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培训相关(幻灯片)课件_第1页
传染病培训相关(幻灯片)课件_第2页
传染病培训相关(幻灯片)课件_第3页
传染病培训相关(幻灯片)课件_第4页
传染病培训相关(幻灯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染病知识培训新登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控制室 陈小妹传染病防治法摘要现行的传染病防治法是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2004年12月1日开始实施。共九章八十条,纳入法定传染病的共三类39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包括2008年纳入丙类管理的手足口病、2009年纳入乙类甲型H1N1流感)。最新的传染病法规定管理的39种传染病甲类传染病是指:1、鼠疫;2、霍乱。 最新的传染病法规定管理的39种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是指: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艾滋病3、病毒性肝炎4、脊髓灰

2、质炎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6、麻疹7、流行性出血热8、狂犬病9、流行性乙型脑炎10、登革热11、炭疽12、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13、肺结核14、伤寒和副伤寒1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6、百日咳17、白喉18、新生儿破伤风19、猩红热20、布鲁氏菌病21、淋病22、梅毒23、钩端螺旋体病24、血吸虫病25、疟疾26、甲型H1N1流感。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2009年4月30日,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

3、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最新的传染病法规定管理的39种传染病最新的传染病法规定管理的39种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是指:1、流行性感冒;2、流行性腮腺炎;3、风疹;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5、麻风病;6、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7、黑热病;8、包虫病;9、丝虫病;10、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1、手足口病。 报告时限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中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发病地

4、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传染病报告流程图1、村卫生室接诊传染病例后2、在门诊日志上进行规范的的登记3、在自己科室所在的传染病登记本上进行规范的登记1、单位各科室门诊医师或住院部医师接诊传染病例后6、防保科负责疫情直报人员将传染病报卡上的信息在防保科传染病登记本上进行登记 5、将传染病报卡报至自己所在乡镇或单位的防保科7、将传染病报卡上的信息录入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4、接诊医师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要求项目填写齐全四、传染病管理要求医疗卫生单位要建立传染病各种相关制度(包括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报告制度、传染病网

5、络直报制度、自查制度、奖惩制度、消毒隔离制度、首诊责任制度、肠道门诊制度、预检分诊制度、检验结果阳性反馈制度、门诊日志规范制度等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doc医疗卫生机构各项传染病相关制度汇总1、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2、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3、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4、传染病病例处置工作制度5、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6、门诊日志、检验科和放射科登记管理制度7、医院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8、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9、传染病报告自查制度发现乙肝病原携带者(肝功能正常),可不进行网络直报,但需进行登记。乙肝无特别诊断说明,均报告慢性。慢性传染病的报告遵循以下原则:慢性传染病的报告遵循以下原则:医疗卫生

6、机构在做出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病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本年度可不再进行报告;如对该病例的报告情况不清楚,或在同年内多次接诊的该类病例(包括复发病例),则仅对首次就诊进行一次报告,再次就诊且诊断结果未发生变更时则可不再进行报告。四、传染病管理要求加强门诊日志规范登记,门诊日志登记数与门诊量相符合。传染病登记本项目填写完整,门诊日登记与传染病登记本、报告卡、网络直报信息的一致性。做好影像部门单科专项登记,检验科对传染病诊断异常结果反馈登记。预检分诊流程预检分诊流程是: 1.在门诊大厅一站式服务中心设立发热预检分诊台测量体温,对体温38的发热病人,由预检分诊台护士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 2.对所有发热伴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进行监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