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留德十年》有感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eb58cc336c6863c6f5f6be5632e9963/3eb58cc336c6863c6f5f6be5632e99631.gif)
![读《留德十年》有感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eb58cc336c6863c6f5f6be5632e9963/3eb58cc336c6863c6f5f6be5632e99632.gif)
![读《留德十年》有感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eb58cc336c6863c6f5f6be5632e9963/3eb58cc336c6863c6f5f6be5632e99633.gif)
![读《留德十年》有感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eb58cc336c6863c6f5f6be5632e9963/3eb58cc336c6863c6f5f6be5632e99634.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留德十年有感留德十年是季羡林回忆录中重要的一段,是季老从1988 年到 1991 年写作的,时年 80 岁高龄,这样的年纪去回忆自己的过去,应该是有难度的,好在季老有写日记的习惯,翻开日记犹如回到从前,因为有了这些真实的记录,就容易把回忆的碎片连贯起来,形成今日之感受了。看来写日记是非常有必要的,当你垂垂老矣,喜欢回忆的时候,总算有点依据,如果再有些码字的能力,也许就能写一本回忆录了。每次读季老的文章, 感觉就像在宽阔的湖畔公路开车一样, 无比顺畅而又风景旖旎,湖面微波荡漾,两岸风景秀丽,心情也格外的安静舒畅。这本书也不例外,但也有所不同。回忆录都有一个共同点,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还有 忆
2、苦思甜 等等,这些话无不说明一个道理,回忆总是带有苦涩和伤感的。既有对过去艰难岁月的嗟叹,又有思念亲人故友的伤感。 罗素曾说过人生的幸福正是来源于生活的缺失, 也许正是有了这么多的悲欢离合,才有了人生的丰富多彩吧!留德十年实际上是从1935 年到 1946 年的 11 年时间, 24 岁离家 35 岁还, 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留在了他乡异国, 说哥廷根是季老的第二故乡一点都不过分,人生有这样的际遇既是一件幸事,也是一次艰难的选择,十年的德国生涯,一定让季老对德意志这个民族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和理解, 二战时的德国到底是啥样的我想通过这本书都能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虽然是回忆录, 但并不是完全按时间顺
3、序来一一叙述, 而是用相对独立的文章构成,在我看来有点杂文的感觉,反而更容易读下去,季老的写作已无需拘泥于形式,随意行文皆成文章,叙事达意炉火纯青,这就使本书无论从那一页看进去,都能顺利的阅读下去,而丝毫不会有衔接不上的感觉。在这里,我想通过三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本书,希望能够抛砖引玉,给喜欢季羡林的朋友们一点提示。首先是本书是有序有尾的。 楔子为序, 余音袅袅为尾。读序可以了解本书的由来,读尾能够体会季老完成本书后的感慨,既是书的一个起始,也代表了感情的圆满完整,人生的有始有终。虽然是 留德十年 , 但大体也可分为三个部分记述。一是出国和回国的经历;二是在德国的学业和遇到的人;三是二战给德国自
4、身带来的巨大创伤;说到出国,现在看来非常简单,办个护照基本就能成行,但在1935 年的中国,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出国留学。季老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回老家中学教书,本来可能要吃一辈子 粉笔末 , 却突然获得了一个到德国交换留学的机会,人生就是这样,下一个惊喜可能就在眼前,但对季老来说,既是惊喜又是烦恼,家有老亲、少妻、幼子,更加囊中羞涩,最后终得家人支持和朋友相助,艰难成行。1935 年西伯利亚铁路和火车当时去德国只有一条路可走,苏联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在国内还要路经 满洲国 , 然后进入苏联, 途经波兰最后抵达柏林。 这个铁路线不知道现在还是否存在, 即便是有, 恐怕也没有季老描写的那些
5、场景了。出国路上的描写,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有 满洲国 的特务, 哈尔滨白俄人开的地下小饭店,驾着高头大马车的白俄男孩,干着划船营生的白俄盲童,还有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莫斯科的傲慢和做作,波兰的文明和礼貌,还有美丽的女孩wala, 萍水相逢又转瞬永别。回国就更麻烦了。季老本来只有2 年的学业,但毕业后二战爆发了,德国和日本是轴心国,只承认 汪伪政府 , 南京驻德办事处已经撤出了德国,季老回国无门,只好去德国政府宣布自己是 无国家人士 , 申请在德国避难,期间刚好又有了一个合适的工作机会,只好留了下来,没想到一留就是十年。二战结束后,终于可以回国了, 十年两茫茫,家书抵亿金, 家书一封都没有收到,
6、季老归心似箭。但回国的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季老从 1945 年 10 月 6 日离开哥廷根, 到 1946 年 5 月 19 日到达上海,历时近8 个月的时间,足见路途之艰难。回国的路线大致如下,从哥廷根到瑞士,从瑞士到法国,从法国到越南,从越南到香港,从香港到上海。这么长的回国之路,当然也有了更加丰富的见闻。我印象最深的一是与国民党驻各国领事馆的周旋,一群吃硬不吃软的贪吏,好好的协商不行,只要往办公桌上一坐,就立刻好办了,这样的政府官员,这样的党,不亡才怪。二是季老对途经几个国家民族特点的描述,德国人老实憨厚,和他们打交道不用留什么心眼;英国人严肃保守,即便是大热天去餐厅吃饭也要穿上燕尾服;法
7、国人热情自由,好像把心放在手上托着,随时准备交给别人。欧洲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读完这本书就更加朝思暮想了。梵文经卷季羡林在哥廷根大学研究的是梵文和吐火罗文,并以全优的成绩取得了博士学位。在这里我想多说两句。梵文是一种很古老的文字,属于印度语体系,其流传下来的文献仅次于汉文而又远远多于欧洲的拉丁文和希腊文。吐火罗文也是印度文字的一种,世界仅存的残本为我国新疆出土的一批古代文献, 现存在德国等欧洲国家, 据说有点类 似于中国的甲骨文。大家都知道古代西方文明要比东方文明落后许多,而文明的延续主要靠文字, 据说 仓吉造字,有鬼半夜哭泣. 人类自从有了文字,各类文化、科技、医学、艺术等等伟大的成就都通过
8、文字被记录和流传下来。 近代欧洲为什么能迅速的超越东方呢我想通过对古文字的研究成果就可见一斑。单单德国就有很多中国古代书籍和梵文的原始文本, 无论是私人的藏馆还是大学的图书馆,其收藏的广度和研究的深度都远远超越了中国,这些古人的智慧结晶,能够给现代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智慧和启迪,都未可知。大家都知道玄奘取经,到印度去求取大乘佛法,原版就是梵文,后来也仅仅是部分被翻译为汉文,但对梵文的研究和著述,从唐代伊始,中国历史上就从未出现过有相关的记载。从对语言学的研究来管中窥豹,德国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他们第一个开创了古代语言比较学,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对古代汉文、梵文、拉丁文、希腊文等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发现
9、了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取得了灿烂的研究成果,对人类文明的延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理解了这一点,就能更深刻的体会季羡林当时经过艰难的选择,最终决定把梵文和吐火罗文作为研究方向的意义所在, 如果他选择德文甚至是汉文作为博士研究课题,岂不是要容易和轻松的多,但他并没有这么做。哥廷根大学二年的读书生活是既清苦又有趣的,清苦的滋味做过穷学生的都知道, 有趣的是哥廷根的席勒草坪,是季羡林和朋友们周末去聚会和游玩的地方,那里终年绿草如茵,古木参天,山中有脾斯麦塔,走累了有咖啡厅,偶尔还能看到梅花鹿,的确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在学习之余就是对家乡和母亲的思念,在本书里,季羡林多次提到了母亲和对母亲的愧疚之心。
10、季羡林基本没有在母亲身边生活过, 以至于多年后梦到母亲都始终无法有一个清晰的面容,这也成为季老终生的遗憾, (具体可以查阅季羡林的另外一本书谈人生 ) ,现摘抄一段文字,来更加直观的说明季老的心情:母亲一人凄清的躺在故乡的地下,忍受着寂寞的袭击,上面是萋萋的秋草,在白杨簌簌中,淡月朦胧里,我知道母亲会借了星星的微光到各处去找她的儿子,借了西风听取他儿子的消息。然而所找到的只是更深的凄清与寂寞,西风也只带给她迷离的梦。每次读到这一段,我都禁不住泪流满面。季羡林在德国的朋友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人:章用和哈隆。章用也是留学生,出身世家大族,有 衙内 的身份,却没有纨绔的习气,学识渊博,但性格也孤傲,和
11、羡林一见如故,但不幸的是家族衰败,一年后回国了,之后两人再没有见过面。章用回国后生活应该是相当不顺,竟然英年早逝,他把一些仅有的著作都寄给了季羡林,大有托付的意思,章用是一个寂寞的人,和季羡林虽只有一年的交情,却心心相印,视为平生唯一的知己,失去了章用的季羡林也深感知己难求,人天悬隔,欲哭无泪!哈隆是德国人,大季羡林 20 岁,也算是忘年之交。哈隆是季羡林工作的汉学院所长,和很多的德国教授一样,每天除了教学就是伏案研究学问,和老妻过着形单影只的生活,此人在大学里很不得志,后来终于去国他乡,到英国剑桥教授汉学,在饯行的时候, 这个老头留着眼泪对季羡林和田德望说, 在哥廷根真正的朋友只有他们两个中
12、国人。老教授离别时的真情流露,让我久久不能释怀。除了这两个朋友外,季羡林还用几个篇幅谈了授业的老师、房东太太、几户街坊朋友、 几个反对纳粹的德国人和一些留在德国的中国人。这些人显然都在季老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正如季老所说的,每次回忆都好像是把这些人重新都召唤到了眼前,好像重新生活了一次一样,辛酸苦辣五味俱全,这滋味绝不是美好的。有些回忆,一次就够了。但是这些篇章我却读了好几次,老实而又个性的房东太太,和中国的妈妈一样,唠唠叨叨又勤勤恳恳。 迈耶家的小姐伊姆加德对季羡林的委婉挽留,博恩克家的盛情款待和尽兴畅谈, 还有那些萍水相逢的 青田商人 们, 恐怕是流落欧洲的中国人最典型的代表了吧!每个人
13、的一生都会记下一些人,这些人从来不用想起,又永远无法忘记,因为他们已经融入了你的灵魂,永远值得珍惜。第二次世界大战我在前面一篇读后感里说过,最早想读本书,也是想真实的了解一下二战中的德国和希特勒的覆灭,这本书果然让我如愿以偿。季老到达柏林的时候是1936 年,刚好是希特勒当政时期,德国人给季老的整体印象是老实,不关心政治,希特勒开展的种族歧视,宣传 北方人 是优秀种族的策略,还是蒙蔽了一大部分民众的,直到战争开始后,德国用谎言当借口,自卫战打到了别人的国家,才逐渐的让许多国人明白过来。但是战争的机器一旦启动就很难再停下来了,整个德国被卷入了战场。首先是征兵,适龄的男丁几户都应征入伍了,季羡林的
14、几个老师也未能幸免,哥廷根大学几乎变成了女子大学, 战争后期负伤的学生开始陆续的归校,回来的大多都带着残缺不全的身体,教室里到处都是拄着拐杖和断臂的学生,还有很多人再也没有回来。俘虏也渐渐多了起来,各个国家的都有,颇具世界大战的特色,后期因为俘虏太多看管的人手不够,于是就有了这样的风景,俘虏们三五成群到处闲逛,饿了就去地里找地瓜烤着吃,敌我关系在后方其实还是蛮融洽的。然后就是大轰炸,德国的大小城镇在后期都遭到了轰炸,尤其是大城市,几乎是几遍地毯式的轰炸,很多躲在地下室里的人直接就被埋在了下面,能听到呼救的声音,但地面上的人却无能为力,由于死人太多,有地方传闻地下的老鼠都长到了 1 尺多长。德国这样一个优秀的民族,竟然落到这个下场,也的确是人间悲剧。还有就是饥饿, 德国人民被战争拖入了饥饿的深渊, 哥廷根这样的小镇几乎已经断粮了,政府发的面包里掺有鱼骨头粉,隔天就有很浓的腥臭味,季老房东家先生本来是一个大胖子,都被饿成了小瘦子。这里还有一个小细节,因为燃料缺失,政府最后同意砍伐城镇附近的森林,但就是在那样恶劣的情况下, 德国人还是在森林里划了一个固定的区域,并把每棵可以砍伐的树木做上标签,无标签的严禁砍伐,德国民族的素质和认真可见一斑。美国大兵终于挺进了哥根廷,战争结束了。有趣的是季老因为是中国人,属于同盟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社会责任履行协议
- 2025年度合同担保业务流程优化指南
- 红河云南红河市红河县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百色2025年广西百色市西林县民政局招聘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甘肃2025年甘肃省公安厅招聘辅警4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武汉2025年湖北武汉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专项)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平顶山2024年河南平顶山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所属事业单位招聘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二位三通电控换向阀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防爆敲击呆扳手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胶囊冲填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ISO28000:2022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 中国香葱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34版
- 妇科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
- 2024年浪潮入职测评题和答案
- 小班数学《整理牛奶柜》课件
- 中考语文真题双向细目表
- 我国新零售业上市公司财务质量分析-以苏宁易购为例
- 药品集采培训课件
- 股骨干骨折教学演示课件
- 动静脉内瘘血栓
- 朗诵《诗颂风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