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教 学设计【设计理念】 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要给知识注 入生命, 把学生领到美好的学科殿堂去遨游。 本节课在学生熟练掌握 欧姆定律的基础上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的规律来学习如何解 决串并联电路中较复杂的电学问题。 本节是电学难点之一, 学生在学 习中有难度。 但是本班学生在电学基础知识方面扎实的功底, 所以上 课能够较轻松的掌握重难点, 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顺利解出题目并在 练习本上能够完整写出步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创 设一个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展现自我、 施展创造才能、 实施探 究的空间, 让每一位学生都

2、能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 为了尊重学 生个体的差异, 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成为物理新课改下一种很有效的 教学手段。具体思路如下: 1、首先创设情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结合教材,可 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如实验、史料、故事等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 性。本节课就是利用复习旧识,引入新课教学效果较好。接着展示例 题,小组合作, 老师提示所用知识尝试推到结论。最后是知识的应用 环节。2学会知识整合。这一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升华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新旧知识的整合, 知识与方法的 整合, 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3、让学生感受们到知识的价值和奥妙, 对激发 其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本节课的知识整合中, 教师引导学生 梳理串并联电路中的规律?通过大量练习旨在帮助学生自己来总结, 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巩固本节课的知识难点。 串联的电流规律是什么 呢?这样适当的点拨不仅为学生的设计带来思路, 也为他们的思考问 题提供了方法。【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用欧姆定律解决串并联电路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欧姆定律的应用加深对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关 系的认识,掌握应用欧姆定律解决串并联电路问题的方法。 (2)通过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推导出串并联电路中总电 阻与分电阻的关系;

4、串联电路中的分压规律和并联电路中的分流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应用欧姆定律解决串并联电路中的问题, 体 验物理定律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会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2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欧姆定律进行串并联电路分析与计算。 【教学资源】教师工具:多媒体课件,电路板、开关、电池、导线、电源、定值电阻学生工具: (学生 6 人 1 组)电路板、开关、电池、导线、电源、定 值电阻【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提问: 1.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关系?2.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关系?3.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二、学生探究新课教学(一)探究 串、并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

5、1.运用欧姆定律解决串并联电路中的问题:展示例 1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电流、 电压规律, 让学生分析电路和题中的已 知条件,从而理清解题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做题。教师启发学生通过例题还能发现串联电路中的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欧姆定律推导出串并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分 电阻的关系。学生交流讨论,逐渐理清解题思路。明确解题时的注意事项。 学生讨论得出:理论推导:(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串联电阻之和(2)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通过对比让学生更清晰解题思路,并发现自己的不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二)探究 串、并联电路中的分流、分压规律。运用欧姆定律解决串并联电路中的问题:展示例 2指

6、导学生做题,教师巡视提问:通过例题同学们还能发现串并联电路中的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欧姆定律推导出串联电路中分压和并联电路中的 分流规律。学生交流讨论,逐渐理清解题思路。明确解题时的注意事项。 学生讨论得出:理论推导: (1)一个电阻改变时电路中的电流及另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都会改 变。(2)串联分压: (分压原理)(3)并联分流: (分流原理)通过对比让学生更清晰解题思路,并发现自己的不足.培养学生 归纳总结的能力。(三)活动-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学生讨论得 (1)当并联电路中的一个支路的电阻改变时,这个支路的电流会改变,干路电流也会改变,但另一支路的电流、电压都不变。 理论推

7、导:(2)串联电路 U1:U2 = R1:R2 (电压与电阻成正比)(3)电阻并联 I1:I2=R2:R1(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只闭合开关 S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0.2A,若再闭合开关 S1,发现电流表的示数为 0.5A,此时通过 R1 的 电流为 I1,通过 R2 的电流为 I2,则( )A.I1: I22 : 5B.I1 : I23 : 5C.R1: R23 : 2D.R1: R22 : 3四、全课总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那么

8、,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 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对电学 知识有所了解,但电学规律的应用更为复杂,所以容易出错。通过一 系列练习、板演,让学生学会灵活应用,突破难点。在教学中通过实 验和多媒体, 以练为主学会分析电路图, 逐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 解决新的问题,学生完全能够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效果分析“小试身手”就是当堂练习和当堂作业,学生练习后由教师点 拨和纠正。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当堂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能力, 举一反三, 基本实现课堂揭示

9、的教学目标。 这样学生既当堂完成了作 业,老师也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课后的作业辅导打下了基础。课 堂练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的重 要途径,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一、练习题的设计上,首先选择了填空题,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的相关规律。然后选了选择 题,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实际问题的选取上,我不知道怎样设 计实践问题,以确保练习的层次性。二、课堂练习检查结果:35 人答对 正确率 95%教材分析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第十七 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解决串 联和

10、并联电路的问题, 是欧姆定律的又一次具体应用。 教科文书中给 的两道例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讲解清楚并归纳一些 解答电学提的方法, 充分挖掘例题所蕴含的串、 并联电路中的物理规 律。同时,教师应注意书写规范,以板书示教,也要关注解题格式的 规范化。本节是电学的重点,学会灵活应用各种公式。1.电阻 R = 5R ,将它们并联在同一电源两端,则通过 R 与 R 的电流1 2 1 2之比为( )A1:1 B1:5 C5:1 D无法比较2.图 1 所示, L 的电阻比 L 的大,开关闭合,灯均发光,则( )1 2A.V 示数等于V 示数1B.V 示数大于 V 示数1 2C.A 示数大于A

11、 示数1D.A 示数大于 A 示数2 11 13、如图所示,电路中 R 的阻为值 6,闭合开关 S,电流表 A 的示数为 1.2A,电流表 A2 的示数为 0.3A。则 R2 的阻值是( )A、18 B、24 C、6 D、34、如图所示电路,已知 R =2, R =4, U =2V, 1 2 1求 :(1) 通 过 R 的 电 流 I ;1 1(2)R 两 端 的 电 压 U 。2 2课后反思本节课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向社会应用, 体现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很多实际电路都利用了串、并联 电流和电压特点,要会识别电路,熟练应用电路中的相关知识。多联 系生活实际, 增加对生

12、产中的相关应用的, 对此老师可适当准备一些 相关的课件, 帮助学生了解生产中是如何计算灯泡等实际问题。 这不 仅能增强学生对电学的理解, 还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感悟意 识物理知识的价值。 在知识整合中,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电路的特点旨在帮助学生自己来总结规律,巩固本节课的知识难点。课标分析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要求学生能运用欧姆定律解 决简单的串并联电路问题。通过计算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一 开始教师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 直接取材于学生的 生活实际, 用介绍该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使学生感到物 理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物理,让学生学习有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