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哲学考虑对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哲学考虑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进步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号召,说明我们党和国家已经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着眼点。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以文化的复兴为支撑;而文化的复兴,又必然以鲜明的民族性为表征。一、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确实证回眸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化思潮,自始至终一以贯之的是文化激进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对峙颉颃、交织迭代、争持消涨,不管是有序的激进,还是有效的保守,都既在不断疏离传统,又在不断洄游;既重创造,又重守成;既有现代化情结和历史挫折感交织的情论文联盟绪,又有对民族和传承的温情和敬意。激进与保守就犹
2、如一对相依相伴的孪生子,彰显着中国文化自我变革与自我认同的精神相貌。文化激进主义,顾名思义,即是指剧烈的反传统文化,或是在一种焦虑、急躁心态支配下的激进改革和暴力革命,或是对先贤和古典时代的深入疑虑,以及重新阐释历史的强烈冲动。文化激进主义的生成是近代中国变革运动演化的产物,假如追根疏源,它应该端起于晚清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潮,中体西用本是当时为了维护中国传统文化而生,然而诛心而论,中体西用的语中深意与其说是守中学而暂权变,毋宁说实为开西学而创新局,直接导致几千年来讲究体用不二的儒学威权沦丧。随着变革的日趋剧烈,维新派知识分子索性打破了这层樊篱,反孔之说日盛,至五四运动时,以打倒孔家店为口号的
3、全盘否认儒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剧烈态度蔚然成风,陈独秀、鲁迅、胡适争相鼓吹,自由与科学成为文化激进主义的口号,彻底分裂于传统成为时尚。在风云激荡的20世纪中国,西方文明的涌入、中国保守权力的顽固、现代化进程的迟滞、政治运动的连绵,构成了滋生文化激进主义的深沉土壤,至文革,至改革开放,至今,我们一直可以听到文化激进主义的主题一再重现和回响。对于文化保守主义的定义,论者的观点不尽一样,北京大学欧阳哲生教授对文化保守主义作了如下界定:坚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承接新文化的主体,肯定中国文化历史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意义;强调科学与人生价值的分列,崇尚心力、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对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的作用;疑
4、心乃至排挤现代西方的物质文明,强调传统的以群体而非个人为本位的价值取向;在中国物质文明处于落后的状态时,主张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表达出道德至上、人格至尊的精神。同时,很多学者指出,在清末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当时产生的文化保守主义必然带有民族主义的浓重色彩,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中,还纠缠着外乡与外来的问题。认清这一点,对于更准确地理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思想根源、开展方向及社会功能不无裨益。清末,直接承继中华学术传统而奠定文化保守主义根基的开山人物是章太炎,此后钱穆、王国维、陈寅恪走出一条以治史来辨种性的史学路子,其方法是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念复原于史实,树立国民的自我身份认同;而梁漱溟、熊十力及港台
5、新儒家走出一条以哲学(或者更详细来说是理)来返本开新的哲学路子,其方法是通过价值判断来挖掘中华文化深入的精神内涵,树立国民的自我身份认同。或者史学、或者哲学,都是维护传统文化的重镇,即便是盛极一时的央视百家讲坛,也没有跳出这古今皆然的方便法门。百年的文化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纷争,各领风骚数十年,一直持续到如今,当下的中国文化领域,俨然成为文化保守主义的阵地。特别是在2022年,以读经运动、?甲申文化宣言?与?原道?十周年纪念为三大标志性事件,文化保守主义在中国高调抬头,卷土重来,且在学界、民间以及官方均有所显现和表达,学界的国学热、民间的私塾热和官方的祭祀热交相辉映,文化保守主义终于走向了光谱
6、的中央,占领了文化激进主义盘踞已久的地位,文化保守主义的再度兴起,已然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迅速完成自我整合和自觉站队的文化保守主义者,通过各种形式进展理论阐述,宣扬自己及本学派的根本思想和根本特征,旗帜鲜明地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传承在当代中国思想领域的存在和开展。这样一来,如何对待文化保守主义的再度兴起,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视阀来认识这一思潮,就成为当代中国思想领域面临的一大问题。二、文化保守主义兴起的背景鸟瞰哲学讲究正反合,假如说清末以论文联盟来长期占据主流地位的反传统、积极西化的文化激进主义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反的话,那么今天文化保守主义的兴起那么是正反之后的合,这是社会开展的必然规律,历史
7、使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代中国政治和经济现状对文化产生的影响是文化保守主义兴起的内因。从中国哲学的角度来说,政治、经济都不是体、不是本,而是用、是末,只有文化是体、是本;而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来说,经济根底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文化总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开展,文化总要或先或后地充当发言人的角色。当新中国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快速开展,自觉不自觉地融入全球化的大潮中,在政治、经济领域获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我们的文化开展却不容乐观。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有的人盲目崇拜、积极吹捧西方价值观,热衷于西方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生疏、隔膜甚至轻视;有的人精神世界和心灵家园
8、日益荒芜,对人生意义和社会价值感到困惑和迷茫,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泛滥,各逞意气和各图私利变得理所当然。人们开场日益反思,并进展自我拷问,传统文化中重社会和谐、重道德修养、重礼义廉耻、重理想人格的道德优势一下子成为全社会最需要理解最需要获得的东西,因为这些思想观念正是当今我们这个社会最缺乏的东西。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是文化保守主义兴起的外因。在中国现状下,假如没有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是不可能出现这场文化大潮的。长期以来,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文件,有意识地从传统文化的角度重建濒临崩溃的道德和价值观,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如2001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公民道德建立施行纲要?;2022年
9、3月,中宣部和教育部公布?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施行纲要?;2022年6月,中宣部等部门公布?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这些文件的公布和施行,客观上有力地引导和推动了文化保守主义的开展。同时,中央政府调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放弃长期以来敌视传统文化的立场,并逐步承受乃至推崇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及其代表人物孔子。从2022年开场,政府开场祭祀孔子,而且规格一年比一年高。到2022年,主持祭孔的单位已经由县级市升格为山东省政府和文化部、教育部等中央部委。自2002年开场,中国教育部和国家对外汉语教学指导小组在海外开设语言推广机构,向国外输出中国文化,2022年3月,
10、海外语言推广机构被正式定名为孔子学院。截至2022年12月,已建立249所孔子学院和56所孔子课堂,分布在78个国家和地区。政府还利用自己的控制力,展开持续的、大规模的、高规格的宣传活动。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开设?百家讲坛?栏目,相继推出?于丹论语心得?等一系列传统文化讲座,在社会上掀起了论语热等高潮。2022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连续播出了由中央文明办和中央电视台结合制作的7集电视片?我们的节日?,详细解读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对于民间的学术活动,政府也积极引导、鼓励并给予支持。民间祭孔、蒋庆及其阳明精舍、王财贵宣扬儿童读经的演讲、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等,都离不开各级政府指导的肯定和支持。三
11、、文化保守主义要理清的几对关系做一个历史的假设,假设我们全盘西化,彻底放弃中国传统文化,那么我们在引进西方文明观念和价值体系时就必然会发现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实,这个事实就是,即便是西方自我标榜的普世价值,也并不缺乏对峙和冲突,大陆唯理论和英国经历论,英法理性主义和德国浪漫主义,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等等,几千年持续下来的这个事实告诉我们,纵然是极端对立的思想流派,也不一定存在你死我活的必然,而是可以相向相生,并行不悖。一是要理清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化激进主义的关系。社会文化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个动态的概念,文化进化不是一个忽左忽右的癫狂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保守与激进、创新与守成,是文化进
12、化的两大辩证统一的特性,从理论上来说,两者理应构成良性互动、相反相成的张力。在中国,文化保守主义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于原教旨主义的倾向和代表性人物,因为中国从来没有过排他性的文化先例,有的只是消化外来文明如佛学的成功经历,所以,中国的保守传统对于新事物总是会采取慎重理智的态度,而不会刻板地敬而远之;同样,文化激进的全盘否认的思想,企图断裂传承而再创将来,到头来也必然是一厢情愿的过眼烟云,不可能在中国大地泛起多少涟漪,即便那些声称要与自己社会的过去做彻底分裂的革命者,也难逃过去的掌心。也许,换一个角度来说,激进与保守身处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分歧或许只是一个量上论文联盟的不同,而未必是一个质上的不同
13、。二是要理清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化复古主义的关系。承前所言,保守的最正确方式莫过于对原有的开展,这也正是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化复古主义的最大区别。所谓文化复古主义,见文知义,就是要固守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传统,全盘否认西方文明,用传统反对现代化。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保守主义的诟病最终的关节点要落在文化复古主义上,因为对保守与复古的区分不清,所以质疑保守最终会走向复古。保守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建立在温情和传承上,是建立在理性的扬弃上,是建立在开展上,而不是建立在盲目推崇和顿首跪拜上。这是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的根本区别。三是要理清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化工具主义的关系。所谓文化工具主义,
14、就是在一些人那里(也包括有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文化不是发自内心情感深处的生命体验,不是安身立命的认同对象,更与根源感、家园感和归属感无关;文化仅仅是一种工具,一种满足人类各种需求的有效工具。在文化工具主义者眼中,文化不是存在的意义,而是工具的效用;不求文化内在价值的上下,只看是否有用;对于文化的偏爱、选择、推崇,不是发自本心、见心明性,而是一种详细的策略、应时的方法。在中国现阶段,处于社会开展形势的需要,人为地把文化保守主义(或者文化激进主义)摆到台前,事后马上束之高阁;或者希望通过文化保守主义的文化影响,到达其其他目的,或者政治上的、或者经济上的,总之存在着强烈的目的指向,这些都是文化工具主义者的手段(尽管没有人会成认)。推崇文化保守也好,激进也好,对于文化的热爱,最好的表现莫过于远离利益纠葛,就文化而谈文化,还文化一片净土。【参考文献】:1郑大华,贾小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