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2023届新高三历史暑期专项训练_第1页
卷0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2023届新高三历史暑期专项训练_第2页
卷0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2023届新高三历史暑期专项训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答案第 = page 3 3页,共 = sectionpages 3 3页卷0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新高三历史暑期专项训练一、单选题(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孔子家语六本记载:孔子的学生曾子因错把瓜苗的根锄断了,被其父曾皙一怒之下用锄柄打晕,曾子醒后向父亲赔罪,还回房弹琴练歌,让父亲放心;孔子听闻此事很生气,对曾子说:“(你)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死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据此可知A儒家思想已确立正统地位B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盛行C孔子反对没有原则的孝道D精耕细作农业获得大发展2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项中,与孔

2、子“从周”相关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3西周的有铭青铜器由周王室和王臣制作的占大多数,由诸侯国制作的为数甚少。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王室王臣的青铜器几乎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列国诸侯、卿大夫甚至卿大夫家臣铸造的器物。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形势的变动B礼乐制度的发展C中央集权的式微D治铸技术的提高4秦国被称为“尚首功之国”,规定即使是宗室成员,如果没有军功,也要从宗室名籍中除名。这体现的治国思想属于A儒家B法家C阴阳家D墨家5韩非子说,上古时期,大家是用道德来竞争;中古时期,大家是用智谋来竞争;现在,大家是用

3、实力来竞争。所以,聪明的统治者应该准备实力。由此可见,韩非子()A渴望贤明君主治理国家B反对诸侯之间征战杀伐C极力维护新兴阶层利益D主张顺应时代进行革新6春秋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他们被称为“食客”或“门客”,士作为一特殊的群体,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统治者养士之风旨在()A笼络知识分子B传播诸子思想C壮大自身势力D强化思想控制7夏朝的东部地区很早就形成夷、夏杂居的局面。太康至少康时期,夏人和夷人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活动;夷夏之间还建立了朝聘会盟制度和早期贡赋制度。这些措施A强化了对新拓版图的控制B受到了华夏认同观念的影响C正式确立了等级分封制度D促进了华夏族群的交流融合8管子认为“政之所兴,

4、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孔子主张统治者对百姓应“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墨子呼吁统治者“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这反映出他们A关注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B倡导统治者全面推进社会治理C关注政治生活的强烈意识D宣传以道德为核心的治国理念9战国兼并战日益剧烈,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社会制度改革。各国通过变法先后建立起了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君主专制制度。这说明各变法()A推动了社会转型B消除了兼并战争C巩固了周朝统治D促进了华夏认同10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载体,下列是中国古代三个时期的形势图,按照时间先后的排序正确的是()ABCD11战国时期,儒者习礼必习乐,他们认为音乐不仅可以“兴”

5、、“观”、“群”、“怨”,而且是节制与区分等级的象征,墨子却认为音乐不能解决“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因而没有必要。这说明当时()A礼乐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桎梏B墨家流行源于对儒家的批判C社会巨变导致时代风尚变化D思想的多元造成了社会分裂12韩非提醒君主,对小民不仅要以法治之,还要关注其疾苦,故曰:“徭役少则民安,民安则下无重权,下无重权则权势灭,权势灭则德在上矣。”可见,韩非()A强调施行仁政的重要性B建议君主威德并施C认为行德治可长治久安D深受儒家学说影响13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

6、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A孔子B老子C韩非D墨子14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向大禹那样“使老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A强调社会等级和谐B适应兼并战争需要C代表下层平民利益D恢复前代礼乐制度15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A促进了政治统一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冲击了贵族政治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16中华文化是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和发展的,以农为本,并经过黄河流

7、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与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交流与交融,从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材料论述的是中华文化起源与发展的A本土性B开放性C包容性D封闭性二、材料分析题(2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商鞅变法之前。泰人尚武,私斗成风。商鞅在变法中引导人们杀敌立功、追名逐利,乃致达到“闻战而相贺”的地步,形成了“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局面。在秦人价值观中,伦理意识差,亲情和宗法观念淡薄,讲求功利的氛围浓烈。商鞅据此宣扬“国好力者以难攻,以难攻者必兴”的理论,而道德.知识则是有害无益的,指出要发展国家的实力,就要顺应民众“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的本性,以重刑厚赏的严密措施,把人民的力量集中到“农战”方面来。商鞅极力限制和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强制秦人把大家族变为小家庭,“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新法实行后,“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