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教材版:课时分层作业1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_第1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教材版:课时分层作业1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_第2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教材版:课时分层作业1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_第3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教材版:课时分层作业1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_第4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教材版:课时分层作业1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8/8课时分层作业(一)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一、选择题1(2021湖南衡阳模拟)“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指出:“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由此可见,良渚遗址()A是学会农业走向定居的开始B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证据C是私有制和阶级出现的开始D是中国首个王朝建立的标志B由材料“文明一词用来指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良渚遗址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可知,良渚遗址已经符合文明的标准,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证据,故选B项;距今约1万年前我

2、国原始居民就开始了定居生活,排除A项;C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中国首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与良渚文化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2(2021四川宜宾模拟)如图为先秦时期不同地区的青铜方尊。其形制的特点反映出()A贵族阶层的旨趣一致B大一统下的整齐划一C青铜在民间普遍使用D多元一体的文化交融D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先秦时期不同地区的青铜方尊的形状都很相似,这体现了当时虽然处于分裂时期,但各地区的青铜器铸造相互影响,有一体化趋势,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青铜器的使用者及使用的地区,而是强调“其形制的特点”,故A、C两项错误;由材料可知,不同的博物馆的青铜方尊具有各自的特色,故B项不符合题意

3、,排除。3(2021江苏徐州模拟)先秦时期流行的一项体育运动“乡射礼”对于射手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能否射中靶心、形体能否合于音乐节奏、能否礼让对手。只有符合全部条件的射手,才能成为获胜者。据此可知,“乡射礼”()A保证了人才的全面发展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演变C蕴含了中华文化的精神D契合了战乱频繁的时代C材料中的体育运动“乡射礼”对射手的评价涉及射、乐、礼,这三方面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故选C项;一项体育运动并不能保证人才的全面发展,A项错误;B项材料依据不足,排除;材料“形体能否合于音乐节奏、能否礼让对手”与“战乱频繁的时代”无关,D项错误。4(2021山东青岛质检)“九鼎”是夏王朝奠定的政治

4、正统的象征物。周公摄政,选择在洛邑一带营建东都成周,也是因为这里曾是夏王朝“居九鼎”的故地。周公此举可印证()A早期政治弥漫神权色彩B统治集团建立绝对权力C政治传统的认同与继承D西周王室维护礼乐制度C周公以夏王朝“居九鼎的故地”为“营建东都”的依据,是因为夏的“九鼎”是“政治正统的象征物”,反映了对政治传统的认同与继承,故选C项。5(2021山东名校联盟考试)礼记王制规定:大诸侯国设三卿,都由天子任命,次一等的诸侯国也设三卿,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A蕴含着中央集权的因素B保证了周天子的专制统治 C宗法血缘色彩极其淡薄D有效限

5、制了地方诸侯权力A天子任命大诸侯国三卿、次一等的诸侯国二卿说明周王干预地方诸侯国的官员任免,从而蕴含加强中央集权的因素,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未保证周天子的专制统治,排除B项;分封制下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进行分封,同姓亲族为分封的主体,排除C项;分封制下,诸侯有世袭统治权,不利于限制地方诸侯权力,排除D项。6(2021福建福州模拟)辅佐商王成汤的伊尹,在西周时期作为良臣受到推崇。到了东周时期,伊尹又具有了庖厨、媵臣、间谍、谏臣、帝师等多种形象。这种变化()A源于伊尹自身的复杂经历B开启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C折射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动D顺应新兴阶级的争

6、霸需要C商朝的伊尹在西周时期的形象是良臣,而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多种形象,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特色,故选C项;伊尹形象的变化主要受时代变化影响,A项不是深层次的原因,故排除;社会经济政治等的巨大变化推动了百家争鸣的出现,而不是材料中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中伊尹的一些形象与争霸需要无关,排除D项。7(2021陕西西安三模)西周时期的何尊、大盂鼎、大克鼎等青铜器上的铭文让我们看到:贵族们受到王的赏赐,然后为亡祖亡父做器祭祀,赞扬先祖的品德;最重要的是祈求先祖降福,“子子孙孙永宝用享”。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王位世袭制开始确立B品德决定贵族地位高低C祖先崇拜功利性凸显D中央集权得到高度

7、巩固C根据材料“最重要的是祈求先祖降福”“子子孙孙永宝用享”可知,这一时期祖先崇拜的主要目的是祈福,功利性较强,故选C项;夏朝已经确立王位世袭制,排除A项;血缘关系决定贵族地位高低,排除B项;西周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排除D项。8(2021四川攀枝花二模)西周时期,在较大的都邑中都出现了市场,政府设司市进行管理。下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制发买卖契券的“质人”。这反映出西周时期()A商业发展践行契约精神B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C重农抑商政策已然形成D限制个体商户经商行为B根据材料“在较大的都邑中都出现了市场,政府设司市进行管理”可知,西周政府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与人员管理商

8、品的交易,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契约精神,排除A项;重农抑商政策是在战国时期形成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对市场的限制,只是反映了政府的管理职能,排除D项。9(2021四川宜宾二诊)下图描绘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数量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出()前770年前430年前221年A诸侯国之间战争数量渐趋增长B姬姓诸侯国在争霸战争中消亡殆尽C周朝传统秩序走向瓦解D血缘关系随战争进程逐渐加强C根据图中数据可知,春秋时期姬姓与非姬姓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次数最多,而战国时期这一数量明显减少,这反映出周朝以姬姓封国为主的传统秩序已经无法维护,故选C项;图中反映出诸侯国之间战争数量时增时减,排除A项;图中

9、反映出战国时期还有姬姓诸侯国,排除B项;图中战国时期非姬姓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数量占比较大,反映出血缘关系的没落,排除D项。10(2021广东汕头模拟)春秋时期,一些士、鄙人、工商业者进入上层政治舞台,如齐桓公任用商人出身的管仲和鄙人出身的鲍叔牙;晋文公任用“士”出身的狐偃、赵衰等人;楚庄王任用鄙人出身的孙叔敖等。这种现象的出现()A有利于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B标志着军功爵制度的确立C宣告了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D削弱了周王天下共主地位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一些拥有才能的士、鄙人、工商业者被国君任用,进入上层政治舞台,这打破了之前官员世袭的传统,有利于当时制度的变革和社会转型,A项正确;

10、题干涉及的群体是士、鄙人、工商业者,并没有提到建立军功者,排除B项;“宣告了”表述错误,C项排除;诸侯国逐渐强大,宗法分封制原则遭到破坏,周王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并不是材料中现象的出现削弱了周王的天下共主地位,D项错误。11(2021山东济南联考)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了戎子驹支(春秋时姜戎首领)引用诗经小雅中的青蝇表达自己的观点,驳倒范宣子责难的故事。据此可知()A传统的礼乐制度受到了冲击B各民族的文化认同感趋同C诸侯兼并战争促进民族交融D诗经具有较高的影响力B材料“戎子驹支(春秋时姜戎首领)引用诗经小雅中的青蝇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少数民族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引经据典,体现各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11、趋同,故选B项;诗经小雅中的青蝇并非礼乐制度,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战争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只是反映了诗经小雅对戎子驹支有影响,不能说明诗经小雅在当时的整体社会影响力,排除D项。12(2021辽宁沈阳质检)春秋战国时期,上起王公贵族,下至普通士人多言“天下”。老子一书中“天下”二字出现六十多次,韩非子中“天下”之辞达三百多处。这一时期的“天下”观念()A目的是维护分封与宗法制度B有利于民族交融与国家统一C促进中央集权的形成与发展D加剧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B由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天下”这一概念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可,这有利于民族交融与国家统一,故选B项,排除D项;韩非子是法家代表著作,主张加

12、强君主专制统治,排除A项;中央集权是在秦统一六国之后形成的,排除C项。13(2021山东淄博模拟)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出现交变现象。流行金币和铜贝的楚国在晚期亦铸行布币,流行刀币的齐、燕亦铸行圜钱。这说明战国时期()A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B统一市场逐渐形成C区域间商贸联系的加强D货币使用状况混乱C战国时期各国货币不统一,种类繁多,因此一些诸侯国之间为了方便交易而铸行他国货币,说明各国间商贸联系的加强,故选C项;战国时期,各国货币种类依旧繁多,没有体现出统一的趋势,排除A项;战国时期国家还未统一,不会形成统一的市场,排除B项;各国货币出现交变现象是经济上的积极现象,排除D项。14(2021山东淄博

13、质检)商鞅指出,“凡世主之患,用兵者不量力,治草莱者不度地。故有地狭而民众者,民胜其地;地广而民少者,地胜其民民过地,则国功寡而兵力少;地过民,则山泽财物不为用”。该论述()A指出实施重农抑商政策的必要性B表达对秦国现状的担忧C强调人口与土地数量比要相适应D注重合理保护生态环境C“民过地,则国功寡而兵力少;地过民,则山泽财物不为用”说明人口超过国家占有的土地,那么国家取得的功绩就少而且兵力不足;土地面积超过人口数量,那么国家的山林、湖泽、财力、物力就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即商鞅强调的是人口与土地数量比要相适应,故选C项;重农抑商政策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凡世主之患”指一般国君犯的弊病,不专指秦国

14、,排除B项;商鞅论述的是人口与土地的关系,与生态环境无关,排除D项。15(2021山东滨州模拟)下表中历史人物的共同思想是()历史人物论述郑国执政子产“天道远,人道迩(近),非所及也”随国大夫季梁“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虢国太史史器“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A尊神敬天B主权在民 C轻天重民D天人合一C根据材料中的“论述”可知,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思想是重视人,轻视天、神,以人为本,故选C项,排除A项;主权在民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是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排除B项;“天人合一”多指“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也指天人相合相应,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16(202

15、1甘肃白银三模)下表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墨四家学说的相关论述。据此可推知,四家学派()学派论述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大力宣扬为民谋利法家认为只有通过法律的手段才能达到至德的社会,强调君臣共同守法,在实行耕战的国策中实现民众的利益道家从“法自然”的高度,反对战争,主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无为政治墨家主张在“天”面前,君主和民众是平等的,让有才能的人参政、议政,珍惜民力A具有同源异流的特征B背离了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C勇于突破礼制的束缚D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A根据材料可知,各家学派的观点不同,儒家主张“仁政”,法家主张“法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君民平等”“

16、尚贤”,虽然他们的主张不同,但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相同的,他们思考的都是面对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A项符合题意;儒家主张“为民谋利”,未背离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B项错误;儒家强调“礼”,故C项错误;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诉求,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7(2021河北衡水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于陶邱至二十四世伯阳立,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郑樵通志略材料二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摘编自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6分)(2)概括材料二中帝国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