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文史要览文学、汉语基础知识部分古代文体:古代文体演变脉络:(1)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从萌芽到初步发展的阶段,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文学观念。最早的文体是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歌谣。另一重要类型是神话,现存的中国古代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淮南子等著作中。中国最早的书面记载甲骨卜辞,可视为中国散文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有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战国末期,在南方产生楚辞。(2)秦朝在文学上出色的只有吕氏春秋和李斯的谏逐客书,皆属散文;另尚有杂赋著录于汉书艺
2、文志,但已失传。(3)汉代是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的时代。出现了汉赋这一完全以文学感染力本身为目标的文学样式。楚辞演变而来。(4)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的区分到南朝时更加精细。文心雕龙、文选都曾论及文体分类。“文”和“笔”两大分类使文学和非文学的分野渐趋明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中诗歌最为重要。晋宋之际,七言诗开始广泛流行,是诗歌形式的又一次重大变化。之后出现以谢灵运、谢朓为代表的“山水诗派”、以沈约等人为代表的“永明体”诗歌和以宫廷文人创作为主的“宫体诗”。北朝诗人庾信和乐府民歌取得了较高成就。“志怪”、“志人”小说也初具规模。(5)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传奇和变文也取得了较高成就。词
3、是产生于唐代的一种新的文体。唐初韩愈、柳宗元掀起了革新文风的“古文运动”。(6)宋诗平易自然、细腻流畅,成就颇高。词在宋代达到鼎盛,出现大批著名词人。欧阳修、王安石等人继续“古文运动”。瓦舍勾栏里出现的说话,对白话小说发展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白话小说在宋代得到较大发展,出现“话本”这一体式。宋代也是戏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散文:唐宋八大家与六位,可见一时之盛。(7)元代杂剧异军突起,标志中国戏剧的成熟,以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为代表。散曲也饶有意味,与杂剧合称“元曲”。白话小说继续发展,还出现了文人创作的文言小说。(8)明代长篇小说西游记、金瓶梅,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戏剧如汤显祖的牡
4、丹亭等在各自领域达到了新的成就。晚明的小品文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9)清代,词出现复兴势头,以词名世的文人很多。戏剧和小说也有突破性发展,出现中国小说史上两部伟大作品儒林外史和红楼梦。诗歌:文学的一大样式。要求集中概括、反映社会生活,包含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富于音乐性,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早。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汉乐府以及历代诗人的作品。古代诗歌的发展:诗歌是产生最早的文学门类之一。(1)起源于原始歌谣。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之后在南方楚地又兴起一种新的诗体楚辞,它是在楚地的民间歌谣基础上
5、逐步演变发展起来的,屈原和宋玉是楚辞的代表作家。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并称“风”“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分别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2)汉代兴起乐府民歌,产生了陌上桑、艳歌罗敷行、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中的瑰宝。东汉末年,文人开始向乐府民歌学习,创作了不少五言诗,其中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诗歌的最高成就。(3)建安时期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之一,涌现了以曹氏父子、建安七子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掀起了中国古代诗歌第一次文人创作的高潮。(4)西晋以后,诗歌开始向重技巧、轻内容的方向发展。西晋末年到东晋,玄言诗盛行于诗坛。阮籍和伟大诗人陶渊明的诗歌
6、给诗坛带来了新内容、新气象。晋宋之际,七言诗开始流行,是诗歌形式的又一次重大变化。此时空泛的玄言诗逐渐被山水诗代替,谢灵运、谢朓等人是其中的代表人物。(5)齐代追求技巧、讲究声律,形成了“永明体”诗歌,这种诗体是由古体诗向近体诗的过渡。梁代产生艳丽绮靡的“宫体诗”。北朝乐府民歌刚健质朴,在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北朝庾信融合南北诗风,取得了较高的成就。(6)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顶峰,这一时期,诗人辈出,人才济济,诗坛流派繁多,异彩纷呈,大诗人数以百计,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诗人。盛唐诗歌的发展已达到完全成熟的面貌。晚唐李商隐、温庭筠等人诗风渐趋
7、纤巧。(7)宋诗是唐诗的继续和发展。爱国主义的思想内容成为当时突出的特色。在艺术表现上,出现散文化倾向,形成一种平易、深刻、细腻的风格。(8)明初诗坛被台阁体控制,多阿谀奉承之作。后相继出现了茶陵诗派、前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等,提出了各种诗歌创作的理论主张,但其诗歌没有现实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在技巧上也多模仿古人,成就不高。(9)清代诗歌成就超过元明两代。清中叶出现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 的格调说以及袁枚的性灵说。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汉魏以来盛行的一种诗歌。最初流行于民间,汉朝乐府机构把它们搜集起来,加以润色,成为最早的五言诗。这种诗体,形式比较自由,句数、字数及平仄声调都没有严
8、格限制。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几言,有四言诗如硕鼠,五言诗也称五古如石壕吏,七言诗也称七古如琵琶行,杂言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分律诗、绝句、排律三种。律诗: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格,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每首八句,共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要求对仗。声韵格律有严密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绝句: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
9、来源于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谣。灵活轻便,适宜于表现生活中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乐府:“乐府”是古代封建王朝设立的专门执掌音乐的官署,具体任务是制定乐谱,培训乐工,搜集歌词,整理民歌俗曲。“乐府诗”指这个机构为配制乐曲而由文人创作或从民间采集的诗歌。魏晋时期开始把“乐府诗”简称为“乐府”,于是“乐府”由机构名称演变为一种诗体名称。唐代白居易曾发起新乐府运动,创造新题目,写当代的事物。唐、宋、元以后出现的新诗体,如词、曲之类,因为是配乐演唱,也称“乐府”,如苏轼的东坡乐府。赋:文体名。以楚辞为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内容上体物写志,形貌上铺采摛文。注重铺陈
10、,讲究声韵美。结合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叙事,又能保持一定的诗意。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骚赋指以屈原、宋玉为代表的楚辞以及后世模仿楚辞的作品。汉赋主要指汉代流行的大赋,由枚乘的七发为开端,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杨雄、班固等,一般都是长篇巨制,文辞富丽,肃穆凝重,多采用问难对答的形式,被视为赋的正宗;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全篇均由四言、六言的对仗组成,句式整齐,宏阔绮丽,但内容意义相对削弱了;到了唐代,科举制度盛行,赋列入国家考试科目,产生了考试专用的试帖赋,叫律赋,对字数和韵式作了严格限制;宋代以散文形式
11、写赋,称“文赋”,代表作有欧阳修的秋声赋、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等。词:文体名。形成于唐,成熟于宋,是诗的演进与发展。词有词牌,词牌一定,就有固定的字数、句数和平仄用韵。根据字数多少可划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每种词牌的内容也大体固定,抒发什么感情也有讲究。因其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句法参差多变;结构上分阕,只有一阕的称“单调”,两阕的称“双调”,三阕、四阕的称“三叠”、“四叠”。(抑扬顿挫的音乐美、错综变化的韵律、长短参差的句法以及抒发的强烈感情)词的发展脉络:产生于唐,极盛于宋,衰微于元明,复兴于清。词的来源一个是歌曲的歌词,另一个是文人创作的诗歌。中唐时期,文人填词逐渐增多,词
12、正式成为一体。晚唐温庭筠的词辞藻华丽、手法细腻,形成一种香软、细密的艺术风格。五代十国时期,西蜀和南唐成为词人汇集的两大基地,西蜀词人的词多收集在花间词中,其中,韦庄成就最高;南唐词人则以冯延巳、李煜最为出色。到宋代,词发展到鼎盛状态,成为一种完全独立并于诗体相抗衡的文学形式。北宋词的主流刻意求精,音律更加精美合乐,如二晏。另外还有一些诗人,如苏轼、柳永等,从词风词境入手,着意词体的变革。苏轼第一次使词与音乐初步分离,使词首先成为一种文学体裁,而不仅仅是音乐的附庸,从而使词在文学史上有了独立存在的地位。南宋词人代表人物有李清照、辛弃疾、姜夔等,形成了宋词的又一个繁荣时期。词经历元、明的衰落,到
13、清代又重现繁荣,有“浙西词派”、“常州词派”等。(北宋范仲淹渔家傲和王安石桂枝香,大笔淋漓,墨浓意酣,词调慷慨苍凉,境界开阔悲壮,感情抑郁深沉,揭开了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作的序幕。)(词的元、明衰落、清代繁荣与时代风气的变化密切相关。词和散曲较之于诗,都较为轻松,贴近生活和感情;而词和散曲相比,散曲更为活泼,语言浅俗、尖新,接近口语,而词则更为雅致一些。元明词衰,实际是散曲取代了词的结果。而清代文人则性情收敛、爱好风雅趣味;同时清代重学问和理智化的风气,造成了诗在抒情功能上的缺陷,从而需要从其他文体中得到补偿。)散曲:曲的一种体式。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无宾白科介,便于清唱。分为散套
14、、小令两种。在语言方面,既需要注意一定的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押韵比较灵活;在艺术表现方面,采用铺陈、叙述。杂剧:曲的一种体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其体裁是一本四折,之外还可以加一两个“楔子”。一般说来,一本为一剧,但也有一些超出一本,如西厢记有五本。分三个部分:宾白、唱词、科介。三者交相配合,推动剧情的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角色分三大类:末、旦、净。古代戏曲的发展脉络:我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可追溯到原始歌舞,远古敬神时,常歌舞并奏,是戏剧的滥觞,但此时歌舞并不相应。到唐代歌舞才开始有所相应。北宋赵德麟商调鼓子词开始有内容。到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演唱、说白、弹奏
15、统归一人,但并无表演。到元剧,演出者边唱边舞,动作与唱词全归一人,于是真正的戏曲终于产生。诸宫调:宋、金、元流行的说唱体文学形式之一。歌唱部分是用多种宫调的若干曲调组成,故称为“诸宫调”。多用琵琶等乐器伴奏,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演唱时采用歌唱和说白相间的方式。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是迄今唯一保存完整的诸宫调。到元末,趋于衰落。清代时著名作品有桃花扇、长生殿、清忠谱等。散文:文学的一大样式。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雅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均称为“散文”。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等记事、抒情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
16、类文学体裁。特点是通过对某些生活事件的片段式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古代散文的特色主要有:注重实用性强烈的政治性由儒家文学功利观念所产生的文以载道理论,贯穿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始终。现今,通常把古代散文归为四类:记叙文(叙事、传记、游记、杂记、笔记等体式)、论辩文(论、辩、议、说、解、原等)、讽谕文(寓言、杂文等)、实用文(书信、赠序、碑志、哀祭、公牍等)。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 (1)先秦散文:殷代的甲骨文是记事散文的源头。尚书标志中国古代散文的形成。之后出现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个方向。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孟子庄子
17、;历史散文以历史题材为主,如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2)秦朝文仅为吕不韦主持编纂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谏逐客书及一些秦刻石。(3)两汉散文:汉初有著名政论文作家贾谊和晁错。后有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纪传体文学的先河。班固的汉书是东汉史传文学的代表。(4)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盛行极大地影响了文风,多议论,重骈偶,但也有庾信、郦道元等人的文章朴素真实。(5)初唐文章已出现由骈入散的倾向,魏徵、李百药、王勃等人在理论上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后出现崇儒复古、谋求革新的李华、元结、萧颖士等散文作家。中唐后期,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使古文达到全盛。(6)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苏”等人继续古文运动,使宋代散
18、文有了空前发展。(7)元代散文衰微,由于和程朱理学纠缠在一起,思想贫乏,缺少情致。(8)明初歌功颂德的台阁体流行文坛。茶陵诗派、前七子的散文成就虽不高,但对变革台阁体文风方面有积极作用。之后,唐宋派散文直抒胸臆,文从字顺,有较高成就,代表人物有归有光等。明后期,李贽强调童心说,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的“公安派”, 提倡“性灵说”,题材多样,形式活泼,他们的作品通称为晚明小品。(9)清代散文有较大发展,佳作甚多,流派分明,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有重要地位。清初分为“学人之文”和“文人之文”,前者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强调文、道、学的统一,境界开阔,风骨高扬,有大家气度;后者以侯方域
19、、魏禧、汪琬为代表,称“清初三大家”,讲究规矩法度,作品凌厉雄健。清中叶出现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姚鼐、刘大櫆,其文章结构严谨,语言雅洁,重阴柔之美。“阳湖派”散文合骈、散两体的长处,气格健茂。此外还有笔法通达的章学诚,行文恣肆酣畅、机趣横生的袁枚等人。古代小说发展脉络:小说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主要是先秦的“神话”、“寓言”。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
20、志人”小说,统称为笔记小说。这一时期,小说初具规模。其作品主要有张华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3)唐代出现了唐传奇,标志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传奇有蒋防霍小玉传、元稹(zhen同缜)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等。(4)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5)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如杜十娘怒深百宝箱等。此外通俗小说也获得了较大发展,出现了“三言”和“二拍”,代表古代白话小说的最高成就。(6)明清出现了章回体小说,古代小说发展到了顶峰,产生了一批不朽的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
21、游记、红楼梦等。(明代形成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四大主潮:历史演绎:三国志通俗演义;英雄传奇:水浒传;神魔小说:西游记;世情小说:金瓶梅。 清代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文笔:中国古代对文笔有两种理解:一是泛指文章、文辞,后也指称文章的写作技巧;二是六朝人把文体区分为文、笔,有韵的文章称为笔,无韵的作品称为“文”。韵文:泛指用韵的文体,同散文相对。如诗、词、曲、歌谣、辞赋等。骈体文:文体名。是汉以后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南北朝时最为兴盛。语言方面,讲究骈偶和“四六”,即用四字句和六字句;语音方面平仄相对;多藻饰和用典。一般重形式美,而内
22、容往往较平凡和贫乏。语录体:文体名。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偏重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彩,不讲究篇章结构。论语及二程遗书,堪称语录体的典范。笔记:文体名,泛指随笔记录、不拘体例的作品,包括史料笔记、考据笔记和笔记小说。题材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历史、自然等许多领域。小品文:散文品类之一。“小品”一词始于晋代,称佛经译本中的简本为“小品”,详本为“大品”,后以“小品”统称那些书写自由、篇幅简短的杂记随笔文字。晚明小品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篇幅短小、结构松散、文笔轻松且有情趣,在古代散文向现代散文的转变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30年代,小品文盛极一
23、时。先秦文学: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诗经中的诗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地方乐调,主要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雅是宴会时使用的乐歌;颂是祭祀祖先、歌功颂德所用的乐歌。诗经的特色:1、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又抒发了在特定社会背景中人的真切、微妙的情感。2、语言形式大多是整齐的四言诗,大量运用双声、叠韵叠字。3、表现形式:赋、比、兴的手法。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学的一个光辉开端,也是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和高
24、度的艺术成就,把中国诗歌推向第一个高峰。其文学性和思想性在我国乃至世界上都有很高的地位,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所谓赋,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指“以彼物比此物”,即比喻之意;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古谣谚:秦代以前,远及上古时代的歌谣、谚语。谣指不用乐器伴奏的歌谣;谚语是用简单通俗的古语说明一定的道理。楚辞:战国时兴起于楚国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一种韵文诗体。是在楚国民歌基础上提炼加工发展而来,基本特征:具有深厚的地域(楚)文化色彩。想象丰富、风格瑰丽。由于离骚为其代表作,故又名骚或骚体。现存的楚辞,主要是屈原和宋玉的作品。楚辞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
25、头之一,开创了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诗騒并称。神话: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理解和想象的故事。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并伴随漫长的历史进程不断创作和发展,是文学的先河。现存作品有山海经等,记录了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故事。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源远流长,而且很多至今仍在民间口头流传。山海经保存的中国古代神话最为丰富,对女娲、夸父、黄帝、西山王母等人物以及日月山、昆仑墟等均有记录。甲骨卜辞: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也有少量非卜辞的记载,包括祭祀、农业生产、田猎、战争等许多方面的内容,真实朴素地反映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甲骨卜辞显示当时汉字已经
26、成熟,书面语言的应用也已达到一定水平。是我国散文的源头。(一般包括序辞(占卜时间和占卜者的名字)、命辞(占卜的问题)、占辞(对卜兆的解说)、验辞(事实与预卜是否相符)等部分。甲骨卜辞在商代并不是主要的文字记录,当时已经有用竹木简编成的典册,只是没有能保存下来,所以商代人在使用书面语言方面实际上已经达到的水平,无论在文字的篇幅上,或是在记叙事实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上,无疑都会高于甲骨卜辞的水平。)铜器铭文:指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亦称金文。现今所见的最早的铭文属于商代,大都很简单。西周是铜器铭文的全盛时代,篇幅增长,内容丰富。春秋时期渐趋衰落,六朝以后不再流行。铭文是研究当时语言文字的重要资料,有
27、不少铭文已有较浓厚的文学气息。尚书:上古历史文献集。战国时称书,汉人改称尚书,意为“上古帝王之书”。记录夏、商、周等各代的典、谟、训、诰等文献。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所必须遵行的经法;而就文学性而言,尚书是我国古代叙事散文形成的标志,在我国政治史和文学史上均有重要影响。(典、谟、训、诰、誓、命:“典”是重要史实的记载;“谟”是君臣谋略的记载;“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春秋”原是中国古代各国史书的通称
28、,后特指经孔子修订的鲁国的编年史。它原出自鲁国史官之手,经孔子整理,成为用鲁国纪年编排的记录春秋时期各国史实的史书,大纲式地简洁记述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之间二百多年的历史。春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寓褒贬于记事,即所谓的“春秋笔法”,是一部具有“微言大义”的经典,对后世史学家、文学家重视遣词造句、强调褒贬讽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春秋语言极为精简,现存的春秋载于对其进行解释的三部书中,即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左丘明作,成书于战国中期。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但公羊传和谷梁传纯用义理解释春秋,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
29、立撰写的史书,以春秋为纲,相当系统、具体地记述了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作为一部历史著作,左传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和道德倾向,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总结历史经验,做出道德伦理评价。在文学性上,左传表现出惊人的进步,以生动的情节,表现人物形象,展现历史画面,创立了中国历史撰述的优良传统。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尤其为后人称道。是一部包含着丰富的文学因素的历史著作,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形成我国文史结合的传统。国语: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现一般认为是先秦史学家汇编各国史料而成,共21巻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参证,故有春秋外传之称。
30、战国策: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作者不明,由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定名。记述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斗争。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从文学上看,文思开阔,寓意深刻,语言恣肆瑰丽,富于文采。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经典之一。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没有完整篇章,各篇之间在内容和顺序上也没有联系。它虽非文学作品,但由于历来为士人诵习,因而对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多三言两语为章,言简意赅,发人深思。语言流畅通达,活泼生动,大量运用语气词,多叠句、排比、对偶,感情色彩颇浓。孟子:孟轲及其门人所著散文集,儒家经典
31、之一。孟子把孔子侧重于道德修养的“仁”,发展为“仁政”,主张行王道,制定民产,轻徭薄赋,申孝悌之义;提出“性善”论,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孟子基本上是对话体;文章以雄辩著称,笔锋咄咄逼人;语言浅近如话而又寓意深刻。庄子: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道家经典之一。庄子的中心,是探求个人在沉重黑暗的社会中,如何实现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的方法。在作者看来,最理想的社会是上古的混沌状态,一切人为的制度和文化措施都违逆人的天性,因而是毫无价值的。同时它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想象丰富,结构灵活,大量运用寓言,是中国文学史上自觉运用虚构手段塑造形象的开端。(庄子
32、学派的思想,从积极意义上说,揭示了社会统治思想的本质,指出一切社会的礼法制度、道德准则本质上只是维护统治的工具,表现了摆脱精神束缚的热烈渴望,为封建时代具有反传统精神和异端思想的文人提供了哲学出发点;从消极意义来说,它所追求的自由只是理念上而非实践的自由,提供给人们的只是逃避社会矛盾的方法,因而始终能够为统治者所容忍。)荀子:荀况的作品集。荀况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同时又吸收了其他各家的学说,对儒学有所改造。主张“性恶论”; 提出“人定胜天”“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他的文章长于说理和辩论,笔墨恣肆,气势雄浑。荀子既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又是重要的散文集。韩非子: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的
33、著作集。主张变革、反对复古,宣扬君主集权,任法术而尚功利。相应地,主张行文写作必须以“功用”为目的,他的说理散文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对寓言的运用已经达到自如的境界,“郢书燕说”、“守株待兔”等成为后人常用的成语典故。吕氏春秋:战国末年,秦相国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所著之书。又称吕览。出于众手,各记所闻,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阴阳诸家言。意在综合百家之言,总结历史经验,为行将出现的全国统一的中央专制政权提供长治久安的治安方案。保存了许多旧说佚闻,在理论上和史料上都有很高的价值。全书体例一致,文章结构完整,并运用寓言故事说理,富有逻辑力量。先秦寓言:指先秦文学
34、中的寓言故事,原为著述中的论证手段,并不独立,但因有高度的文学性,故逐渐独立流传,脍炙人口,且对后世文学产生深广影响。寓言是借助于带有劝谕或讽刺性质的简短故事来阐明一定道理的文学体裁。具有比喻的性质,是比喻发展的高级形式。来源主要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历史传说和作者创作、虚构的故事。运用寓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说明作者的观点。孟子、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均有大量寓言。先秦寓言起着上继神话,下启小说的作用。(庖丁解牛、拔苗助长、唇亡齿寒、守株待兔、郢书燕说-指穿凿附会、曲解原意)秦汉文学:古诗十九首:梁代萧统文选中“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
35、成的组诗。主要书写游子失意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突出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废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在文学上,标志着五言诗歌从以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以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已经成熟。孔雀东南飞: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通过焦仲卿、刘兰芝这对恩爱夫妻的悲剧性遭遇,控诉了封建礼教束缚、家长统治和门第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幸福的合理愿望。从汉末到南朝,孔雀东南飞在民间口头传唱中经过不断地加工润色,吸收了丰富的民歌叙事艺术手法和技巧。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长篇叙事诗,对后世叙事
36、诗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枚乘七发:汉赋精品,西汉枚乘所作。通过主客的问答,批判了统治阶级腐化享乐生活,说明贵族子弟的这种痼疾,根源于统治阶级的腐朽思想,一切药石针灸都无能为力,唯有用“要言妙道”从思想上治疗。结构宏阔,辞藻富丽。标志着汉代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在多方面奠定了汉赋的基础。前承骚体赋,后启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汉大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司马相如,汉赋最重要的代表作家。子虚、上林二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以游猎为题材,对诸侯、天子的游猎盛况和宫苑的豪华壮丽作了极其夸张的描写,而后归结到歌颂大一统汉帝国的权势和汉天子的尊严,在末尾,委婉表达了作者惩奢劝俭的用意。它以华丽的辞藻、夸饰的手法
37、、韵散结合的语言和设问回答的形式,充分表现出汉大赋的典型特点,确立了一种铺张扬厉的大赋体制和所谓“劝百讽一”的传统。东方朔:汉赋作家,代表作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思想以儒家为主,杂有法家、黄老的成分。过秦论是他的政论文名篇,通过秦统一天下及亡秦的轻易,总结历史教训,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压抑,笔端常带感情,语言犀利,富于文采。陈政事疏又称治安策,也是政论文名篇。吊屈原赋抒发了对屈原不幸遭遇的同情,同时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司马迁将屈原和贾谊合传,因而后世往往将两者并列,称“屈贾”。贾谊善于运用不同历史事实的对比来分析利害,在铺张渲染的描写中造成文章的充沛气势,富于说服力和
38、感染力。散文有战国纵横驰骋家的风格。晁错:西汉学者、政治家、散文家。在政治上,为维护汉帝国的统一,力主削弱诸侯势力,因而触犯诸侯和贵戚勋臣的利益,遭到激烈反对。吴楚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迫使景帝斩晁错。晁错的政论文议论切实中肯、逻辑严密、语言晓畅,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匡正时弊的政治热情。他的论贵粟疏是政论文中的名篇。司马迁及其史记: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少时曾漫游全国各地,后任官职,并开始撰写史记。因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
39、体通史。记述了黄帝至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历史。创立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以及“太史公曰”的形式和体例,“本纪”记帝王,“世家”(除孔子世家和陈涉世家)记诸侯,“列传”记各种历史人物,“表”罗列诸侯王世系,“书”论述社会重要的典章制度,“太史公曰”则是作者个人表达对于事件、人物的评论。史记作为一部历史著作,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历史面貌,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强烈爱憎,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一系列历史人物,使之成为科学历史著作和优美的传记文学的巧妙结合。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语言也有很大特色,善于运用符合人物身份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和性格,
40、叙语有口语化的特点,简洁精炼,流畅生动,且采用了民歌、谣谚、俗语等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生动性。)桓宽与盐铁论:西汉宣帝时,桓宽根据盐铁会议的文献,剪裁、组织而成,保存了西汉中叶经济思想的宝贵史料,具体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文章结构严密,语言质朴,并常以历史故事和生动的比喻增强说服力。王充与论衡:王充,东汉思想家、文学批评家。论衡以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深刻批判了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谶纬迷信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世界的物质性的气所构成,灵魂不能离开肉体而存在,天不是有意志的神,不能主宰社会人事,认为圣人的聪明来自于学习。在文学上,强调文章内容必须真实,有补于世,内容和形式
41、要统一,注重独创,反对模拟因袭,提倡文章语言的口语化。但他并没有把学术文章和文学作品的不同特征加以区别。班固与汉书:班固,东汉辞赋家、史学家。汉书是西汉一代的纪传体断代史,班固出身仕宦家庭,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在评论历史事件和人物上,缺乏司马迁那种匡世济民的战斗热情。在文学语言方面,受当时辞赋创作的影响,崇尚采藻,长于排偶。班固所著的两都赋体制宏大,铺张扬厉,对后世文人的辞赋创作有较大影响。(答宾戏和幽通同赋)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建安七子:曹丕pi在典论论文中评述当世文人,标举了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等七人,称“七子”,世称“建安七子”。七人都是建安时代比较重要的文学家,除孔
42、融外,其余六人都依附于曹操。他们与曹氏父子共同开创了建安文学的兴盛局面。其中诗歌的成就以王粲最高,其七哀诗广为流传。建安文学家多是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忧时伤乱,悲叹人生短暂,渴望不朽功业,有着非常强烈、浓重的感情,使建安文学具有异乎寻常的感染力。后世作家在反对片面追求形式和单纯的修辞之美,而强调文学的热情和内在的感染力时,往往就标举“建安风骨”。竹林七贤:又称“竹林名士”,西晋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即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等七人。文学成就以阮籍、嵇康最高。七贤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刘伶曾写下酒德颂充分反映了晋代社会动荡、长期分裂,文人不满政治,以酒后狂言发泄不满的状况。阮
43、籍大人先生传:阮籍的代表作,假托“大人先生”之口,表述自己对社会历史的看法,揭露封建礼法的虚伪本质,议论尖锐而透彻,多用铺排之笔,词采富丽,奇偶相生。嵇康: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崇尚老庄,讲求养生之道,著有养生论。坚持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与山巨源绝交书、难自然好学论等为其代表作,风格清峻、通脱、锋利,随心书写。所撰声无哀乐论,认为同一音乐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情,音乐本身无哀乐可言,以此否定当时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化思想。善鼓琴,以广陵散著名。与吕长悌绝交书诗歌代表作有赠秀才入军18首及幽愤诗李康运命论:李康,三国时曹魏文学家。运命论探讨了国家治乱与个人出处
44、之间的关系,认为个人穷达受个人的“命”与时代的“时”摆布,曲折地反映出魏晋易代之际的知识分子对待政治的矛盾心情。(特别重在对士人出处问题的探究,强调“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又强调虽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可是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是为了“遂志而成名”。)陈寿三国志:纪传体史书,分魏书、蜀书、吴书,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三国时期60年间的历史。后世将其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但从历史事实出发,作较为客观公正的评断。对于史料的取舍选择,比较审慎严谨,文字以简洁见长,但“裁制有余,文采不足”
45、。其中记录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对后世文艺创作有深远影响。明朝罗贯中在它的基础上加以艺术创造,完成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演义。杜预:西晋军事家、文学家。博学多才,且精通典籍,明晓兵法,长于筹略,故朝野誉之为“杜武库”,言其无所不有。杜预酷爱研读左传,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等,对后世研究左传颇有影响,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鲁褒钱神论:鲁褒,西晋文学家。钱神论虚拟司空公子与綦(qi)毋先生的问答,极论钱之妙用如神,语带谐谑,揶揄笑骂,恣肆酣畅。(“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陶渊明:晋宋时期的杰出诗人、散文家,名潜,号五柳先生。
46、(曾做过几次地方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有“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美名。)其作品大多以隐居躬耕生活为题材,描绘农村的优美风光,表现了平淡旷达、安贫乐道的高贵品格。田园诗是他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语言质朴无华,自然疏淡,而意境幽远,历代有成就的诗人,几乎无不受到他的艺术熏陶。陶渊明的文、赋作品虽数量不多,但几乎都是历代传诵的名篇佳制,归去来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一扫晋宋文坛雕章琢句的华靡之风,感情真挚而强烈,风格质朴又诗意盎然。今存陶渊明集。陶渊明文: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感士不遇赋韵文扇上画赞读史述挽歌诗散文桃花源诗并记五枊先生传范晔后汉书:范晔,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后汉书为记传
47、体断代史,详载了东汉近二百年的历史。再现了东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和社会、人物百态,保存了东汉一代的诸多史料,是后人研究东汉历史的最基本的依据。在文学方面,人物形象鲜明、典型;语言趋向骈俪化,具韵律感;行文中常带感情,爱憎分明。北宋时,人们把晋代司马彪续汉书与之合刊,成为今天的后汉书。本书以文采著称于世,其中的序论和赞尤为突出,文章风格趋向骈体,写人叙事,简明周详,生动感人。郦道元水经注: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文学家。水经注是北魏地理著作、散文作品,以水经为纲,作了20倍于原书的补充和发展,实际上已另成专著。记述了一千多条河流的发源地、流经区域、支流分布等,还大量记载了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
48、以及社会经济、民俗风习、有关的历史故事等,繁征博引,详加考求,集中国6世纪以前地理学著作之大成,是历史地理学、水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考古学、水利学等方面的重要文献。同时它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形象地描绘了中国各地的山川景物、自然风光。行文以散体为主,写景状物也采用骈文的修辞手法,对后世山水散文有巨大影响。杨衒之洛阳珈蓝记:“伽蓝”是梵语,即佛寺。洛阳伽蓝记不仅描写殿堂屋宇的形制规模和佛寺的始末兴废,而且记述了有关的政治历史事件、社会经济情况以及风俗人情,深受历代史学家的重视。富于创意和才情,洁净秀丽。寄托了作者对北魏王朝覆亡的哀悼,同时对王公贵族耗财佞佛的行为进行批评。木兰诗:长篇叙事
49、诗,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收于乐府诗集中梁鼓角横吹曲。反映了普通民众的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口语化的诗歌语言浅近、轻快,富于民歌风味。葛洪抱朴子:晋代著名炼丹家、医学家。抱朴子是东晋道家理论著作,内篇记载了炼丹的方法,外篇主要是政论性文章。 在文学方面,葛洪主张文章应发挥社会作用,移风易俗;反对贵古贱今,认为今胜于古,文风应随时推移。提出“本不必皆珍,末不必悉薄”,从而突破了儒家德本文末的思想藩篱(德文并重)。在医学方面,葛洪也做出了重要的成就,撰述了不少医学书籍。曹丕典论论文:曹丕,即魏文帝,文学家。典论是他撰写的一部政治、社会、道德、文化论集。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批评了“文
50、人相轻”的陋习;评论建安七子在文学上的才力和不足;分析了不同文体的不同写作要求;提出“文以气为主”,即强调作家的气质和个性;论述文学事业的社会功能,将它提高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高度,对后世文学批评家有较大的影响,是中国文学走向成熟和自觉的标志。陆机文赋:陆机,西晋文学家,后人誉之为“太康之英”。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者根据自身创作经验,在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对文学创作构思过程中的想象问题和感兴问题做了精辟的论述,认为创作的来源是外界事物的刺激或前人作品的启发;对各种文体及其风格的关系,提
51、出了自己的看法;对声律问题进行了探讨。挚虞文章流别论:挚虞,西晋文学评论家。文章流别论是一部文学理论专著,论述了各种文体的性质、源流,也旁及文章的作用和评价。发挥了儒家传统的文艺思想,强调文章的人伦与王泽的教化作用,反对浮夸奢靡的文风。首创编纂文章总集之先例,使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得以妥善保存。刘勰文心雕龙: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南朝刘勰著。包括总论、文体论、批评论、创作论四个部分。认为文学的发展要受到时代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对文学创作中的主客观关系作了详细而深入的论述,认为在创作中,主观的“情”和客观的“景”是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强调情感
52、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只有带有深挚的感情并使外物染上强烈的感情色彩,艺术表现上才会有精巧的文采;阐释了各种文章的体裁、源流;对于风格和风骨以及艺术想象超越时空限制的特点都有深入探讨;提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知音,认为任何真知灼见只能建立在广博的学识和阅历的基础上。文心雕龙以其精辟而富于独创性的见解,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朴素的唯物主义文学观萧统文选: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南朝梁萧统编著。萧统,梁太子,谥号昭明,故文选也称昭明文选。要求作品从内容到形式内外并茂,文质并重。所录作品大致划分为赋、诗、杂文三大类,以及许多小类,反映了文体辨析在当时已经进入了非常细致
53、的阶段。所录文章,都经过严格的选择和比较,总集了梁以前优秀的文学作品,因而受到历代文人的重视,特别是唐代以诗赋取士,文选实际上成了人们学习诗赋的范文选集。文选的研究、注释也成为一项专门学问文选学。至今,文选仍不失为一本研究文学的、有价值的参考书。(从文学发展史来看,汉唐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而六朝则是继汉开唐,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文体渐趋完备,文学的概念也更明晰。萧统的文选和同时代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就正是这个过渡时期中所产生的古代文学的总结性著作。它们在继汉开唐的过渡中,在唐以后的文学发展中,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搜神记:志怪小说集,东晋干宝撰。所记多为神怪灵异,但也保
54、存了不少民间传说。闻实内容庞杂,叙事古雅。虽虚妄荒诞,却也各有理寓,劝善惩恶,歌颂英雄人物。对唐传奇等后世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李寄干将莫邪韩凭夫妇世说新语:志人小说集,编著者南朝刘义庆。主要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之间的一些名士的言行、轶事。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记述的他们的言行、故事有些是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文字质朴,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对后世笔记文学影响很大。隋唐五代文学: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又一座高峰。素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诗风雄奇豪放,意境瑰丽,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创造出神奇莫测的艺术
55、境界,往往起句突兀,先声夺人。富于游仙的色彩,语言具有接近于歌谣的特点,更多地从新鲜活泼的生活语言中得到充分和丰富,并加以提炼升华,明快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时代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的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其诗歌主题主要有: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如梁甫吟;强烈的反权贵思想,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热烈的人生之恋,如月下独酌;对大自然的强烈感受力,如将进酒;山水景物与特定情绪相交融、渗透,如早发白帝城;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平民情绪的人情美,如越女词等。对女性悲欢和遭遇的同情。)今存
56、李太白集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尊称“诗圣”。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自古被誉为“诗史”。(思想内容主要有:在忠于唐王朝和君主的前提下,对统治集团内部的腐朽现象给予严厉的批判,如丽人行;对民生疾苦的深厚同情,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忧念,如春望等。)艺术风格“沉郁顿挫”,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用语平易写实,却力透纸背。刘禹锡竹枝词: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杰出诗人。其是大多自然流畅、简炼爽利,同时又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
57、空感。其诗歌作品有咏史诗、山水诗以及受民歌影响的一些作品,如竹枝词。竹枝词既保持了纯正的民歌风味,又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既有较丰富的思想内涵,又便于传唱,将民歌的雅化和文人诗的通俗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白居易新乐府: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有白氏长庆集传世,是唐朝创作最多的诗人。新乐府是其讽喻诗中重要的一组,共50首。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他将诗歌和政治以及人民生活密切结合;强调诗歌的教化作用;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必须服务于内容;结合我国诗歌创作经验,建立了比较系统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温庭筠: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词人,其
58、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 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但题材偏窄。李煜:五代文学家。诗文俱佳,尤精于词。以降宋为界,前期词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风格柔靡;亡国后的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名句。魏徵: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在文化事业上颇有贡献,提倡质朴纯正的文风,反对浮靡轻巧。他的谏议政论文词旨剀切(意为跟事理完全相合)、其实雄骏,谏太宗十思疏等是历代传诵的名篇。提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居安思危,戒奢从简”、“
59、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等名言。初唐四杰: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骈文也在词采华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李华吊古战场文:李华,唐代散文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主张“尊经”“载道”,重视文章的教化作用。吊古战场文,描写战争的残酷景象,表达人民的和平愿望,情挚语哀,惨侧动人,颇为后人传诵。韩柳:唐代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的合称。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都强调文道合一、文质并重,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作品而要有
60、独创性;都擅长议论文、传记文;艺术风格上,韩雄浑而柳精悍。韩、柳并称,指古文而言,在诗歌史上,二者并不属同一流派。孙樵读开元杂报:孙樵,唐代散文家。他的文章好奇尚古,语言深奥,对晚唐社会现实有较深刻的反映,如书何易于等。中唐“进奏院”的出现,促进了我国第一份报纸开元杂报的问世。孙樵读此报而著读开元杂报,是关于我国最早的新闻报道的记载,其中附有作者的政治评论。杜牧阿房宫赋:杜牧,字牧之,工诗、擅文。阿房宫赋借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穷奢极欲而自取灭亡的历史,对晚唐统治者进行了讽喻和劝戒,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在写作上,运用铺陈排比、渲染夸张的手法,骈散结合,精妙生动。有明显的散文化和议论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菜盆入墙调温摇摆水咀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幻影立体玻璃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芦荟冻干粉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中国高频单向层压曲木压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普通型双管自动切台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中国锥型圆弧刀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药用香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双面涂胶自动直线封边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文件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双推全自动热收缩包装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航空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无人机AOPA驾驶证考试(视距内驾驶员视距内驾驶员)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
- 激励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案例分析课件
- JC-T 738-2004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
- 第六章-冷冻真空干燥技术-wang
- 科研的思路与方法
- 山东联通公司招聘笔试题
- 2024年新智认知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金属探测器检测记录
- 安全教育记录范文(25篇)
- 2024年供应链管理竞赛考试题库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