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一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旅游主体”论:皮尔斯(供给需求的空间模式、旅游空间模式、客源地、目的地、旅游通道)“旅游客体”论:郭来喜(旅游地起因、旅游者的地域分布、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地理学者将旅游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来研究。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二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简析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2、旅游者行为规律3、旅游需求预测4、旅游通道5、旅游资源评价6、旅游地演化规划和重要旅游地研究7、旅游环境容量8、社区旅游9、新兴旅游10、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II、旅游规划第二章一、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三个阶段学说)1.197
2、9-1989:【理想主义阶段】:具有“学术启蒙”作用。以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国家重新重视科学发展等为时代背景,旅游地理学在老一辈地理学家关注国外理论前沿,反思自身发展不足,具有鲜明的自由探索的理想主义色彩,尽管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不成熟,具有“学术启蒙”作用。研究框架-关注国外研究-教书育人-注重社会实践-加强合作等方面。特征和意义:稚嫩阶段,成果范式不规范,但“求知”和自由探索精神难得可贵。2.1990-1998:【现实主义阶段】:现实主义阶段以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为背景,旅游地理学家成为旅游规划的主力军。现实主义阶段以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为背景,旅游地理学家成为旅游规划的主力军,促进
3、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理论,形成过分关注现实社会的现实主义价值取向。旅游规划主力军-学科学术意识下降-视野狭窄国际关注度不足-学术贡献不够。实用性和功利性的研究取向是我国旅游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国外差距更大,但也不能忽视其学科建设的影响。1999至今:【理想主义的理性回归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知识分子内审后的觉醒,旅游地理现在的发展进入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理性回归,但旅游地理的未来发展仍需要制度层面的完善、价值观的重新梳理。重视对理论的深入建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壮大、国际交流增多,以及知识分子内审后的觉醒,旅游地理现在的发展进入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理性回归,但
4、旅游地理的未来发展仍需要制度层面的完善、价值观的重新梳理。重视对理论的深入建构、国际交流、多学科发展、支持力度。浪漫与逐利的完美结合、回归不彻底。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趋势:1、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2、研究内容要从目前的以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3、研究方法上坚持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4、研究方式上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第三章一、旅游者概念:游客是除为获得一个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常住国家去访问的人,包括旅游者和短途旅游者。二、国内旅游者的定义中国的定义1、国内旅游者: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我国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
5、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2、国内一日游游客: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公里以外,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但不足24小时,并未在我国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3、国内游客:凡是在我国境内旅游的人员,包括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三、国内游客不包括下列7类:巡视工作的部以上领导;2.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调遣的武装人员;4.到外地学习的学生;5.到基层锻炼的干部;6.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7.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四、旅游动机及其种类(一)旅游动机概念: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二)种类:【自我中心型、多中心型】普洛格(旅游动机和人格结合分析
6、)日本学者田中喜一】身体动机:治疗、保养、运动心情动机:思乡、交际、信仰精神动机:知识、见闻、欢乐经济动机:买物、商用【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身体动机:体力休息、体育活动、娱乐、健康文化动机:求知欲望、获取知识交际动机:结识朋友;探亲访友地位声望动机:考察交流、会议;被承认、被注意、满足自尊(三)旅游动机特点:差异性、多样性、交叉性(四)旅游动机的激发:概念:将人的旅游需求调动起来,产生旅游动力,从而选择旅游这种能满足人们较高层次需求的生活方式。旅游动力激发三要素:内动力;外动力;中间条件消费者需求了解什么可以满足需求-旅游动机旅游地吸引J消费者对旅游地的认知程度五、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
7、第一层次基本层次:游览观光,景观旅游第二层次提高层次:购物旅游第三层次专门层次:修养、会议、宗教、专业活动旅游行为活动层次与旅游动机的关系表旅游动机类型不同旅游行为层次具体旅游行为内容经济动机心情动机身体动机其他动机专门层次休养疗养、出席会议、宗教朝拜、专家调查、商业活动等身体动机经济动机提高层次娱乐、购物精神动机基本层次游览、观光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1)感知环境:1、外界环境的一个整体印象2、感知距离(2)最大效益原则:1、最小的旅游时间比2、最大的信息获取量(最有名、环境差异较大)(3)旅游偏好:1、年龄2、职业3、学历普雷德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显然只有被感知的旅游目的地(感知机会)和旅游者
8、经济能力范围内的旅游目的地(可达机会),才进入旅游决策,成为真正候选的旅游目的地(现实机会)。旅游者的可达机会随距离增加而急速衰减。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主要靠历史积淀的人文事象得以提高。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旅游空间尺度大尺度国际、国内、省际中尺度省内、地区(市)内小尺度县(市)内、风景区内(一)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1、概念: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是以交通串联若干旅游中心城市或旅游景点,构成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旅游者按此线路依此在各地按预定的时间旅游。行为层次结构多是以基本层次的观光游览为主,辅以提高层次的购物旅游。2、行为特征: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地旅游,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力图采用环状路
9、线,全程不走回头路。(二)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从行为层次结构讲,中、小尺度旅游既适应各个层次的单项旅游行为,也适应复合的多层次旅游行为。除了具有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外,还具有大尺度空间行为没有的特征。采用节点状的旅游路线:在居住地附近或暂住地附近旅游注重“游”的行为,更注重观看路线附近的景色(同一旅游行为在同一地区发生的重复性、旅游空间行为的回头率高)十、独特性、共性、近邻效应区别、定义:1、【独特性和共性是互补的】(1)独特性大、共性小的资源:在独特自然环境下或在长期的文化发展中形成的黄山、故宫。(2)独特性小、共性大的资源:地域分布广或发展时间短西南诸多溶洞、城市诸多游乐场。2、近邻
10、效应:独特性和共性导致相邻的资源个体对远处居民的吸引力之间的相互影响。正效应(不同类型):资源个体的吸引力因其他不同类型资源个体在其附近出现而加强负效应(同一类型):资源个体的吸引力因其他同一类型资源个体在其附近出现而产生空间竞争,分流游客,从而使各自的吸引力相互抑制十一、近邻效应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正效应:旅游区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前提下向综合发展,并开发尽可能多的异类资源个体负效应:在同一个地区同类资源中只开发最有价值的资源个体独特性近邻效应0负效应=选择开发共性正效应n综合开发第四章一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旅游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旅游需求的决定因素人口特征:人口总量、
11、人口结构、人口密度等都影响旅游需求收入闲暇: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带薪休假职业和教育水平:自由职业者;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旅游目的地:资源和交通:吸引力;可达性价格和汇率:人民币升值旅游需求预测资料获取:第一手资料:调查法(抽样调查)、观察法。第二手资料:企业内部材料;旅游杂志和期刊;国际和区域旅游组织和专业旅游市场调研机构年报等;网络信息。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意义、定义)(一)时间分布集中性:季节性强度指数(R)、高峰指数。R值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时间分配越均匀,R值越大,时间变动越大,旅游淡旺季差异越大I.(x2(二)空间分布集中性:公式:G二100 x-ii=11T丿式中
12、:G为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客源地的游客数量,T为旅游地接待游客总量,n为客源地总数。意义:游客来源越少越集中,G值越接近100;G值越小,则客源地越多越分散。客源地越分散,旅游经营越趋稳定。不同地区同一时间比较,不同时间同一地区比较。旅游需求预测模型(看书p81-82)趋势外推模型(1)简单回归分析:一般用于旅游目的地初期需求预测;外推时间不宜过长,特别是旅游数量趋于稳定时。(2)时间序列分析:一般而言,旅游需求的时间序列图形为季节性需求图形。季节性交乘趋势的应用,模型的应用加上科学的分析,能使预测更为准确有效,更好地为决策服务。预测淡季、平季、旺季的变化,有利于对目的地制定市场经
13、营规划。结构模型3、仿真模型4、定性模型引力模型86页一一公式,几个影响例子eg:桂林第五章旅游资源概念: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旅游资源分类(参考书P106):1、按旅游资源特性分类(八大主类):地文景观(山丘、断层、丹霞)、水域风光(河段、湖泊、瀑布)、生物景观(树木、草原、花卉地)、天象与气候景象(光现象、天气与气候现象)、遗址遗迹(史前人类活动场所、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交通建筑、水工建筑)、旅游商品(工业品、菜品饮食)、人文活动(民间习俗、现代节庆)。按旅游活动的性质分类3.综合资源的特性与旅游者的体验分类4
14、.旅游者体验作为分类三旅游资源体验性评价四大学派:专家学派:强调形式美、多样性、奇特性、协调统一性。对风景进行基于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四个元素的分析。注重形式美。心理物理学:把风景与风景审美理解为一种刺激反应的关系,把心理物理学中的信号检测方法引入到风景质量评价中来。Eg:城市绿地中,树木大而少往往比树木小而多具有更高的风景质量。心理(认知)学派:从人的生存需要出发来解释人的风景审美过程,侧重研究如何解释人对风景的审美过程,它把(自然)风景作为人的生存空间、认识空间来研究,强调风景对人的认识作用在情感上的影响。经验(现代)学派:把人在风景审美评判中的主观作用提高到了绝对高度,它把人对风景的审
15、美评判看作是人的个性和其文化历史背景、志向与情感的表现。侧重分析风景价值所产生的环境和背景,并非对风景质量的直接量度。第六章(参考书上内容)一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第一节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一、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理论述评第二节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应用(区别)一、具有广域旅游市场的国际级旅游地:颐和园二、具有区域旅游市场的国家级旅游地:肇庆七星岩三、喀斯特洞穴旅游地1、生命周期的特点:遍在性旅游资源、共性大、独特性小、重游率低。第三节旅游地空间竞争一、旅游地空
16、间竞争的相关理论:多个旅游地位于同一地域时,各自的吸引力会出现此消彼长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旅游市场结构的再组织。旅游地空间竞争主要发生在同类型旅游地之间。引力模型。二、名山旅游地的空间竞争1、资源的特点:遍在性共性达、个性强重游率取决于名山的旅游功能。2、竞争的原因:(1)名山的地位级别、功能(影响旅游者的空间行为、多座名山位于同一地域,大尺度游客往往只选择级别最高的名山)(功能越多竞争力越强);(2)可进入性(可进入性好的名山竞争力强)。3、竞争的特点:非替代性竞争是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特点。知名度大、地位高的名山抑制知名度小、地位低的名山。Eg:以皖南三大名山为例,黄山竞争力最强;九华山
17、次之;齐云山最弱;可进入性:齐云山距黄山市30余km,九华山距黄山180km。黄山最好;齐云山好;九华山较差。相对而言:在黄山和九华山的抑制下,齐云山的旅游开发规划和规模预测,一定要考虑与它们的空间竞争关系,以避免旅游经济投入产出失衡,亏本经营。三、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的空间竞争1、资源的特点:(1)非遍在性(全国只发育有35片石林)(2)地域分布相对集中(亚热带喀斯特岗丘的坡面上仅云南石林县就发育有20片)(3)共性大,独特性小、以观光为主(缺乏历史文化内涵,旅游者以观光为主,重游率低)。2、竞争的原因:资源级别(择级别高、知名度最大的石林旅游地游览);可进入性(能否方便、快捷地进入旅游资源所在
18、地是其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3、竞争的特点:替代性竞争(知名度大、地位高的石林抑制代替知名度小、地位低的石林的发展)。开发应用原则:在同一地域出现多个石林,只能选择最好的一个开发,而放弃并保护好那些景观价值虽然也很高的石林。(云南石林与乃古石林的空间竞争)。四、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五、1、竞争的原因:在理想市场竞争条件下和非市场竞争条件下,旅游地空间竞争会呈现不同的特征;非市场竞争环境导致游客自主决策行为失效,游客信息不对称,旅行社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政府政策不当和对非法企业行为监管不力加剧旅游空间竞争态势。、城市旅游概念:是指以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
19、影响。二、城市旅游吸引体系:(一)吸引要素:自然与文化遗产(历史性)、公务类(政治性)、经济类(经济性)、文化类(文化形态)、信息类、科技类(科技发展)、环境类(城市环境)、娱乐类(特色娱乐)、城市形象(综合认知)(二)吸引原则:!(1)第一个层次:城市功能、城市地位和整体形象塑造。(等级一的重要性)(2)第二个层次:城市个性、主题与特色(旅游记忆)(3)第三个层次:突出核心要素WilJircV(建设的1:1(城咐族游吸91苛越从木用则标志性建筑及代表性区域:RBD城市等级的重要性:伦敦、纽约等;城市的整体形象的吸引:武汉f城山旅述特色性项目购物夜生活:“不夜城”的打造(三)建设的主要内容:(
20、1)形象吸引:形象是旅游吸引的第一要素。内在特质为依据、以外在表现为指向;根据需要重点突出最希望的市场接受的元素;可营造性但具有旅游意义,可以吸引市场、创造市场;深入挖掘多元化元素;城市形象不是单纯的提炼口号。(2)活动吸引:基本活动和附属活动。城市旅游的特色在于丰富性和参与性:事件旅游。商务:广交会文化电影节体育:奥运会娱乐:演唱会(3)设施吸引:商务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休闲娱乐设施;设施具有门槛性;设施应该具有共享性(4)景观与环境吸引:整体风貌:城市布局、环境、建筑等;标志性建筑:摄影留恋的地方;特色代表性区域/地段。(5)氛围吸引:注重非物化的氛围。(6)服务吸引:是旅游支持体系,
21、也是旅游质量的保证。旅游信息、旅游组织、旅游接待、旅游交通等。三、城市游憩商业区(RBD)1、概念:是城市旅游供给在地理空间上的反映。作为城市中一种新的功能区已逐渐成为城市新的空间要素,为旅游者、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居民提供了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等功能,并成为城市游憩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RBD和CBD的关RBD(游憩商业区)CBD(中心商务区)区位上景点入口或历史区域城市中心形态上长条形方形区域功能上旅游者导向当地市民或旅游者导向3、城市RBD的特征:以商业为基础、节假日游客高度聚集、公益性与商业化形式并存、服务对象为所有潜在客源,并以本地居民为基础市场。4、城市RBD的功能:购物功能、休
22、闲功能、旅游功能。5、城市RBD的类型:1.大型购物中心型2.特色购物步行街型3.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4.新城文化旅游区型。四、主题公园1、概念: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2、类型:主题;吸引范围;规模大小3、特点:强烈的个性,普遍的适宜性;被动游憩形式;投入高,占地规模大;高门票,高消费。4、布局的影响因素:主题公园布局的影响因素J区位选择J区域经济发城市旅展水平游感知、形象投资规丨丨消费水模竞争空间积聚和竞争决策者3)城市旅游感知形象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城市旅游者在游览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硬件)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俗民风、
23、服务态度等(软件)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总体印象。城市旅游形象对旅游者的决策行为影响很大,主要影响的是大、中尺度(二、三级客源市场)旅游者的决策行为。(4)空间集聚和竞争主题公园的空间集聚一般指主题公园在同一城市的集聚,多个主题公园在空间上集聚,可以增加这一地区的总体吸引力,同时也产生空间竞争,使游客分流。但是,主题公园是一种高投入的旅游项目,维持费用高,要求的门槛游客量也较高。主题公园的空间竞争是知名度大、地位高的主题公园抑制知名度小、地位低的主题公园。主题公园的空间竞争是一种非替代性竞争。(5)决策者行为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宏观区位、投资规模、主题选择、微观区位政府决策行为:微观区位、政策扶持5
24、、布局的影响因素系统分析(1)客观因素:必要条件: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条件:城市的旅游感知形象;主题公园的空间集聚和竞争(2)主观因素: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包括宏观区位确定、微观选址、投资规模和主题选择。政府的决策行为:重要的是关系到主题公园的微观选址(土地获取),以及基础设施的配套等优惠条件。第八章一、旅游环境容量:基本容量;非基本容量1、基本容量:旅游的心理容量;旅游的资源容量;旅游的生态容量;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旅游地的地域社会容量。(1)旅游心理容量:又称为旅游感知容量。从游客角度出发,旅游者在旅游地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旅游活动质量的前提下,旅游地所能容纳的旅游
25、活动最大量。(2)旅游资源容量:在保持旅游资源质量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3)旅游生态容量:在保持旅游地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旅游场所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4)旅游经济发展容量:一定时间内一定区域范围内经济发展程度所决定的能够接纳的旅游活动量。(包括五个方面的因素:基础设施与旅游专用设施的容纳能力,投资和接受投资用于旅游开发的能力,当地产业中与旅游相关的产业所能满足旅游需要的程度及区域外调入的可能和可行性,旅游业与利益冲突产业的利益关系,区域的旅游业人力资源状况。)5)旅游地地域社会容量:旅游地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生活方式和社会开化程度所
26、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承受的旅游者数量。经济欠发达地区该现象比较明显,特别是开发初期包容度问题。非基本容量旅游合理容量一一旅游极限容量既有旅游容量期望旅游容量空间旅游容量时间旅游容量非基本容量1)旅游极限容量:指最大的旅游承受能力,也是最终旅游接待容量。旅游地域接待的容量达到极限容量,即饱和,因此极限容量值也称为饱和点。饱和又分为季节性饱和和非季节性饱和两种情况。前者主要是由于旅游需求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匀引起后者则由于旅游供给长期不足而产生的。2)旅游合理容量:称为旅游最适容量、旅游最佳容量,是旅游规划中的基本工具。当前旅游规划基本都在使用这一概念范畴。当前的理论研究的发展达不到一定的研究深度,旅游
27、合理(极限)容量值常常来自于已开发的旅游地接待旅游活动量的经验归纳。(3)既有旅游容量和期望旅游容量这是在时间上对旅游容量的区分;前者是旅游地当前的接待容量,又称实际旅游容量、已开发旅游容量;后者又称规划旅游容量,旅游地未来某时间所具有的旅游接待容量。(4)与旅游活动的空间尺度相联系的容量概念景点容量:是指游人活动基本单元的容纳能力;景区容量:是区内景点容量与景点间道路容量之和;旅游地容量:是指各景区容量与景区间道路容量之和;区域旅游容量:则为区域内各旅游地容量之和。这种空间上的容量系列是基于三方面的基本容量:旅游资源容量,旅游生态容量,设施中通道部分的容量。(5)旅游活动时间尺度容量二旅游环
28、境容量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饱和、超载与旅游污染01、消极影响践踏后果: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2.水体污染:桂林和武夷山噪声污染:感官感受、动物迁徙4.对设施的影响02、解决方案从旅游需求方面,减少旅游旺季的高峰流量,使之保持在地域饱和点之内。一般通过大众传媒媒介。(时间分流)从旅游供给能力方面,调控旅游供给的内部结构并辅之以对旅游需求的引导措施。(空间分流)03、(1)积极控制指旅游地没出现生态问题、经济效益下降、游览质量下降的情况下,采取的一些预防手段。如下:对外宣传营销,削弱季节差异合理规划旅游路线通过宣传加大对游客、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禁止某些地区、某些时段的活动建立生态监测站,注意生
29、态环境动态变化03、(2)消极控制指旅游地已经出现生态问题、经济效益下降、游览质量下降的情况下,采取的一些补救措施,这些措施以生态效益为主,舍弃一部分经济效益。如下:限制旅游团数量和游客数量限制游客停留时间,缩短景区日开放时间和年开放日提高景区门票价格和景区消费水平周边开辟新的替代性景区关闭部分自然景观景区,提高人文景观体验效果等第九章一、社会旅游的概念:旅游与社区的结合形成了社区旅游,但它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旅游形式或旅游产品,而是强调社区建设与旅游发展的结合,强调用社区的视角来指导旅游地的开发与管理。社区旅游为寻求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新途径。二、中国社区参与旅游的特点注重经济利益诉求
30、:对追求旅游的正效应(收入、就业、生活质量),居民反映特点积极,缺乏对旅游消极效益的关注。被动参与:在很多环境之下,所谓政策,居民总是最后一个知道。社区参与过程中,居民处于走过场的角色。在旅游观念、旅游意识等比较薄弱的大背景之下,政府、企业和社区居民的被动状态还将持续,直接影响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社区力量薄弱:政府主导,政府和开发商联合决定旅游开发;社区缺乏知情权,力量薄弱,不足以抗衡强势集团;民间组织发育不全;游戏规则,农村社区的农民几乎无机会参与。三、中国社区参与旅游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和思考:民主化进程、民间组织发育程度较低、旅游发展阶段、土地所有制不同。四、社区增权框架:经济增权心理增权社会
31、增权政治增权增权的表现去权的表现经济增权现金收入会得到分享,基础设施得到建设收入是少数和间断的心理增权由于外界对当地的认知会有自信心和地位得到提升对旅游开发感到困惑、失意、失望。社会增权旅游推动了当地的开发和发展失去对传统文化的尊敬,个人、家庭等会对旅游收益相互竞争存在怨恨和嫉妒。政治增权收集各社区群体的意见,传达决策机构出现独裁的领导层六、如何提高社区参与度政府有限主导社区能力建设(1)推行参与式发展(2)加强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3)培育社区组织和社区精英(4)发挥基层行政组织新的动员能力合同制约和法制规范(1)合同对权利的保护(2)法律意识的规范第三方力量的介入:独立于政府之外又区别于市场
32、部门的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行业协会、志愿者团体、学者阶层、新闻媒体等组织和群体。第十章一替代性旅游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可替代传统大众旅游的旅游模式,这种旅游模式可以保证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社会和自然环境不造成破坏性的影响,能够促进旅游者和目的地居民之间的平等互惠关系,维护当地居民的利益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二生态旅游01、概念: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02、内涵:生态旅游强调生态与旅游有机结合。从需求角度看,生态指的是一种旅游活动形式或旅游产品;从供给角度看,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
33、发展模式。03、开发的特点:1.普及性;2.环保性;3.多样性;低投入,高效益;5.专业性;6.精品性04、开发的基本功能:1、旅游功能;2、扶贫功能;3、保护功能;4、环境教育功能05、核心准则:以自然为基础;保护/维持;环境教育;可持续性;利益分配;道德/责任06、管理:(1)对旅游者的管理塑造“负责任的旅游者”(通过导游或宣传手段,法规、制度手段,技术手段)(2)对旅游企业的管理创建绿色企业(建设绿色旅行社,建立绿色旅游交通体系,创建绿色旅游饭店)(3)对旅游地居民的管理社区参与三遗产的分类: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和文化景观。2005年
34、,我国将遗产分为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其中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资产我国遗产分类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L非物质文化遗产四旅游与遗产保护(一)地格保护的指导思想:维护真实与造假无罪(二)技术保障与措施1、关键技术2、承载力环境与环境影响评估3、地格保护的游客管理(四)4、地脉保护的分区管理5、文脉保护方法五、事件影响研究评价类:事前评价、过程评价、事后评价影响类:影响因子和影响效果,有形影响和无形影响六、事件旅游规划规划任务2.形式分析3.蓝图与目标4.市场研究5.战略阐述6.管理系统7.战略优化一旅游产业的经济特性无形的出口产业:旅游作为一种有意义的“经历”“体验”,旅游产
35、品的不可移动性。零散的综合产品:旅游产业由多种经济部门组合而成,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组合。极不稳定:旅游需求波动性大;受外部不可预测因素;旅游动机复杂多样,难以比较;旅游价格和收入弹性很大。二旅游与经济发展(1)出口初级产品(原材料和食物)的不利之处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和外贸条件的限制2.品种:有限的3.市场:不稳定资源破坏、进口机械产品倾向(2)旅游作为无形出口业的优越之处服务产品:不消耗很多能源,创汇产业2.价格:3.现汇收入:周转期短换汇成本低,获利高三、旅游与收支平衡发展旅游业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赚取外汇,改善收支平衡状况旅游外汇收入对收支平衡的真正贡献是旅游外汇净收入旅游外汇净收入=
36、旅游外汇收入-旅游外汇成本(漏损)旅游外汇漏损程度越大,旅游产业在收支平衡中的作用越小。扩大国家的外汇收入有两条途径:(1)通过外贸的途径,赚取的外汇称贸易外汇2)通过非贸易的途径,赚取的外汇称为非贸易外汇(旅游业收入属于非贸易外汇)四、旅游与就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是劳动人口最多的产业)。五、旅游与税收: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主要通过税收形式。六、旅游与经济结构:转变产业结构。七、旅游对区域经济的消极影响过度超前发展(受交通、电力、通讯行业发展制约)一些地区的飞机场不断荒废过分依赖旅游业,容易受到旅游需求变化的影响通货膨胀和土地价格上涨对当地人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旅游招商引资
37、中的制度机会主义八、旅游总收入和旅游增加值1、旅游总收入:(1)定义:在旅游过程中,游客购买相应的服务或货物以满足自己旅行、游览、住宿、饮食、娱乐、购物等方面的需要而支付的货币,构成经营者的旅游总收入(2)特点:是总产值指标,容易统计;包括了对中间消耗的重复计算部分,不能真实地反映旅游业的贡献。2、旅游增加值:(1)定义:旅游总收入扣除外购的物品和服务(中间消耗)(2)特点:统计困难九、旅游与环境1、关系:独立关系、共生关系、冲突关系。2、旅游与环境的共生关系的促成因素:工商业发展刺激了人们对于公园和野外空间的需求。有效利用的原则是最大的利用程度和最小的环境退化。自然环境的高度决定了观光的质量
38、。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自然环境、人类遗址、历史遗址使旅游业得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3、旅游对环境的保护的四种形式:旅游促进历史遗址、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促进一些旧建筑改造为新的旅游设施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动力促进旅游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4、旅游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旅游与植物,旅游和水质量,旅游与大气质量,旅游与野生动物,旅游与地质。5、旅游对人文环境的影响:旅游对风景区的影响:建筑污染:风格和色彩;旅游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九旅游对区域的社会文化影响(一)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旅游业对旅游目的地社会带来的表现在价值观、个人行为、家庭关系、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宗教、语言、健康等方面的变化。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具体如下:示范效应: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叫做示范效应。示范效应是旅游对社会发生影响的主要途径。可以提高落后地区人的素质;年轻人,出现国内或国际性移民;社会和经济结构变化旅游地居民态度-从欢迎到憎畏:热情阶段;冷静阶段;不满阶段;敌对阶段;最后阶段新殖民主义(经济从属地位)(1)许多发展中国家依赖旅游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互联网企业支付担保合同3篇
- 2024年电商专业实习合作协议版B版
- 2024年线上线下综合广告发布协议
- 2024年中国电脑纸冲孔折页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版地热能开发劳务分包承揽协议2篇
- 2025年度农产品包装设计与销售代理合同3篇
- 2025版生物制品授权研发合同3篇
- 2024年调解纠纷合同:居间服务专项条款
- 现代军事劳动课程设计
- 模具课程设计的结论
- 泳池除湿设计方案
- 第二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 厨房排烟系统安装合同范本
- 小学英语试卷分析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4篇
- DB34-T 4859-2024 农村河道清淤规范
- 《乒乓球正手攻球》教案
- 《单片机项目化教程(C语言版)(第2版)》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计算机二级WPS考试题库380题(含答案)
- 合伙经营木材加工厂协议书
- 写作思路要清晰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
- 前列腺癌根治术护理查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