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管理概论自学考试复习资料_第1页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自学考试复习资料_第2页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自学考试复习资料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00053复习资料PAGE 13 第一章 国际经济与贸易概述第一节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知识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概念(一)国际经济:又被称为世界经济,是指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和各个部门的经济通过经济纽带联结而成的有机整体。(二)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和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三)国际经济与贸易通常意义上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研究对象(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阶段(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理论和学说(三)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有关政策(四)国际经济与贸易与各个国家经济之间的关系三、国际经

2、济与贸易的有关概念(一)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1.国际货物贸易国际货物贸易是指有形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实际商品的贸易。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将其分为09类。关税合作理事会税则目录将其分为21类。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分类则更为复杂。2.国际服务贸易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将国际服务贸易的交付方式分为:商品贸易中服务的过境;货币的过境;人员的过境;信息的过境。服务贸易总协定将其分为:过境交易;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并列出了12个部门。(二)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1.总贸易体系:也称一般贸易体系,以商品通过过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总进口额和总出口额之和称为总贸易额。目前采用总贸易体系的国

3、家有:日本、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等。2.专门贸易体系:也称为特殊贸易体系,以商品经过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目前采用专门贸易体系的国家有:德国、意大利、法国等。(三)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1.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一国的对外贸易,是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对外货物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该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口和出口的贸易总额之和。该货币一般是美元。2.对外贸易量:是以数量、重量、面积等计量单位表示的反映一国一定时期进出口贸易规模的经济指标,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进出口贸易指数来计算一国贸易量的变化。(四)贸易差额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

4、额。(五)贸易条件1.净贸易条件:是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2.收入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引入贸易量。3.单项因素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考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降低对贸易条件的影响。4.双项贸易条件:在单项因素贸易条件的基础上,考虑到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六)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在一定时间内进出口贸易总额在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七)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1.直接贸易: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2.间接贸易: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货物买卖的行为。3.转口贸易: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 通过第三国进行货物买卖的行

5、为,对对第三国而言,就是转口贸易。(八)对外贸易货物结构和国际贸易货物结构1.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某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额与进出口贸易总额之比。2.国际贸易货物结构: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进出口额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即与世界出口贸易额之比,以比重表示。(九)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也称为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用一国家或国家集团在该国进口、出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国家集团在

6、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第二节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产生和发展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起源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经济条件,即社会生产力的较大发展提供了可供交换的剩余货物和服务;二是政治条件,即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它使得货物和服务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交换。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二、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历史阶段(一)奴隶阶段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二)封建社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在促进发达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通过国际贸易提高利润率:降低生产成本;带来规模经济效益;带来超额利润

7、;提高利润率。2.通过国际贸易占领国外市场。3.通过国际贸易实现社会产品。4.通过国际贸易提高劳动生产率5.通过国际贸易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四)社会主义社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自学)三、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现状(一)二战后至冷战结束前的国际经济与贸易1.科学技术革命加快了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恢复和发展。2.科学技术革命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升级3.科学技术革命扩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资本流动4.科学技术革命加快了各国之间的技术交流(二)冷战后的国际经济与贸易1.科学技术称为第一生产力2.经济全球化节奏的加快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纵深发展4.世界经济格局趋向多极化5.南北关系矛盾加剧和贫富差距的扩

8、大(三)当前的国际经济与贸易1.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加大2.制造业开始了全面的扩张3.国际贸易和投资复苏势头强劲四、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前景(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稍有回落(二)新一轮国际贸易谈判呈现新的势头(三)国际贸易在知识条件下呈现出新特点:国际贸易发展动因知识化;国际贸易交易对象升级;国际贸易交易方式网络化;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两极化(四)国际资本流动将出现新的态势(五)国际石油价格未来变动趋势第三节 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一、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一)国际分工的含义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一国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的界限广泛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

9、世界市场产生的基础。(二)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2.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至19世纪60年代)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率先发生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3.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4.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一,国际分工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二,国际分工的部门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第三,国际分工参与国的经济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第四,国际分工的类型发生了变化。(1)垂直型国际分工,是指农矿业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分工,通常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

10、工。(2)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工业品生产上进行的专业化与协作的分工,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3)混合型国际分工,即垂直型和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第五,国际分工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三)国际分工的特点和作用(略)二、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一)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二)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三)资本国际化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必要条件(四)国际生产关系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性质三、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关系(一)国际分工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二)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三)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四)国际分工影响国家

11、贸易的商品结构(五)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影响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第四节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地位和作用一、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一)国际贸易对国际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国际贸易对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国际分工进一步纵深发展的最为直接的媒介,是各国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二)国际经济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经济增长是贸易增长的前提或条件,决定了贸易增长,促进了贸易增长。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地位和作用(略)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一、重商主义兴盛于15世纪至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一)早期重商主义主要观点:防止金属货币外流,禁止货币出口。代表人物:约翰海尔斯、斯塔福德等(二)

12、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主要观点:允许货币输出国外,强调保持宏观的贸易顺差。代表人物:托马斯孟、米塞尔登等二、绝对成本论主要观点:每个国家都有其生产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这种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专业化生产,成本就绝对低,然后彼此交换,双方都能获得绝对利益。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三、比较成本论主要观点:主张自由贸易。一国应专业化生产劳动生产率相对更高,即成本相对更低的商品,来参与国际贸易,从而获得贸易利益。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第二节 新古典贸易理论一、相互需求论(一)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二)马歇尔的提供曲线二、要素禀赋论代表人物:赫克歇尔、俄林用各国之间资源禀赋的差异

13、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三、里昂惕夫之谜第三节 新贸易理论一、技术差距论代表人物:波斯纳、哈夫鲍尔等。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代表人物:弗农三、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代表人物:林德尔四、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模型1.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理论:新张伯伦垄断竞争模型;新霍特林垄断竞争模型;寡头垄断模型2.垂直性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模型:法尔基基尔奇考斯基模型;莎科特萨顿模型第三章 国际贸易管理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一、国际贸易政策的目的和类型目的在于:保护本国产品市场;扩大对外出口,扩大本国对外开放的规模和范围;改善和优化本国产业结构,通过国际贸易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在不损害本国主权和利益的前提下,协调与各国

14、的经济贸易关系。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与对外贸易具体政策。二、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时期,各国普遍实行保护贸易政策。18世纪至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主要以自由贸易政策为特征。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超保护贸易政策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贸易自由化倾向。20世纪70年代起,新贸易保护主义浪潮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化。三、自由贸易政策理论的依据自由贸易理论开始于法国的重农主义,完成于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赫克歇尔、俄林。1.自由贸易可以形成有利于的国际分工2.自由可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3

15、.自由贸易有利于加强竞争,打破垄断,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四、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一)重商主义(二)汉密尔顿的关税保护论(三)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论(四)凯尔斯保护贸易理论五、国际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一)实现贸易自由化是国际贸易政策的总趋势(二)管理贸易政策成为西方国家的主要贸易政策(三)国际协调在制定、实施国际贸易政策中的作用日趋重要第二节 关税措施一、关税概述(一)概念关税是进出口商经过一国关镜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所征收的一种税。(二)关税的特点1. 关税是一种间接税。2. 关税的税收主体和客体是进出口商人和进出口货物。3. 关税是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4. 关税可起到调节

16、进出口贸易的作用:许多国家痛过制订和调整关税税率来调节进出口贸易。在出口方面,通过低税、免税和退税来鼓励商品出口;在进口方面,通过税率的高低、减免来调节商品的进口。二、关税的种类(一)按照征收的对象或商品流向,关税可分为进口税与出口税与过境税(二)按征税的目的,关税可分为财政关税与保护关税(三)按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关税可分为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与普遍优惠制进口附加税包括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注意:不得因抵消倾销或出口补贴,而同时对它既征收反倾销税又征收反补贴税。三、关税的基本分类与关税征收(一)税率的基本分类普遍税率;最惠国税率;普惠制税率(二)关税的征收标准从量税;从价税;复合税

17、;选择税(三)海关税则和通关手续海关税则有单式税则,复式税则;自主税则,协定税则。第三节 非关税措施一、非关税壁垒作用的加强1.项目日益繁杂2.适用的商品范围日益扩大3.歧视性、报复性日益加深二、非关税壁垒的作用特点1.比关税壁垒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2. 比关税壁垒更能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3. 比关税壁垒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三、非关税壁垒的主要种类(一)配额限制: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二)金融控制:外汇控制预先进口存款制、利润汇出限制(三)采购及经营限制(四)价格限制:进口最低限价、海关估价、技术贸易壁垒(五)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第四节 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一、鼓励出口方面

18、的措施(一)出口信贷: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后一种方式较为流行(二)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三)出口补贴: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四)商品倾销(五)外汇倾销(六)促进出口的组织措施(七)外汇分红、出口奖励证制汇率制和复二、出口管制方面的措施(略)第五节 贸易条约与协定一、贸易条约与协定概述1.种类:通商航海条约、贸易协定、贸易协定书、支付协定书2.法律待遇条款最惠国待遇条款与国民待遇条款二、国际商品协定和商品综合方案(略)第六节 世界贸易组织一、宗旨、范围和职能(一)宗旨1.加强世界经济与贸易的联系与合作,以调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充分就业,增加实际收入,满足有效需求,充分合理开发和利用世界资源,扩大货物

19、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2.通过切实的努力,以保障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增长的份额,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3.通过互惠互利的安排,实质性地达到降低关税,减少其贸易壁垒,消除在国家贸易交往中的歧视性待遇的目的。(二)范围(略)(三)职能1.组织实施多边贸易协定和诸边贸易协定。2.为成员国提供谈判的论坛和场所。3.按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解决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纠纷。4.定期对各成员国的贸易政策与措施进行评议。5.以适当的方式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及其附属机构进行合作,以协调全球经济发展。二、结构(一)部长会议:最高决策机构(二)总理事会(三)理事会(四)委员会(五)秘书处:日常

20、办事机构三、特点(一)世界贸易组织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国际组织(二)世界贸易组织强化和丰富了已有的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基本原则(三)世界贸易组织保持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四)世界贸易组织涉及的领域广泛(五)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适用所有争议的争端解决机制:包括协商、调解、成立专家小组、执行专家报告、上诉程序、仲裁、监督裁决执行(六)世界贸易组织对创始国条件严格,对新加入国资格放宽第四章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第一节 对外贸易发展概述(略)第二节 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一、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二、促进生产发展与产业机构升级三、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四、扩大就业五、丰富国内市场第三节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一、出口商品战

21、略(一)六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二)七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实现两个转变(三)八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逐步实现由粗加工制成品出口为主向精加工制成品出口为主的转变。(四)九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以质取胜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五)十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继续贯彻以质取胜,重视科技兴贸,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二、以质取胜战略(一)内涵1.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信誉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3.创名牌出口商品(二)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措施1.强化质量控制的立法与执法2.提高产品科技含量3.推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4.实施名牌战略5.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三、科技兴贸战略(一)科技兴贸战略的内涵科

22、技兴贸战略是以提高我国出口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强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水平为基本指导思想,以“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面向市场、发挥优势”为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的贸易发展战略。主要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优势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附加值高、出口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和企业。二是运用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出口产业,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二)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重要意义1.确立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3.提升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三)措施与

23、成效(略)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一)出口市场格局的演变(略)(二)实施的必要性1.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规避市场风险2.有利于出口贸易持续、健康、稳定发展3.有利于在国际贸易中争取有利的贸易条件4.有利于全面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三)对策措施(略)五、进口商品战略(略)第四节 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一、对外贸易宏观管理模式(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二)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宏观管理模式的改革与调整二、对外贸易宏观管理的法制手段(一)对外贸易管理法基本原则: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维护公平的、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货物与技术自由进出口;发展服务贸易;在多边、双边贸易关系中坚持

24、平等互利、互惠对等的原则;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二)对外贸易宏观管理的其他法律和法规1.货物进出口管理立法2.货物进出口主要环节管理立法3.维护贸易秩序的立法三、对外贸易宏观管理的经济调节手段(一)汇率与汇率制度汇率调控是一国实现进出口总量平衡和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的重要经济杠杆。1994年1月1日,我国对汇率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进行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上缴和额度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改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取消对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实现对外汇和国际收支的宏观调控。(二)对

25、外贸易税收和税收制度1.进口关税我国进口税则分设最惠国税率、协定税率、特惠税率和普通税率4个栏目。我国绝大多数税目的税率使用从价税,只对少数税目实行从量税。2.进口货物国内税征税制度3.出口退税制度我国出口产品应退税种为增值税和消费税。(三)进出口信贷制度四、对外贸易宏观管理的行政手段1外贸经营权管理2.进出口配额管理3.进出口许可证管理4.海关管理5.进出口外汇管理6.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第五章 国际技术贸易第一节 国际技术贸易概述一、技术的含义(略)二、国际技术转让与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技术转让与国际技术转移不同。国际技术转让分为有偿和无偿。三、国际技术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四、国际技术贸易的特点1.

26、少数发达国家在国际技术市场上占有统治地位2.软件技术在国际技术贸易中的比重日益提高3.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控制着国际技术贸易4.国际技术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第二节 国际技术贸易的内容一、专利(一)专利的含义(二)专利的种类: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三)专利的特点: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实施性(四)授予专利权的条件1.授予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条件: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2.授予外观设计专利的条件:新颖性3.不授予专利的发明创造二、商标权(一)商标的概念及其作用(二)商标的种类1.按构成要素分类:文字商标、图形商标、组合商标2.按商标的使用者来分:制造商标、商业商标、服务商标3

27、.按商标的用途分类:营业商标、等级商标、证明商标(三)商标权的内容:使用权、禁止权、转让权、许可使用权(四)商标权的特征: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三、专有技术(一)概念(略)(二)特征:保密性、经济性、可传授性、历史性(三)专有技术与专利的区别1.法律地位不同2.技术内容的范围不同3.存在的时间不同第三节 国际技术贸易的方式一、许可证贸易(一)许可证的概念:许可证贸易是目前国际间进行技术转让的最主要的方式。(二)许可证贸易的种类1.按交易的标的分类:专利许可、专有技术许可、商标许可、综合许可。专利许可是许可证贸易的最主要的方式。2.按授权的范围分类:普通许可、排他许可、独占许可、分许可、交叉许可

28、二、技术服务三、合作生产与合资经营四、国际工程承包 五、补偿贸易第四节 国际技术贸易的价格与支付一、技术的价格及其决定因素1.概念2.决定因素:技术的研究开发成本;技术的市场需求;技术的成熟程度;技术的生命周期;支付方式;谈判的策略与技巧二、技术价格的构成1.技术的研究开发成本2.增值成本3.利润补偿费三、技术转让费的支付1.总付2.提成支付3.入门费加提成费:是目前国际技术转让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支付方式。第五节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一、保护专利的国际公约1.巴黎公约:国民待遇原则;优先权原则;专利权独立原则;强制许可原则2.专利合作条约3.海牙协定4.欧洲专利公约二。、保护商标权的国际公约1.巴

29、黎公约:国民待遇原则;优先权原则;共同规则 2.商标注册马德里协定3.尼斯协定4.维也纳协定 第六章 中国对外技术贸易管理第一节 中国对外技术贸易政策一、国际技术贸易政策简介(一)概念与特点:注意特点(二)国际技术贸易政策的作用1.鼓励先进技术的引进,从而降低技术开发费用,培养本国技术人才,缩短与技术先进国家的技术水平差距。2.根据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目标,合理分配资源,针对不同的发展时期采取不同的技术贸易政策。3.国家通过制定国际技术贸易政策,限制甚至禁止重要技术的出口。(三)类型1.国际技术贸易鼓励政策2.国际技术贸易限制政策3.国际技术贸易禁止政策二、中国的对外技术贸易政策我国技术贸易政

30、策的主要原则包括:1.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并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2.采用技术贸易多元化策略,多渠道筹集资金,并以多种灵活的方式开展对外技术贸易。3.不断扩大技术贸易的规模4.以法律、经济手段加强宏观管理和协调5.利用税收、财政等优惠政策来促进对外技术贸易的发展6.重点引进吸收,以引进推动国内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第二节 中国对外技术贸易管理一、中国技术进出口管理制度1.对外贸易法2.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自海关总署准予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10年。3.其他与知识产权具体内容管理有关的法律二、当前中国技术贸易管理实践1.我国技术贸易管理部门:商务部,还有国家计委、科

31、技部、外交部等。2.基本原则:国家统一管理原则;符合国家政策原则;自由进出口原则3.我国的管理引进技术的程序:技术进口交易的准备;对外谈判并签订合同;履行合同。技术出口的程序:第一阶段:技术出口项目的立项批准,主要包括技术出口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报主管部门批准。第二阶段:谈判与签约,其内容主要包括技术咨询和报价,技术谈判和商务谈判,以及接受与签订合同。第三阶段:合同的履行,主要包括技术资料的准备与交付。第三节 中国参与的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国际组织和条约巴黎公约、马德里协定、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专利合作条约、TRIPs协议第七章 国际服务贸易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概述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一)

32、从进出口角度描述的传统定义(二)美国和加拿大自由贸易协定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三)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服务贸易的定义1.跨境交付2.境外消费3.商业存在4.自然人流动二、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及分类(一)特点1.国际服务贸易标的一般具有无形性2.国际服务贸易主体地位的多重性3.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具有高度垄断性4.国际服务贸易保护方式具有刚性和隐蔽性5.国际服务贸易的惯例、约束具有相对的灵活性6.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复杂7. 国际服务营销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二)国际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服务贸易的分类分为12个部门: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和相关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医疗保健服务

33、、观光旅游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其他未包括的服务。三、国际服务贸易与近似概念的辨析1.服务贸易与无形贸易2.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四、国际服务贸易的产生与发展五、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特征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快、地位高2.发达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美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最大比重3.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趋于上升4.技术、知识密集化趋势明显加强六、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1.世界产业机构升级促进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2.国际货物贸易的增长也带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3.科技进步大大推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4.跨国公司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5.世界经

34、济全球化和社会生活国际化的促进第二节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与政策一、国际服务贸易理论研究概述最早提出服务业地位问题的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所著的安全与进步的冲突。40年英国统计学家克拉克发表了经济进步的条件对服务业的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二、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理论(略)三、国际服务贸易政策1.自由贸易政策各国对其强势服务部门实行自由化政策,对弱势部门实行保护政策。2.发达国家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政策取向对发展中国家开始本国服务市场的条件是以服务换商品,即发展中国家以开放本国服务市场为交换条件。还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竞争优势为借口,强调有必要对本国服务出口采取管制措施。3.发展中国

35、家服务贸易自由政策取向混合型、逐步自由化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可选方案。4.保护贸易政策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的种类有:(1)人员移动壁垒;(2)资本移动壁垒;(3)产品移动壁垒;(4)商业存在壁垒。第三节 服务贸易总协定一、服务贸易总协定的产生1.第一阶段:1986年10月27日至1988年1月2.第二阶段:1988年12月至1990年6月3.第三阶段:1990年7月至12月4.第四阶段:1990年12月至1994年4月15日1995年1月日,世界贸易组织与服务贸易总协定同时生效。二、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总体结构和主要内容(一)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总体结构由序言和6各部分构成,共35个条款。其

36、中前34个条款是框架协议,规定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原则和纪律,第35条是附录。(二)服务贸易总协定的主要内容1.序言2.第一部分:范围和定义3.第二部分:一般责任与纪律主要包括:最惠国待遇;透明度;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参与;经济一体化;国内规定;对服务者任职资格的承认;垄断与专营服务;保障措施;政府采购;一般条款例外;补贴4.第三部分:具体承担义务主要包括:市场准入;国民待遇5.第四部分:逐步自由化6.第五部分:制度性条款7.第六部分:最后条款三、服务贸易总协定的重要作用1.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并推动国际服务贸易的全面增长2.对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的服务贸易产生了不同的推动作用、3.在推动国际服务

37、贸易发展的同时,促进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4.增加各成员国的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5.加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业、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6.对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发展促进也有阻碍第八章 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第一节 中国国内服务贸易发展概述一、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二、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1.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较快,但总体水平不高,在国内生产总值及国际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偏低2.我国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3.服务贸易管理水平低,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要4.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水平低,参与经济全球化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弱第一,我国服务业

38、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明显低于制造业第二,我国的服务业贸易出口结构不合理第三,我国服务贸易缺乏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弱第二节 中国服务贸易各行业发展现状一、运输服务贸易二、旅游服务贸易三、建筑工程服务贸易四、电信服务贸易五、信息咨询服务第三节 我国有关服务贸易的法律规定一、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一)我国有关服务贸易的基本法律1994年5月12日通过实施的对外贸易法是我国有关对外贸易的基本法。(二)调整特定行业的基本法律二、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的缺陷1.缺乏一部规范整个服务贸易的基本法律2.一些服务行业不仅缺乏基本的行业性法律,现行法律涵盖范围也相当有限3.现行服务业法律法规数量众多,却零乱庞杂,深

39、浅不宜,不成体系4.整个服务业的法规建设和保护有待加强5.我国现行法律与GATS存在相当数量的互相矛盾的规定6.我国现行法律与法律之间衔接问题,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问题,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与党和政府政策之间关系等有待于进一步的理顺和完善。三、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发展思路1要构建以调整服务业为主的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框架2.我国的服务贸易法律要与国际接轨3.服务贸易法律框架需要在未来不断地发展中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成为一个新的法律学科第九章 国际金融第一节 国际金融概述一、国际金融的含义及内容国际金融研究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由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交往和联系而产生的跨国界货

40、币资金周转和运动。它包括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收支、外汇汇率与外汇市场、各种汇率制度、外汇储备、国际资本活动、国际金融市场以及国际结算等。二、早期国际金融学说概览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是现代经济学边际分析大师,对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最早提出了国际收支调节弹性理论。第二节 国际收支一、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不仅包括有外汇收支的国际经济交易,还包括不涉及外汇收支的国际经济交易。第一,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概念,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所有对外经济交易的总和。第二,国际收支交易的主体是居民与非居民。第三,国际收支所包括的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广泛,可分为交换和转移。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

41、衡表的记账法则为:货物和服务出口、收益收入、接受的货物和资金的无偿援助、金融负债的增加和金融资产的减少记入贷方项目;货物和服务的进口、收益支出、对外提供的货物和资金的无偿援助、金融资产的增加和金融负债的减少记入借方项目。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一)经常账户或经常项目经常账户记录的是实际资源的流动,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账户,它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子账户。1.货物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商品的进口和出口以各国的海关统计为准,按FOB价格计算。2.服务3.收入或收益4.经常转移(二)资本和金融账户或资本和金融项目资本和金融账户记录的是资本在国际间

42、的流动,不是以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来记录的,而是以借贷之间的净差额记入借方或贷方。三、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与影响(一)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判断(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与类型1.周期性不平衡2.结构性不平衡3.货币性不平衡4.收入性不平衡5.偶发性不平衡(三)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1. 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国际收支逆差导致本币贬值,国内通货紧缩,产量和就业下降,国际储备枯竭。2.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国际收支顺差导致本币升值和国内通货膨胀,还会加剧国际摩擦,影响国际关系。四、国际收支的调节(一)外汇缓冲政策利用外汇平准基金来平衡一次性或季节性的国际收支逆差,是一种简便有益的做法。(二)财政政策在国际收支出现

43、逆差时,一国政府可以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即减少公共支出和私人支出,增加税收,从而抑制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迫使物价水平下降,有利于出口而进口受到抑制,使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逆差状况得到改善。反之,在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一国政府可以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公共支出和私人支出,减少税收,以扩大总需求,从而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有利于消除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的顺差。(三)货币政策1.贴现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该国中央银行就调高再贴现率,从而使市场利率提高,会吸引外国资本的流入,减少本国资本的流出。反之,就会调低再贴现率。2.改变存款准备金比率政策(四)汇率政策在规定汇率制下,通过实行货币法定贬值

44、来改善国际收支严重逆差的状况;在他国压力下,通过实行货币法定升值来减缓国际收支出现的巨额顺差。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发达国家积极进行市场干预,使汇率符合自己的期望值,以图通过汇率的高估或低估来调节国际收支。(五)直接管制第三节 汇率一、外汇与汇率的概念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包括外国货币;外币支付凭证;外币有价证券;特别提款权;其他外汇资产汇率是指用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率,或者是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二、汇率的标价方法1.直接标价法在直接标价法下,外国货币的数额固定不变,本国货币的数额则随着外国货币或本国货币币值的变化而改变。如果汇率上

45、升,则说明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比以前换得较多的本国货币,即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反之,如果汇率下降,则说明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比以前换得较少的本国货币,即本币升值,外币贬值。因此,以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升降与外币币值的变动成正比,与本币币值的变动成反比。目前,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直接标价法。我国也是。2.间接标价法在间接标价法下,本国货币的数额固定不变,外国货币的数额则随着本国货币或本国货币币值的变化而改变。如果汇率上升,则说明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比以前换得较多的外国货币,即本币升值,外币贬值;反之,如果汇率下降,则说明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比以前换得较少的外国货币,即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因此,以间接接标价法

46、表示的汇率升降与本币币值的变动成正比,与外币币值的变动成反比。三、不同货币制度下的汇率决定1.金本位制度下的外汇汇率铸币平价是汇率决定的基础;黄金输送点是汇率波动的界限2.纸币制度下的外汇汇率四、汇率的变动及其对经济的影响(一)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1.通货膨胀因素2.国际收支因素3.利息率因素4.宏观经济政策5.中央银行干预6.市场心理预期(二)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1.贬值对一国国内经济的影响(1)贬值对国民收入与就业的影响(2)贬值对物价的影响(3)贬值对资源配置的影响2.贬值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本币贬值导致本国贸易顺差,则贸易伙伴国为贸易逆差,容易引起各国的贸易战和汇率战,影响国际贸易的正

47、常发展。(2)本币贬值如果是持续的或不稳定的,则会对国际储备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产生较大的影响。(3)本币的贬值或升值,还会促进外汇投机的发展,造成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与混乱。五、汇率制度(一)固定汇率制度(二)浮动汇率制度1.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2.单独浮动与联合浮动第四节 国际储备一、国际储备的概念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本币汇率稳定和作为对外偿债保证的各种形式资产的总和。应具有可得性、流动性、普遍接受性和稳定性的特征。二、国际储备的构成(一)黄金储备(二)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一国最重要和流动性最强的储备资产,是当今国际储备的主体。(三)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四)

48、特别提款权三、国际储备的作用1.弥补国际收支逆差2.维持汇率稳定当本国货币汇率在外汇市场上发生剧烈动荡时,该国政府就可动用国际储备来缓和汇率的波动,或改变其变动的方向。各国用来干预外汇市场的储备基金,称为外汇平准基金,它由黄金、外汇和本国货币构成。当外汇汇率上升,超出政府限定的目标区间时,就可通过在市场上抛出储备购入本币来缓和外币升值;反之,当本币升值过快时,就可通过在市场上购入储备放出本币的方式来增加本币供给,抑制本币升值。(三)作为对外偿债的信用保证一国国际储备的多寡,成为衡量一国对外资信的一个重要指标。第五节 国际金融市场一、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二、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一)国际货币市场1.

49、银行短期信贷市场在银行同业间拆放市场的利率中,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LIBOR)已成为制定国际贷款利率的基础。2.贴现市场3.短期票据市场(二)国际资本市场1.银行中长期贷款市场2.证券市场三、欧洲货币市场欧洲货币市场的经营对象是除市场所在国货币以外的任何主要西方国家的货币。欧洲货币市场是真正意义的国际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业务具有期限短、起点高、条件灵活、存贷利差小以及交易方式简单等特点。欧洲货币中长期信贷市场的期限长、金额大、潜在风险高、利率灵活,多采用浮动汇率。欧洲债券市场的特点是管制较松,审查不严。包括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和可转换债券三种。四、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创新(一)金融市场

50、的创新(二)金融制度的创新(三)金融工具的创新1.金融期货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2.金融期权:分为看涨期权、看跌期权和双向期权。3.金融互换交易:分为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同意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按照约定的条件互换币种一致、名义本金相同、期限相同的不同计息方式,并负责对方到期应付的借款利息的金融交易。4.票据发行便利第十章 中国对外金融管理第一节 中国外汇管理一、中国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历程(一)1978年改革开放前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二)经济转轨时期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三)1994年以来,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第一,实现汇率并轨,建立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第二,取消外汇留

51、成,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第三,禁止在境内进行外币计价、结算和流通第四,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政策暂且保持不变,仍允许其保留外汇,外汇买卖通过外汇调剂中心办理1998年12月1日,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宣布取消外汇调剂也五,并相应关闭各地外汇调剂中心第五,对资本项目的外汇收支仍继续实行计划管理和审批制度。1996年,国家进一步取消经常项目下尚存的其他汇兑限制,并于12月日宣布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8条,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二、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管理简述(一)中国现行外汇制度内容简介1.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2.资本项目外汇严格管理现阶段,中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中主要是对外借债、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和

52、对境外直接投资三种形式。3.外汇管理环境逐步宽松4.市场不断完善5.不断改进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1994年1月日,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前一营业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加权平均汇率,公布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港元、日元四种货币的市场交易中间价。6.不断完善的国际收支宏观管理体系7.加强对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的监督和管理(二)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效和积极意义1.从实际出发对资本项目的管制,使中国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2.用外环境的宽松提高了企业出口创汇和外商投资以及个人用汇的积极性3.实现了人民币汇率的彻底统一4.国际收支申报制度监测

53、、预警中国经济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5一系列外汇管理法规的出台保证了外汇管理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三、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现存的问题1.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程度低,人民币汇率制度实际上已经逐步演变为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2.我国现行的固定汇率制度会削弱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力3.我国现行的固定汇率制度淡化了我国企业的汇率风险意识4.人民币汇率过于稳定存在很大的外汇投机风险5.外汇市场发展不规范,不健全6.银行结售汇制度缺乏弹性四、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方向1.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其配套措施有:加快人民币汇率机制建设,形成合理汇率;积极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发挥利率调节资本流动的作用;增强中央银行监管和

54、调控能力,维护中国金融稳定和抑制资本流动风险;加快中国工农业改革,保持良好的国民经济运行氛围。2.实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3.推行比例结汇形式的意愿结汇制4.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5.进一步完善国际收支申报体系6.进一步完善外汇管理法规体系第二节 人民币完全可兑换一、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含义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要求表现为:1.不得对因收购海外资产而要求购买外汇实行审批制度或施加专门限制2不得限制到国外投资所需转移外汇的数量3.不得对资本返还或外债偿还汇出实行审批或限制4.不得因实行与资本交易有关的外汇购买或上缴制度而造成多重货币汇率。二、现行国际收支中资本项目的管理三、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收益与风险

55、(一)收益分析1.降低交易成本2.推动金融市场的完善和深化3.便利国企重组及其跨境资本运营4.提高金融调控和监管的额有效性(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风险分析1.人民币汇率风险上升2.加重中国资本外逃的潜在风险四、中国经济深度开放形势下的资本项目可兑换五、谨慎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完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FII)市场准入制度,通过合格金融机构将外汇资金投资于人民币标价的证券产品。第三节 WTO与中国金融开放中国金融对外全面开放的最后截止期限是2006年底第十一章 中国利用外资管理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情况一、中国利用外资的历史回顾二、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1.弥补了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促进

56、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2.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3.促进了我国产业机构的调整4.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5.扩大了社会就业,缓解了就业压力6.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7.提高了我国资产存量与新增资产的质量8.缩小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第二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一、外商直接投资有三种方式: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独资经营(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可采用现金投资、实物投资、无形资产投资三种方式。(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可用劳务投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契约式合营企业,而中外合资企业是股权式企业。其区别有:1.投资方式不同2.管理方式不同3.收益的分配和亏

57、损分担的方式不同4.企业终止时财产归属方式不同(三)外商独资企业(四)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法人外国股东购买并持有的股份占公司注册资本25%以上(六)中外合作开发企业特点表现为: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一般采用非法人式的契约合营。(七)BOT投资方式运用此方式建设的工程一般都是大型资本技术密集项目。二、对外借款1.政府借款2.国际金融组织贷款(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宗旨是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便利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稳定国际汇兑,它一般为其成员国提供3-5年的中期贷款,用以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调整的困难,利率大约在4%-7%,随贷款年限的增加而递增。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主要用于成

58、员国出现收支不平衡时,向该成员国提供短期援助性贷款。(2)世界银行贷款其宗旨是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长期生产性贷款,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目前,财政部负责管理世界银行贷款。(3)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贷款3.国际商业贷款(1)出口信贷属于中长期贷款,贷款期限一般为5-8年,最长不超过10年。(2)国外商业银行及其他进入机构贷款(3)国际融资租赁国际上公认的最常用的判断一国外债规模是否合理的饿指标是债务率、偿债率和负债率。偿债率=当年偿还外债本息当年贸易与非贸易外汇收入这是衡量一国还款能力的指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是20%。负债率=当年外债余额当年国民生产总值这是衡量一国经济

59、对外资依赖程度或总值债务风险的指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是30%。债务率=当年外债余额当年贸易与非贸易外汇收入这是衡量一国负债能力和风险的指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是100%。三、对外证券融资1.对外发行证券2.通过上市筹集资金目前,我国企业主要是通过在香港发行H股和在美国发行美国存托凭证(ADR)在海外直接上市融资的。四、其他方式1.补偿贸易2.对外加工装配第三节 入世与我国利用外资的政策措施一、中国有关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及评价(略)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一)世界贸易组织与投资有关的一些主要的基本原则1.非歧视贸易原则:由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体现出来。2.贸易自由化原则:削减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

60、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3.促进公平竞争4.透明度原则5.允许例外和实施保障措施6.鼓励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与中国利用外资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是目前国际范围内第一个正式实施的有关国际他哦子方面的多边协议,它扩大了多边贸易体系的管辖范围,将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纳入到了多边贸易体系之中,它必将对国际投资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三、入世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1.加入WTO有利于增强外国公司对华投资的信心2.贸易自由化3.投资自由化4.加入WTO进一步加大我国改善投资环境的力度5.加入WTO后,外商投资的地区分布会有所调整,推动西部向外资开放。第十二章 中国对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