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理工五官科护理学课件01眼的应用解剖和生理_第1页
华北理工五官科护理学课件01眼的应用解剖和生理_第2页
华北理工五官科护理学课件01眼的应用解剖和生理_第3页
华北理工五官科护理学课件01眼的应用解剖和生理_第4页
华北理工五官科护理学课件01眼的应用解剖和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眼的应用解剖和生理针眼、红眼病、沙眼飞蚊症色盲、夜盲症近视、远视、花眼、近视眼手术肉眼泡、欧式眼博士伦、美瞳片人老珠黄生活中与眼有关的名词与哪些解剖结构相关呢?课程教学目标掌握眼球结构及解剖生理掌握视路的构成熟悉眼附属器的解剖生理了解眼的血液循环和神经支配眼球如同一台照相机眼球水平切面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构成。眼球前后径: 出生约16mm, 成人平均为24mm。眼球突出度: 12-14mm, 双眼相差2mm。第一节 眼球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外层纤维膜 角膜、巩膜中层 葡萄膜 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层视网膜一、 眼球壁形态:透明,无血管,横椭圆形 横径11.512mm,垂直径10.51

2、1mm。 角膜曲率半径:前约7.8mm,后约6.8mm。 厚度:中央约0.5mm,周边约1mm。组织分层:(5层)外 内 上皮细胞层、 前弹力层、 实质层、 后弹力层、 内皮细胞层。角膜 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 前弹力层:不能再生,云翳或白斑 基质层:不能再生,瘢痕组织 后弹力层:易断裂,可再生内皮细胞层:不能再生 角膜-房水屏障功能 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10岁时3792个/mm2 81岁时为2347个/mm2 角膜组织学角膜横切面单层六角形细胞,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10岁时3792个/mm2 ,80岁时为2347个/mm2。丢失、凋亡的内皮细胞由邻近正常的细胞来替代。如果单位密度低于40

3、0个mm2时,将导致角膜水肿,故该密度也称临界细胞密度。眼外伤、炎症、高眼压及各种内眼手术均可造成内皮细胞的损伤。透明、无色。屈光力强,全眼球屈光力的75%。无血管,营养来源于角膜缘血管网和房水,氧来自空气。三叉神经末梢分布丰富,知觉敏感。角膜生理学致密结缔组织 质地坚韧、不透明瓷白色后与视神经交接处分为内外两层外2/3移行于视神经鞘膜,内1/3呈网眼状,为巩膜筛板巩膜巩膜厚度最厚:眼后极部,达1mm自后向前,厚度渐减,赤道部0.4-0.6mm最薄:眼外肌附着点附近,仅0.3mm高度近视巩膜变薄外伤巩膜破裂:角膜缘、直肌附着处、赤道部。血管巩膜本身血管很少,但有许多血管、神经从中穿过。功能巩膜

4、与角膜一同构成眼内容的外屏障,其主要功能为维持眼球外形,保护眼内组织以稳定视力,避光形成暗盒。巩膜同时又是眼外肌的附着处。 医学课件园 前弹力层止端 后弹力层止端(Schwalbe线)结膜Schlemm管巩膜突虹膜大环1.75mm角巩膜缘小梁网虹 膜中层葡萄膜睫状体脉络膜中层葡萄膜类似照相机光圈,虹膜开大或缩小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保证视网膜成像清晰虹膜圆盘状,中央小孔即瞳孔,是眼球光学系统中的光栅装置。颜色主要由虹膜色素的量决定,色素少表现为蓝色,色素多则为棕色。前面的基质层、 后面的色素上皮层虹膜纹理 瞳孔2.5-4mm虹膜隐窝副交感神经 瞳孔括约肌 (环绕) 缩瞳; 交感神经 瞳孔开大肌

5、(放射状) 散瞳 虹膜血供: 虹膜大环(根部)、小环(瞳孔区)。由睫状后长动脉与睫状前动脉交通组成。三叉神经无髓鞘末梢担负虹膜的感觉和血管舒缩。睫状体位于虹膜与视网膜的锯齿缘之间,为宽约6 mm的环状组织 前1/3睫状冠和后2/3睫状体平坦部睫状突:分泌房水锯齿缘:后界2层睫状上皮+3种睫状肌锯齿缘前1/3较肥厚,称睫状冠,后2/3薄而扁平称睫状体平坦部 睫状体睫状体平坦部睫状突睫状冠 调节屈光状态:经晶状体悬韧带可调节晶状体的屈光度。环形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变圆,屈光度增加纵向肌收缩:脉络膜前部前移,将巩膜突拉向后,前房角和巩膜 静脉窦开放,有利房水外流 睫状突分泌房水,维持眼内压并营

6、养眼内组织。 调节眼内压。 富含三叉神经末梢, 血供丰富,主要来源于睫状后长动脉和睫状前动脉睫状体生理学前起于锯齿缘,后至视神经周围,位于视网膜和巩膜之间富含血管,血供主要来自睫状后短动脉,供养脉络膜和视网膜外层血管因粗细可分三层: 大血管层, 中血管层, 毛细血管层;脉络膜毛细血管汇成46条涡状静脉穿出巩膜,经眼上下静脉回流到海绵窦。脉络膜脉络膜结构示意图 眼球血库,营养外层视网膜、晶状体和玻璃体。 含丰富色素,对眼球起遮光和暗房作用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有很多窗孔样空隙,因而比 视网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大,很多物质如染料(台 盼蓝、荧光素钠等)、肌球蛋白、白蛋白、球蛋 白等均可通过。荧光血管造影

7、时,荧光素能迅速 外漏至血管外。 炎症时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渗出,故具有免疫功能。 脉络膜生理学内层视网膜范围:透明膜,前起锯齿缘,后接视盘, 外邻脉络膜。组织学:10层。黄斑:无血管的凹陷区,富含叶黄素。正 对视轴部,视力最敏锐处。中心凹部 最薄,只有锥体,其他层次缺如。视盘:直径1.5mm,中央有生理陷凹。无视 细胞,为生理盲点。营养:脉络膜血管营养视网膜外5层, 视网膜中央动脉营养视网膜 内5层。3mm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视盘(视乳头)视网膜组织结构图 10层,三级神经元,4种主要细胞双极细胞视锥视杆 细胞视杆细胞核(暗视觉)视锥细胞核(明视觉)黄斑区色素上皮层视细胞超微结构图左图示视杆细胞(

8、左)视锥细胞(右)右图示视杆(上)及视锥(下)顶端局部截离超微结构模式图视杆细胞视锥细胞数量12500万600-700万神经元双极双极细胞核小,染色深大,染色浅树突细长杆状短粗锥形外节盘膜胞膜内陷褶叠形成,平型排列,渐向上移,后与包膜分离,顶端膜盘不断脱落膜盘与胞膜不分离,顶端也不脱落感光物质视紫红质视紫蓝质感色物质无视色素(红、绿、蓝)感觉暗光和弱光强光,色觉疾病夜盲症色盲症视紫红质光化学示意图(还原)(氧化)光感受器外段色素上皮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单层六角形细胞,如龟背状。在黄斑处最高,故黄斑颜色颜色最深。色素屏障作用:暗房血-视网膜外屏障物质转运,传递来自脉络膜的营养吞噬光感受器外节脱落的

9、膜盘及代谢产物。具有吸收光线和保护视细胞免受强光刺激、阻止光线的回返反射以及起到支持、营养作用,并分隔感光细胞,使感光清晰。 视网膜视神经纤维走行图视网膜神经纤维走行示意图 (右眼)视神经纤维在视网膜及视盘内排列方式1为中央纤维,位于浅层;3为周边纤维,位于深层弓形纤维弓形纤维神经纤维分布最密集在鼻上,之后依次为鼻下、颞上、颞下。因此当视盘水肿时,鼻上密集区最先水肿,然后是鼻下、颞上、颞下。神经纤维面积最广的是弓形纤维,因此当眼压升高时,最先影响弓形纤维,出现鼻侧视野缺损。二、 眼球内容物三种内容物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三个腔 前房 后房 玻璃体腔前房后房玻璃体晶状体构成:角膜,虹膜、晶状体、

10、睫状体 共同围成。内容物:房水,透明液体,主要成分 是水,容积约0.25-0.3ml。深度:中央轴深3.0-3.5毫米,周边渐 浅。周边深度2/3角膜厚度,随 年龄、屈光、调节状态等改变。前房房水循环途径房水排出的主要途径,维持正常眼内压其前外侧壁为角膜缘,后内侧壁为虹膜根部和睫状体前面,前房角通常为25-45。前房角解剖结构或房水排出功能异常,房水排除受阻,眼内压升高,导致青光眼发生。前房角 Schwalbe线,后弹力层止端; 巩膜突 小梁网 Schlemm管区引流房水,称功能小梁;前1/3不能引流房水,称非功能小梁。 Schlemm管:房水输出管道,外壁有25-35条集液管与巩膜内静脉丛相

11、通。前房角结构晶状体透明无血管,形如双凸透镜。通过悬韧带固定于睫状体上。前面曲率半径约10mm,后面约6mm。直径约9mm,厚度约4mm。由晶状体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前囊和赤道部囊下为立方形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到赤道部,向前、后伸长、弯曲,移向晶状体内部,成为晶状体纤维,规则排列并不断挤向核心部。周围部称皮质,中央部称核。随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而失去弹性,调节功能减退,称为老视。晶状体混浊形成白内障。屈光指数为1.44眼的调节功能: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由于其本身弹性变凸,折光力加强; 视远物时则相反。晶状体还有滤过紫外线的功能,保护视网膜免受光毒损伤。晶状体生理学玻璃体为

12、透明胶质体,主要成分为水,98%,充满于玻璃体腔,占眼球容积的4/5,约4.5ml。其他部分与视网膜、睫状体相贴,4个紧密连接部位: 玻璃体基底部(锯齿缘前2mm和后4mm)视网膜血管部视盘边缘黄斑中心凹无血管,不能再生营养来源:脉络膜、房水作用:屈光、对视网膜和眼球壁起支持作用玻璃体的胶原玻璃体胶原80%为II型胶原IV型胶原交联于胶原纤维的表面V/XI型胶原组成玻璃体胶原纤维的核心部分玻璃体不同部位,胶原密度不同玻璃体的透明质酸透明质酸是由D - 葡萄糖醛 酸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组 成的粘多糖胶原构架之间充满大的透明质酸分子,作为“减震体”,和大分子的“海绵”吸收大量的水分正电荷蛋白,如血

13、红蛋白的铁离子可以沉淀透明质酸,致胶原塌陷,凝胶液化玻璃体胶原和透明质酸的组合玻璃体凝胶是由带负电荷的双螺旋透明质酸分子和胶原纤维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状结构严重的炎症,热(50o), pH值下降,胶原酶可破坏胶原纤维,导致透明质酸丧失和胶原塌陷,最终导致凝胶液化。19.2玻璃体的年龄性改变1.正常的凝胶2.年龄性改变:透明质酸减少,胶原塌陷,液化腔形成3. 玻璃体劈裂,皮层劈裂4. 玻璃体后脱离 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是“飞蚊症”的主要原因玻璃体的年龄性改变玻璃体液化, 液化池形成(A)玻璃体凝胶塌陷,纤维形成(B)玻璃体后脱离:比前脱离常见(C)玻璃体前脱离(D)基底层增厚(E)玻璃体视网膜粘连玻璃

14、体凝胶破坏,胶原塌陷,纤维膜收缩可在玻璃体视网膜粘连紧的部位导致视网膜裂孔形成或视网膜血管破裂P19.4玻璃体后脱离的并发症粘连部血管破裂导致出血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15内界膜的缺损刺激胶质细胞移行到缺损部,导致视网膜前膜:黄斑前膜中心凹周围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导致老年特发黄斑裂孔的发生从视网膜光感受器起,到大脑枕叶皮质视觉中枢为止的全部视觉神经冲动传递的径路视路视神经(optic nerve)视交叉(optic chiasm)视束(optic tract)外侧膝状体(lateral geniculate body)视放射(optic radiation)视皮质(visual cortex)

15、 第二节 视路视交叉视神经向后通过视神经孔、视神经管,进入颅内。双眼鼻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在蝶鞍处交叉到对侧,与该侧眼球颞侧的视神经纤维同行组成视束。视束绕过大脑外侧终止于外侧膝状体,更换神经元,新的视纤维经过内囊、颞叶形成视放射,终止于枕叶皮质视中枢。 视神经眼内段:从视盘穿出巩膜筛板的部分,长约1mm眶内段:是巩膜后孔至视神经管眶口的部分, 长约25-30mm,呈S形弯曲,以利于眼球运动。 三层神经鞘膜(脑膜)包裹,鞘膜间隙与颅内 同名间隙连通,有脑脊液填充。颅压升高时常 发生视神经水肿。管内段:视神经管内段,长约6-10mm颅内段:视神经入颅到视交叉的部分, 长10mm第三节 眼附属器 眼

16、眶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一、眼眶是容纳眼球等组织的类似四边锥形的骨腔,左右各一,互相对称。成人眶深约4-5cm。眼眶除外侧壁比较坚固外,其它三壁骨质均菲薄。 七块骨构成上下内外4个壁,外侧壁厚,其它壁薄容纳了眼球、眼外肌、泪腺、血管、神经和筋膜等,期间有脂肪组织起保护作用。颧骨额骨蝶骨筛骨泪骨上颌骨眼眶的眶骨及其他解剖结构鼻骨眼眶7块骨视神经孔和视神经管: 视神经,眼动脉,交感神经纤维眶上裂:III、IV、VI、V(眼支),眼静脉、交感神经、眼上静脉通过,受损可造成上睑下垂、眼内外肌麻痹、眼神经分布区感觉消失等。眶下裂:眶下神经、眶下动脉、眼下静脉通过眶上切迹:眶上神经、三叉神经眼支及血管通过眶下

17、孔:眶下神经,三叉神经第二支眼眶骨壁主要结构眼眶的窝眼眶外上角处有泪腺窝,容纳泪腺。在眼眶内上角处有滑车窝,此处有滑车,有上斜肌通过。眼眶内侧壁前方有泪囊窝,泪囊位于窝内。泪囊窝前缘为泪前嵴,后缘为泪后嵴,下方接骨性鼻泪管,为泪囊手术重要解剖标志。二、眼睑眼睑分为上睑和下睑,上下眼睑之间的裂隙为睑裂。正常平视时,睑裂高度约8mm。覆盖角膜上部1-2mm。眼睑外端联合处叫外眦,锐角。内端联合处叫内眦,钝圆。游离边缘叫睑缘。分前后两唇,前唇钝圆,有2-3排排列整齐的睫毛。睫毛的根部有毛囊,是皮脂腺及变态汗腺的排泄口。后唇边缘较锐紧贴于眼球前部。两唇间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形成浅灰色线,称灰线。在灰线与后

18、唇之间,有排成一行的细孔,为睑板腺的开口。(霰粒肿、麦粒肿内、外睑腺炎)近内眦部约6mm处上下睑缘各有一乳头状隆起,中央有一小孔称上下泪小点。为泪小管的开口。在内眦角与眼球之间有一结膜形成的皱襞,呈半月状,称半月皱襞。此皱襞与内眦皮肤之间被围结成一低陷区,此处称为泪湖。泪湖中近半月皱襞处有一肉状隆起称泪阜组织学:五层皮肤层 皮下组织层 肌层睑板层结膜层 二、眼睑眼睑组织学 皮肤层 :人体最薄的皮肤之一,易皱褶。 血运丰富,修复快,为美容整形奠定了基础。皮下组织层 :疏松,易水肿、淤血。脂肪增多呈“肿泡眼” 眼轮匝肌:司眼睑闭合, 面神经支配 肌层: 提上睑肌:司提上睑,动眼神经支配 (重睑)

19、Mller肌:助提上睑,交感神经支配 (恐慌瞪眼)睑板层:全身最大的皮脂腺睑板腺 (霰粒肿 、麦粒肿、干眼症)结膜层: 睑结膜,紧贴睑板内面保护眼球瞬目: 湿润眼球表面 使角膜保持光泽 清洗结膜囊眼睑生理学 睑结膜:贴附牢固,不能被推动 球结膜:最薄最透明的结膜 穹隆结膜:疏松,多皱褶,便于眼球活动结膜内含杯状细胞和副泪腺,分泌粘液和泪液以湿润眼球表面。三、结膜 眼睑动脉弓: 睑结膜、穹隆结膜、角膜缘4mm外球结膜结膜后动脉结膜充血 睫状前动脉 :在角膜缘外约4mm 处穿入巩膜与虹膜动脉大环相吻合。尚没穿入巩膜时,其末梢细支继续向前形成结膜前动脉,并在角膜缘周围形成深层血管网。当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时此血管充血,为睫状充血。 结膜血液供应 泪腺:副交感神经支配,司泪液反射分泌(疼痛,情感)泪器 (16小时分泌0.5-0.6ml) 泪道:泪点,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四、泪 器泪腺位于眼眶前部外上方的泪腺窝内,被提上睑肌肌腱分隔为较大的眶部和较小的睑部泪腺,两部在后面有桥样腺组织相连接。其排泄导管约10-20根。开口于外上穹窿部结膜处。在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