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当中的诗歌流派教学改革探索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当中的诗歌流派教学改革探索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当中的诗歌流派教学改革探索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当中的诗歌流派教学改革探索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当中的诗歌流派教学改革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当中的诗歌流派教学改革探究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当中的诗歌流派教学改革探究一、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设置改革现状与课程当中的诗歌流派教学的不变现状由于近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课程设置做了一些改革,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也做了一些相应的调整。以前的中国古代文学1先秦两汉阶段在第1学期开设;中国古代文学2魏晋南北朝阶段在第2学期开设;中国古代文学3隋唐五代阶段在第3学期开设;中国古代文学4宋辽金阶段在第4学期开设;中国古代文学5元明阶段在第5学期开设;中国古代文学6清及近代阶段在第6学期开设;转变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1先秦两汉阶段在第1学期开设;中国古代文学2魏晋南北朝阶段在第2学期开设;中国古代

2、文学3隋唐五代宋辽金阶段在第3学期开设;中国古代文学4元明清及本文由论文联盟.Ll.搜集整理近代阶段在第4学期开设。如今课程由以前的6个阶段6个学期3年的教学转变成为4个阶段4个学期2年的教学,不但教学时间整整缩短了1年,而且每个阶段每个学期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讲义、教学课件、教学日历都做了相应的大幅度调整。但是应该注意到的是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内容。因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没有根本性变化,所以作为教学内容的诗歌流派教学也就没有根本性变化。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来看,检索1979年2022年这30多年中国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全国报

3、刊资料索引?等资料以后,发现没有1篇专门讨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当中诗歌流派教学改革的文章。详细情况如下: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课题来看,如中山大学吴国钦主持的教育部基金工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是高等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头戏。吴国钦在1999年第1期?中山大学学报论丛?发表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初见成效?对所研究的成果作了综述。从综述来看,课程的教学仍然按照章节进展,而1999年1月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四卷本约120万字的?中国文学通史?包括?先秦两汉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史?、?宋辽金元文学史?、?明清文学史?,诗歌流派教学仍然是分散于各章

4、节中,没有改革的迹象。而从诗歌流派研究性课题来看,也仍然是按照章节来进展,如苏州大学罗时进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工程?清代江南文化氏族递嬗与文学开展关系研究?,2022月5月发表在?江海学刊?中?明清之际江南文学幅员中的诗歌流派?等文章只是研究明清诗歌流派,没有把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中所有的诗歌流派做一次系统、全面的整理、归纳。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当中的诗歌流派教学改革思路虽然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设置改革并没有将课程当中的诗歌流派教学的现状改变,但是从现状来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当中的诗歌流派教学做系统、全面的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笔者尝试做以下探究:1.教学改革的目的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探究一条符合中

5、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新路子。从课程的教学大纲看,诗歌流派是当中的重要组成局部,如建安风骨、永明体、初唐四杰、盛唐边塞诗派、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大历十才子、元白诗派、韩孟诗派、江西诗派、明代前七子、明代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虞山诗派、娄东派等等。它们既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但是又分散于各章节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归纳与总结。从目前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对诗歌流派的教学没有进展合理的教学改革来看,固守多年一成不变的分段教学固然有利于对章节的掌握与应用,但是毕竟不利于整个诗歌流派的分析与理解。教学改革最终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中诗歌流派的教学。2.教学改革的途径首先,对

6、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所有的诗歌流派打破章节界限做一次系统、全面的整理、归纳与分析。其次,遵循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诗歌流派的特点,进展实事求是的教改。鉴于本次教学改革是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的第一次打破章节界限、系统全面的教改,很少有别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借鉴,所以务必从大纲的实际情况出发,先做好整理工作,然后再进展改革,按部就班来施行,才能到达预期效果。3.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诗歌流派的概念问题理论研究在古代一直是中国的软肋,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对中西文化做了比拟:抑我国人之特质,实际的也,通俗的也。西洋人之特质,思辨的也,科学的也,长于抽象而精于分类,对世界一切有形无形之

7、事物,无往而不用综括Generalizatin及分析Speifiatin之二法,故言语之多,自然之理也。吾国人之所长,宁在于理论之方面,而于理论之方面,那么以详细的知识为满足,至分类之事,那么除迫于实际之需要外,殆不欲穷究之也。1即使经过多年的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全方位多领域的交流,理论研究到现代还是中国的软肋,如李壮英、李青春主编的?中国古代文论教程?绪论说:首先是所谓失语症的问题。这本来不是直接的古文论话题,但它隐含着对古代文论的一种很大的期望,所以对古文论的研究来说也就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失语症的提出,无疑是基于对西方学术话语充满学界这一现状的不满。这当然不仅仅

8、是文学理论方面的事,它可以涵盖当代中国整个学术界。2又如吴建民著的?中国古代诗学原理?黄霖序: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文论零碎散乱,不成体系,研究中国古代文论体系是可怜无补费精神。3如何解决理论方面的问题确实令普通的高校老师感到有些不知所措。诗歌流派的概念问题迄今为止没有得到解决,一些权威的教材都没有这方面的结论。全国性的教材,如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只有关于文学流派风格的阐释:文学流派的风格指某一文学流派在他们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点。4省级教材,如欧阳友权、季水河、夏昭炎、余三定主编的?文学原理?也只有关于一般的文学流派的阐释:文学流派指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由一批创作倾向一样、艺术见解相

9、近、文学风格相似的作家自觉不自觉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文学派别。5季水河主编的?文学理论导引?沿用了这一概念。6而国外的权威文学理论著作,如美国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7根本没有章节讨论一般的文学流派的概念。假如说因为这些都属于文艺学课程方面的书,一般都只比照拟普遍的理论进展探究,而不会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当中所面临的诗歌流派的理论问题进展研究。但是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方面权威的教材,如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集中了国内一流学者们的力量编撰而成,对课程教学当中比比皆是的诗歌流派,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又如李壮英、李青春主编的教材是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方面的权威教材,该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这一汉

10、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主干课程的选修课程,是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补充以及深化,但是也没有诗歌流派的明确的理论概念。又如吴建民著的?中国古代诗学原理?,是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用于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在?绪论?当中说:诗论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主体,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成就、价值、特色等,在诗学理论中得到了最充分地表达。8该教材确实对中国古代诗学体系做了非常系统的探究,力求把中国古代诗学的潜体系变为显体系,对诗歌的本质论、创作论、诗人论乃至鉴赏与批评论等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做了非常周密的研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教材。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百密一疏地遗漏了诗歌流派的概念,如第十一章?诗歌风格论?当中说:古人所论及风格成因、风格

11、形态、作品风格、诗人风格、时代风格、地域风格、诗体风格等,这些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风格论的庞大体系。9这一章是全书涉及诗歌风格的唯一一章,可是在论及诗歌风格的方方面面当中就没有诗歌流派的概念方面的探究。4.诗歌流派的概念界定虽然笔者所见的教材都没有这方面的结论,但是在教学当中又不可防止地要面临这一问题,所以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综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文艺学3个课程5种权威教材,同时考虑到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阶段在授课时候不宜讲授深奥的承受特点,将诗歌流派的宏观理论概念暂时简洁地界定为:中国古代诗歌流派指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由一批创作倾向一样、艺术见解相近、诗歌风格相似的作家不自觉或

12、者自觉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诗歌群体。而诗歌流派微观概念界定要根据详细情况而定,而且要与宏观概念界定互相联络界定,因为两者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在授课时候特别要向学生讲清楚,即不自觉的诗歌群体较自觉的诗歌群体更普遍。自觉的诗歌群体是组织性较强,有明确的理论纲领的诗歌群体。这样很容易区分,但是它们属于少数,如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教材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的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在第一节?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当中对韩孟诗派的形成与不平那么鸣与笔补造化、崇尚雄奇怪异之美的诗歌流派特点进展阐述说:韩孟诗派及其诗风的形成有一个过程。通过这两次聚会,诗派成员酬唱商讨,互相奖掖,形成

13、了审美意识的共同趋向和艺术上的共同追求。10作为一个诗派,韩、孟等人有明确的理论主张,首先是不平那么鸣说。11韩孟诗派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笔补造化。12韩孟诗派在倡导笔补造化的同时,还特别崇尚雄奇怪异之美。13教材归纳得非常明确详细而且生动透彻,学生可以做到一目了然,一般不会有什么疑问。但是像这样组织性较强,有明确理论纲领的自觉的诗歌群体,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当中不多见,只有元白诗派、江西诗派等少数诗歌群体具备这方面的特征。不自觉的诗歌群体是自发的,也就是没有组织的,没有明确的理论纲领的诗歌群体。它们属于多数,如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教材?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五章大历诗风?归纳大历诗

14、风的概念说: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泼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14像这样自发的,没有组织的,没有明确理论纲领的诗歌群体,假如没有教材详细而且生动的阐述,学生要靠自己归纳而得出结论,恐怕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像这样的诗歌群体却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当中相当常见。在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授课时候,可以简单明了地阐述为什么不自觉的诗歌派别较自觉的诗歌派别常见的一些根本原因。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课后的,以开拓视野,同时老师也可以探究这方面的研究性教学。需要强调的是诗歌流派宏观理论研究和微观的流派研究必须统一于课程的教学。教学研究与纯粹的科研不一样,它

15、遵从教学规律,面向课堂,面对学生。5.教改的研究方法教改的研究方法是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诗歌流派开展为线索,以名家名篇为重点,把宏观理论研究与详细流派研究相结合,把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在诗歌宏观理论方面启发学生掌握根本理论,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理论纲领与实际创作、流派领袖与一般成员、流行的时间与地域、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流派的自觉与不自觉等方面。在微观流派方面,启发学生掌握详细的流派,可以专题为核心进展讲授。教改的研究道路是:拟采取理论与理论相结合研究的根本思路,建立一套中国诗歌流派研究的中国诗歌流派教学体系,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中国诗歌流派宏观理论研究;第二,中国诗歌流派微观流派研究;第三,中国诗歌流派宏观理论教学;第四,中国诗歌流派微观流派教学。三、教改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教改的特色可以从纵向性和横向性两方面做简单的阐述:从纵向性来说,教改建立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的纵向教学改革上,将大纲中所有的诗歌流派打破章节界限,做一次系统、全面地整理、归纳与分析。这既有利于老师对诗歌流派做出既宏观又详细的把握和教学,又有利于学生对诗歌流派的全面理解与掌握。从横向性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