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认识案例与反思_第1页
克和千克的认识案例与反思_第2页
克和千克的认识案例与反思_第3页
克和千克的认识案例与反思_第4页
克和千克的认识案例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评析 巴浪湖小学 王占学教学内容:人教版2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目的:1在具体的生存情形中,使门生感受并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确立一克和一千克的质量观念,晓得1千克1000克。2使门生晓得用秤称物体的法子,可以或许进行简单的计算。3在确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育门生估计物体的意识。教学重点:确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教学准备:天平 、弹簧秤 、小蜗牛、盐、多媒体课件等。教材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眼睛察看获得,只能*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门生认识每个单位的现实有多重,并可以或许在现实中运用,在教学进

2、程中,通过多让门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运动,以增添门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匡助门生构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统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差别的示意法子,使门生的猜测获得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在全部新知识的教学中,门生始终怀着丰满的热忱,积极地去索求、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教学过程:(1)在生存情境中探讨师:头几天,同砚们随家长去超市采办了一些物品,还采集调查了些经常使用物品的质量,咱们一块儿交换一下好吗?生一: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生二:我买的蛋卷七十五克。生三:火腿肠一根是45克。生四:我的体重是31千克。生五:一袋茶叶450克。生六:一袋大米是25

3、千克。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甚么发现吗?生一: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生二: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对比重的用“千克”作单位。师:同砚们说得非常好,今日咱们就一起来钻研“克和千克”。师:要晓得咱们采办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甚么法子?生:用秤称。师,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经常使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现)。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生一: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生二;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生三:我娘舅卖米用的是磅秤。生四:我姥爷卖药材用的是天平。师:同砚们见识真广!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构成及用法)(2)在运动中体验感悟师:今日教师给人人带来了一个小客人,

4、瞧!是什么?生齐声说:一只小蜗牛。师: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门生脸上弥漫着高兴,齐声说想)师:那末咱们选甚么秤来称呢?生:天平。(老师树模操作,门生纷繁下位围观)师:瞧!游码的左端停在刻度几?生:l。师:对!这只蜗牛重一克,一克事实有多重呢?请你们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一枚二分硬币有多重?(门生兴致很高,纷繁权衡、推测)生一:一克。生二:二克。师:到底是几克呢?请各小组称一称,看看谁估计的最准。门生操作运动,稍后,就有同砚“耶!咱们猜对了!重一克”。师:教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咱们一起来掂一掂,感受一下一克的质量,你有甚么感受?同学们众口一词地说:好轻哟!师:一克真的是好轻。大自然中象如许轻的物

5、体还有不少呢,你能说出生存中约莫重一克的物品吗?生l:1小块橡皮。生二:二粒黄豆。生三:一个扣子。生四:一个小发卡。生五:两块石子。生六立刻站起来补充说:必需是小石子,年夜石子一个就够了。师:同学们真棒!举了这么多例子。人人桌上有一些物品,请同砚们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称一称。(要是多一点或少一点,请你取整数)(学们纷繁称方便面、数学书、文具盒)(3)在操作交换中明理师:请同砚们从学具袋中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生一:300克生二: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到底是多少克呢?咱们一起来看看质量标注:500克。师: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生:1000克。(板书)

6、师:请同砚们再来掂一掂1000克重的盐。(门生权衡)师:要是咱们再来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适合吗?生:不行!重了。师:今日咱们还带来了弹簧秤,谁知道弹簧秤的用法?(门生介绍)师:来!放进轻易袋里称一称,看看!有多重?生:一千克。(板书)师:仍是这两袋盐,计算获得的是1000克,用秤称是一千克,你发现了甚么?同学们纷繁站起来,众口一词地说:1000克等于一千克。师:对!也就是说1000个一克就是一千克。师:你能从你的材料袋里称出一千克重的物品吗?请各小组同学相互合作。(有的称,有的忙添物品,也有的在换物品)师:人人真棒!请你先掂一掂自己小组称的一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其它重一千克的物品。(门生

7、互相传递,掂一掂,感受一千克的重量)。师:掂过了一千克的物品,你有甚么感受?生一:一千克有点重。生二:一千克的物品拎时间长了胳膊有点酸。生三:他们大小不一样,都是同样重。生四:都是一千克重,但有的物品多一些,有的少一些。师:为何呀?生四:轻的器材就多一些,重的器材就少一些。师:你剖析的很有道理,(竖大拇指)。师:请各小组同学拿出自己的书包、凳子,先估量一下有多重,再来称一称。(小组运动,并记载下估量的重量和称出的重量。)(4)在实践运动中巩固运用一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 88页第一题。二出示健康秤,同砚们列队称一称,并记载下自己的体重。(5)教学总结:说一说你在这一节课中有甚么 劳绩。教后反思:

8、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实际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察看、试验、推测、验证、推理与交换。数学运动必需确立在门生的认知发展程度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根据新课标提出的两个根本理念,在教学中,我深深地领会到:用活教材,引发学习的念头 教材显现给咱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当地学生的生存现实较远。在备课时,老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用意,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创设门生熟识的生存情境和题目情境。找准“知识的最近生长区”,引发门生学习的内涵动力。在本节课中,我先让门生交换日常平凡购物中的一些发现,门生学会了了解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公斤的

9、知识是真实的、亲热的,就在咱们的生存中,为门生学数学确立了足量的信念。2、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 传统的教学中,知识构成的进程是由老师讲的。老师的讲解接替了门生的操作与思惟,学生没法体验知识的构成进程。 在本节课中,我充沛地给门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踊跃、主动地去建构知识。门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运动,构成了克和公斤的表象了解,然后又充沛地去权衡、去感受并例举了生存中很多约莫重一克的物品。门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二分硬币、数学书、一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深入。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一千克有点重”逐渐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

10、测物品、了解物品的质量,这些生存中的数学不是由老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构成了必定的妙技,得到了踊跃的感情体验。3、拓宽学生体验的自由空间 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了解要是仅仅停留在“一个二分硬币重一克”、“两袋盐重一千克”的了解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老师要施展学生学习的潜能,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拓宽学生的体验空间。 在本节课中,学生称了二分硬币,又称了数学书、文具盒等不足一公斤重的物品,接着又分小组称了称超越一千克重的物品。在小组运动中,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同学换物品,有的同学看指针,活生生的1幅“购物排场”得到了再现。更可喜的是,在交换知识的进程中,在思惟的碰撞中,同学们领会到同

11、是一公斤重的物品,有的体积年夜,有的体积小,从而拓宽了学生体验的空间。 这是一堂生动地操作实践运动课!在这堂课中,老师的角色转变了,再也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而是主动寻觅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识的生存情境有机联络的切入点。以学生所调查的雄厚信息启程,天真的开展教学。使死板的数学题目变成活生生的生存实际,加强了门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构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运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公斤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高兴,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1是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教材给咱们显现的知识是静态,若何使静态知识生动化、情境化?老师通过门生交换购物采集到的信息称小蜗牛,猜测、验证二分硬币称公斤物品,来领会感悟一 克的现实轻重,理解克和公斤的瓜葛。既逢迎小学生好奇好胜的生理、加强了学习的乐趣、类化了知识、雄厚了视线,又让门生充沛享受了学习、交换、体验胜利的高兴。2是关注了门生的感情体验。该老师在教学中不但正视了知识和妙技,更关注了门生的感情。咱们欣喜地看到,门生的思惟活了!感情雄厚了!合作意识加强了!这与老师富有鼓励性的评价离不开,更与老师的计划运动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地阅历了、建构了新知识。3是较好地表现了数学课“活中乐、活中学、活中悟、活中索”的特色,具体表现在:以“活”的导入激起门生的乐趣,让门生从课始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