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一第5单元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这一部分的语篇所涉及的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介绍了汉字书写体系的历史演变过程。该教学文本主要聚焦于汉字与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关系,其标题和开篇首段直接点明主题中华文明得以传承数千年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汉字书写体系的不断发展。作者运用明暗线交织的叙述手法,通过介绍汉字的发展史,突出了汉字书写体系对中华文明传承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如:时间上连接过去与现在、空间上连接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连接语言与艺术以及连接中国与世界等),借此表达了作者对汉字和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习后,学生能够:(1)运用抓取关键词、寻找主题句、概括推理等阅
2、读技巧,厘清文本结构,把握文本主旨要义,梳理文本主要信息。(2)在了解汉字书写体系发展史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影响汉字书写体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汉字书写体系的功能及汉字书写体系和中华文明的关系(即汉字书写体系的文化意义)。(3)深入探究题目中的“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及文中的关键词句(例如,文中反复出现的“still”),深刻领会汉字书写体系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作用,并进一步探讨汉字书写体系的多重作用。(4)通过探讨“如何对外介绍中国汉字体系,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这一话题,运用所学语言表达个人观点,发展思维品质,增强传承中华文明的意识。在以上教学目标中,厘
3、清文本结构、把握文本主旨要义是教学的基本立足点,而对汉字书写体系的影响因素、功能和意义的概括,以及对汉字体系的介绍和对中国文化传播途径的探讨是教学的重难点。【设计意图】在多层次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有方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指导,通过教、学、评一体化,全面系统地保证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效果。教学思路设计基于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课例的设计思路如下:以探索汉字书写体系为活动主题,遵循“学习理解、实践应用、迁移创新”的学习活动观,从“读前预设语篇、读中挖掘内涵、读后迁移知识”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地解读语篇,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帮助学生有效获取、梳理、提炼和整合文本信息
4、,培养阅读素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02教学实施以下是在阅读课中渗透教、学、评一体化的具体教学步骤:读前语篇预设(1)创设生动情境,激活背景知识教师以自我介绍作为导入,呈现教师姓名的甲骨文图片,让学生猜测教师的姓名,并导入相关的主题词汇,向学生渗透文本主题,让学生感受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激活学生相关的背景知识。【设计意图】通过对教师的中文姓名的介绍以及对古汉字相关图片的呈现,引出“汉字”这一话题,达到初步认知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自然地导入文本。(2)深入主题语境,预测文本内容教师让学生浏览文章的标题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
5、M: 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以及文中的插图,预测文本内容。学生通过提出如下问题作出多种预测:1)What was/is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like?2)Wha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3)What has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4)Whats the function of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5)How does
6、it connect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6)Whats the signicance of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教师将学生的预测呈现在黑板上。学生在预测文本内容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更加积极地探索文本内容。【设计意图】标题往往是文章提纲挈领的要点所在,它是反映文章关键词和中心思想的缩影,能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同时指引学生关注标题和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想象等认知能力,促进其思维品质的发展,也为实现教学目标打下基础。读中挖掘内涵(1)识别文本线索,明晰文本框架教师先让学生通读全文,识别文本线索,要求学生找到汉字书写
7、体系发展的时间轴(several thousand years agoin Shang Dynastyover the yearsin Qin Dynastyin modern timestoday),抓取关键词概括汉字书写体系在每个时期的特征(feature),如表1所示:【设计意图】基于说明文的语篇特征,学生通过完成以上任务,即以时间和特征为坐标轴,梳理汉字在不同时期呈现的不同特点,可以将汉字的发展历史和特征整合起来,厘清文脉,更深刻地感知汉字书写体系的源远流长。(2)深度解读文本,探究隐形内涵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通过自主阅读思考影响汉字书写体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汉字书写体系的功能及汉字书写
8、体系发展和中华文明的关系(即汉字书写体系的文化意义),深入探讨汉字书写体系的多重作用。教师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作如下提问:1)What are the factors that in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2)Whats the function of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3)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riting system and Chinese civilization (signi
9、cance)?教师呈现如下表格(表2)。首先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第一阶段(several thousand years ago)的分析,形成范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沉浸式的自主阅读,完成剩下的表格。学生通过沉浸式的自主阅读,完成表2后,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检验,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辅以过程性评价提问作为反馈和引导手段,培养学生理解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此外,深入探究题目中的“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及文中的关键词句(例如,文中反复出现的“still”:Some of the ancient symbols can still
10、 be seen in todays hanzi. Even today, no matter where Chinese people live or what dialect they speak, they can all still communicate in writing. Today,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is still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ulture.),深刻领会汉字书写体系对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汉字书写体系的多重作用。【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阅读,深度解读文本信息,概括影响汉字书写体系发展
11、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文本重点信息的思考与分析,理解汉字书写体系“连接古今”的作用;通过探讨汉字书写体系的其他多重作用,进一步认识汉字对文明传承的重要性,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为了有效实施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必须辅以过程性评价。崔琳提到:“过程性评价能反映出教师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生成新思想、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3)整理语篇信息,验证预设问题教师让学生再读语篇,回顾在阅读文本前对文本内容所作的预测,验证那些问题是否通过解读文本得到了答案。之后,教师对本节课所解读的文本内容作概括性的总结。【设计意图】该环节采用了形成性评价的教学策略。教学活动实施的效果需要通过评价和反馈来检验。让学生自己来验
12、证阅读前的预测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学习和评价主体的作用,有利于深度学习的开展。教师所作的总结则是对阶段性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形成性评价,有助于实现以评验学、以评验教的目标,使得阅读教学活动顺利、高效完成。读后迁移知识(1)内化于心深刻领会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How do you introduce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and popularize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教师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板书及回忆文本,尽可能全面地介绍汉字书写体系,并进行头脑风暴、谈论传播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教师给予学生如下的语言支架:Chin
13、a is widely known for its ancient civilization which has continued all the way through into modern times. It can be originated from ,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 In an attempt to popularize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 found it crucial to .学生通过讨论给出了很多回答。与此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式评价。这些评价活动的答案都是多元的,
14、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应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鼓励学生给出逻辑清晰、理据充分的表达。引导学生在不断思考和表达观点的过程中,有效提升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设计意图】在读后环节通过讨论和互动式评价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巩固内化、迁移创新是必要的。鼓励学生用所学语言和语法知识开放地表达观点,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一种方式。此外,读后环节也为课后的作业的布置做好了铺垫。(2)外化于行不断落实针对本节课的所学知识,教师给学生布置了相应的作业:根据自己对“How to introduce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and popularize the Chines
15、e traditional culture?”的理解写一篇宣传稿。【设计意图】写作训练是将口头语言落实到书面语言的有效途径,是本节阅读课教学的有效延续,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的总结性评价。课后总结性评价能够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学习思路,使学生能够借此机会回顾所学知识,充分实现查漏补缺,由此确保学生的阅读质量。再者,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及时的、恰当的评价和反馈来检验教学实施的效果。正如梅德明教授所说,反馈是教学当中最具代表的评价活动。评价活动要真正发挥促进学习的作用,和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作无实际意义的评价,更要反对为评价而评价的繁琐程序。梅德明教授提到:“好的课堂往往难以区分哪是学习哪是评价,但让人感受到融教、学、评为一体,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并且享受学习过程的内在魅力。”03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反思本课的设计和实施,笔者认为,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能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师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以及教学评价的有机整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学习空间,从而高效培养高中生的阅读学习能力。此外,教、学、评一体化教学需要采用多元评价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不动产投资信托合同协议
- 2025年度夫妻财产约定与家庭财务规划协议书模板
- 2025年度公厕保洁与智能设备维护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房屋遗产继承与遗产分配及税务筹划协议
- 2025年度单价合同在新能源技术研发中的合同履行与经济效益
- 2025年度定向委培协议书:新材料研发人才定向培养协议
- 2025年度农村自来水用户用水纠纷处理合同
- 2025年度建筑材料经销商返点奖励协议
- 2025年度劳动合同协商解除协议书-企业转制员工安置协议
- 4S店装饰维修服务合同
- 外研版三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案(2024年2月修订)
- 《人文科学概论》课件
- 大学生返回母校宣讲
- 光伏机器人行业报告
- 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施工组织设计
- 践行志愿服务(下)
- 环境监测课件20-在线环境监测技术
- 《纸杯变变变》课件
- JGJT178-2009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分类及利用处置方式(2020年)
- 汽车人才需求调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