出中间数,用中间数与座位数比较,得出中间数大于座位数,利用不等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小学数学 精品 教案 试卷式的性质推出总人数大于座位数,坐不下,解决了问题。二是教学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例4,通过先选择的估算单位(接近的整百数)不合适,不能判断;再进行调整,选择了合适的单位(接近的几百几十数)后,通过中间数,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判断解决了问题的编排,让学生经历选择单位的过程,体会

15、要根据数据的情况,不断调整估算方法,选择适当的单位才能解决问题。四、具体编排(一)口算 1.主题图(1)主题图呈现了六个年级同学准备乘车去参观“世博会”的情境。图中给出了每个年级两个班的人数,为引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提供现实背景。(2)主题图中蕴含着大量数据,不仅为学生学习新课内容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还为巩固练习已学的口算提供了条件。 2.例1(两位数加两位数)(1)例1(1),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通过小精灵的问话,明确要求用口算计算,并提示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呈现学生的两种不同的口算思路,并增加了表示计算过程的思路图。转化成已学过的口算:把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转化成

16、若干道连续的、已经掌握的、比较容易的口算,渗透转化思想。鼓励学生交流不同的口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反思自己的算法。(2)例1(2),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只呈现了一种口算思路,再由小精灵的问题提示学生中可能有不同的口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3.例2(两位数减两位数)(1)例2(1)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口算,突出了一种口算思路:把减数看作是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组合,先减去整十数、再减去一位数。(2)例2(2)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口算,没有给出具体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小精灵的话提示,教学时要让学生交流不同的口算思路,体现算法多样化,反思自己的算法。“你能提出其他数

17、学问题并解答吗?”,一方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另一方面对所提出问题的解答可及时巩固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二)笔算1.例3(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例3,教学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包括进位和退位的情况。 (2)两个小题,都呈现口算和笔算两种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两个小题给出的口算方法,都提示学生可以将几百几十看作几十几个十,转化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来进行口算。两个小题都通过小精灵启发性的问题,提醒学生笔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应注意的问题。(3)“做一做”,巩固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安排了不进位和不退位的情况,让学生自主解决。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小学数学

18、精品 教案 试卷(三)解决问题1.例4(用估算解决问题)(1)未学习过“221+239”的精确计算,可适当避免先精确计算,再为估算而估算的现象,更好地体会什么情境下需要估算。(2)在“分析与解答”环节,给出了应用往小估的策略得出中间数,并不断调整估算方法,最后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安排先将两个数据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百数,相加的结果即是中间数。用中间数与座位数比较,不能判断总人数与座位数的关系。再进一步将两个数据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相加得出中间数。用中间数与座位数比较,得出中间数大于座位数,那么总人数也一定大于座位数,坐不下。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体会需要根据数据的情况选择适当

19、的单位,才能解决问题。(3)“回顾与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估算方法,理解用估算解决实际的问题时,有时需要对估算方法进行调整。(4)在解决问题时,由于数据的原因学生可能用口算求出精确的结果,教师也应给予肯定。在交流中,让学生体会估算的优势。(6)在例题的情境下,进一步提出“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让学生应用往大估的策略找到中间数,再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五、教学建议1.通过迁移类推学习新知识本单元的内容多是在前面学习的计算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35+34=35+30+4 65-54=65-50-4 本质上是

20、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等情况的组合。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380+550想38+55个十) 是笔算两位数加减法的拓展,它们的算理完全相同。可以通过迁移类推来学习。教学中应注意复习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等知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学习新知识。2.注意把握好计算教学的要求本单元计算内容的教学呈现算法多样化的特点,在教学时,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但也要适时适度地给予帮助。同时,还应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如教学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主要以教学笔算为主,口算是作为另一种算法出现,因此对于这类计

21、算,只要求学生掌握笔算,对于口算不作共同要求。另外,“百以内加减法口算”不仅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后续计算学习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必要的训练。标准(2011)对“百以内加减法口算”的速度要求是“34题/分”。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第一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要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单元结束时的具体要求,注意把握尺度,不要作过高要求。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小学数学 精品 教案 试卷3.加强方法指导,培养估算能力估算是一种开放型的创造性活动,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且第一学段的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的方法都在形成过程中,这就要求加强估算方法

22、的指导,使学生有章可循,进行合理的估算。一方面,要创设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估算的意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多练习,逐步积累估算的经验,总结规律,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在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情境时,要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感受到估算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估算往往要涉及在哪个数位上进行计算的问题,如果选择的单位不合适,即使估算的策略选择正确了,也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需要在计算之前针对实际背景选择适当的单位。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4第三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

23、教材上册目录费下载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2.小数乘小数3.积的近似值4.连乘、乘加、乘减5.整数乘法运算定理推广到小数第二单元小数除法1.小数以整数2.一个数除以小数3.商的近似值4.循环小数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连除、除加、除减6.解决问题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1.用字母表示数2.解简易方程3.解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4. 稍复杂方程:列方程稍复杂应用题第五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1.平行四边行的面积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3.梯形面积的计算4.组合图形的面积第六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第八单元 总复1.小数的乘、除法2.简易方程3.多

24、边形的面积4.观察物体5.可能性6.解决问题?我这棵小树是从沙石风雨中长出来的,你们可以去山上试试,由沙石长出来的小树,要拔去是多么的费力啊!但从石缝里长出来的小树,则更富有生命力.第四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 第6单元教材分析百度文库:教学资料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 1120各数的认识分两段编排:(1)11-20各数的认识; (2)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二)教学说明和教学建议 (1)11-20各数的认识11-20各数仍然是从数概念的几个方面:数数、数的顺序、比大小、序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来认识的.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教学11-20各数的认

25、识,从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几个方面来认识;例2教学数的顺序和比大小;例3教学写数(具体说明三个例题的是什么),序数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熟悉,没再安排例题,只在练习中巩固. 虽然仍然是从这些方面认识,但由于数的范围不同,数的特点也不同了,因此侧重点也不同了. 如数数,10以内是1个1个地数,11-20不仅要以“个”为单位数数,还要以“十”为单位数数.11-19计数的结果就是一个十和几个一,20是2个十.所以这里数数要从认识计数单位“十”开始,由此了解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借助计数单位“十”认识1120各数. 教材在认识11-20各数时,就是在认识计数单位“十”的基础上,借助计数单位

26、十来认识1120各数的.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结合数的组成按数位写数. 教材把用小棒计数的结果,先用计数器(是数位的具体化)表示出来再对照教学写数.还通过11中两个1的对比,让学生体会位值的意义. 丰富数数的经验为了丰富数数的经验,本单元在练习中安排了2个2个、5个5个地数的习题(这也是生活中常用的数数方法). (2)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例4教学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主要是通过操作(摆小楱)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一方面可以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同时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例5,教学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准备.这里通过在计数器拔

27、珠计算,使学生看到,这里的加减法实际上是相同单位(个)在进行加减.在这里第一次给出“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等名称,只是让学生认一认,不要求学生背下来,随着老师的使用,让学生熟悉. (3)解决问题这里结合学生掌握的数数经验,安排了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前面是用列式的方法,这里用数数的方法也能解决问题. 教学中老师们还可以设计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数数方法解决的问题.如解决乘车要坐几站、要爬几层楼、再过几天是小朋友的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生日的问题. 小宇回家,他来到楼下,发现电梯坏了,只好走楼

28、梯上楼了. 数学乐园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所学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综合在一起,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体会、巩固和应用.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把这些卡片都贴在黑板上,先不出问题,只出序号,在讲游戏规则时,说明每张卡片上都有一个问题,答对了才能停在哪里.然后再作示范,之后可以让同桌的两个同学用提前准备的游戏盘,进行活动.活动后进行全班交流,重点放在学生有问题的地方.如6个正方体是不是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可以通过拼一拼来确定.活动最后,还可以把这些问题按知识领域归类,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 对于教材呈现的问题,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改编或设计,从而使活动的

29、内容更加适合本班的学生.教案学案应有尽有第五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二)、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一)、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二、教材变化:分数乘法:突出强调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增加例2,作为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铺垫。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不单独编排,而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进行教学。增加分数与小数的乘法。增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由两个例题缩减为一个。“倒数的认识”由“分

30、数乘法”单元移到“分数除法”单元。位置与方向: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移到五年级上册,把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移到本册。分数除法:“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至本单元。把“比”的内容单设一单元。增加两类新的问题解决:和倍、差倍问题;可用单位“1”解决的问题。比: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原来在分数除法单元,本册作为第四单元单独学习。教学内容基本无变化。圆: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通过用圆规画圆引出圆的各部分名称,继而研究圆的性质。减少圆的对称性的篇幅。增加“利用圆设计图案”的内容。增加求圆外切正方形、圆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面积的“问题解决”。“扇形”由选学

31、内容变为正式教学内容。百分数(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百分数的应用”分成两段,本册只教学百分数的一般性应用,而特殊应用如利率、折扣、成数,移至六年级下册。把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与求百分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结合起来,注重在应用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学生把百分数和分数、小数进行互化。增加用单位“1”解决的实际问题。扇形统计图: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增加根据选择合适统计图的内容。 数学广角数与形: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鸡兔同笼”问题移至四年级下册,新编“数形结合”的内容。三、教材分析和建议本册教材的结构力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实验

32、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它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1. 改进分数乘、除法、比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实际操作和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加强分数乘、除法的沟通与联系,促进知识正迁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去理解运算意义。(2)通过实际问题引出需要用分数乘、除法计算

33、的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理解分数乘、除法算法和算理,将解决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学习计算的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借助操作与图示,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算法和算理。对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教材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了涂色、折纸、画线段图等活动,采用手脑并用、数形结合的策略加以突破。2、单独安排安排“比”的单元,教学比的意义、性质和应用。把“比”放在分数除法后教学,主要出于两点考虑:第一,比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等于0)可以用分数表示它们的商,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的比也可以用分数

34、形式来表示。加强比和分数的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和对比的认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提早教学比的概念,可以为后面教学圆周率、百分数、统计等打好基础。例如,学生有了比的概念,就容易理解百分数为什么还可以叫做百分比。在这里有关比的应用,只教学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比例尺则放在“比例的应用”中教学。 2. 有关百分数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教材仍单独设一个单元对百分数进行教学。有关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和小数来算;解决含有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与解决分数问题基本相同。因此,教材只对求百分率的问题适当举例加以教学,然后加强百分数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

35、。紧密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3. 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位置与方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发展空间观念。以问题为载体,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克服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坐标观念。“圆”单元教学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圆的特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和体验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紧密结合生活素材,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4. 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在教材的具体编排上,一是注意与

36、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二是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教学时结合生活中的统计实例进行,使学生充分感受统计的现实价值。使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各种统计图的适用性和局限性。5. 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学广角单元,使学生经历发现模式、应用模式的探究过程。充分利用数与形的对应与比较,培养学生利用图形解决数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与美感。 6.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

37、内在动机。本册实验教材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教材注意选择知识内容深刻、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例如,在“比的应用”单元里,通过“你知道吗?”介绍的“黄金比”的知识和以“黄金比”设计的艺术品、建筑物等;数学广角“数与形”, 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

38、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本册教材仍然注意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如安排了多个“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和“阅读资料”。(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教材设计了很多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例如,探究圆的周长时,让学生采用围一围、滚一滚的方法先测出周长的数值,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得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同样,圆的面

39、积计算公式的推出,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动手剪切、拼贴,从而“化圆为方”,得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又如“数和形”的教学,教材先安排了数据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这类问题并找到规律,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规律解决复杂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四、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4.

40、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6.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7.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8.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41、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五、教学重点1. 分数乘法和除法、比、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初步培养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六、 教学难点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灵活解决问题。3、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极限思想。七、课时安排一、分数乘法(12课时)二、位

42、置与方向(二)(3课时)三、分数除法(11课时)四、比(4课时)五、圆(12课时)六、百分数(一)(9课时)七、扇形统计图(2课时)节约用水(1课时)八、数学广角数与形(2课时)九、总复习(4课时)第一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6-7的认识教案第一课时:6和7的认识【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940页。 【课程标准陈述】1.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认、读、写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实物的顺序和位置。2. 理解“”、“”、“=”的含义,能用符号描述数的大小。 3.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学习目标】1.通过观

43、察值日图提取信息,准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初步感知6和7的基数含义,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拨珠活动,知道7以内数的顺序。认真观察点子图,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通过仔细观察和游戏活动,感知6和7 的序数意义。 4.通过分析6和7的字形,正确掌握6和7的书写方法。 【学习重点】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6和7。 【学习难点】感知6和7的序数意义并能区别6、7的基数意义。 【评价活动方案】1.通过观察值日图,提取信息,初步感知6和7的基数含义,评价学习目标1。 2.经历拨珠的活动,利用直尺和点子图,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44、来评价学习目标2。 3.通过游戏活动,感知序数意义,评价学习目标3 4.在教材描写6和7,评价学习目标4。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你能把它们从小到大排一排吗?从大到小排呢?今天我们继续认识其他的数字。(板书课题:6和7的认识)二、学习新知1.教学数数。多媒体出示主题图。(评价目标1)(1)仔细看大屏幕,图上有些什么?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2)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3)数一数,有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小结:同学们干的多起劲啊,我们也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好孩子。 (4)观察人物图和点子图,分别有多少个。(5)请你分别数出6根小棒和7根小棒,摆

45、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2.教学数序。(评价目标2) (1)用计算器拨5颗珠子。(2)5颗珠子再添1颗是几?6颗珠子再添一颗是几? (3)课件出示直尺图,你能把图上的数填完整吗?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这把尺子上有几个数字?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 5前面是谁?5后面是谁?4和6是5的两个邻居,也就是5的相邻数。你知道6的相邻数是谁吗? 3.比较大小。(评价目标2)先数5个圆片,再数出6个图片,最后数出7个图片。 分别用什么数字表示?从这三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用连接起来。 根据回答,教师板书。集体齐读。 4.教学序数。(评价目标3) (1)出示教材第40页鱼缸图。 一共有()缸鱼。

46、从左边数,第七缸有()条鱼,有七条鱼的是第()缸。 同位互相提一个问题。(2)小游戏:请7名学生来到讲台前。从左数第6个同学是谁?从右数第7个同学是谁? 谁能提一个问题问大家? 5.指导写法。(评价目标4) 观察一下6像什么?指导书写:6是一笔写成的,注意6的肚子是鼓鼓的,要写的饱满。7象什么?起笔和日字格的上线起平,在右上角往下,在日字格的下线中点部分收笔。 在日字格里板书6,7。学生在教材上描写。三、应用练习 1.填一填。7 ( ) 5 4 ( ) ( ) 2.猜猜我几岁?(评价目标2)我的年龄比6大,是( )岁。我的年龄比6小,是( )岁。我的年龄比5大比7小,是( )岁。 3.和小动物

47、做游戏。(评价目标3)把左边的6只小动物圈在一起。在从右边数的第6只小动物下面画一个圆圈。给车厢编序号,并连线。四、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目标检测】1. 完成教材43页第1题,按顺序填数。 2. 完成教材43页第2题,数一数并比较大小。3完成教材43页第3题,区分6和7的基数、序数的含义。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6和7的加减法教案第三课时:6和7的加减法【学习内容】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42页 【课程标准陈述】1.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实物的顺序和位置。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48、2.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3.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学习目标】1. 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理解和掌握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迅速的计算6和7的加减法。2. 经历由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或两道减法算式,并且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 3. 通过一图两式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学习重点】掌握得数是6或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或两道减法算式,并且算出得数。 【评价活动

49、方案】1.通过学生摆小棒(两人一组面对面坐),学生观察交流自己写的算式,理解和掌握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明白:在这两个算式里,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加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等活动,来评价学习目标1、2。2.通过课件展示摆花的情景图,学生跟着用纸花摆一摆,课件展示摆小棒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计算等活动来评价学习目标3。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那么大家会计算得数是6或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板书课题:6和7的加减法)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6、7的组成。课件展示。二、

50、探索新知1.教学一图两式(评价目标1、2) (1)学生摆小棒(两人一组面对面坐) 同学们,一边摆5根,一边摆1根,你能根据摆的小棒图写一道加法算式吗? (2)学生交流自己写的算式。(教师板书可能出现的算式:5+1= 1+5=) 教师提问: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学生回答。(由于每一组两个小朋友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一样) (3)如何计算5+1和1+5呢?同桌相互说一说。(4)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的异同。请同学们细细观察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相同点又在哪里?引导学生发现:在这两个算式里,相加的

51、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加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5)两个一组在桌面上摆6个圆片,先去掉1个,并让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6-1=5,然后再从6个圆片里去掉5个,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6-5=1。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说一说6-1=5和6-5=1这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2.教学摆一摆。(评价目标3)(1)课件展示摆花的情景图,学生跟着用纸花摆一摆。同学们能根据摆的纸花计算4+2和2+4吗?学生摆后再计算,说说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2=6 2+4=6,引导学生算:6-2=(),6-4=(),比较这两道算式。 (2)课件展示摆小棒的情景图。引导学

52、生计算。 5+2=() 2+5=() 7-2=() 7-5=() 比较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3)课件展示摆三角形的情景图,学生看图计算。3+3=(),6-3=() 3.学生思考。同学们,如果你不摆学具,还能算出6-2,6-4,7-2,7-5的得数吗?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评价目标1) 4.教学书写算式。(1)教师示范,并讲解写算式的要求。 (2)学生练习写算式。(3)学生交流并相互评价所写的算式。三、知识运用1.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评价目标1、2) 2.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6题。(评价目标1) 3.游戏接龙。 游戏规则: (1)内容:巩固7以内的加减法。(2)让学生分若干组

53、,每组先让一个学生出一道题,请下一位同学算出得数,这位同学算出得数后,再用这个得数开头出一道题,请他的下一位同学来算以此类推。如:1+3=4,接4-2=2,接2+4=6。教师限时,看哪个组说得又对又多。四、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习目标检测】1.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8题。第三篇:学前班上册数学教案:认识数字6和7学前班上册数学教案:认识数字6和7百手整理 起驾为您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6、7;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3、会用手指头表示6、7;4、会写6和7。教学重、难点:写6和7。教学准备:课件、贴纸、数字卡片6和7、可数的物件教学时间:学习6-7 20分钟,写6

54、、7 15分钟,5分钟互动教学过程:一、复习1、请生用手指表示1-5。2、请生用点点表示1-5。3、看点点表示数字。4、请生背数字儿歌。5、看图填数字。6、按顺序填顺序二、新授1、这是数字几?引出6(出示课件)。用点点怎么表示?谁会用手指表示?6像什么?(6像口哨吹得响)(出示课件)谁会写6?来数数有几只口哨?2、看看老师的手指是几?引出7。用点点表示。数一数有几只口哨?谁还能数出7个其它物体?怎么写?像什么?(7像镰刀割小草)(出示课件)数镰刀。三、巩固练习1、请生用手指表示数字。2、请生用点点表示数字。3、请生来带读数字。4、请生写6、7。四、作业写6和7各8排。教学反思:学生基本上上都会

55、写,但7有少数同学会写反。百度文库:教学资料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课时6、7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P39、P40及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个数,并且会读、会写,同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阶的数学交流意识。教学重点: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学难点】: 6的写法。【教具、

56、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1.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 2.出示05六个数字,读数。二、新授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1.学习数数和认数。 (1)出示第39页的主题图。 (2)观察思考。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各有多少?(小组交流)(3)交流、汇报。(4)抽象出画面中的数。问: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 板书:6问: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 板书:72.教学数序。(出示教材39-40页图片)(1)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颗)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6颗)再拨一颗是多少呢?(7

57、颗)(2)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位置。(3)教师将直尺图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并排列他们的顺序。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 3.比较大小。(1)先摆5个圆片,在下面再摆6个圆片。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板书:565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2)先摆6个圆片,在下面再摆7个圆片。 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板书:676 4.教学6、7的序数。(1)看书第40页。从左数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2)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几瓶。(3)从左边数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5.指导书写(1)指导学生观察,启发想像6和7像什

58、么?(6像哨子,7像拐杖等。)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3)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三、巩固练习 1.抢答练习。(1)5后面的数是几?(2)6后面的数是几?(3)7前面的数是几? 2.完成教材43页练习九第1-3题。(1)第1、2题。出示题目,明确要求,学生完成题目。(2)完成第3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完成练习。适当引导学生对“6只”和“7只”作比较,加深学生对基数意义和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序数意义的理解。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6和7的认识【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565教案学

59、案66应有尽有第五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10的认识教案10的认识【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59、60页;练习十三中的部分练习题。 【课程标准描述】“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学习目标】1.在数一数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2.通过直尺

60、图、数轴、人民币,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3.在教师的组织下,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学好数学的愿望。 【活动评价方案】1.创设数一数的教学环节,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学生经历了由实物抽象到数的过程。关注学生是否能正确指出物体的数量是10,以评价目标1。2.创设生活中的直尺图再抽象出数轴及生活中的人民币的学习环节,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对比活动,关注学生是否能正确的写数、认数、比大小,以评价目标2和3。3.创设拍手游戏的学习环节,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