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册语文讲评教案_第1页
高二上册语文讲评教案_第2页
高二上册语文讲评教案_第3页
高二上册语文讲评教案_第4页
高二上册语文讲评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高二上册语文讲评教案高二上册语文讲评教案1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了解大概。本文写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词造句、行文布局、佳构机巧、言语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复吟诵。 2.串通文义,学习文法。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此文结构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那么,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失良机,随时比拟,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3.不求全貌,雕琢精义。理解本文的另一要点在于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细琢;特别是文中生动奇巧的妙言妙语,要用心揣摩体会。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教案# 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诗歌,大家能背

2、几首吗?(学生试背三两首)那么,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自由发言: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等)如果要更进一步了解诗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二、作者简介 出示投影: 钱钟书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攻读,获B.Litt.(Oxon)学位。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归国后,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新时期又

3、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参谋,还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其中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谈艺录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解放后,钱先生出版有宋诗选管锥篇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钱先生还参与毛泽东选集的外文翻译工作。主持过中国文学史唐宋局部的编写工作。他的宋诗选注在诗选与注释上都有高明识

4、见,还对中外诗学中带规律性的一些问题作了精当的阐述。管锥篇那么是论述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予张湛传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外传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学术巨著,体大思精,旁征博引,是数十年学术积累的力作,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穿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1.学生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本文可分四局部。 第一局部(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局部(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开展特点及其规

5、律。 第三局部(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这局部又分三层: 第一层(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从诗的篇幅上进行论述: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那么是由于韵律的要求。 第二层(自“-一位中国诗人说至“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论述中国诗的意韵之美一一“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富于暗示。 第三层(自“西洋渎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至“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通过比照的方式具体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 第四局部(自“所以,你

6、们讲,中国诗至“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觉得甜蜜的家乡困远征增添了甜蜜),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2.学生准确筛选有关段落中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 学生思考后,明确:与西方诗歌相比拟,中国诗有以下特征。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3.学生分组时论本文行文的特点.要求举例说明。 明确:本文在行文布局上的主要特点是以综合为纲,以比拟为网,中外相容,古今兼顾,且处处都设

7、机巧,让读者回味无穷。 比方要答复“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钱钟书巧妙地设下一个“陷阱。他告诉我们,要用这样的问题来提问是不适宜的。只有在具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和将中外诗进行比照的情况下才能作出合理的结论。并且告诉读者,这种方法即是比拟文学的方法。不多的几句话,就把根本观点和原那么交代清楚了。以下的每一个论述几乎都包藏着比照和综合。 如中国诗的开展史问题,就由伏尔泰所引出,然后道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如谈中国诗的篇幅,那么以爱伦坡的话立论。不仅指出了中国涛的特点及其原因,还指出了中国诗的特殊之处: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意味,收缩并不阻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

8、见了“无垠。 在谈中国诗的意韵和特殊表达方式时,那么援引了魏尔兰、济慈、维荣、莎士比亚、拜伦等外国诗人的见解,材料充实,说服力强。 四、品味文章的语言 方法一:学生自己找出感兴趣的句子自由发言。 方法二:教师出示投影中的句子让学生品析。 如用第二种方法,可出示以下句子供学生品味。 1.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2.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3.问而不答,以问

9、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4.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5.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缺乏奇。 教师提示: 1.这句话的本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诗,即不是指中国诗歌中的某一类作品或某位诗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国诗的开展特点。早熟,是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

10、逐渐腐化(腐化,是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而言的)。这句话,借助比喻和比喻中的比照(“早熟与“早衰),从诗歌开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2.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这样的建筑物就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作者以此作喻,批评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脱离客观实际,没有坚实的根底,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地开展。这个批评是相当锋利的,比喻中透出了强烈的挖苦意味。句中“聪明一词是反语,是没有掌握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

11、事的思想方法。所渭的“聪明不过是自欺欺人。“流毒无穷地聪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评、抵抗,反倒堂而皇之地沿传下去,贻害无穷。 3.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4.本句隐讽那些对于西方文化不懂装懂的人。 5.此句意在讲对外国诗了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国诗。 五、课文总结 钱钟书融会多种知识,探幽入微,条理精辟地论述了中国诗歌的特点。并在保证论述严谨周密的同时运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真不愧为“文化大家! 六、布置作业 试用比拟的方法探究:与中国古诗相比,中国新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征。 高二上册语文讲评教案2 教学目

12、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3.学习本文运用比拟方法展开论述的写作特点,体会比拟文学研究方法的积极作用; 4.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欣赏旁征博引的论述风格; 5.感受本文生动、机智的语言,体会其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形象的妙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教学难点 1.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拟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

13、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案# 导语 你喜欢读中国诗吗?它有怎样的特点呢?“诗(湿)其实是“干的,即它首先是凝练的。读它就像吃压缩饼干,非要用水融一融才能吃得下去,这“水就是你的思想感情,你的直接京历或间接经历,你的思考,你的品味。那么,除此之外,它还有哪些特点?西方国家的诗是否也像压缩饼干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来看中国诗和西方诗的。(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资料: 多媒体课件展示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

14、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需牢记的代表作:(学生记录) 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长篇小说: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 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拟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的经史子

15、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拟上阐发、辨析。) 背景资料: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三、整体初读 1.理清文章脉络也对理解此文大有帮助。因此,我们首先来理清文章思路:文章总共有8个自然段,我们大致可以把其分为四个局部。 第一局部(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局部(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开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局部(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重点论述中

16、国诗的各个特点。这局部又分三层: 第一层(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从诗的篇幅上进行论述: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那么是由于韵律的要求。 第二层(自“-一位中国诗人说至“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论述中国诗的意韵之美一一“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富于暗示。 第三层(自“西洋渎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至“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通过比照的方式具体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 第四局部(自“所以,你们讲,中国诗至“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觉得甜蜜的家乡困远征增添了甜蜜),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

17、全面科学。 2.总体把握文章思路及主题(教师阐述) 钱先生不愧为通晓拉丁、英、德、法、意、俄、捷文等语言和诗歌的伟人,绝对不用翻译的通读以上几种语言的原文诗歌,所以他才有资格对它们的诗调和句式“作概论。文章先谈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作者认为评论中国诗要全面了解诗人,用具体的事实作证据。并且必须在相比照的前提下才能作出结论,也就是说必须用比拟文学的观点来对待,只有这样才公平。接下来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开展特点及其规律。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而“早熟的代价是早衰。即“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然后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特点有

18、三:一,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那么是由于韵律的要求;第二,中国诗的意韵之美“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富于暗示;第三,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最后论说中国诗的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异,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建议听众从比拟文学的角度研究中国诗,从而深刻理解本国诗歌。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据本国文化根基而加以论述,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钱钟书的谈中国诗也可以一个“通字概括,即一是通古今,二是通中外,三是通学理。在行文布局上,谈中国诗也可谓别具一格。其主要特点是以综合为纲,以比拟为网,中外相容,古今兼顾,且处处都设机巧,让读者回味无穷。 3.要求学生根据上述阐述,再快速

19、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标志性语句,答复教师提问:(教师应注意多启发学生) 教师:钱钟书在这篇演讲稿中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 学生1:中国诗的特征。 学生2:他的答复不全面,这篇演讲稿面对的对象是外国人,所以,钱先生是从中国诗与外国诗比拟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诗的特征的。 教师追问:你是从文章的哪个语段看出来的? 学生2:文章第一段结尾:这个立场是比拟文学的。 教师:非常好!他看书很认真,我们为他鼓掌!这篇文章作者开头就说明了是从比拟文学的立场来阐述中国诗的特征,那么现在请同学们迅速筛选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 学生思考后,明确:与西方诗歌相比拟,中国诗有以下特征。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

20、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第五,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教师进一步概括:钱钟书先生从五个角度阐述了中国诗与外国诗的不同: 从诗歌的开展来看,中国诗是早熟的; 从诗歌的形式来看,中国诗篇幅短小; 从诗歌的技巧来看,中国诗富于暗示; 从诗歌的语言来看,中国诗笔力清淡、词气平和;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教师:钱先生认为中国诗与外国诗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学生3:有。在文章第十一段,“中西诗不但内容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 教

21、师:通过我们的梳理,我们发现文章虽然篇幅较长,但层次很清楚。那么文章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4: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中国的更重要;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 教师:如果把文章划分为引论、本论、结论三个局部,具体怎么分? 学生5:首段为引论,末段为结论,中间为本论。 教师:请你根据我们的探究,归纳本文的主旨。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文章先谈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就是说必须用比拟文学的观点来对待,然后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最后论说中国诗的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异,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据本国文化根基而加以论述,只有这样才全面

22、科学。 四、布置下节课思考题(预习) 想读懂这篇文章,仔细品味一些有丰富内涵的句子是关键。而这些句子要么是用了反语的修辞格,具有幽默的效果;要么是用比喻的手法,须细细领会方可。请大家先找一找这样的句子,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高二上册语文讲评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段落结构入手,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 二、能力培养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2.学习作者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拟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23、四、美育渗透目标:1.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体会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2.鼓励学生对作者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提高自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难点: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性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2.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体会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一、导入课文 我们学过咬文嚼字和说木叶,都或多或少和中国诗歌有所关联。咬文嚼字中举了很多古人推敲诗歌语言的例子,说明语言文字总是和情感相关联的。说木叶那么谈了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启示我们注意把握诗歌中的传统意象的内涵。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学

24、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二、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略)(学生阅读,了解) 2、需牢记的代表作:(学生分析,教师指导学生牢记) 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长篇小说:围城 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 3、拓展激发阅读兴趣:(教师介绍) 围城中的经典语句: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据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的文化界名人到中国往往要了却两个心愿,一个是要见识一下中国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再一个就是要见识一下闻名世界的学贯东西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可见钱老先生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荣誉,他被称为“文化大家。 4、背景资料:本

25、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设问:我是中国教授钱钟书,你们是美国人,我给各位讲中国诗,大家最想知道什么?(教学预设:生:中国诗有什么特点。生:中国诗和美国诗有什么不同。) 三、导引自学 1、设问:各位“美国人的疑问正是钱先生要给大家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这篇讲演稿的主要内容。请各位自读课文,找出说明作者观点的话语,带有“中国诗字眼的句子是关键句。 学生埋头阅读,圈圈点点。 (教学预设:大多数学生可以找出以下句子:中国诗是早熟的;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

26、的特征:富于暗示性;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个别学生可以找出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2、引导学生归纳,以上五条是从诗歌的开展、形式、技巧、语言、内容五方面讲了中国诗的特点。 四、合作探究 (一)设计:细读课文,用比拟文学的观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 教学预设: 1、诗史 外国:史诗戏剧抒情诗 中国:抒情戏剧无史诗(异) 2、篇幅 外国:诗的篇幅愈短愈妙 中国: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 长诗比起外国诗,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剪掠(同) 3、韵味 外国:听不见的音乐更美 中国:言有尽而意无穷(同) 4、风格

27、 外国: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 中国: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像良心的声音又细又静(异) 5、内容 高二上册语文讲评教案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借鉴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A、导入 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确:学生也许会

28、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鼓励。 总结: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比拟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用意相同。 2、从林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株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归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3、“蹙是皱眉的意思,皱眉应该是身体不适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时候的一种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写。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从何呢? 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

29、在内了。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研究者的脑袋,那么红楼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们就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 B、介绍作者 1、找同学介绍作者。 2、补充总结: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在治学方面,朱先生走的是研究和翻译的路子,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解释三此,给学生以启发。) 研习课文 一、让学生查阅工具书,解释咬文嚼字的意思。 总结: 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解释: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B.形

30、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二、原来的意义是贬义的,朱先生在文中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胆的提出了新的观点,让学生在预习的根底上,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答案。 总结:(1)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咬文嚼字,外表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三、朱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15段中,作者都举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郭老改字院(1)、郭沫假设改字文字与感情有关 假设虚改“李广射虎(2)、王假设虚改史记文字与情感有关 韩愈“推敲(3)、韩愈改诗文字与意境有关 四、找朗读好的同学读第一段。 找出郭沫假设改台词的例子: “

3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1、“你是个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个没有骨气的文人好在何处?(让同学们在下面大声的读这两句,体会不同) 总结: “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表达语,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增强了语气。所以是什么发生了改变?情感才随之而变。引导:句式。 2、对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作者是怎样评价? 总结: (1)“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并不适宜。 (2)“是在逻辑上是联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全不同。 3、朱先生想告诉我怎样的道理? 明确: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

32、,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所以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精神。 五、找同学读第3段。 1、翻译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和改动以后的两段。 明确:原文见到草中有大石,误以为是虎就射它,射中了石头,箭头进入石中,走近一看,原来是石头。就又再射大石,最终也未能再射入石中了。 2、改动前后有什么变化? 明确:原文属于细节描写,比拟生动;改动以后,优点是变得简洁,缺点是没有了细节描写,只是简单的表达,缺乏生动的感觉。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其中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更是开“史家之绝唱,比方学过的鸿门宴对樊哙的描写,怒发冲冠,非常形象,仿佛就

33、在我们的面前。古人有“用墨如泼和“惜墨如金两种用笔方法,所以什么时候惜,什么时候泼,大家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自信斟酌。 六、找同学读第5段。(重点分析) 1、朱先生是怎样“推敲的? 僧推月下门 自掩自推真自在,人言冷寂我独闲 僧敲月下门 随缘剥啄惊宿鸟,月下来僧扰梦清 如果这首诗的作者不是贾岛而是你,你觉得哪个字更好? 明确:学生可以说推,敲,也可以说其他的字,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写作过程中文字的斟酌,只要符合想要表达的情感就可,这种选择没有只有更适合。 小结:以上作者从句式、字数、字眼三个角度阐述了咬文嚼字的重要

34、,总的来说他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高二上册语文讲评教案5 一、【教学目的】 1、理解作品所说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2、学习前人如何咬文嚼字,推敲语言的,进一步领会品味语言的重要性 3、增强学生推敲文字的意识,关注文字语言使用标准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以本篇为单元阅读小结,加深对品味语言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在人类文明历,许多传世和不朽的名篇有着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在生活中如果采用好的词语,不仅准确表达含义,而且使听者读者产生兴趣,到达好的效果。 比方,新民晚报某日头版头条登出了一条新闻,标题是: (展示)论坛开讲“福临上海(实物展示) 报道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