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公司企业文化方案_第1页
零食公司企业文化方案_第2页
零食公司企业文化方案_第3页
零食公司企业文化方案_第4页
零食公司企业文化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泓域/零食公司企业文化方案零食公司企业文化方案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13361025 一、 企业文化管理规划的制定 PAGEREF _Toc113361025 h 2 HYPERLINK l _Toc113361026 二、 企业文化的传播、推展与实践固 PAGEREF _Toc113361026 h 5 HYPERLINK l _Toc113361027 三、 组织制度保证 PAGEREF _Toc113361027 h 11 HYPERLINK l _Toc113361028 四、 物质保证 PAGEREF _Toc113361028 h

2、19 HYPERLINK l _Toc113361029 五、 一体化原则 PAGEREF _Toc113361029 h 24 HYPERLINK l _Toc113361030 六、 卓越原则 PAGEREF _Toc113361030 h 26 HYPERLINK l _Toc113361031 七、 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亮点 PAGEREF _Toc113361031 h 28 HYPERLINK l _Toc113361032 八、 先进企业的共同精神追求 PAGEREF _Toc113361032 h 32 HYPERLINK l _Toc113361033 九、 塑造鲜亮的企业形象

3、 PAGEREF _Toc113361033 h 37 HYPERLINK l _Toc113361034 十、 企业形象的构成要素 PAGEREF _Toc113361034 h 42 HYPERLINK l _Toc113361035 十一、 培养现代企业价值观 PAGEREF _Toc113361035 h 47 HYPERLINK l _Toc113361036 十二、 企业价值观的构成 PAGEREF _Toc113361036 h 51 HYPERLINK l _Toc113361037 十三、 产业环境分析 PAGEREF _Toc113361037 h 61 HYPERLINK

4、 l _Toc113361038 十四、 行业发展概况 PAGEREF _Toc113361038 h 62 HYPERLINK l _Toc113361039 十五、 必要性分析 PAGEREF _Toc113361039 h 65 HYPERLINK l _Toc113361040 十六、 项目基本情况 PAGEREF _Toc113361040 h 66 HYPERLINK l _Toc113361041 十七、 法人治理 PAGEREF _Toc113361041 h 70 HYPERLINK l _Toc113361042 十八、 项目风险分析 PAGEREF _Toc1133610

5、42 h 82 HYPERLINK l _Toc113361043 十九、 项目风险对策 PAGEREF _Toc113361043 h 84 HYPERLINK l _Toc113361044 发展规划分析 PAGEREF _Toc113361044 h 85 HYPERLINK l _Toc113361045 (一)公司发展规划 PAGEREF _Toc113361045 h 85 HYPERLINK l _Toc113361046 1、战略目标与发展规划 PAGEREF _Toc113361046 h 85 HYPERLINK l _Toc113361047 公司致力于为多产业的多领域客

6、户提供高质量产品、技术服务与整体解决方案,为成为百亿级产业领军企业而努力奋斗。 PAGEREF _Toc113361047 h 86企业文化管理规划的制定企业文化管理规划是企业对企业文化管理进行的整体谋划和战略设计,是企业文化管理的纲领性文件,也可以“企业文化管理纲要”、“企业文化发展纲要”和“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等名称发布。企业文化管理规划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的特征。企业文化管理规划期限一般为三年至五年,可与企业发展战略在期限上保持一致。(一)企业文化管理规划的主要内容1、企业文化管理的环境在对企业文化进行认真“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企业文化发展的政治、

7、经济及人文环境作系统分析,关键是要理清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找到外部环境带来的机会与威胁,以此判定企业文化的发展阶段,明晰企业文化管理的方向和切入点。2、企业文化管理的指导思想企业文化管理的指导思想可从政治化内涵、科学化内涵、人本化内涵、市场化内涵四个方面进行概括,体现鲜明正确的政治导向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的主旨,体现创新与竞争的市场经济伦理。3、企业文化管理的目标企业文化管理的目标是企业进行文化建设期望获得的成果,是企业文化管理规划内容的核心。确定企业文化管理的目标,主要是明确在规划期内企业文化管理所达到的层次、特征和效果。企业文化管理的目标从时间上可分解为年度计划目标;

8、从内容上可分解为若干方面的分目标,如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行为体系和视觉体系的完善程度目标,企业团队凝聚力和创新力目标,企业文化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目标等,分目标以下还可具体化为若干定性与定量的指标。4、企业文化管理的实施主要明确在企业文化管理目标的指导下,采用什么策略、路径与方法,完成好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企业文化的内外传播、企业文化的推展与实践巩固以及企业文化的完善与创新等,最终达到促进企业文化健康发展的目的。5、企业文化管理的组织领导与保证体系首先,明确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文化管理的组织领导体系,成立由企业“一把手”为组长的企业文化管理领导小组以及执行机构,建立企业文化岗位职责与考核奖励标准

9、。其次,明确设立企业文化管理专项经费并纳入企业预算,把企业文化培训纳入所有干部员工培训计划。(二)企业文化管理规划的制定原则企业文化管理规划的制定,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具有较强文化意识的企业对此均给予高度重视。在实践中,企业文化管理涉及的因素多,而且复杂多变,因此,在制定企业文化管理规划时,应遵循企业文化发展规律,坚持如下原则:(1)制定企业文化管理规划与制定企业经营战略相结合;(2)企业文化创新设计与继承优良传统相结合;(3)企业文化前瞻设计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4)企业文化系统建设与重点突破相结合;(5)制定集团文化规划与制定所属公司企业文化规划相结合。需要说明的是,企业

10、文化管理规划同其他规划一样,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其建设目标和实施策略、路径和方法等也必须因时而变,随机制宜。因此,企业文化管理规划宜按“滚动计划”的方式进行控制,一般一年左右进行一次滚动调整。企业文化的传播、推展与实践固企业文化理念是企业未来发展的生命线和企业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纽带。企业文化理念定格后,就要积极推展,创造条件付诸实践,并巩固下来。即把企业文化理念全面地体现在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和员工行为之中,尤其是采取必要的手段,强化其中新的理念,使员工在实践中进一步认同。(一)企业文化的灌输与传播要使业已定格的企业文化理念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员工的认同,并付诸实践,积极的灌输和有效的传播是必不

11、可少的。1、企业文化手册企业文化理念定格完成后,一般要通过编制企业文化手册的形式固定下来。企业文化手册是企业全体员工的精神指南,也是企业文化传播的载体和培训的教材,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企业文化手册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主要领导人所撰写的前言、企业文化理念及释义、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及准则、企业标志及含义等,也可以把体现企业主流文化的典型案例、故事、照片、漫画等穿插其中。企业文化手册的设计可以多样化,但设计风格应力求高雅、精致、有品位。2、企业文化启动仪式在企业文化理念定格完成并编成企业文化手册后,企业应举办隆重热烈的启动仪式,请全体员工(或代表)参加,同时邀请上级领导、重要客户、专家及新闻媒体参加。在

12、企业文化启动仪式上颁发企业文化手册,并进行首次企业文化理念内容的发布,启动新文化传播和建设工程。3、精神灌输与文化训导企业主要领导人应联系实际,通过理念报告会等形式向全体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阐释企业文化理念的内在含义;企业宣传或培训部门应以企业文化手册为蓝本编写培训教材,对新员工和在职员工进行培训;同时,企业要举办各种文化讲座,向员工介绍企业文化的知识。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产生认同,进而像信奉某种教义那样信,奉它。4、文化演讲与传播在企业文化理念发布以后,企业应适时举员工文化演讲活动,使员工结合工作实际和切身体会,现身说法,畅谈对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解和感受,介绍文化楷模的经验与事

13、。迹,营造感人和催人向上的氛围。同时,企业应积极组织文化传播,即利用企业内部刊物、网络、广播、电视、会议、宣传栏、简报以及各种社会媒体,通过新闻、广告、理论文章等形式,广泛持续地传播企业文化理念,培养强势文化。5、重大事件企业应积极利用企业发展或对外交往中出现的重大事件,如重大技术发明事件,生产、经营、管理成功事件(或责任事故),质量评比获奖事件(或消费者投诉事件),新闻报道中的表彰事件(或批评事件),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事件等,或以这些事件为基础,有意“制造”,事件的影响,大力渲染,强调某一事件的积极意义或给企业带来的重大损失,借以给员工带来心理震撼和震动,使员工产生强烈的印象,无形之中受到教育

14、和启发,从而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6、文化网络企业应利用企业有形与无形的文化网络,定期向全员报告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和公司的重大事件;高级主管应定期深入一线与员工进行恳谈;并建立总经理和高级管理人员接待日制度。以此增加企业管理的透明度,形成上下畅通的文化沟通渠道。7、文化氛围文化氛围是笼罩在企业整体环境中,体现企业所推崇的特定传统、习惯及行为方式的精神格调,它虽无形,但以其潜在运动形态使企业全体成员受到感染,体验到企业的整体精神追求,对于企业成员的精神境界、行为方式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企业文化管理的灌输、传播以至各个阶段中,企业都要力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重视营造物质氛围和制度氛

15、围的基础上,关心员工的事业与成长,做好思想沟通与感情投资,创造学习环境,倡导员工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与默契配合,营造良好的感情氛围,使企业成员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在亲和的文化氛围中,顺利地接受企业倡导的新文化。8、文化故事故事是文化的特殊载体,好的故事具体、感人、容易传播,是传承和传播企业文化的有效形式。企业应以自身创业或变革过程中发生的特殊事件或感人的事例为基础,编写或演绎文化故事,形成像“海尔砸电冰箱的故事”、“IBM公司为新泽西用户修机器的故事”和“麦当劳赔偿顾客数十万美元的故事”等传播效应,对内教育员工,对外传播企业良好的形象。(二)企业文化的推展与实践现固在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的基础上

16、,企业应通过有效的途径,强化和固化文化理念,使先进的文化理念变成员工可遵从的价值准则,可执行的规范,积极践行,由精神转化为物质。具体措施有下述七种。1、创造适应新的企业文化运行的机制和条件企业应做到深化企业管理改革,推行科学管理;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加强员工的政治、道德、业务培训,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民主管理,创造民主和谐的文化环境,建设牢固的企业精神共同体。2、利用制度、行为准则、规范等进行强化要巩固无形的企业价值观念,必须寓无形于有形之中,把它渗透到企业的每一项规章制度、政策、工作规范、标准和行为准则当中,使员工从事每一项工作、参与每一项活动,都能够感受到企业文化在其中的引导和约

17、束作用。3、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推展企业文化如赋予科技攻关、劳动竞赛、技术竞赛、主体营销与服务等活动以文化主题,开展如英模报告会、读书会、经验交流会、表彰会、合理化建议评奖会以及文艺晚会、运动会等文化、文娱、体育活动,让员工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新的价值观。4、领导者率先示范企业领导者在企业文化管理中既要积极倡导,更要身体力行,当好表率,让员工看到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以及应以什么样的规范和作风从事工作。如果领导者不去身体力行,企业文化在员工心目中就不会得到强化,久而久之,只能流于形式,陷入空谈,经过精心设计的先进文化理念也会成为泡影。成功企业往往通过制定诸如“企业领导者行为准则和形象准则”等形式,

18、规范领导者的文化行为。5、塑造企业楷模要使企业文化得以快速推展,离不开企业楷模的模范带头作用。企业楷模是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者,他们的言行对周围的员工有着很大的影响。塑造企业楷模有利于形成企业文化的模仿效应。6、建立激励机制企业价值观的最终形成是一种认识的积累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不断地强化。当人的正确行为受到鼓励以后,这种行为才能再现,进而成为习惯稳定下来,并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深层观念之中。不仅如此,对先进人物以及正确的行为进行鼓励,也会给其他人树立实际的仿效榜样。因此,对符合企业价值标准的行为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激励,如物质奖励、表扬、授予荣誉称号、晋升职务等,是巩固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7、塑造品

19、牌与形象企业文化最终要转化为生产力。通过把企业文化管理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顾客满意等战略方法的导入相结合的运作方式,把企业抽象的文化理念注入有形的品牌和形象当中,既能够提高企业及品牌的文化含量,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使社会进一步认可企业;同时也是对企业文化理念的检验和考验,使企业产生压力,自觉改进不足,推动企业文化健康发展。企业文化的推展与实践巩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企业文化要“落地”。严格地讲,企业文化“落地”这个表述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够准确的。因为企业文化管理源于企业长期而深厚的文化积淀,文化是内生的,文化深深植根于企业群体意识中,体现在群体活动中。企业文化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促进人们增强这种

20、文化自觉和自律。企业文化“落地”仅限于以下三种特殊情况:一是没有文化积淀要导入一种新文化的新企业;二是企业现有文化已经落伍,要进行更新;三是领导者倡导的文化与员工认识有较大的差距,要推广一种新的企业文化。这三种情况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要实施的新文化与现有文化有较大的落差,因此才谈“落地”问题。我们不反对企业制定的文化理念有一定的超前性,但不能与现有文化落差太大,否则,企业文化只能是空中楼阁,不但不能完全落到实处,还容易引起员工的抵抗情绪,欲速则不达,最终影响企业文化管理的效果。在企业文化推展与实践巩固中,企业要善于抓住重点,在每一个重点上措施到位,形成文化面和文化场;同时要注意有主线,体现经营特

21、色、传统文化特色。点、面、线结合、互动,企业文化管理才能取得更大成效。组织制度保证组织制度是文化理念的重要载体。企业文化的组织制度保证,是指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组织管理制度、责任制度、民主制度等,使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规范化、制度化,使员工的行为更趋合理化、科学化,从而保证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巩固。在企业文化建设初期,组织制度保证是关键性保证措施。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各个方面,如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价值观的形成、企业精神的发扬、企业风尚的保持等,都离不开企业组织制度的保障。(一)企业治理结构及管理组织结构企业治理结构及管理组织结构,是确保企业所有权、经营权合理安排、企业经营管理系统正

22、常运行的根本保证,也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根本组织保证。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企业治理结构伴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制度创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其治理机构由股东会(国有独资公司除外)、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会和总经理组成,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股东会是会议性的权力机构;监事会是监督机构;董事会作为常设的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实行集体领导;总经理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公司的日常事务。在新的企业治理机构中,企业党组织除了继续搞好自身建设外,依照法定程序,通过承担行政工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公司员工或通过参加董事会、监事会,或通过参加职工

23、代表大会(国有公司)的形式,参与企业管理。这种新的企业治理结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机构各个部分职责明确,相互制约,有利于新时期的企业文化管理。2、管理组织结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就像一架机器,设计合理、“部件”齐全、动力强劲,运转效率就高;否则,就不会产生高效率。尤其是企业组织机构作为企业文化管理的实际推动者和操作者,它的功能发挥得如何,将会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管理的成效。设置有效的管理组织结构,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企业事业领域、市场定位、经营战略、目标和任务为主要依据。(2)管理组织结构的划分、业务的归口应当兼顾专业分工及协作配合。(3)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强化横向沟通,确保高效灵活。

24、(4)按照管理层次建立统一命令、统一指挥的系统。(5)坚持权责对等,避免有权无责、滥用权力或有责无权、难以尽责的现象。(6)坚持精干高效。从适应企业市场经营需要并有利于企业文化管理的角度出发,企业在变革或完善组织机构时,特别要加强信息、战略与政策研究、科研开发、营销推广、员工培训和公共关系等部门的建设。从发展趋势来看,为强化企业的应变能力,提高管理效率,大中型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形式越来越趋向于扁平化。3、企业文化管理的领导与推进机构根据中国多数公司企业文化管理的经验,应建立一个由公司主要领导人,如董事长、党委书记或总经理挂帅的领导机构企业文化领导小组或企业文化管理委员会。职责是确定企业文化的发

25、展方向和文化理念系统,制定与企业经营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发展规划(或战略),决策企业文化管理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推进企业文化的全面创新与变革。下设办事机构,如企业文化部、企业文化办公室,或独立设置,或与相关部门合署办公。职责是贯彻企业文化发展规划,落实企业文化领导小组或企业文化管理委员会的各项决策,组织、协调整个企业的文化建设。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组织一些学术团体,如企业文化研究会或研究小组等,吸收员工参与,深化企业文化研究,推动企业文化健康发展。经验证明,只有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按照科学的规划实施,才能确保企业文化管理的成效。4、群众文化组织群众文化组织是一种有效的文化网络,它不仅能加强人际

26、交流,传递文化信息,而且能弥补企业正式组织的不足,为各层次的员工发挥聪明才智提供广阔的天地。群众文化组织的重要特点是员工在其中直接表现自己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往往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是在企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意识,是一种自发的企业文化。群众文化组织之间以及它们与正式组织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是通过感情逻辑进行的,正式组织的规章制度和管理程序与群众文化组织的感情逻辑纵横交错,形成企业内部庞大的沟通网络,使企业内部不同价值观的沟通与协调成为可能,这就为企业文化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基础。企业可以支持员工自发成立的各种研究会,如书画、戏曲、棋牌、演讲、体育以及质量管理小组等“小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

27、小活动”,这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增强员工的群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企业的群众文化组织有不同的文化倾向,企业应重视利用和引导。重视人的因素,尊重人的价值,调动人的积极性。(二)生产技术和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制度,既是生产经营秩序和工作质量与效率的保证,也是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保证措施。尤其是在企业文化较弱、未成为引导员工行为的主导力量时,这些制度(也包括岗位责任制度)是载体,对企业文化起强化作用。当然,当一个企业的文化较强时,这些制度慢慢变为形式,甚至成为“空壳”。一个具有积极的强文化的企业可能实际起作用的制度越来越少。制度多少不是衡量企业管理优劣的唯一标志。1、生产技

28、术制度或规程生产技术制度或规程是指按照生产技术规律,对产品设计、生产操作、设备与仪器的使用和维修、安全技术和质量检验等方面所作的规定,它是指导员工进行生产技术活动的规范和准则。生产技术制度对员工是一种“硬约束”,具有严肃性、权威性、稳定性和强制性,要求员工严格遵守和执行,这是现代企业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科学的生产技术制度,有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生产技术工作程序,可使员工用最少的时间和最科学的方法,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2、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指按照企业管理规律的要求,对各项管理工作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方法等所作的规定,是指导员工从事各项工作的规范和准则。企业的主要管理制

29、度有:信息情报管理、计划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营销管理、客户管理、信用管理、资本运营及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和生活福利事业管理等制度。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可使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有章可循,使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楚,有效协作。(三)岗位责任制度企业的岗位责任制度是以工作岗位为核心建立的责任制度。它具体规定了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是一项基础性制度。企业只有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才能使其他各项生产技术、管理制度更好的贯彻执行。通过岗位责任制度的实施,可以把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职责和权力、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工作和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保证企业各项工作

30、任务的完成,使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得以体现和贯彻。岗位责任制包括生产工人岗位责任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领导人员岗位责任制。生产工人岗位责任制是岗位责任制的基础和主要形式,它包括岗位专责制、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维护保养制、质量负责制、岗位练兵制、安全生产制和岗位核算制等。这些制度的基本点就是要把日常生产中的各项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一个生产岗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领导人员岗位责任制,通常以职责条例、办事细则的形式明确其任务、职责和权限。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都可以通过制定规范的“职务说明书”的办法加以落实。(四)民主制度在企业中实行民主管理,切实保障员工参与管理的

31、地位和权力,是中国企业管理的优良传统。加强企业民主制度建设,本身就是为培育企业文化创造条件和环境。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文化模式,不仅需要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建设这种文化的重要意义,而且要让他们真正感到自己就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者,这样他们才有可能积极地参与企业文化的开发与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如果不重视员工的民主权利及民主制度建设,企业文化管理就缺乏内在驱动力。企业民主制度建设,除了在国有企业中继续以职工代表大会的形式,在其他类型的企业中通过董事会、监事会等形式吸收员工参加管理外,还可以加强各类民主小组的建设,开展技术革新、岗位练兵,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通过建立对话制度、领导接待

32、日制度等来保证员工的民主权利。另外,积极推进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发挥对干部的监督、促进作用也是民主制度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加强企业民主制度建设应注重把员工的民主权利落实在本职岗位上。一般说来,在现代企业中,让每个员工都直接参与每项重大决策是有困难的,但创造条件让每个员工做本岗位的主人,在岗位上充分发挥其才能,则是可以做到的。应该说,让员工在本岗位上自主管理、发挥创造性,是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物质保证企业文化的物质保证,是指通过改善企业的物质基础和生活条件,扩大生产经营成果,完善企业的文化设施,来物化企业的价值观,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归属感。这是企业文化保证体系中的“硬件”,是基础保证。

33、为了把企业文化管理落到实处,企业必须建设好企业的生产环境工程、福利环境工程和文化环境工程。(一)生产环境工程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条件(如厂房、设施、机器设备等)和物质产品既是企业文化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土壤,也是企业精神文化的物质体现和外在表现。建设企业生产环境工程,就是要逐步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条件,生产出最优秀的产品。企业文化的发展水平同生产环境工程建设的优劣成正比。建设企业生产环境工程的重点有以下四个方面。1、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推进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一是要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嫁接的形式积极推动技术进步和设备的更新改造,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二是促进生产工艺的改革,发动群众开展挖潜、革

34、新、改造和提合理化建议活动,以较先进的工艺,减少劳动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三是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做到“生产第一代、试制第二代、设计第三代、研究第四代”,不断研制、开发出适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四是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通过改进设备和工艺,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并大力开发新能源、新材料和代用品,开展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五是要加强厂房、生产性建筑物、公用工程的改造和环保设施设备的建设,适应环境保护、技术安全的要求,体现企业物质基础的文化风格。2、产品质量与品牌影响力企业生产环境工程建设最终将表现在生产出质量优良、功能卓越、用户满意的产品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品牌是企业的实力与竞争力;

35、质量与品牌反映着企业的整体素质,代表着企业的文化形象。为此,企业要强化全员的质量和品牌意识;努力提高劳动者自身的素质和劳动技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激发蕴藏在员工中无限的创造力;通过革新技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组织生产;依靠科技进步和文化资源开发,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加大营销推广的力度,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扩大市场占有率。3、生产现场管理生产现场管理,就是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流程、工艺、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使其处于良好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生产的目的。搞好生产现场管理,主要是从整顿生产现场的秩序着手,治理脏、乱、差现

36、象,建立现场管理规范,创造一个文明、清洁的生产环境。为此,要抓好定置管理,处理好生产、作业现场人与物、物与环境的关系,使生产现场井然有序,工作区布置合理,工位器具齐全,人、机、物高度契合,从而改善工作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抓好物流管理,促使工艺流程合理化,加强生产组织、计划的科学性,严格原始记录和交接检验制度,协调好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之间的关系,提高物料利用效率;抓好班组建设,实施严格的岗位责任制,鼓励班组开展创优活动,激发员工搞好现场管理的积极性。4、生产经营的外部环境,良好的、有特色的生产外部环境是企业文化风貌的表现,能够使员工心情舒畅,给公众以特有的感染力。美化生产经营的外部环境,要使生

37、产经营的建筑群的设计美观协调、独树一帜,给人以秩序井然、生气蓬勃的感觉;要搞好企业环境绿化,经过园艺设计,建设一个常年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花园式企业,使人置身其中,就会精神振奋。(二)福利环境工程企业福利环境工程建设是企业为满足员工的基本生产生活需要而进行的非生产性投资建设。建设企业福利环境工程,就是要逐步改善企业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为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一个安全稳定、丰富多彩的环境,满足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企业福利环境工程建设得好,使员工亲身感受到企业有靠头、有盼头、有奔头,才能强化员工的归属感,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福利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三点。1、工资制度和奖励机制在企业生产发展

38、、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本着劳动绩效同收入挂钩的原则,完善工资制度和奖励机制,不断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2、生活设施改善生活设施,如办好食堂、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浴池和理发室等,为员工提供上下班班车,办好员工医疗卫生事业等,解决好员工的生活问题。伴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员工生活设施逐渐趋于社会化、市场化。企业仍应十分重视这方面的建设,以满足员工工作中的物质生活需要,创造“家庭式”的生活文化氛围。3、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强化员工的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措施,确保员工有十分安全且能保护健康的作业环境。(三)文化环境工程企业文化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的各种文化设

39、施和文化展示等,是企业文化管理的物质,载体和外在标志。文化环境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文化设施企业应建设和完善文化设施,包括教育、科技、文艺、新闻、体育、图书等方面的设备和设施,如培训学校、科技馆、俱乐部、影剧院、文艺社团、体育场馆、广播站、电视台、图书馆、阅览室等。企业文化设施建设受到企业所处环境、企业规模、经济实力的影响。企业文化设施投入的“产出”只是员工活跃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会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因此容易被忽视。尤其当企业经营膨胀、资金紧张的时候更容易削减在文化设施上的投入。为此,企业领导者应端正认识,明确精神变物质、文化力促进生产力的基本道理,加大投入,尽力把文化设施建设好,

40、以满足员工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2、文化环境营造文化环境,即把文化理念注入环境。如把抽象的文化信条、警句“装饰”在环境中,使人们耳濡目染,强化记忆与理解。在厂区、车间或办公场所设立企业文化的景观(如雕塑、壁画),推广使用传达企业文化信息的视觉识别系统,设立企业文化展览室、厂史展览室、产品展示厅;以及赋予建筑设计以文化内涵或对建筑进行文化诠释等。走进北京同仁堂大堂,人们看到老祖宗留下的“人体针灸穴位模型”、“老药柜”以及门两侧悬挂着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这会使人感受到同仁堂仁德仁术的高尚追求。企业通过这些,使员工置身于一个有明确的文化提示或暗示,能强化人们记忆

41、,引起人们思考的文化环境之中,既有利于员工对文化的认同,并引以为自豪,也有利于发挥企业文化的约束、引导和激励作用。一体化原则(一)精神一体化是企业文化追求的至高境界一体化原则,即坚持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之间的关系一体化,最终实现企业精神的一体化。在企业文化管理中,坚持一体原则能够有效地建立起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为实现价值体系的“一体化”创造条件。传统的管理模式人为地把管理人员与一线员工分割开来,企业就像一座金字塔,从上到下实行严格的等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前提是,把管理人员视为管理主体,把一线员工视为管理客体,管理的含义即管理主体如何去控制管理客体按照管理主体的意图和规划目标去

42、行事。这种管理模式不但未能解决管理效率的最大化问题,而且造成了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对立。尤其是在信息社会,随着科技进步以及生产自动化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脑力劳动越来越占主导地位,脑体劳动之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坚持按一体原则建设企业文化,有助于打破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之间的人为“文化界限”,使二者融为一体,建立共同的目标和相互支持、相互信赖的关系,促进企业精神文化一体化的形成。(二)一体化原则的实践(1)在企业文化管理中,实行一体原则,最重要的是要弱化等级制度的影响,把原来,“干部一工人”、“脑力劳动者一体力劳动者”、“管理者一被管理者”等带有浓厚等级文化色彩的关系,转变为一

43、种带有人情色彩的分工协作关系,千方百计赋予一线员工更大的权力与责任,建立内部一体化关系。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是,一线员工大多数希望负责任,希望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希望参加各种竞赛并希望获胜。只有给他们创造了这种条件,他们才能减少不满情绪,主动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企业管理方式才能由过去纯粹的外部控制和外部激励变成员工的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2)从所有权的角度讲,在企业改革深化,尤其是股份制推行过程中,应创造条件使员工持有部分股份,变过去的名义所有为实际所有,这是实现“一体化”的物质基础。企,业员工持股并非只是一种法律状态,它也是一种心理状态。如果一个人拥有一定的企业的股权,他会认

44、为自己的个人利益与企业休戚相关,愿意为企业整体的长期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眼前的利益,愿意以实际行动保护企业,使其免受伤害。从情感上讲,个人所有权心理存在时,员工会为企业的成功而感到喜悦,为企业的失败而感到痛苦,为了公司的进步与繁荣愿意奉献自我,这恰恰是企业文化所追求的“价值一体”和“命运共同体”的理想境界。卓越原则(一)卓越是优秀文化的一种状态卓越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向上精神。追求卓越是一个优秀的人、一个优秀的企业之所以优秀的生命与灵魂。大凡优秀的企业文化,肯定是一种卓越的状态。竞争是激发人们卓越精神最重要的动力,一种竞争的环境,促使一个人或一个企业去努力学习,努力适应环境,努力创造事业上的佳

45、绩。显而易见,坚持卓越原则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内在要求,因为无论任何企业在竞争的环境里都不甘于做平庸者,构建企业文化的目的都是为了创造卓越的精神,营造卓越的氛围。卓越是人的社会性的反映。人生活在社会上,相互之间比较、竞争,都有追求最佳的意愿,也可以说这是人的本性。但人的这种本性不一定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能完全释放出来,这要取决于他所处环境给予他压力的大小,取决于有没有取得最好、最优的条件。企业文化管理的任务之一就在于创造一种机制、一种氛围,强化每个人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并把他们引导到一个正确的方向。有无强烈的卓越意识和卓越精神,是区别企业文化良莠的标志之一。(二)卓越原则的实践贯彻卓越原则,成功的实践

46、做法如下所述:(1)善于建立卓越标准,建立反馈和激励机制。当人们知道什么是最好、最佳的标准并树立了相应的价值判断时,才能克服平庸和知足常乐的惰性心理,为实现组织倡导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否则,尽管卓越文化的倡导者天天在喊口号,但缺乏对“卓越”应该达到的理想状态进行具体的描述,人们的行为像不知终点的赛跑,因此即使有一定的卓越意识也不会保持长久。当然,反馈与激励也非常重要,反馈时由组织告诉每个人:你在卓越的路上跑到什么地点,与别人的差距有多大;激励时应及时奖励领先者,鞭策后进者,这些都能够增强人们追求卓越的动力。(2)造就英雄人物也是不可缺少的。企业英雄是体现卓越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些人物曾经或正在为实

47、现企业理想目标而拼搏、奉献,他们取得过显著的工作业绩,并且得到企业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奖赏。在具有这类英雄人物的企业中,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英雄人物卓越精神的感染,进而仿效英雄人物的行为。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亮点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中最富感染力的部分,是企业文化的亮点。(一)企业精神的内涵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为谋求生存与发展而于长期生产经营实践基础上,经精心培育而逐步形成并为员工群体认同的正向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企业精神是时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精神追求,是企业员工群体健康人格、积极心态的外化,是员工群体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

48、感的集中表现形态。每个企业都有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它往往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当然,企业精神源于企业经营实践,源于员工先进的群体意识,更集中反映了企业家的事业追求、理想目标和主导意识。企业提炼出带有经典意义的指导企业运作的企业精神,往往带有企业家个性与精神追求的影子,企业家也常常以各种形式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全方位强有力地进行贯彻。企业精神又成为企业管理调节系统的基本准则和价值动力。企业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形成角度看,它是企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企业文化特质,即最富个性、最先进的内容的反映。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用一个形象比喻,二者

49、好比土壤与鲜花,企业文化是土壤,企业精神是鲜花,只有在肥沃的企业文化土壤中,才能栽培和繁育出绚丽多彩的企业精神之花;否则,再好的企业精神表达形式,没有肥沃的企业文化土壤为之提供营养和水分,也只能是昙花一现。企业精神决定于企业价值观,是对企业价值观的个性张扬,能够把抽象的企业价值观诠释、演绎为一种具体的信念,对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将企业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到企业的经营目标上来起到重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企业文化管理方式,其最终目标就是试图寻找一种先进的、具有代表性的共同理想,将全体员工团结在统一的旗帜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企业精神的培育是实现企业文化管理方式的途径之一。企业精神,渗透于

50、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它能给人以理想与信心,给人以鼓励与荣誉,也给人以引导与约束。企业精神的实践过程即是一种员工共同意识的信念化过程,其信念化的结果,会大大提高员工主动承担责任和修正个人行为的自觉性,从而主动地关注企业的前途,维护企业的声誉,自觉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二)企业精神的基本特征从企业精神的塑造和实践过程可以发现,企业精神具有以下几种基本特征。1、客观性企业生产力状况是企业精神产生的基础,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及其由此带来的员工、企业家素质与追求对企业精神的内容有着根本的影响。很难想象在生产力低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十分落后的情况下,企业会产生与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

51、争、创新以及追求国际一流的意识相适应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的倡导可以适当超前,但不能脱离现实而成为“泡沫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现实生产力状况、现存生产经营方式和员工生活方式的反映,这是它最根本的特征。只有正确反映现实的企业精神,才能起到指导企业实践活动的作用;离开了这一点,企业精神就发挥不了它的应有作用。2、群体性企业精神是全体员工共同拥有、普遍坚守的理念。只有当一种精神经过倡导成为企业内部成员的群体意识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精神。当然,企业精神在产生的萌芽时期,可能只表现在少数文化楷模身上,只是企业领导者倡导的一种“口号”。如果这种萌芽不能生长,说明没有很好的文化土壤,企业精神不能形成;如果

52、这种萌芽顺利生长,说明有良好的文化土壤,经过领导者精心倡导、培育和全体员工的体验和发展,企业精神就会发育,并逐渐走向成熟。此时的企业精神一定是群体意识和共同理想的反映。企业的绩效不是来自于企业精神的独特表述,而是取决于这种企业精神在企业内部的普及和渗透程度,取决于员工群体是否自觉践行。3、动态性企业精神是对员工中存在的现代生产意识、竞争意识、文明意识以及理想、目标、思想面貌的提炼和概括,从它所反映的内容和表达的形式看,都具有相对稳定性。但稳定并不是固定,企业精神是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首先,企业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企业个性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因此,企业精神

53、的提炼应当能够让人从中把握时代的脉搏,感受到时代赋予企业的使命。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艰苦奋斗,到八九十年代的竞争创优,再到今天的顾客第一、理性竞争、智慧经营、共享共赢,不同时代造就的企业精神都有不同时代的精神特质,体现不同时代的主旋律。其次,随着技术进步、市场变化,企业目标不断调整,经营观念不断更新、资产不断优化以及管理方式不断演进,都要求企业作出与之相适应的反应,不断充实、丰富或升华企业精神的内涵,这就反映出企业精神的动态性。4、卓越性企业精神是企业最先进的意识和积极向上风貌的反映,其中必然内生有创造、创新、进取、求精和追求卓越意识的基因。况且,企业家在企业精神的培育中具有主导作用,企业家

54、在培育企业精神的实践中,自然要把自身敢于创新和冒险的主导意识注入其中,并加以强化。具有卓越特性的企业精神是企业活力和财富的源泉。管理者的卓越意识体现在他,的战略决策、市场开发、科学管理和有效激励上;员工的卓越意识体现在他对操作的改进、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上。任何企业经营的成功与事业的进步,无不是其积极创新、追,求卓越的结果。因而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追求卓越是当代企业精神的基本属性。先进企业的共同精神追求目前,世界各国先进的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精神的培育,如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国超过70%的企业、日本几乎100%的企业都有比较明确的企业精神或类似用语的表述。从其内容来看,主张参与、协作、奉献、竞争

55、和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精神的主导意志,值得企业在提炼自身企业精神时作为参考。(一)参与精神强调参与,是企业兼顾满足员工各种需求和企业效率、效益要求的基本文化追求。员工通过参与企业管理,发挥聪明才智,得到了价值认可与经济报酬,改善了人际关系,实现了自我价值。而企业则由于员工的参与,改进了工作,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培育参与精神,使员工以企业文化主体的身份参与管理,企业要特别注意引导,要把企业当前的工作重点、市场形势和努力的主要方向传达给员工,使员工的参与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有些企业家对来自员工的潮水般的建议和意见不知如何处理,这主要是他们自己对企业的经营方向、管理目标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不知道如

56、何引导员工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重点突破。明确引导是保护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使员工参与管理能持续实施的重要,手段。在员工参与管理的开始阶段,由于管理者和员工都没有经验,参与管理会显得有些杂乱无章,企业没有得到明显的效益,甚至出现效益下降。管理者应及时总结经验、肯定主流,把实情告诉员工,获得员工的理解,尽快提高参与管理的效率。实施参与管理要根据员工知识化程度和参与管理的经验采取不同方式。第一种方式,针对员工知识化程度较低、参与管理经验不足的情况,采用控制型参与管理。它的主要目标是希望员工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工作中的问题和局部建议,经过筛选后,由工程师,和主管人员确定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美、日、德等

57、国企业中的参与管理很多是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模式的长处在于它的可控性,但由于它倾向于把参与的积极性控制在现有的标准、制度范畴之内,因而不能进一步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第二种方式,针对员工知识化程度较高,有相当参与管理经验的情况采用授权型参与。它的主要目标是希望员工在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不但提出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而且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得到批准后被授予组织实施的权力,以员工为主导完成参与和改革的全过程。美国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智能服务业的员工知识化水平较高,因此,多采用这种模式。第三种方式,不限于员工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工作范围以外的其他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58、,实行全方位参与。企业提供一定的条件,帮助员工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并发挥创造力。这种模式是针对员工具有较广博的知识,管理部门又具有相当的宽容度,企业内部择业又有很大自由的情况而采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或短处,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努力去做,每个人都将成为卓越的一员。企业管理者的责任就是帮助人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鼓励他们努力去做。日本企业家盛田昭夫说过,企业家最重要的任务在于培育其与员工之间的健康关系,在公司中产生出一种大家族的整体观念。这种健康关系和整体观念表现为一种宽容的态度,让员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允许员工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调换一次工作,创造毛遂自荐的机会,这成为发掘人才的

59、重要途径。如果能让员工自由选择自己所爱好的工作,那么他们一旦成功,就会精力百倍地投入这项工作。在美国许多公司中,参与作为一种企业精神,要求每个员工每年要写一份自我发展计划,简明扼要地阐述自己在一年中要达到什么目标,有什么需要,希望得到什么帮助,并对上一年的计划进行总结。自我发展计划一方面是员工实行自我管理的依据,另一方面给每个员工的上级提出了要求:如何帮助下属实现其计划。它既可以作为上级人员制订自我计划的基础,又成为上级人员对下级人员考核的依据。每个员工应随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定期填写雇员调查表,这个调查表可以使那些没有参与管理积极性的人也参加进来,他们对公司工作的评价会成为管理部门主动了解意见

60、和建议的基础。雇员调查表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公司业务的各个方面。企业每年进行一次员工评议,包括总经理在内,都要受到他的上级和下属、与他有关的平行部门(企业内外)的评议。(二)协作精神协作是大生产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谋求创造整体效应的要求。协作不仅能够放大整体价值,也能更好地实现个体价值。因此,协作是现代企业精神中的基本要素。培育协作精神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确定明确的分工、制定清晰的岗位职责以及协作制度等,还可以利用工作后的聚餐、郊游等形式来增进同事之间的私人感情和协作的意愿。日本的企业界,很多经理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和年轻的职员一起聚餐、聊天,直到深夜,这种聚餐已成为日本各公司的普遍做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