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_第1页
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_第2页
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_第3页
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_第4页
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1页概述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作物,茶园是一个独特生态系统。当前全世界已经有记载茶树病害约380种。我国记载茶树病害共138种,其中较常见有40各种,而且叶部病害居多,其次是枝干病害,根部病害较少。这些病害中主要是真菌性病害,细菌和病毒病害较少,线虫病害即使不多,但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另外还有寄生性藻类、菟丝子、桑寄生及附生苔藓和地衣。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2页常见叶部病害有近40种:茶饼病、网饼 病、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炭疽病、圆 赤星病、白星病、赤叶斑病、褐色叶斑病、 茶藻斑病、心枯病、茶芽枯病、红藻病、茶 烟煤病等。常见枝干病害有30种:枝梢黑点

2、病、茶黑痣病、褐痣病、粗皮病、立枯病、膏药病、毛发病、黑腐病、红锈藻病、赤衣病、茶枝癌肿病、茶胴枯病、菟丝子、桑寄生等。茶树常见病害侵染性病害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3页常见根部病害有30各种:幼苗阶段病害:根结线虫病、茶根癌 肿、茶苗白绢病。成龄茶树病害:茶紫纹羽病、红根腐 病、黑根腐病、褐根腐病以及紫根腐病。茶花果实病害:茶花腐病,果实病害有云 纹叶枯病和轮斑病。整株性病害:有丛枝病。生理性病害有:缺氮症、缺磷症、缺钾 症、缺锌症等。非侵染性病害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4页主要内容第一节 叶部病害第二节 枝干部病害第三节 根部病害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5页第一节 叶部病害病害种类:茶树叶部病害

3、种类多,它们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发病部位:因病原物生物学特征差异,危害部位不一样,可分为嫩芽、嫩叶病害,成叶、老叶病害。发生季节和条件:不一样病害发生在茶树生长季节不一样时期。高湿度往往是叶部病害流行主要条件。叶部病害控制策略: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药剂防治治理策略。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6页一、茶饼病Tea blister blight 1.分布与危害: 茶饼病是危害性最严重茶树病害之一。国外以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高山茶园发病严重。全国各产茶省(区)局部茶区(普通局限于高山茶区)有发生,以西南云、贵、川三省茶区发病最重。此病主要危害嫩叶和新梢,对茶叶产量影响极大。此病不但

4、影响茶叶产量,且由病芽叶所制茶易碎,茶味苦涩,品质大降。 茶饼病又称茶疱状叶枯病、叶肿病、白雾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7页2.症状: 主要危害茶叶嫩叶和新梢。以叶尖及叶缘发病最多。叶片发病时,正面初呈淡黄色半透明小点,以后逐步扩充成直径为2-10mm病斑,病斑边缘黑褐色,病、健个别界显著。叶片病部正面向下凹陷,叶背凸起呈饼状,其上生灰白色至粉红色粉状霉层,后期粉霉层渐消失,凸起部萎缩成褐色枯斑,边缘具一灰白色晕圈,外观似圆饼,故称为茶饼病。重病叶片疱斑数个至十数个,病叶扭曲畸形。染病嫩梢、叶柄肿胀扭曲,易折断枯死。 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8页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9页茶饼病(Exobasidiu

5、m vexans Mass.)坏损外担菌引发 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10页3.病原:分类地位:茶饼病菌(Exobasidium vexams Massee),属担子菌层菌纲,损坏外担子菌属。不形成担子果,在叶背病斑突起个别表面所生白色粉状物,是担子聚集形成子实层。担子圆筒形或棍棒形,在担子顶端生有2-4个(普通为2个)小梗。小梗上担孢子为无色单胞,椭圆形或肾脏形,易从担子梗上脱落。担孢子发芽前形成中隔,变成2个细胞,每个细胞均可长出芽管侵入寄主。担孢子怕光热,寿命只有2-3天,在日光直射下1小时即可失去发芽力。在35下1小时亦即死亡。此菌属专性寄生菌,只能在活组织中生活,当病组织死亡后,潜伏其

6、内菌丝体也随之死亡。生理分化现象(印度已知有2个生理小种)。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11页4.病害循环:主要以菌丝体潜伏于病叶组织中越冬或越夏。在海南省茶区,病菌可终年侵染,无显著越夏或越冬期。因为病菌寄生性强,枯死病叶和枝干不起传病作用。春秋季,当平均气温在1520时,相对湿度85%以上时,产生担孢子,担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借气流传输侵染致病。近距离传输:担孢子随风、雨传输,表皮直接侵入,整年再侵染可达16次之多。远距离传输:经过带病苗木。茶饼病循环周期,各地长短不一。据贵州湄潭茶叶科学研究所观察:春茶期间为15天左右夏茶期间为12天左右秋茶期间为13-14天左右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1

7、2页5.影响发病原因:(1)气候条件:属低温高湿病害:对高温、干燥和强烈光照极其敏感,所以该病分布有区域性。普通分布在海拔600m以上,终年多雾露高山茶园中,当气温在1620,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最利于病害发生。干旱、酷热或严寒季节发病显著受抑制。 夏季气温较高时,茶饼病不再发生侵染。但在沿河、低洼、潮湿和阴蔽地方温度较低、湿度大,茶饼病仍可继续发生。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13页(2)地形:雾多露重、日照少、湿度大高 山茶区或山峦、凹地及阴坡茶园,发病较 早且重,常成为发病中心。(3)茶园管理:普通管理粗放,杂草丛生,施肥不妥、采 摘、修剪及遮荫等办法不合理茶园,则 易发病害。茶园偏施氮肥

8、或施肥时间不妥,能够加重 病情。如秋茶前施肥过多,促进茶树秋梢 生长旺盛,枝叶柔嫩,抗病力下降,这么 不但当年发病重,而且也对应地增加了越 冬病菌数量,第二年病情也可能加重。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14页(4)品种:茶树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一 般小叶品种比大叶品种抗病。疏芽比密芽 抗病。6.防治方法:(1)植物检疫:茶饼病主要依靠苗木调运 作远距离传输。所以,要严格执行检疫 制度,禁止从病区调运带病苗木。(2)农业防治: 除草:勤除茶园杂草,以利通风透光, 降低荫蔽程度,以降低湿度。 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15页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树 势,提升茶树抗病力。分批屡次采摘:尽可能少留嫩

9、梢、嫩叶,以 降低侵染机会。摘除病叶:彻底摘除病叶和有病新梢, 能够降低再次侵染菌源。(3)药剂防治:加强预测预报:在病害流行期间,假如连续5天天天,日降雨量在2.55mm以上,早晨平均日照数少于3小时,应发出预报,进行喷药防治。当前我国常以喷施铜素和有机硫杀菌剂为主。耐冲刷铜素杀菌剂防治效果很好。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16页对历年发病较重茶园,秋季采茶结束或早春 开始采前喷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有 良好防治效果。喷0.20.5%硫酸铜也有较 好防效,普通喷后10天即可采茶。海南报道,于11月间喷布0.2%硫酸镍液或硝酸 镍液等镍盐对茶饼病有显著防治效果,它不 但含有保护作用,而且

10、还有治疗作有。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疗效也很显著。用多抗 霉素100PPm防治茶饼病效果良好,普通57天即 可采茶。印度报道,用PPm萎锈灵类药剂防治茶饼 病也有良好效果。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17页 对修剪后园圃及时喷12次药保新梢;在春茶开摘前和冬季采茶结束后各施药1次。可选取:20%三唑酮+十三吗啉乳油(2.3:1)3500倍液;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1500倍液;45%三唑酮福美双10001500倍液;5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8001000倍液30%氧氯化铜600800倍液。 注意药剂轮用与混用,并严格执行国家颁布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18页二、茶芽枯病 茶

11、芽枯病是近十多年来我国江南和江北茶区茶树上发生一个主要新病害,最早报道是1976年。我国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广东、安徽、湖南等省一些茶区。主要危害春茶幼芽、嫩芽叶。发生严重茶园,梢发病率达70%,罹病芽梢生长显著受阻,可使春茶减产约30%,而且品质下降。1.分布和为害: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19页2.症状:茶芽枯病仅危害春茶期幼芽和嫩叶,尤以1叶至3叶期发生为多。成叶,老叶和枝条不发病。春芽受侵:在幼芽、鳞片、鱼叶均可产生褐色病斑,病芽萎缩不能伸展,后期呈黑褐色焦枯。嫩叶被侵:先在叶尖或叶缘产生褐色或黄褐色病斑,以后病斑逐步扩充成不规则形,病斑边缘有一深褐色隆起线,有时边缘不显著。后期叶片正

12、面病斑上散生众多细小黑褐色粒点,病叶易破裂并扭曲。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20页茶芽枯病症状茶芽枯病叶点霉菌 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21页3.病原:Phyllosticta gemmiphliae Chen et Hu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科,叶点霉属。当前还未发觉病菌有性世代。分生孢子器埋生在叶组织内,球形至扁球形,器壁薄,膜质,暗褐色或褐色,顶端有乳头状突起孔口。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或圆形,两端圆,周围有一层粘液,内有12个绿色油球。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027,在8下生长迟缓,29以上菌丝不能生长。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2527,在810低温下仍可萌芽,29以上分生孢子不能萌发。分生孢

13、子萌发最适pH为5.406.82,pH低于4.5或高于7.5,分生孢子发芽力显著下降。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22页4.侵染循环:越冬:茶芽枯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在树上病叶和越冬芽叶上越冬。传输:翌春在有雨水和露珠时,分生孢子随雨水溅泼而传输,单凭风力不能传输。发病期:春茶萌芽期病害开始发生,6月中旬以后停顿发病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23页5.影响发病原因:温湿度:茶芽枯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 始发期:3月底4月初平均气温在10左右,最 高气温15,开始发病,但比较迟缓。 盛发期:4月中旬5月上旬,旬均气温1520, 最高气温在2025,是病情快速增加 期,也正值春茶盛采期。 迟缓发展期:5月

14、下旬6月上旬(夏茶期),当旬 平均气温超出20,最高气温超出 25,病情发展迟缓。 停滞期:六月中旬以后,当最高气温连续超出 29,即停顿发病。高温季节,即使雨 日多,湿度大,病害也难以发展。 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24页6.防治方法:(1)利用抗病品种:茶芽枯病发生在品种间有很大有差异。在发病早期,普通发芽早品种发病率达30%以上,如黄叶早、清明早等;而发芽迟品种发病率低,如乐清青茶、鸠等品种。这是一个避病作用。春茶比夏秋茶发病重原因:温度原因春茶嫩芽嫩梢中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 而夏秋茶期相反。研究表明,氨基酸可促进分生 孢子萌发。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25页(2)喷药保护与采摘结合

15、:早春萌芽期喷 药结合早采、勤采,对茶芽枯病控制 收效显著。(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防治茶芽枯病 一个主要办法。采取药剂: 50%托布津8001000倍液;150克/亩; 70%甲托10001500倍液;80120/亩; 50%多菌灵WP800倍液;150克/亩; 以上防效均75%以上; 40%杀菌灵800X; 0.6%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 防效为50%左右。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26页 喷药日期是防治茶芽枯病成败关键,春茶萌芽期喷药保护是至关主要。普通在春茶萌芽期和发病早期各喷药一次,即可收到良好防效。在发生严重茶园,可在秋茶结束后再喷药一次,整年喷药23次,能阻止病害流行。 茶树病害专题

16、知识讲座第27页三、茶白星病 国外主要分布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此病在日本发生严重,它与茶炭疽病、网饼病称为日本茶树三大病害。我国各茶区都有发生,但多分布在高山茶园、平地茶园发生较轻。此病主要为害芽叶,形成大量小型病斑。芽重减轻,产量降低。采下茶叶在运输和加工过程中易发酵变质,加工后成茶味苦涩,汤色浑暗,破碎率较高,饮用后往往肠胃有不适感,对茶叶品质影响很大。茶白星病又名白斑病、点星病 1.分布与危害: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28页2.症状: 此病主要危害嫩叶和新梢,尤以芽叶和新叶最多。叶片受害后初先呈淡褐色湿润状针尖大小小点,后逐步扩充成圆形灰白色小斑,中央凹陷,其上有小黑点,边缘具褐色

17、略隆起纹线,病健交界处显著。病斑直径0.8-2.0mm,多时可相互愈合成不规则形大斑。嫩梢及叶柄发病时,病斑呈暗褐色,后逐步变为灰白色圆形病斑,病部亦生黑色小粒点,病梢节间显著短缩。严重时,病部以上组织全部枯死。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29页茶白星症状叶点霉病原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30页3.病原:病原:属于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叶点霉属(Phyllosticta theaefolia Hara)。菌丝体生长、孢子萌发温度在2-25之间均可生长发育,最适为18-25,高于28则不利。日本茶白星病菌(Elsinoe leucospila Bitancoum Jinkins) 属子

18、囊菌亚门,腔菌纲,多腔菌目,痂囊腔菌科,痂囊腔菌属。其无性阶段为(Sphaceloma theae Kurosawa)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痂园孢属。中国和印度则以(Phyllosticta theaefolia)(叶点霉属)为主,但中国茶叶研究所陈宗懋、陈雪芬在浙江 也曾分离到痂园孢菌。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31页4.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叶或落叶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季当气温在10以上,在有水湿条件下,形成份生孢子,成为病害首次侵染源,借风雨传输。在碰到新梢芽叶时,便可萌芽产生芽管,从气孔侵入或从叶背茸毛基部细胞侵入。叶面游离水存在是实现侵染必要条件。据研

19、究,叶面必须有5小时以上湿润,病菌孢子才能萌芽侵入。新形成病斑上产生孢子又可进行屡次再侵染。 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32页5.影响发病原因:(1)温、湿度:白星病属低温高湿性病害,每年以春 秋多雨季节发生最盛,夏秋高温干旱发病较轻。 温度在16-24下病斑最多,当旬平均气温大于 25时,对发病不利。(2)海拔高度:茶白星病常发生在海拔200900米范 围内茶园,有海拔愈高,发病愈重趋势。 (3)施肥:氮肥施用量和茶白星病发生程度无显著 相关,但过分贫瘠土壤上生长茶树普通发病 较重。(4)品种:品种间抗病性有显著差异,据浙江调 查:福丁大白茶表现抗病(发病率0.8%),清明 早和藤茶感病(发病率

20、大于10%)。 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33页6.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注意培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及 时合理采摘,促进树势健壮,增强抗病力。冬季 去除园间病叶,降低越冬菌源,可减轻第二年病害 发生。(2)药剂防治:我国对茶白星病防治研究中以以下 药剂防治效果很好:50%福美双WP600倍液;50% 托布津或70%甲基托布津WP1000-1500倍液;50% 多菌灵WP1000倍液;65%代森锌WP600倍液。 化学防治时间至关主要,在白星病发病严 重地域应提倡早治,在春茶萌芽鱼叶展开期进 行第一次喷药,必要时在7-10天后再喷第二次。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34页四、茶云纹叶枯病分布很广,

21、是我国茶树上最常见病害之一。苏联、日本、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越南、马兰西亚等国都有发生。我国在各产茶省(区)都有分布。茶云纹叶枯病在树势衰弱和台刈后茶园发生严重,扦插苗圃发生也较多。芽、叶、枝梢及果实均能受害,主要为害成叶或老叶。茶树感病后,生长不良,芽梢瘦弱,致使茶树末老先衰,产量下降。发病严重时,茶园成片枯褐色,叶片早期脱落,顶端枝条枯死,幼龄茶树则可整株亡。除茶树外,还为害油茶和山茶等。1.分布与危害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35页2.症状: 病斑多在成叶和老叶上叶缘或叶尖发生,初呈黄褐色,水渍状半圆形或淡绿色圆形病斑,逐步呈散射状扩展,一周后病斑由里向外变灰白色

22、,边缘黄绿色。整个病斑成灰色、暗褐色和赤褐色相间不规则斑块,病斑上有云纹状波纹,故名云纹叶枯病。后期病斑上产生扁圆形灰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子实体(孢子堆常呈肉红色,不规则状或轮状排列)。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36页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37页3.病原:有性时期Guignardia camelliae (Cooke) Butler。为子囊菌亚门,腔菌纲,座囊菌科,球座菌属也 称黑腐菌属。无性时期为(Collectotrichum camelliae Massee)。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炭疽菌属。病斑上黑色小粒点主要是病菌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盘内有分生孢子梗和刚毛。分生孢子长椭圆

23、形至圆筒形,单胞,内有1-2个油球,萌芽时大多在中间生1分隔,变为双胞。刚毛针状,基部粗,向顶端渐细,暗褐色,有1-3个分隔。有性世代少见,有时也能产生子囊壳。子囊壳散生在病斑两面,半埋生在寄主组织内,黑色,球形至扁球形。病原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7-29,最高温度为37.5。致死高温为50,10分钟。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38页子囊及子囊孢子无性时期:炭疽菌属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有性时期球座菌属也称黑腐菌属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39页4.侵染循环:(1)病菌越冬: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树 上病组织或土表落叶中越冬。自然条件 下,有性世代较少出现,仅在初夏以及秋 季多雨潮湿条件下,在枯枝上出现

24、。我 国南方,没有显著越冬现象。(2)传输和侵入:分生孢子主要依靠雨水传 播。直接或伤口侵入。(3)潜育期:潜育期普通为5-18天,其长短与 气温高低、昼夜温差大小相关。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40页5.影响发病原因:(1)气候:高温高湿型病害。当旬均气温28,降雨量40mm,相对湿度过80%时病害往往流行。 (2)土壤:土层较浅,贫瘠,排水不良发病较重。(3)品种间抗病性:普通大叶种比小叶种发病重。 抗病品种:清明早,瑞安白毛茶、梅茶、龙井群 体种、铁观音等品种; 高感品种:福建广东水仙、云南大叶种、广西大 苗山、湘波绿等品种。(4)栽培管理:茶云纹叶枯病菌是一个兼性腐生菌, 假如茶园管理粗放

25、、施肥过多或过少,采摘过分 或受到螨类为害,都会影响树势,降低抗病性, 发病就重。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41页6.防治方法:(1)利用抗病品种:重病区,建新茶园种植时,应选取抗 病性较强品种。(2)清洁茶园:冬季或早春去除枯枝落叶,在发病期摘除 病叶,能够起到降低病菌初侵染源。(3)强化管理:合理施肥,勤除杂草;做好茶园排水和抗 旱工作,早春防冻,入冬冬耕灭残,降低越冬菌量。(4)化学防治:在春茶结束后至夏茶开采期前(5月下旬至 6月上旬)进行第一次喷药;7-8月份注意有利于病情发 展气候条件出现。 25%灭菌丹wp400X. 75%百菌清wp800X 40%百多胶悬剂1000X 50%多菌灵

26、wp1000X; 70%甲基托布津1500X,防治效果都有80%以上。 注意:波尔多液普通只用在非采摘茶园或幼龄茶园。采 摘茶园施用对茶品质有一定影响,且铜素残留量高, 须过25天方可采摘。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42页五、茶轮斑病1.分布和为害:几乎在全部产茶国都有茶轮斑病发生。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伊朗、日本、马来西亚、越南、土耳其、老挝等国已经有报道。 茶轮斑病在我国茶区分布普遍。台湾早在1915年就有报道;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等省也有报道。 茶轮斑病为害成叶和老叶,可引发大量落叶,在高温高湿季节为害性更大。又称茶梢枯死病 茶树病

27、害专题知识讲座第43页2.症状: 主要加害成叶和老叶,也可为害芽梢。危害早期,叶上病斑很小,边缘褐色,和茶云纹叶枯病,炭疽病等其它叶部病害早期症状较难区分,以后病斑逐步扩充至直径1cm左右或更大,病斑通常圆形或椭圆形。边缘隆起浅褐色至褐色,中央部灰色。后期病斑正面可见同心轮纹排列小黑点。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44页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45页3.病原: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病斑上浓黑色粒点是病菌分生孢子盘,初埋生于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纺锤形,有4个横隔,形成5个细胞,横隔处稍为缢缩。中间3个细胞色深,两端两胞无色透明

28、,孢子顶端有从属毛3根,少数为24根,无色,近圆柱形,尖端成结状膨大。基胞小柄直,无色,末端稍膨大。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32,温度低于18时不形成份生孢子。孢子萌芽温幅为2534,最适温为2832。病菌生长所需PH为5。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46页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47页4.侵染循环:茶轮斑病是一个弱寄生菌,普通对无伤口健全叶片无致病力。常侵害生长衰弱茶树,管理粗放茶园和衰老茶树。越冬: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组织。分生孢子借风雨传输,主要从采摘,修剪和机采伤口,虫伤等部位侵入。12周后即可形成病斑。病斑上成熟孢子再经雨水溅滴传输,进行再侵染。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48页5. 发病原因

29、:(1)气候: 是一个高温高湿型病害,茶轮斑病发生和最高气温成显著正相关。夏秋茶季发生较重,春茶期发生少。分生孢子盘属湿型孢子类型,高湿、有水滴或水膜条件,有利于孢子形成和传输,排水不良、密植园和扦插苗圃发病较重。(2)品种:不一样品种间有显著抗病性差异。 抗病品种有:红誉、金谷绿、云枫、唐红等. 感病品种有:云南大叶种、凤凰水仙、湘波绿等 大叶品种(3)栽培管理:树势衰弱,管理粗放发病。 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49页6.防治方法:(1)降低茶树伤口:在发病严重地域,采摘或修剪后要喷药保护。(2)加强茶园管理:建立良好排灌系统;加强培肥管理,增强茶树抗病能力,降低发病。(3)利用抗病品种:重病

30、区,茶园更新时,种植抗病品种.(4)化学防治:在春茶结束后(5月中、下旬)和修剪后,喷施以下药液:50%多菌灵WP1000倍液;40%百多胶悬剂(百菌清:多菌灵可2:1)1000-1500X;50%苯菌灵WP1000X;75%甲基托布津WP1500X。 喷药后间隔10天左右再喷一次,以控制病情发展。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50页六、茶炭疽病分布与为害:炭疽病仅分布于日本,斯里兰卡和我国,其它国家末见报道。此病是日本茶叶生产上最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此病发生普遍,各产茶省都有分布,在浙江、四川、湖南、云南、安微等产茶省湿度大年份季节中发生严重。特点:普通都发生在当年生成叶上,嫩叶偶有发生。春秋季发生

31、较多而重,易造成大量落叶,致使树势衰弱,芽叶降低,对夹叶增多,叶片薄,品质和产量受影响较大。除这害茶树外,还为害油茶、山茶等近缘植物。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51页2.症状:主要发生成叶上,老叶和嫩叶上也偶有发生。病斑先从叶缘或叶尖部发生,早期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逐步沿叶脉蔓延扩充,并变为褐色或红褐色,后期可变为灰白色。病斑形状不一,但普通在叶片近叶柄部,成大型红褐色枯斑,病健个别界显著。病斑正面可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判别特征:病斑红褐色,小粒点细而密呈黑色。而茶云纹叶枯病病斑上粒点较大,扁平并呈灰黑色,这是两种病害主要症状区分。茶炭疽病病叶质脆,易于破碎,也易于脱落,所以在

32、发病严重茶园,可引发大量落叶,嫩茎部普通不会罹病。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52页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53页3.病原:病原菌为:Gloeosporium theae-sinensis Miyake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园盘孢属(盘长孢属)。病斑中黑色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盘底部平而薄,形成子痤。分生孢子纺锤形或略呈椭园形,单胞,较小,两端平滑而细,近两端各有1个小油球。此菌发育适温为2527,低于6或高于35均停顿发育。分生孢子萌发在相对湿度100%或水滴中为最好。在相对湿度95% 时,即不能发芽。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54页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55页4.侵染循环:

33、越冬: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叶组织中越冬,翌春气温上升抵达20以上,在有雨情况下或相对湿度大于80%以上,病斑上形成份生孢子,借助雨滴反溅和风雨传输。侵入:病菌不能直接以表皮穿透侵入,而只能从叶后面茸毛基部侵入。茶炭疽病菌普通只能侵染三叶以下嫩叶,成叶茸毛壁加厚,管腔被堵塞,炭疽病菌即无法侵入和实现侵染。炭疽病潜育期长:从孢子在茸毛上附着到叶面出现圆形小病斑普通需814天,到形成赤褐色大形斑块需1530天。炭疽菌多在嫩叶期侵入,在成叶期才现症状。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56页5.影响发病原因:整年均可发生,一年中有两个发病高峰:在56月梅雨期多雨秋季(9月),尤其以秋季发最多。茶炭疽病发生

34、程度主要取决于:(1)侵染源:秋季发病轻重与翌年春或夏季发病 直接相关。(2)降雨:梅雨期多雨和盛夏期过后雨量较多炭疽 病发重。早春因为气温偏高并常干旱少雨,因 此不利于炭疽病发生。(3)茶树情况:氮肥施用较多茶树,叶片柔嫩, 利于发病。树势衰弱使抗病性降低。另外,品 种间存在着显著抗病差异。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57页6.防治方法:(1)注意田间卫生:秋冬季去除病叶深埋,摘除树上病 叶可使翌年发病程度减轻型5060%。(2)施肥:增施钾肥,防止偏施氮肥。(3)选取抗病品种:大叶种茶、叶片茸毛数量少,茸毛短 而小,木质化速度快品种有较强抗病性。(4)化学防治: 喷药时期: 春茶结束后喷药:浙江

35、、安微、河南等省普通为5月 下旬至6月 上旬夏茶萌芽期,进行喷药防治。 夏季干旱期结束后至秋茶雨季开始前喷药:关键期 总体标准:在各轮新梢中以一叶期前后喷药防效最高。 50%苯莱特X 25%托布津1500X 75%百多胶悬剂或WP 500X-1000X; 50%多菌灵WP 800-1000X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58页七、茶赤叶斑病1.分布与为害: 最早是1926年在意大利Pavia植物园茶树上发生,当前已知还分布在印度、日本、越南和我国。我国各主要产茶省都有报道,发生普遍,局部地域发生严重,引发大量成叶和老叶枯焦脱落,致使树势衰弱,影响茶树生长。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59页2.症状:主要发生

36、在成叶和老叶上,发病早期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形成淡褐色不规则形病斑,以后变成赤褐色,故名茶赤叶斑病。病斑部颜色比较均匀一致,病斑边缘有深褐色隆起线,病部和健个别界显著,后期病斑上生有许多黑色稍微突起细小粒点,病叶后面较叶正面色淡,成黄褐色。 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60页茶赤叶斑病症状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61页3.病原:Phyllosticta theicola petch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叶点霉属。病斑上黑色粒点,即为病菌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在叶片两面均可形成,球形或扁球形,黑色彩,大小75-107m67-92m。器壁由薄壁组织组成,组成细胞多角形,大小4-10m。分生

37、孢子器有孔口,成乳头状突起,直径7-10m。孢子器壁内着生许多孢子梗,无色、单胞、棒形或圆筒形,顶端着生分孢子。分生孢子广椭园形、单胞、无色,大小8-11m6-7m,内有1-2个油球。未发觉有性世代。 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62页4.侵染循环: 茶赤叶斑病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在树上病叶组织中越冬,翌年在适宜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在有雨水条件下,借雨水溅泼而传输,侵染叶片。在高温气候条件下,不停形成份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63页5.影响发病原因:(1)气候:茶赤叶斑病是一个高温高湿型病害,在高温度件下发生严重。在浙江、安徽茶区每年5-6月间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9月上旬

38、病叶脱落。每年夏季干旱,因为水分亏缺,茶树抗病性降低,利于发病,病害易流行。(2)茶园管理:台刈后新萌发茶树,枝叶茂密,遇干旱,地下供水不促,茶树上常出现大量枯焦斑。梯田茶园,以及土层浅,根系列发育不良茶树发病较重。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64页6.防治方法:抗旱:夏季干旱前中耕松土,注意浇灌抗旱。幼龄茶园铺草保水。加强茶树培养:合理采摘,增施磷钾肥,增强茶树根系吸收能力。药品防治:夏季干旱期前进行,即停采期和休眠期,在6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喷药。用0.6半量式波尔多液预防,发病早期用25灭菌丹4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苗灵可湿性粉剂800l000倍液。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65

39、页八、茶煤病1.分布及为害症状: 茶煤病又称乌油,全国各产茶区都有发生。发病早期在叶表面发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色煤层斑,逐步扩充,以致覆盖整片叶,后期在黑色烟煤上产生短刺毛状物,色泽深黑,煤层厚而疏松。病叶后面有时可见黑刺粉虱、蚧壳虫、蚜虫等。头茶期和四茶期往往发生重。严重发病茶园展现一片暗黑色,影响茶树正常光合作用,使芽叶生长受阻。 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66页 主要有茶新煤炱(Neocapnodium theae Hara) 或浓色煤炱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丝体浅褐色,从菌丝隔膜处缢断后产生星状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四分杈,无色至褐色,每个分杈上具多个分隔。分生孢子器圆筒形至不规则形,生在单

40、一或分枝长柄上,褐色,顶部膨大,具孔口,器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至卵圆形。有性态子囊壳圆柱状,顶端膨大,暗褐色,内生多个子囊。子囊卵圆形,基部有小柄,内生子囊孢子8个排成2列。子囊孢子椭圆形,初无色,后呈暗褐色,具隔膜13个。另外还有富特煤炱、中心煤炱、头状胶壳炱、山茶小煤炱、刺三叉孢炱、光壳炱等。 2.病原 有各种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67页茶煤病为害症状 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68页3.发生时期及流行条件: 整年以第一轮茶和第四轮茶发生较严重,同时与助类(长绵蚧、角蜡蚧、红蜡蚧等)、黑刺粉虱、蚜虫发生严重程度亲密相关。其病菌以菌丝体、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翌年孢子随风雨飞散到上述害虫

41、分泌物上,并从中摄取养料进行扩展,过着腐生性生活,并经过上述害虫活动传输。其病菌主要为害叶片表面,不深入组织内部,在低温潮湿条件下易于发生。 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69页3.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及时、适量修剪、创造良好 通风透光条件;雨后及时排水,严防湿气 滞留;千方百计增强树势,预防该病发生。(2)及时防治害虫:注意控制粉虱、蚧壳虫、蚜 虫等虫害,防治该病主动有效办法之 一。详细方法参见本书茶树害虫。(3)药剂防治:早春、晚秋非采茶期喷洒波美 0.5石硫合剂或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 液、30绿得保悬浮剂500倍液、47加瑞农 可湿性粉剂7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 液。茶树病

42、害专题知识讲座第70页九、茶网饼病 又称网烧病、白霉病。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台湾等省局部茶区。 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71页 主要为害成叶,嫩叶、老叶也发病。多发生在叶缘或叶尖上,初在叶片上现针尖大小浅绿色油渍状斑点,后渐扩展,严重扩展至全叶,色泽变成暗褐色,病叶增厚,有时叶片上卷,叶后面沿脉形成网状凸起,其上具白粉状物。白粉散失后变成茶褐色网状,故称网饼病。后期病斑呈紫褐色或紫黑色,造成叶片枯萎脱落。嫩茎染病,多由叶柄扩展到嫩茎上,引发枝枯。 1.症状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72页茶网饼病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73页 属担子菌亚门真菌,网状外担菌(Exobas

43、idium reticulatumlto et Sawl)。叶背病斑上网状物是菌丝,白粉状物是子实层。担子长棍棒状至圆筒形,大小63-1353-4(um)。顶端着生小梗4个,每个小梗上着生担孢子1个。担孢子单胞无色,倒卵形或椭圆形,大小8-123-4(um),发芽时生出1个隔膜,成为双细胞,从两端或一端长出芽管。 2.病原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74页3.传输路径越冬:菌丝体在茶树中部病叶组织中越冬。侵染:翌春条件适宜时担孢子成熟,随风雨 传输侵入成叶,经10天潜育产生新病 斑,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白色粉状子实 层,着生许多担子和担孢子,借风雨传 播蔓延,侵染芽下13片嫩叶,经30天 潜育病斑出现

44、,60一70天后长成大型网 状病斑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75页温湿度及光照:适宜发病温度19-25、 叶上有露珠或相对湿度100条件下适其 发生和流行。光照和干燥对担孢子有抑制 发芽作用。所以,多雾高山茶园及四面 种植竹林茶园、湿度大易发病。病菌多在荫蔽处越夏。所以发病普通在5- 6月及9-10月份。所以夏季干旱酷热不利 其扩展。品种间有抗性差异,茶多酚含量低品种 较感病,茶多酚含量高品种则抗病。4.发病条件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76页(1)选取抗逆性强品种:上饶大叶种,青心大 有,台茶1号16号,藤茶、香菇寮白毫,苹 云,槠叶齐12号,毛蟹,铺埔白叶等。(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堆肥或阿姆斯生物 肥,增施磷钾肥,提升茶树抗病力。(3)雨后及时排水,预防湿气滞留。(4)在头茶和四茶新叶开展期及时喷药防病: 用百菌清、隔78天1次,连续23次。(5)非采摘茶园喷洒30绿得保胶悬剂500倍液 或0.6一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12 绿乳铜乳油500倍液。5.防治方法茶树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77页十、藻斑病1.分布和为害:茶藻斑病是一个由藻类引发茶树叶片和枝干病害,分布在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南亚产茶园,发生普遍而严重。在我国分布在南部热带和亚热带产茶省,在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南、贵州、台湾等省(区)发生严重。当前此病正向北部茶区扩展蔓延,所以必须重视。此病主要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