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教版 《 世界史.古代史编 》 中一处不准确的表述_第1页
浅论高教版 《 世界史.古代史编 》 中一处不准确的表述_第2页
浅论高教版 《 世界史.古代史编 》 中一处不准确的表述_第3页
浅论高教版 《 世界史.古代史编 》 中一处不准确的表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论高教版 ? 世界史.古代史编 ? 中一处不准确的表述浅论高教版?世界史.古代史编?中一处不准确的表述一、问题的提出由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史古代史编?教材在国内高校本科世界古代史教学中具有很高的声誉。在第二章介绍人类文明的重要起源之一古代埃及时,编者这样写道:纵观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集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殖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此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意为黑土地。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

2、河的赠礼。值得注意的是,编者在引用希罗多德文本时使用了引号,认为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直接引用自希罗多德?历史?的原文。那么,这种表述是否准确呢?在希罗多德?历史?第二卷中的原文是这样的:因为任何亲眼看见埃及的人,纵使他在以前从来没有听说人提到过埃及,假如他具有一般的理解力,他也一定会立即知道,希腊人乘船前来的埃及,是埃及人由于尼罗河的赠礼而获得的土地。不单是国家的下部,就是溯上述的湖而上三日行程间的地带也同样是如此。希罗多德认识到,由于尼罗河水的定期泛滥,河水携带大量的泥沙并在下游地区沉积起来,由此形成了新的土地。在这段文本中,希罗多德准确地使用了尼罗河的赠礼形容这一现象。但是,这个短语修饰的主

3、语并不是像高教版?世界史古代史编?教材中表述的那样仅仅是埃及,而是希腊人到达的埃及。希罗多德原文中提到的上述的湖是指文本之前提到过的莫伊利斯eris湖。结合上下文看,希罗多德表达的希腊人到达的埃及是指国家的下部,亦即莫伊利斯湖以下的三角洲地区。因此,高教版?世界史古代史编?认为希罗多德使用的尼罗河的赠礼修饰的主语是整个埃及并不准确。?历史?中有许多文本可以支持这一认识。埃及一词在希罗多德的表达中并不完全等同于通常意义上我们理解的包括上、下埃及在内的整个埃及的全称,在很多情况下可以指代埃及的某一个地区。在希罗多德在批评伊奥尼亚人的地理认识时说道:可是,假如我们采用伊奥尼亚的关于埃及的看法的话,那

4、么就只有三角洲那块地方才是埃及了。可见,三角洲地区被认为是埃及。希罗多德又说道:他们说,其他被称作埃及的地方,或属于阿拉伯,或属于利比亚,这里的埃及指代的是三角洲地区以外的埃及土地。希罗多德还指出:在古昔的时候,底比斯是称为埃及的。因此,将希罗多德表达的希腊人到达的埃及理解为埃及三角洲地区是可以找到文本根据的。虽然高教版?世界史古代史编?教材中的表述并不准确,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其合理性。在?历史?第二卷中,希罗多德对埃及地理环境的表达并没有停留在三角洲地区,而是沿着尼罗河对埃及的土地进展了探究。尼罗河对埃及土地的形成是如此重要,以致于希罗多德指出,不仅是三角洲地区,甚至整个埃及的土地都是尼罗河

5、水冲积而成。希罗多德指出:这样看来,我所谈到的这个国家的大局部土地都是埃及人所获得的土地;埃及的祭司这样告诉我,我自己也这样想。在希罗多德的表达中,埃及在第一位国王米恩时期除了底比斯之外都是一片沼泽。随着岁月流逝,尼罗河水的沉积带来了埃及沧海桑田般的变化,从底比斯到三角洲的土地都是尼罗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希罗多德指出:在山上本文由论文联盟.Ll.搜集整理可以看到贝壳,地面上到处都蒙着一层盐,以致附近的金字塔都要受到损害,而埃及的唯一的砂山就是孟菲斯上方的那座山;此外,埃及既不像与之相邻的阿拉伯的土地,又不像利比亚,也不像叙利亚因为在阿拉伯的海岸地带住着的是叙利亚人它是一片黑色碎土的土地,仿

6、佛是从埃塞俄比亚那里的河流带下来的泥和冲击土。因此,高教版?世界史古代史编?引用希罗多德文本来解释埃及由尼罗河水冲击而成的现象是恰当的。至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希罗多德认为几乎所有的埃及土地都是由尼罗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在描绘埃及三角地区的土地时,特别使用了尼罗河的赠礼这个比喻形象地解释这一现象。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并不是希罗多德的原文,所以在阐述中直接引用并不准确。很大程度上,高教版?世界史古代史编?教材的表述根据的是后世古典作家对希罗多德文本的转述,而不是希罗多德文本本身。在我们今天掌握的古典希腊文献中,希罗多德表达的尼罗河的赠礼主要被三位作家转述过。斯特拉波Strab大概生活于公元前6

7、4/63年至公元24年,他在?地理志?Gegraphy中这样写道: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此外,生活于1世纪末2世纪初的阿里安Arrianus在?亚历山大远征记?(Anabasis)中这样写道: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和赫卡泰乌斯那部关于埃及的书也许不是赫卡泰乌斯而是另一个人写的将埃及称呼为尼罗河的赠礼。最后,生活于12世纪的埃乌斯塔提乌斯Eustathius在?旅行者狄奥尼索斯评注?entarynDinysiusPeriegetes中记载,希罗多德指出埃及新获得的土地是尼罗河的赠礼。从这个角度看,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这一表述是有根据的。但是,当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教材编撰与古典作家对文本的引用

8、有显著的差异,世界古代史教材的表述更应该强调引用古典文本的准确性。在希罗多德文本保存完好的情况下,应该直接引用?历史?文本本身,而不是后世古典作家的转述。二、问题的延续与更正近年来,国内陆续出版了多部非常有价值的世界古代史教材,在研究成果、编撰体例等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补充和更新。但是,在介绍埃及的土地是由尼罗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这一自然现象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这一并不准确的表达并没有得到彻底更正。许多新出版的教材延续了这一不准确的表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2001年出版了?世界古代史?,这本教材对埃及的自然环境,尤其是埃及的土地来自尼罗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这一现象进展了详细的介

9、绍。编者这样引用希罗多德的文本:尼罗河对古代埃及人民的生存是如此重要,公元前5世纪游历过埃及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虽然这部?世界古代史?在许多方面对教材的编写做出了改良,如增加了许多有价值的附录。但是,编者沿袭了高教版?世界史古代史编?中的表述方式,认为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直接出于希罗多德?历史?原文,因此是不准确的。局部教材虽然意识到这一表述可能并不准确,但并没有涉及希罗多德文本的引用问题。复旦大学出版社在2022年出版了?世纪古代中世纪史?,这部教材在前言中指出:大学历史科目的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尤其是历史文献和持有不同观点、表达不同风格的研究著作,对历史文献的

10、关注是这部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通过采用与正文不同的字体,这部教材直接引用了大量古典文献,弥补了之前世界古代史教材中在原始文献引用方面的缺陷与缺乏。这部教材这样介绍尼罗河水的沉积现象:狭长的尼罗河河谷地带和由尼罗河冲积平原形成的三角洲地区是古代埃及人赖以休养生息的主要地区。这部教材在历史文献的阅读等方面对高校历史教材的编写做出了改良,但没有涉及到希罗多德尼罗河赠礼的引文问题。最后,许多世界古代史教材对希罗多德尼罗河赠礼的引文问题做出了一些纠正的努力。山东大学出版社在2022年出版了?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这部教材这样写道:尼罗河是埃及的生命之源,与古埃及人民的生活亲密相关,古希腊史学家赫卡泰乌斯

11、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虽然赫卡泰乌斯的著作并没有完好保存下来,但许多学者认为希罗多德?历史?对埃及的表达是借鉴甚至抄袭赫卡泰乌斯的作品。根据前文提及的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中的表达,尼罗河的赠礼这一短语被当代学者搜集到赫卡泰乌斯的残篇中。因此,这部教材的表述是相对准确的。但是,这种表达方式却没有表达出希罗多德文本的重要性。赫卡泰乌斯的文本是根据后世古典作家表达的重构,而希罗多德的?历史?那么是完好保存下来的文本,因此更具意义。吉林大学出版社在2022年出版了?世界上古史?,这部教材这样表述希罗多德尼罗河赠礼的引文:埃及南部气候非常枯燥,几乎常年不雨,消费和生活用水,全靠尼罗河供应。尼罗河一年

12、一度的泛滥不仅给埃及带来水,也带来肥料。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赐。相似的表述还表达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2022年出版的?世界上古史?中,编者这样写道:更重要的是,尼罗河每年的定期泛滥,给其周围的塘堰储满了水使耕作有了水的保证,而且带来了大量上游的泥沙。这些泥沙来自非洲的热带草原,富含庄稼生长所需要各类养料,等于每年给尼罗河下游两岸的土地普遍施了一次肥。此外,尼罗河水中的大量鱼类、鸟类,成为埃及人重要的食物来源。因此,古代埃及极少发生饥荒,甚至当西亚广阔地区发生饥荒时,埃及仍有粮食出售。公元前5世纪访问过埃及的希罗多德声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这两部教材的表述并没有准确表达希罗多德原文的含义,尼罗河的赠礼主要是指尼罗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新的土地这一现象,而不是用来说明尼罗河对农业的促进作用。尽管如此,编者在引用希罗多德文本时,没有直接使用引号来引用文本,这种表述本身是较为准确的。但是,这种表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