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名师整理)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名师整理)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名师整理)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名师整理)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可编辑WORD版本资料-学海无涯可编辑WORD版本资料-学海无涯 11/11可编辑WORD版本资料-学海无涯(名师整理)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诗歌鉴赏训练 一、古诗文阅读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金樽”“玉盘”形容餐具华贵,“十千”“万钱”形容美酒佳肴的价格很高,诗人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之情。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

2、登太行雪满山”两句写诗人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真实情景,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难。 C“闲来垂的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中,诗人引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愿望。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激起了诗人对前途、未来的希望与信心。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理想的追求,并坚信远大的抱负总会有实现的一天。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寄黄几复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1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解释】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此时黄庭坚监德州(今属

3、山东)德平镇。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几复,名介,江西南昌市人,与黄庭坚少年交游,交情很深,黄庭坚为黄几复写过不少诗。寄雁”句:传说雁南飞时不过衡阳回雁峰,更不用说岭南了。蕲(q):祈求瘴(zhng)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溪:相当于“烟”。 1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了所居住的地点,写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已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 B颔联回忆了十年前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故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友人。 C颈联从“持家”、“治病”、

4、“读书”三个方面表现友人的为人和处境。 D尾联尾联以“想见”领起,写了友人人老仍然刻苦读书,并与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相照应。 2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的孤单寂寞,借酒消愁。 B颔联“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突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颈联暗示着“友人有治国救民的才干,一心为国,为什么还得不到重用”的不平之意。 D这首诗巧用对比,匠心独运,凸显了诗人情感,富有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2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 韩驹(宋)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

5、,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解释: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顾藉:顾念。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切题,写冬日的气候物色。这是一幅黯淡凄寒的冬暮图景,处处显得萧瑟残败。 B颔联续写冬夜倦鹊、飞鸿的活动。“倦”字不但写出觅枝的乌鹊困惫的情态,而且表现出其长时间求栖息却无枝可依,翻飞绕枝的孤凄处境。 C颈联由写景转入议论,写想要排遣愁绪但愁却像故意来寻找自己,硬是摆脱不掉。自己跟老并没有订立约期,而老却渐渐地来临了。 D尾联进一步抒写老来的心境,说眷念微官是少年时的事,如今老病交加,怎能为此挂心呢?这里的老、病、愁都与寒

6、冬暮景有内在的联系。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抒写了一个困顿失意的士人在阴冷凄寒的冬日愁病交加的境遇与心情,情调低落。 B诗的前四句都是写景,但景中含情,满目暗淡萧瑟,哀凉孤苦,已或多或少流露了诗人的心境。 3 C颈联诗人将愁与老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在调侃中带有无可奈何之意,写得很活,把寻常叹老诉愁语全都抹绝,有强烈的新鲜感。 D“飞鸿摩月堕孤音”中“摩”“堕”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角度着力刻画,不但描绘出声音的自高而下,而且传达出听者心惊神凄的感受。倦鹊与飞鸿象征着贬谪中的诗人孤苦无依的身世。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王湾白居易 客路青山外,行

7、舟绿水前。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为“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为“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C“水面初平云脚低”意为“春天湖水没有风浪,显得很平静;浮云看上去很低”。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意为“野花竞相开放,让人

8、眼花缭乱;春草还没长高,刚刚没过马蹄”。 2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塘湖春行尾联“最爱”一词直抒胸臆,对初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4 B次北固山下颈联“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诗人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新事物孕于旧事物中,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C钱塘湖春行描写了早春的明媚风光,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D次北固山下全诗和谐优美,意境开阔,既写出了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放眼山川的博大情怀。 五、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东溪 【北宋】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9、野凫眠岸有闹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草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叙写了诗人在东溪的游玩迹程,所描绘的景物具有浓郁的山野气息。 B“发船迟”写出了诗人来到东溪的时间较晚,与“薄暮”一词相互照应。 C野凫、老树、蒲茸、沙石这些寻常景物在诗人的笔下都式富有美感,可见诗人带着欣赏的目光赏景。 D“情虽不厌”的“情”是逸致闲情,但“住不得”却写出了诗人面对美丽的山水又留有遗憾。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诗,围绕“水”字构思,思路清晰、结构严密。 5 B颔联中两句均是前四字写景后三字写意,画面

10、感极强,诗人推己及物恬淡悠然的心绪得到深化。 C颈联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东溪岸边蒲草的齐整、沙石的干净。 D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这首诗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

11、的刻画。() 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诗人浓墨重彩地刻画了眼前近景,生动形象,精练传神。() 颈联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落木、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的处境,抒发了怨天尤人的慨叹。“常作客”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 本诗通篇对偶,不仅每一联的上下两句成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首联前一句“天”对“风”,“高”对“急”,读来富有节奏感。() 6 2本诗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诗名句,请从写景的角度进行赏析。 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小题 登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1“雨映

12、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 2三、四句运用_手法,展现了一輻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_的心情。 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7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2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九、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小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解释】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陂:池。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雪:指杏

13、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 2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8 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徽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甲】诗“西北望,射天狼”中的“天狼”是星名,也称犬星,旧说“

14、主侵掠”。词中以之喻指。 9 2【甲】【乙】两首诗词的都已是盛年不再,但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请以具体词句结合人物身份加以分析。 十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雨中情形,诗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

15、兮”,照应上阕的“一蓑烟雨”句,表达了诗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C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以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诗人的襟怀、个性,都紧密关系着旅途中遇雨一事。 D诗人以曲笔抒写胸臆,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统一在一起,读来令人深受启迪。 2.“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词中“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10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如梦令 龚自珍 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 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 春住!春住!黦了人家庭宇。 【注】浓絮:柳絮。黦(yu):色败坏。污迹。 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词中画线句。 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 2

16、词中“春住!春住!”,从句子语气而言,是一个祈使句。应读出什么情感? 十三、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1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词人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愁苦之情。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中的“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是为符合格律而倒置。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

17、了词人和将士们的矛盾心理。 2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十四、阅读下面古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 12 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

18、,诗里洋溢者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最后一句卒章显志,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抒发了难以抑制的豪情。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 十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歌的颈联。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彰显了文天祥怎样的精神? 13 十六、古代诗歌阅读 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

19、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解释】鹧鸪天:词牌名。此词作于建中靖国(1101年)之后,与丈夫赵明诚居住青州之时。他们攻读而忘名,自乐而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骚人”二句:“骚人”、“楚人”均指屈原。可煞:疑问词,可是。情思:情意。何事:为何。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A桂花虽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却秉性温雅柔和。她又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犹如一位隐居的君子,赢得了世人的敬佩。 B“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李清照称桂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可见她对梅花和菊花的厌弃

20、。 C李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先贤屈原,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 D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思想感情? 14 十七、阅读卢梅坡的雪梅,完成下列问题。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1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 2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3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咏雪或者咏梅的诗句。 十八、诗歌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

21、城随太守,亲射虎, 15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阕描写了_的壮观场面;下阕抒写了词人_的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十九、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有人评价此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请结合全诗四联的内容简要分析。 16 2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二十、

22、古诗文阅读 水调歌头定王台 宋袁去华 雄跨调庭野,楚望古湘洲。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累生关塞,万里云理陵阙,耿耿根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解释】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望其母唐姬墓而筑,故名。袁去华:字宣卿,江西奉新(一作豫章)人,约宋高宗(南宋开国皇帝)绍兴末前后在世。楚望:楚地的望郡。唐、宋时,州、郡、县按地势、人口及经济状况划分为畿、赤、望、紧、上、中、下若干等级,形胜富庶的地区称“望”。依约:连绵不断。一夜寒生关塞;比喻金人猝然南侵

23、,攻破关塞。 1下面对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的两项是() A开头时空综览,为全词奠定昂扬豪迈的基调。“雄跨”一词,表现了定王台的雄奇地形;“危基百尺”则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定王台的壮图。 B“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以想象的手法接入历史画面,想当年西汉国力强 17 盛,定王台阁周围遍布如云铁骑,祭祀的音乐响彻云霄。 C词的下阙“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三句点题,叙说登临之事,用白描的笔法来绘眼前所见:乔木老,大江流。 D“关塞”是征战的偏远地段,“陵阙”是家乡祖坟所在,从前都是心底事,但现在离他越来越远了,“万里”一词,写出了这种虚无辽远的感觉。 E词的下阙情与景交融,慷慨生悲,淡有余韵

24、。末句“霜风”“落日”两个意象组合,以一副独立寒秋、天涯孤影的悲凉画面结束。 2结合具体的诗句,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本词所蕴含的情感。 二十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解释】陇西行:古代曲名。貂锦:这里指装备精良的战士。无定河:在陕西北部。深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1首句表现了将士的_,第二句表现战争的_。 2本诗中的“可怜”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可怜”表达情感有何不同? 18 参考答案: 一、B 二、1C 2A 三、1C 2D 四、1C 2C 五、1B 2A 六、1A A B B

25、A 2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描绘出秋天萧条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七、1雨的透明而又细如丝,若有若无,给人以清冷之感 19 2(1)白描(2)心自安闲极度愉悦 八、1一座千寻高的宝塔伫立在飞来峰上,看起来十分壮观。每当雄鸡报晓时,站在高高的宝塔上,就能看见太阳升起的壮美景象。 2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站得高,看的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九、1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傍水而开的杏花,妖娆美丽,水中

26、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 2后两句主要运用对比(托物言志)的手法,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般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 十、1入侵中原的西夏 2甲诗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现出苏轼十分期待被朝廷重用,“西北望,射天狼”,表达苏轼渴望保家卫国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乙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表达曹操自强不息、老而弥坚、建功立业的豪迈气魄和积极进取精神。 十一、1.B 2.此句运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人生也会面临阴晴雨晦,面对成功淡定泰然,面对苦难镇定从容,像苏轼一样保持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十二、1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光的绝情,不顾人们挽留,抛下满天柳絮,匆匆离去。 2应读出春光匆匆,连声呼唤,祈求春不要离去的挽留之情。 十三、1A 2示例: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噪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 20 塞特异风光。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阙的抒情蓄势。 十四、1D 2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