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郁”概念的源流探析_第1页
中医“郁”概念的源流探析_第2页
中医“郁”概念的源流探析_第3页
中医“郁”概念的源流探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郁概念的源流探析【摘要】本文从?内经?五郁之说的产生、内涵到历代医家对“郁概念的阐述出发,系统整理分析了中医“郁的概念的历史源流。认为中医历代郁的概念以?内经?五郁理论为纲领,五脏气机郁滞不畅,那么可致气郁、湿郁、水郁、痰郁、热郁、血郁、食郁等,并因情志不遂所致郁者有虚实之辨,总属气郁范畴。说明中医“郁的含义既指“郁的病机又特指郁病,阐述了郁病病名确实立及标准,为更全面深入的理解中医“郁概念提供参考。【关键词】郁源流病名标准中医“郁的含义有二:一是指病机,表达疾病过程中人体气血、脏腑功能郁滞不能畅通的病理状态;二是特指郁病,即由情志怫郁导致气机郁滞为主要病机的一类病证。由于历代医家,甚至

2、同时代的医家对于“郁的病因属性、病机等观点不尽一致,“郁的概念涉及面较广,常令后学茫然无从,有鉴于此,本文对历代“郁概念的源流进展了整理分析。历代诸“郁之说1.五郁之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天地之间五常之气常有太过与不及的变化,二者都可成郁,即土郁、木郁、金郁、火郁、水郁。所谓“郁极乃发,待时而作,自然界的五郁之发,又能影响人体使之易受病邪客忤,而发生五郁之病,出现相应的各种证候。?内经?论五郁引起后世医家的重视,各从不同的角度解释阐述,丰富五郁学说。如明代张介宾认为郁乃是广义的多种疾病的病机,强调外邪的影响,病位上不仅提到五脏,尚有表里气血之分。明代医家孙一奎明确提出五郁之病为五脏之郁的

3、论点,“夫五脏一有不平那么郁。“木郁者,肝郁也,“火郁者,心郁也,“土郁者,脾郁也,“金郁者,肺郁也,“水郁者,肾郁也?医旨绪余论五郁?,并且认为五郁或由他脏传变,或本脏自病而发。2.五郁之论的延伸发挥后世医家除对五郁之说全面解释探究以外,亦在承袭?内经?理论的根底上,侧重其某一方面,延伸发挥,使“郁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入。主木郁根据“五行相因之理,赵献可提出了五郁相因为病的问题,即五脏之郁往往相因为病,其中以木郁引起诸郁最为普遍,即由木郁而导致火、土、金、水等郁证。他的疏肝解郁“一法代五法的治郁方法,表达了重视气郁证治的思想。主火郁刘完素“怫热郁结说:金代刘完素着重阐述了“怫热郁结的病机,即热邪

4、亢盛于表,使腠理气机闭塞不通,便形成了热郁于表的病证。李东垣“脾虚火郁说:李氏认为气虚发热的病机,其本质也是火气郁遏。中焦气机阻滞,火气运行阻遏,炽热内生。对于火郁证,他指出火郁乃“热伏地中或“胃虚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杨栗山“热郁三焦说:杨栗山认为“热郁三焦是温病的病理核心。温病乃怫郁为重,郁而化热,阻塞气机升降,治疗上须采用“郁而发之,的原那么,倡导宣郁清热为法,调节表里三焦气机升降,使周身气血流通,升降复常,阴阳平衡,独创升降散。3.六郁之说朱震亨认为,七情内伤、寒暑交侵、饮食失节、劳役过度等因素,均可使人体气血怫郁而产生郁证,并详细提出六郁学说加以阐发。他指出:“气血冲和,百病

5、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可见导致六郁的病机关键是气血怫郁,并因此而产生多种病证。?丹溪心法六郁?还明确提出了气郁、湿郁、痰郁、热郁、血郁、食郁等六郁病证。且六者相因为病,关键那么是气郁,治疗当以顺气为先。4.情志之郁说陈无择倡言情志致郁关于情志致郁的的观点,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相似的阐述,明确提出情志致郁者,当首推宋代陈无择。不仅提醒了七种情志的异常变化是引起内脏生郁的病理关键,而且详列治法方药,对后世临证论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张介宾划分情志三郁张介宾将单一的情志因素与“郁结合起来论病证,阐述了情志三郁的致病原因、受病脏腑及临床病症。他指出:“情志之郁,那么总由乎

6、心。还根据七情有殊,而所致之郁各异的详细情况,将情志之郁分为怒郁、思郁、忧郁三种类型。郁病病名确实立及标准郁证作为一个独立的病证名称,首先由明代虞抟提出,他在?医学正传?卷二中专门立章节,冠名郁证,内容概括了?内经?五郁和朱丹溪六郁的主要证治思想及用方。此后明清乃至近代医家的著作中虽提郁证症,亦多是从郁作为病因病机出发阐述证治,此病名的含义仍然非常广泛,正如郑守谦所说:“郁非一病之专名,乃百病之所由起也。郁病概念的明确是在建国以后,王永炎主编?中医内科学?第六版指出:“郁病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堵塞等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类

7、病症。“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关于郁证和郁病的称呼,应该是有区别的,郁证,顾名思义,应是指一个证候或一种证型,可见于多种疾病病程的某个阶段,如心痛的气滞证即是。郁病,那么是以气机郁滞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如脏躁证、梅核气等。病证不分,很容易产生混乱,令人理解起来容易模糊,这对于中医郁病学说的开展本质上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概念的明确使郁病独立于中医广泛的郁病机之外,这对于准确认识和治疗郁病具有现实意义。总结和考虑从历代医家对郁的阐述可以看出,中医“郁的概念源于?黄帝内经?,首先表达的是自然界气候对人体五脏之气的影响,强调由外因导致疾病的产生。宏观而言,?内经?理论对认识五郁变化的规律是

8、有益的,但是在详细分析人体病机变化时,往往难以把握。宋金元时期,诸医家在承袭?内经?理论的根底上,将致郁的病因病机重点由外感逐渐转为内伤,成为“郁学术开展过程中的转折过渡阶段。刘完素论“怫热郁结,将重点放在外感热病的诊治之上。李杲那么重视脾胃气机升降之性,通过升阳益脾发散郁火,立论逐渐转向了内伤致郁。而朱丹溪成为内伤致郁学说的集大成着,陈修园总结为“杂病法,四字求?医学三字经?,即以气、血、痰、郁总归为内伤杂病,他将?内经?的五郁论推而广之,把“郁归结为内伤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从?内经?的五气之郁,到朱丹溪的六郁论,反映了对“郁认识的深化过程。明清时期医家对“郁概念的认识那么有了更大的开展,理

9、论更趋完善。这一时期有关“郁的阐述的特点是:重视情志因素在郁证产生中的作用,倡导外感内伤诸因素均可致郁,病位上突出五脏之郁。在情志致郁方面,各医家认识到情志异常变化的刺激可使人体气机失调,而产生郁证,明确了情志之郁在郁证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通过医疗理论,医家们逐步认识到六淫、七情等外感内伤诸因素均可成为致郁之病因此导致郁证之发生。明赵献可那么明确指出,情志之郁仅是郁证病因之一部分,主张郁产生的原因多端,而且应是广义的。清何梦瑶?医碥杂症郁?也谈到“六淫、七情足以致郁。此外,病位上突出五脏之郁也是明清时期论郁的一大特点。总之,中医历代“郁的概念以?内经?五郁理论为纲领,自然界有五运之变,五郁之发;人体有五脏之病,五郁之生。五脏气机郁滞不畅,那么可致气郁、湿郁、水郁、痰郁、热郁、血郁、食郁等。其因情志不遂所病者有虚实之辨,然情志内伤首先及气,故总属气郁范畴。近现代以来,中医对郁的论证和认识,一方面继承了和发扬了前人对其病因病机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