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电子课件:中国经济思想史(修订版)_第1页
高校电子课件:中国经济思想史(修订版)_第2页
高校电子课件:中国经济思想史(修订版)_第3页
高校电子课件:中国经济思想史(修订版)_第4页
高校电子课件:中国经济思想史(修订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西周时期)经济思想目 录第一节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第二节 对经济活动与经济问题的初步认识第三节 西周时期的财政制度思想第一节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一、夏商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二、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第二节 对经济活动与经济问题的初步认识一、社会分工职能的基本认识(一)远古传说中对“百工”的管理(二)商周时期职业分工的初步观念第二节 对经济活动与经济问题的初步认识二、重农思想的产生及劳动创造财富的初步观点(一)籍田制度所反映的重农思想(

2、二)社会职业划分所反映的重农思想(三)不违农时的重农思想(四)农业生产中体现的重农措施(五)劳动创造财富的初步观点第二节 对经济活动与经济问题的初步认识三、原始工商业思想(一)对商业的基本认识和肯定(二)“工商食官”的思想(三)鼓励商业活动的政策(四)私人商业的出现(五)固定市场的设置(六)市场管理制度(七)手工业思想第二节 对经济活动与经济问题的初步认识四、富民思想与政策(一)富民思想的渊源(二)富民政策第三节 西周时期的财政制度思想一、财政收支制度及基本原则(一)财政基本原则(二)财政制度1.财政收入制度(1)贡纳的构成(2)贡纳原则2.财政支出制度二、节支储备的财政思想本章小结 公元前2

3、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中国的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还处于比较低下的水平,但是从一些经济传说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所产生的初步的经济观点以及经济思想。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了对社会分工职能的基本认识,不仅手工业和农业之间有了明确的分工,同时在不同职业内部之间也有了细致的划分和规定。农业是西周时期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部门,重视农业的思想相应产生。西周不仅重视农业,还很重视畜牧业、渔猎和手工业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西周虽然把重农作为基本国策,却还没有把农业称作“本业”。西周时期还出现了比较原始的工商业思想,对商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基本持肯定的态度,同时还出现了一些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措施。西周时期财

4、政思想比较丰富,并且初步形成一套明确和具体的财政制度与规定。第二章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思想目 录第一节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思想的演化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经济思想第一节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一、春秋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一)生产力的发展(二)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第一节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二、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一)农业技术的进步(二)工商业的发展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思想的演化一、“士农工商”的社

5、会分工思想(一)管子社会分工思想的主要内容(二)管子社会分工的思想的价值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思想的演化二、“正德幅利”的财富节制思想三、“子母相权”的货币思想(一)“子母相权”思想提出的背景(二)单旗“子母相权”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经济思想一、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一)儒家学派经济思想的奠基者孔子的经济思想1.义利观2.生产与商业观3.分配和消费观4.财政观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经济思想(二)孟子的经济思想1.恒产论2.井田思想3.社会分工论4.价格观(三)荀子的经济思想1.欲望论2.富国论3.重农思想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经济思想二、道家学派的经济思

6、想(一)杨朱的贵己论(二)道家代表作老子中的经济思想1.无为论2.寡欲论(三)庄周的经济思想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经济思想三、墨家学派的经济思想(一)兼爱、交利论(二)节用论(三)价值观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经济思想四、法家的政治经济变革思想(一)李悝的平籴思想(二)商鞅的农战论(三)韩非的重农抑商思想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经济思想五、农家流派的农业经营管理思想(一)许行的并耕论1.并耕论2.价格论(二)吕氏春秋中的农业经营思想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经济思想六、商家商业经营思想(一)注重预测市场行情(二)待乏原则(三)注重商业经营者的素质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

7、百家的经济思想七、兵家思想在经济管理中的运用(一)兵家思想在商业经营中的运用(二)兵家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经济思想八、管子学派经济学说的理论创见(一)富国富民观(二)农业观(三)消费观1.节俭论2.侈靡观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经济思想(四)轻重论1.关于货币、价格、市场的基本概念2.轻重之理3.轻重之策(五)财政观1.赋税论2.重视经济收入本章小结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大变革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封建生产关系逐步确立。社会经济的变革,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不同阶层的人们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探讨呈现出诸子百家争鸣的现象,各学派的经济观点触及经济的各个领域

8、,并在某些方面十分深刻,为此后封建时期经济思想的发展勾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指导了战国以后历代封建帝国的经济政策。横向比较,各学派代表的阶层不同,经济观点也有一些显著的差异。儒家:创始者为孔子,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着重树立新的伦理规范,为封建地主经济奠定了理论体系的基石。 孟子则承继了儒家以封建等级秩序为核心的基本经济观点,并提出巩固和扩大私有财产权力范围的恒产论。墨家:墨家的经济思想代表了小生产者的经济要求,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经济思想,如价值观等。道家:代表人为庄子,有复古的经济倾向。商家:代表人为范蠡、白圭等,提出了一些从商人立场出发的贸易观点。农家:代表人为许行,主张“并耕论”等。法

9、家:代表人为韩非,提出了一些重农抑工商的观点。管子综合了当时流行的经济观点并予以发展,提出了有名的“轻重论”。纵向来看,诸子的经济思想从春秋到战国也经历了一些演变。第三章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秦朝、汉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思想目 录第一节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第二节 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思想之争第三节 对农、工、商关系的认识及政策思想的演变第四节 “重义轻利”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与冲突第五节 土地制度思想的演变及实践第六节 中国古代的治生思想第一节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一、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世纪)(一)秦朝至西汉

10、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二)东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第一节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公元3世纪至公元6世纪)(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的主要特征(1)江南经济发展较快,中原发展相对缓慢。(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3)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第二节 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思想之争一、“无为而有为”的经济管理思想(一)汉初“无为”思想的产生背景(二)“与民休息”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二、“善者因之”的经济思想(一)司马迁“善因”论的主要内容(二)司马迁的“

11、善因论”与亚当斯密自由放任思想的比较第二节 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思想之争三、国家对于工商业的掌控和干预(一)桑弘羊的国家干预主义思想及政策措施(1)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2)均输。(3)平准。(二)王莽的“六管”政策四、政府控制货币铸造权的思想第三节 对农、工、商关系的认识及政策思想的演变一、重农抑商思想的传承与强化(一)汉初对重农思想的继承(二)汉初的抑商政策二、农、工、商各有本末的思想三、对商业活动的重视(一)司马迁对商业活动的肯定(二)桑弘羊的商业致富论第四节 “重义轻利”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与冲突一、汉初的“礼义治国”思想(一)“礼义治国”思想提出的背景(二)“礼义治国”思想的主要

12、内容二、“正其谊不谋其利”思想的正统化三、盐铁会议上的义利之争(一)“盐铁会议”及盐铁论(二)贤良、文学与桑弘羊的“义利”之争第五节 土地制度思想的演变及实践一、限田模式的发生与发展二、王田思想的幻灭(一)“王田制”的主要内容(二)“王田制”幻灭的原因第五节 土地制度思想的演变及实践三、西晋占田制的思想(一)占田制产生的客观基础(二)占田制的内容四、北魏均田制度的实践与消亡(一)均田思想的提出(二)均田制的主要内容第六节 中国古代的治生思想一、货殖列传对商人治生思想的总结(一)货殖列传的史学意义(二)司马迁对商人“治生之术”的总结(1)“以末治财,用本守之;以武一切,用文持之。(2)掌握经营决

13、策的时机。(3)合理利润率与资本投向理论。(4)经营者的个人素质。第六节 中国古代的治生思想二、四民月令中的治生思想(一)四民月令中治生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一,按照自给自足的原则安排生产活动。第二,农、工、商兼营。第三,重视教育。第四,综合利用、量入为出的财务管理思想。(二)经济论与四民月令分工思想的比较第六节 中国古代的治生思想三、齐民要术的地主家庭治生思想(一)齐民要术中“治生之学”的内涵(二)齐民要术中“治生之学”的主要内容本章小结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是中国封建统治建立、封建经济不断上升的历史时期。为了迅速恢复因战争而凋敝的经济,汉初实行了“与民休息”、放任主义的政策,“无为而治”是汉初

14、统治者经济管理的主导思想。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最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者”,提出了著名的“善因论”的思想。汉武帝时期由于国家内外环境的变化,以桑弘羊为代表将国家干预主义作为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模式。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在汉代得到了传承和强化,东汉时期的王符提出了“农工商各有本末”的观点,对以往的农本商末的思想进行了新的解释。“义利之辨”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命题,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思想成为此后两千多年中国社会以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的先声。土地思想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发展的主要线索之一,汉代至北魏先后实行过限田、王田、占田、均田的土地分配方式。中国古代治生之学开端于先秦的商家,司马迁在货殖

15、列传中对商人治生之学进行了总结。中国封建社会商人资本具有向地主阶级转化的要求,西汉时期出现了商人治生之学向地主治生之学转变的历史趋向。第四章 7世纪至14世纪(唐朝、宋朝、元朝时期)经济思想目 录第一节 7世纪至14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第二节 理财思想第三节 重商与崇富思想第四节 土地思想的延承与发展第五节 封建社会经济繁荣时期的财税思想第六节 货币思想的新发展第一节 7世纪至14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一、唐代特殊的经济体制(一)招还流民,增殖户口(二)颁布均田令和租庸调法(三)刘、杨整理财政和两税法第一节 7世纪至14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二、两宋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一)手工业经济方面的发展(二)

16、商业经济方面的发展(1)市场活动方面。(2)行会组织方面。(三)货币流通方面的发展变化三、元朝经济发展概况第二节 理财思想一、对传统“讳言财利”思想的批判(一)李觏对“何必曰利”的批判(二)苏洵对“君子之耻言利”的阐释(三)叶适对“圣贤不为利”的否定第二节 理财思想二、理财的基本原则(一)刘晏“养民为先”的财政指导原则(二)杨炎、陆贽“公赋独立”、“罢私藏”论(三)王安石主张理财的重点在于生财(四)叶适认为正确的理财应“以天下之财与天下共理之”第三节 重商与崇富思想一、重视商业运营思想(一)刘晏财政改革措施中体现的“重商”思想1.财政改革措施内容2.改革措施所体现的“重商”思想(二)苏轼的重视

17、商品流通思想(三)卢世荣的重视商业经营思想第三节 重商与崇富思想二、为富人、富商辩护的思想(一)韩愈为富商辩护(二)李觏为富人辩护(三)司马光为富人辩护(四)马端临为富人辩护三、叶适的“保富论”第四节 土地思想的延承与发展一、摧抑土地兼并思想(一)陆贽对唐代土地兼并现象的描述(二)苏洵对宋朝中小地主土地兼并新现象的描述第四节 土地思想的延承与发展二、推崇井田制思想(一)陆贽的复井田说(二)杜佑的复井田说(三)白居易的复井田说(四)张载的复井田说(五)林勋的井田方案(六)赵天麟的复井田说第四节 土地思想的延承与发展三、对井田制理想的批判(一)苏洵对井田论的批判(二)叶适对复井田论的批判(三)马端

18、临对井田制的批判第五节 封建社会经济繁荣时期的财税思想一、“量出为入”与“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一)杨炎的量出为入论(二)陆贽的量入为出论(三)叶适对“量入为出”财政原则的进一步分析第五节 封建社会经济繁荣时期的财税思想二、均税负和薄税敛思想(一)均税负思想主张1.刘彤主张通过实行盐、铁、木官营来均平税收负担2.杨炎两税法中所包含的流转税税负公平思想3.李珏主张的税负转嫁影响税负公平的思想4.裴休主张用法令禁止重复课税以促进流转税税负公平的思想5.韩愈主张兼征农业税和流转税的税负平均思想6.元稹“以贫富为差”的“均平”思想7.耶律楚材“均平负担”思想第五节 封建社会经济繁荣时期的财税思想(二)

19、薄税敛思想1.陆贽的轻税减租主张2.李翱的轻税增收论第五节 封建社会经济繁荣时期的财税思想三、重视商税思想(一)赵赞:关于开征“关津之税”和特种商品流通税的主张(二)李觏:反对专卖、主张一切通商的赋税思想(三)卢世荣:专卖与征税并行以流通商货的赋税思想第六节 货币思想的新发展一、货币流通思想(一)货币的起源说1.陆贽的“先王制钱”说2.李觏的货币起源说3.叶适的货币起源观第六节 货币思想的新发展(二)货币的职能作用论1.张九龄对货币基本职能的认识2.刘秩对货币基本职能的理解3.杜佑对货币基本职能的表述4.吕祖谦对货币作用的认识第六节 货币思想的新发展(三)国家垄断货币铸造权的主张1.刘秩的国家

20、垄断货币铸造权的思想2.张方平的国家垄断货币铸造权的思想3.马端临的国家垄断货币发行权的思想(四)货币流通速度论第六节 货币思想的新发展二、货币与物价(一)货币数量说1.刘秩的货币数量论2.陆贽的货币数量论3.李觏的货币数量论第六节 货币思想的新发展(二)对“钱重物轻”的阐释1.“钱重物轻”的原因分析2.关于“钱重物轻”的解决办法(三)对宋后期“钱轻物重”的阐释第六节 货币思想的新发展三、纸币发行、流通思想(一)苏轼、许衡反对纸币流通思想(二)周行己纸币兑现思想(三)辛弃疾纸币币值稳定思想(四)叶适纸币驱逐钱币思想(五)称提说中包含的纸币发行思想(六)叶李的“钞币条画”钞币思想本章小结本章主要

21、介绍7世纪至14世纪(唐朝、宋朝、元朝)的经济思想。唐朝租庸调制、两税法的特殊经济体制,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以及元朝对商品经济和货币的高度重视,使该时期成为封建社会的又一繁荣、活跃时期,从而使封建社会的经济思想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理财思想方面:李觏、苏洵、叶适等对传统的“讳言财利”思想进行了批判。许多思想家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理财的基本原则。本时期涌现了很多重商和崇富的思想主张。刘晏的经济管理措施、苏轼对商品流通的议论、卢世荣的理财实践,都体现了对商业运营的高度重视;韩愈、李觏、司马光、叶适等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为“富人”进行了辩护;进一步地,叶适还提出了“保富”的主张和相关具体措施。土

22、地思想方面:本时期对土地兼并的现象特别重视,集中出现了关于摧抑兼并的思想主张,围绕着井田制,出现了推崇与批判并存的观点主张。财税思想方面:出现了“量入为出”和“量出为入”两大财政原则的争论,旨在减轻百姓纳税负担的“均税负”、“薄税敛”思想,重视商税思想。货币思想在本时期也呈现出新的特征。第五章 15世纪至18世纪(明朝、清朝初期)经济思想目 录第一节 15世纪至18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第二节 “听民自为”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第三节 “工商皆本”的社会阶层新论第四节 货币理论的主要成就第一节 15世纪至18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一、明初的工商业政策与工商业的日趋繁荣(一)明初的工商业政策(二)工商业

23、的发展与繁荣第一节 15世纪至18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二、明中期后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一)商品经济的活跃(二)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第二节 “听民自为”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一、“听民自为”的经济主张(一)明代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渊源(二)丘浚的“听民自为”论(三)王夫之的“民自利”说(四)李雯的盐业私营论(五)唐甄的“自为论”第二节 “听民自为”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二、“私者,人之心”的经济人思想(一)李贽的“无私则无心”论(二)黄宗羲与顾炎武的崇私论三、“民富先于国富”的富民理论(一)丘浚与东林学者的“安富论”(二)王夫之的“智者日富”论(三)李雯的“恤富”论第二节 “听民自为”的

24、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四、晚明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与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比较(一)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二)晚明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与西方的比较第三节 “工商皆本”的社会阶层新论一、“重农抑商”的传统价值观和政策(一)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二)宋元之后士、商关系的新变化二、“经商也是圣学中事”的新观念(一)王阳明为商人地位的辩护(二)东林学派的“惠商”思想(三)汪道昆等人的商、农“交相重”论第三节 “工商皆本”的社会阶层新论三、“市井贱夫最有理”的“工商皆本”说(一)“工商皆本”说(二)士不如商的新观念四、“三言二拍”中的重商思想(一)“三言二拍”与唐宋传奇中商人形象的变化(二)“三言二拍”中为商

25、人经商事业的辩护五、“工商皆本”思想的历史影响第四节 货币理论的主要成就一、“以银为上币”的货币金属论(一)丘浚的货币金属论(二)丘浚货币金属论与西方的比较二、“银之少而贵”的用银致贫论(一)用银致贫论形成的历史背景(二)谭伦的货币名目论思想(三)徐光启的货币名目论思想(四)与西方货币名目论思想的比较第四节 货币理论的主要成就三、“后之圣王而欲天下安富,其必废金银乎”(一)废金银论的动机和目的(二)“废金银”但不否定使用货币(三)对晚明废金银论思想的评价四、“论英雄钱是好汉”的货币拜物教思想(一)货币拜物教思想的特点(二)朱载育的货币拜物教思想(三)薛论道、顾炎武等人的货币拜物教思想(四)对晚

26、明货币拜物教思想的评价本章小结本章概述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及经济思想的主要特点和理论成就,着重论述了随着明代工商业的日趋繁荣,以丘浚等人为代表的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开始活跃,并出现了为商人地位呐喊和辩护的“工商皆本论”的新观念,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在货币理论上与西方相类似,既有货币金属论的思想观点,也有货币名目论的思想观点,同时也出现了货币拜物教思想。这些经济思想和理论成就对明代中期以来商品经济发展和活跃的反映,同时也发挥了重要的理论导向作用。第六章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清朝前期至中期)经济思想目 录第一节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第二节 人口思想第三节

27、 仿古改制以限制土地兼并的思想第四节 商品货币经济思想在封建社会衰退时期的延展第五节 对外贸易及向西方学习的经济思想第一节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一、人口剧增,流民增加二、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三、白银大量外流四、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第二节 人口思想一、绝对人口过剩论二、相对人口过剩论三、人口增长利于财富生产论四、安定游民思想(一)龚自珍的安定游民思想(二)谢阶树的安定游民思想第三节 仿古改制以限制土地兼并的思想一、均田、限田思想(一)吴铤的“限民田”思想(二)谢阶树的限田思想(三)汤鹏的限民田思想第三节 仿古改制以限制土地兼并的思想二、开发与充分利用土地思想(一)汤鹏的屯垦思想(二

28、)谢阶树的充分利用土地思想(三)魏源的重视土地开发思想第四节 商品货币经济思想在封建社会衰退时期的延展一、农、工、商并重论(一)包世臣的“本末皆富”论(二)俞正燮的重商思想第四节 商品货币经济思想在封建社会衰退时期的延展二、名目主义货币论1.将纸币等同于物质财富2.将纸币看作贮藏手段3.将国家财政需要视为发行纸币的前提第四节 商品货币经济思想在封建社会衰退时期的延展三、金属主义货币论(一)强调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二)认为货币必须是有价值的商品(三)否认纸币流通的可行性第五节 对外贸易及向西方学习的经济思想一、鸦片贸易思想(一)黄爵滋的禁烟思想(二)林则徐的禁烟思想第五节 对外贸易及向西方学习的

29、经济思想二、对外通商思想(一)林则徐论对外贸易的好处(二)魏源的贸易差额论第五节 对外贸易及向西方学习的经济思想三、“师夷制夷”的思想(一)林则徐的学习西方国家长处的主张(二)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论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清朝前期至中期)的经济思想。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失败,在中国经济思想界中产生了强烈反响。针对人口问题,地主阶级思想家们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主张。 (1)洪亮吉提出了绝对人口过剩论。 (2)恽敬则提出了相对人口过剩论。 (3)包世臣乐观地认为人口增长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 (4)龚自珍、谢阶树则从安定游民的角度论述人口增长问题。针对土地兼并问题,吴

30、铤、谢阶树、汤鹏等人都认为土地兼并是造成贫富差距、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并从改革土地制度本身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对策,但大都主张复古改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限田”主张,甚至将有的“限田”方案付诸实施。针对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白银外流问题,思想家们一方面看到了商品经济大力发展的历史趋势,主张农、工、商并重。货币思想在封建社会衰退时期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已触及理论的边缘。鸦片贸易的危害以及如何应对,也成为该时期思想家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论题,尤其是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论,成为该时期最引人注目的思想主张。第七章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清朝末年至中华民国初年)经济思想目 录第一节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

31、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第二节 鸦片战争前后社会转型期新旧经济思想的消长第三节 洋务思潮的形成与发展第四节 戊戌变法前后资产阶级改良派经济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第五节 辛亥革命前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经济思想的兴起第六节 革命派与改良派关于经济发展思想的大论战第一节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二、封建专制政治体制的覆灭三、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四、社会变革意识的萌发第二节 鸦片战争前后社会转型期新旧经济思想的消长一、嘉道年间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及其演变二、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经济思想(一)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二)重视商业的思想(三)歌颂私有财产制度的思想(四)货币思

32、想(五)强调私营方式的经营思想(六)财政思想第二节 鸦片战争前后社会转型期新旧经济思想的消长三、地主阶级保守派的经济思想(一)反对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二)机器夺民生计的思想第二节 鸦片战争前后社会转型期新旧经济思想的消长四、社会转型初期经济思想的特点(一)新旧经济思想在斗争中共存(二)新经济思想在斗争中逐步取得优势地位,被继承和发扬下去(三)假借“先王”、“圣道”等来传播和实施西方先进的经济思想,并强调中国传统伦理的决定作用(四)接受的新思想大都是西方的工艺技巧和经济学常识,还没有上升到经济学理论层次第二节 鸦片战争前后社会转型期新旧经济思想的消长五、太平天国前期的经济思想:洪秀全与天朝田亩制度

33、(一)天朝田亩制度中的经济思想1.消灭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公有制的思想2.平均分配的思想3.小农经济的经营思想4.男女平等的思想(二)天朝田亩制度的历史评价第二节 鸦片战争前后社会转型期新旧经济思想的消长六、太平天国后期的经济思想:洪仁玕与资政新篇(一)资政新篇的历史背景(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1.学习西方科技的思想2.兴办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的思想3.强调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思想第三节 洋务思潮的形成与发展一、洋务思潮形成的社会经济背景二、洋务思潮的经济政策思想及其演变(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二)求富论(三)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性(四)外债思想三、洋务思潮的历史作用第四节 戊戌

34、变法前后资产阶级改良派经济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一、资产阶级改良派经济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与发展阶段二、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改良派的经济思想(一)全面学习西方的思想(二)全面、自由发展资产阶级民族工商业(三)金融思想第四节 戊戌变法前后资产阶级改良派经济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三、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的经济思想(一)强调政治对经济反作用的思想(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三)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四)大同书中的经济思想四、早期改良派与维新派经济思想的比较第五节 辛亥革命前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经济思想的兴起一、革命派经济思想兴起的社会经济背景二、孙中山民生主义经济纲领的初步提出三、孙中山民生主义理论体系的形

35、成(一)理论基础(二)平均地权的经济思想(三)节制资本的经济思想(四)振兴实业的思想第五节 辛亥革命前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经济思想的兴起四、其他革命派的经济思想(一)朱执信的经济思想(二)廖仲恺的经济思想(三)章太炎的经济思想第六节 革命派与改良派关于经济发展思想的大论战一、土地革命问题(一)土地国有的依据问题(二)土地国有对小农经济的影响(三)土地国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二、发展工商实业问题三、发展经济与改革政治的关系问题本章小结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特点。一方面,近代经济思想继承和延续了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精华,继续批判传统经济思想的糟粕。另一方面

36、,出于救国救民的追求,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家不断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的经济思想,并试图把它同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在这个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进程中,要从两个方面把握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 第一,近代各思想流派在对传统经济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彼此之间同样存在着一种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一定要深刻把握它们之间复杂的关系。 第二,救国图强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主旋律,这一点也决定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必然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角度出发,在与国外经济思想斗争和融合的过程中逐步成长起来。第八章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中华民国时期)经济思想目 录第一节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第二

37、节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运用和发展第三节 20世纪上半期西方经济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第四节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民族资本企业家的创业思想和经营管理思想第五节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学术思想界关于经济建设和工业化的思想第六节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发展国家资本思想第七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与新中国建设方针的确立第一节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一、20世纪上半叶经济较快发展的主要表现二、20世纪上半叶经济出现较快发展的原因三、20世纪上半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缺陷第二节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运用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

38、国的传播过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统介绍第二节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运用和发展三、马克思主义者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经济压迫的揭露和批判(一)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反帝学说的学习和运用(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近代农村经济性质的分析四、马克思主义者对于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论断第二节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运用和发展五、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产生(一)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产生(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对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阐述和补充第三节 20世纪

39、上半期西方经济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一、西方经济学说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一)本时期西方经济学说在中国的传播主体(二)本时期西方经济学说传播的特征第三节 20世纪上半期西方经济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二、西方经济学说在中国的传播途径和特点(一)本时期西方经济学说在中国的传播途径(1)本时期出版和发行的经济学著作以及经济学杂志。(2)出国人员学习和掌握西方经济学说后回国对其加以宣传和讲解。(3)课堂传授。(4)召开学术会议,探讨经济问题。(5)报纸。(6)多样化的传播渠道。第三节 20世纪上半期西方经济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二)本时期西方经济学说在中国的传播特点(1)西方经济思想的传播具有主动开放性

40、的特点。(2)西方经济思想的传播具有一定先进性的特点。(3)西方经济思想的传播具有单向性的特点。(4)西方经济学说的传播具有一定局限性的特点。(5)西方经济学说的传播具有阶段性的特点。第三节 20世纪上半期西方经济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三、西方经济学说在中国传播的影响(1)促进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系统的学科。(2)促使中国主流经济思想摆脱了传统的桎梏,逐渐和世界经济科学相融合。(3)经济学开始成为指导社会经济实践的实用理论工具。(4)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得到运用。第四节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民族资本企业家的创业思想和经营管理思想一、民族资本企业家的创办企业思想二、民族资本企业家的企业经营思想

41、(1)不断地进行产品或服务的创新,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推出式样新、质量高的新产品或服务,甚至开拓新的行业是企业得以获利的重要途径之一。(2)在企业的组织形式上加以创新。(3)注重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动向以提高市场占有率。(4)重视先进的经营手段和方式的运用。第四节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民族资本企业家的创业思想和经营管理思想三、民族资本企业家的企业管理思想(一)本时期民族资本家引进和运用的西方企业管理举措(1)对新式财务会计制度的引进和运用。(2)对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和运用。(3)对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二)民族资本家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挖掘和运用第五节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学术思想界

42、关于经济建设和工业化的思想一、经济建设的内容和意义(一)人口思想(二)金融思想(三)财政思想(四)引进外资思想第五节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学术思想界关于经济建设和工业化的思想二、经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一)统制经济思想(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三、工业化思想(一)工业化含义的阐释(二)对工业化实现路径的讨论第六节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发展国家资本思想一、发展国家资本的思想渊源(一)孙中山发展国家资本的思想(二)西方国家统制经济思想和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二、国民党发展国家资本的思想实质三、其他阶层要求发展国家资本的思想第七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与新中国建设方针的确立一、马克思主义者对于新民主主义

43、经济的阐述(一)对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的认识(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点二、思想界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批判(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批判(二)其他经济学者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批判第七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与新中国建设方针的确立三、新中国经济建设方针的确立(一)中共领导人对新民主主义经济组成成分的阐述(二)中共领导人对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性的阐述本章小结20世纪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传统的经济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引进、传播与应用成为我国经济思想发展的主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不仅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建设途径

44、等内容进行了科学的阐述,而且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经济压迫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纲领。中国社会各界人士从振兴中国经济的需求出发,把西方经济学说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思想主张,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指导了中国的经济实践。本时期民族企业的发展催生了大批的民族企业家,他们在结合自身企业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和运用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提出了很多具有东方特色的企业经营和管理思想。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为了建立强势政府、规范经济运行和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需要,提出了发展国家资本的思想,但在这一过程中却出现了官僚家族借经济发展之名而谋取私利的现象,形成了近代中国特有

45、的大官僚资本与国家资本相共存的局面。对于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实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第九章 19502000年经济思想史发展概述目 录第一节 现代经济思想发展阶段和发展线索第二节 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特征第一节 现代经济思想发展阶段和发展线索一、19501978年发展阶段及线索二、19791991年发展阶段及线索三、19922000年发展阶段及线索第二节 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特征一、19501978年经济理论研究特征(一)19501965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特征(二)19661978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特征(三)19501978年西方经济学研究特征第二节 现代经济

46、理论研究特征二、19791991年经济理论研究特征(一)19791991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特征(二)19791991年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探索(三)19791991年西方经济理论研究特征第二节 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特征三、19922000年经济理论研究特征(一)19922000年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特征1.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突破2.对中国经济理论发展的新审视(二)19922000年西方经济理论研究特征本章小结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501978年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初期发展阶段;19791991年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繁荣发展阶段;19922000年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

47、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经济理论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线索,以及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引入和研究。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理论大体上有两条发展线索:一条线索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并与中国的经济改革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另一条线索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引进、研究和应用。同时,两条线索呈现出互相交汇、互相融合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理论逐渐深化、不断创新,对西方经济学的引进和应用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对现代经济学发展的前沿学科及新学科也有更多的介绍和了解,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借鉴应用也更理性、更求实效,中国的经济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48、第十章 19502000年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及创新目 录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经济理论研究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理论研究第三节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改革与“中国经济学”构建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经济理论研究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探索(一)19501978年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探索1.苏联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影响2.孙冶方社会主义经济论的探索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心问题的探索4.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南方本)的探索5.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北方本)的探索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经济理论研究(二)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探索1.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49、体系的扩充(1)关于国家所有制的改革(2)关于宏观经济分析和调控(3)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4)经济发展战略(5)企业改革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经济理论研究2.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探讨(1)计划经济的科学性与经济规律(2)宏观调控体制的变化与宏观经济学(3)“新计划经济学派”介绍(4)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的机制构造(5)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的探讨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经济理论研究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探讨(1)以“人的生产”为逻辑起点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2)以“商品”作为始点范畴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3)以“必要产品”作为始点范畴的社会主义政治经

50、济学理论框架(4)以“社会主义所有制”作为始点范畴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框架(5)“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探讨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经济理论研究二、所有制理论研究(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所有制改革1.所有制讨论的基本内容(1)对马克思的“社会所有”和“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解(2)所有制是手段还是目的(3)国家所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否兼容(4)市场经济的产权基础与国有制实现形式(5)国家所有制的改革思路(6)产权与市场经济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经济理论研究2.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研究(1)关于“社会所有制”的不同意见(2)对公有制的重新解释(3)马克思的所有制概念是个人对自然的占有的

51、社会形式3.所有制结构及混合所有制研究(1)所有制结构的内涵(2)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比例判定(3)对混合所有制的认识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经济理论研究(二)民营经济与私营经济研究1.关于民营经济的观点(1)认为对民营经济有两种误解(2)认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模式可以分为法人所有制、社团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三种所有制关系。(3)认为民营经济包括国有民营和民有民营两部分。(4)认为不能用民营经济取代私营经济。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经济理论研究2.关于私营经济的讨论3.关于私有化的不同意见(1)私有化和私有制(2)反对私有化的意见(3)私有化与产权理论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

52、经济理论研究(三)中共十五大以后所有制理论研究1.中共十五大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的突破(1)中共十五大关于调整和完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论述(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有关所有制的修正内容2.学术界对中共十五大所有制理论的评价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经济理论研究三、按劳分配与劳动力商品理论研究(一)按劳分配理论及劳动价值论研究的主要问题1.关于按劳分配的几种观点(1)按劳分配的含义(2)按劳分配的应用范围(3)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4)按劳分配与商品货币关系及劳动计量问题(5)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6)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及按贡献分配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经济理论研究

53、2.从马克思分配理论角度理解按劳分配(1)马克思的分配理论研究(2)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社会分配设想所具备的前提条件(3)关于按劳分配概念的研究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经济理论研究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研究(1)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决定机制是价值实现(2)社会主义“商品型按劳分配”特征(3)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4)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分析(5)按劳分配市场化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经济理论研究(二)劳动力商品理论研究1.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性质的讨论(1)劳动力是不是商品(2)劳动力商品化与按劳分配(3)劳动力商品与劳动力市场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经济

54、理论研究2.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论的若干论述(1)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者身份的两重性(2)生产的主客观条件和劳动力的商品性(3)劳动力商品化没有否定按劳分配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经济理论研究3.社会主义劳动力非商品论的若干论述(1)“劳动力商品论”的危害性(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不是商品(3)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并未否定劳动者对公有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权(4)“劳动力商品”是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特有范畴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经济理论研究四、关于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论述的研究(一)关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讨论综述1.“个人所有制”是否指消费品的个人所有

55、2.“个人所有制”是否指生产资料所有制3.“个人所有制”是否指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或劳动力个人占有4.“个人所有制”是否可理解为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总和的占有5.“个人所有制”是否是“社会所有制”6.“重新建立劳动者个人所有制”可否理解为界定个人产权7.“个人所有制”可否理解为生产资料“人人皆有的私有制”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经济理论研究(二)“个人所有制”的公有制和私有制之辩1.“个人所有制”是公有制2.“个人所有制”是私有制(三)对“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理论研究1.“个人所有制”的分析框架2.“个人所有制”的实质含义3.“个人所有制”的历史性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理论

56、研究一、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究(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取向1.关于市场取向改革的意见2.关于改革姓“资”姓“社”的讨论3.关于市场和市场经济的认识(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宽松学派”和“产权改革派”1.宽松学派2.产权改革派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理论研究(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道路选择1.中国渐进式改革道路探讨(1)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出发点与条件(2)实行渐进式改革的原因(3)渐进式改革道路的优越性和必然性2.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征和缺陷分析(1)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征分析(2)渐进式改革的缺陷分析(3)渐进式改革的“帕累托改进”性质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理论研究二、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研究(一

57、)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研究综述1.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取向问题2.国有企业改革的现实模式及前景问题3.国有企业改革与“两权分离”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理论研究(二)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研究1.两权分离是企业内部所有制结构关系的变革2.对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理解3.“两权分离”会导致所有制性质发生变更4.从两权分离到两权合一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理论研究(三)国有企业改革与产权制度及企业组织形式1.“产权虚置”与重构公有产权主体2.所有权多元化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理论研究(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讨论1.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和特征(1)多种制度综合论(2)公司本质论(3)广义制

58、度论2.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公司制(2)承包制(3)租赁制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理论研究3.转换企业经营机制(1)企业经营机制的内涵(2)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目的(3)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途径、对策和步骤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理论研究4.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第一种意见主张实行“双重产权结构”式的管理体制第二种意见主张建立“两种职能分离”式的管理体制第三种意见主张“三层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第四种意见主张“分级分类管理模式”第五种意见主张“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营运、企业经营”第六种意见是“银行代理制”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理论研究5.发展企业集团6.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改革第二

59、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理论研究二、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研究(一)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研究综述1.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取向问题2.国有企业改革的现实模式及前景问题3.国有企业改革与“两权分离”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理论研究(二)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研究1.两权分离是企业内部所有制结构关系的变革2.对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理解3.“两权分离”会导致所有制性质发生变更4.从两权分离到两权合一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理论研究(三)国有企业改革与产权制度及企业组织形式1.“产权虚置”与重构公有产权主体2.所有权多元化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理论研究(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讨论1.现代企业制度

60、的内涵和特征(1)多种制度综合论(2)公司本质论(3)广义制度论2.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公司制(2)承包制(3)租赁制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理论研究3.转换企业经营机制(1)企业经营机制的内涵(2)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目的(3)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途径、对策和步骤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理论研究4.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第一种意见主张实行“双重产权结构”式的管理体制第二种意见主张建立“两种职能分离”式的管理体制第三种意见主张“三层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第四种意见主张“分级分类管理模式”第五种意见主张“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营运、企业经营”第六种意见是“银行代理制”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