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教育要适应新媒体的形势_第1页
新闻传播学教育要适应新媒体的形势_第2页
新闻传播学教育要适应新媒体的形势_第3页
新闻传播学教育要适应新媒体的形势_第4页
新闻传播学教育要适应新媒体的形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闻传播学教育要适应新媒体的形势新闻传播学教育要适应新媒体的形势我原来在新闻传播学研究部门工作,听说了高校一级二级学科的划分,不以为然,笑笑而已。如今在高校工作,則是无奈地苦笑,因为明知讲不出道理,但也无法摆脱。好在我不当行政指导,免却了整天为一级二级学科的设计、考察、评估,以及不同二级学科老师数量和不同职称数量的分配、不同二级学科学生数额分配等等苦恼。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22年起,在院下直接划分为10个教研室;2022年起改为一部四系,即史论部、新闻系、传播系、播送电视系、广告与媒介经济系。史论部集中了负责传播理论、新闻理论、新闻史教学的老师;新闻系集中了采、写、编、评方面的老师;传播系

2、集中了新媒体、公关方面的老师;广告与媒介经济系集中了广告、媒介经营方面的老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二级学科分布如下:本科分为四个方向:新闻学、播送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博士生研究生分为三个方向:新闻学、传播学、媒介经济。以上的方向是否本文由论文联盟搜集整理算是二级学科,没人说是,也没人说不是。但是,老师详细属于哪个二级学科,上面却要求必须明确,只能划分到新闻学、传播学两个教育部认可的二级学科内,带研究生,属于不同二级学科的老师不能跨二级学科带学生;评职称,上面分配的名额详细到二级学科。于是在工作中人为带来了较多的费事和冲突。其实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各校新闻传播学院内对新闻学、传播学这

3、两个二级学科的感觉是模糊的,差异是人为造成的,实在说不出所以然。至少在新闻传播学学科内,这两个二级学科的设置,看来是当时为了应付上面要求划分二级学科的要求匆忙而做。从后来的理论效果看,不符合学科的实际情况,不科学。不管有没有道理,学院从招生到教学(实习)、学生毕业,都得按照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之类的管理规則报方案和获得利益。于是这已经不是科学不科学的问题,而是利益问题。1997年,一旦确定我们的学科叫新闻传播学,后来再划分为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后来就一直沿着这种讲不出道理的思路(已经变成了专业运作的既定框架,从申报教学点、硕博士点到人员的配置)走过来了。如今各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增设,根本

4、是在既定的框架内的作为,人们不可能脱离这个既定的一级二级的划分框架来设想本学科的开展。如今的新闻传播学,是从新闻学来的,新闻学是从报学来的,越向上追寻越狭校传播学这个词,不过是因为外国有一个传播学理论,硬从词句上设计了一个与新闻学不同的传播学。而新闻的传播不过是一般信息传播的一类,逻辑上应该是传播学下的一类信息传播类型。我们的二级学科设置或各校后来的增设,根本按照媒介形态来划分。而在数字化时代,媒介的外在形态已经不重要了,它们不过是数字化媒体的不同表现和外型,没有本质的差异。然而,我们如今课堂上讲述的,仍然主要是单向传播的群众传播。新媒体的兴起、讯息消费和传送本钱大幅下降、传递速度的同步化、大

5、量新闻素材由民众掌握、传统媒介经营困难、公民记者的出现、新一代人的媒介使用习惯转变在种种现象之下,新的问题被提出:什么是新闻?谁是新闻工作者?如何重新审视专业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借用波兰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ZyguntBauan,1925)关于现代性的说法,传统的新闻传媒正由固态走向液态(流动状态),即一种不停地随时间变形的、不稳定的状态。新媒体技术已经穿透日常生活的各方面。西班牙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anuelastells,1942)认为,如今群众自我传播(assSelf-uniatin)已经流行。以往群众传媒承当的新闻传播,已由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固态转变为液态的、具有弹性的、个人化的及

6、互动的形态。鉴于我们面临的新的信息传播环境,考虑到现实中国传媒还有一定的开展空和时间,关于二级学科的划分,既要立足现实中国传媒还有适当的开展时空,又要兼顾已有的学科利益,还要留有长远开展的空间;鉴于培养人才的目的在于:综合叙事才能、节目或话题的设计创造才能、整合资源和团队协调才能,故建议这样划分本科二级学科:以传媒(含网络)为基石的局部:传播叙事(新闻传播)、传媒创意(非新闻类的媒体传播);以社会信息传播(新闻传播排除)为基石的局部:广告、公众关系、出版;跨两者的局部:国际传播。这样共计56个二级学科:传播叙事、传媒创意、国际传播、广告、公共关系(这两个是否合一)、出版。原来的新闻学、播送电视

7、、主持人等等归到传播叙事;非新闻类的如传媒频道或网络内容的创意和设计,以及媒介管理等,归到传媒创意。国际传播主要侧重于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的对外新闻传播,是目前国家软实力开展所需要的。广告和公关是否合为一个二级学科,再考虑。两者有较大的不同,但又有根本一样的目的。难以安置的是出版,这其实是一种文化产业的形态,这里暂时作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然而,书的印刷形态正在向无纸形态转变,音像的出版作为专业也面临着社会化的挑战。如今已经进入全民出版的阶段。在这个意义上,出版其实可以归到传媒创意这个二级学科来。研究生二级学科的划分,亦应与本科的二级学科划分适当对接,同时要有区别。考虑到研究生作为高校中间层次的

8、教育(越来越作为一个过渡教育层面对待),它应该有两种培养方向,一是传播叙事业务、传媒创意、广告、公关、国际传播方面的初级指导人才,二是为将来博士教育培养理论人才。在这个教育阶段,开场单独设置媒介经济方向。研究生的二级学科划分,我认为可以这样设计:传播理论、传播叙事与传媒创意、广告与公共关系、媒介经济、国际传播。传播理论的内涵包括传播学理论、新闻理论、传播史和新闻史的研究。传播理论研究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开展,但新闻理论的学术根底仍然相当薄弱,观念陈旧,一定程度停留在政治话语替代职业话语的阶段,进步较校传播史和新闻史方面,我们根本没有传播史,中国新闻史仍有一些历史表达以观点取舍事实,且过分繁杂;外国

9、新闻史仍然集中于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叙事,而忽略世界上正在兴起的国家。中新、外新需要交融讲述,在传播史(不仅是新闻的传播)层面给学生以全球整体的视角。传播叙事与传媒创意、广告与公共关系在研究生层面合并,因为不再以学习一般知识为主,而是以提升相关方面的素养和培养适当的团队组合才能为主。这种划分,还得以我们的课程设置和内容的改革作为前提。讲授的知识系统要适应新的信息传播的环境,事实、娱乐、评论等叙事技巧(文字、图像、影像、声音综合训练),同时要与信息搜集、分析、整合、呈现相结合,不能再把这些东西割裂开来,分成四五个课程,每个课程讲上一个学期。课程的整体设计,不宜再以采写编评这类技术性的内容为核心,而要以创意(想象力)、设计、整合与呈现等综合创造才能的培养和训练为核心。如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已经编写跨媒体传播根底教程教材,开设综合性课程。当然,尚很不成熟。根底理论仍然是三方面,即传媒理论、新闻理论和新闻史,但如何整合起来,适应新的传播内容形态而更新,如今还没有提上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