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国论教学目标1.梳理并掌握文言基础知识,丰富文言知识积累。2.学习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及多种论证方法,理清文章思路。3.认识苏洵关于六国灭亡的观点:“弊在赂秦”,并体悟本文借古讽今、情理交融的写作特点。教学重难点通过梳理归纳,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作者写作意图。教学过程师:从文章标题中能判断出,六国论是什么文体的文章?为什么?生:议论文。从“论”字看出了文体。师:那么我们来了解“论”字。(PPT)论,繁体写作論,从言侖声。“仑”原意是有次序有条理地整理书册,因此“论”这种文体是指:有条不紊地言明事理。目前我们议论文写作中很大的问题就是论证结构混乱、思维逻辑不清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六国论,向经典学
2、习议论文的写法。学习任务一:绘制文章思维导图,探究六国论的结构之美师:此前请同学们梳理六国论,将文章结构转化成一张思维导图,下面请这两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作业,说说绘制原因。生: 我认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分论点是“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和“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然后分别用“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和齐国、赵国的例子做论据来证明赂秦弊端。生: 我同意中心论点是“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但分论点应该是“赂秦而力亏”和“不赂者以赂者丧,失援破灭”,然后分别通过贿赂秦国的国家失地、日趋衰弱和不贿赂的齐国、燕国、赵国等因其而灭亡做论据
3、,最后提出作者的观点。师:大家认为哪一个导图更契合文章的结构特征呢?生:第2个。师:的确,赂者因实力亏损而亡,不赂者因失去援助而亡,而赂者和不赂者包含了六国全部的成员,所以弊在赂秦。有没有同学能发现六国论整体结构有什么特点?生:全文开门见山提出总论点,下文论据分别紧扣分论点,形成了“总分总”的模式,文章结构十分清晰。师:没错,文章的确具有“条理井然的结构美”(板书)。那么3、4两段可否调换顺序呢?(生讨论交流)生:不可以,因为全文主要论点为“弊在赂秦”,所以要先阐释赂秦者的结局和危害,此段论证结束后,自然而然会让人得出,那不赂秦者又是如何呢?继续引出第4段,论证结构非常清晰。师:分析得入情入理
4、。文章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同学们就这个图能发现几个“灭”字?生:3个“六国破灭”“终继五国迁灭”“秦革灭殆尽”。师:有什么区别?生:“破灭”代表破碎灭亡,说明灭亡是从内部开始、星星点点的,对应赂秦三国的结局。生:“迁灭”有随着变动之意,说明齐虽不赂秦却不反抗,终随局势变动,失援而亡。生:“秦革灭”点出了秦军势如破竹,点明燕赵的处境是“智力孤危”。师:很好,大家发现了几个“灭”字分别对应不同的国家灭亡结局,用词精当。到此我们发现文章整体结构工整,内部逻辑也相当严密,老泉功力可见一斑。学习任务二:梳理归纳论证方法,发现六国论的逻辑之美师:“论”的核心是将道理与事实结合,使素材围绕靶心发力,使人
5、接受作者的观点,那么老泉用了什么方法做到让后人接受他的观点呢?结合原文具体分析。(生5分钟讨论交流)生:对比论证。第3段中用到了得失对比:秦所得百倍,诸侯所亡百倍,说明“赂秦”只会让秦更加强大;还有土地有限与野心无限的对比,最后得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生: 还有难与易的对比:先人暴霜露,斩荆棘,后人如弃草芥,先人的筚路蓝缕和后人的毫不珍惜,让我想到阿房宫赋中“秦人视之亦不甚惜”,说明“赂秦”是可耻的。师:这位同学勾连了此前的学习内容,非常好,还有没有对比了?生:赂者和不赂者的对比:齐无动于衷、与秦交好,却导致灭亡,是反面事例;而“义不赂秦”,燕国弱小却最后灭亡,赵国二败而三胜,从正面说明不
6、赂的好处,形成对比。师:同学们挖掘得很深刻,除了对比论证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了?生:举例论证,举了齐、燕、赵等国的事实,用事例让行文论证更鲜明。生:引用论证,借古人名言“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来补充印证。师:很好。作者通过多样的论证方法,将事实与论点有效地结合起来,文章充满了“论证多样的逻辑美”(板书),这就让推导而出的结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更加令人信服。学习任务三:勇于质疑,向经典发问,品鉴六国论的情感之美师:我们在研读六国论的过程中发现了非常多精妙之处,但有没有同学有别的疑问?生:我有疑问。我觉得“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这句话与历史真实不吻合,有点武断。
7、生:我也觉得有问题,苏洵认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将赂秦视为原因,但我认为恰恰是因为“兵不利,战不善”,才导致六国贿赂秦国,赂秦实为结果,这里属于“因果倒置”。师:非常肯定大家具有思辨阅读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肯定经典、跪读文本。其实你们发现的这些问题,前人也发现了(PPT):非韩、魏、楚之行赂皆愚,而赵、燕、齐之不赂独智,易地则皆然也。厥后赂者先亡,而不赂者后灭,本以地之远近递及,非以赂不赂故分先后,亦自然之势也。(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七)作为文学大家的苏洵未尝不知这样会有争议,大家从他的写作角度出发,思考他为什么不客观地运用实际史实来写呢?生:所以他这样处理的,是为他的主观
8、写作目的,为了他的论点服务的。师:那么这是什么样的目的呢?结合PPT,请大家总结。(PPT宋向契丹、西夏进贡相关资料,略。)生:北宋王朝的方针和六国赂秦策略有相似之处,苏洵希望北宋统治者能居安思危、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师:没错,面对自己祖国逐年向异国进贡、日渐衰落的现状,苏洵的心情是无比悲愤又焦灼的,所以在文章破绽的背后,是这篇文章真正动人的“老泉苦心”,作者的赤诚之心和读书人心系天下的责任感令人动容。(板书:饱含悲情情韵之美)师:那么让我们齐读文章,找一找文中哪些词语,格外能够代表作者隐藏的情感?(生齐读)生:语气词“呜呼、悲夫”格外能代表。“悲夫句”后面跟着“日削月割”,说明一天天、一
9、月月地被蚕食,作者焦灼、无奈之情非常明显,所以发出“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这样的强烈愤慨。师:很好。可是“呜呼一句”后面跟着的是“以赂秦地封谋臣,以事秦心礼奇才”,如此好的设想为何嗟叹?生:因为这种设想最终并未实现。师:六国已是过去式,他更在感慨什么?生:对于北宋朝廷的不作为,作者是非常惋惜、无奈的,所以发出“呜呼”的感叹。师:非常好。那么老师也找到一处,请大家思考:文章有一句话出现了2次,可是却只有一字之差“弊在赂秦”和“弊在赂秦也”,有什么区别?生:起句的“弊在赂秦”是为了提出中心论点,鲜明简练就可以;而后句的“也”是在判断句中表示肯定语气,表示更坚定强烈的语气。师:没错,“也”用于句尾的确可以增加主观感情色彩,这里就巧妙地表达了苏洵对六国破灭的沉痛、叹惋之情,流露出对宋朝当政者的警告之意。师总结:最后我们一起总结全文:从对字词的推敲中,我们发现了作者组织文章的匠心,从梳理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区域招商引资合同样本
- 企业劳动合同范本合辑
- 交通工具租赁合同
- 家具定做采购合同书格式
- 办公楼租赁协议书示例
- 长期人寿保险合同解读
- 手机游戏独家代理协议模板
- 大学园服订购合同
- 2024军事后勤保障综合服务合同
- 2024年酒类销售用人劳务合同范本
- 2024-2030年中国射频芯片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华电线上测评
- 中国吡唑醚菌酯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日常考核评分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知识测试题库
- 《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养护技术规范》
- 2024内蒙古事业单位联考招录(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信息通信网络线务员》(综合布线装维员)理论考试题库大全-下(简答题)
- JGJ80-2016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 构建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工作指导手册2023版
- 工贸企业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