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共建共享的几点思考_第1页
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共建共享的几点思考_第2页
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共建共享的几点思考_第3页
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共建共享的几点思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几点考虑摘要:网络信息的海量和易传播性、共享性促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建立必须向网络空间拓展,这样就对图书馆信息效劳工作及信息资源建立提出了挑战,促使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信息必须由单一的现实馆藏,变为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并进。作为信息传播中心的图书馆,是科学研究效劳的学术性机构,是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因此必须尽快由传统形式向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过渡与转型。关键词:图书馆;资源共享;图书情报;网络化一、图书情报组织网络化,是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关键图书馆网络化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开展的程度。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立与图书馆网络化有着亲密联络,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必

2、须建立在网络化的根底上,同时,也只有图书馆实现现代化,才能有效地促进网络化的不断完善和扩大。网络化有利于资源共享,文献资源共享是对文献收藏部门的整体而言,文献收藏不仅要有一个合理的布局,而且文献利用要着眼于全局,做到互相调剂、互通有无,“资源共享、信息互利。然而享受文献资源必须以具备一定的条件为前提,文献资源共享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社会开展和进步的需要,它作为全球图书馆事业领域的一种共同奋斗目的,长期以来鼓励着众多的有心人执着地探究与理论,尤其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被引入图书馆业务工作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事业便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迅速扩展到整个世界。衡量

3、一个文献信息效劳部门的效劳才能,便不再单纯地以馆藏来作为评估标准,而更多的那么是视其信息资源可获知识才能和可获得才能,通过许多非物质手段来满足信息用户的需要,在适应信息全球化、信息需要个性化开展的同时追求信息效劳的高效率。我国的文献资源共建与共享事业在图书馆界的共同努力下,也已经有了长足进展,1994年起步的ERN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建立和1999年启动的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是这项工作的集体行动重要标志,特别是ALIS提出的“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结合保障的方针,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网络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协作原那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两者根底

4、上,1999年初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协作会议又通过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自愿参加的协作框架形式,使协作有了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然而,由于馆藏根底条件、设备和技术力量以及地域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在资源共享与共建的大集体中地位和作用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在现代信息环境中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情报组织的网络化,是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关键。只有改变自身的优势地位,充分挖掘潜力,努力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以效劳求生存,求开展,以有限的投入取最大的产出效益,才能在资源共享的共同体中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二、资源共建的开展趋势资源共建是根据资源共享的需要,由图书情报工作者和用户共同建

5、立资源的过程,两者互为因果联络。即资源共建以资源共享为目的,没有目的,共建就失去意义;资源共享又必须以资源共建为前提,没有前提,共享就无从谈起,目的也达不到。而要资源共享活动不停顿,资源共建就是个无休止的过程。尽管如此,资源共建与资源共享之间,在程序上仍有共建在先,享受在后的过程,打好共享的根底,才能使共享活动正常开展。当然,在建立过程中要尽可能早地发挥共享的功能,使资源发挥效用。文献资源的共建,要以资源整体布局的需要为根据。这种布局综合了现有资源的分布基储区域经济环境、将来开展和方便用户等因素。一般地说,它既不损害个体单位的利益,又能满足资源共享的整体需要。布局中没有假设干资源中心,也是区域

6、活动的中心,成为重点建立的点;同时,由其余收藏单位组成区域活动的面。中心与面,互相依存,相辅相成。但中心的开展战略不能仅局限于自身,而必须着眼于它所辐射的整个活动面。三、开发书刊资源有利于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每年用外汇6000万美元引进技术书刊,进口图书10万种,2.5万种,约占国际出版量的17%,而每年要引进20万种图书,5万种,才能根本满足国内需求。购书经费最多的北京图书馆,每年也不过引进万余种,不及世界出版量的1/10。但是,每年花费大量外汇引进的书刊,却有70%处于无人问既状态。这些引进的书、报、刊中,文献利用率有的竟缺乏5%,最高的也不过30%,而通过

7、国际联机检索,却有约40%50%的书刊在国内找不到原始文献。一方面资源贫乏,另一方面又利用率低,已成为我国图书情报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图书情报资源缺乏的同时,又存在着布局不合理、重复引进造成浪费的现象。从全国来看,引进的书、报、刊,沿海多于内地,北京大大多于其他省市,集中了全国的2/3。中国订购2.5万种原版,重复量达500种以上,复本率平均10册,多的达20册,其中有1/3的重复在北京。在国内书刊方面,图书情报也存在上述问题。书刊利用率低的另一个原因是加工处理落后,信息流通不畅。由于中国图书情报事业分属文化、教育、科技等多个系统指导,在文献的搜集、加工、报道和效劳方面缺乏协作、规划和分工,也

8、没有统一编制的书刊结合目录和书目报道体系,使各图书情报机构之间在全国或较大范围内无法较好地互相利用馆藏。为了尽快完毕这种为难场面,促进中国图书情报信息与国外的交流,减少图书馆界繁琐重复的编目工作,加速图书情报资源的共享,北京图书馆逐步采用大型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珍贵文献保存采用缩微技术和光盘刻录技术,并率先开展“图书目录编制检索自动化系统研究。北京图书馆还开始向国内外发行中国出版发行的图书、连续出版物的计算机可读目录,促进中国图书情报信息与国外的交流,为中国图书馆实现计算机管理、建立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矗与此同时,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对全国高等学校图书情报事业进展了协调、咨

9、询、研究和业务指导,促使全国高校图书馆向整体化、网络系统目的开展。在部际图书情报工作协调委员会指导下,中科院、国防科工委等10多个系统开展外文馆互借等方面的协作。全国图书馆馆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得到加强。但是,这时的“网络化,还仅限于通过开展各图书馆之间互相协作,馆际互借,实现资源共享。四、加速我国文献信息资源网络建立的根本对策一个国家的信息化体系中,最根本的是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立。要加快建立整体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文献信息资源网络。采用光盘阵列技术会有如下长处:(1)有利保存(2)加快检索(3)查全率作为学科文献情报中心的高校图书馆,必然要面向社会,实行资源共享。首先向兄弟高校共享文献情

10、报资源,同时还必须扩大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效劳。具有文献情报中心性质的图书馆,决定了它们社会化的必然性,决定了它们必需向社会实行开放政策,与社会共享文献情报资源。图书馆的情报化也必然要求图书馆情报效劳的社会化,向社会提供情报效劳,与兄弟院校及全社会实现情报共享。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情报效劳工程,均可在为本校教学、科研效劳的同时,兼顾社会文献情报需要,为社会包括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工矿企业、学术团体等一切需要文献情报的部门、单位、群体与个人,提供一定范围内的文献情报效劳,使国家文献情报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图书馆文献情报及其效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

11、供效劳,与社会实行资源共享与情报共享,可采取多种合作形式,使双方均可获得利益。高校图书馆文献效劳与情报效劳的社会化,都是图书馆有偿效劳的主要形式;而图书馆情报产品的消费,由于直接投放情报市场,转化为情报商品,理所当然成为高校图书馆有偿效劳的重要内容,成为进步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对社会,对学校,对图书馆都有好处。图书馆文献情报资源的利用率愈高,它们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必然愈大;图书馆用于开发与利用文献情报资源投入的劳动愈多,图书馆的有偿效劳收益也必然越高。文献情报资源的利用率,永远与文献情报中心的社会经济效益成正比例。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深化改革,也应当在实现它的情报化的同时,促进它的社会化,并用

12、图书馆的情报化与社会化来促进图书馆的现代化,使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学科文献情报中心,更好地为教学与科学研究效劳,为社会效劳。一些条件较好、具有明显中国文献资源特色和可以提供高程度文献情报效劳与高质量情报产品的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对外开放,向国外提供一定范围的情报效劳与情报产品,与国外开展文献情报交流与交换,为国家创汇。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使图书馆的效劳方式和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从而使我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方式更直接、更方便、更有效。网络信息的海量和易传播性、共享性促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建立必须向网络空间拓展,这样就对图书馆信息效劳工作及信息资源建立提出了挑战,促使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信息必须由单一的现实馆藏变为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并进。作为信息传播中心的图书馆,是科学研究效劳的学术性机构,是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