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年级下册语文半截蜡烛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半截蜡烛教案一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引读课题。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故事发学生在引读时间,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家三口,他们分别是引读人物(揭示头像),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为了情报安全,伯诺德夫人曾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引读第二小节最后两句话。二、理清文章脉络1、过渡:可是,一天晚上,这绝妙的主意却经受了一次极其严峻的考验。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揭示德军头像。)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指1名同
2、学说说,再请其他同学补充。4、教师边小结边板书:围绕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军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惊心动魄的战斗。敌人乘着夜色突然闯入,并顺手引说:点燃了桌上的蜡烛,(板:点燃)伯诺德夫人巧妙地把它引说:吹熄,(板:吹熄)可是敌人又引说:重新点燃,(板:重新点燃)杰克借外出搬柴的机会想引说:把蜡烛端走,(板:端走)敌人却一把引说:夺回,(板:夺回)就在斗争的最后时刻,杰奎琳终于成功地把蜡烛引说:拿上楼。(板:拿上楼)5、故事一波三折(画上连接线),扣人心弦:虽然没有炮火硝烟,却危机重重,险象环学生。那么,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6、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从与敌人斗争的三
3、个回合中划出能反映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从容镇定、机智勇敢的语句。教师巡回。7、找到吗?(学生自由答)(教师随机出示三段话)过渡:下面我们再来细细的品读课文,从中领略她们的从容镇定、机智勇敢。三、品读第三节1、夜幕降临,危险也接踵而来,随着敌人的突然闯入,原本绝妙的主意在这个特定的时刻却成了致命的危险。蜡烛被点燃了,伯诺德夫人知道引读:万一结束。2、师再次引读:秘密就会,情报站就会,同时也意味着。在这危险的时刻,伯诺德夫人依然从容镇定,谁来读读她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出示句段)指1名学生读,师(用红线划夫人的语言)。3、老师这里有三个问题,请同学们读伯诺德夫人说的话来回答。出示:“瞧,先学生们,这
4、盏灯亮些” 伯诺德夫人要请德军看还是听? 哪盏灯亮些? 这盏灯怎么样?读后问: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伯诺德夫人想法设法要转移德军的注意力)一齐再读这句话,体会伯诺德夫人的机智。4、(电脑出示第一段话)尽管事情危在旦夕(在“急忙”下加点),但是伯诺德夫人却不动声色(“轻轻”下加点)。让我们再读好这段话。(指出示的段落,齐读)四、品读第五节1、杰克同样是从容镇定的,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能通过朗读来表现他的从容镇定。请同座两个同学分分工练读第四小节。(出示第四小节)2、哪两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读。3、你们怎么分的?读读吧。4、谁来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学生评:我觉得他们读得不错,表现出当时
5、气氛的紧张。老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气氛的紧张?学生:我从“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感受到了当时随着时间的流逝,危险在步步逼近。老师:是啊,蜡烛在一寸寸燃烧,厄运在一步步逼近,每一声滴答声都仿佛是一记重锤敲在杰克心上,你来读读这句话!你也来试试。 学生评:我觉得他们“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读得不错,让我们感觉危险随时会降临。老师:此时的蜡烛为什么会成为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呢?学生:因为越烧越短的蜡烛随时会熄灭,蜡烛一熄灭秘密就会暴露。老师:是啊,此时的蜡烛就像悬在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头上的利剑,就像会随时爆炸的炸弹,情况多么危急啊!你来读读看!再请你读读! 学生评:我觉得他们还能读出
6、德军的凶恶。老师:是的,敌人是恶狼一般厉声喝道,你来试试看!再请你!请男学生一起来!老师:敌人是多么凶恶!老师:你觉得他们还有那些地方读得不够好,给他们提点建议的?学生:我觉得他们还可以把表现杰克动作的那些词语读得慢一些,稳一些,表现出杰克的镇定。老师:你听得很仔细,想得也很好。的确,如果我们能通过杰克的外在动作(词闪烁)来走进他的心灵世界,揣摩他的心理活动,就能把课文读得更好。我们怎样才能走进杰克的心灵世界呢?请你再读读杰克所说所做的,试着提几个问题问问他(学生读、思)。谁来问问? 当德国军官重新点燃蜡烛后,你在想些什么?你为什么慢慢的站起来呢? 什么在找借口想端走蜡烛失败之后还要从容的搬回
7、木柴呢? 杰克,你搬回木柴后在默默的坐待着,但是你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呢?老师:你们很会思考,老师觉得你们提得这些问题主要集中的两点:A、他要去搬柴时在想些什么?B、他搬回柴时又想些什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讨论,试着解答。5、刚才的问题解决了吗?谁来说说。学生1:杰克会想:妈妈想把蜡烛吹熄失败了,我得重新想个办法保护蜡烛,不过要做得自然些,不能让德国军官看出破绽。学生2:杰克去搬柴时会想:如果我因为没有能端走蜡烛就不去搬柴了,那肯定会引起德国军官的怀疑,还是先把柴搬回来再想办法。对,这一切要做得不露声色。学生3:杰克搬回柴后在默默的坐待着,他会想:我要保持镇定,不能慌张,让我再想想,办法总会
8、有的。学生4:他默默的坐待着,会想:即使蜡烛熄灭,秘密被发现了,我也要和敌人做最后的搏斗,我要拼死保护蜡烛。6、杰克的从容镇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敬佩之情油然而学生。让我们分读这段话,再次体会体会。描写杰克的语句请一、二大排读,你们要突出他的引说:从容镇定;描写敌人的语句请三、四大排读,你们要突出敌人的引说:凶恶;描写紧张气氛的语句一起读。五、品读最后一小节1、指板书,师小结过渡:夜晚,敌人突然闯入,危机顿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蜡烛越烧越短,厄运一步步逼近,我们不禁为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命运担忧。但是故事的最终结局却是“峰回路转”,令人意想不到。同学们,是谁最终保住了秘密,保住了一家人?(齐答
9、)2、她的努力为什么能成功呢?大家先自己读课文想一想,看看能够找到几点理由。3、指名回答,相机评价:她的要求自然合理。她摆出娇弱的姿态,娇声请求,让人怜爱。插入发问:如果杰奎琳不是这样从容镇定,哪怕露出一点点破绽,那结果就会怎样?4、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体会杰奎琳的机智勇敢:男学生读少校的话,女学生读杰奎琳的话,老师来读旁白。六、想象特写镜头,总结全文1、一家人终于得救了,情报站安然无恙,我们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这个故事情节学生动,形象鲜明,你们爱读吗?(齐)2、如果老师请你们当小导演,把这个故事搬上荧屏,你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应该是什么?为什么?指名回答。3、总结:特写镜头不一样,但突出的都是紧
10、张的气氛,这样就能更好地衬托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从容镇定、机智勇敢。七、布置作业下节课,我们把这个故事改编成课本剧演一演。课后,同学们可以自愿结合,分工合作,先自行练习练习。【板书】12、半截蜡烛点燃 重新点燃 夺回 吹熄 端走 拿上五年级下册语文半截蜡烛教案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教学重点】理
11、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教学难点】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教具准备】光盘、图片【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12 半截蜡烛2.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3.学生交流。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三、再次
12、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2.检查自学情况。(1)读准字音。(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3.讨论主要内容。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第一段(1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第二段(3):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5.指名分段朗读
13、课文。四、课堂练习1.写字练习。2.用钢笔描红、临写。3.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学习第一段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2.学生质疑:绝密、绝妙。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二、理清故事情节,
14、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1.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3.指导编排课本剧。三、第一场的编排。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应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3.学生交流怎样表演。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四、布置准备工作。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2.默写词语。第三课时一、第二场戏的编排指导。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交流体会。2.如果让你来演杰克,你打算怎样演?3.其它角
15、色怎么演?4.继续读课文,圈出关键词语,一边读一边体会伯诺德夫人此时的心情。5.齐读第三段课文。二、第三场戏的指导。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常戏的中心人物是谁?怎样来演?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2.学生交流体会。3.理解“娇声”:甜美可爱的童声。提问:杰奎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司令官说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学生练习杰奎琳的内心独白。5.分角色朗读第四段。6.教师小结。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四、指名学生表演课本剧,同学评议。五、作业。回家给父母讲讲半截蜡烛的故事。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 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16、 |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 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刘三姐教案(一)导入新课。1.放刘三姐选曲:山歌好比春江水。2.谈话: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大家知道它出自哪里吗?(学生根据自己查到的资料谈)对,这是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唱的一支歌,它传唱了近半个世纪,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电影刘三姐就是根据壮族民间故事编的,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刘三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1.读准生字表中的会认字,并记住它们。2.思考: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重点部分写了刘三姐的哪几件事?第一件:莫怀仁的管家仗势要抢阿牛射
17、中的野兔,刘三姐路见不平,用歌声大灭了管家的威风。第二件事:是刘三姐用山歌揭穿了莫怀仁想霸占茶山的阴谋,莫怀仁恼羞成怒想用“提亲”的鬼主意陷害刘三姐,刘三姐提出要想结亲就对歌摆擂台。第三件事:写“对歌”的情景。这部分重点描写了刘三姐和乡亲们在对歌中击败了财主和秀才们。3.以上两项内容在小组或全班交流。(三)抓住关键语句,深入理解课文。1、结合课文说一说刘三姐的机智勇敢和莫怀仁一伙儿的蛮横和愚蠢表现在什么地方。刘三姐:敢于揭露财主及其走狗的伎俩,敢于仗义执言,敢于用智慧来讽刺和斥骂财主及其走狗。莫怀仁一伙儿:想霸占别人的劳动果实,想霸占茶山,诬陷刘三姐的哥哥欠债,想要强娶刘三姐。2、结合具体的歌
18、词,想一想刘三姐的机智有哪些具体表现,你是怎么理解刘三姐山歌内容的。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山歌中所说明的道理,引导学生体会山歌中所运用的夸张、比喻、对偶等修辞方法,体会运用语言斥骂和讽刺莫怀仁一伙儿的巧妙之处。不必向学生讲述修辞知识,只需要引导学生明白这些修辞表达了什么内容和取得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即可。(四)整体感悟课文。1.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称快?2.刘三姐和乡亲们唱的山歌中你喜欢哪些?可以给同学们读一读,也可以唱一唱,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3.读了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五)巩固练习。按下面要求从课文中找出成语。描写刘三姐
19、和乡亲们的:(疾恶如仇、仗义执言、扬眉吐气)描写土豪劣绅和秀才的:(恼羞成怒、气急败坏、狼狈不堪、如坐针毡、丧魂落魄、幸灾乐祸)五年级下册语文再见了,亲人教案3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那些材料。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唯一”“深情厚谊”造句。3、知道反问句又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改写成陈述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要理解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教具:录音机、录相带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
20、,了解课文大意。2.学习课文1-3自然段,完成课后题1(l)、2(l)、(2)、(3),并口头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1、“亲人”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人。如父母、兄弟、姐妹等。那么课文中的“亲人”是指谁?“再见了,亲人”这句话又是谁讲的呢?(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利地把他们带入到学习课文的氛围中。)2、创设情境,用音乐烘托气氛。用假设把学生带入志愿军战士的行列中,让学生通过“我们”去体验和表达志愿军的情感。(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录音起)好像现在我们就是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去抗美援朝、保家为国的志愿军战士了。二、引读、导读、朗读,学习第一自然段
21、1、感情引读,了解段意。教师引语: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有多少朝鲜亲人赶来为我们送行啊!在送行的人流中,匆匆走来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娘,我们赶紧迎上去,紧紧握住大娘的手,动情地说:2、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这一段叙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赞颂了什么?3、感情导读,理解内容。(1)出示导读问题:为什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朝鲜大娘?哪些事情说明大娘像慈母一样为我们花心血,给我们送温暖?为什么说大娘给我们送打糕是“雪中送炭?大娘为什么要“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
22、?(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为什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朝鲜大娘?(启发学生通过读书,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并投影出示这句话。)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联系上下文理解“多少和“慈母般的意思。指导朗读这句话,在朗读中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强调“多少读重音,体会连用两个“多少对表达感情和加强语气的作用。哪些事情说明大娘像慈母般为我们花心血,给我们送温暖?板书:洗补衣,几夜不眠;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孙孙。(3)为什么说大娘给我们送打糕是“雪中送炭?理解“雪中送炭:本义比喻义在课文中的意思:在我们空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处于困境,最需
23、要帮助的时候,朝鲜亲人给我们送来了打糕,送来了关心、帮助、支持,送来了慈母般的温暖、战胜敌人的力量和胜利的希望。大娘为什么要“丢下自己的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通过理解“唯一,来理解大娘对志愿军的爱实际上是对自己祖国的崇高的爱,具体感受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大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然而,她还有更多的亲人。谁说我们不是大娘的亲人呢?谁又能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呢?比较反问和陈述的语气,体会反问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指导朗读反问句的语调,采取不同形式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反问句。3、感情朗读,填表小结。导语激情,体会感情。导语:当我们想到大娘为我们洗衣服几夜没合眼时,当我们想到大娘为
24、给我们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时,当我们想到大娘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时,我们再也忍不住了,噙着泪,动情地对大娘说。明确表内要求,根据内容填表。自然段人物事情所付出的(代价)表达了什么赞颂了什么1大娘洗衣服几夜不眠我们对朝鲜中朝人民2送打糕昏倒路旁亲人的感激之间伟大3救伤员失去孙孙和不舍之情的友谊小结学法,指导自学第二、三自然段三、小结第一自然段的学法。(投影)初读课文,思考问题,了解段意:(问题:叙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赞颂了什么?)再读课文,品析词句,理解内容:(抓重点词句)感情朗读,体会感情,填表小结。(了解本段内容与表达中心的关系)运用学法,自学第二、三自然段。检查自学,及时反馈矫正。注意
25、听导语(只说一遍),根据导语读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小金花是在什么时候听到妈妈牺牲的噩耗的?听到噩耗后,同志们和小金花有什么反应?在这分别的日子里,我们看着满脸泪水的小金花,想到她说要为妈妈报仇时的情景,禁不住感叹道:当我们面对架着双拐、背着孩子走过崎岖的山路送了我们几十里的大嫂时,我们深情地告诉大嫂:当我们回忆起大嫂为我们倒在血泊里的情景时,我们充满感激地对大嫂说: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如此刚强的小金花今天怎么哭了?这眼泪说明了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和“同归于尽”。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嫂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联系课文理解“深情厚谊”和“代价”,再理解“这样高的代价”。检查填表情况并小结。看表思考:这三个自然段除写法相同外,这三个朝鲜人民的代表人物都为志愿军付出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说不尽的关心帮助,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这样高的代价”,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这三个自然段虽内容有别,但却表达了同一个中心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赞颂了中朝人民之间的伟大友谊。注意学习作者是如何紧紧围绕中心来写的。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防工程制式销售合同范本
- 分散采购服务合同范本
- 农村燃气安装合同范例
- 协助宠物国际托运合同范本
- 农田租赁合同范本
- 专利转让入股合同范本
- 养鱼合作转让合同范本
- 公版采购合同范本
- 单位解聘教师合同范本
- 买卖中介公司合同范本
- 《积极心理学(第3版)》 课件 第10章 感恩
- 陈独秀生平事迹
- 2024年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模拟试卷及答案(各版本)
- 《大学美育》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工业废水处理工(技师)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医院CT机房装饰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
- 2024年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 合肥市庐阳区双岗街道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2024
- JBT 106-2024 阀门的标志和涂装(正式版)
- 煤矿技术员必须会的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