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巷道矿压管理办法_第1页
掘进巷道矿压管理办法_第2页
掘进巷道矿压管理办法_第3页
掘进巷道矿压管理办法_第4页
掘进巷道矿压管理办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巷道矿压观测设计大纲(试行)第一章 矿压观测的目的和任务1.1掌握巷道围岩动态及其矿压规律;检验巷道设计及施工工艺的合理 性,为优化巷道设计和合理确定支护时机提供科学依据。1.2通过矿压显现规律总结分析,为采区工程设计及开采程序优化提供 全面参考。1.3巷道矿压观测应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全面收集矿压与支护信息。1.3.1微观观测巷道表面位移量:顶底板移近量(底臌量、顶板下沉量)、两帮移近 量;支护受力:锚杆(索)受力、支架受力等;1.3.2宏观观测围岩状态:包括围岩岩性、稳定性类别、煤岩层层位、涌淋水、地质 构造、沿空情况、动压影响等;巷道支护状况:包括巷道支护体变形

2、及特点(如锚杆是否断裂、屈服, 支护帮顶变形破坏特点、底臌状况等),支护形式及参数变化,包括一次支 护、二次支护、补强支护等;施工变化:包括施工工序调整、施工工艺的改变等;工程质量观测:包括主要工序施工质量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等。第二章矿压观测2.1观测范围:新掘巷道自迎头向后200米重点观测,巷道自开挖至峻 工按规定的观测频度观测;巷道正常服务期间实行选点抽测;受动压影响巷 道自动压源(工作面回采、其他巷道掘进等)起始日至动压源结束后三个月 内重点观测,巷道受动压影响时应对动压源围边150米范围内的主要巷道进行重点观测,150300米范围内巷道按规定频度观测。2.2布点原则:均匀布点与随机布点

3、相结合。均匀布点:每3050米设置一个测点,设点时距迎头应不大于20米。随机布点:巷道条件发生变化如围岩条件变化、支护形式或参数变化、 遇构造带、淋水段等特殊地段必须随机增设观测点或加大布点密度。2.3测点设置方法:巷道变形量观测采用十字”或“双十字”布点法,在围岩表面钻孔(孔 深不小于200mm),孔内打入木桩,桩头安设测钉,作为测量基点。采用其他 方法设点时,应具体说明其安设技术要求。顶板底移近量观测应选择在巷中, 两帮移近量应选择在腰线位置处(双十字布点时可选在腰线和拱基线位置 处)。(a)十字布点法(b)双十字布点法图1表面位移测点布置示意图2.4矿压观测方案附测点布置平面图和断面图,

4、并标注主要量测参数。2.5 观测频度2.5.1新掘巷道煤巷开挖二个月内(自迎头向后不小于300米),岩巷开挖2个月内(自 迎头向后不小于150米),每2天观测1次;之后每周观测1次。2.5.2服务期巷道每月观测一次,巷道抽测率不小于30%,对巷道构造带等围岩条件复杂 地段应重点抽测。2.5.3受采动影响巷道大巷、总回、采区上(下)山、区段石门和区段岩巷等:动压源周边150 米范围内巷道应每二天观测1次,动压源周边150 300米范围内巷道每周 观测1次。观测频度应针对巷道实际情况在矿压观测方案中作出具体规定,原则上 新掘巷道、采动影响巷道频度要高,巷道压力稳定后频度可低些。2.6观测方法2.6

5、.1微观观测时,在预设好的量测点上采用刻度尺、测杆、测线绳等 对量测指标OA、OC、OB、OD、0、0卢进行量测,观测仪器直接读取显示值。 量测后与初始值对比得出顶板下沉量、底膨量和两帮变形量等,原始记录见 表一。2.6.2宏观观测时,应详细描述巷道宏观矿压、支护及施工信息,与微 观变形量观测相对应,作为支护效果评判的重要依据。2.6.3技术研究型观测除常规观测手段外,可引用先进的观测手段和仪 器设备,其具体观测要求应在观测方案中作出具体说明。2.6.4特殊地段观测巷道过地质构造带、沿空巷道、交岔点、淋水段、穿煤段、动压影响段 等特殊地段应重点观测,矿压显现强烈或存在安全隐患时,应明确其处理步

6、 骤或方法。表一巷道矿压观测原始记录表观测时间: 年 月 日测 点 编 号距 工 作 面 距 离 (m)与设 点时 间间 隔(天)巷道变形量测点处观测设备观测值宏观矿压 显现描述备注顶板(mm)底板(mm)左帮(mm)右帮(mm)仪器1仪器2其他实 测 值下 沉 量实 测 值底臌量实 测 值变 形 量实 测 值变 形 量初始值实 测 值初始值实 测 值初始值实 测 值第三章信息分析与利用3.1矿生产技术部门建立各采区巷道观测点管理台帐,汇总各巷道观测数据 或信息等,见表二和表三。观测数据实行微机处理,形成分析图表和文字总结。3.2巷道矿压显现规律的分析(1)巷道变形量与工作面距离关系分析根据测

7、点处观测的顶板下沉量、底膨量和两帮移近量,绘制其与工作面距离 的曲线图,以测点与工作面距离(L)为横轴,以变形量(h)为纵轴,顶板下沉 量、底膨量和两帮移近量以不同线段区别,曲线图中标明巷道支护形式和围岩条 件。从曲线图中确定最大变形量及其位置等矿压参数。表二 巷道矿压观测布点管理台帐底膨量和两帮移近量以不同线段区别。从曲线图中确定巷道变形速率。(3)巷道变形量与动压影响关系分析巷道在回采工作面开采期间,巷道围岩受动压影响失去稳定性,因此绘制巷 道变形量(h)与回采工作面距离(L)关系曲线,绘制方法同上。从曲线图中确 定巷道变形速率、最大变形量及其位置,动压影响范围等矿压参数。3.3观测信息的

8、综合分析和利用根据巷道宏观矿压显现的状况、特点,结合微观观测数据,分析矿压显现的 原因,分析支护时机的合理性、施工工艺和支护参数的合理性等,分析施工与支 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现场整改意见和支护设计参数优化意见等,形成综合分析 图表,见表四和表五。表四巷道矿压观测信息处理及反馈表巷道名称:施工单位:制表时间: 年 月 日变形量及支护受力分析宏观矿压显现特 点及原因存在问题支护效果评判现场整改意见设计优化意见信息分析数据处理变形量(h)与迎头距离(L)关系 曲线图变形量(h)与开挖时间(t)关系 曲线图变形量(h)与回采工作面平面距离(L)关系曲线图测点1测点1测点1测点2测点2测点2测点3测点3

9、测点3矿总工程师 阅示意见:表五巷道矿压观测分析表巷道名称围岩条件支护形式及主要参数对应工程量巷道变形量(mm)变形速率(mm/d)变形量最大时距迎头距离变形量最大时开挖时间二次 支护 最佳 时机注浆加固的最佳时机矿压显现规律及特点顶板底板左帮右帮顶板底板左帮右帮最 大平均最 大平均最 大平均最 大平均最 大平均最 大平均最 大平均最 大平均锚 架锚锚3.4异常数据信息的处理当巷道变形量(h)一时间(t)曲线出现反弯点,即出现异常位移急剧增长 现象时,围岩与支护即处于失稳状态,应采取补强加固措施。长时间大位移的处理:当巷道一次支护后,大位移延长,应进行补强或 改变施工方法。(2)变形速度递增的处理:当巷道支护施工后变形速度不降反递增时,应加 强支护或改变施工方法。(3)变形速度过小的处理:当巷道支护施工后变形速度及变形量过小,应考 虑对支护结构进行简化与改进,达到最佳经济支护效果。3.4、巷道支护稳定性评价通过围岩与支护的总变形量和变形速度,得出支护稳定性评价,无动压影响 或其他特殊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围岩变形速度应日趋平缓,即达到稳定支护。巷 道水平收敛量速度小于0.15mm/d、垂直收敛速度小于0.10mm/d时视为稳定支护, 当巷道围岩收敛速度大于0.2mm/d,且延续时间较长时,应采取补强支护措施。3.4支护效果评判标准根据以上分析,科学评判支护效果,原则上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