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气候与能源政策相互作用的研究述评_第1页
国外气候与能源政策相互作用的研究述评_第2页
国外气候与能源政策相互作用的研究述评_第3页
国外气候与能源政策相互作用的研究述评_第4页
国外气候与能源政策相互作用的研究述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国外气候与能源政策相互作用的研究述评 嵇欣Summary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合约和京都议定书的背景下,各国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越来越关注,由此产生了诸多能源和气候政策。然而,这些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高度不确定的,既有可能相互补充和加强,也有可能相互干扰甚至破坏各自的目标,因此亟需引起学者们关注。在大多数情况下,气候政策与能源政策并非完全冲突、重叠,也不是互相加强,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基于此,不同的气候与能源政策具有并存的合理性。本文对近年来国外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尤其关注碳排放交易体系与能源政策的相互作用。本文从两个气候与能源政策的相互作用着手,主要分析碳排放交易体系与碳税/能源税、碳排放交

2、易体系与能源补贴、碳排放交易体系与可交易绿色证书/可交易白色证书之间的相互作用,随后拓展到多个气候与能源政策相互作用。最后,本文对已有研究进行评述,并指出未来有待解决的问题:大部分定量研究主要关注某个国家或区域的电力部门而忽略了碳排放交易体系所涵盖的其他部门;一些研究主要采用静态模型,忽略了最优化模型的动态路径,即没有考虑经济增长、配额需求模式、碳价格波动、配额的储存等因素;大多数气候与能源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并没有将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具体政策设计考虑在内。Key 政策相互作用;碳排放交易体系;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F205 A1002-2104(2014)11-0042-09 doi:10.396

3、9/j.issn.1002-2104.2014.11.006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合约和京都议定书的背景下,温室气体减排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日趋关注的核心问题,由此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能源和气候政策。1997年,欧盟15国签订了京都议定书,规定在2008-2012年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的水平减少8%;为了促进二氧化碳减排,根据欧盟2003年87号指令(2003/87/EC),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于2005年1月1日正式实施。2009年,欧盟实施了气候和能源一揽子政策(the Climate and Energy Package, CEP),设定了到2020年要达到的三个目标,即“20-

4、20-20”计划(欧盟“20-20-20”计划:与1990年的水平相比,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0%;能源消费中可再生能源比例上升到20%,欧盟各成员国根据欧盟2009年28号指令承担了可再生能源目标;能源效率提高20%,这个目标是不受约束的)。除了碳排放交易体系外,大多数国家把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和促进能源效率也作为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补充措施之一。然而,这些气候、能源政策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对已有政策产生互补和加强的作用;但也可能存在风险,不同政策工具之间会相互干扰、甚至是破坏各自的政策目标和可信性1-3。就此而言,政策的相互作用(Policy Interaction,PI

5、)可以对能源和气候政策的目标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对于政策设计者来说,不同政策的兼容性问题极为重要。作为碳排放和能源消耗大国,中国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能源效率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且准备今后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深圳、上海、北京、天津和广东陆续启动了碳排放交易。对处于碳排放交易试点阶段的中国来说,梳理国外气候与能源政策相互作用的研究,尤其是关注碳排放交易体系与能源政策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今后制定能源或气候政策有较强的借鉴意义。1 气候与能源政策共存的合理性本文根据主要政策目标来区分气候政策与能源政策:气候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6、;而能源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低碳技术发展(如可再生能源)或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只是其获得的收益之一。可见,气候政策与能源政策在主要目标上有所差异,但并非完全冲突或完全重叠,也不是互相加强,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在很多情况下,一个政策的实施可能并不有助于已有政策实现其主要目标,但该政策又在其他方面弥补了已有政策的不足或有助于其他政策目标的实现。基于此,不同的气候与能源政策具有同时存在的合理性,这也是大多数文献研究气候与能源政策相互作用的前提。以碳排放交易体系为例,其特点为根据减排目标来限制碳排放总量,因而其他政策工具对进一步减少碳排放没有什么作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碳排放交易体系与其他气

7、候或能源政策同时存在,需要通过其他政策目标来确保其合理性;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权衡长期的、非效率目标和短期减排成本上升之间的关系1-2,4。这些合理性包括:通过克服市场失灵而不是二氧化碳的外部性来改善碳排放交易体系的静态效率;通过克服技术创新和扩散领域的市场失灵来改善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动态效率;达到除了效率以外的社会目标,如公平和政治可行性;弥补碳排放交易体系政策设计中的缺陷。另外,Sorell1根据不同政策相互作用的分类,总结了碳排放交易与其他政策工具共存的合理性,具体见下表。就具体的能源和气候政策工具而言,Sorrell and Sijm2指出了碳排放交易体系与碳税/能源税、可再生能源支

8、持政策和能源效率政策同时存在的合理性。在引入碳排放交易体系之后,保留现有的碳税/ 能源税的合理性包括以下几点:增加技术创新的激励;如果拍卖配额不可行,那么可以从碳税/能源税中获得意外收益,并获得持续的财政收入;降低排放交易体系的价格不确定性4-5;作为“补充”规则来确保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参与者达到最低减排水平。促进可再生能源政策大多是用来支持可再生电力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当这些政策与碳排放交易体系同时存在时,克服技术市场失灵、提供能源供给安全、增加农村的收入等为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扩散提供了合理性4。能源效率政策除了克服不同的市场失灵外,还在实现其他社会目标方面具有合理性,如改善社会公平、促进就业、减

9、少非二氧化碳外部性(如酸雨等)。 Johnstone 5-6指出在已实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另一种政策工具来增加效率和有效性,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达到合适的政策目标,而该目标是无法通过碳排放交易体系来达成;如果达到政策目标,那么对管理者来说这就是最好的政策工具;在最大程度上保持碳排放交易体系的优点(如降低减排成本、动态激励、环境确定性),并成为其有效补充;成本合理,在管理上是可行的。综上所述,从政策目标来看,碳排放交易体系与其他气候或能源政策同时存在具有合理性,但并不能由此判断气候与能源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互补的。更重要的是,政策的相互作用可能由于政策工具或具体政策设计的不同而表

10、现得各不相同。因此,下文首先根据不同的政策工具来比较分析两个气候与能源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随后再拓展到多个气候与能源政策的相互作用。2 两个气候、能源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至今为止,关于单个气候或能源政策措施或政策工具的分析已较为广泛,但有关气候、能源政策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少2-3。对此类研究关注较少的原因仍未知,但可能的解释是缺少事前经验和气候政策的长期评估;而且,政策具有高度不确定性,这使得该领域的研究变得更为困难3。在有关碳排放交易体系与其他气候或能源政策相互作用的研究中,主要是比较不同政策工具之间的相互作用,且集中于财政工具(如税收、补贴、上网电价等)、市场工具(如可交易绿色证书、可交易白色

11、证书)。因此,本部分将气候与能源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碳排放交易体系与碳税/能源税的相互作用;第二,碳排放交易体系与能源补贴的相互作用;第三,碳排放交易体系与可交易白色证书/可交易绿色证书的相互作用。2.1 交易与税收:双重规制的合理性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挪威、瑞典、丹麦、芬兰等北欧国家就开始采用碳税,之后荷兰、德国、瑞士、英国等欧洲国家也实行了碳税或能源税7。如果在引入碳排放交易体系后仍保留碳税或能源税,并且没有对受到碳排放交易体系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目标群体采取免税措施的话,很容易产生双重规制(双重规制是指单个目标群体直接或间接受到两个或多个具有相似目标的政策工具的影响

12、)的问题,这往往会导致碳减排成本上升和竞争扭曲。这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下,对受到碳排放交易体系和碳税/能源直接影响的目标群体(即征税对象已涵盖在碳排放交易体系中)采取免税措施,如挪威等。另一种情况是,征税对象间接受到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影响,这部分目标群体也会受到双重规制的影响,但该问题容易被忽略。以荷兰为例,能源税是针对中小型能源使用者(包括家庭和公司)的燃料电力和天然气的消费,这些能源使用者直接受到能源税的影响并间接受到EU ETS的影响;因此,这部分目标群体是否会受到双重规制的影响,取决于EU ETS是否会导致传统电力的消费者价格更高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会导致消费者价格上升1。虽然,

13、在第二种情况下,碳排放交易体系与碳税/能源税同时存在会产生双重规制的问题,但在实践中,政府仍会考虑政策目标互补所带来的收益,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增加技术创新的激励。以瑞士为例,瑞士于2008年开始实施碳税,征税的主要对象是加热和加工燃料;碳税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获得财政收入,而是为能源效率的提高和清洁能源的使用提供激励8。第二, 获得持续的财政收入。以日本为例,日本于2012年10月开始实施新的碳税,其目的不在于价格激励,而是为了获得持续的财政收入用以资助能效项目和可再生能源项目;通过能源供给需求帐户将税收收入用于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9。第三, 降低排放交易体系的价格不确定性。Robe

14、rts and Spence10是最早指出采用政策组合(税收+排放许可证)比仅采用价格工具(税收)或数量工具(排放许可证)更有效率。最近,一些学者如Jacoby and Ellerman11,Fell et al.12,Murray et al.13和Philibert14认为将碳税作为碳排放交易体系的价格上限,可以带来更多福利且减少价格的不确定性。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例,澳大利亚将在可变价格时期设置了20澳元的碳价格上限;新西兰的碳排放交易体系规定可以从政府那里以固定价格25新西兰元购买配额来完成其履约责任。第四,作为不履行的处罚。例如,英国的气候变化项目采用了一系列政策工具,包括气候变化税

15、(CCL)、气候变化协议(CCAs)和碳排放交易体系(ETS)。CCL主要针对工业、公共部门、农业的能源使用征税。其中,能源密集型的工业企业与环境部门达成了气候变化协议,这些企业也是ETS的主要参与者。如果这些企业可以达到规定的能效目标或碳减排目标,可以获得80%的税收扣除;如果这些企业未完成目标,惩罚措施是之后连续两年都无法获得税收减免而需要支付全额CCL15。2.2 交易与补贴:政策目标的互补碳排放交易体系主要是以成本有效的方式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补贴的目的却是多样的,但补贴一般不会影响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环境有效性。根据补贴与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目标是否一致,本文将其分为以下两种情况:第一,补贴

16、与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目标一致,主要针对温室气体减排。如果补贴的目的在于与温室气体减排相关的投入或产出,补贴会导致边际减排成本曲线和平均减排成本曲线下移,因而使得碳排放配额价格下降6。第二,补贴与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目标不一致,主要是为了鼓励低碳技术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碳排放交易在技术创新和扩散领域上的市场失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碳排放交易体系与补贴可以说是互补的。除此之外,补贴的目的还包括能源安全、促进就业等。已有文献对某个具体的能源补贴政策与碳排放交易体系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很少,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整体分析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包括上网电价和可交易绿色证书)与碳排放交易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上网

17、电价FeedinTarrifs, FIT(2001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指令(RESE)颁布以后,欧盟各国都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主要政策工具包括可交易绿色证书和上网电价。FIT要求消费者以固定价格或溢价来购买每单位千瓦时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除了欧洲以外,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的某些州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实施了FIT)。可以说是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的一种补贴,且有助于促进低碳技术的发展。Ro 16 认为如果将动态效率(鼓励发展减排技术)和本地收益(就业等)考虑在内的话,FIT与碳排放交易体系可以共存,虽然FIT并没有产生成本有效的二氧化碳减排。 而Skytte17,Rathmann18

18、和Abrell and Weigt19认为在可再生能源电力支持政策与碳排放交易体系共存的情况下,增加可再生能源电力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因而减少碳排放配额的需求,这样会使得碳价格下降。此外,Rathmann 19还针对不同的政策设计来说明在已有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情况下,加入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会降低电力价格:无论碳排放配额是基于拍卖、祖父制或事前基准进行分配,采用FIT或TGC都会使电力价格下降;如果碳排放配额是基于事后标准来分配的,这个效果会削弱。Abrell and Weigt 19还从政策设计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如果可再生能源目标设定过高,那么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就会变得多余;如果碳排放交易体系

19、的总量限制目标过于严格,可能会导致可再生能源比例超过其配额,那么FIT或TGC就会变得多余。 2.3 交易与交易:不同市场的价格与数量变化有关碳排放交易体系与可交易白色证书(Tradable White Certificates, TWC)/可交易绿色证书(Tradable Green Certificutes,TGC)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于电力市场的分析,且大部分研究关注碳排放配额市场、能效市场、可再生能源市场、电力市场中的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化。首先是关于碳排放交易体系与TWC的相互作用。Harrison, et al.20指出EU ETS与TWC之间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并通过

20、批发和零售电力市场、配额市场(CO2配额、白色证书)和其他市场(如燃料、劳动力)来传递。Sorrell, et al.21采用图形分析的方式来评价在同时实施TWC与EU ETS的情况下,TWC对电力需求、批发和零售的电力价格、碳排放、能效投资等的影响(增加、减少或效果不明显)。根据Harrison, et al.和Sorrell, et al.的研究,可以把EU ETS与TWC的相互作用分为两种:一是在已经实施EU ETS的国家中加入TWC;二是在已经实施TWC的国家中加入EU ETS。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电力市场、碳配额市场、能效市场中的价格和数量变动情况总结如下(见表2)。除了分析ETS与T

21、WC相互作用对各市场中价格和数量的影响外,Sorrell et al.22还分析了在已实施ETS的国家中引入TWC对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他们指出,对于能源效率生产者来说,引入TWC会增加生产者剩余;而对于CO2排放较多的电力生产者来说,会减少生产者剩余;对于CO2排放较少的电力生产者来说,由于来自ETS的收益可能会超过来自TWC的损失,因此对生产者剩余的影响不清楚;对于消费者来说,总的消费者剩余可能比只有ETS时要少。其次是碳排放交易体系与TGC的相互作用。Nielsen and Jeppesen22的研究首次提出碳排放权交易与TGC之间会产生相互影响。之后,有不少文献对不同地区或国

22、家的电力市场进行数值模拟,主要关注碳排放交易体系与TGC的相互作用对电力价格、绿色证书价格、碳配额价格等的影响。Hindsberger, et al.23指出在设定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和碳减排目标范围内,电力价格、绿色证书价格和排放许可证价格会受到显著影响。Unger and Ahgren24强调了在已有碳排放交易体系中引入TGC会降低电力价格和碳价格,而且对后者的影响是显著的;而电力零售价格可能上升或下降,这取决于TGC的配额量。另外,Linares, et al.25还关注了碳排放交易体系与TGC对消费者成本的影响。他们采用图形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来分析西班牙的电力市场,认为如果碳排放交易体系

23、和TGC之间存在有效协同,可能会降低消费者成本。Jensen and Skytte26也指出,在碳排放交易体系和TGC同时存在的情况下,除了要考虑可再生能源目标和碳减排目标,还有考虑最小化消费者价格。他们分析了以下三种情况:第一,考虑最小化消费者价格的情况下,为了达到可再生能源目标,采用TGC是最优的。第二,如果要达到碳减排目标,这就取决于消费者价格和TGC之间的关系如果增加TGC配额会导致消费者价格上升,那么应采用碳排放许可证;如果增加TGC配额会降低消费者价格,那么应采用TGC。第三,同时完成可再生能源目标和碳减排目标,这同样取决于消费者价格和TGC之间的关系当消费者价格与TGC配额呈正相

24、关,那么需要结合这两种政策工具;如果消费者价格和TGC配额呈负相关,那么只采用TGC是最优的。上述研究主要分析了碳排放交易体系与TGC的相互作用对电力市场、绿色证书市场、碳配额市场的价格产生的影响,但忽略了这两个政策工具对各市场中数量的影响以及对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而且也没有区分短期与长期的效果。Amundsen and Mortensen27不仅从短期、长期的角度来分析碳排放交易体系与TGC同时存在对电力价格和电力需求、供给量的影响、对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而且还考虑到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的不同情况。他们的主要结论如下:无论是从长期来看还是从短期来看,无论是在封闭经济还是在开

25、放经济下,增加可再生能源电力比例所产生的影响都是不确定的。在封闭经济的情况下,更严格的碳减排目标会使得绿色证书价格下降,并且短期和长期的可再生电力生产者利润都会减少;在开放经济的情况下,更为严格的碳排放目标对绿色证书价格和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者的利润没有影响,这在短期和长期内都是成立的。Harrison et al. 21更为详细地分析了EU ETS与TGC的相互作用,并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总结了电力市场、碳配额市场、可再生能源市场中的价格和数量变动情况(见表3)。Will28根据排放强度的不同考虑了不同的技术,并采用静态均衡模型来分析同时实施碳排放交易体系和TGC对价格、数量和经济剩余的影响。得

26、出的主要结论如下:引入TGC会导致传统电力供给减少和电力批发价格下降,但对消费者价格、电力需求和可再生能源电力供给的影响并不清楚。引入ETS会导致消费者价格和电力批发价格的上升,而且会减少传统电力供给和电力需求。在已有ETS中引入TGC会降低碳价格,这对那些具有高排放强度的生产者来说是有利的;这与Bohringer and Rosendahl29持有相同的观点,认为引入TGC并没有促进清洁技术的发展,反而有利于污染技术。3 多个气候、能源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从第二部分中可以发现,关于两个气候、能源政策相互作用的研究还相对较多,尤其是碳排放交易体系与TGC的相互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多个政策

27、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却很少,已有文献多为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评价标准来分析多个政策之间的相互影响,具体步骤可以归纳如下:第一,明确政策相互作用的领域,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的政策工具;第二,确定评价标准;第三,对各评价标准设置权重并打分;第四,计算分值并分析结果。其中,明确政策相互作用领域和确定评价标准对分析多个政策相互作用十分重要。 关于政策相互作用的领域,Sorell1指出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进行比较分析:范围(scope)指受到政策工具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目标群体;目标(objectives)指每个政策工具的目标以及这些目标在何种程度上与其他目标之间产生相互作用;运行(operation

28、)指每个政策工具对目标群体的影响,包括不同的责任和激励效果;实施(implementation)指每个政策工具的实施,包括目标群体的责任(运行、监管和报告等)和实施主体的责任(核实、鉴定、技术问题、不履约的执行等);时间(timing)指每个政策工具的时间表,包括政策工具的引入、政策工具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现的变化、政策工具的废除、不同激励机制如何改变政策工具的运行、政策工具对目标群体的动态变化如何做出反应等。Oikonomou and Jepma3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和归纳了政策相互作用的领域。他们认为,只有政策范围和目标设定后,政策相互作用的领域才能够识别出来,具体见表4。合适的评价标准

29、一般是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来确定。Konidari and Mavrakis30将所选标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环境行为,包括对温室气体减排的直接贡献和间接的环境影响;第二类是政治可接受性,包括成本有效性、动态成本效率、竞争、公平、灵活性、未履约的严格性;第三类是实施的可行性,包括执行网络、管理可行性、财政可行性。Oikonomou, et al.31选择了14个评价标准并将其归为五类,即气候、能源、财政、宏观经济和技术。气候包括温室气体减排、气候意识;能源包括能源供给安全和降低能源强度;财政包括成本有效性、管理成本、履约成本、交易成本和政府收入;宏观经济包括竞争、就业、商业机会和贸易;技术包括现有

30、技术的扩散和创新循环。Oikonomou and Jepma3 是根据以往的研究将评价标准分为有效性、效率、对能源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创新和市场竞争。与Konidari and Mavrakis和Oikonomou and Flamos相比,该研究基本涵盖了所有气候与能源政策相互作用的评价标准,具体见表5。由于这是一篇文献综述,他们列出的评价标准较为全面,但如果按照这些标准来评价气候与能源政策的相互作用,在实际操作上可能会遇到困难。因此,评价标准的确定还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另外,确定权重一般采用多标准方法并对每个评价标准进行打分。Konidari and Mavrakis30,

31、32采用综合的多标准分析方法对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工具进行定量评价。他们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根据三个利益相关组的偏好定义标准和次标准的权重系数;采用多属性效用理论(MAUT)、简单多属性排序技术(SMART)来评估政策工具在特定次标准下的表现并给出分数;并做了一致性和稳健性检验。Oikonomou, et al. 31采用了能源与气候政策相互作用的决定支持工具(the Energy and Climate Policy Interactions decision support tool,ECPI),对10种能源和气候政策组合进行评估,其中有关政策制定者的权重偏好也除了上述评价方法外,也有

32、少数文献采用微观模型或数值模拟的方式来分析不同情景下多个气候与能源政策工具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关注各个市场的价格或数量变化,如Sijm4、 Lecuyer and Bibas33等。4 总结与简评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合约和京都议定书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取措施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设计者在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时,需要考虑一个重要的问题气候政策和能源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好的政策组合可以减少政策之间的相互排斥并增强气候与能源政策之间的协同;而不好的政策组合可能会破坏能源政策目标而且还会增加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实现的困难。本文从两个气候与能源政策的相互作用着手,主要分析碳排放交易体系与碳税/能

33、源税、碳排放交易体系与能源补贴、碳排放交易体系与可交易绿色证书/可交易白色证书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 碳排放交易体系与碳税/能源税之间容易产生双重规制的问题。如果目标群体同时受到碳排放交易体系和碳税/能源税的直接影响,一般会对目标群体采取免税措施以避免双重规制问题。另一种情况是目标群体只受到碳排放交易体系的间接影响,即征税对象并不涵盖在碳排放交易体系中,这部分目标群体也可能产生双重规制的问题。但实际上,仍有较多国家同时采用碳税/能源税和碳排放交易体系。因此,在引入碳排放交易体系之后,保留现有的碳税/ 能源税的合理性在于增加技术创新的激励;获得持续的财政收入;降低排放交易体系

34、的价格不确定性;作为不履约的处罚等。第二, 碳排放交易体系与能源补贴的同时存在一般不会影响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环境有效性,但如果补贴目的在于与温室气体减排有关的投入或产出,则会导致碳排放配额价格下降。需要注意的是,能源补贴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促进技术创新,因此它有助于克服在技术创新和扩散领域的市场失灵。除此之外,能源补贴与碳排放交易体系共存的合理性还包括提供能源安全、促进就业等。第三, 碳排放交易体系与可交易绿色证书/白色证书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集中于分析电力市场、碳配额市场、可再生能源市场或能效市场的价格、数量、经济剩余的影响。本文还梳理了多个气候与能源政策相互作用的研究,其中多为定性分析,在确定政策

35、相互作用领域和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和分析;极少有文献采用微观模型或数值模拟的方法来分析不同情景下多个政策目标和多个政策工具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已有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有待改善,这也是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第一,目前大部分的定量研究主要关注某个国家或区域的电力部门,在分析气候与能源政策相互作用时忽略了碳排放交易体系所涵盖的其他部门。实际上,气候政策(碳排放交易体系或碳税)和能源政策(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和能效政策等)涉及到很多行业,因此气候与能源政策相互作用的范围可能远超出电力部门。今后模型拓展的方向可以考虑不同部门。然而,模型的拓展对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合适的数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

36、可能是目前局限于电力部门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目前大多数碳排放交易体系与可再生能源政策、能效政策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往往忽略了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具体政策设计(如配额分配、配额的储存、配额的抵消、配额价格限制、未履约处罚等)。虽然一些文献注意到配额分配方式的不同(免费分配或拍卖)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在评价多个能源与气候政策相互作用的文献中也根据具体的政策设计区分了不同的政策相互作用领域,但这主要是定性分析并未明确指出不同的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制度设计对能源政策有何影响。另外,在定量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是静态模型,忽略了最优化模型达到最终状态的动态路径,即没有考虑经济增长、配额需求模式、碳价格波动

37、、配额的储存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对于分析碳排放交易体系与可再生能源政策、能效政策之间相互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其结果可能会产生偏差34。今后可以考虑建立动态模型来模拟碳排放交易体系与可再生能源政策、能效政策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编辑:于 杰)Reference(References)1Sorrell S. Interaction in EU Climate Policy R.Brighton:University of Sussex, SPRU, 2003.2Sorrell S, Sijm J. Carbon Trading in the Policy Mix J. Oxford

38、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2003, 19 (3): 420-437.3Oikonomou V, Jepma C J. A Framework on Interactions of Climate and Energy Policy Instruments J.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 2008, 13(2): 131-156.4Sijm J.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U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and Nationa

39、l Energy Policies J. Climate Policy, 2005, 5 (1): 79-96.5Johnstone N.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Use of Tradable Permit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olicy Instruments R. Paris: OECD, 2003.6Johnstone N. The Use of Tradable Permit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olicy Instruments R. Paris: OECD, 2002.7Hood C.

40、 Manag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Carbon Pricing and Existing Energy Policies: Guidance for PolicymakersR. Paris: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13.8Mortier L. Switzerlands Experience with Carbon Pricing C. IEA Workshop on Integrating Carbon Pricing with Energy Policies, 2013.9Kihara S. Carbon Taxes wi

41、th Energy Policies C. IEA Workshop on Integrating Carbon Pricing with Energy Policies, 2013.10Roberts M J, Spence M. Effluent Charges and Licenses under Uncertainty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976, 5(3): 193-208.11Jacoby H D, Ellerman A D. The Safety Valve and Climate Policy J. Energy Policy, 2

42、004, 32 (4): 481-491.12Fell H, Mackenzie I A, Pizer W A. Prices Versus Quantities Versus Bankable Quantities J. Discussion Paper, 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2008.13Murray B, Newell R G, Pizer W A. Balancing Cost and Emissions Certainty: An Allowance Reserve for Capandtrade J. Review of Environmental

43、Economics and Policy, 2009, 3(1): 84-103. 14Philibert C. Assessing the Value of Price Caps and Floors J. Climate Policy, 2009, 9 (6): 612-633.15Smith S, Swierzbinski J. Assess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UK Emission Trading Scheme J.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007, 37 (1): 131-158.16Ro P D

44、. Interactions between Climate and Energy Policies: The Case of Spain J. Climate Policy, 2009, 9 (2): 119-138.17Skytte K. Interplay betwee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Power Markets R. Working Paper RSCAS No. 2006/04.Florence: European University Institute, 2006.18Rathmann M. Do Support Systems for

45、 RESE Reduce EUETSDriven Electricity Prices?J.Energy Policy, 2007, 35 (1): 342-349.19Abrell J, Weigt H. The Interaction of Emissions Trading and Renewable Energy Promotion J. Economics of Global Warming WPEGW05, Dresd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8.20Harrison D, Sorrell S, Radov D, et al. Interact

46、ion of the EU ETS with Green and White Certificate Schemes: Summary Report for Policy Makers R. NERA Economic Consulting, 2005.21Sorrell S, Harrison D, Radov D, Klevnas P, Foss A. White Certificate Schemes: Economic Analysis and Interactions with EU ETS J. Energy Policy, 2009, 37 (1): 29-42.22Nielse

47、n L, and Jeppesen T. Green Electricity Certificates: A Supplement to the Flexible Mechanisms of the Kyoto Protocol R. Working Paper No.49.99, FEEM, 1999.23Hindsberger M, Nybroe M H, Ravn H F, et al. Coexistence of Electricity, TEP, and TGC Markets in the Baltic Sea Region J. Energy Policy, 2003, 31(

48、1): 85-96.24Unger T, Ahgren E O. Impacts of a Common Green Certificate Market on Electricity and CO2emission Markets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J. Energy Policy, 2005, 33 (16): 2152-2163.25Linares P, Santos F J, Ventosa M. Coordination of Carbon Reduction and Renewable Energy Support Policies J. Climat

49、e Policy, 2008, 8 (4):377-394.26Jensen S G, Skytte K. Simultaneous Attainment of Energy Goals by Means of Green Certificates and Emission Permits J. Energy Policy, 2003, 31 (1):63-71.27Amundsen E S, Mortensen J B. The Danish Green Certificate System: Some Simple Analytical Results J. Energy Economic

50、s, 2001, 23 (5): 489-509.28Will M. The Interaction of Emission Trading and a Green Certificate System in an Electricity Market C. The Fourth World Congress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sts, 2010.29Bohringer C, Rosendahl K E. Green Promotes the Dirtiest: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lack and G

51、reen Quotas in Energy Markets J. Journal of Regulatory Economics, 2010, 37 (3):316-325.30Konidari P, Mavrakis D. A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Method fo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Policy Instruments J. Energy Policy, 2007, 35 (12): 6235-6257.31Oikonomou V, Flamos A, Grafakos S. Is Blending of Energy an

52、d Climate Policy Instruments Always Desirable? JEnergy Policy, 2010, 38 (8): 4186-4195.32Konidari P, Mavradis D.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of Climate Policy Interactions J. Journal of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2006, 14 (1-3):35-53.33Lecuyer O, Bibas R. Combining Climate and Energy Policies: Sy

53、nergies or Antagonisms? J.Working Paper, No.98.2011., FEEM, 2011.34Mulder A J. The EU ETS: Interaction among Instruments for Carbon Abatement C.Emissions Trading Systems as A Climate Policy Instrument: Evaluation and Prospects, CESifo, 2013. 14Philibert C. Assessing the Value of Price Caps and Floor

54、s J. Climate Policy, 2009, 9 (6): 612-633.15Smith S, Swierzbinski J. Assess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UK Emission Trading Scheme J.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007, 37 (1): 131-158.16Ro P D. Interactions between Climate and Energy Policies: The Case of Spain J. Climate Policy, 2009, 9 (2)

55、: 119-138.17Skytte K. Interplay betwee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Power Markets R. Working Paper RSCAS No. 2006/04.Florence: European University Institute, 2006.18Rathmann M. Do Support Systems for RESE Reduce EUETSDriven Electricity Prices?J.Energy Policy, 2007, 35 (1): 342-349.19Abrell J, Weigt

56、 H. The Interaction of Emissions Trading and Renewable Energy Promotion J. Economics of Global Warming WPEGW05, Dresd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8.20Harrison D, Sorrell S, Radov D, et al. Interaction of the EU ETS with Green and White Certificate Schemes: Summary Report for Policy Makers R. NERA

57、 Economic Consulting, 2005.21Sorrell S, Harrison D, Radov D, Klevnas P, Foss A. White Certificate Schemes: Economic Analysis and Interactions with EU ETS J. Energy Policy, 2009, 37 (1): 29-42.22Nielsen L, and Jeppesen T. Green Electricity Certificates: A Supplement to the Flexible Mechanisms of the

58、Kyoto Protocol R. Working Paper No.49.99, FEEM, 1999.23Hindsberger M, Nybroe M H, Ravn H F, et al. Coexistence of Electricity, TEP, and TGC Markets in the Baltic Sea Region J. Energy Policy, 2003, 31(1): 85-96.24Unger T, Ahgren E O. Impacts of a Common Green Certificate Market on Electricity and CO2

59、emission Markets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J. Energy Policy, 2005, 33 (16): 2152-2163.25Linares P, Santos F J, Ventosa M. Coordination of Carbon Reduction and Renewable Energy Support Policies J. Climate Policy, 2008, 8 (4):377-394.26Jensen S G, Skytte K. Simultaneous Attainment of Energy Goals by Mea

60、ns of Green Certificates and Emission Permits J. Energy Policy, 2003, 31 (1):63-71.27Amundsen E S, Mortensen J B. The Danish Green Certificate System: Some Simple Analytical Results J. Energy Economics, 2001, 23 (5): 489-509.28Will M. The Interaction of Emission Trading and a Green Certificate Syst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