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参数监护仪(全介绍)_第1页
多参数监护仪(全介绍)_第2页
多参数监护仪(全介绍)_第3页
多参数监护仪(全介绍)_第4页
多参数监护仪(全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多参数监护仪原理 目录第一部分、多参数监护仪发展回顾、现状及展望5-71、监护仪的发展阶段2、未来的监护仪3、信息系统4、网络协议5、经典监护仪特征6、便携机与分体机的区别第二部分、监护仪技术8-91、监护仪的测量范围2、监护仪监测的生理参数3、监护仪的测量方法及分类4、人体生理参数的特点5、监护仪的分类6、监护仪的发展趋势7、普通监护仪的结构图第三部分、心电监护基础知识10-181、心电图一ECG的历史2、心脏的基本解剖特点3、心脏的基本生理特征4、心电图ECG定义第四部分、心电(ECG)的测量19-211、心电信号2、心电监护设备的标准要求3、心电设备的结构4、心电电极的连接和关系5、心

2、电功能板的结构6、呼吸波的测量(阻抗法)第五部分、血压监护基础知识22-271、血压定义2、无创血压3、血压的单位4、正常血压范围5、血压的生理变异6、影响血压因素7、无创血压测量技术8、NBP无创血压临床应用9、测量无创压时的注意事项10、高血压概念11、血压的波动12、动态血压13、有创血压测量(IBP)临床应用14、心排量定义 28-38第六部分、血氧监护基础知识1、血氧的定义2、血氧饱和度(SO2)3、血氧监护的临床应用4、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5、什么是缺氧?6、血氧饱和度与血氧监护7、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仪的发展8、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光学理论基础9、监测的部位10、探头类型11、

3、血氧正常值12、传统血氧技术13、脉率14、HP(Philips)只采用频域算法(FST)15、影响血氧饱和度的因素16、常见血氧仪系统的结构17、血氧仪的发展方向第七部分、体温监护基础知识39401、体温监测目的2、体温的分类3、监测原理4、典型值5、体温监测的应用6、影响体温的一些外界因素7、体温监测的种类8、-/rm.ZTt)40-70U翻阀連子資Ba-CaE_0輒狞通道快bll道血(/=)2001000IV軻幅InE异揶定传鬧團同0,010.1有效不应朝4俎勿3.5、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的特点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的特点窦房结细胞是一种自律细胞(autorhythmiccell),在没有外来

4、刺激情况下,也会自动去极化。其跨膜电位的变化,只表现为0、3、4三个时期。特点:4期电位不稳定,能自动缓慢地去极化,称4期(舒张期)自动去极化。起步电位:4期自动缓慢去极化所产生的电位叫.3.6、自动节律性自律性(autorhythmicity):组织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自律组织或自律细胞:具有自动节律性的组织或细胞。自律性组织:包括窦房结(蛙类为静脉窦)、房室交界(结区除外)、房室束及浦肯野氏纤维等。苍白细胞(palecell):窦房结的自律细胞,依组织学的特点定名为,简称P细胞。概念:正常起搏点、潜在起搏点、异位起搏点窦房结对于潜在起搏点的控制,两种方

5、式实现:抢先占领。超速压抑或超速驱动压抑(overdrivesuppression)。窦性心律(sinusrhythm):正常心搏节律是由自律性最高处窦房结发出冲动引起,故称异位心律(ectopicrhythm):指由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细胞取代窦房结而主宰心搏节律。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1.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2.4期自动除极速度。3.7、兴奋性兴奋性:在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力。决定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1)静息电位水平;(2)阈电位水平;Na+通道的性状兴奋性的变化可分以下三个时期。绝对不应期与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3)超常期3.8、传导性传导性(conductivity)

6、是指心肌细胞兴奋产生的动作电位能够沿着细胞膜传播的特性。心脏内兴奋传导的途径是:窦房结产生的兴奋,经过渡细胞传至心房,通过优势传导通路传导到房室交界(房结区、结区、结希区),再经房室束、房室束支、浦肯野氏纤维网至心室肌。心肌的传导性影响因素:(1)0期除极的速度和幅度;(2)静息电位或最大舒张电位的水平;(3)阈电位水平3.9、收缩性对Ca2+浓度的依赖性细胞外液中Ca2+浓度降得很低,甚至无Ca2+时,心肌肌膜虽仍能兴奋产生动作电位,但细胞却不能收缩,这一现象,称“兴奋收缩脱耦联”。同步收缩(全或无收缩)心房或心室同时收缩,力量大,有利于射血。不发生强直收缩有效不应期特别长,此期间,任何强刺

7、激都不能引起心肌收缩。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收缩发生在窦房结兴奋所引起的正常收缩之前,称为期前收缩或额外收缩(compensatorypause),也称早搏(prematurepacemaker)。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常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compensatorypause)。4、心电图ECG定义4.1、定义:ECG是从体表记录的心脏电位变化曲线,它反映出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位变化。目的:心脏的生理功能与心电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对应关系,当心脏生理功能发生失常时,均可以从心电图的波形变化上反映出来。通过用肉眼观察或用波形分析技术判定、诊断出心脏生理功能失常的

8、情况与变化趋势,对医学研究和临床都有重要意义。4.2、心脏电生理心脏的电活动引发心脏收缩,心肌规律的收缩使时,心脏完成泵血功能,维持正常的心律及全身血液循环。收缩时的电活动称为除极。舒张时的电活动称为复极。这些生物电的活动可以通过放置在体表的电极被检测和记录。正常时,心脏电功能来源于以窦房结为主的起搏细胞,电活动的传导功能由一组贯穿心脏独立存在的起搏和传导系统来完成,即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希氏束)、束支以及分支的网状结构。窦房结发出电脉冲后除极周围的心房肌,并在整个心房中扩布,再经房室结缓慢传导后,电活动沿希氏束迅速下传到心室,并在室间隔分别经右束支和左束支下传,左束支又进一步分成两个分支

9、,即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再向下,电活动沿更纤细的特殊传导组织浦氏纤维缓慢下传,到达普通的心室肌,并从心内膜缓慢地向心外膜传导。4.3、向量向量是一种既能表示方向又能表示力量大小的物理学名称,一般用“箭矢”表示。4.4、心电向量与心电向量环心电向量环心脏是一个立体的脏器,在心脏除极和复极的过程中,每一瞬间都会形成和产生电流方向及电压大小瞬时变化的电动力或称瞬时心电向量,这些瞬时心电向量相互抵消形成综合心电向量,其方向、大小随时间发生变化。把这些瞬时综合心电向量连接起来,就可构成一个空间向量环。心电向量环为立体结构具有三个面,即额面、侧面(矢状面)和水平面(横面)。当平行的光线照射向量环可得到三个

10、平面的投影图像形成的向量图称为心电向量的第一次投影。 罔2心向it3于平面的投彫图示3S圏3乗库线分别沟额面權面和侧面的平西向星图;骑认浙摘甘别表示左右m上t丫和前航(冇个根互唾厲的为向4.5、心电轴代表瞬时心电向量的轴心线称为瞬间心电轴。将无数个瞬时心电向量进行综合、计算,得到整个除极或复极过程的平均心电轴,其代表除极或复极过程心电向量的平均方向。平均心电轴简称电轴,包括P电轴、QRS电轴、T电轴等。只是P电轴和T电轴的测量不如QRS电轴重要,所以心电图学中的心电轴是指QRS波的平均心电轴。心脏除极顺序的变化直接影响平均心电轴方向的改变,临床可根据心电轴的方向对心电图进行评价。平均心电轴的诊

11、断标准国内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略有不同,现以国内标准为例:正常心电轴的范围0+90,其中+30+90电轴无偏移,+300电轴轻度左偏;电轴左偏0-90,其中030为电轴中度左偏,-30-90电轴重度左偏;电轴右偏+90+180,其中+90+120为电轴轻度右偏,+120+180电轴显著右偏;电轴重度右偏+180-90。心电轴是评价心电图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中额面及水平面心电轴临床最常用,是心电图报告中的一项重要内容。9J3心4.6、心电图的形成心电图是心电向量环经过第二次投影所产生的曲线图形,即心脏电活动通过放置在体表10个不同部位的电极检测,并经导线与心电图机相连描记出以时间为横坐标的曲线

12、,心电图波形主要取决于投射在各导联轴正负侧的出现顺序,大小主要取决于在各导联轴上投影的长度。同一心电向量环在不同导联上投影所成的波形与大小不同。1905年Einthoven开始创立了心电图的3个标准导联,即I、II、III导联,并形成Einthoven三角:1导联左臂为正极,右臂为负极;II导联左腿为正极,右臂为负极;III导联则是右腿为正极,左臂为负极。导联中正极为探查电极,负极为回路电极。其反映了心脏额面电活动的变化。此后,Wilson等补充完善了额面导联系统,在不增加电极的基础上,把三个肢体电极通过电阻联在一起称为中心电端。导联中的三个负极分成2组,其中与相应导联无关的2个负极与中心电端

13、相联后,在与相关的正、负极共同组成三个加压肢体导联,即aVR、aVL、aVF导联。这样每个导联的正、负极之间的角度为30度,如果以I导联为0度,顺时针排列时分别为:I、aVR、11、aVF、III、aVL,形成了完整的额面6轴系统。在此基础上,Wilson又进一步发展了导联系统,用一组电极的一端与肢体相连,而另一端通过吸附电极与胸前特定部分连接,产生了水平面(横面)上的6条轴线,即V1、V2、V3、V4、V5和V6六个胸前导联。胸前的6个不同位置安放的探查电极是正极,负极由三个肢体导联通过电阻联在一起组成的中心电端。胸前导联每个电极安放的部位以心前骨骼为标志,V1导联位于第四肋间隙胸骨右侧,V

14、2导联位于第四肋间隙胸骨左侧,V4导联位于锁骨中线第五肋间隙,V3导联位于V2、V4导联连线的中点,V5导联位于腋前线第五肋间隙,V6导联位于腋中线第五肋间隙。从1905年到1942年,心电图导联系统经过37年的不断完善,最终成为至今沿用的12导联心电图。定义:对描记的心电图的电极位置和引线与放大器的连接方式有严格的统一规定,这种电极组和其联接到放大器的方式称为心电导联。A标准肢体导联:I、II、IIIA加压标准肢体导联:aVR、aVL、aVFA胸部导联:V1-V6标准12导联特点是能比较广泛地反映出心脏的大概情况,如后壁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符合临床诊断习惯。双极标准导联i-RA+LA;II

15、-RA+LL;III-LA+LL 负极一中心电端负极一中心电端负极一中心电端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导联正极一右臂aVL导联正极一左臂aVF导联正极一左下肢胸前导联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3:V2及V4之中点V4: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线相交处V6: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线4.8、心电图分析基本要素节律;心率;P波;P-R间期;QRS间期;QRS形态;ST段;T波;Q-T间期4.9、心电图的组成与测量r1II11在0F!i.J1/111V1L-ff-4E/is卜T1!Jn2Birnii11-Q1RSQ1Q”Ti1令FtJdIIAV11r-11

16、I!11114.9.1、正常的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及意义每个正常心动周期的心电图曲线由以下各波组成:第一个波为P波,是心房电活动波,第二个波为QRS波群,第三个波为T波,QRS-T波群为心室的电活动波。-P波:波组中第一个出现的小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过程。I、II、avR,V3V6正向,波顶园钝,光滑,可有轻微切迹,切迹间距0.04,avR倒置,III、avL、VI、V2可正、负双向,P波宽v0.115s(秒)P波电压肢导联v0.25mV,胸导联正向0.15mV,双向0.2mV。-P-R间期(P-Q间期);自P波起点至QRS波群起点之间的时限,代表激动自窦房结经心房、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

17、支、浦氏纤维到达心室,并引起心室兴奋所需的时间,正常成人0.120.20S,儿童0.120.18S、心率不同、P-R最高值也不同。-QRS波群:心室除极波的总称。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第一个向上波为R波,QS波:全部向下的波。QRS波群各波的振幅高低深浅不同,分别以大小写的字母表示,如R、RS、qR、Rs、Rs、qRs、rSr等。正常Q波振幅V1/4R,不超过0.3mV,波宽0.04s,不应有切迹,V1、V2导联正常时不应有Q或q波,但可呈QS型。一般R1v1.5mV,avRv0.5mV,RavLv1.2mV,RV1v1.0mv,RVSv2.5mv。QRS时限代表心室肌动过程所需时间,成人为0

18、.060.10s。-ST段:由QRS波群终点至T波开始的一段,反映心室肌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正常应基本在等电位线。ST段偏移的正常范围:抬高:肢导联抬高0.1mv,胸导联抬高V1V3v0.3mvV5V6v0.1mv。压低:ST段压低除III导可达0.1mv夕卜,余导联均v0.05mv。-T波:心室复极波,是紧接ST段后的一个较低而占时较长的波。一般呈园钝状,平滑而宽大,一般无切迹,上升支缓慢,下降支较陡。在I、II、V4V6正向,AaR倒置,TV3多正向。T波正向导联不应低于同导R波的1/10。-Q-T间期:从QRS波群起始至T波终未间的时间间隔,代表心室除极复极过程所需的全部时间,正常范

19、围应为0.360.44s。-T-P段:自TCU波结束到下一个心动周期P波开始的一段(实为UP段)。代表心室完全复极完毕。此段又称为基线或电平线。4.9.2、如何阅读心电图通读心电图,注意记录的心电图是否为12导联心电图,如果记录导联不完整可影响心电图的最后诊断。判断各导联连接是否正确,最常见的错误是将两上肢导联线连接颠倒,使6个肢体导联的心电图图形酷似右位心改变,1导联心电图各波(包括P波)倒置,但胸前导联却无右位心的特征性改变。观察各导联P波形态、极向、时限和频率是否正常,重点为II、III、avR、avF、V1导联,正常时为窦性心律,否则为异位心律。测量QRS波时限、极向和振幅高度,这些测

20、量值均在正常范围(0.060.10s),即心电图正常,否则为异常。注意测量QRS波时限应选择12导联中最宽的QRS波测量。测量PR间期长度,其短于0.12s或长于0.20s均为异常。观察并测量ST段T波,ST段压低、抬高超过正常值均为异常。T波低平、倒置也视为不正常。4.10、心电图的诊断内容心电图诊断步骤与报告内容目前对心电图诊断与报告的基本内容按一定顺序进行,在阅读和解释心电图时,应就心电图中可看到的所有表现进行分析与描述,主要包括:基本心律:确定心电图的基本心律为窦性心律,还是异位节律,并确定心率。传导间期:测量PR间期、ST段、QT间期,标出具体数值。心电轴:测量QRS波电轴。描述QR

21、S波时限、形态。描述ST段和T波。4.11、心肌缺血部位的定义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病理性Q波(又称坏死型Q波):Q波出现在正常不呈现Qr或QS波群的导联,呈qR型导联其q波大于0.03秒,q波电压大于后继R波的25%,若QV4QV5QV6,亦属异常Q波。但正后壁心肌梗塞却是右心前导联R波高耸,反映了后壁向量消失。S-T改变:心肌梗塞发生23小时后,面对损伤电流的导联其S-T段抬高,初时呈弓背向下与T波前支融合,随病情发展逐渐呈为弓背向上抬高,并与直立的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背向损伤区的导联ST段下移,呈对应性改变。T波改变:面对缺血区的导联出现T波倒置,背向梗塞区的导联T波直立,在心肌梗塞发

22、生后,T波前支被抬高的ST段拉直,T波形态高尖,随后转为双相,倒置。倒置T尖锐,双肢对称,并可呈耸肩样凸起,称为冠状T波。随着时间推移,T波逐渐加深直立至亚急性期,在慢性阶段T波又逐渐变浅,直立,恢复至梗塞前形态,但如果梗塞区侧支循环不良、则T波恢复极慢。临床上,上述三种改变往往混合存在,急性心肌梗塞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定位急性心肌梗死部位的判断根据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根据初始0.03-0.04sQRS向量与梗死区相反方向;S-T向量朝向梗死区;R向量离开梗死区即具有Q波的导联上T波倒置的三种向量改变)出现于某些导联,可作出不同部位的心肌梗死定位:(1)前间壁:V1、V2、V

23、3;(2)前壁:V2、V3、V4;(3)前侧壁:V5、V6、I、aVL;(4)高侧壁:I、aVL;(5)下壁:II、III、aVF;(6)正后壁:V8、V9。此外V1、V2呈R波升高,为坏死型心电图的倒影;(7)后侧壁:I、aVL、V5-V8;(8)后下壁:II、III、aVF、V7-V9;(9)广泛前壁:V1-V6、I、aVL。4.12、常用的心电图的一些术语解释4.12.1、心率:即心搏频率,心电图的心率是指每分钟P波或R波出现的次数,分别称为心房率或心室率,心电图是计算心率的最准确的工具。正常成人心律范围是60100次/分。4.12.2、心律:心脏活动的节律,心律一词具有起搏点在何处的涵

24、义,当心脏的某一起搏点连续发出三次以上兴奋即可构成心律。正常心律的激动起源于窦心结,由它发出的激动基本规则,频率也有一定范围,并按一定的传导速度和顺序传至两心房、父界区、左、右束支,浦氏纤维,最后到达左、右心室肌,称为窦性心律,如果窦房结以外的潜在异位起搏点转为有效起搏点,则产生异位心律。4.12.3、心律失常:正常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并按一定的传导速度和顺序进行传导。当激动的起源的频率,传导及速度任一环节发生了异常时,便产生心律失常,其主要是心脏的电生理学特性:兴奋性、自律性及传导性的异常,也是心脏传导系统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的结果。心律失常可分为窦性心律失常、异位搏动或异位心律及传导失

25、常三大类。心电图检查在心律失常中有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4.12.4、正常心电图:心电图诊断之一。心电图机性能正常,操作规范,注意“定准电压”曲线及正确处理病人的皮肤后,若心律为正常窦性心律、心率、各波形、波段、间期、时限及电压等均正常,且又除外伪差,即可诊断为正常心电图。4.12.5、早搏:亦称期前收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基本心电图特征是较基本心律提早出现的QRS波群或P波,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代偿间歇。根据异位起搏点的起源部位,早搏可分为窦性早搏、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早搏的发生每分钟5次称频发早搏,W5次/分,称为“偶发早搏”。在频发早搏中,早搏与主导节律可以成对或成组

26、(连续出现了组或3组以上)地出现,称为“联律”。常见的联律有二联律和和三联律。前者指早搏与基本心律交替出现;后者为每二次基本心律后出现一个早搏。早搏可根据其形态与配对时间分为单源性早搏、多源性早搏和多形性早搏。4.12.6、逸搏:一种被动性异位心搏,是指基本心律延迟发生时由低位起搏点发出的1.2次异位心搏。逸搏常发生在窦性心动过缓、显著的窦性心律不齐、窦性静止、二度以上的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以及早搏的代偿间歇之后。逸搏具有生理性保护作用,它的出现可以防止心脏发生停搏,按逸搏发生的部分不同,可分为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和房性逸搏。4.12.7、停搏: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一起搏点在解除了频率抑制时仍不能

27、形成并发出激动,其心电图特点是在一定时间内,发源于某一起搏点激动P-QRS-T波消失或缺如。停搏主要分为窦性停搏、心房静止和心室停搏三种。4.12.8、室颤:一种极严重的心律失常,此时心室失去了协调一致的收缩,而是现一种混乱的,快而不协调的除极状态。常常发生在心脏骤停之前,若不及时抢救,常可迅速死亡,心电图表现为QRS-T消失,出现一系列频率为250500次/分的、大小不等的,波形各异的不规则波群。4.12.9、心房纤颤(房颤):是一种主动性快速的房性异位心律。心电图表现为:(1)P波消失,代以一系列频率350600次/分的f波。f波的波幅、形态、时距各不相等。F波间无等电位线。(2)QRS波

28、群为室上性,心室率大多为120180次/分,节律绝对不规则,(3)常伴有干扰性房室传导障碍和室内差异传导。4.12.10、心肌坏死:指心肌因长时间的严重缺血而导致的组织学正的坏死。心电图上表现为QS波或病理性Q波。4.12.11、心肌缺血:冠状因流因不全阻塞而导致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表现为T波两肢对称,波形变窄,顶端或底端变尖,且不论T波直立或倒置,其振幅均常有增加。4.12.12、心肌损伤:指心肌因严重缺血而导致的更大程度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也是缺血型心电图改变的进一步发展或恶化。心电图表现为S-T段偏移及形态改变:(1)ST段偏移。心外膜下心肌损伤时,面向损伤区导联出现ST段抬高,而

29、在面向心内膜手导联则ST段下降,心内膜下心肌损伤时:面向心外膜的导联ST下降,而面向心内膜的导联则ST抬高(2)ST段形态改变:指高的ST段可以凸面向上或凹面向上。下降的ST段多为凹面向上,但也不是呈水平型下降。4.12.13、插入性早搏:亦称间位性早搏。指插入两个基本心搏之间的过早搏动。常发生于心率缓慢时,不引起基本心律的节律重整,因此无代偿间歇。以室性多见,交界性次之,房性少见。4.12.14、R-on-T现象:多见于特早型室性早搏,室性早搏出现在前一心动周期的T波之上,这是一种危险的心律失常,容易引发室颤。4.12.15、室性早搏:一种最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指心室某一位起搏点提早发放的一

30、次室性心搏。心电图特点(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间20.12s,其前无相关的P波;(2)有继发性PT-T改变;(3)出现完全性代偿间歇(4)大多数病例的配对时间固定。(差值0.08s)。4.12.16、房性早搏:指一次房内异位起搏点提前产生的激动,心电图特点:(1)提前出现的P1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有一定差别;(2)P1-R间期20.12s、(3)P波之后可继以一个正常或变异(差异传导)的QRS波群,若房早P之后未继以QRS波群,称为“房早未下传”。(4)、代偿间歇多不完全。4.12.17、交界性早搏:由交界区内异位起搏点提前产生的激动称为交界性早搏。心电图表现为:(1)提前出

31、现的QRS-T波群,形态和时间与窦性者基本相同(或兼有时相性差异传导而变形),(2)如有逆行P波,可出现在QRS之前,PRV0.12,或出现在QRS之后R-P0.20(3)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4.12.18、心肌梗塞:指冠状动脉血流突然停顿所引起的供血区心肌发生的缺血性心肌坏死,心电图在不同时期分别在部分导联上呈现下列特异性部位改变:(1)缺血性T波改变,(2)损伤性ST段抬高:特异导联可出现ST段弓背上抬。(3)坏死性病理性Q波。4.13、早搏的临床分级室早的Lown分级等级定义I室早30个/hII室早230个/hIII多源性室早Wa2个连发室早Wb3个以上连发室VRonT(图5)4.14、

32、心电图的临床意义心肌病变的独立指标。可显示心脏电生理、解剖、代谢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并提供各种病确诊和治疗的基本信息。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更是唯一的,不可比拟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具有猝死或心肌梗塞可能的先兆症状如胸痛、头晕或昏厥的病人的首选检查。药物的付作用、严重代谢紊乱或电解质失衡可首先表现为心电图异常;有时心电图异常是心肌病变的唯一表现,如无症状性心肌梗塞。各种危重病人心脏监测的重要手段。 四、心电(ECG)的测量1、心电信号正常人体由窦房结发出的兴奋,经过一定的途径和时程,引起整个心脏的兴奋,这个过程在体表表现出的生物电,称为心电(Electrocardiogram,ECG)。心电信号的特

33、点:微弱信号缓变信号诊断模式0.05-120HZ;监护模式0.5-75HZ;手术模式l-25HzmV;信号完全被淹没在50Hz交流噪声、电磁感应噪声、肌电信号等背景噪声中。随机信号有不确定性 # 2、心电监护设备的标准要求必须符合GB9706.1-1995、YY91079-1999、YY0089-92等强制标准,包括:电气安全;性能要求电气安全为防止雷雨天气或其他因素引起网电源的突变,通过医疗设备(监护仪)从应用部分(心电电极)导入人体,从而对人体形成伤害,标准规定的内容:隔离电压(大于4000V等);漏电流(患者漏电流小于0.01mA等);接地阻抗(小于0.1Q)。性能要求三导,五导兼容;抗

34、除颤保护功能;抗电刀功能;导联脱落显示功能;输入阻抗;灵敏度:200uV。耐极化电压;共摸抑制比;频率特性;基线稳定性;时间常数等;冋1口*At:二!J*At3、心电设备的结构InruiCIcvIkeItiiiiFbil.LilnIliiKirilIli-b4Aiuk-I_y4心电电极的连接和关系i=LA-RA;II=LL-RA;III=LL-LA;因此III=II-I,avR=VR/2=-(II+1)/2;avL=VL/2=(I-III)/2;avF=VF/2=(II+III)/2V=Vx(LA+RA+LA)/3从上列方程式得到,I、II和III导中采集任意两导数据后,可计算得出I、II、I

35、II、avR、avL和avF六导ECG数据结果。V导数据需要单独的通道进行采集。因此,七导心电系统,需要三个单独的数据采集通道。5、心电功能板的结构 5.1、输入缓冲的示意图EK101AkAiruiiIIC.i.X5.2、Wilson网络的示意图E3AS2K5.4、滤波器的频率相应6、呼吸波的测量(阻抗法) 人体在呼吸过程中,胸廓的运动会造成RA-LL或RA-LA之间人体容抗的变化。如在RA-LL或RA-LA之间施加650klOOOKHz的激励信号,则此容性变化表现为纯电阻变化。电阻变化的范围:0.2Q5Q电阻的频率范围:7150bpm6.l、测量的框图XMdin-vurtIJurtTflMa

36、inIIckulI6.2、差分信号示意图IMl-.CCINORI2-1;l%SkIMOII!6.3、AM单边解调示意图VEE1輻JJIOLAHAS2Kl-L(JNIJ 五、血压基础知识几个问题什么是血压?什么是无创血压?血压的常用单位是什么?血压是连续的还是间断的?血压是如何产生的?受哪些因素调节?常见的血压测量方法有哪些?高血压的标准是什么?1、血压定义: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动脉。通过血液对动脉管壁产生侧压力,使管壁扩张,并形成动脉血压。心室舒张不射血时,扩张的动脉管壁发生弹性回缩,从而继续推动血液前进,并使动脉内保持一定血压。因此心室

37、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它所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它所达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脉压。2、无创血压:使用无创伤的方法检测出的人体肢端动脉血压。无创血压:血压(bloodpressure):指血管内血流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导致血压形成的主要因素有:血液充盈血管电刺激造成心室颤动使心脏暂时停止射血时,此时在循环系统中各处所测得的压力都是相同的,该压力数值即为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meancircu-latoryfillingpressure)。心脏射血2.1、无创血压参数: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达到的最高值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

38、收缩压;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张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即脉压;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大约等于舒压加1/3脉压。无创血压临床意义反映:心脏的泵血功能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状况周围血管的阻力和弹性全身的血容量及血液的物理状态血压是心血管系统状态的指示器血压参数快速准确监测在临床上是十分重要的3、血压的单位血压的单位为千帕1千帕=7.5mmHg # #4、正常血压范围动脉血压在上臂部测量正常成人动脉收缩压为1218.7kPa(90140mmHg)舒张压为812kPa(6090mmHg)

39、脉压为46.7kPa(3050mmHg)各种动物的正常血压数值kPa(mmHg)种別收缩压舒张压种別收缩压舒张压种別收箔压舒张压马18.6T12.0040.0030.6T兔14.6T8.6T(140)(90)*(300)(230)(110)(65)牛19.3312.00猪1T.3312.00小白鼠14.6T9.33(145)(90)(130)(90)(110)(T0)绵羊18.0012.001T.3312.0020.0016.00(135)(90)(130)(90)(150)(120)山羊1T.3311.3316.6T10.00C130)(85)On(125)(T5) 中国人平均正常血压参考值

40、(mmHg)年龄收缩压(男)舒张压(男)收缩压(女)舒张压女16-20115731107021-25115731107126-30115751127331-35117761147436-40120801167741-45124811227846-50128821287951-55134841348056-60137841398261-6514886145835、血压的生理变异生理变异:年龄f10岁一Bpf1mmHg(血压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Sp的升高比Dp的升高更明显);吸气V呼气Bp:吸气负压抽吸,血贮于肺中一回心血量(一射血量;Bp;:活动安静;站位卧位;右臂左臂(=1.33kPaorlO

41、mmHg);上午下午(811时最高,08时最低);高原平地;男性女性6、影响血压因素-(1)心脏每搏输出量;心率;(3)外周阻力;(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6.1、动脉血压影响因素SpDP脉压Bp搏出量(明显)心率(明显)外周阻力(明显)有效血量(明显)(明显)大A弹性(明显)6.2、血压的调节机制6.2.1、压力感受器机制正常人心脏、肺、主动脉弓、颈动脉窦、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均存在有压力受体(感受器),位于延髓的血管运动中枢可以接受来自感受器的冲动,同时也可以接受来自视丘下部和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冲动。汇集到血管运动中枢的冲动,经过调整处理,通过

42、传出神经达到效应器,起着调节心率、心排出量及外周阻力的作用。当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兴奋性增强而发生冲动,经传入神经到达血管运动中枢,改变其活动,使降压反射的活动增强,心脏收缩减弱,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并保持在一定水平;当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将冲动传入血管运动中枢,使降压反射活动减弱,心脏收缩加强,心输入量增加,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高,血压升高。另外,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附近存在着化学受体(感受器),对于血液中的氧和二氧化碳含量极为敏感。在机体缺氧状态下,化学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加速,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6.2.2、容量压力调节机制在肾脏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的肾小球旁

43、器,其中的球旁细胞含肾素颗粒,当肾动脉下降时分泌肾素。当动脉血压下降时,刺激球旁细胞分泌肾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钠和水的回吸增多,水、钠潴留,直至血容量增加血压回升为止;相反,如血压升高,则钠和水的排泄增加,使血容量缩减,心排出量减少,血压恢复正常6.2.3、体液调节机制血液和组织中含有一些化学物质,对心肌、血管平滑肌的活动以及循环血量均有调节作用。儿茶酚胺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肾素、血管紧张素,抗利尿激素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可使血压升高。缓激肽、前列腺素E、心钠素等具有较强的扩血管作用,使血压下降6.3、维持人体血压的基本因素心室收缩射血所产生的动力和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所

44、受到的阻力间的相互作用。足够的循环血量大血管壁的弹性心室收缩力和外周阻力是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是维持舒张压的重要因素,另外,足够的循环血量是形成血压的前提。7、无创血压测量技术柯氏音听诊法例如:水银血压计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而计算平均压A振荡示波法监护仪(电子血压计)通过肢体动脉血管壁振动引起袖带压力微小变化,测得脉动振动波形,振幅最大处测量出平均压,进而计算出收缩压和舒张压8、NBP无创血压临床应用优势:无创性、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容易掌握适应范围广,包括不同年龄的患者、各种临床场景自动化测血压,按需定时测压,省时、省力与IBP等相关性良好、所测平均动脉压尤为准确缺点:不能

45、连续测压、不能反映每一心动周期的血压无动脉压波形显示低温、外周血管强烈收缩、血容量不足以及低血压时会影响测量结果9、测量无创压时的注意事项NBP参数不能有效地测量癫痫发作或震颤或颤抖病人的血压心律不齐将增加NBP参数测定血压所需要的时间,如超过无创压测量时间,可能导致压力无法测量。在频繁或长时间监护时,要确保袖带包扎适当并定期检查袖带部位和肢体远侧,以避免组织缺血。监护时,不要对袖带施加压力。施加压力可能使血压值不准。仅使用厂家所推荐的附件。不使用所推荐的附件可能导致不准确的读数。监护仪的电源切断时,应将血压袖带从病人身上取下。如需保留袖带,应观察患者肢体,变换袖带位置,以免造成组织缺血。收缩

46、压60mmHg时,振荡测压仪将失灵,即不适用于严重低血压的病人。自动测压模式无法显示瞬间的血压变化。因此对于血压不稳定的的危重病人,显然不够理想,特别是不能及时反应血压骤降的病情变化。为此,需同时监测心率、SpO2和ECG等项目以作弥补或改用有创压监测。无创血压是常规监测项目,但重症病人如低血压、休克等,应改用有创测压法10、高血压概念10、1、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原因不明的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目前我国仍然采用1999WHO/ISH的标准。具体如下:类别收缩压舒张压理想血压12080正常血压13085正常高值13013

47、98589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亚组:临界咼血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三1802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214090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99010.2、血压水平分类的新进展-将原120/80的理想水平改为正常血压;将正常与正常高限(Highnormal)合并,即收缩压120-139mmHg或舒张压80-89mmHg,称高血压前状态(Preherpertension)。将2级和3级高血压合并,即收缩压三160mmHg或舒张压三100mmHg列为2级高血压。总之,新的分类体现了干预措施前移和干预力度加强10.3、血

48、压测量注意事项一、在测血压前,先静坐片刻,使精神安静下来。二、情绪紧张和激动之后不马上测血压。三、剧烈运动之后和劳动之后不马上测血压。四、测量时坐正,把上衣一侧袖子脱下,不要卷起紧的衣袖,手臂平放,手心向上,上臂和心脏在同一水平位上,肌肉要放松。如果是卧位,也要使上臂和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不能过高或过低。五、测血压时精神不要紧张,不要屏住呼吸,因为屏住呼吸可使血压升高。六、寒冷环境可使血压偏高;高热的环境可使血压偏低,这也是应注意的。11、血压的波动人类和大多数生物的生命现象一样,在一日内有周期性变化的特性。例如激素的分泌,一般是早晨处于抑制状态,从正午开始逐渐增加,午后达高峰。人的血压也是一样

49、,无论是正常血压还是高血压患者,冬天血压往往比夏天高,这是季节性波动。昼夜24小时内血压也常波动,上午910点钟血压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于夜间睡眠中血压降到最低点,这种差值可达5.33kPa(40mmHg),睡醒时血压可上升2.6kPa(40mmHg)左右。起床走动后血压进一步升高,此时最易诱发冠心病猝死。这种昼夜24小时的血压波动,主要与人体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变动及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有关。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波动与血压波动是平行的,但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高,神经抑制有效时其血压波动就小,如老年人由于压力反射敏感性较低,血压波动就较大。此外,血压可因吸烟、饮酒、饮咖啡及情绪激动等因素影响而

50、引起一时性变化,所以,测量血压时必须避免上述因素影响。12、动态血压使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一个人昼夜24小时内,每间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称为动态血压。动态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它们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大于或等于21.3/12.6kPa(160/95mmHg)或/和18.7/12.0kPa(140/90mmHg)百分数等项目动态血压测量的优点去除了偶测血压的偶然性,避免了情绪、运动、进食、吸烟、饮酒等因素影响血压,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血压情况。动态血压可获知更多的血压数据,能实际反映血压在全天内的变化规律。对早期无症状的轻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患者,提高了检出率并可得到及时治疗动态

51、血压可指导药物治疗。在许多情况下可用来测定药物治疗效果,帮助选择药物,调整剂量与给药时间。判断高血压病人有无靶器官(易受高血压损害的器官)损害。有心肌肥厚、眼底动态血管病变或肾功能改变的高血压病人,其日夜之间的差值较小。预测一天内心脑血管疾病突然发作的时间。在凌晨血压突然升高时,最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动态血压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与常规血压相比,24小时血压高者其病死率及第一次心血管病发病率,均高于24小时血压偏低者。特别是50岁以下,舒张压V6.0kPa(105mmHg),而以往无心血管病发作者,测量动态血压更有意义,可指导用药,预测心血管病发作。13、有创血压测量(IBP)临床应用可连续测

52、压-有实时波形显示可以测量不同部位的压力,如下:外周动脉压(ART)、股动脉压(FEM)、肺动脉压(PA)、中心静脉压(CVP)、左房压(LA)、右房压(RA)、颅内压(ICP)及特殊压力(SP)等测压前需校零有创测量,局限性大,适用范围小13.1、有创血压测量(IBP)原理换能器测压血压属于流体力学的物理量测量时通过换能器使机械能变换成在数量上与它一致的电信号经放大后即可显示和记录13.2、外周动脉血压监测首选部位:腕动脉婴幼儿:脐动脉常用:ICU和外科13.3、中心静脉压定义: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影响因素:心脏射血能力、静脉回心血量正常范围:4-12cmH2O临床意义:代表循环血量多

53、少及回心途径的通畅程度临床应用:多用于休克、心衰病人13.4、有创血压测量(IBP)临床将传感器放置在水平于左心房高度调整传感器上的三通阀-关闭患者端通路拨至对大气开通位置操作监护仪进行校零关闭三通对大气打开的一端打开至患者血液通路。此时,压力波形会实时描记在屏幕上,数值显示于窗口中14、心排量定义心排出量=心搏量X心率心排出量:4-8L/min心脏指数:2.64.0L/min/m2心搏量:60-70ml临床意义心衰、血容量过多14.1、心排量测量方法有创:CO(漂浮导管)、PICCO相对无创:FICK、TEE无创:阻抗法14.2、心排量测量原理-热稀释法在心房注入室温5%葡萄糖液10m1,用

54、另一条测温管插入肺动脉,测定温度上升曲线,按修正的公式计算出心排量最常用,其准确性和重复性不高,必须连续测三次才可靠14.3、名称与缩写:CI(cardiacindex)心排指数SV(strokevo1ume)每搏量SI(strokeindex)每搏指数SVR(systemicvascu1arresistance)体循环阻力PVR(pu1monaryvascu1arresistance)肺循环阻力14.4、测量、计算与正常值:项目符号正常值单位右房压RAP(直接测量)28mmHg肺动脉压PAP(直接测量)1530/412(918)mmHg肺动脉楔压PAWP(直接测量)612mmHg动脉血压AB

55、P(直接测量)130100/9060mmHg平均动脉ABPm(=(SBPDBP)/3+DBP)mmHg心排出量CO(直接测量)3.07.0L/min14.5、血流动力学的计算指标项目符号计算公式正常值单位心脏指数CICO/BSA2.5-4.5L/min/m2每博博出量SVCO/HR6070ml/b每博博出指数SVISV/BSA4151ml/b/m2体循环阻力SVR79.96(ABPmRAP)/CO770-1500dyne-s/cm5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SVRXBSA19002400dyne-s/cm5/m2肺循环阻力PVR79.96(PAPmPAWP)/C100-250dyne-s/cm5肺

56、循环阻力指数PVRIPVRXBSA220-320dyne-s/cm5/m2左室每博功LVSW0.0136XSV(ABPm-WP)gm-m左室每博功指数LVSWILVSW/BSA50-62gm-m/m2右室每博功RVSW0.0136XSV(PAPm-CVP)gm-m右室每博功指数RVSWIRVSW/BSA7.9-9.7gm-m/m2左心功LCWLVSWXHRgm-m左心功指数LCWILVSWIXHR3.4-4.2Kg-m/m2右心功RCWRVSWXHRgm-m右心功指数RCWIRVSWIXHR0.54-0.66Kg-m/m214.6、漂浮导管并发症出血;胸腔积液;气胸;导管打结;气囊破裂;感染;

57、肺梗塞;肺动脉穿孔;肺血栓形成;心律失常;心脏内损伤几个问题什么是血压?什么是无创血压?血压的常用单位是什么?血压是连续的还是间断的?血压是如何产生的?受哪些因素调节?常见的血压测量方法有哪些?高血压的标准是什么? 血氧基础知识几个问题什么是血氧?什么是缺氧?缺氧有哪些临床表现?血氧的临床意义是什么?血氧是如何测量的?血氧测量有哪几家主要技术?1、血氧血液内氧的运输有两种形式:A、物理溶解氧从肺泡进入到肺泡毛细血管的氧气,首先溶解在血浆(水)内。氧在血浆的溶解量,受氧在水中的溶解系数、氧分压、温度的影响正常人(常压下、呼吸空气、体温37C)100ml液可溶解氧气0.3ml(0.3ml%)。溶解

58、氧量虽少,但很重要B、结合氧血浆内溶解的氧,透过红细胞的膜,弥散并溶解到红细胞胞浆内,与血红蛋白以化学形式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每克血红蛋白可结合1.36ml氧气。人血红蛋白以14g%计算每100ml血液的血红蛋白可结合氧气(1.36ml/gX14g%)19ml左右。由于:人的血红蛋白并非都是14g%:在动脉血氧分压为100mmHg的条件下约有97%左右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因此正常人的结合氧约为18.2ml%(18.2Vol%)。1.1、血氧含量(血液总含氧量)是指100ml血液中结合氧和溶解氧的总和。正常人约(l8.2+0.3)18.5ml%。1.2、血氧容量是指100ml血液

59、的血红蛋白全部与氧结合后的血氧含量。血氧容量比血氧含量略多些。1.3、血红蛋白的种类成人血液通常含有四种的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HbO2)、还原血红蛋白(Hb)、正铁血红蛋白(MetHb)和碳氧血红蛋白(COHb),仪器通常测定HbO2和Hb,MetHb和COHb浓度很低,不包括在测定内。1.4、氧离曲线氧离曲线是表示PO2和血氧饱和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即表示不同PO2下Hb和O2结合情况或者是2、血氧饱和度(SO2)是指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氧的量与血红蛋白全部与氧结合后所结合的氧量之间的百分比可由下列公式算出:氧饱和度(SO2)=血氧含量/血氧容量X100%。2.1、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

60、饱和度(SaO2)的概念SaO2=(HbO2/EHb)X100%工Hb=Hb+HbO2+COHb+MetHbSaO2=HbO2/HbO2+Hb)X100%2.2、血氧饱和度的范围及产生波动的原因正常情况:动脉血新生儿0.400.90其后0.951.00静脉血0.640.88增加:吸入纯氧或含高浓度氧气的气体减少:高原生活者,一氧化碳中毒,烟雾吸入,麻醉,淹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疾病,心衰,剧烈运动后,胸腔积液,胸廓畸形,呼吸肌麻痹,瘫痪,惊厥,休克,重症肥胖等。3、血氧监护的临床应用检测动脉血中的氧含量,是判断人体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是否缺氧的重要指标。血氧监护在临床麻醉手术、新生儿和危重病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