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职业技术学院课件_第1页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课件_第2页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课件_第3页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课件_第4页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襄樊职业技术学院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目标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理解五脏的病理表现学习目标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 五藏 藏藏于体内的内脏 六府 奇恒之府藏象 内脏的生理病理征象 象内脏的外在表象 内脏与自然界相通应的 事物和现象藏象概述藏象概述藏象:体内脏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所表现于外的征象。藏象学说: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脏腑的解剖、生理和病理。详于脏而略于腑,详于功能而略于解剖。五脏与形体官窍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脏腑与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藏象:体内脏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所表现于外的征象。 藏象学说的形成因素: 藏象的概念源于古代的

2、解剖观察 内脏的部分功能源于其形态学的认识藏象学说 内脏的复杂功能通过整体观察而赋予 的形成 藏象概念的确立得益于哲学思想的渗透 藏象概念由临床验证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 藏象学说的形成因素:比较 西医的脏:主要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 中医的脏: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主要的是一个生理学和病理学的概念。 藏象学说中的一个脏器的功能,可能包括西医学里几个脏器的功能;而西医学里一个脏器的功能,可能分散在藏象学说的几个脏器功能之中。比较 西医的脏:主要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 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脏 腑形 态 结 构功 能 特 点五 脏实体性脏器 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六 腑中空有腔性脏器

3、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奇恒之腑中空有腔性脏器 藏精气而不泻 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脏 腑形 态 结 构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论治有重要指导意义。一般说来,病理上“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治疗上“五脏宜补”、“六腑宜泻”。 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论治有重要指导意义。五脏肝、心、脾、肺、肾主要生理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气、血、津液五脏肝、心、脾、肺、肾一、心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 一、心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一、心1、 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

4、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一、心1、 主血脉: 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 赤而为血(浊气归心) 主血心主血脉 运血:心的搏动推动血液的 运行(诸血者皆属于心) 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 和脉管的舒缩,使血流通畅。 血液运行的必备条件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心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搏动血运于心脉系统的血液充盈 心推动血液脉与心相连的脉道通利畅达 运行于脉中 血液运行的必备条件心主血脉的观察内容面色舌色脉象胸部感觉功能正常红润淡红,滋润而有光泽缓和而有力舒畅心火旺赤舌尖红,破碎疼痛数烦热,难眠心血虚淡白无华淡白无华细心慌、心悸心脉瘀阻暗紫暗、瘀斑涩、结、代闷痛(倾倒,死亡)心主血脉的观察内容面色舌色

5、脉象胸部感觉功能正常红润淡红,滋润2、 主神志:心具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心所藏之神,既是指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狭义之神。2、 主神志:2、 主神志:一是主宰人体生理活动。若心神正常,人体各部分的功能协调。二是主宰人体心理活动。一是心是精神思维活动的主要内脏。二是心是人体情志的发生之处和主宰。2、 主神志:心主血脉与心主神志的关系:一是心主血脉的功能直接为心主神志的功能提供物质基础。生理:心血充盈,则精神充

6、沛,神志清晰,思考敏捷。病理:心的气血不足,则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神志不宁,失眠多梦。邪热扰心,则神昏谵妄,不省人事。心主血脉与心主神志的关系:一是心主血脉的功能直接为心主神志的心主血脉与心主神志的关系:二是精神活动能调节和影响血液循环。心主血脉与心主神志的关系:二是精神活动能调节和影响血液循环。3、心与形窍志液的关系(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脉皆上注于面,故面色能反映心气心血的盛衰。生理:心气充沛,心血充盈,则面部红润光泽。病理:心血虚则面色淡白。心血瘀阻,则面色青紫。3、心与形窍志液的关系3、心与形窍志液的关系(2)心开窍于舌。心与舌体通过经脉相连。舌反映心主

7、血脉的功能状态。舌具有感受味觉的功能。舌与言语、声音有关。主血脉主藏神3、心与形窍志液的关系主血脉主藏神3、心与形窍志液的关系(2)心开窍于舌。生理:心的气血充足,则舌体红润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病理: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心阳不足,则舌质淡白胖嫩。心阴不足,则舌质红绛瘦瘪。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心火上炎,则舌质红绛或舌尖独赤,或舌体糜烂,甚则舌体卷缩。邪热扰心或痰迷心窍,则舌强,语謇。3、心与形窍志液的关系3、心与形窍志液的关系(3)心在志为喜。过喜则伤心,导致心气涣散,或心阳暴脱;或导致心神失守,发为癫狂。(4)在液为汗。汗出,一般有二:一是散热性出汗,二是精神性出汗。心藏

8、神,故精神性出汗与心有关;心主血,汗由津液所化,血与津液又同源互化,故汗多必伤津,津伤必累及血,因而有“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之说。3、心与形窍志液的关系心与形窍志液关系示意图喜为志在在液为汗在体合脉舌于窍开心与形窍志液关系示意图喜为志在在液为汗在体合脉舌于窍开二、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共5叶,左二右三。 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特性:华盖;娇脏;主宣发、肃降。二、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共5叶,左二右三。二、肺1、 主气,司呼吸 主呼吸之气: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气的运动,吸进清气,排出浊气,吐故纳新,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二、肺1、 主气,司呼吸二

9、、肺1、 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一是依靠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结合成宗气,维持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二是肺对全身气机起着调节作用(体现为气的升降出入)。二、肺1、 主气,司呼吸二、肺1、 主气,司呼吸肺主一身之气取决于肺主呼吸之气的功能。如:肺呼吸功能减弱,则宗气不足、呼吸无力、语声低微、身倦无力;或者宗气不生,生命终止。肺的呼吸功能受肺主一身之气功能的调节。 二、肺1、 主气,司呼吸2、肺主宣发肃降:肺气宣发:一是转输津液和水谷精微到全身,外达皮毛;二是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开阖,并将津液的代谢产物化为汗液排出体外(失常:可出现恶寒无汗,或怕冷、出汗、容易感冒等);三是排出体内浊气。肺

10、气不宣: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涕。肺主肃降:一是吸入清气;二是将津液向下向内布散,形成尿液;三是肃清呼吸道的异物。肺失肃降:呼吸短促表浅喘息、咳嗽、咳痰。2、肺主宣发肃降:3、通调水道:对人体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宣发:排出汗液;肃降:排出尿液)所以称“肺主行水”。肺气失宣:则水液不能外达,出现无汗、水肿等症。肺失肃降:则水液不能下输,出现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肺失宣降,不能发挥水液“中转站”的作用,水液不行,可聚而为痰,停留于肺,出现痰饮之证。“肺为水之上源”、“水液代谢中转站”的内涵。 “提壶揭盖”治法的内涵。3、通调水道:对人体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

11、的作4、朝百脉,主治节。朝百脉:全身的血液通过百脉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归根结底是助心行血。生理:肺合成“宗气”,“贯心脉”以推动血液运行。病理:肺气壅塞,血脉运行不畅,出现心悸、胸闷、口唇青紫等症。治节:治理调节。一是调节呼吸功能,二是治理调节全身的气机运动,三是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是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4、朝百脉,主治节。5、肺与形窍志液的关系(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合皮毛(温养肌肤,润泽皮毛;调节汗孔,抵御外邪)。(2)开窍于鼻:肺气正常,则通气和嗅觉功能正常。肺气不宣:鼻塞,喷嚏,嗅觉障碍,气

12、喘,鼻翼煸动。(3)在志为悲:悲忧伤肺,致气短。肺气虚弱,亦可导致悲忧情绪。(4)在液为涕:正常:涕润泽鼻窍。异常:风热则涕黄,风寒则涕清,肺燥则鼻干。5、肺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三、脾 1、主运化 2、脾气主升 3、主统血 4、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三、脾 1.主运化(the spleen dominate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字面理解:运, 化, 转运、转输;消化(变化)。饮食物脾气转化水谷精微津液脾气转运全身基本概念: 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三、脾 转运、转输;消化(变化

13、)。饮食物脾气转化水谷精微(1)运化食物:是指脾气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谷精)的功能。运化之“化”运化之“运”生理过程(三个阶段):在胃肠中饮食物分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消化吸收水谷精微;将吸收的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 转化为精、气、血、津液。(通过肺的宣发肃降作用和脾气自身作用 )转运(1)运化食物:是指脾气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谷内经原文(了解)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失健运便溏腹胀纳差倦怠消瘦或胀痛,水谷精微不得及时转运粪便中夹杂不消化食物脾不运化,食欲不振水谷精微随糟粕而下作“水谷精微”解“水谷精微”衰少,精气血生化不足 “中央土以灌四傍”内经原文(了解)脾失健运便

14、溏腹胀纳差倦怠消瘦或胀痛,水谷精微 脾运化水谷的一般过程示意图 食物胃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食 糜 中央土 水谷之精 灌四旁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小肠脾 食 为胃行 物 其津液 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残 渣 肾受脏腑之精而藏之 大肠 粪 便 体外 脾运化水谷的一般过程示意图(2)运化水液:吸收、转输水精, 调节水液代谢 。脾气转输,上输于肺,宣发肃降,布散全身;水液代谢枢纽上行水液依赖于脾上输于肺下行水液依赖于脾下输于肾赖肾之气化,清者上输,浊者形成尿液宣发至皮毛,形成汗液(2)运化水液:吸收、转输水精,脾气转输,上输于肺,宣发肃病理变化脾失健运湿(脾虚生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痰(脾为生痰之源

15、,肺为贮痰之器)饮(脾虚水肿) 病理变化脾失健运湿(脾虚生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痰(脾为 脾运化水液的一般过程示意图 游溢精气 清中之清 水饮胃 头面诸窍 宣发 全身皮毛 散精(津液) 肌肉腠理 小肠 脾 肺 清 浊 清中之浊肃降 大肠 其它藏府 肃降 浊中之清 肾 之浊尿 膀胱 脾运化水液的一般过程示意图运化食物与运化水液的关系:运化功能的两个方面,同时进行。脾为“后天之本” (the origin of the acquired constitution)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the source of Qi-blood)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运化食物与运化水液的关系:运化功能的两个方

16、面,同时进行。脾为 2.脾气主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 (1)升清 上输水谷精微于心、肺,化生气血以濡养全身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为和” 清,叶桂病理脾不升清清气不升反降眩晕便溏清气不升精气下泄腹胀浊气不降神疲 (1)升清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为 (2)升举内脏 维持内脏位置相对稳定,防止下垂病理中气下陷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又名“阴挺”脱肛又名“直肠脱垂” (2)升举内脏病理中气下陷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又名“3.主统血(the spleen controls blood within the vessels) 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溢出脉外的功能。生理机理:脾气健运则气血生化有

17、源,气能摄血,故脾可统血病理脾不统血便血、尿血、崩漏、肌衄、鼻衄阴道出血皮下出血下部出血多见3.主统血(the spleen controls bloo 脾的生理特性 :喜燥恶湿 “脾燥则升” (了解) 吴达医学求是 健脾益气药物温燥多见 白术、薏苡仁等。病理(了解)湿邪困脾湿邪困遏脾气,致使脾气不升 脾的生理特性 :喜燥恶湿 “脾燥则升” (了解) 健脾益 4、脾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1)在体合肉,主四肢生理:脾之运化与肌肉充养 及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密切相关 病理(理解):脾失健运可致肌肉软弱无力, 甚至痿废不用中医称之为“痿证”内经原文(了解):“脾主四肢”“治痿独取阳明”四肢又名“四末

18、”“阳明”代指脾胃 4、脾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1)在体合肉,主四肢病 (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生理:脾气健旺,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 口唇红润光泽;病理:脾不健运则口淡乏味,脾有湿热则口甘口腻。脾虚则口唇苍白无华。 (3)在志为思 病理:思虑伤脾,出现食少倦怠,腹胀便溏,心悸失眠等心脾两虚症状。 (4)在液为涎 病理:脾胃不和则涎液增多。 (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3)在志为思 (4)在液 四、肝 1、主疏泄 2、主藏血 3、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四、肝 1.主疏泄 字面理解:疏, 泄, 疏通、畅达;发散、升散。基本概念: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

19、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了解:最早提出肝主疏泄者为元代医家朱震亨 格致余论:“司疏泄者肝也” 疏通、畅达;发散、升散。基本概念: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 (1)调畅全身气机气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机能活动依赖气之升降出入运动全身气机调畅肝之疏泄功能正常生理全身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机能活动稳定有序气血运行正常生命活动正常气能行血,气行则血行 (1)调畅全身气机气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全身脏腑、经络、病理变化肝之疏泄功能失常肝失疏泄肝气上逆:肝气郁结:太过不及肝气亢逆,升发太过的病理变化即升、动、散太过肝气不舒,疏泄失职,气机不得畅达即升、动、散不及

20、一是疏泄太过,肝火旺盛:面红目赤,头痛,胸胁乳房走窜胀痛,急躁易怒(暴怒)二是气升太过,血随气逆:吐血、咯血、卒然昏厥、崩漏三是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肝气郁结特有表现)四是闷闷不乐,悲忧欲哭(郁怒)五是气不行津,聚而为痰(梅核气),停而为水(水肿、臌胀)六是气不行血,形成瘀血:胸胁刺痛、癥积、舌质暗,有瘀斑;女子经行不畅、经迟、痛经、经闭 病理变化肝之疏泄功能失常肝失疏泄肝气肝气太过不及肝气亢逆,升治疗均宜以疏肝理气为主治疗均宜以疏肝理气为主 (2)影响脾胃的纳化功能及胆汁的分泌排泄生理调畅脾胃气机(土得木而达)肝之疏泄功能正常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促进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肝之精气化生 (2)影

21、响脾胃的纳化功能及胆汁的分泌排泄生理调畅脾胃气机病理变化肝疏泄异常(肝气郁结)脾不升清上:眩晕下:飧泄(另:脾气不通则腹痛、痛泻)胃不降浊上:呃逆、嗳气、呕恶中:左上腹胀痛下:便秘胆汁分泌、排泄不畅右胁胀痛,口苦,纳食不化,黄疸肝脾不调或肝脾不和(木不疏土)肝气犯胃或肝胃不和(木不疏土)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病理变化肝疏泄异常脾不升清上:眩晕下:飧泄(另:脾气不通则腹 (3)疏泄情志全身气机调畅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全身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机能活动稳定有序“形为神之宅”生理情志活动正常 (3)疏泄情志全身气机调畅肝之疏泄全身各脏腑、经络、“形病理变化(理解)肝失疏泄太过不及急躁易

22、怒(暴怒)、失眠多梦,甚则晕厥闷闷不乐,悲忧欲哭,多愁善感(郁怒)因病致郁肝气上逆另:暴怒伤肝,引起肝风内动(称为“因怒致病”);郁怒伤肝,引起气郁气滞,甚或肝气犯胃(称为“因郁致病”)。肝气郁结病理变化(理解)肝失疏泄太过不及急躁易怒(暴怒)、失眠多梦, (4)调理冲任二脉 全身气机调畅肝之疏泄功能正常男子正常排精女子正常排卵行经病理变化生理肝失疏泄男子排精不畅,或不育女子行经异常(月经不调、痛经)、或不孕 (4)调理冲任二脉 全身气机调畅肝之疏泄男子正常排精女子 2.主藏血: 生理指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 (1)涵养肝气 (2)调节血量 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23、4)为经血之源(3)濡养肝及筋目(5)防止出血指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 (1)涵养肝气 (2病理肝不藏血吐衄崩漏(气虚者宜补气) 吐血、咯血、月经过多(火旺者宜泻肝火) 肝气虚弱,收摄无力 肝火旺盛,迫血妄行 病理肝不藏血吐衄崩漏(气虚者宜补气) 吐血、咯血、月经过多(肝不藏血,日久可继发肝血虚,出现两目昏花,筋肉拘挛,屈伸不利;女子可出现月经量少,甚则闭经。肝不藏血,日久可继发肝血虚,出现两目昏花,筋肉拘挛,屈伸不利 3、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1)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膜,包括肌腱和韧带。还包括一些条索状的组织,如大的神经纤维,表浅的静脉血管等。 爪,爪甲,“爪为筋之余”

24、3、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筋膜,包括肌腱和韧带。还包括 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膜得到肝血的滋养,四肢才能屈伸有力,运动自如。异常:一是肝血不足,筋失所养,则四肢震颤麻木,屈伸不利;二是热邪灼伤肝经,则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肝血的盛衰可通过爪甲的枯荣反映出来。异常:爪甲薄软,枯萎脆裂。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2) 在窍为目目得到肝血的濡养才能发挥正常的视觉功能。病理:肝血不足:两目干涩,视物不清。肝经风热:目赤痒痛。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肝风内动:两目上视或斜视。 (2) 在窍为目目得到肝血的濡养才能发挥正常的视觉功(3) 在志为怒(4) 在液

25、为泪病理:肝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肝经湿热,则目眵增多,迎风流泪。 (3) 在志为怒(4) 在液为泪疏泄藏血促进血液运行调畅情志肝疏泄藏血功能示意图解剖观察而获得整体观察而赋予消化吸收疏泄藏血促进血液运行调畅情志肝疏泄藏血功能示意图解剖观察而获肝与形窍志液关系示意图开窍于目怒为志在在液为泪在体合筋肝肝与形窍志液关系示意图开窍于目怒为志在在液为泪在体合筋肝 五、肾 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 2.主水 3.主纳气 4.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五、肾 肾为先天之本: 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精化肾气,肾气分阴阳,肾阴与肾阳能资助、促进、协调全身脏腑之阴阳,

26、故肾又称为“五脏阴阳之本”。 肾藏精,主蛰,又称为“封藏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 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 (1)藏精的概念: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依赖于肾气的闭藏作用和激发作用的协调。 精,又称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生命之源,是脏腑形体官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 广义之精:泛指一切精微和作用十分重要的物质(气、血、津液,水谷精微)。狭义之精:指生殖之精(含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和机体发育成熟后产生的生殖之精)。广义之精:泛指一切精微和作用十分重要的物质(气、血、津液,水(2)肾精的构成: 肾精以先天之精为

27、主体,加之部分后天之精融合而成。 先天之精 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形成胚胎之精后天之精 由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和脏腑代谢化生的精微脏腑之精 (2)肾精的构成: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关系先天之精有赖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和充养,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后天之精又有赖于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才能不断地摄入和化生。(先天促后天,后天滋先天)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关系先天之精有赖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和充养(3)肾精的作用 A.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女子一七至七七,男子一八至八八的规律性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方面的变化(素问上古天真论)。 (3)肾精的作用 肾精肾气主司生长发育生殖示意图女七七男八八女二七男二八肾精肾气主司

28、生长发育生殖示意图女七七男八八女二七男二八病理 小儿生长发育迟缓,青年人性发育迟缓,中年人性机能减退,或早衰,老年人衰老加快 病理 小儿生长发育迟缓,青年人性发育迟缓,中年人性机能减退 B.推动和调控脏腑气化: 肾精化生肾气,肾气分肾阴和肾阳两部分:肾阴是一身阴气的根本,五脏之阴皆以此为根;肾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五脏之阳皆以此为本。 故说:“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肾为五脏阴阳之本。 B.推动和调控脏腑气化:肾精肾气肾阴肾阳之间的关系肾精肾气肾阴肾阳化分濡润滋养抑制沉降 温煦推动兴奋升腾对立协调肾精肾气肾阴肾阳之间的关系肾精肾气肾阴肾阳化分濡润温煦对立协肾为五脏阴阳

29、之本肾精肾气肾阴肾阳化分肺阴心阴肝阴脾阴胃阴肺阳心阳肝阳脾阳胃阳协调对立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肾为五脏阴阳之本肾精肾气肾阴肾阳化分肺阴肺阳协调对立五脏之阴病理(1)肾阴虚:阴虚+生殖机能减退。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舌红,脉细数;男子遗精,女子梦交。(2)肾阳虚:阳虚+生殖机能减退。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冷痛,精神萎靡;阳萎早泄,宫寒不孕。(3)肾之阴阳两虚。(4)肾阴肾阳虚导致其他各脏阴阳失调:如肝肾阴虚,脾肾阳虚。(5)其他各脏“久病及肾”。 病理(1)肾阴虚:阴虚+生殖机能减退。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 2.主水 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肾气对于水液代谢的主司和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表现在胃、小肠、大肠、脾、肺、三焦等脏腑水液代谢的功能均有赖于肾阴肾阳的调节;二是肾脏本身就是津液输布和排泄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重要环节;三是肾阳对水液有气化蒸腾作用。 2.主水病理肾阴虚:口干舌燥,小便通畅;肾阳虚:口不干而多津液,小便少或浮肿;或者小便清长。病理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