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 鸿门宴 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疏通文意,准确理解鸿门宴的文章内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实词、虚词、句式等)。12学习目标了解史传文学史记的特点,培养质疑探究能力。3理解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赏析人物刻画方法及文章的写作艺术。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准确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用法。抓住文本细节,分析深层内涵。教法与学法学习课时数小组合作探究法,诵读法,比较法,点拨法,读写结合法3课时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饭局 鸿门在今陕西临潼东北。本是一个地名。但因为历史上的两个名人,在这里进行了一次设宴会晤,但不欢而散,弄得这三个字,从此被冠上了“不怀好意的宴请”的头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了解司马迁二
2、、学习活动活动一:预习效果检测提示: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87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渊博。他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刻苦,遇到问题,反复思考。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司马谈死后,他接替做了太史令。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宫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司马迁含垢忍
3、辱忍受腐刑。2.了解史记提示: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宏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
4、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了解鸿门宴的相关历史背景提示: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起义军攻破武关,进入关中地区。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入关后,与秦民约法三章,并派人驻守函谷关,以防项羽进攻。当项羽到达函谷关后,得知刘邦取得胜利,并歼灭了秦军的主力,已经攻陷关中,一怒之下攻陷了关隘,并推进至戏水之西。刘邦当时与其军队同处霸上,暂未会见项羽。当时项羽的兵力大约是40万人,刘邦军队共约10万人。4.读准字音示例:飨(xing)士卒 鲰(zu)生 卮(zh)酒 数(shu)目项王 玉玦(ju)
5、樊哙(kui) 交戟(j) 瞋(chn)目 目眦(z) 跽(j)5.抽检词句疏通情况示例:沛公军(名词动用,驻扎)霸上,未得(能够)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状语后置):“沛公欲王(名词动用,称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明天)飨(犒劳)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省略句)”当是(这)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劝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崤山以东)时,贪于财货(状语后置),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没有)取,妇女无所(没有)幸(君主宠爱女子),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通“彩”),此天子气也(判断句)。
6、急击勿失!”1.自读文章,圈画重要信息,概括故事梗概。提示:无伤告密、范增献计项伯夜访、张良献计刘项约婚、项伯游说刘邦谢罪、项王留饮范增举玦、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樊哙闯帐樊哙力斥、沛公逃席、诛杀无伤活动二:了解鸿门宴2.研读相关语段,草拟鸿门宴座位图。完成图表。示例:亚父范增沛公刘邦项羽项伯张良北作 业梳理鸿门宴中的文言词、句知识点,制作并积累文言实词卡片。我们知道,鸿门宴与其说是一场宴会,不如说是一场另类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关于战争的成功因素,孟子曾经提过天时地利人和,并且认为,这三个因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那么同学们认为,鸿门宴一战,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呢?请举手。喔很多同学都认为人
7、的因素很关键。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鸿门宴中的人物是如何刻画出来的。第二课时一、情境导入1.思考:大家回忆一下文中有几个关键人物,分别是谁?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能否为他们分一下阵营?填写表格。提示:二、学习活动活动一:概括人物形象楚汉主帅项羽许诺项伯、轻信刘邦、断送曹无伤、不睬范增,有勇无谋、刚愎自用、骄傲自大、粗疏大意、拙于应对、养奸遗患、任人唯亲刘邦争取项伯、说服项羽,以及遇事和张良、樊哙商量,一再征询他们“为之奈何”,诡谲狡诈、能说善辩、能屈能伸、果断坚决、知人善任、善纳意见谋士范增老谋深算,有政治远见,但急躁易怒、多谋偏激张良恭谨多谋、忠诚不二,老练多谋武士项庄由于受阻挠不能施展计
8、划樊哙临危不惧,有勇有谋奸细项伯不被项羽追责,反而听他的意见“许诺”曹无伤被刘邦立诛杀2.小组内交流分析:两两比较分析,比如分析同为主帅的项羽和刘邦,同为谋士的范增和张良,同为武士的项庄和樊哙等,看他们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分析原因。示例:分析同为谋士的张良和范增,却一个劝谏成功,一个劝谏失败。这是为什么呢?简单来说,与双方的人物性格有关系。范增年已老迈,为项羽亚父,处处以长辈自居,张扬跋扈,言辞间很不客气,因此,他的劝谏基本上都是直接粗暴的结论,有时候会令项羽难以接受。而项羽为人刚愎自用,久而久之就会对范增的耳提面命不满。而从另一阵营来看,张良计谋不输范增,且善于劝谏,讲究方式方法,
9、刘邦也善于虚心纳谏,二者配合默契,所以才能相得益彰。补充阅读: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
10、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
11、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苏轼范增论1.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文章,思考一下这些人物是如何一一出场的。提示:以时间顺序展开,以鸿门宴为中心事件,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矛盾集中:宴会前:战与不战。“急击勿失!”宴会上:杀与不杀。范增,项庄。宴会后:追与不追。所以,人物的描绘是在矛盾的展开中完成的。活动二:赏析文本特色补充分析:史记是忠实于历史事实记载的,但作者却在“实录”的基础上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使文章有极强的故事性,富有艺术感染力。鸿门宴一节,矛盾的线索众多,但构成本文情节主干的基
12、本矛盾,是刘项双方基于个人利害而产生的和战问题。围绕这个主要矛盾而出现的曹无伤献言、项伯泄密、张良定计、范增示玦、樊哙闯宴等一系列情节,都作为条件,制约和影响着矛盾的发展,是副线。这些情节复杂交错,叠出横生,造成了整个故事情节的曲折多变,动人心弦。刘项矛盾,是从刘邦破咸阳后正式开始的,曹无伤献言、范增说项,是促成这一矛盾激化的条件。项羽的“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和范增的“急击勿失”这些话,渲染了一种大战爆发前的紧张气氛。在这危急时刻,忽然项伯夜驰来告,刘邦一方及时地抓住并成功地利用了这个条件,于是出现了刘邦来谢、项羽留宴的事。至此,矛盾得到了暂时的缓和。但和战问题并没有解决,因项一方还有范
13、增这一谋士在起作用。在范增看来,刘置身于宴会,等于落网之鱼,应于宴上杀之。于是杀刘和保刘,转而成为矛盾的焦点。范增他先是再三举玦示意,继则安排项庄舞剑,矛盾顿时尖锐起来了。正在此时,樊哙闯入军门。他的“瞋目”怒视,项羽的“按剑而跽”,使宴会气氛达到了空前的紧张状态。不料,樊哙的豪勇引起了项羽的欣赏。特别是他的慷慨陈词,说得项羽理屈词穷,这才扭转了局面,使剑拔弩张之势,又趋缓和。这时刘邦借故离席而去。矛盾似乎解决了,实则不然。项羽派人召还。在此情况下,刘邦即使逃去,也随时都有可能触怒项羽而重新引起战争,读者仍在为人物的命运提心吊胆。及至张良谢宴,项羽受璧,范增认输,才表示了和战矛盾的完全解决。宴
14、会以刘胜项败而结束。鸿门宴的故事情节,就是这样一张一弛,时起时伏,激动人心,引人入胜。2.思考: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文言文和现代文的方法一样,除了找表现的事件之外,还通过什么呢?人物描写。这一点非常重要,在高考现代文阅读尤其是小说阅读考查人物形象类的考点中,经常出现。同学们看一下,本文关于人物的描写有什么特点?提示:(1)通过对人物的言行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比如樊哙闯宴一节中:作者通过“闯营”“披帷”“瞋目”等一系列行动和他那“与之同命”的豪言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的忠贞豪勇。当受到意外的礼遇时,则又乘势向项羽陈之以理,明劝暗斥,词严义正,说得项羽无言以对。这又显示出了他的勇中有智、粗犷的性
15、格特征。这些性格特点,由于是在矛盾发展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因此,特别使人感到鲜明突出。(2)对比中突出人物形象。(详见前面第1题中的人物表格。)(3)材料组织上很精当。在材料的选择上做到了四个字,即“繁、简、省、复”。具体说来,樊哙闯宴一节就写得繁,前面已叙述过。作者写了“闯营”“披帷”“瞋目”“饮酒”“斥项羽”等一系列行动和语言,不惜笔墨地进行叙述,使结构极为严谨。再如,“简”,写刘邦杀曹无伤就只一句话,一笔带过。又如“省”,作者写张良俱告沛公的内容,就写得很省略,但又把事情说清楚了。又如“复”,反复的语言就很多了。与双方矛盾斗争有关的情节就大笔挥洒,尽力叙述。这样一来,该“繁”则“繁”,
16、该“简”则“简”,该“省”则“省”,而该“反复”的反复,使文章结构严谨,主题突出,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多变。鸿门宴的艺术特色:(1)文章有极强的故事性,故事情节一张一弛,时起时伏,激动人心,引人入胜。(2)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刻画人物的性格。(3)作品结构严谨,在处理材料上做到了精当。(4)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小结作 业阅读史记项羽本纪中有关项羽之死的部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全读。“尽信书不如无书”,鸿门宴虽然是史传散文,出自史记,但有很多地方还是值得怀疑,这些司马迁当初或许已经想到,但他为什么还这么写呢?带着这些疑问,本节课继续探索鸿门宴。第三课时一、情境导入如果你是一名可以穿
17、越历史的小记者,可以回到西汉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有一次采访司马迁的机会,你会设置哪些疑问?(还原历史情境,多边发散思维,小组内交流疑惑之处。)示例:问题1:对项羽的称呼,同一篇文章中,为什么有“项王”,又有“将军”?问题2:项羽为什么在鸿门宴上没有杀刘邦?项羽真的是个二百五吗?问题3:项伯为什么夜报项王?这不是犯了泄露军机之重罪吗?问题4:当时鸿门之宴,必有禁卫之诃讯出入,沛公恐不能辄自逃酒。且疾走二十里,亦已移时,沛公、良、哙三人俱出良久,羽在内何为竟不一问?而在外竟无一人为羽之耳目者?矧范增欲击沛公,惟恐失之,岂容在外良久而不亟召之耶?此皆可疑。(明董份)刘邦单枪匹马地从项羽大部队人马眼皮子
18、底下逃宴而去,怎么可能成功呢?项羽真的是这样失败的吗?活动一:历史“小记者”假如你是司马迁,或者是其他相关人物(历史当事人、历史专家等),就“小记者”提出的那些问题,将作出怎样的回答?(小组抽签选题,内部交流探讨,派代表回答)问题1:对项羽的称呼,同一篇文章中,为什么有“项王”,又有“将军”?(司马迁在本文中以项羽在鸿门宴后自称的“西楚霸王”之位,提前以“项王”之尊称呼了项羽。)活动二:答历史“小记者”问提示:(1)大概是司马迁为了表明项羽入关之后,彻底灭绝了秦帝的王统,并进一步开始架空楚怀王的权力,从此彻底成为一个主宰天下的实力派人物,所以,司马迁便在行文之时,刻意把鸿门宴之后的自封的“王”
19、,用到了鸿门宴前后,以这种微言大义的形式,反映当时的天下权柄。(2)别人称项王,但刘邦却称将军的原因:承认实力悬殊,但在地位上平等。(3)微言大义的笔法。补充了解:(1)史记中有“孔子世家”。(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2)东汉哲学家王充论衡超奇篇有“孔子作春秋以示王意,然则孔子之春秋,素王之业也;诸子之传书,素相之事也”。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在其所著中国哲学简史中也提到有儒学家认为孔子修春秋是代王者立法,有王者之道,而无王者之位,故被称为“素王”。太史公写人物,把自己的爱憎感情融入其中,有强烈的主观色彩。问题2:项羽为什么在鸿门宴上没有杀刘邦?项羽真的是个二百五吗?
20、提示:简要分析:(1)严重的性格缺陷说。一方面残暴倨傲,逞匹夫之勇;一方面又优柔寡断,好沽名钓誉。(2)项羽在政治上比较幼稚,虽然勇夺三军,却先后被刘邦樊哙的话所迷惑。深入分析:(1)贵族精神,大将风度。不愿杀只带“百余骑”的刘邦,只愿光明正大一决雌雄,不愿做“当宴杀人”这样的事。(2)当时历史实情决定。一是不必,二是不能。首先刘邦示弱在先,并且表示将让出已经占领的地盘;刘邦有十万兵力,相攻必有损失,因此,不必杀。其次,项羽的大军是联军,如果杀掉“道义”上占据优势的刘邦(毕竟刘邦的行为合乎“怀王之约”),其他诸侯的反应难以预料,对自己的名声很不利,因此不能杀。(3)项羽的政治理念。其理想并非想
21、统一天下,而是当诸侯的霸主。司马迁评项羽: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史记项羽本纪问题3:项伯为什么夜报项王?这不是犯了泄露军机之重罪吗?历史上的项伯真的会如此干吗?提示:(1)梁玉绳就称:“项伯之招子房,非奉羽之命也,何以言报?且私良会沛,伯负漏师之重罪,尚敢告羽乎?使羽诘曰公安与沛公语,则伯将奚对。”(2)现代学者韩兆琦也认为,鸿门宴“汇合了许多人艺术加工的民间故事”。(3)结合黥布列传中的记载,黥布降汉后,“(布)于是乃使人入九江。楚已使项伯收九江兵,尽杀布妻子”,楚汉战争时,项伯仍备受项羽信任。倘若项伯在鸿门宴前未经项羽许可而私会张良及刘邦,是泄露军情之重罪,不可能再受信任。然而鸿门宴后项伯在楚军中仍受重用,照此分析,其与张良乃至刘邦会面,逻辑上应是衔项羽之命劝其臣服,绝非私会。问题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重庆兴发金冠化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贵州能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版门楼建筑室内外装修装饰工程施工合同2篇
- 2025年鲁教五四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岳麓版必修5语文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重庆云阳县恐龙世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二零二五年度婴幼儿奶粉生产许可证申请及审核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南京琴行教师艺术教育推广合同4篇
- 2025年苏教版七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版年薪制员工劳动合同(智能穿戴设备)4篇
- 回收二手机免责协议书模板
- (正式版)JC∕T 60023-2024 石膏条板应用技术规程
-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旧教材知识差异盘点
- (权变)领导行为理论
- 2024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英语卷
- 2024年智慧工地相关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YY/T 0681.2-2010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第2部分:软性屏障材料的密封强度
- GB/T 8005.2-2011铝及铝合金术语第2部分:化学分析
- 不动产登记实务培训教程课件
- 不锈钢制作合同范本(3篇)
- 2023年系统性硬化病诊断及诊疗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