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七单元-《月迹》教学设计(邝凤英)_第1页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七单元-《月迹》教学设计(邝凤英)_第2页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七单元-《月迹》教学设计(邝凤英)_第3页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七单元-《月迹》教学设计(邝凤英)_第4页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七单元-《月迹》教学设计(邝凤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月 迹 青神县学道街小学校:邝凤英教材分析月迹是贾平凹散文的代表作。这篇散文描写了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按照“堂中赏月院中寻月河边寻月”的顺序展开。中秋之夜,一群孩子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寻找月亮的踪迹,充满童趣。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呢?在穿衣镜上,在院子里,在河里,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月亮不断变化,充满动态美。感悟到月亮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本单元选编的几篇课文,均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因为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学生能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静态

2、描写和动态描写,并根据描写想象出具体、丰富的画面即可,月迹是本单元最后的一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情趣。且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根据这一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一)教学目标: 1.认识“袅、嫦”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悄、累”。 2.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品读优美且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体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难点: 找寻月迹,感受孩子们心情变化,体会月亮的动态美与静态美,学习并尝试写出景物的变化。二、教法 1. 让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自主性阅读,以学生

3、自读自悟、交流为主,老师引导为辅。以学生为主,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2.让学生读学习提示,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带着问题展开阅读,最后交流探讨。 3.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去品,去感悟。 三、学法1.问题导读法:读懂阅读提示,弄清要求。带着问题展开自主阅读,阅读后全班交流。 2.多形式朗读法:让学生在读中去品味语言,感悟写法,体会情感。 四、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弄清要求 1.释题。 (月迹的迹是踪迹、足迹) 2.看看导读提示里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什么事情?重点写了什么内容?边读边圈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时间 中秋

4、的夜里地点 中堂里、院子里、河边人物 奶奶、“我”、弟弟、妹妹事件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重点寻月亮板块二:自主阅读,探寻月迹 默读课文思考: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了哪里呢?你觉得哪些地方特别有趣、好玩?默读课文,完成表格。 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自主阅读,圈画自己觉得有趣的句子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注重有感情朗读指导。(学生交流到哪,就引导品味哪里,以学定教)月迹有趣、好玩的地方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了:中堂里、院子里、河边预设一;镜中看月(课文第二自然段)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

5、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1.关键词“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等词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进而感受月亮的动态特别有趣。2.对比朗读儿化音的表达效果。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再读,感受美)3.穿衣镜上的月亮变化多,特别有趣:从白道儿半圆满盈亏了没了踪影。指导朗读,体会月亮爬竹帘格儿的动态描写。4.孩子们终于盼来了月亮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后来月亮又匆匆地走了,那时孩子们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 (高兴失望 )指导朗读,体会孩子们高兴失望心情的变化。预设2:院中望月(课文3 8自然段中的句子)在院子里,孩子们都看到了

6、什么?(月光、桂树、月亮。 ) 什么样的月光?什么样的桂树?什么样的月亮? 我们都跑了出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1.抓住关键词“玉玉的,银银的,”体会月光的颜色美 学习静态描写。2.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感受静态月光的柔美。 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个什么东西。 似乎我们已在月里了,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孩子们在院子里看到了月光,看到了天上的月亮,看到了院子里粗粗的桂树,那时那刻,孩子们有什么感觉? 指

7、导朗读:当我们真的在院里找月亮时,感觉妙极了,要读出奇异幻觉的感觉。 3(读课文18自然段)后来奶奶告诉“我们”月亮里住着嫦娥,这时孩子们的心理又有怎样的变化呢?(羡慕嫉妒争执 )指导朗读,体会孩子们心情的变化。 4读课文20自然段(1)院子里月亮的足迹特别有趣: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2)指导朗读:当我们真的在院里找到月亮时,感觉妙极了,要读出奇妙的感觉。预设3河中寻月1河里月亮的足迹特别有趣:既可以在上湾找到,又可以在下湾找到。2结合关键词“大呼小叫”读出兴奋、激动的心情。“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 “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预设4眼中见月1体会眼睛里月亮的足

8、迹特别有趣。2我有所发现并有了感悟,要读出满足、愉悦的心情。板块三 反复朗读 梳理心旅 寻月过程中孩童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表现了什么?镜中月亮由圆而亏,继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指导朗读,读出孩子们高兴紧张失望的心情变化过程。听说月中有树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仅属于她,大家由“羡慕”而“嫉妒”,不由得“争执起来”。指导朗读,读出孩子们羡慕嫉妒争执的心情变化过程。听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大家“越发觉得奇了”。河中寻月惊喜,眼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一番议论之后,大家都觉得满足。指导朗读,读出孩子们好奇惊喜满足的心情变化过程。板块四:总结写法 拓展延伸 1.作者为什么要以“月迹”为标题?写孩子们对月迹的追寻有什么意义?“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们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寻找美的轨迹。 2.总结写法 一次寻月,月亮竟带给大家如此新奇、有趣的感受,这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写作奥秘呢?(1)动静结合 作者的笔下的月亮充满动态美,带给我们无尽的趣味。(2)拟人手法 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月亮写得富有情态,甚是可爱。 (3)侧面描写 用自己的感受来衬托月迹的新奇有趣,让人仿佛身临其境。3.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刚才在不断寻找的过程中,找到了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