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艺术专题参考_第1页
日本文化艺术专题参考_第2页
日本文化艺术专题参考_第3页
日本文化艺术专题参考_第4页
日本文化艺术专题参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讲日本文化艺术的源流 第二讲日本的雕塑艺术 解词:1绳文陶塑:距今12000年前至公元前300年,随着日本原始社会的采集狩猎活动的发展以 及原始居民头脑的发达,日本的原始陶塑也逐渐发展起来。据推测,其形成年代与我国的仰 韶文化(前5000年一前3000年)陶塑不相上下,甚至更早。当时的日本人用草绳在陶坯表 面滚动,或是变换草绳的缠绕方式,从而获得了丰富多彩的花纹,于是这样制得的陶塑被称 为绳文陶塑。这一陶塑装饰方法在世界雕塑史上十分突出。2弥生陶偶:公元前23世纪至公元4世纪之间的五六百年被称为弥生时代。弥生陶偶传 自大陆,随大陆的移民自西南而遍布本州岛东北部。弥生陶偶简洁朴素,重视实用性

2、,着意 用陶偶本身的线条来展示造型美。因为弥生陶偶并非来源于绳文陶塑,而是传自农耕文化发 达的大陆,因而较之绳文陶塑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3古坟陶塑:美术史上的日本古坟时代是指4世纪至佛教公传的6世纪中叶左右。公元3 世纪一5世纪,受我国汉代厚葬习俗的影响,在日本也开始大量地修筑巨大的古坟。在这些 古坟的外面装饰着古坟陶塑。古坟陶塑最大的特点是中空的制作法,其眼睛和嘴是用竹刀旋 割而成,体现出梦幻之美;第二个特点是上面不施釉,用橙红色陶土完成,体现出质地之美。4干漆像制法:8世纪后半,由随鉴真渡日的鉴真弟子制作的鉴真干漆像成为日本干漆像的 嚆矢。其制作方法如下:先做一个泥塑的芯,然后贴上若干层麻

3、布,待其固定成型后,抽掉 泥芯,中间放一根木条来支撑,最后在外表反复刷漆定型。干漆像制法比起木雕像来,有质 量轻,不易裂的特点。这一制法目前在我国也已恢复。思考题:1请简述6世纪前日本古代陶塑艺术的概况及其在艺术上的特征。答:6世纪前日本陶塑艺术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绳文时代、弥生时代、古坟时代三个阶段。距今12000年前至公元前300年,随着日本原始社会的采集狩猎活动的发展以及原始居 民头脑的发达,日本的原始陶塑也逐渐发展起来。据推测,其形成年代与我国的仰韶文化(前 5000年一前3000年)陶塑不相上下,甚至更早。当时的日本人用草绳在陶坯表面滚动,或 是变换草绳的缠绕方式,从而获得了丰富多彩的

4、花纹,于是这样制得的陶塑被称为绳文陶塑。 这一陶塑装饰方法在世界雕塑史上十分突出。绳文陶塑多有粗造的大块装饰,这与当时的物 质生产生活环境有关。与同一时期其他文明创造的陶塑相比,绳文陶塑缺少稳定性和均衡性。 但是绳文陶塑丰富的想象力弥足称道。从绳文时代的女性土偶来看,更能看出其强烈的非写 实性。当时的日本人并不是区分人与自然,而是将其视为一体,绳文陶塑有着明显的主观性 和观念性。公元前23世纪至公元4世纪之间的五六百年被称为弥生时代。弥生陶偶传自大陆,随 着大陆的移民自西南而遍布本州岛东北部。弥生陶偶简洁朴素,重视实用性,着意用陶偶本 身的线条来展示造型美。因为弥生陶偶并非来源于绳文陶塑,而是

5、传自农耕文化发达的大陆, 因而较之绳文陶塑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美术史上的日本古坟时代是指4世纪至佛教公传的6世纪中叶左右。公元3世纪一5世 纪,受我国汉代厚葬习俗的影响,在日本也开始大量地修筑巨大的古坟。在这些古坟的外面 装饰着古坟陶塑。古坟陶塑最大的特点是中空的制作法,其眼睛和嘴是用竹刀旋割而成,体现出梦幻之美;第二个特点是上面不施釉,用橙红色陶土完成,体现出质地之美。2请说出绳文陶塑与弥生陶塑的不同。答:绳文陶塑多有粗造的大块装饰,这与当时的物质生产生活环境有关。与同一时期其他文 明创造的陶塑相比,绳文陶塑缺少稳定性和均衡性。但是绳文陶塑丰富的想象力弥足称道。 从绳文时代的女性土偶来看,更

6、能看出其强烈的非写实性、主观性和观念性。相比之下,弥 生陶塑没有绳文陶塑那样无目的的量块的堆积,重视实用性;没有绳文陶塑那样多余的装饰 线条而是着意用陶偶本身的线条来展示造型美。弥生陶偶并非来自绳文陶塑,而是传自农耕 文化发达的大陆,因而具有较之绳文陶塑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3请简述飞鸟时期法隆寺三尊像的源流。答:关于飞鸟时期法隆寺三尊像的源流,在1996年青州石佛被发现之前有两种说法:(一)认为其来自于朝鲜半岛的小金铜佛像的影响。法隆寺着有48尊小金铜佛像,其绝 大部分被收集于6、7世纪,并且大部分来自朝鲜半岛(制造于百济、新罗)。(二)认为其来自于中国洛阳佛像的影响。建于505-523年(北

7、魏时期)的洛阳龙门石 窟一一宾阳洞的如来佛像被指为最典范者。1996年,在山东青州有400余尊石佛被发现。其主要石佛的年代在北魏(386-534)、 东魏(534-550)、北齐(550-577)之间。由于青州的位置较洛阳更近于日本,并且青州 石佛浮雕、半浮雕的手法与法隆寺三尊像的手法十分接近。青州石佛的发现为法隆寺三尊像 的源流提供了又个一有力的答案。4请简述平安时代的平等院阿弥陀像的艺术特征及其存在价值。答:平安时代的平等院阿弥陀像是日本民族风格塑像艺术的结晶。其创作者是当时著名的 定朝,其所有者是当时的实权者藤原赖通。从雕塑审美上来分析,佛像的每一细部都被曲线微妙地连接着,甚至找不到一个

8、直角的 切面。袈裟轻轻地披着,似乎就要垂落,而如果真的垂落了,人们又似乎能看见佛祖充满弹 性的体魄。佛像双目半睁半闭,外眼角下垂,是日本民族典型的大丹凤眼。佛像双肩放松下 垂,神态安详恬淡。再看其背屏、项光、身光、顶盖,均用华丽的宝相花纹装饰,墙壁上方 吊装有51个云中供养菩萨像,演出了奏乐起舞的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乐章。作品将当时日 本人所崇尚的优美、圆满的阿弥陀世界用木雕的方法表现了出来。平安时代的平等院阿弥陀像被誉为日本木雕艺术的至极,广为后人效仿。更为可贵的 是,此佛像未经任何修缮而保存至今,完美地保留了当时的艺术风格。第三讲 日本的绘画艺术解词:1唐绘:9世纪以前,日本绘画致力于对中国

9、绘画的模仿。当时的人们把传来的中国绘画 以及仿照这些绘画在日本创作的绘画统称为唐绘。2大和绘:日本平安时代以来,由于本民族文化的积累,在绘画上也开始出现了反映日本民 族情感和审美情趣的倾向。这类绘画在题材上以日本的自然风物、日本的名胜古迹等为主; 在色彩上较之中国绘画平缓明丽;在用途上开始用于装饰贵族宅邸。这种与中国绘画在主题、 造型、色彩、用途上都有所不同的绘画被称为“大和绘”。3紫式部: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卷帙浩繁的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本姓藤原, 其父兄均居官“式部丞”,故以父兄之职名代名,初称“藤式部”,后任皇后(藤原道长之女) 彰子的侍从女官时改为“紫式部”。出身书香门第,曾祖

10、父藤原兼辅为“三十六歌仙”(平安 时代三十六位著名诗人)之一,伯父、父亲、兄长均为“敕撰歌人”。受家学熏陶,她博闻 强识,既有较深的中国文学的功力,又熟知日本的文化传统。但因出身较为低微的“受领(相 当于唐代的刺史)阶级”,她也目睹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没落阴暗的层面,促使其加深了对人 生、对社会的思考,写出了反映贵族男女情感历程的名著源氏物语。4光源氏:日本古典长篇小说源氏物语的主人公。是日本某朝的桐壶帝与出身低微的桐 壶更衣(妃嫔)所生之子,因其清秀如玉,光彩照人,并且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无所不精, 故而亦称“光源氏”。源氏物语以光源氏的迭荡生涯为中心,通过对其一生放荡的情感生 活及官场上的沉浮的

11、描写,真实地反映了贵族社会内部不间断的权利之争,揭示了上层贵族 腐朽、空虚地精神生活以及当时妇女悲惨的命运。思考题:1请简述你认为的源氏物语长卷画的精彩之处。答:略2请简述源氏物语长卷画的艺术手法特征。答:a从构图上来看,作品非常善于通过构图的变化来表现情节的起伏。以源氏抱子图 为例,作品通过将主要画面压缩到一个小角落里来突出人物心里的压抑感;b从视角上来看, 作品采用的是鸟瞰式描写法,使之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观念性。鸟瞰式描写法是大和绘的突 出特点之一;c作品中对人物面部表情的处理采取了 “一抹眉目法”,非常的简洁洗练而又 匠心独运;d重视自然景物与人物心理活动的配合,借风物喻主题;e作品的文

12、字叙述部分 随着情节的推进而变换缓急,表现得十分精湛;f作品中的“画中画”也很有特色,在纸隔 扇、屏风等建筑构件上都画有精美的绘画。源氏物语长卷画显示了日本绘画艺术的许多特点:A在种类上:根据住宅形式的不同而区分为障子绘、屏风绘、长卷绘等等。B在风格上:趋向平缓、舒远、明丽。C在制作手法上:趋向简洁、抽象、含蓄。源氏物语长卷画不愧为日本古典艺术的华章。第四讲 日本的雅乐艺术解词:1新尝祭:在日本,每年的11月23日要举行新尝祭。在祭日的仪式上,由天皇亲自为神灵 献上当年新收获的稻谷,并与神灵共享用新米做成的饭。2东游:日本雅乐中“本土传统神乐”里的最为著名的组曲。其源流是日本关东地区的风俗 歌

13、舞,于日本天武天皇执政时期(673 686)被征集到宫中。开始时被称为“东舞”,以区 别于关西的“倭舞”,后于10世纪被正式列入神乐范围,参加国家盛典的演出。东游组曲由“引子”、“骏河歌”、“求子歌”及“尾声”四个部分构成。左方乐舞:9世纪,日本雅乐寮将外来乐舞分为左方乐舞和右方乐舞两个部分来演 出。来自中国和印度的乐舞被划分为左方乐舞。左方乐舞是日本雅乐艺术最重要的部分, 它在日本雅乐艺术中占的比重很大,曲目也较多。左方乐舞在舞蹈和曲调等方面都对唐 代乐舞多有吸收,其着装以红色为基调。左方乐舞中最著名的是太平乐组曲,此外 的重要曲目还有兰陵王、万岁乐等等。右方乐舞:右方乐舞按规定是传自朝鲜半

14、岛的乐舞,但实际上并不尽然。其中有一些 虽经半岛传来,但乐舞本身却是中国的。另外还有因“左方乐舞”过多,演不过来而被分配 到右方的。右方乐舞的着装以绿色为基调,形式也偏向轻松活泼。有些右方乐舞被与左方乐 舞编成一对共同演出。比如,左方乐舞“迦陵频”往往和右方乐舞“蝴蝶”配合演出。思考题:1请说出日本雅乐的三大内容。答:(一)日本的传统神乐:公元7世纪后半,天武天皇(673 688)下令整理民间歌舞, 并将其一部分作为宫庭礼乐歌舞,于每年在例行的日子里演出。在古代的日本,神乐是神人 交流的重要手段,神乐祭一般分“迎神”、“娱神”和“送神”三部分。日本的传统神乐,在 内容上反映了日本史前及建国初期

15、的史实及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自然信仰,但是在形式 上,比如动作、曲调、乐器等方面却都是外来的,是在受到大陆古代乐舞的影响下发展起来 的。著名的日本传统神乐有“久米舞”、“东游”、“五节舞”等等,其中以“东游”最为著名。 日本的传统神乐在演出的时候一般要着白色的服装。(二)来自大陆的传统乐舞:日本习惯上将由雅乐寮管理和演出的来自中国、印度及朝鲜等 地的乐舞都称为“雅乐”。但是实际上,朝鲜的乐舞是在吸收中华乐舞的基础上形成的,而 印度的乐舞也是经由中国传入日本的,所以总的来说日本外来乐舞主要来自中国。自9世纪 开始,雅乐寮将外来乐舞分为“左方乐舞”和“右方乐舞”两大部分来管理,中国和印度的 乐舞被

16、分在“左方乐舞”中,朝鲜半岛的乐舞被分在“右方乐舞”中。“左方乐舞”着红色 服装,“右方乐舞”着绿色服装。“左方乐舞”是日本雅乐艺术最重要的部分,它在日本雅乐 艺术中占的比重很大,曲目也较多。“左方乐舞”在舞蹈和曲调等方面都对唐代乐舞多有吸 收。“右方乐舞”按规定是传自朝鲜半岛的乐舞,但实际上并不尽然。其中有一些虽经半岛 传来,但乐舞本身却是中国的。另外还有因“左方乐舞”过多,演不过来而被分配到右方的。(三)平安贵族的新制吟唱:平安时代,日本贵族对中国的乐舞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他们 把学习演奏中国乐器、配乐吟唱中国汉诗以及编制新曲看作是重要的个人修养。他们还用换 词填曲的方式将当时的社会生活演

17、唱了出来。后来,贵族们的音乐活动被纳入了日本雅乐艺 术。贵族们的“新制吟唱”在演出的时候一定要着黄色的服装。就这样,日本传统神乐的“白 装”、左方乐舞的“红装”、右方乐舞的“绿装”以及贵族“新制吟唱”的“黄装”构成了日 本雅乐舞台色彩斑斓的画卷。2请以兰陵王为例,论述中日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答:兰陵王是日本雅乐中左方乐舞部分的一个重要曲目。日本雅乐的源流可以溯至中国。 “雅”,“正统”之意,雅乐在儒家礼乐思想的支配下,被规定为祭祀天地宗庙的祭典音乐。中国在汉代就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大规模的雅乐制度,著名的“八佾舞”指的就是汉代的雅 乐。六朝时期雅乐曾一度衰落;而唐代仍将传统的祭祀舞乐统归为雅乐,

18、作为区别,称西域 舞乐及民间舞乐为“燕乐”,雅乐和燕乐在唐代都达到了以极盛。在唐代,有十几批日本遣 唐使来华学习,带回了方方面面的中国文化,乐舞当然也在其中。因为形式灵活的燕乐比宏 大庄严的雅乐更为适合当时日本的国情,于是燕乐便成了日本人当时选择学习的对象。同时 日本效仿中国建立了 “雅乐寮”,在那里同时管理和演出来自中国、印度及朝鲜等地的乐舞, 并习惯上将这些乐舞都称为“雅乐”。如前所述,兰陵王是日本雅乐中左方乐舞部分的一个重要曲目。此曲目来源于一个 美丽的传说:在公元6世纪,中国河北有一位英勇且十分美貌的大将兰陵王,他在战斗中为 了鼓舞士气,将自己的美貌用凶猛的龙的面具遮盖起来,结果每战必

19、胜。后来这个美好的传 说被以乐舞的形式流传下来,并传到了日本,受到了日本人民的广泛喜爱和尊重。日本的笠置侃一先生扮演了几十年的兰陵王,当他得知河北邯郸的南侧仍保存有兰陵王 的坟墓时,无比的感慨激动,遂于1993年9月率日本雅乐艺术代表团来到了兰陵王的墓前, 为其祭扫之后,畅快地舞起了兰陵王,以示敬慕之情。宋、元、明、清等中国历代都曾对雅乐进行过整理和继承,但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中国 国势渐弱,至民国时期雅乐几乎消亡。目前只有在台湾和曲阜孔庙的祭祀仪式上可以看到这 个雅乐的踪迹,而在唐代完备起来的燕乐却因东传日本而被保留至今。如今在中国本土,唐 代的乐舞几乎已经绝迹,但我们仍可在日本的雅乐中吟味它

20、的风采。日本雅乐艺术是东方古典艺术的集大成,是世界艺术史的活着的资料库、活着的录像带, 同时它也是中日文化交流悠久历史活的明证。第五讲 日本的礼仪文化解词:1扇壕:埋藏废旧扇子的墓:W。日本人将用坏了的扇子埋在一起以感谢其所带来的无限清凉。2针供养:专门为废旧针线举行的供养节。日本人认为在每根针中都宿有神灵,为了感激它 们,人们将用断了的针穿上用剩了的线,插在豆腐上,让其享受安详。3神龛:神常驻脚的地方。其外形呈小厨子状。4神镜:挂在神龛外或放在神龛内的镜子。日本的神龛内部往往是空的,或者内置一面镜子, 因为日本的神是没有固定的形象的,而镜子则能够照出万物的形象。5神官:在神社侍奉神灵、执行神

21、事的专职人员,有时可以充当神的替身。6神女:在神社侍奉神灵的女性,起着辅助神官的作用,有时可以充当神的替身。7神馔:为神准备的饭菜。神馔丰盛有加,摆放的位置、供物的品种、个数都必须照章进行。1100年来延续至今,成为日本祭祀礼仪不可缺少的部分。8神牌:写有祈愿内容的木牌。日本人有时将自己的祈愿写在神牌上,挂在神龛旁,以便神 能时时知晓。思考题:1试论述日本礼仪文化的精神背景。答:日本礼仪文化的精神背景包括两个方面:(一)基于古代日本人对自然的崇敬与恐惧。(二)基于日本原始宗教中的万物有灵论。日本国土的67%是山地,大多为森林所覆盖,地形复杂多变;受亚洲季风影响,是温 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海流为

22、日本带来了丰富的水产资源;另一方面,日本也有地震、火山、 海啸等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就这样,日本人既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无限恩惠,也遭受着 它所带来的不断的灾难,于是便对自然产生了既崇敬又恐惧的感情。古代的日本人认为自然 万物的背后都附有精灵,既能给自己带来恩惠,也会带来危害,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鱼虫 走兽,无不如此。万物有灵论的思想以及由此而来的礼拜、祈祷逐渐渗透到日本人生活之中, 逐渐程式化、定型化,随着历史的推移,形成了日本丰富严谨的礼仪文化。2请简述日本稻谷神的性质及作用。答:日本的稻谷神实际上是各家的祖神,其作用在于保佑农作物的丰收以及保佑子孙全 家的平安发达。在日本,人们认为人在去

23、世以后是会变成神灵,重返人世的。人们为死者过 周年祭、三年祭、七年祭、十三年祭等等,等为之过了 “五十年祭”则死者就会变成祖灵, 会每年定期返回子孙的家中,保佑其家五谷丰登,子孙平安。第六讲日本的茶道艺术(一)解词:1茶经: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作者陆羽(733804)字鸿渐,自称“桑苎翁”,今 湖北天门人。茶经分三卷十门: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 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系统地记载了我国古代茶事活动的历史、茶树的种植方 法、茶的烹制、种类、特性和饮茶风俗等等,极大地促进了中外茶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在茶 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2吃茶养生记:日本第一部茶书。其

24、作者是镰仓时代日本高僧、日本临济宗的创始人荣 西。吃茶养生记分上下两卷,主要叙述了茶的医药作用,力图用茶来拯救当时处于“末 法之世”的日本人的肉体和灵魂。该书并未提及茶的礼法和精神世界。尽管如此,由于此书 的出现,日本的饮茶文化得到了不断的普及和扩大,荣西以及他的吃茶养生记成为日本 茶道史上的一座里程碑。3千利休: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坍市人,生于1522年,卒于1592年。幼名与四郎,法号 宗易、利休,斋号抛筌。他热心茶道,曾先后师事北向道陈和武野绍鸥,继承并发扬了村田 珠光及武野绍欧的茶道思想,完全消除了茶道的娱乐性,开创了草庵茶,使之成为了庶民的 一种宗教形式。并且利休还对茶碗等茶道具做了

25、大量大胆的革新,对日本茶道这一综合文化 体系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日本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茶会:日本茶道的主要表现形式。现在广泛地指以饮茶为中心的聚会。日本茶道中传统的 茶会分前席、后席两个部分。在日本,以宋代禅院茶礼为基准的禅院茶礼始于镰仓时代,此 后斗茶会盛行。日本的茶会经历了书院茶的阶段后其形式和礼法都得到了整备,并且随着村 田珠光所开创的“草庵茶”而向庶民阶层渗透。日本的茶会强调“一期一会”的理念,力求 达到“一味同心”、“一座建立”的精神境界。1思考题:请说出你感兴趣的一个日本茶道中的文化现象,并就此进行论述。答:略第七讲 日本的茶道艺术(二)解词:1无声礼:用肢体动作

26、所行的礼。在茶事过程中,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语言,有时仅以肢体的 动作来进行回谢。2约定礼:双方事先约定的礼。在茶事过程中有一些约定的礼法,可使茶会进行得更有秩序。3各美其美:日本茶道的审美特色。即不受俗世价值观的束缚,强调用自我的感觉、体验来 确立独特的审美观。思考题: 请论述日本人美意识的特点及其在确立过程中与中国的关系。答:日本人的美意识的特点仍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调和、中庸:日本人审美情趣的倾向是柔和、调和、温和、平和、中和。(二)纤细、小巧:日本的自然风光多是纤小细致,日本人的美意识也十分的纤细敏感。(三)简约、淡泊:日本人传统美意识中“物哀”、“空寂”、“闲寂”、“风雅”、

27、“幽玄”等 连年皆源于此。日本人喜爱的是哀婉清丽、恬静淡雅、余韵悠长。以日本的舞蹈为 例,它们多是舒缓柔美却于其中显现着一种内在的张力;日本的诗歌也多是用字简 洁而意境深邃;日本人喜爱奇数而嫌弃偶数,追求不规则、不对称的美感,这些也 是其简约淡泊的性格的反映。(四)含蓄、暧昧:日本人的审美讲求的不是将意思完全表达出来,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 和余韵。他们追求的是“月有云遮花有风”这样朦朦胧胧、飘飘忽忽的审美境界。在日本人的美意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中国文化,尤其是禅宗文化的深远影响。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家宗旨在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 广泛深远的影响。“好简素而

28、不喜烦杂”、“重精神而不重形式”、崇尚幽玄枯淡等等日本人的 美意识之中,无不渗透着禅的影响。然而,另一方面,自然环境、政治经济条件和文化宗教形态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塑 造了日本人共同的基本性格和心理素质,而正是这些因素成为了决定其日本人共同审美情趣 的基本要素,育成了日本的传统美和日本人共同的美意识的倾向。可以说,日本人是在对以 中国为首的大陆文化进行主体性的接受和选择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丰富本民族的文化底 蕴,而最终形成本民族的共同审美意识倾向的。1参考日本大百科全书(15) P342小学馆昭和60第八讲日本的茶道艺术(三)解词:1在家禅:用来比喻日本茶道的宗教性。日本茶道艺术的思想背景

29、是佛教,其核心是“禅。 茶人通过禅宗学习到了禅,与禅宗保有法嗣关系。不过,茶道具有独立性,是存在于禅寺 之外的在家禅。2本来无一物:禅语,指宇宙的本源是空的。茶道在某种意义上可称是“无的宗教”。它从 “有”的不安感中解放出来,建立了 “本来无一物”的绝对否定的世界。“本来无一物”似 乎给人一种消极、萧条的感觉,其实,“无一物中无尽藏”,其中包孕着无限的可能性和创造 性。自由自在的创造性只有在否定了的、绝对无的主体上才能实现。“本来无一物”绝非消 极的,而是最有生命力的。3和敬清寂:日本茶道思想中最重要的理念,又被称为茶道的四谛、四规、四则。和敬清寂 是由茶道的主旨一一主体的“无”派生出来的四种

30、现象,由这四种抽象的现象又派生出了日 本茶道实践中的诸多形式、规则和现象。4一期一会:日本茶道的重要思想之一,语出江户末期最大的茶人井伊直弼所著的茶汤一 会集。一期指一生、一世,一期一会就是指在一生之中只见一次,不会再有第二次的相会。 这种思想来自佛教的无常观,使得主人和客人都有一种紧迫感,而这种紧迫感使得人们倍加 珍惜每一次茶事,从而获得生命的充实感,它正是创造不朽艺术的精神源泉。思考题:请解释“wabi”、“mekiki”这两个表现了日本茶道美学理念的词汇的含义,并举出简单 的例子。(“wabi”的汉字为“侘”;“mekiki”的汉字为“目利”)答:“wabi”是表现日本茶道美的一个专用词

31、,是茶道美的出发点。它是对下列事物的否定: 富有、富贵、华美、巧言令色、显眼、艳丽、优美、豪华、丰满、复杂、烦琐、纤细、匀称、 明澄、锐利、典雅、崇高。可以用以下词汇来表现“wabi”的概念:贫困、困乏、朴直、谨 慎、节制、无光、无泽、不纯、冷瘦、枯萎、老朽、粗造、古色、寂寞、破旧、歪曲、浑浊、 稚拙、简素、幽暗、静谧、野趣、自然、无圣。“wabi”是以对美的否定为前提的,是在否 定了世俗的普通意义的美之后产生的无一物的美。“wabi”的内核是禅,禅的主体的否定精 神在美学领域的体现便是“wabi”,“wabi”在否定的同时,获得了新的肯定。正如日本茶道 的集大成者千利休爱用的一首和歌:“莫待

32、春风来,莫等春花开。雪间有春草,携君山里找。” 茫茫地雪野,似乎埋没了所有的生机,然而,你看那倔强顽强的小草,却吐出了芽儿来。在日本茶道中,把建立在“无”的基础之上的、“本来无一物”的审美观称为“mekiki”。 可以说正是“ mekiki ”创造了崭新的茶道艺术。但“ mekiki ”决不等于原始、土气、没有修 养,由“ mekiki ”所创造的艺术品也绝不等于粗造、简陋、破旧、腐朽。要养成“ mekiki”, 除了严格的禅的修行,还必须见识大量的艺术品,然后通过对它们的否定才能获得“mekiki”。 以日本茶道的先导者武野绍欧爱用的和歌为例:“望不见春花,望不见红叶。海滨小茅屋, 笼罩在秋

33、暮。”只有深味过春花红叶的美丽,为之陶醉的人,才能在花凋叶落之后,在秋暮 之中领悟更深层次的美。请论述日本茶道艺术的七个美学特征。答:日本茶道思想研究的权威久松真一先生在其著作禅与美术和茶道文化的性格中 指出,茶道美学属于禅的“无”的艺术的一部分,茶道美学有七个特色。(一)不均齐:不均齐也就是不对称、不整、不正。茶道不以正圆、正方为美,而认为扁 瘪、歪曲才更有情趣,认为这样内容更丰富,更富变化,更具可能性。不均齐的美 用禅语表述就是“无法”。(二)简素:是对浓重、精巧、冗长、绚丽的否定。可以解释简素的词有:淡白、清爽、 素雅、粗放。在色彩上茶道以单色、暗色、无光泽为上。简素的美用禅语表述就是“无杂”。(三)枯高:是在否定了感性的、外在的东西之后成立的。可以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