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0/30第一单元周测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2017湖北天门、仙桃、潜江高三期末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写道“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马克思恩格斯这样评价君主制的依据是()A皇位在家族内可世袭传承B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僭越的C君主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D君主制违背历史发展趋势2(2017湖北孝感七校教学联盟高三期末26)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战国时初步形成,秦朝确立,明清强化。下列关于官吏选拔制度,表述
2、错误的是()A秦汉时官吏由皇帝任免B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士族世袭C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D明朝设三司,清设军机处直接控制地方官吏3(2017吉林吉林二模5)历史学家王家范认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社会个体成员的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材料所述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巨额的军事、行政开支B贵族集团追求奢华生活C官僚集团普遍贪污浪费D“大一统”的集权统治4(2017山东德州高三期末2)中国古代政区划界存在着犬牙交错和山川形便(依据山川走势)两条相互对立的主要原则,往往同时并用。但越到后来,前一原
3、则越占上风。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A同级政区的数量明显减少B不同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增多C政府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D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5(2017湖南十校协作体高三调研五6)周代等级层次纷繁,社会统治权力亦层层相叠压,周王的地位虽然至高无上,但其所直接臣属的仅限于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级,各国诸侯虽然不敢觊觎周王之位,但很少有与周王同心同德者。这表明周代()A权力体系内部蕴含分裂的因素B天子尚未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C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与发展D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6(2017北京西城高三期末1)下图文物启卣(yu)上的铭文记载,启是周王朝的地方领主,他曾追随周天子南征楚国。此记载反映的
4、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7(2017吉林吉林二模1)(楚)考烈王元年(前262年),以黄歇为相,封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而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这一举措()A促进了江东地区的经济发展B推动了齐楚两国联合抗秦C揭开了楚国地方行政改革的序幕D有利于对楚国边境地区的管控8(2017江西赣州高三期末1)台湾学者杜正胜说:“自西元前600年以下,大约400年的期间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古典的、封建的政治社会逐渐结束,传统的、郡县的政治社会逐渐开始。归纳中国社会从古典封建转入传统郡县的要义,方能显示传
5、统政治社会结构的特质。”这里的“古典封建”时期指的是()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9(2017山东德州高三期末1)商代青铜器铭文比较简单。西周灭商之后,涌现了大批铸有长篇铭文的青铜器,宣扬文王、武王的善德和天命,歌颂他们在军事上的胜利,记载诸侯对王室的贡献以及周王对其任命。据此记载,其目的是()A创造更为系统的文字体系B区分贵族内部的不同等级C树立周代贵族的统治权威D弥补官方史书记载的不足10(2017北京顺义一模1)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他这样说的依据是()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中西文化基础C东、西方文化同时
6、形成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非常频繁11(2017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一模1)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A深受宗法影响B突出皇权至上C体现宗教色彩D利于邻里和睦12(2017安徽合肥一模1)吕思勉说“以贵族食于人,可以攘族而居。平民食人,必逐田亩散处。贵放治人,其抟给不容涣散,平民治于人,于统系无所知”,故西周时期“宗法盖仅贵族有之”。据此可知()A宗法原则与贵族政治密切相关B小农经济不利于宗族体系的形成C平民阶层不重视宗法血缘关系D宗族的贵族化导致社会
7、等级森严13(2017浙江杭州高三期末1)汉代学者何休注解春秋公羊传桓公二年称:“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此材料能准确反映的史实是()A礼祭制度基本始于春秋战国时期B通过宗法关系决定社会等级秩序C贵族政治已经被官僚政治所取代D天子实现对地方权力的高度集中14(2017河南洛阳一模2)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想把王位的宝座千万世的传下去;汉王刘邦做了皇帝之后,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这表明()A君主专制得以不断强化B宗法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C分封制的基础依然存在D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15(2017贵州遵义二模24)“秦缪公求士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
8、鞅之法以殷盛,国以富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散六国之从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某种程度上说明,“策士”、“贤士”推动了()A集权制度的形成B自然经济的形成C家国观念的形成D“封邦建国”的形成16(2017江苏扬州高三期末1)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C内阁制代替丞相制D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17(2017湖南十校协作体高三调研五4)汉武帝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担任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让他
9、们能够出入宫禁参议要政,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如卫青、霍去病等也参与机要。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A选拔道德学问优异的人才B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C削弱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D适应反击匈奴的军事需要18(2017湖南十校协作体高三调研五8)唐朝实行集体宰相辅政制度。据记载,唐代290年间竟有370位宰相,同一时期宰相的人数少则五六人,多则十数人,唐玄宗即位初期最多达17人。这说明唐代()A宰相的权力进一步扩大B国家的行政效率提高C科举制满足了官员选拔D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19(2017湖南十校协作体高三调研五10)北宋时,欧阳修等主持重建了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司马光则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统治者
10、还对官僚制度和科举制进行改革。这反映出当时北宋()A统治者注重吸取历史教训B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政策C政治体制未形成完整体系D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完善20(2017湖北孝感七校教学联盟高三期末25)古代,姓是一种族号,是血统的标志,有姓的人都是贵族。名与字在称呼时,体现尊卑、长幼的区别。“称人以字,自称以名”是谦称的规范。下列哪一个朝代,庶民无职业者不许取名()A汉代B唐代C元代D清代21(2017湖北孝感七校教学联盟高三期末28)下图所示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初期对地方行政设置做出重大调整 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 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 A汉朝B宋朝
11、C唐朝D明朝22(2017湖北孝感七校教学联盟高三期末29)从九卿到六部的变化表明()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进B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C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D世卿世禄向科举取士的转变23(2017北京西城高三期末5)唐六典规定中书、门下两省长官“佐天子而统大政”。以下关于唐朝中央决策机制的评述正确的是()A唐朝中书省上承天子,下统六部B门下省负责诏令的起草拟及执行C以皇帝和中书、门下两省为核心D皇权至上,完全不受相权的制约24(2017北京西城高三期末7)右侧信息概括了中国某朝代的部分特征,这时期应是()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25(2017吉林吉林二模3)最近有一德国科研小组的报
12、告指出,在过去15000年间,出现过冬季风很强的三个时期,而最后一个时期约在公元700900年间。依据材料,下列历史结论中最为合理的是()A气候干旱使宋朝与辽金之间战争频仍B成为唐末黄巢等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C气候灾害激化社会矛盾加速唐朝灭亡D成为北方藩镇割据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26(2017河南洛阳一模4)下列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由此可见宋代() (1)宋太祖极力提倡“宰相须用读书人” (2)对先贤哲人的重视,“命茸修先圣庙” (3)要求武人读书,“并励武人读书” A注重“以文治国”B中央集权加强C冗官现象严重D理学影响深远27(2017北京顺义一模6)下列中所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
13、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 实 结 论 A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B 唐太宗说“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 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C 行省掌管辖境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国重事 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 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明朝禁绝了中外通商贸易 28(2017安徽合肥一模3)开元年间,薛王李业的舅舅违法遭御史弹劾,并依法治罪。李业找玄宗求情,玄宗念舅甥之亲,下令重新审案,旨在宽免。宰相姚崇坚持执法,绝不宽待,玄宗只好作罢。这反映出唐朝时期()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B贵族政治走向衰落C大臣专权现象严重D伦理道德受到挑战29(2017
14、北京西城高三期末9)北京故宫内某机构,其“职能原为承命拟旨,参与军务,后逐渐演变为全国政令的生源地和行政中心。”此机构的设置()A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出现于康熙年间,以票拟形式参与军务C取代前朝的三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D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形成三足鼎立30(2017河南洛阳一模7)雍正四年初有军机处时,仅为西北两军设,皇帝明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为户部一分支下属。至八年时专管军务,而十年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即以文书的形式告知)各省。这表明军机处()A可以避免大臣专权B逐渐成为中枢机构C与内阁的地位相当D已失去其绝密特性31(2017江西赣州高三期末3)明太祖朱元璋说:“我
15、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材料蕴含的制约思想()A沿袭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B体现了封建制度的完善C与孟德斯鸠学说基本一致D反映出中央集权的加强32(2017湖南衡阳高三期末5)明代表面上废除宰相,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多半依靠“票拟”定夺,皇帝的意志和核心权利受到内阁诸臣极大的左右限制。由于票拟是下达皇帝诏令的正常途径,所以明代内阁限制皇帝滥用手诏、中旨的斗争,更加制度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B早期民主思想开始出现C中央集权制度遭到削弱D古代行政体制日益完备33(2017浙江杭
16、州高三期末3)中国古代某位皇帝在其晚年敕谕群臣:“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这位皇帝最有可能是()A秦始皇B汉武帝C明太祖D雍正帝34(2017湖南十校协作体高三调研五14)明朝读卷官是科举考试中殿试的阅卷官员,史料记载:“国初用祭酒、修撰等官”,其后“非执政大臣不得与”。这一现象说明()A科举考试程序严格B统治者重视人才选拔C考试舞弊风气盛行D人才选拔公正且合理二、材料阅读35(2017安徽合肥一模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的欧洲人阅读中国历史时,他们感觉,这个帝国从早期到晚期好像没多大变化,于是就产生了“停滞”的说法。随着研究的深
17、入,中国历史前后期的各种变迁不断被揭示出来,“传统现代”成为观察历史的基本参照系,“停滞论”被“分期论”取代了。不过“停命论”虽有不当但却不是向璧虚构,它也是基于一定史实的有感而发。这在20世纪,更多地被表述为“连续性”。与“停滞”不同,“连续”的提法不含贬义,可以容纳“发展”和“变迁”。 阁步克谈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阅读材料,选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36(2017北京西城高三期末41)(12分)古代东西方文化呈现多样性的特点。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秦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雄踞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它们都面临管理巨大版图和众多人口的问
18、题。 (1)仿照示例,结合所学,完成下表。(6分) 项目 秦帝国 罗马帝国 地方 治理 制度: (2分) 制度:实行行省管理制度,将领土划分若干行省,每个行省有一名总督管辖。 法律 建设 措施:将原秦律修订,作为全国统一的法律颁行各地。 作用:加强对民众的控制,巩固了统治,为汉代所沿用。 措施: (2分) 作用: (2分) 材料二 公元前4世纪以后的希腊数学逐渐脱离了哲学和天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此时数学已经从经验科学过渡到演绎的科学,即由少数几个公理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到一系列定理。古希腊的贤哲很注重数学,柏拉图从几何学得到启示,提出理念论;亚里士多德更加广泛采用了他所处时代的数学成就。
19、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收录246个应用题,都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这一时期中国科技的经验色彩已十分浓厚,科技成就大多属于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 摘编自张奎元新编世界科技史 (2)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古代希腊数学和古代中国数学的特点。(6分)37(2017河南洛阳一模3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之制始于隋,盛于唐、宋,经元、明、清,至清末方废除,与之前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强调应试者的文化素养及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力,即“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为了抵制血缘、门第等因索对选官的干扰,历代洗治者不断完善防范措施,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如锁院、糊名、誉录、搜检、严
20、惩舞弊等。科举制的发展,使中国古代社会逐渐从门第社会演变为科举社会,尤其两宋的320年间,在社会上日益形成了“读书人人有份”的观念。科举制不仅为社会提供了有效的阶层流动的途径,使传统社会统治机构的成分不时更新,有裨于社会和政治稳定的维持;而且以人文化成天下为理想,以载道的“四书五经”为核心,以造就传道的学者为目标,保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绵长。 摘编自田澍:科举的利弊及清朝废除科举的教训 材料二 至18951905年间,科举制积弊已久,梁启超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袁世凯会同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大员一起上奏朝廷,称“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俛幸得第之心,民间
21、更相率观望”。于是,1905年科举制在内外交困之下走到了历史的尽头。科举被废之后,近代新式学校迅速发展。知识分子逐渐地从封建官僚政治的束缚下解脱出来,或通过报刊、学术活动等手段议论国事,影响政治,或进入学堂或出洋留学,但他们的利益被侵害使其已极少对晚清统治者抱着死心塌地的忠诫了。士绅阶层也把目光和精力投向地方,借清政府开办新政之机,加紧同地方政治势力的联结,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力量,直接同清朝中央政府分庭抗礼。钱穆先生对此论道:“晚清末年取消科举制度,而西方民主自由的地方选举,急切间未能学到,于是政治失却重心,实际上握有军权,即握有了政权。” 据周宁:蓦然回首:废除科举百年祭 (1)根据材料一并结
22、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基本特征,并说明这些特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价值。(不得抄袭原材料)(12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时代背景,并简析废除科举制的历史影响。(13分)38(2017江苏南通一模21)(12分)古代的选官制度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也影响着士人阶层的演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所谓士人政府者,即整个政府由全国各地之知识分子即读书人所组成。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23、如果前期地方推举制还一定程度上基于财产状况的差别(门第),容易造成门闽世家,不利于国家集权向心力的凝聚,那么科举制的妙处,它基于考试录用原则,士大夫实际已失去了与君主分庭抗礼现实与心理的任何依据。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北宋时期,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对于文官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之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制约君主的力量,坦坦荡荡地宣布自身之政治权利,参与治理国家政事。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
24、取的推动“士人政府”出现的具体措施。(3分) (2)材料二中的“前期地方推举制”是指什么制度?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所发挥的作用。(3分) (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政治文化的中心内容,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演进中得到的有益启示。(2分)39(2017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一模21)(13 分)中国古代皇权受到多种因素制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内侍侯莫陈利用(注:人名)以幻术得幸,骄恣不法,赵普(宰相)按其罪请诛之。帝(宋太宗)曰:“岂有万乘之主不能庇一人乎?”普曰:“陛下不诛则乱天下法,法可惜,此一竖子何足惜哉!”帝不得已命诛之。
25、 宋史纪事本末卷三 材料二 嫔妃久不得迁,屡有干请。上(宋仁宗)答以无典故(制度),朝延不肯行。或对曰“圣人出口为敕,谁敢不从?”上笑曰:“汝不信,试为降旨政府。”政府奏无法。上收以示嫔曰:“凡事必与大臣佥议(共同商议),方为诏敕。” 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 材料三 上(南宋孝宗)因言:“朕近览神宗纪见是时灾异甚多,何故?”魏杞(宰相)等奏:“天出灾异谴告人君,正如父母训饬人子者。不必问自己有过无过,但常恐惧修省而已。”上曰:“卿之言甚善,若不恐惧修省,自取灭亡之道也。” 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二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太宗对治罪“侯莫陈利用”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宰相的传统职能。
26、(3分) (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对“诏敕”制度的规定。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规定在唐朝的制度渊源及具体表现。(5分) (3)据材料三,概括“魏杞等奏”体现的思想观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早完整提出这一思想的儒学家。(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中国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3分)40(2017北京顺义一模33)(18分)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 材料一 古代西方建筑多以石为材料,如:金字塔、古罗马斗兽场、神庙等都是以石材筑成巨大的体积示人。西方建筑往往以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高空发展,采用“体量”不断向上叠加,以巨大且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峨壮观的整体,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
27、戴为中心。起源希腊文明的西方建筑,则更多的体现为开敞性。 材料二 木构架建筑从来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中国建筑一般不向高空发展,而是向四周做有序的铺排,几乎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都是一种类似于“院子”的格局。这种空间与平面布局的有序性,象征严肃而宁和的伦理秩序。形式上讲究对称、均齐、庄严。国有长城城有城郭村有围壕家有院墙院里有院,园中有园,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围合”意象,封闭性在中国的建筑中表现得更强烈。 摘编自高洪芹浅析东西方建筑的差别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西方建筑的差异。结合所学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12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对“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
28、下奉一人”这句话的理解。(6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 【解析】皇位在家族内可世袭传承,体现君权的继承方式,不是材料“专制制度和暴政”的依据,故A项错误;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僭越的,体现了君权的至高无上,不是材料“专制制度和暴政”的依据,故B项错误;君主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与材料“专制制度和暴政”相符,故C项正确;君主制违背历史发展趋势是君主制影响,不是材料“专制制度和暴政”的依据,故D项错误。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官吏由皇帝任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下由士族世袭,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故C项
29、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设军机处都是为加强皇权而设的中央机构而不是直接控制地方官吏的,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3【答案】D 【解析】巨额的军事、行政开支只能解析“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社会个体成员的消费”,不是体现整个材料的思想,故A项错误;贵族集团追求奢华生活是“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的部分原因,故B项错误;官僚集团普遍贪污浪费太绝对化,故C项错误;“大一统”的集权统治才是“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社会个体成员的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
30、确。4【答案】D 【解析】材料说的是中国古代政区划界的原则的变化,没有涉及政区的数量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中说明犬牙交错划界逐渐占据上风,因为以自然地形划界是促成地方割据的重要的因素,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犬牙交错,相互制衡的原则来划分行政区域,不同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增多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政府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也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5【答案】A 【解析】根据“所直接臣属的仅限于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级,各国诸侯虽然不敢觊觎周王之位,但很少有与周王同心同德者”可知离周王越远的等级,其分裂的可能性越大,故A项正确;材料表明,天子之位是高高在上
31、的,故B项错误;材料描述了分封制下的分裂因素,故C项错误;分封制虽然与血缘关系有关,但材料突出分封制下的分裂因素,故D项错误。6【答案】B 【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王位继承,故A项错误;根据“启是周王朝的地方领主,他曾追随周天子南征楚国”,可判断为启为地方诸侯,向周天子尽随从作战的义务,因而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故B项正确;宗法制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维系政治等级的制度,材料中无此内容的体现,故C项错误;郡县制是秦朝才建立,不符合材料中西周时期,故D项错误。7【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中表明黄歇从楚考烈王那里了封地,并不能直接说明这一举措能促进了江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中没有提
32、及齐楚两国联合抗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中提到了设置郡的问题,并不能说明这是楚国地方行政改革的序幕,故C项错误;楚国通过在这些地区设置郡,有利于加强对楚国边境地区的管控,故D项正确。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自西元前600年以下古典的、封建的政治社会逐渐结束,传统的、郡县的政治社会逐渐开始”,公元前600年以下,属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封建政治向郡县制转型,指代三代以来分封制度向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度转型,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秦代开始郡县制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现了政治的转型,故B项错误;隋唐时期,与材料“自西元前600年以下,大约400年的期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同理,明清时期,与材料
33、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9【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中提及的是铭文记载的内容,而不是铭文在文字演进中的变化,故A项错误;根据铭文记载的内容,得不出区分贵族内部的不同等级的结论,故B项错误;据材料“宣扬文王、武王的善德和天命,歌颂他们在军事上的胜利,记载诸侯对王室的贡献以及周王对其任命”可以得出树立周代贵族的统治权威,故C项正确;青铜器铭文本身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并不是为了弥补官方史书记载的不足,故D项错误。10【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周实行君主制度,古希腊实行民主制度,故A项错误;通过“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可得出古代中国的周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而古代希腊
34、则奠定了欧洲文明的基础,故B项正确;古代西方文明与古代中国文化在形成时间上有一定的差异性,故C项错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地理环境限制了古代中西方的交流,故D项错误。 1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一个家族内体现的是血缘宗法,“长幼有序”“男尊女卑”体现的是宗族内的尊卑秩序,受三代以来宗法制度的影响,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福建民居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土楼属民居,楼内住着一个家族的人,与皇权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家族内的长幼尊卑,与相信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的宗教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
35、体现的是家族内的关系,非邻里关系,故D项错误。12【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可知贵族实行宗法制是与其权力、地位和财力相适应的,平民缺乏实行宗法制的条件,故A项正确;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本模式,与西周时期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平民不具有实行宗法制的条件,与平民不重视宗法血缘关系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不出宗族贵族化带来等级森严的内容,故D项错误。13【答案】B 【解析】礼乐制度由西周周公旦制定,而不是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据材料贵族祭祀时“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可知,通过宗法血缘关系(大宗和小宗的区分)来决定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材料显
36、示的以血缘关系为特征的贵族政治的特点而不是官僚政治,故C项错误;材料显示的祭祀礼仪制度而没有涉及地方管理制度,并且贵族政治之下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天子没有实现对地方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14【答案】D 【解析】材料中刘邦的做法与君主专制强化无关,故A项错误;帝王的治国思想中存在宗法制的影子而不能说宗法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与分封制无关,故C项错误;秦始皇想将皇帝的宝座千万世的传下去,刘邦的非刘氏不王都体现了其利用宗法血缘关系维护统治,故D项正确。1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国二十,遂霸西戎以殷盛,国以富强散六国之从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体现了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37、有利于集权制度形成,故A项正确;自然经济涵盖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以及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国家尚未统一,人民对国家一统尚未有清晰的认同,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早在三代时期,就以有“封邦建国”的制度,故D项错误。16【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是的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故A项正
38、确;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内阁制代替丞相制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是土地制度的变革,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17【答案】B 【解析】材料说明了用的人身份低微,故A项错误;中朝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改变消弱丞相的地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王候的处理,故C项错误;材料“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议要政”不能确定与反击匈奴有关,故D项错误。18【答案】D 【解析】材料里的集体宰相制度本身就是对宰相权力的削弱,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宰相人数多,无法判断是否有很高的效率,故B项错误;材料里没有说明这么多的宰相全部来自科举制的选拔,
39、故C项错误;宰相人数众多,说明其权力被削弱,反过来皇权得到强化,故D项正确。19【答案】A 【解析】根据提供的这几本书新唐书、新五代史和资治通鉴,都侧重于对历史的总结反思,故A项正确;几部史书的编修,不能确定是否重文轻武,故B项错误;材料既然有改革的说法,说明是对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故C项错误;宋代的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但从材料的三部史书无法证明,故D项错误;20【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元代,汉人庶民无职者,不许取名,只能用排行、父母年龄等来称呼,故C项正确,A项、B项、D项错误。2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地方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郡国并行制,符合“初期对地方
40、行政设置做出重大调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汉武帝“盐铁官营”符合“强化重农抑商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开通丝绸之路符合“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故A项正确, B项、C项、D项错误。2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进,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卿和六部都是中央官僚机构,故B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九卿的职责包括国家政务和皇家事务,而六部只管国家政务,所以,从九卿到六部是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故C项正确;世卿世禄向科举取士的转变是选官制度的变化与九
41、卿和六部无关,故D项错误。23【答案】C 【解析】唐朝三省体制中尚书省下统六部,非中书省,故A项错误;中书省负责诏令的起草拟及执行,非门下省,故B项错误;三省体制下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形成了以皇帝和中书、门下两省为核心的政治体制,故C项正确;三省体制下门下省具有封驳的权力,对皇权有一定程度的制约,故D项错误。24【答案】B 【解析】唐朝时坊市分开,不符合材料中“坊市界限被打破”,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重文轻武”“坊市界限被打破”“科举入仕者增多”可判断为宋朝,故B项正确;元朝为少数民族政权,对汉人进行严格的管制,因而不可能重文轻武,故C项错误;明代不具备材料中“重文轻武”“坊市
42、界限被打破”的典型特征,故D项错误。25【答案】C 【解析】公元700900年间大约是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故A项错误;气候灾害激化社会矛盾是唐末黄巢等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气候灾害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发生,加速唐朝的灭亡,故C项正确;藩镇割据局面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地方势力的过度膨胀,不是气候灾害,故D项错误。26【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宰相须用读书人”“对先贤哲人的重视”“要求武人读书”等都体现了宋代注重“以文治国”,故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官员的增多,故C项错误;材料与理学无关,故D项错误。27【答案】C 【解析】董
43、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后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学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政治和文化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故A项错误;唐太宗说“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主要是指唐太宗在民族关系上的开明政策,故B项错误;行省掌管辖境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国重事,可见行省制度加强了对方的有效管理,故C项正确;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明朝多次实行海禁,但始终没有完全中断中外贸易,故D项错误。 28【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唐玄宗受宰相制约不能徇私枉法,可知皇权受到一定限制,故A项正确;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取代是秦朝郡县制的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大臣阻止皇帝违反法纪,不是大臣
44、专权的现象,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伦理道德受到挑战,故D项错误。29【答案】A 【解析】根据“北京故宫内某机构,其职能原为承命拟旨,参与军务”可判断该机构为清朝的军机处,结合史实可知军机处的设立使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A项正确;军机处于雍正年间设立,只能上传下达,不具备票拟权,故B项错误;宋朝时便改变了隋唐时期的三省制为中书门下一省制,故C项错误;军机处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这样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故D项错误。30【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突出军机处是否避免大臣专权,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仅为西北两
45、军设,皇帝明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为户部一分支下属。至八年时专管军务,而十年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即以文书的形式告知)各省”可以看出其地位逐渐上升,逐步成为中枢机构,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将其与内阁地位比较,故C项错误;军机仍然具有绝密特性,故D项错误。31【答案】B 【解析】三省六部制,体现的是分化相权加强皇权,而明代废除丞相,故A项错误;明代“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体现的是封建社会在解决自身矛盾的过程中,逐渐实现制度的自我发展与完善,故B项正确;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体现的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明代体现的是封建专制皇权,故C项错误;
46、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相互制约,体现的是中央各部门权利的制约,故D项错误。32【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明朝内阁对皇权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与材料所述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内阁利用“票拟”对皇权进行一定的限制,属于对皇权的制度约束,没有体现早期民主思想的出现,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是的皇权与内阁的关系,不关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错误;从材料“由于票拟是下达皇帝诏令的正常途径,所以明代内阁限制皇帝滥用手诏、中旨的斗争,更加制度化”可体现古代行政体制日益完备,故D项正确。 33【答案】C 【解析】据材料这位皇帝规定以后的继承
47、者不得设置丞相,如果有官员再提议设立丞相,就将其处以极刑,可见这是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以后的规定,秦始皇时期开始设立丞相,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汉武帝时期丞相制度继续存在,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明太祖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明太祖时期已经废除了丞相制度,故材料中不是清朝雍正帝,故D项错误。34【答案】B 【解析】材料只是描述了读卷官的人选的变化,没有涉及考试程序的变化,故A项错误;从祭酒、修撰等官到执政大臣的变化,能够看出国家对科举的重视程度,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对考试过程的描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对考试程序的描述,无法判断选拔时是否公正,故D项错误。35【答案】评分标准 等次 解读 一等
48、(1210分) 紧扣阐释对象,观点明确; 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论述; 论述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能够结合阐释对象,观点较明确; 引用史实,阐释角度单一; 论述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偏离阐释对象,观点不明确; 未引用史实; 论述缺乏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示例: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体现了连续性。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墓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经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基本模式,在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等方面取得不断进步。思想:儒家学说产生后,通过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得以发展、更新,
49、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中华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主流。 总之,中国历史在连续性的基础上,渐进地推动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解析】分析材料,选取材料中任一观点,运用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特点等相关史实,对所选观点进行阐释即可。36【答案】(1)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若干郡,郡下设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2分) 充实罗马法律,扩大公民权;公民法发展为适用于罗马帝国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2分) 调整社会纠纷,缓解社会矛盾(或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2分) (2)特点:古希腊数学从其他科学中独立出来;注重逻辑推理(或理性思考);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或人的思考和对世界的探
50、究)。(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 古代中国数学从生产实践中产生;经验色彩浓厚(或具有实用性);服务于社会生活生产。(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解析】(1)根据史实可知秦朝实行地方管理制度为郡县制,并结合史实填写郡县制的相关内容;为罗马帝国实施的法律措施,即充实罗马法律,扩大公民权;公民法发展为适用于罗马帝国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为罗马帝国法律建设的作用:调整社会纠纷,缓解社会矛盾(或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 (2)根据材料二“公元前4世纪以后的希腊数学逐渐脱离了哲学和天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可总结古希腊数学的特点一为古希腊数学从其他科学中独立出来;根据材料二“此时
51、数学已经从经验科学过渡到演绎的科学,即由少数几个公理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到一系列定理”可知特点二为注重逻辑推理(或理性思考);根据材料二“古希腊的贤哲很注重数学,柏拉图从几何学得到启示,提出理念论”可知特点三为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或人的思考和对世界的探究)。根据材料二“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收录246个应用题,都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可知古代中国数学的特点一为从生产实践中产生;根据材料二“这一时期中国科技的经验色彩已十分浓厚,科技成就大多属于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可知特点二为经验色彩浓厚(或具有实用性);特点三为服务于社会生活生产。37【答案】(1)特征:延续时间长;选拔标
52、准相对客观,方式相对规范、公正;在政府主导下不断发展完善;考试内容以儒家思想为主。(任意三点得6分) 价值:推动了古代教育的发展,维护了懦学的正统地位;扩大并巩固了封建统治战础;稳定并推动了古代传统政治的发展;整合了社会价值取向,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任意三点6分) (2)背景:近代以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西学东渐,近代工业的发展和近代学堂的创办;科举制日益僵化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每点2分,共6分) 影响: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和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和近代民主政治运动的开展;加剧了晚清统治集闭的分化
53、,加速了淸王朝的覆灭;近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也导致中国军阀统治的发展,政治更加腐败黑暗。(7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一“科举之制始于隋,盛于唐、宋,经元、明、清,至清末方废除”“科举制强调应试者的文化素养及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力”“历代洗治者不断完善防范措施,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及所学知识可以进行概况得出其特点为延续时间长;选拔标准相对客观,方式相对规范、公正;在政府主导下不断发展完善;考试内容以儒家思想为主。第二小问价值,根据材料一,由“科举制的发展使中国古代社会逐渐从门第社会演变为科举社会,尤其两宋的320年间,在社会上日益形成了读书人人有份的观念”得出扩大了统治基础;由“科举
54、剩不仅为社会提供了有效的阶层流动的途径,使传统社会统治机构的成分不时更新,有裨于社会和政治稳定的维持”得出其有利于社会和政治稳定;由“而且以人文化成天下为理想,以载道的四书五经为核心,以造就传道的学者为目标,保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绵长”得出整合了社会价值取向,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此外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有利于推动了古代教育的发展,维护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第一小问背景,即从中国近代的阶段特征和科举制的弊端角度回答,如近代以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西学东渐,近代工业的发展和近代学堂的创办;科举制日益僵化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科举被废之
55、后,近代新式学校迅速发展。知识分子逐渐地从封建官僚玫治的束缚下解脱出来,或通过报刊、学术活动等手段议论国事,影响政治,或进入学堂或出洋留学,但他们的利益被侵害使其已极少对晚清统治者抱着死心塌地的忠诫了。士绅阶层也把目光和精力投向地方,借清政府开办新政之机,加紧同地方政治势力的联结,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力量,直接同清朝中央政府分庭抗礼”可以看出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和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和近代民主政治运动的开展;加剧了晚清统治集闭的分化,加速了淸王朝的覆灭;近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也导致中国军阀统治的发展,政治更加腐败黑暗。38【答案】(1)措施:兴办太学;实行察举制;重用儒学家。(3分) (2)制度:九品中正制。(1分) 作用:通过考试录用打破特权垄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分) (3)内容: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国事。(1分) 原因: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理学的形成;士人主体意识的觉醒。(3分) (4)启示:官员的选拔注重选贤任能;调动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治理。(2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并结合所学可知,受国家大学教育即兴办太学,太学生源部分来自地方郡国举荐的全国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1 Teenage Life Reading and Thinking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9《生活处处有规则》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 2025年挖掘机租赁服务协议:园林绿化工程专用版2篇
- 2025年度道路改造工程环境补偿协议2篇
- 2025年度煤炭购销居间不可撤销代理服务合同样本15篇
- 2025年度钢筋加工厂租赁合同5篇
- 专业版软件销售协议:2024年定制范本版B版
- 影子的四季变化 说课稿-2024-2025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 2006年江苏无锡中考满分作文《门其实开着》11
- 24《风娃娃》(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2025年中国高纯生铁行业政策、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2022-2024年浙江中考英语试题汇编:完形填空(学生版)
-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各街道办事处招聘9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啤酒厂糖化车间热量衡算
- 英文标点符号用法(句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课堂)课件
- 22部能够疗伤的身心灵疗愈电影
- 领导干部有效授权的技巧与艺术课件
- DB37-T 1915-2020 安全生产培训质量控制规范-(高清版)
- 陕西省商洛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实习生请假条
- 光伏电站继电保护运行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