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医用纺织材料公司质量管理制度_第1页
功能性医用纺织材料公司质量管理制度_第2页
功能性医用纺织材料公司质量管理制度_第3页
功能性医用纺织材料公司质量管理制度_第4页
功能性医用纺织材料公司质量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功能性医用纺织材料公司质量管理制度xxx投资管理公司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13636446 一、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PAGEREF _Toc113636446 h 3 HYPERLINK l _Toc113636447 二、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PAGEREF _Toc113636447 h 9 HYPERLINK l _Toc113636448 三、 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和改进 PAGEREF _Toc113636448 h 13 HYPERLINK l _Toc113636449 四、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与试运行 PAGEREF _Toc1

2、13636449 h 14 HYPERLINK l _Toc113636450 五、 服务利润链 PAGEREF _Toc113636450 h 18 HYPERLINK l _Toc113636451 六、 服务接触系统 PAGEREF _Toc113636451 h 20 HYPERLINK l _Toc113636452 七、 服务质量要素 PAGEREF _Toc113636452 h 30 HYPERLINK l _Toc113636453 八、 服务与服务业 PAGEREF _Toc113636453 h 37 HYPERLINK l _Toc113636454 九、 产业环境分析

3、 PAGEREF _Toc113636454 h 47 HYPERLINK l _Toc113636455 十、 强化科技创新,稳固产业发展基础 PAGEREF _Toc113636455 h 48 HYPERLINK l _Toc113636456 十一、 必要性分析 PAGEREF _Toc113636456 h 49 HYPERLINK l _Toc113636457 十二、 公司简介 PAGEREF _Toc113636457 h 50 HYPERLINK l _Toc113636458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PAGEREF _Toc113636458 h 51 HYPERLIN

4、K l _Toc113636459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PAGEREF _Toc113636459 h 51 HYPERLINK l _Toc113636460 十三、 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分析 PAGEREF _Toc113636460 h 52 HYPERLINK l _Toc113636461 劳动定员一览表 PAGEREF _Toc113636461 h 52 HYPERLINK l _Toc113636462 十四、 法人治理 PAGEREF _Toc113636462 h 54 HYPERLINK l _Toc113636463 十五、 项目风险分析 PAGEREF _Toc11

5、3636463 h 70 HYPERLINK l _Toc113636464 十六、 项目风险对策 PAGEREF _Toc113636464 h 72质量管理体系基础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0;2005(GB/T190002008)标准是ISO9000族核心标准之一,它表述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并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术语。它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具体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对于指导组织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组织增强顾客满意。顾客要求产品具有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特性,这些需求和期望在产品规范中表述,并集

6、中归结为顾客要求。顾客要求可以由顾客以合同方式规定或由组织自己确定。在任一情况下,产品是否可接受最终由顾客确定,因为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以及竞争的压力和技术的发展,这些都促使组织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方法鼓励组织分析顾客要求,规定相关的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能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以增加组织提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概率。质量管理体系还能针对提供持续满足要求的产品向组织及其顾客提供信任。(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要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GB/T19001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所

7、有行业或经济领域,不论其提供任何类别的产品。GB/T19001本身并不规定产品要求。产品要求可由顾客规定,或由组织通过预测顾客的要求规定,或由法规规定。产品要求有时与相关过程要求一起,被包含在诸如技术规范、产品标准、过程标准、合同协议和法规要求中。(3)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可运用以下方法,从而能增进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并使组织成功。a)确定顾客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b)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c)确定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过程和职责;d)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资源;e)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f)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

8、程的有效性和效率;g)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其产生原因的措施;h)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4)过程方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任何一项或一组活动均可视为一个过程。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的相互作用,称之为“过程方法”。(5)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所谓“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关于质量方面的全部意图和方向,所谓“质量目标”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为组织提供了关注的焦点。两者确定了期望的结果,并帮助组织利用其

9、资源得到这些结果。质量方针为建立和评审质量目标提供了框架,质量目标需要与质量方针和持续改进的承诺相一致,其实现须是可测量的,质量目标的实现对产品质量、运行有效性和财务业绩都有积极影响,因此对相关方的满意和信任也会产生积极影响。(6)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最高管理者通过其领导作用和实际行动,可以创造一个员工充分参与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在这种环境中有效运行。最高管理者可以运用质量管理原则作为发挥以下作用的基础。a)制定并保持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b)通过在整个组织内宣传质量方针并促进质量目标的实现,增强员工的意识、积极性和参与程度;c)确保整个组织关注顾客的要求;d)确保实施适

10、宜的过程,以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并实现质量目标;e)确保建立和实施一个有效和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这些质量目标;f)确保获得必要的资源;g)定期评审质量管理体系;h)决定有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措施;i)决定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措施。(7)文件。文件是信息及其承载媒介。媒介可以是纸张,磁性的、电子的、光学的计算机盘片,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文件应以使过程增值为目的,否则,只能是一纸空文。总的来说,文件的价值在于传递信息、沟通意图、统一行动。(8)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指建立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评价过程。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质量管理体系评审和自我评定等方式不断

11、地改进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从四个方面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a)过程是否已被识别并适当规定?b)职责是否已被分配?c)程序是否得到实施和保持?d)在实现所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9)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以产品、过程或体系为对象,以提高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为目标的活动,其目的是增加顾客和相关方满意的概率。改进包括下列活动。a)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的区域;b)确定改进目标;c)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实现这些目标;d)评价这些解决办法并作出选择;e)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f)测量、验证分析评价实施结果,以确定这些目标已经实现;g)正式采纳这些解决方法。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评审,以确定进一步

12、改进的机会。(10)统计技术的作用。应用统计技术有助于了解变异,从而可帮助组织解决问题并提高有效性和效率。这些技术也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可获得的数据进行决策。在许多过程的运行和结果中,甚至是在明显的稳定条件下,均可观察到变异。这种变异可通过产品和过程的可测量特性观察到,也可在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从市场调研到顾客服务和最终处置)的不同阶段中看到。统计技术有助于对这种变异进行测量、描述、分析、解释和建立模型,甚至在数据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也可实现。这种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对更好地理解变异的性质、程度和原因提供帮助,从而有助于解决,甚至防止由变异引起的问题,并促进持续改进。(11)质量管理体系和其他管理体系的关

13、注点。一个组织除质量管理体系外,可以有财务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职业卫生和健康管理等若干个不同的管理体系,这些管理体系是相互联系的;最理想的办法是合成一个总的管理体系,以有利于组织总体策划,合理配置资源和确定互补的目标并评价组织的整体的有效性。(12)质量管理体系和卓越模式之间的关系。GB/T19000(ISO9000)族标准和组织卓越模式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均依据共同的原则,它们两者均能完成下列选项。a)使组织能够识别它的强项和弱项;b)包含对照通用模式进行评价的规定;c)为持续改进提供基础;d)包含外部承认的规定。GB/T19000(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方法与卓越模式之间的

14、差别在于它们的应用范围不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以证实组织具备持续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产品的能力。而卓越模式则是为了促进组织追求更高的管理水平和卓越业绩所提出的要求。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组织应将质量管理的原则、理念、意识和价值观作为质量管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能否成为成功的关键,就是看它是否能将这些质量管理的原则、理念、意识和价值观渗透到组织中的各个层次和领域。当认真地总结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时,发现有相当数量的质量问题与这些原则、理念、意识和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下面所阐述的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对组织树立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质量管理的原则、理念、意

15、识和价值观是具有普遍意义的。(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它们的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过顾客的期望。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或以顾客为中心表明组织所有的努力都应该直接以使顾客满意为目标。任何组织都有顾客,这里主要关注最终顾客,有些组织的产品直接交给最终顾客,有些组织的产品并不直接与最终顾客接触,无论是哪一类组织,都应该始终关注“最终顾客”的当前和未来需求。(2)领导作用。领导者应确保组织的目的与方向一致。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良好的内部环境,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领导者是指最高管理层。现代质量管理原则认为,正确的质量意识必须首先渗入到整个组织的所

16、有层次和领域。领导者应该找准组织发展的正确方向,并营造环境,带领全体员工,为实现组织的美好愿景和历史使命而不懈努力。(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唯有其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为组织的利益发挥其才干。在质量管理活动中,不是只有最高管理者发挥作用,而是需要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质量管理的目标在于持续改进,要想改进一个过程就必须了解它,并且了解得越深,才有可能改进得越好。组织中的过程很多,而最了解某个过程的人,一定是经常接触这个过程的人。因此,每个员工对组织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4)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ISO9000标准倡导过程方

17、法,即每个活动都可视为一个或多个过程的组合。实践证明,首先考虑目标和过程,然后再建立一个支持这些过程运行的科学、合理、适宜的组织结构,比在组织结构固定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在过程运行中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效率要高得多。(5)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体系来看待、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现代质量管理理论认为:既然结果都要经过复杂的过程才能得到,那么过程运行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到结果是否能达到其目标。因此,要想使工作结果符合要求,对工作过程的有效。控制是必不可少的。而复杂的工作过程又往往涉及许多部门、人员、设施、材料、规章制度等,所以要想对工作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必须

18、对过程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提出系统性的要求。所谓系统性要求就是说这一系列要求之间是有关联性的,不是相互独立的。只有这种系统的管理方式才能既治标又治本,才能使管理具有预防的作用。(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永恒目标。质量管理的目标是顾客满意。顾客的需要在不断地变化和提高,因此,企业必须要持续改进才能持续获得顾客的支持。另一方面,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的经营处于一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局面,要求企业必须不断改进才能生存。(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为了防止决策失误,必须要以事实为基础。为此必须要广泛搜集信息,用科学的方法处理和分析数据和信息。不能够“

19、凭经验,靠运气”。为了确保信息的充分性,应该建立企业内外部的信息系统。坚持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决策就是要克服“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的不良决策作风。(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与供方相互依存、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不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迅速地掌握并提升专业化水平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其分工都越来越细。每个组织一般只完成其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中的一部分实际工作,而其余大量工作可采用采购、外包等方式完成。因此供方的工作结果的质量,包括工作过程的质量,显然都会最终影响到组织的工作结果。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和改进正确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是完善、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20、的重要环节。这对质量体系建立的初级阶段尤为重要。(1)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评价。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时,应当对每个被评价的过程提出如下四个问题:a)过程是否已被识别并得到规定?b)职责是否已被分配?c)程序是否得到实施和保持?d)在实现所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2)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审核用于确定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程度。审核发现用于评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识别改进的机会。第一方审核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用于内部目的,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通常称之为内部审核(见GB/T1900120088.2.2)。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顾客或由其他人以顾客的名义进行。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

21、的组织进行。这类组织通常是经认可的,提供符合要求(GB/T19001)的认证。(3)质量管理体系评审(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的任务之一是对照质量方针和目标,定期和系统地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这种评审可包括考虑是否需要修改质量方针和目标,以响应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变化。评审包括确定是否需要采取决定和措施。(4)自我评定。组织的自我评定是参照质量管理体系或卓越模式,对组织的活动和结果所进行的全面和系统的评审。自我评定可对组织业绩和质量管理体系成熟程度提供全面的情况。它还有助于识别组织中需要改进的领域并确定优先开展的事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与试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策划过

22、程的重要输出,根据GB/T19001标准中的4.2.1条款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记录。组织确定的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包括记录。(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通常与组织中的过程和适用的质量标准的结构保持一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南(GB/T19023)的要求,典型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被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质量手册(一层),程序文件(二层),作业指导书和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其他文件(三层)。而根据标准的要求,文件必须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因此质量方针

23、和目标可包含在质量手册中,也可单独形成文件被质量手册所引用。对于程序文件,GB/T190012008中规定了以下6个必要的“形成文件的程序”。 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内部审核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纠正措施的程序。预防措施的程序。对于其他如采购、生产、标识、管理评审等过程,组织应根据企业的规模、人员素质、产品和过程特点等多方面考虑制定程序的必要性,程序文件并非越多越好。在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时重点应考虑以下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由参与过程和活动的人员编写,这样会有助于加深对必需的要求的理解并使员工产生参与感与责任感。为了使所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做到协调、统一,在编制前最好制定“质量管理体

24、系文件目录”,将现行的质量手册(如果有)、企业标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及记录表单收集在一起,与质量管理体系要素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新编或修订质量体系文件。为了提高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效率,减少返工,在文件编写过程中要加强文件的层次间、文件与文件间的协调。尽管如此,一套好的质量体系文件也要经过多次反复。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关键是讲究实效,不走形式,既要从总体上满足标准要求,也要在具体做法上符合本单位的实际。若文件不是标准的强制要求,则要考虑若无文件是否会发生偏离的情况,以确保文件制定的必要性。(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评审与修改。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建立之后,首先要进行初次的评审,评审一般由文件编写人

25、与使用人及相关联的部门人员参加,重点评审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组织在编写文件后经常发生的问题如下。过于强调针对标准的符合性,忽视实际运行的有效性;如在采购时不分采购的零件的重要程度一定要制定复杂的合同,使得过程控制效率低下。文件之间的引用发生脱节或矛盾。如在不合格控制程序中引用了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中的某段内容,但是实际上该程序中无该章节。违背标准。如在不合格控制程序中规定无论何种不合格,由授权人批准放行后可交付顾客。文件描述的流程与实际运行流程不一致。如文件中要求每个过程都建立作业指导书,但实际上只有部分过程有作业指导书。文件的修改过程应执行与制定原文件相同的评审和批准过程。(3)质量

26、管理体系文件的发布和试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后,要经过批准后进行发布,这时质量管理体系将进入试运行阶段。其目的是通过试运行,考验质量体系文件的有效性和协调性,并对暴露出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和改进措施,以达到进一步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的目的。在质量体系试运行过程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宣传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使全体人员了解相关文件的内容和使用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体系文件通过试运行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全体员工应将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实反映给主管部门,以便采取纠正措施。将体系试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如体系设计不周、目标设定不合理等进行协调、改进。加强信息管理,不仅

27、是体系试运行本身的需要,也是保证试运行成功的关键。服务利润链在优秀的服务企业里,管理人员高度重视服务利润链中各个影响企业利润的因素,以顾客和服务第一线员工为中心,进行经营管理活动。它们增加人力资源投资,采用新技术支持服务第一线员工做对各项工作,根据优质服务的需要,做好员工选聘,培训、考核和奖励工作。它们会采取一系列新方法,衡量员工满意感、忠诚感和劳动生产率对产品和服务消费价值的影响,以及顾客满意和忠诚对企业利润和发展的影响。1、服务利润链的概念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赫斯凯特、琼斯等教授总结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后,指出管理人员应根据服务利润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采取有效的经营管理措施,提高服

28、务水平和顾客满意程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2、员工满意与顾客满意的意义(1)顾客忠诚决定企业的利润和发展。顾客忠诚感会对企业的利润产生极大的影响。美国学者雷奇汉研究表明:忠诚的常客增加5%,企业的利润可提高25%85%。他们认为服务性企业管理人员不仅应考虑市场份额,更应重视顾客忠诚感。因此,服务企业在吸引新顾客的同时,留住老顾客,更能提高经济收益。如信用卡公司需花费。大量营销费用,遭受大量呆账损失,才能与新客户建立关系。信用卡公司为新客户服务,往往需要六年以上时间,才能保本。可见,管理人员应认真分析本企业应分别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用于吸引新客户,留住老客户。(2)顾客满意度取决于企业的服务价值

29、,并决定顾客忠诚。顾客越来越重视服务价值。服务价值指顾客获得的利益与顾客支付的总费用(包括顾客支付的价格与顾客为了消费服务而发生的其他费用)之比。管理人员应采用各种方法,包括投诉信件、监督电话、销售人员和服务人员的书面反映等,收集顾客反馈,并根据顾客的意见,采取赔偿客户损失、方便客户等措施,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来满足客户服务价值。企业应授予员工必要的权力,以便员工迅速地解决服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此外,管理人员应鼓励顾客和员工反映意见,还应让员工及时了解顾客满意程度调查中获得的信息,以便员工解决顾客反映的问题,改进服务工作。(3)企业的服务价值取决于员工满意感,并决定顾客满意度。美国财产与灾害保

30、险在1991年的一次专业调查显示,30%不满的员工表示他们会跳槽。不满的员工比满意的员工跳槽的可能性高三倍。这次研究还发现:员工跳槽率低,顾客满意度就高。许多服务企业的经验表明:员工越满意,续聘率就越高,顾客满意度也越高。(4)内部服务质量决定员工满意度,企业内部工作环境质量对员工满意感的影响最大。员工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权力提供顾客需要的服务,是影响员工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管理人员应提高员工的服务能力,授予员工必要的服务工作决策权力。服务企业应绘制服务流程图,通过内部沟通活动,使员工了解服务流程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内部顾客。管理人员还应定期组织内部服务者和内部顾客参加的会议,让双方交换意见,并

31、奖励优质内部服务。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会受工作任务、培训、报酬、晋升公正性、管理人员尊重、关心员工程度、员工之间的协作精神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优秀的服务企业里,高层管理人员会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稳定员工队伍。优秀服务人员可晋升职务级别,增加工资,承担更多工作任务(例如,培训新服务员),却不必脱离服务第一线,优秀的基层管理人员可扩大职权,获得更高奖励,在自己熟悉的基层单位长期工作。服务接触系统服务质量的好坏与高低取决于顾客的感知质量,顾客感觉中的服务质量不仅与服务结果有关,也与服务过程有关。要提高顾客感觉中的整体服务质量,服务企业通过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制定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来

32、实现其规定的质量目标。这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包括服务策略、服务组织和服务人员。关注它们与顾客的接触过程,才能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质量服务。1、服务金三角服务金三角是美国服务业管理的权威卡尔艾伯修先生在总结了许多服务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服务金三角”的观点认为:任何一个服务企业要想获得成功,保证顾客的满意,必须具备三大要素:一套适应市场需要的服务策略;一批能精心为顾客服务、具有良好素质的服务人员;一种既适应市场需要,又有严格管理的服务组织。简而言之,服务策略、服务人员和服务组织构成了任何一家服务企业走向成功的基本管理要素。一个核心:顾客。因此,它是一个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接触系

33、统模式,把这一思想用图形表现出来,就形成了描述服务企业服务传递过程的“服务金三角”,它简单清晰地体现了服务企业最本质的顾客主动参与服务生产过程的特征。同时,反映了服务质量管理最基本的内容。2、顾客顾客是“服务金三角”的核心,这说明服务是建立在以最大限度满足顾客需求的基础之上。作为服务企业必须从顾客的立场出发,时时关心顾客,处处为顾客着想,才能充分满足顾客的需要,也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顾客是(或应该是)服务企业所有决策和行动的着眼点。顾客是服务策略、服务组织、服务人员三角组合的中心。从这个角度来说,服务策略是为了服务顾客而存在的,服务组织和服务人员则是为了实现服务流程而存在的。因此,充分满足

34、顾客的需求,是服务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一切工作的归宿。因为服务企业只有把这种认识贯彻到服务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及服务组织的各个方面,并使之成为每个人努力的方向和动力,才能最终达到质量目标。3、服务金三角的关键要素服务策略、服务人员、服务组织是服务金三角的三大关键要素。(1)服务策略。要使服务企业提供成功的服务,第一个关键要素在于企业必须制定一套明确的服务策略。制定服务策略必须要根据顾客的期望并加以细分化,使顾客的期望与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相配合,这样就可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质量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海斯凯特指出:“一项服务不可能使所有人得到所有的满足。服务组织与制造厂商不同

35、,无法在同一时间提供超过一种形式或水准的服务。对于经营者,必须选择或细分化出某一群顾客,再给予特定的服务,只有按照顾客的需要,并制定出一套服务策略并提供服务者,才能在顾客们的心目中,拥有竞争上的优势。”实施细分化服务策略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可以针对不同顾客群的需求,根据企业的能力来提供恰如其分的服务。因为对于顾客来讲,如果企业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必然会离你而去。但是如果你提供顾客的服务远远超过了顾客的需求,大大增加了服务成本,那么,即使服务的目标是正确的,也会因为成本太高而使企业破产。服务这种“产品”是无形的,具有非储存性。它不能像制造业那样可以用库存的手段来调节淡季和旺季的需求之差

36、。对于服务业来讲,解决服务能力供需相平衡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顾客的服务需求细分化,这样使许多顾客的服务需求可以变得比较容易预测,从而掌握其变化规律,减少因服务需求的大幅度起伏,造成服务供需之间的不平衡。实施细分化的服务策略,才能充分满足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通过市场细分化,找到属于自己的目标市场,即某顾客群体。然后对这一顾客群体再作某些程度的细分,划分出几个层次,研究每个层次的几个特征,并制定一套相应的服务策略,以满足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服务作为一种非具体的产品,它具有无形性。不同的顾客群有不同的期望,而只要企业提供的服务与顾客的期望稍有偏离,就会对顾客的满意程度造成冲击。尤其

37、是服务没有具体的产品可供检验,顾客往往会把服务和提供服务的系统联系在一起,即不同的服务提供系统,就会使顾客觉得服务产品的差异。如顾客对提供理发的员工,不仅要看服务人员是否能理好头发,而且服务人员的衣着和谈吐也影响到顾客对服务的感受。因此,要把了解顾客期望的重点放在最重要的顾客身上。因为顾客的期望会五花八门,但是只有属于“关键少数”的顾客期望才最有代表性;找出企业所能提供的服务与顾客期望之间的差异,来确定顾客的真正期望;要按顾客的期望加以细分,尽可能对各种期望的顾客提供良好的服务;企业还必须利用广告、承诺、价格等手段来约束顾客的期望。(2)服务人员。要使服务企业能提供成功的服务,第二个关键要素是

38、服务人员。因为对顾客来讲,与企业之间的接触是通过企业第一线的服务人员来实现的,服务人员既是企业的代表,又是服务的化身,因此,服务人员素质的高低对服务企业来讲极为重要。尤其是员工配备是服务性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应根据优质服务的要求,配备足够的前台服务人员和后台辅助人员。前台服务人员直接为顾客服务。他们能够了解顾客的需要和愿望,最能直接控制服务质量,最能及时地发现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能尽快采取补救性措施,纠正服务差错。服务人员与顾客的每次接触,都是服务关键时刻(真实瞬间)。顾客感觉中的整体服务质量,是由服务人员和顾客之间相互交往的结果决定的。管理人员应根据本企业的服务理念,加强企业

39、文化建设工作,使优质服务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信念和行为,并激励全体员工自觉地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行业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与顾客保持密切的接触,尤其是在这种接触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因为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五花八门的。服务人员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在很多情况下需要服务人员自行判断如何解决顾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因此,要使企业能够提供令顾客满意的服务质量,训练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服务员工队伍是必不可少的。(3)服务组织。每一个服务企业都必须建立相应的服务组织,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服务企业在确定细分化的服务策略以后,通过服务提供系统的建立和对提供服务过程的有效控制,使服务企业能及时准确地提供服务以达

40、到预定的目标市场中顾客的需求.在服务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除了可以起到把最高管理层所规定的质量目标,有效地贯彻到基层工作人员的作用以外,对于服务企业来讲,还有其独特的作用。首先,服务企业职工本身的行为就构成了服务这一产品的组成部分,服务企业职工的服务行为对顾客所感受到的服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越是提供无形服务比重高的服务,顾客的心里感受的分量就越重;其次,由于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不能储存,所以很难依靠库存来解决供求之间不平衡的矛盾。最好的解决办法,只能靠有效的服务组织的管理者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以及时消除各种“瓶颈”现象,提高服务企业的工作效率;再次,由于服务具有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的特征

41、,因此,服务企业的管理者有必要建立强有力的统一服务的标准要求,建立健全各级管理部门,以对高度分散性的服务企业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后,由于服务质量难于进行事后把关,所以必须有赖于服务企业有效组织机构的力量来进行事前控制。如果实现不了这一点,仅靠“事后把关”是无法做到提供令顾客满意的服务质量的。(4)关键要素的质量职能。服务金三角的质量职能主要反映了顾客在服务策略、服务人员和服务组织三大关键要素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服务策略,必须制定企业明确的目标,包括选定最适合的市场面、该服务组织希望树立的形象,以及企业应该采用的服务标准等。这些策略内容必须充分体现“顾客至上”的理念,以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对

42、于服务人员,企业管理者必须建立一支精心为顾客服务的职工队伍,因此必须担负起对这些服务人员的培养、教育和沟通的责任。首先,要善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的主动性,这一点对于服务人员来讲是绝对重要的。其次,要加强培训,除了要向职工灌输顾客第一的思想外,同时还要进行服务技能的培训,以提高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此外,还要提供必要的沟通手段,一方面是企业内部的沟通;另一方面是服务人员与顾客的沟通。这些沟通应该成为企业内部调动职工积极因素的有效手段。对于服务组织,如果要使服务企业能提供成功的服务,仅靠服务人员的微笑和良好的态度还是不够的。因此,还需要服务组织内各种资源的有效配合及运用。这就必然涉及服

43、务组织中的各种工作流程、服务规范、考核手段、管理体系等各方面的工作。因此,在整个服务组织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就是从服务设计过程的一开始,就应该考虑到顾客的需要,如果不是从这点出发,服务组织则无法向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4、关键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1)服务策略和服务人员之间的关系。服务策略和服务人员之间的关系连线表达了这样两种观点:一是成功的服务策略必须要得到服务人员的理解、掌握和支持,这是保证服务策略能得以正确实施的基础。二是表达了位于第一线的服务人员,需要有一套让他们在工作中得以遵循而明确的服务指导思想。也就是说,企业的服务人员必须从企业服务策略出发,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否则要使服务人员提供成

44、功的服务将是十分困难的。(2)服务策略和服务组织之间的关系。服务策略和服务组织之间的关系连线说明这样一个观点:企业整个组织系统的设计、部署都应该随着服务策略的内容制定和展开,否则必然会造成企业机构设置混乱,规章制度不合理,职工职责不清,工作效率低下。(3)服务人员和服务组织之间的关系。任何一个服务组织得不到服务人员的支持,是难以正常运转的。而服务组织的机构设置,规章制度的建立及岗位安排不妥当,也就不能充分调动每个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期望一个企业能为顾客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也是不可能的。总之,以上三大关键因素,即服务策略、服务人员和服务组织三者之间只有互相协调,才能保证企业获得令顾客满意的服务质量。

45、5、三大关键要素与顾客之间的关系由于服务过程和消费过程的不可分离性,使得顾客并不是服务的消极消费者,而是服务的积极参与者。在服务过程中,他们必须为服务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配合服务人员的工作,才能获得优质的服务。有时,他们还必须亲自动手,为自己服务。因此,顾客是服务性企业的“兼职服务人员”。在不同的服务过程中,顾客的参与程度会有些不同。如与货运公司的顾客相比较,自选商场的顾客需更积极地参与服务工作,然而,无论是哪一些情况,顾客都是前台服务中必需的人力资源。(1)服务策略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服务策略与顾客之间的关系连线,表示着企业的管理者与顾客之间应保持一种沟通,即表示企业应从顾客的需要出发制定一套

46、服务策略。服务策略是服务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的经营方针和经营方式。它必须既能准确地反映出顾客的需求,又能充分满足顾客的需要。(2)服务人员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服务人员与顾客之间的关系连线代表着一种重要接触,这种接触反映了服务企业的本质特征,还反映了服务人员只有与顾客保持良好的接触,才能使顾客真正感受到服务人员所提供的满意服务。为此,服务人员既要树立牢固的顾客第一的思想,同时还要学会掌握与顾客进行接触的各种技巧,这也是保证使顾客满意的关键所在。做到了这一点,企业就既有了经济效益,又有了社会效益。(3)服务组织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服务组织与顾客之间的关系连线,表示着企业的服务组织要针对顾客的利益和需求

47、进行服务设计,否则必将造成许多顾客不满意的事件发生。对大多数企业来讲,大部分服务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服务组织不健全、不完善造成的。如管理的程序混乱、服务标准不规范及服务设施不完备等。由于服务金三角以它清晰的构图反映了服务业管理中必须以顾客为中心的最本质的特点.同时又指出了加强服务企业服务质量管理的三大关键要素,因此,为世界各国服务业管理界所承认,并把它誉为服务企业管理的“基石”。服务质量要素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因此,服务质量是指服务过程中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具体的来说,服务质量是指顾客对服务生产过程、服务的效用感知认同度的大小及对其需求的满足程度的综合表现。服务

48、产品具有无形性、多样性和异质性。从简单的搬运行李到未来的登月旅行,从家电维修到网上购物,不同的服务具有各自不同的固有特性。虽然服务质量特性依行业而定,但鉴于服务过程的顾客参与性和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服务质量的关键取决于服务过程的技能、态度和及时性等服务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行为关系。因而,仍能进一步认识其服务质量的共同性质,即服务质量必须经顾客认可,并被顾客所识别。1、预期服务质量与感知服务质量预期服务质量即顾客对服务企业所提供服务预期的满意度。感知服务质量则是顾客对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实际感知的水平。如果顾客对服务的感知水平符合或高于其预期水平,则顾客获得较高的满意度,从而认为企业具有较高的服务

49、质量,反之,则会认为企业的服务质量较低。从这个角度看,服务质量是顾客的预期服务质量同其感知服务质量的比较。服务质量的固有特性贯穿于和客户的互动中,只有当服务被提供时,才能体现其存在和价值,服务质量取决于服务提供者与顾客间互动过程中某协议的实现程度,顾客如何评价服务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以往的经验、顾客口碑和顾客需求和期望。因此,服务质量好坏的评价是一个主观范畴,它取决于顾客对服务的预期质量和实际体验质量(即顾客实际感知到的服务质量)之间的对比。美国学者隋赛莫尔、贝里和潘拉索拉曼认为顾客根据服务质量和体验到的总体满意感来感知服务。顾客在消费前形成对于服务的期望,在接受服务过程中感知到过程质量

50、,接受服务后感知到产出质量并将之与消费前形成的期望相比较,根据期望的满足程度判断出三个质量水平,即不可接受的服务质量、满意的服务质量和理想的服务质量。如果获得的感知服务低于购前的期望,消费者就会失望,成为不可接受的服务质量;如果感知服务符合购前的期望,消费者就感到基本满意,成为满意的服务质量;如果感知服务超过购前的期望,消费者会很满意,成为理想的服务质量。显然顾客满意是顾客将过程质量和产出质量同期望水平相比较的结果,因此,服务质量,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顾客的满意程度,即服务质量是导致顾客满意的一个起因,两者之间应该有某种程度上的相关。消费者在享受某项服务后,自然会体会到某种程度的满意或不满意,

51、并会作出相应的购后评价。这些感觉会直接影响消费者是否会再次接受服务,并且向他人赞扬或贬低这种服务。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有更特别之处,即服务质量的消费后评价远比消费前评价更重要,同时将服务质量与产品质量的评价相比,消费者对服务质量会作出更多的消费后的评价。2、服务质量要求服务质量的评估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有形产品可以根据顾客的需要制定产品生产规格,从而保证将合格的产品输送到顾客手中,但服务产品的差异性、不可预见性、不可储存性,决定人们很难制定统一的标准控制服务产品质量。另外,服务性企业的管理者所理解的服务质量与顾客所期望的服务质量可能不一致,而服务人员在传递服务过程中可能也会使服务发生偏差。

52、美国营销学家贝里、潘拉索拉曼和隋赛莫尔等人认为顾客感觉中的服务质量主要是由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和有形性五类属性决定的,管理人员可以从这五个方面衡量顾客的实际消费经历与顾客期望之差。(1)可靠性。指可靠地、准确地履行服务承诺的能力。它反映了顾客对企业服务能力的评估。(2)响应性。指帮助顾客并迅速提供各种服务的愿望及反应快慢程度。它反映了企业提供的服务是否能根据顾客的需要及时作出反应。(3)保证性。是指员工所具有的知识、礼节及表达出自信与可信的能力。包括完成服务的能力、对顾客的礼貌和尊敬、与顾客有效沟通的能力等。(4)移情性。是指设身处地地为顾客着想和对顾客给予特别的关注。它反映了服务企

53、业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并对他们给予充分的关注,这是服务企业对于顾客的关心体贴与尊重程度。(5)有形性。是指有形的设备、设施、人员的可视性和无形服务的有形化,包括服务企业员工对顾客细致服务和体贴关心的有形表现。3、服务的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一般来说,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从顾客的角度来说,顾客购买服务并进行消费,他对服务质量的认识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顾客通过消费服务究竟得到了什么,即服务的结果,通常称之为服务的技术质量,即服务的技术质量是指服务过程的产出;二是顾客是如何消费服务的,即服务的过程,通常称之为服务的功能质量。例如,消费者购买有形产品(服务的结果)的同时,也购买了某些无形的服务

54、产品(服务的过程)。因此,服务质量既是服务的技术和功能的统一,也是服务的过程和结果的统一。(1)服务的技术质量。可以通过很多例子来说明服务的技术质量,例如,宾馆为旅客休息提供的房间和床位,饭店为顾客提供的菜肴和饮料,航空公司为旅客提供的飞机、舱位,网络用户通过互联网购买了商品,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对客户进行审计而提供给顾客审计报告等。以上这些都说明了顾客通过消费服务得到了一定的结果(有形的商品、无形的知识或享受)。服务的技术质量是服务产生的基础,是服务业的基本职能,服务如果没有服务结果的保证,就不能满足顾客的基本需要,服务业的信誉就会受到影响,提高服务质量就失去了意义。对于技术质量,顾客容易感知,

55、也便于评价。技术质量是服务质量的一个方面,一般可以用某种形式来度量。如客运服务可以利用运行的时间、教育服务可以利用教学成果如考试或升学率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一个依据等。(2)服务的功能质量。服务的功能质量是一切服务企业的重要职责,是服务业在交易过程中提供的无形的劳务质量,具体反映在顾客所感受到的服务态度、服务人员的言谈举止、仪容仪表、服务项目、服务方式、营业时间等。服务企业向顾客提供技术质量和物资设备,都离不开一系列服务的功能质量,否则,服务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无法进行。服务的功能质量中反映了服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顾客对服务质量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功能质量。服务业的窗口作用,也主要依靠服务人员

56、热情礼貌的服务、美观大方的仪容仪表体现出来。热情、诚恳、礼貌、尊重、善于宣传和适应顾客心理的服务,还能为服务企业吸引大批“回头客”,具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功能质量完全取决于顾客的主观感受,难以进行客观的评价。因此,服务的技术质量是客观存在的,功能质量则是主观的,是顾客对过程的主观感觉和认识。顾客评价服务质量的好坏,是根据顾客所获得服务效果和所经历的服务感受,两者综合在一起才形成完整的感受。服务的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都是服务满足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所能给予他们的利益和消费价值的体现。因此,许多服务的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可以相互取代。自动柜员机可取代银行营业员的服务,图书、教学录像带、录音带

57、可取代教师的服务。高新科技的发展,为服务的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的相互取代提供了更多机会。对顾客来说,消费服务除感受到服务的结果即技术质量以外,还对服务的消费过程即功能质量非常敏感,实践也证明了顾客明显受到所接受服务的技术质量的方式以及服务过程的影响。虽然消费服务的目的可能仅仅是为了获得该项服务的技术质量,但如果顾客在得到技术质量的过程中,由于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给顾客留下了不佳的印象,这样即使服务的结果即技术质量是完全相同的,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总体评价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4、服务的形象质量和真实瞬间形象质量是指服务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形成的总体印象。它包括企业的整体形象和企业所在地区的形象两个层次

58、。企业形象通过视觉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多层次地体现。顾客可从企业的资源、组织结构、市场运作、企业行为方式等多个侧面认识企业形象。企业形象质量是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过滤器。如果企业拥有良好的形象质量,轻微的失误会赢得顾客的谅解;如果失误频繁发生,则必然会破坏企业形象;倘若企业形象不佳,则企业任何轻微的失误都会给顾客造成很坏的印象。真实瞬间(关键时刻)则是服务过程中顾客与企业进行服务接触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有着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这是企业向顾客展示服务质量的有限时机。通常,这种短暂的接触往往发生在顾客评估服务的一瞬间,同时也形成了对服务质量好坏的评价。因此,一旦时机过去,服务交易结

59、束,企业也就无法改变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如果在这一瞬间服务质量出了问题也很难补救。真实瞬间是服务质量构成的特殊因素,这是有形产品质量所不包含的因素。服务与服务业有关服务的概念最初源于经济学领域。20世纪70年代初期,服务业的发展迫使学术界开始注重对服务的研究。由于服务的范围太广,很难精确界定其内容,本书采用被普遍接受的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中的相关术语。1、服务的定义服务是在供方和顾客接触面上需要完成的至少一项活动的结果,并且通常是无形的。服务的提供可涉及,例如:注1:在顾客提供的有形产品(如维修的汽车)上所完成的活动;注2:在顾客提供的无形产品(如对退税准备所需的收入声明)上所完成的

60、活动;注3:无形产品的交付(如知识的传授);注4:为顾客创造氛围(如在宾馆和饭店)。可以看出,“服务”是不直接生产制成品的经济活动。服务是伴随着供方与顾客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无形产品。服务可以是对属于顾客的有形或无形产品所施加的活动,如修理业;也可以是有形产品或无形产品的提供,前者如运输,后者如教育机构的培训、教学;还可以是某种气氛或感觉的创造,如宾馆等。因此,理解服务的含义需要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1)服务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顾客的需要是指顾客对服务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包括当前的和期望达到的需求。顾客的需要处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之中,所以,应不断地改善服务,以适应和满足顾客的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