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另类”的作家――王小波_第1页
中国最“另类”的作家――王小波_第2页
中国最“另类”的作家――王小波_第3页
中国最“另类”的作家――王小波_第4页
中国最“另类”的作家――王小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最“另类”的作家王小波人物概述王小波( 1952.5 1997.4),中国当代极富创造性的天才作家,他的作品对我们生活中的荒谬和苦难做出最彻底的讽刺。他秉承罗素、伯尔、卡尔维诺的批判、思考和想象的精神,同时和中国古代小说的游戏精神进行创造性的衔接。王小波的文学创作独特,富于想象力和理性精神,特别是他的“时代三部曲” 。“时代三部曲”由三部作品组成,分别是黄金时代 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 。在这一系列中,他以喜剧精神和幽默风格述说人类生存状况的荒谬故事,并透过故事描写权力对创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压制。生命留痕灰色童年王小波生下来就严重缺钙,后来把钙片当炒豆吃,这与他最终长成一个一米八四的大个

2、不无关系,骨骼都长得与人不同,而且看起来有点傻头傻脑,母亲常溺爱地叫他傻波子。后来他上了学,也从来没成过一个好学生,总是怀着不服管教的叛逆之心。他那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看书,不管什么纸片捡起来就看,连农作物栽培手册都看得津津有味。他看书奇快,一小时能看一百多页。当时正当“三年困难时期” ,人们经常饿得两眼发直。他就和哥哥一起成立了“夜袭队” ,专在后半夜行动。有时候没有枣可偷,就掩袭人家的自留地。不管是胡萝卜、白萝卜,一扯一大把,找个水管冲一冲,回家又是一顿美餐。人物剖析童年,总会给每个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不管是阳光明媚的,还是灰暗苦涩的。王小波的童年,是灰色的,但灰色的童年并没有侵蚀他的心灵,

3、反而激发了他对生活的一种热情。生活的困扰, 并没有影响他对玩的喜爱, 对读书的热衷,对偷枣行动的积极,让我们看到了他丰富的个性。而这种多样的性格,他在读书中积累的知识,也为他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灰色的童年,只要经过合理的转化,也会成为美好的回忆。生命留痕初登文坛王小波一直以对科学的态度来看待文学,他的文学观是“纯文学”式的文学对于他而言,和科学相似,也是一种“超越现世、超越人类的事业” 。大学期间,王小波逐渐崭露文学的天赋, 大二的时候, 在丑小鸭 杂志发表了 地久天长,这一般被认为是王小波的处女作(之前的绿毛水怪等手稿尚未发表) 。黑的长脸,前额宽大,厚厚的略为发紫的大嘴唇,一双不大

4、而无神的眼睛从不正眼盯着别人,乍看一眼显得高大憨厚;平时不修边幅,冬天总是裹着一件褪色的军大衣,夏天则是赤着脚踢 ?Q 着拖鞋。据当时的同学回忆,王小波为人十分厚道,在班上是个典型的老好人,对同学的要求从不拒绝。比较要好的朋友,是“老郑” 和刘晓阳。 刘晓阳的经历和王小波类似, 也是“老三届”,从内蒙回城的知青,常常和王小波晚饭后“手臂挽着手臂”地散步,一路上高谈阔论。在朋友们看来,王小波看过的书比谁都多。王小波读书的爱好是“读野路子书和读书路子野” ,到处搜寻可读的书。刘晓阳回忆说, “找书、借书、买书、读书、聊书,成了我们大学生活的一大部分内容。 ”此外,尽管王小波除了喜欢和相熟的同学聊天

5、外,平时极少当众讲话,但是同学们的印象里他经常“妙语连珠” 。在天津新港毕业实习时,每天晚上大伙在招待所里一边煮螃蟹一边听王小波讲武侠故事。平常 “老蔫似的”王小波,像说书人一样,先慢条斯理地拉开序幕,然后绘声绘色、口若悬河地讲起来。多年后,王小波写出青铜时代等繁复精致的故事,成为当代文学颇受欢迎的叙事大师。人物剖析一个人,可以体验孤独寂寞中的冷静与理性,也可以享受朋友相聚时的真诚与放松。与众不同的长相,更加凸显了了王小波的个性。一向内向的他,在朋友们面前竟然会表现出一种出人意料的热情。他能和同学一起高谈阔论,他能给同学留下“妙语连珠”的印象,他的故事更是让同学们听得如醉如痴。在很多人的眼中,

6、他是一个“异类”,但与朋友交往,他却能表现出一种特有的真诚。这就是他,一个对生活充满真实感受的写作者,一个对生活充满理性分析的思考者。生命留痕走近爱情王小波在作品 绿毛水怪 尚未发表时, 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在某位朋友那边读到了手稿, “其中有什么东西深深地拨动了我的心弦” 。从这篇“诗化”的小说里,李银河感受到王小波身上的“诗意” 。不久之后,两个人第一次单独见面,王小波单刀直入表明自己的态度,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并开始通信和交往,王小波也因此留下了可能是中国文学中最后一批精彩的“情书” ,他神奇的比喻、音乐化的叙述节奏以及“诗性”的童心与浪漫,在信笺往来中一览无余。1980 年 1 月 21 日,两个人“秘密结婚” 。后来,李银河去了美国。 1984 年, 32 岁的王小波赴妻子就读的美国匹兹堡大学,在东亚研究中心做研究生。1988 年, 36 岁的王小波与妻子一道回国。1996 年 10 月,李银河赴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王小波与李银河在机场道别。这一别,竟成永诀。1997年 4月11 日, 45 岁的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辞世。人物剖析爱情,就像那春天的花朵,说开就会开的。每个人迎接爱情的方式不同,但在享受爱情的过程中,都会感到一种甜蜜。王小波的爱情来得太突然,太直接,也太浪漫。不经意的一个机会, 他与李银河的心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