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柴福珍)课件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柴福珍)课件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柴福珍)课件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柴福珍)课件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柴福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思政学院 柴福珍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案例1 单亲父亲发愤救女,毒水母攻克白血病讨论: 科学家们研究课题的确定与社会需要之间有什么关系。 社会一

2、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只有通过实践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地暴露;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同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并进而上升到理性。案例4 袁隆平与杂交稻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案例5 朋友的高度就是你的高度人的一切经验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直接经验不一定就比间接经验

3、更可靠,两者都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二、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认识的主体和客体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3.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 4.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具有摹写性和创造性客体指的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主体指的是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着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认识关系实践关系1.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从感觉、思想到物唯心主义认识论(先验论) 唯物主义认识论(反映论)从物到感觉、思想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认识一次性完成认识不断反复,无限发展。不可知主义怀疑论 3.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

4、的创造性过程 (一)从实践到认识(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二)从认识到实践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太阳系行星运动三定律示意图第谷布拉赫开普勒案例8 “天空立法者”的奥秘(一)从实践到认识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种形式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感觉:红、香、甜、硬知觉=红+香

5、+甜+硬+圆+酸+凉+亮+概念 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推理判断鱼是用腮呼吸的水生动物鸟是长羽毛的动物鱼是用腮呼吸的水生动物,鲸用肺进行呼吸,鲸不是鱼类动物。鸟是长羽毛的动物,猫头鹰长羽毛,猫头鹰是鸟类动物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通过感官得到(现象)通过思维抽象得到(本质)直接性、形象性、还不深刻间接性、抽象性、深刻表面的、外部的内部的、本质的认识的低级阶段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比较(1)感性认识是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2)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不

6、能截然分开。 感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割 裂唯理论经验论教条主义经验主义3.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条件案例9 竺可桢、李时珍、马克思与他们的著作 克里摩斯(美)著 达尔文 爱因斯坦 案例10 情商决定个人的命运的最关键因素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故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 哈佛大学维廉詹姆士研究发现,采取激励措施, 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能力。在没有激励措施下,员工一般仅能发挥工作能力的

7、20-30,采取有效激励措施,工作能力可以提升到80-90。(二)从认识到实践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的一个飞跃。认识的目的、功能以及实践的本质决定了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理论的作用。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亚里斯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案例11A.从实际出发,将一般理论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指导作用,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

8、展。2.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B.理论付诸实践,要有一定的中介环节(实用性认识)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是要经过实用性认识这一中介环节的。其中,实用性认识又包括应用科学和实践观念这两个小环节。即理性认识首先要转化为应用科学,应用科学再转化为实践观念,才能完成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C.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化为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1)理论具体化,通俗化: “打蛇要打七寸”、“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 使在刀刃上”(毛泽东); “猫论”、“两手都要硬”、“换脑筋”(邓小平)。(2)广泛的舆论宣传(3)中间试验过程(4)排除干扰D.理论必须正

9、确,也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及工作方法。实践获 得认识(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指导实践认识的第一次飞跃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认识的根本任务认识的根本目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人们的认识过程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形式上,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内容上,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案例12 解读布鲁诺的形象 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A.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条件限制主观认识能力实践活动范围客观科学技术条件客观过程的发展表现程度的限制人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一

10、个正确认识的获得是非常复杂艰巨的。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经历了8000多次的失败,才找到了合适的电灯灯丝。 人的认识过程应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运动过程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人的认识也必然是一个无限发展、无限深入的过程。 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割裂这种历史的统一,会导致左(冒进)的或右(保守)的错误。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二节 真理与价

11、值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一)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真理的一元性注意:真理一定是有用的,但是有用的未必就是真理。案例13 李四光:不信中国是贫油国!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欧氏几何创始人欧几里得罗氏几何的创始人罗巴切夫斯基 黎氏几何创始人黎曼案例14 三种几何学 第一,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第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这也是

12、无条件的、绝对的。 1.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也叫绝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其一,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内的正确反映,因而是具体的、历史的、有条件的、有限的。 其二,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客观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有着不完善性。 2.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也叫相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从认识广度和认识深度上看真理无条件性无限性绝对性 有条件性有限性相对性从认识内容和认识能力上看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第一,具有绝对

13、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任何相对性真理都包含有绝对性真理的颗粒,没有离开绝对性真理而存在的相对性真理;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没有不包含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真理。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由相对性真理走向绝对性真理、接近绝对性真理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辩证统一的。 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就是思维的至上性,即思维的

14、无限性和绝对性。 每一个人乃至一代人,由于受到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显露程度、社会历史的实践水平、主观水平、生命的有限性等的限制,他们的思维水平又是非至上的。5.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坚持真理发展真理6.我们要坚持真理,发展真理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既坚持又发展割裂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会犯两种错误 绝对主义相对主义(三)真理和谬误1.真理和谬误泾渭分明,相互对立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 不知道谬误,也不会懂得真理。谚语春天的特色只有在冬天才能认清,在火炉背后,才能吟出最好的五

15、月诗篇。 -海涅2.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比较而存在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误。3.真理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真理的每一个进步都意味着谬误被批判、被放弃、被真理所取代。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4.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3.语言的清晰明确标准 “我偷你的不是因为我要犯法,而是因为你没有把东西看管好,我的罪责应由你承担。”4.“实用”标准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它们大有用处,所以才给它们以真理的美名的。(胡适) 5.实践标准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马克思)二、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的本性就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主观认识客观效果实践真理谬误相符不符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实践正确错误认识主客观相符主客观相悖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即通过实践,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一座唯一的桥梁。 逻辑证明是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但是不能代替实践标准。(二)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1.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离开了实践,再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