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P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P=F/S,得到压力F=PS。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丕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应用举例: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9.3、大气压强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

2、托里拆利实验。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0=1.O13X1O5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05帕斯卡,约支持10m高的水柱。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100Pa;大气压还受气候的影响。6、气压计和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8、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应用:高压锅)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3、应用:1)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

3、;2)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第十章浮力10.1浮力(F浮)浮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浮力。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4、,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变量法):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

4、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G3-G2。内容: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3公式:F浮宅排=%刖排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其它因素无关无关。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物体的浮沉条件:状态F与G浮物V与V排物对实心物体P物与P液物液上浮FG浮物pP物液悬浮F=G浮物p=p物液漂浮F=G浮物VV排物pL2,Fx卩2(费力省距离,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3)

5、等臂杠杆:L1=L2,Fx=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第2节滑轮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2、定滑轮: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实质:等臂杠杆。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或速度v)二重物移动的距离物FFS(或速度V)GG3、动滑轮: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特点:

6、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贝y:+V=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贝,拉力FG2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FF距离S(或V)GG4、滑轮组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厂-?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G比。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FFGG(G+G)n=物动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

7、组装滑轮。第3节机械效率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公式:W有田=Gh(提升重物)=w总一W/nw总有用总额总斜面:W=Gh有用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公式:W=Wtt-W有用=G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额总有用动斜面:W=fL额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W公式:W=W+W=FS有用总有用额耳斜面:w=fL+Gh=FL总4、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公式:耳=W有用W面:Gh叶=FL定滑轮:GhGhGFS公式:耳=W有用W面:Gh叶=FL定滑轮:GhGhGFSFhF动滑轮:GhGhG叶=FSF2h2F滑轮组:GhGhG耳=FSF

8、nhnF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7、机械效率的测量:WGh原理:耳=兀有用=WFS总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

9、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初二物理下册实验汇总初二物理下册实验汇总一、牛顿第一定律1.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是假设,是实验事实,是实验推论B.都是实验事实須斤三邑!C是实验事实,是实验推论D.是实验事实,是实验推论(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是假设,是实验事实,是实验推论B.都是实验事实須斤三邑!C是实验事实,是实验推论D.是实验事实,是实验推论.力和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力和3)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

10、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4)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得越.。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4)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得越.。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或“不受力”),这个力改变了小车的.(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这种探究方法叫.法。将.。这种探究方法叫.法。二、二力平衡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11、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的特点,并通过调整来改变(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的特点,并通过调整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保持FRF保持FR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下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目的是(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明选择了

12、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目的是(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对物体平衡的影响;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

13、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答出一条即可).三、探究摩擦力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E巾nJnr内居巾面木板囲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上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乙1Hn_n乩_5叽板(或毛巾)上做运动,根据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TOC o 1-5 h z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

14、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你的理由是:。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由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由图中乙、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2.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图中铜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1)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方向做运动。TOC o 1-5 h z(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N。(4)图(乙)、(丙)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

15、目的是彳相同,可得到的结论是。3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不难发现:(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彳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这种探究方法口法。又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表现出(2)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法。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改,同时保

16、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四、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1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A;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B;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铁锤,如图C。根据小明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实验过程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表现出来的.本实验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是。由图A和B可得结论:由图B和C可得结论:小明将方凳和铁锤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乙所示,比较甲、乙两种情况后,小明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请对此结论:2.小

17、明同学利用A、B2.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所示实验。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五、液体压强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大气压(填“大于”、“

18、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TOC o 1-5 h z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简要说明理由:.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图中各图所示的操作。个方向的压强相

19、等;(2)(2)比、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弓;(3)比较A、D、E三个图,可以看出:。六、浮力1、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分析、,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填序号)(2)分析,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N。(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kg/m3。(g取10N/kg);(5)该实验在探究过程中使用了法进行实验。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

20、出了如下的猜想: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Jr幷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说明铁块受到的浮|星力;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说明铁块受到力。(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是正确的,猜想上面猜想的序号)。3、给你一杯清水、一个熟鸡蛋和适量的食盐,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简要写出你的实验验证的方法4、在研

21、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实验中,某同学依次进行了如图a、b、c、d四次测量。在四次测量中,图示是测量空桶重力的;能够证实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的是两个图示的两次测量;能够直接求得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图示的两次测量;;要证实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需要分析比*A较图示和图示的两组测量数据。A5、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地面与烧杯底面接触为止,如图所示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像。求分析图像可知,圆柱体重力是N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N3)分析图像BC段,可得结论:物体浸没液体之前

22、,浸没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填“大”或“小”)分析图像CD段,可得结论:同一物体,浸没在同一个液体中时,浮力大小跟深度填“有关”或“无关”七、动能和势能为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张林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让钢球从同一光滑斜面上静止滚下,撞击水平板上的木块。甲)乙)丙)甲)乙)丙)(1)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的大小来间接判断物体动能的大小。这种探究方法叫法。(2)让同一钢球沿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滚下撞击水平板上的木块,这是控制了相同,目的是探究物体的动能与的关系。(3)为了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应该让质量的钢球沿斜面静止滚下撞击水平板上的木块。(4)将(甲)与(

23、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有关.将(甲)与(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有关.请例举一个与本实验方法相同的实验:2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该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关系.该实验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选填“A”或“B”).该实验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来反映的.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B碰撞时(选填“碰前A”、“碰后A”、“碰前B”或“碰后B”)的速度,它是通(选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实验中多次让物体从斜面同一高度上静止滚下时,应改(选填“物体A”或“物体B”)的质量,这是为了研究物体动能与物

24、体质量的关系.nInI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换一个质量较小的钢球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换一个质量较大的钢球保持其它条件不变,降低钢球离地面的高度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增加斜面的倾角理由:3如图为重物打木桩的示意图,把相同的三个木桩甲、乙、丙插入沙中同一深度,让同一重物从不同高度打击甲、乙,再用较大质量的重物(与打击甲的重物同高度)打击丙,木桩被打入沙中不同深度.(1)比较甲和乙,说明,(2比较甲和丙,说明如图是每隔0.1S拍摄到的体积相同的实心木球和铁球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图片(不计下落时阻力),由图可获得一些信息.00.00.*0.錨叩a4S(2)假设木球和铁球着地时打在沙坑里,球能将沙坑打得更深,

25、理由TOC o 1-5 h z是:。(4)在此探究过程中你采取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有(至少写出两条):。5小明学习重力势能知识后,为了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让三个不同质量金属块多次分别从不同高度处落下,并测出金属块将木桩打入沙中的深度.金属块下落金屋块A金属块下落局度h/ciIL3020.3020.2010.衣蒂下陷深度s/cm52.551.82,21.5高度和木桩下陷深度数据记录在表中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回答:(1)金属块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TOC o 1-5 h z化为能;(2)同一金属块在不同高度下落后打击木桩在沙中下陷深度不同,表明重力势能住有关.(3)

26、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金属块A、B、C质量大小关系是.小鹭想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她利用一段弹簧、光滑轨道、物块A和B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用物块将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释放,物块沿轨道向左滑行,最高可冲到光滑斜面虚框处.(1)实验时可通过观察同一滑块来判断弹性势能的大小.(2)比较如图(a)、(b)两个实验可以初步得出,弹簧的TOC o 1-5 h z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3)若物块冲上斜面的最大高度h=hVhb,弹性形变的大小lVlb=l,则物块达到最高处所具有的acbabc重力势能E、Eb、E的大小关系是abc八、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如右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

27、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分析:次数钩码重G/N钩码升咼咼度h/m测力计示数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甲0.980.20.980.2是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是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同时兼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则应选择.在探究定滑轮时,照图乙操作,觉得读数不方便,于是把测力计倒过来,即测力计吊环系在拉绳上,用手拉挂钩,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变小”或“不变”),其理由上,用手拉挂钩,测力计的示数会

28、.“变大”、“变小”或“不变”),其理由在探究动滑轮时,照图丙操作,记录数据如上表,分析数据发现,测力计的示数F大于物重G的半,与课本结论存在差异,其原因是请给出一条减小此差异的建议: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你还发现什么规律?(说明分析或计算什么,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一个即可)九、杠杠平衡条件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边(填“左”或“右”)旋转,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了3个钩码,如右图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

29、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吴刚同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前,杠杆停在图甲所示的位置,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将右端平衡螺母(选填左”或“右”)调节;(b)(a)(c)27呻工图乙(b)(a)(c)27呻工图乙(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吴刚同学进行的三次实验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他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X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X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你认为这个结论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实验过程中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3)在图乙(b)装置的左右两

30、边各取下一个钩码,杠杆端(选填“左”或“右”)下沉,为使杠杆恢复水平平衡,只需将右边的钩码移至第(4)若将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仍然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平衡,此时拉力的力臂,测力计的示数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十、机械效率1.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次数钩码重/N钩码上升的距离/cm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cm机械效率1280.82483.3%2451.515361090.9%(1)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算出的机械效率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3)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请你作出恰当的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有关(写出一种影响因素即可)。在“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使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和动滑轮.被拉起的钩码重1.96N,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实际拉力为0.82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0.3m,钩码升高的距离为0.1m.根据测量数据,对滑轮组做的总功是J.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J.该滑轮组的机械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